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逢新雪初霁 ”,选自哪首诗?
- 人间第三种绝色是什么
-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什么意思
-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的向我步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
-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余光中《绝色》(余光中《绝色》是哪本书)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余光中《绝色》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本文目录:
“若逢新雪初霁 ”,选自哪首诗?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余光中 《绝色》
满意请点击右上角采纳,不满意请继续追问~~~
人间第三种绝色是什么
是除月色和雪色之外的美色。人间第三种绝色出自现代诗人余光中的诗歌《绝色》,在《绝色》中,诗人先极力渲染月色与雪色之美,而后引出“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一句,更加烘托出“你”的绝色。诗中的“你”没有具体指向,作为诗人的抒情对象、审美对象而存在。“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什么意思
意思:月色,雪色的“绝色”已经在诗词描绘过了,比如“满月当空”这类,唯独“你”的容颜不说一语,确和雪色月色相辉,这个绝色是压倒其他两个的。你遗世独立,突破了月色和雪色。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
下面平铺着皓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绝色》余光中
扩展资料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人物评价
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梁实秋评)
余光中以诗歌创作为主,复以散文及评论扬名。其诗作多发抒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对环保的指涉,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作者自传统出发走向现代,复又深入传统。(中国台湾网评)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绝色》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的向我步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
这部分是出自余光中的诗,出自他的《绝色》。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相关内容解释
余光中的诗歌偏重叙述,娓娓道来,又捎带议论,因此,余光中的诗歌读起来更像散文诗。余光中的文字纯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是,余光中诗歌中的意象单薄,意境不深,追求纯美而已,是文字上的华美,浅浅地,不够深沉。
这首《绝色》中,诗人并没有直接描绘月色,而是通过拟人的修饰手法,诗人叙述月亮“把太阳的鎔金译成了流银,把烈火译成了冰,而且带点薄荷的风味”,写出了月光银白的色泽,冷韵的气质,薄荷的风味,尤其是“带点薄荷的风味”,诗人运用同感的艺术修辞,从视觉、温觉、味觉多方位传递了月色独特的冷。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出自余光中的《绝色》,原文如下
《绝色》
作者:余光中 朝代:现代
美丽而善变的巫娘,那月亮
翻译是她的特长
却把世界译走了样
把太阳的鎔金译成了流银
把烈火译成了冰
而且带点薄荷的风味
凡尝过的人都说
译文是全不可靠
但比起原文来呢
却更加神秘,更加美
雪是另一位唯美的译者
存心把世界译错
或者译对,诗人说
只因原文本来就多误
所以每当雪姑
乘著六瓣的降落伞
在风里飞旋地降临
这世界一夜之间
比革命更彻底
竟变得如此白净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
下面平铺著皓影
上面流转著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不知月色加反光的雪色
该如何将你的本色
——已经够出色的了
合译成更绝的艳色?
作者简介:
余光中,生于1928年10月21日,于南京。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0年因内战迁居台湾。2017年12月14日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扩展资料
《绝色》赏析:
余光中的《绝色》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当真是人间少有的绝色,玄妙到透明的喻,是常见的景,却偏偏那么浪漫多情,美不胜收。《绝色》的美在于言辞的美,在于想象的美 写的比喻的美,它的比喻那么的特立独行、独一无二,就仿佛它的美,毫不掩饰。
作者把月和雪比喻成了译者,这个比喻十分新奇,把似乎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月和雪为什么是译者呢?因为它们让景物换了一种颜色和模样。这一看令人疑惑,仔细一想却再合理不过。
作者先是写月是如何翻译这大地的,太阳的金色被译成了银色,烈火译成了冰,作者甚至还写有薄荷的味道,经过月亮的翻译,景色变得更加神秘、清新、朦胧、雪的翻译错的更加彻底,乘着六瓣的伞降落的雪姑,将天地都译成了一片洁白。若是恰逢雪和月交辉,皓皎的月影和亮银的雪色更是美丽,把你译成了第三种绝色在如美景之下你该是多么美丽呢?
以上就是关于余光中《绝色》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