南明是朱元璋后代吗(南明是朱元璋后代吗知乎)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南明是朱元璋后代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问友Ai官网: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录:
南明共存在了多少个政权?南明的皇帝与崇祯帝又是什么关系呢?
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守住了大明皇室的最后尊严。随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南下,清朝入主中原后明朝宗室和文武大臣逃往南方,占据南方半壁江山对抗清朝,史称南明,共历经了四帝一监国,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这几个皇帝与崇祯帝是什么关系呢?
南明弘光帝:福王—朱由崧
弘光帝朱由菘是福王朱常洵之子,而崇祯帝之父明光宗朱常洛与朱常洵是亲兄弟,所以弘光帝与崇祯帝是堂兄弟。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后杀了朱常洵,弘光帝得以逃脱,两年后袭封了福王的爵位,崇祯帝殉国后他被马士英、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拥立为监国,后称帝,改元弘光。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南京,弘光帝被叛将田维抓住,弘光政权仅仅存在八个月就覆灭了,弘光帝也被押往北京,次年被清军处死。
南明隆武帝:唐王—朱聿键
隆武帝朱聿键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出自太祖皇帝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一脉,与崇祯帝关系比较疏远,崇祯帝是朱元璋的十三世孙,算起来隆武帝比崇祯帝大了好几个辈分。1645年弘光帝被清军俘获后黄道周、郑芝龙等人在福建拥立朱聿键为帝,改元隆武。隆武帝是南明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曾经联络各地义军,屡次提议北伐清朝,然而受到鲁王政权的排挤,加上郑芝龙掌握着大权,最终无所成就。隆武二年清军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俘,落得个绝食身亡的下场。
南明绍武帝:朱聿鐭
绍武帝朱聿鐭是隆武帝的弟弟,同样是朱元璋的九世孙,与崇祯帝关系疏远。隆武帝在1646年8月被俘后,朱聿鐭逃往广州,11月苏观生、顾元镜、林察等人拥立他登基称帝。由于登基仓促,连龙袍和百官的官服都得借粤剧伶人的戏服,兵力也不强盛,可以说这个政权是实力最弱的。绍武帝在位仅仅40天清军就兵临城下,但是朱聿鐭的主力部队都调去与桂王内斗了,根本无力阻挡清军,后来被清军搜捕关押于东察院,当晚绝食并自缢而死。这气节与崇祯帝也颇为相似。
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
鲁王朱以海出自明太祖朱元第十子鲁王朱檀一脉,也比崇祯帝大几个辈分。弘光帝被俘后张国维、张煌言、钱肃乐等人在绍兴拥立他为监国,鲁王政权与在福建的隆武政权相互排挤,并不一致对外。隆武二年清军攻占浙东,鲁王流亡海外。永历五年入据舟山,永历七年清军攻陷舟山,于是鲁王在张名振和张煌言的陪同下取消了监国的名义,赴厦门投靠了郑成功。但是郑成功不满朱以海之前大敌当前还与隆武帝相互争斗,于是在朱以海想要重返南澳岛发展力量时将他沉杀于海中,也有说鲁王是病死的。
南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
永历帝朱由榔是桂端王朱常瀛之子,朱常洵与崇祯帝之父朱常洛是亲兄弟,所以永历帝与崇祯帝是堂兄弟的关系。隆武二年朱由榔袭封桂王的爵位,在广东肇庆称监国,隆武政权败亡后登基称帝,次年改元永历,永历帝也是南明最后一位皇帝了。朱由榔依靠着大西残部李定国、孙可望等人在西南一带顽抗的抵挡着清朝,虽然抵御时间较长,但是也阻止不了历史前进的脚步。
永历十五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缅甸被缅甸国王收留,但是后来吴三桂攻入了缅甸逼迫缅王交出永历帝,当时的缅甸国王哇达姆摩刚刚弑兄自立,国内政权不稳,根本无法与吴三桂和大清作对,只能答应交出永历帝。吴三桂把永历帝押回云南后担心如果押到北京路途遥远,一定会有反清人士解救永历帝,于是在清朝的同意下在昆明就将永历帝绞死了。
明郑时期
永历帝在位十六年,是最后一位汉人正统皇帝。永历帝死后台湾还在郑氏的手中,且台湾一直奉明朝为正统,沿用永历的年号。明郑时期台湾共经历了五王,历时二十二年。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后将台湾改称为东都,其子郑经继位后改东都为东宁,对内仍然奉南明永历帝为正朔,并且开始有了建国长治的想法,自称“东宁建国,别立乾坤”,西方称此时的台湾为东宁王国,清朝史料中称此时的台湾为东宁省。
但虽然台湾表面上奉明朝为正朔,实际上永历帝死后再也没有拥立明朝宗室为帝或者监国,台湾实际上就是以郑氏集团为首的独立行政机构。康熙二十一年清朝认为收复台湾的时机成熟了,于是派施琅率军两万,战船200余艘从福建漳州出发,向澎湖和台湾进军,郑军不敌,延平王郑克塽只得率众人归顺清朝,至此南明所有政权全部消亡。
南明皇室和大明有亲戚关系吗?
有关系南明是自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到后来清朝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抵抗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
南明~南宋~等都是由于政权移动方向而命名的历史时间段~不是真正历史出现的名词~是史学界提出的~至于北明嘛~这个真没有~崇祯及其之前的明朝~是大一统的~它和南明(分散政权)明显是有区别的~而且差距很大~不可同日而语~(像北宋和南宋~都没有大一统~历时也差不多~境况差不多~极其相似~所以史学界这样命名~)~~或许不科学~~~见笑~
南明是明朝吗?具体是怎么回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孙,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农民军扫荡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时南京之明残余势力议择君以定南都,然后挥师北上。曾出现拥潞王与拥福王之争,最后马士英恃势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编辑本段]隆武政权 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崇祯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弘光时获释。顺治二年五月避乱经杭州,适南都已亡,郑鸿逵等迎之入闽。隆武帝继位之初,俨然想有所作为,他集廷臣议抗清战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大,同时又安抚难民,联络抗清义军,改变原来弘光朝廷联虏灭贼的错误政策方针。使得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隆武却颇不得势,其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就连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很快被其掣肘。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下。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长驱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军追及擒杀,隆武政权灭亡。之后郑芝龙以无大用,被清廷所杀。 隆武帝本人可以说是南明诸帝中最为有能力的皇帝之一,只可惜在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势力,才使得他无所建树,最终隆武朝廷的复国计划称为了泡影。 [编辑本段]鲁王时期 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崇祯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汇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衷于与隆武朝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顺治三年六月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鲁王大臣张国维、朱大典、马士英、孙嘉绩、王之仁等先后死,方国安、阮大铖等降清。该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编辑本段]绍武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鐭 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栋部攻入广州,朱聿鐭 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41天。 [编辑本段]永历政权 顺治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为人懦弱寡断,昏庸无能。 正当南明政权形势万分危急之际,大顺农民军余部出现在抗清斗争最前线,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死后,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 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桂王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清军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清广东提督李成栋、清广西巡抚耿献忠、清大同总兵姜镶、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清甘州副将米喇印先后反正回归明朝,清军后方的抗清力量也发动了广泛的攻势。另外,永历帝朱由榔还专门派使节前往川东石柱争取四川总兵、忠贞侯秦良玉的支持:《春晖堂笔记》写本卷中《永历杂记》有一则云:“当入滇之先,遣使往忠州加秦良玉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靖川中诸贼。”。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还包括北方山西、陕西、甘肃三省一部以及东南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沿海岛屿,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在抗清名将何腾蛟、瞿式耜、堵胤锡、郑成功等的支持下,尤其是大顺、大西农民军与之联合抗清,永历政权得以生存下来,支撑台湾及中南、西南数省半壁江山,声势颇大。顺治五年春收复了湖广、湘桂部分地区。顺治九年收复广西全境。接着北取长沙,东扫江西,收复二州16郡。 但永历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农民军也倍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在湘潭、桂林的战役中被俘牺牲,清军重新占领湖南、广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了。不久,李过病亡,其子李来亨同其他农民军将领率部脱离南明政府,转移到巴东荆襄地区组成夔东十三家军,独立抗清。这支部队一直坚持到1664年。 郑成功势力范围示意图1652年,南明永历朝廷接受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建议,定都安龙。不久,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南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州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等的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磁灶大捷、钱山大捷、小盈岭大捷、江东桥大捷、崇武海大捷、海澄大捷的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之后,刘文秀于四川用兵失利,在保宁战役中被吴三桂侥幸取胜。而孙可望妒嫉李定国桂林、衡州大捷之大功,逼走李定国,自己统兵却在宝庆战役中失利。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也在漳州战役中失利。所以明军在四川、湖南、福建三个战场上没能扩大战果,陷入了与清军相持的局面。之后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络,于1653年、1654年率军两次进军广东,约定与郑会师广州,一举收复广东,但郑军屡误约期,加上瘟疫流行,导致肇庆战役和新会战役没能成功。但郑成功部队并没有闲着,1656年,郑军取得泉州湾大捷,1657年又取得护国岭大捷。 永历十年(1656年),孙可望秘谋篡位,引发了南明内部一场内讧,李定国拥永历帝至云南,次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军事情报尽供清廷,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永历十二年(1658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次年正月,下昆明,进入云南,桂王狼狈西奔,进入缅甸。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磨盘山,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内奸泄密导致未能大获全胜,南明军精锐损失殆尽,此即磨盘山血战。 这时郑成功趁清军主力大举攻击西南之际,率领十余万大军北伐,接连取得定海关大捷、瓜州大捷、镇江大捷一系列的胜利。郑军一度兵临南京城下,并收复长江中下游四府地方,然而郑军中了清军缓兵之计,最终失败,撤回厦门。清军派大军围攻厦门,企图一举歼灭郑成功,但郑成功沉着应战,取得厦门海大捷的胜利,稳定了东南沿海局势。 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索求桂王,十二月缅甸国王将桂王交于清军,次年四月桂王与其子等被吴三桂处死于昆明。七月,李定国在勐腊得知桂王死讯,亦忧愤而死。其后退守台湾郑成功集团沿用南明永历法统直到永历三十七年十二月郑克塽降清止,郑成功政权名义上一直奉朱术桂为监国,使用永历年号。 这次南明政权的抵抗斗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的影响和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编辑本段]外交 南明时期,安南、日本、琉球、吕宋、占城也曾派使者入贡。隆武元年也曾颁登基诏书予琉球,并记载于琉球《历代宝案》一书。值得一提的是,弘光帝曾以对等的礼仪派使者左懋第诏谕清朝,并称顺治帝为 清国可汗 。在诏书中,弘光帝提出四件事:要安葬崇祯帝及崇祯皇后、以山海关为界,关外土地给予清朝、每年十万岁币,并“犒金千两、银十万两、丝缎万匹、犒银三万两”、建国任便。意图令南明和清朝共存,通好议和。不过左懋第到北京被囚,使事失败。 附南明完全帝系表 1明安宗简皇帝 朱由崧 弘光 1644 —1645 应天 (监国) 潞王 朱常淓 1645 杭州 (监国) 鲁王 朱以海 1645 —1655 绍兴 舟山 (监国) 益王 朱慈炲 1645 抚州 2明绍宗 襄皇帝 朱聿键 隆武 1645 —1646 天兴 (监国) 靖江王 朱亨嘉 1645 桂林 (唐王) 朱聿鐭 绍武 1646 广州 (监国) 益阳王 朱术? 1646 龙游 3明昭宗 匡皇帝 朱由榔 永历 1646 —1662 肇庆 安龙 滇都 (淮王) 朱常清 东武 1648 南澳 (监国) 益王 朱由榛 1647 揭阳 4潮武王 朱成功(郑成功) 1661 —1662 承天 5延平文王 郑经 1662 —1681 承天 监国世子 郑克臧 1681 承天 6延平王 郑克塽 1681 —1683 承天 1.朱成功本名郑森,隆武皇帝赐名朱成功,依现有文献上所记载:朱成功在隆武元年(1645)时便被隆武帝封为“提督禁旅,以驸马、都尉礼从事”; 隆武二年(1646)晋封“忠孝伯,赐尚方剑,便宜行事,挂招讨大将军印”; 永历二年(1648)晋封“威远侯”; 永历3年(1649)封为“漳国公”。永历八年(1654)封为“延平王”。到了永历十一年(1657),永历帝晋封其为潮王,但朱成功辞不敢受。又根据闽海纪要,嗣王克爽上成功谥时称之为潮武王,故成功之爵位当为延平王进封潮王,明制国姓只止一代,故其子孙因称其本姓。 2南明韩王朱本铉的定武政权之存在只记载于与查继佐之《罪惟录》,关于其是否存在的争议很大,故不应该列入表中。朱容藩仅为为楚藩宗人,僭号自称天下兵马副元帅,也不列入。 3南明诸帝当以弘光,隆武,永历,郑氏三王为正统,括号内为监国等其他诸王。
南明政权为什么不能算入明朝
南明四帝一监国都是朱元璋的后裔,可是史学家一般都把1644年崇祯帝殉国看做是明朝的结束。为此很多人不能理解,那么今天宋安之来给大家分析分析为什么南明政权为何不能算入明朝。严格来说南明政权是明朝的延续,但不能算明朝。只是明朝灭亡后天下几方势力中最为正统的割据政权。
至于为何这样说呢,宋安之来为大家说说何为“朝”的意思。
客观的以称朝的角度入手来为大家解读为何南明不能算入明朝。
称朝的标准分为两个时间段。
魏晋南北朝之前的标准比较严格,魏晋南北朝之后有所放松。
首先称”朝”不同于朝代意思,一般只有成为了天下共主或者准确来说统一全国了才敢称朝。
而且朝是成为全国性政权以后当时就有的观念,而不是后世加上这个“朝”字的,以此显示自己统一正统之名。
按这种称朝标准来说,明朝在1644年随着李自成攻陷北京以后,代表着全国性政权的结束。而南明属于割据政权,是根本不能算在明朝之内的。
以上就是关于南明是朱元璋后代吗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唐海LOGO设计公司哪家好(唐海logo设计公司哪家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