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世界十大排名(刮痧界的大咖级人物)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刮痧世界十大排名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跪求电影《刮痧》的影评(语言浅显易懂)谢谢!有重谢!
《刮痧》:在美国做的一场春梦
看完《刮痧》出来,我们都流下了热泪。但我纳闷我为什么并不喜欢这部电影。后来我看《天国情书》也流下了热泪,就明白,电影让人流泪也许挺困难,但让人说好就更困难了。(《天国情书》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宣传不要歧视麻疯病人的片子,导演拍过很好的电影,动机也很好,但这部电影简直可以说太差。这些话与《刮痧》无关,只是顺嘴说说,所以放在括号里面。
其实,回过头细想《刮痧》,它让人流泪的部分尽管不算好,但在整个电影里仍然是最好的部分。对,我是说这部电影不好,这是我的评价。
一、差的地方
先说感觉最不好的地方。郑晓龙在广州的首映式被某记者问道"拍全英文对白国产片有媚外嫌疑",他气坏了。我很理解他。《刮痧》给我的总体感觉倒不是媚外,反而有点儿中国说"NO"的气味在里头,那位记者真不知怎么看的电影。《刮痧》一开头,许大同(梁家辉饰)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地说"我的美国梦"云云,我就已经明白这是个批判美国梦的电影。如果说有什么嫌疑的话,我倒怀疑导演是不是有点儿"仇外"。当然郑晓龙说了,他想拍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有多难。可他表达得多少有点儿困难。
导演像搜集证据似的用一大堆情节来证明东西方文化沟通有多困难:
例一:孩子在和老板的儿子打架,许大同要孩子向老板的儿子道歉。孩子不干,许就打了他一下,老板认为在美国是不允许打孩子的,即使是孩子的父母。但许却认为"管教孩子天经地义,并且是给你面子",气得老板大叫"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
例二:孙悟空在中国是神话英雄,但那位美国律师说,这只猴子根本没有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别人种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声招呼摘来便吃,当人家制止时,他不但不听劝阻,而且还大打出手毁了人家的桃园。别人辛辛苦苦炼好的丹丸,他拿来就吃,还把主人打得头破血流--像这样一个野蛮顽劣的猴子,竟然被许大同在电子游戏里描绘成英雄。"
例三:妻子简宁生孩子时情况危险,医院要求许大同选择保大人或小孩。许大同要求保妻子,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接生的护士认为这种选择"野蛮",是不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利;
例四:爷爷用中国流传两千多年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却被美国人认为是父亲虐待儿童,儿子被放在儿童福利院监护起来,父子不得相见。
……
有了这么多证据,似乎可以马上判决:“东西方文化沟通极其困难。”不过,判决之前我还是想求证一下这些证据的有效性。第一个例子,我想如果许大同认同文明世界的话,应该已经认清“不要打孩子”这个道理了。关于为了面子打孩子的问题,不知是不是中国特产,如果是也是个很恶心的特产。好像鲁迅早就说过,不要打孩子。中国发生的打孩子的丑闻倒是蛮多的,但这只能说明我们与文明的距离,而不是与西方的距离。所以这个例子是文明与不文明之间沟通的困难,不是东西方沟通的困难,不成立。
第二、三个例子,电影自己已经证明这两个证据的无效。律师那样说纯属为了打赢官司而采取的故意激怒许大同的策略,连他自己都明白自己是有意曲解,许大同可能会因此认为存在沟通问题,但我们不会;护士的说法也很轻巧的被同是美国人的律师(许大同请的律师)一句话驳倒了(如果选择小孩,是不是可以被认为是不尊重母亲的生存权利呢)。
只有第四个例子是最扎实的,刮痧,这也是这个电影存在的原因。我看这部电影之前本来也以为整个电影会在"刮痧"上面争来争去。可是没想到在电影里,这个问题却是很轻松地就解决了。先是许大同夫妇认为在"刮痧"问题上无法与老美沟通,于是在辩护时避开谈"刮痧",而大谈自己对孩子的爱。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预期会出现激烈辩论"刮痧"的场面,结果这个问题一直被回避了,最后反倒是那位美国老板自己跑去一位中医那里刮了一回痧,然后把背给儿童福利局的人看,问题就这样很轻松的解决了。
到底还是没有证明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有多么难。
很多中国人都爱谈"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有多么难"这个话题,不过我还真没有发现谁谈好了。所以我一直怀疑所谓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困难"可能是个伪命题。构成两个人种无法沟通的真正问题恐怕不是什么东不东西不西,而是文明不文明(或者说人性不人性)的问题。两种文化的差异可能被有意无意的夸大了,尤其当一方处于弱势时,他往往会非常敏感以至多疑,就好像林妹妹遇上贾宝玉,后者一句无心言语,前者却要思量不已。具体在两个人的关系上还好说一些,总不妨碍林妹妹爱贾贾宝玉。而牵扯上家国情怀民族自尊,问题就会严重到无法沟通的地步,干脆说起“不”来了。
整个电影一直被这种矛盾所纠缠,想探讨文化差异,却不愿进行自我反省,而一味地沉浸在不被理解的情绪中难以自拔。对照一下大岛渚的《战场上的圣诞节》(又译《俘虏》),《刮痧》对文化差异的探讨显得非常肤浅,落到实处的差异只是技术层面的"刮痧"疗法,至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则一略而过,电影的重心其实根本不在"刮痧"上,朱旭演的老父亲看来可以是个很好的阐释东方底蕴的角色,然而几乎成了跑龙套的,除了在前面给孙子刮痧惹下大祸,对情节的推动再无什么作为,所有有关他的情节都显得多余,明显拉缓了电影的进度之后又匆匆离开。电影在最后只是对"刮痧"简单地名词解释了一番就算了事,使我甚至怀疑导演真正的兴趣不在他所一再标榜的"文化差异"上,所谓的探讨"文化差异"只是一个幌子,一个卖点而已。
二、好的地方
我不知道是不是无心插柳的结果,《刮痧》里最好的部分恰恰是导演没有探讨什么文化差异的时候。整部电影里,当导演忘了研究"文化比较"时,才显得自如流畅起来。许大同偷了儿子引来警车追逐那场戏是电影最好的部分,好莱坞警匪片里惯常出现的追车场面被借用过来,变成了一个父亲贡献给亲爱的儿子的一次难得的游戏。对抗情绪在这里变成了温和的揶揄,警与"匪"出现了难得的和谐,孩子最后在追车游戏中睡去,整个情节显得温馨从容。
当许大同忘了他的传统,而只需要表现出他的爱时,他才变得可爱和近情理起来。父亲不得不在听证会上证明自己对儿子的爱的情节设置耐人寻味。爱只可以感受,怎能举证证明?许大同夫妇准备证词时的焦虑,以及他后来做的演讲都真切感人,这一点儿值得夸赞编剧。
最具煽情力量的自然要算结尾许大同爬楼了。它可以是一个好莱坞故事的最佳结局。皆大欢喜,场面感人,既要让人流下热泪,还要让人心满意足。当然是个大俗套,但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说,俗套不是缺点。
三、打分
要我给《刮痧》打分,三颗星(满分五颗)吧。本来我想只打两颗星,导演似乎要很严肃地探讨文化冲突的问题,但是他的探讨未免太一厢情愿了。令我加上一颗星是因为我感到一颗新星冉冉升起,郑晓龙第一次拍电影就显得很圆滑老到,照这样子拍下去,又一个冯小刚就茁壮成长起来了。而且与冯小刚相比,郑晓龙要更擅于模仿好莱坞。他擅长煽情,而且他不再靠贫嘴来制造幽默感(贫嘴的幽默已经走到尽头了)。
总的来说我的感觉是:《刮痧》在探讨文化差异寻求东西沟通方面所做的事情,好像是阿Q把美国当成了土谷祠,在那里做起春梦来。
二、《刮痧》的结局是什么呢?
电影《刮痧》讲述的是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八年的中国家庭,因为孩子的一次意外发烧,刚来美国,不懂英文的爷爷用了中国传统的刮痧治疗方法为小孙子治病,但在医院里被护士发现了因刮痧而留下的血痕,怀疑是其家人虐待孩子所致。于是,儿童福利院便把孩子的父亲许大同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许大同因为无法解析刮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治疗法,又因为律师的曲意刁难,许大同最终被判决与孩子隔离,并且搞得失去了工作、朋友和与妻子分居,幸亏许大同的朋友去了一趟中国,知道了刮痧是一种治疗方法,为其作证,故事也就有了完满结局。 许大同一家在美国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华人在外国生活的种种不适,而这些不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随之而来的必然有隔阂,对立与冲突。首先是医学领域的认识差异。刮痧是故事冲突引发的导火索,刮痧疗法在中国民间很常见,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确实能够治愈一些常见病。但是,这种疗法搬到美国,就成了大同对孩子施以暴力的罪证。 二是法律观念的不同。在西方社会里,法律存在于每一个角落,每一种纠纷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而每一件事实都是要讲求证据的。如美国的法庭及儿童福利院虽被大同的满腔激情,真挚而忘情的诉说所震慑,却仍要求有“爱的证据”,以供法庭判决。而中国人比较看重的是人情冷暖,尤其是对于亲情特别看重。 三是对尊重的理解不同。在故事开头,许大同因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向老板的儿子道歉,便用手打了自己儿子一下,老板看了觉得不可思议,许大同对约翰解释这一举动说:“我为什么打我儿子,那是出于我对你的尊重,那是我给你面子。”这样的解释让这个典型的西方人迷惑不已,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个东方小伙子的这一耳光竟然是出于这样的逻辑,作为西方人的约翰,他是无法理解这个东方爸爸打他儿子时的那种复杂心情的,他只知道,打人是违法的,这是对人权的不尊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由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形成的观念上的差异,在相互交织、碰撞中必然发生尖锐的冲突。四是对爱,对家庭的理解的差别。这也是《刮痧》中冲突的本质所在。许大同对付美国社会的生活和工作都游刃有余,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成长中濡染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就已经烟消云散。在许大同的心里,家庭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的幸福与团圆。三世同堂,其乐融融,是他奋斗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为了爷爷能在美国拿到绿卡,他还把给孩子刮痧这事称是自己刮的;为了儿子能回家宁愿分居;为了爷爷能看一眼孙子,偷偷把儿子从福利院了带出来;在法庭上,许大同爱子心切,甚至和对方辩护打了起来;为了给孩子送圣诞礼物,不顾危险爬到九层,完全有可能“坠楼而亡”…… 爱就是付出和负责任,可能会表现为严厉,表现为分居,甚至表现为欺骗,表现为劫持……正是这种爱把孩子和父亲以及这个家和二为一体,这种爱超越了其自己的尊严,平等,自由和选择自身幸福的权利。 而在西方人眼里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犯法的! 这部《刮痧》,让我们意识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如此之大,若不在了解双方的文化前提下,引出的问题确实令人头疼。看来世界的大同文化要经历长时间的碰撞,相互交织,尖锐的冲突,磨合,才能融合与发展的。
三、关于电影《刮痧》的影评,这个用英文怎么翻译,英文中有书名号么
又名: Gua Sha Treatment / Gua Sha
2009年3月11日晚慕名观看了郑晓龙导演的《刮痧》。或许先前是在CCTV-6看过此片的影评,所以并没有像小颖同学那样感动的从头哭到尾,不过不可否认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众大家皆言这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差异的电影,我却更倾向于将它理解为一部将中国文化、道德观和价值观传承的作品。片中大同在功成名就之时将久居北京的知识分子老爹接至美国并准备为其申请绿卡,其间对美国的“聋哑”生活和升华的刮痧事件最终让老人离开圣路易斯,还有里面一些细节是反映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的,但我认为这不是主线。从一开始简宁意欲为丹丹营造一个英语环境到片尾与大同一起教丹丹说普通话,这条草蛇灰线般一直潜伏的简宁的心理变化,我认为它才能表现出这部电影的主旨。
先截取影片中的一些片断来看这部电影吧。(以下并不全为支持我的观点,仅是我对一些片断的看法)
片断一:
来看看许大同先生的获奖感言:“八年前我还是一个新移民,站在街头卖画为生,不过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一个真正的、成功的美国人。今天,这个奖证明了,美国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我爱你们,我爱美国,这就是我的美国之梦...”这是一段真实的陈述,但这般的喜悦之下隐逸着的危机将在后面出现,这个真正的美国人却不是已经完全美国化,这是先将故事提到一定的高度,随着事件的发展再狠狠地砸下……
片断二:
不得不说的是大同晚宴上对丹尼斯的教育,这点上,大同完全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中国式父亲,关掉电游,拍打丹尼斯脑袋,这一系列的动作正是我们在中国这大环境下所常看到的。我想作为美国人的昆兰产生疑惑不解是很正常的,这一点被拿来作为文化差异的佐证。
片断三:
老霍的出现到老霍的结束总共只出现了三件事:工作,生活,死亡。在晚宴上扮演兵马俑说明老霍穷困潦倒,工作不稳定,经济来源就是接一下这样的活;生活中的消遣就是赌场赌博,赌博的规则是浅显易懂的,这说明老霍的生活也就大众的,浅层的,是未能融入美国社会中的。赚着微薄的工资,在赌场中挥霍,最后死于心脏病。老霍的出现到结束也就是给老爹的回国预留伏笔,在老爹心里已经不能承受客死他乡的沉痛。
片断四:
大同在听证会上的震怒应该给很多人惊讶,在法官面前怎么可意气用事?但是想一想,当一个泼皮般的人在你面前搬弄是非诋毁祖国的文化,你会怎么样?拍案而起,怒发冲冠...这个不是文化的差异,但是似乎不得不说,因为这段涉及了对文化的解读。
片断五:
对老霍墓碑的独白,是对文化差异的总结,从此以后再没有写文化差异的片断,这段给我很深的感触,呼应前篇。对大同的一番话“你想逃跑吗?......生活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你躲是躲不开的....”这便又是中国思想的衍生,这是老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又是一次传承。
片断六:
开车回福利院,途中警察围追堵截,而大同平稳驶车,“从容地”在逃亡中享受父子团聚的片刻快乐,这段便是本片中欢快的一段。注意到在孩子睡着后大同的表情了么?大同欣慰的微笑变成了紧皱的眉头,这是大同的无奈,是只能在孩子背后流露出的无奈。
片断七:
大同的生活出租屋里一片狼藉。一个破碎的家庭,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制度,这可笑的原因正是让大同无奈的原因,生活失去了方向。简宁与其一起饮酒,嘲讽自己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最后大同悲痛的说“不许这样说”,这是对美国生活的呐喊。
一个很想说的人物----简宁进门前的那个妓女,出现的镜头只有惊艳的回眸一瞥,那轻蔑的眼神不屑的看着简宁经过。这是一个悲剧的角色,出来美国却沦落为妓,而不是像大同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个成功的美国人,这也是一种无奈。
片断八:
很明显我要写大结局了,最后“圣诞老人”爬水管上演惊险一幕...一家三口紧拥在一起享受团聚,导演选择用圣诞节这样的节日不仅仅是可以让许大同有一个可以伪装的形象,也是为了说明中国的团聚文化在西方的节日里也可以出现,这就涉及到了文化的广义性,及一个大同世界。
当然简宁的心理作为隐线我就不说了,这也是我无法叙述的,只可自己体会的。
在我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我还要写一点有建设性的东西。个人认为此片电影的一些名字取得确实有些想表达中心旨意的意思,看。
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文化差异在影片中算是一种瘀病,需要刮痧才能一个经脉的两端连在一起,活血化瘀的作用,亦可以理解成祖一辈的文化受到阻隔,需要刮痧刮去隔阂才能有一个文化的传承继续下去。
另《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就是为什么给主人公起“大同”的原因吧------“世界大同”。
四、高分求大学生电影剧本
大哥我来帮你呀 。。
第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1993年)
最佳故事片∶ 《三毛从军记》 《站直了,别趴下》
最佳观赏效果奖∶ 《新龙门客栈》 《三毛从军记》
艺术创新特别奖∶ 《三毛从军记》
最佳男演员奖∶ 胡亚捷 《老娘土》
最佳女演员奖∶ 奚美娟 《蒋筑英》
组委会特别奖∶ 《蒋筑英 》
评委会特别奖∶ 《杂嘴子》
第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1995年)
最佳故事片∶ 《背靠背,脸对脸》 《 家丑》
最佳观赏效果奖∶ 《东归英雄传》 《炮打双灯》
最佳男演员奖∶ 牛振华 《背靠背,脸对脸》
最佳女演员奖∶ 丁嘉莉 《无人喝彩》
喜剧片特别奖∶ 《爱情傻瓜》
评委会特别奖∶ 《王先生之欲火焚身》
组委会特别奖∶ 《凤凰琴》
艺术创新特别奖∶ (空缺)
第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1996年)
最佳故事片∶ 《被告山杠爷》
最佳导演∶ 李少红 《红粉》
最佳男主角∶ 李仁堂 《被告山杠爷》
最佳女主角∶(空缺)
最佳观赏效果∶ 显著 《绝境逢生》
评委会特别奖∶ 《黑骏马 》
组委会特别奖∶ 《弹道无痕 》
第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1997年)
最佳故事片(飞虎杯)∶《民警故事》 《天国逆子》
最佳男演员∶ 朱旭《变脸》
最佳女演员∶ 宁静《大辫子的诱惑》
最佳观赏效果∶ 《悲情布鲁克》
最佳处女作奖∶ 霍建起 《赢家》
最佳艺创新特别奖∶ 李欣 《谈情说爱》
组委会特别奖∶ 《变脸》
组委会特别荣誉奖∶谢晋
第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1998年)
最佳故事片(飞虎杯)∶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最佳导演∶ 张扬《爱情麻辣烫》
最佳男演员∶ 王学圻《 红西服》
最佳女演员∶ 艾丽娅《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最佳观赏效果∶ 《爱情麻辣烫》
评委会特别奖∶ 《背起爸爸上学》《超导》
组委会特别奖∶ 《红河谷》《大进军--南线大追歼》
艺创新特别奖∶ 王学圻、杨丽萍 《太阳鸟》
最佳纪录片奖∶ 《周恩来外交风云》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影片∶ 《周恩来外交风云》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 宁静 《红河谷》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男演员∶ 葛优《甲方乙方》
第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1999年)
最佳故事片∶ 《一个都不能少》
最佳导演∶ 滕文骥《春天的狂想》
最佳男演员∶ 滕汝俊《 那山、那人、那狗》
最佳女演员∶ 陶虹《美丽新世界》
最佳观赏效果∶ 《不见不散》
评委会特别奖∶ 《春天的狂想》
组委会特别奖∶ 《故园秋色》《挥师三江 》
处女作奖∶ 李虹《伴你高飞》
艺创新特别奖∶ (空缺)
特殊教育奖∶ 《不能没有你》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影片∶ 《 不见不散》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 徐帆 《不见不散》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男演员∶ 冯巩 《没事偷着乐》
第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0年)
最佳故事片∶ 《说出你的秘密》
最佳导演∶ 路学长 《非常夏日》
最佳男演员∶ 姜武 《洗澡》
最佳女演员∶ 江珊 《说出你的秘密》
最佳观赏效果∶ 《紧急迫降》
评委会特别奖∶ 《 横空出世》
组委会特别奖∶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 《我的1919》
最佳新人奖∶ 潘粤明 《非常夏日》
最佳艺创新特别奖∶ (空缺)
科教片特别奖∶ 《宇宙与人》
儿童演员特别奖∶ 曹丹 《草房子》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影片∶ 《洗澡》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 徐帆 《没完没了》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男演员∶ 濮存昕 《洗澡》
◎第一届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奖项
故事短片一等奖∶ 付东川 陈镇(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熊》
故事短片二等奖∶ 邵 丹(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 清唱,《静听》
程 亮(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存盘》
故事短片三等奖∶ 马书立(中央戏剧学院大专班) 《村长与鱼》
冯自立(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失去的一天》
张长征等(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 《嗨,你好》
纪录专优秀奖∶ 吴石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 红壤》
李蓉、何刚等(安徽大学新闻系) 《寻梦到徽州》
第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1年5月)
最佳故事片∶ 《蓝色爱情》
最佳导演∶ 夏刚 《玻璃是透明的》
最佳男演员∶ 张国立 《一声叹息》
最佳女演员∶ 袁泉 《蓝色爱情》
最佳观赏效果∶ 《卧虎藏龙》
评委会特别奖∶ 郑晓龙 《刮痧》 《益西卓玛》
组委会特别奖∶ 《相伴永远 》《芬芳誓言》 《刘天华》
最佳艺创新特别奖∶ (空缺)
最佳新人奖∶ 黄凯 《玻璃是透明的》
特殊贡献奖∶ 谢铁骊
特殊教育奖∶ 宁敬武 《无声的河》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影片∶ 《刮痧》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 陈建斌 《菊花茶》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男演员∶ 吴越 《菊花茶》
◎第二届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奖项
最佳影片∶ 黄敬尧(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遥远的彼岸 》
最佳导演∶ 宁浩(北师大艺术系) 《星期三、星期四》
最佳编剧∶ 张长征(上海戏剧学院文编系) 《上海,观众》
最佳创意∶ 王景光 《核桃》
最佳摄影∶ 刘正 《黄昏中的男孩》
实验影片∶ 严尧 《一个虚构真实者的真实虚构》
艺术探索片∶ 薜长青 《西天》
最佳纪录片∶ 黎晓锋 《打春锣的人》
最佳专题片∶ 刘开路 《沙蒙与<上甘岭>》
故事片特别奖∶ 高雅雪 《失语者》 叶宇、刘萌 《毕业三件事》
纪录片特别奖∶ 刘萌萌 《五马路》
优秀参赛片∶ 《亭子间嫂嫂》 《像电一样的速度》 《车窗 》《孑孓》 《失语者》 《鲜花》
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2年5月)
最佳故事片∶ 《高原如梦》
最佳导演∶ 黄建新 《谁说我不在乎》
最佳男演员∶ 傅彪 《押解的故事》
最佳女演员∶ 胡可 《聊聊》
最佳观赏效果∶ 《冲出亚马逊》 《大腕》
评委会特别奖∶ 《法官妈妈》《 聊聊 》
组委会特别奖∶ 《紫日》 《明亮的心》
最佳新人奖∶ 黄海波 《高原如梦》
最佳处女作奖∶ 陆川 《寻枪》
喜剧片特别奖∶ 黄宏 《25个孩子1个爹》
艺术探索特别奖∶ 张扬 《昨天》
中国电影杰出贡献奖∶ 谢晋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影片∶ 《开往春天的地铁》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 徐静蕾 《开往春天的地铁》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男演员∶ 葛优 《大腕》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电视电影∶ 《情不自禁》 《刑警张玉贵之队长生活》
电视电影最佳表演搭档奖∶ 江柯、花明 《我和连长》
电视电影最佳演员奖∶ 王学圻 《刑警张玉贵的队长生活》 潘粤明 《情不自禁》
电视电影最佳导演奖∶ 郑大圣 《古玩》
电视电影最佳观赏效果奖∶《大沙暴》
◎第三届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奖项
最佳影片∶ 《过年 》
最佳导演∶ 刘伽茵 《火车》
最佳编剧 ∶金晶 《天天的天》
最佳剪辑∶ 应亮《天堂的金币》
最佳摄影∶ 赵鹏《春之影》
最佳纪录片∶《 棚鹏学校》
业余组最佳故事短片∶ (武汉理工大学) 《焦虑的人》
业余组优秀故事短片∶ (南京师范大学) 《电梯惊魂 》
业余组最佳纪录短片奖∶ (空缺)
业余组优秀纪录短片奖 ∶ 《流浪广州》
业余组最佳电视专题片奖 ∶(空缺)
业余组优秀电视专题片奖∶ 《 丁剑和他的同学们》
第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3年10月)
最佳故事片∶ 《卡拉是条狗》
最佳导演∶ 孙周 《周渔的火车》
最佳男演员∶ 孙红雷
最佳女演员∶ 倪萍 《美丽的大脚》
最佳观赏效果∶ 《英雄》
评委会特别奖∶ 《和你在一起》 《 诺玛的十七岁》
组委会特别奖∶ 《邓小平》 《惊涛骇浪》 《嘎达梅林》
最佳处女作∶ 马晓颖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优秀儿童演员∶ 张妍 《暖春》
民族精神特别奖∶《惊涛骇浪》
艺术探索特别奖∶《像鸡毛一样飞》
中国电影杰出贡献奖∶ 张艺谋《英雄》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影片∶ 《西施眼 》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 巩俐 《周渔的火车》 周迅 《那时花开》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男演员∶ 葛优 《卡拉是条狗》
第二届优秀电视电影∶《贞贞》 《家有轿车》《 河沿儿》
第二届优秀电视电影导演奖∶ 乔梁 《贞贞》
◎第四届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奖项
最佳影片∶ 《甘蔗》
最佳导演∶ 赵峥 《二虎》
最佳编剧∶ 《回家看看》
最佳剪辑∶ 《黑白鸽子》
最佳摄影∶ 《烟纸店》
最佳纪录片∶ (空缺)
最佳实验片∶《和你的影子》
评审团导演特别鼓励奖∶《约会》
评审团摄影特别鼓励奖∶ 《渡》
业余组最佳创意奖∶《拐角》
业余组最佳实验奖∶《从2月30日说起》
业余组最佳探索奖∶ 《新红色恋人》
第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4年5月)
最佳故事片∶ 《 暖》
最佳导演∶ 郑洞天
最佳男演员∶ 范伟
最佳女演员∶ 余男
最佳观赏效果∶ 《天地英雄》
评委会特别奖∶ 王全安 《手机》
组委会特别奖∶ 《走近毛主席》 《惊心动魄》 《心动岁月》
最佳处女作∶ 《冬至》
优秀儿童演员∶ 黄豆豆
艺术创新奖∶ 《恋爱中的宝贝》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导演∶ 冯小刚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 赵薇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男演员∶ 姜文、陈坤
◎第三届电视电影大奖赛奖项
优秀电视电影∶ 《法官老张轶事之审牛记 》
优秀电视电影导演奖∶ 王竞
优秀电视电影∶ 演员奖 戈治均
◎第五届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奖项
最佳剧情片∶ 刘怡彤 北京电影学院 《小黑和爸爸》
评委会大奖∶ 魏星 北京师范大学 《没有我》
最佳导演∶ 徐伊亮 中央戏剧学院 《石榴》
最佳编剧∶ 张迪 北京电影学院 《劁猪》
最佳纪录片∶ 丁小洋 四川大学 《我知道去年夏天他们干了什么》
纪录片鼓励奖∶ 陈锦光 香港城市大学 《阿祝的故事》
唐明兰 四川师范大学 《拉姆的快乐夏天》
最佳实验片∶ (空缺)
实验片特别鼓励奖∶ 冯文 北京电影学院 《失》
白承勋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培训学院 《共同栽培区》
组委会奖∶ 郑 正 重庆师范大学 《歌者》
业余组剧情片优胜奖∶ 侯志斌 天津师范大学 《外面的世界》
业余组剧情片优秀奖∶ 李勃昕 武汉大学 《劫》
韦正 上海交通大学 《爱情谜语》
陈家远 上海大学 《等》
业余组剧情片鼓励奖∶ 丁一 南京师范大学 《胆小如鼠》
潘刚 中国科技大学 《隔离》
郑小兵 浙江大学《 Memory》
徐笑萌 北京林业大学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王莹 贵州大学 《一百、二百》
纪录片优胜奖∶ 申特尔?阿加沃 香港城市大学 《何处是“家”》
纪录片优秀奖∶ 尼科?福克塞尔 香港城市大学 《马可船长的故事》
田莹 陕西师范大学 《守墓一夜》
纪录片鼓励奖∶ 陈丹丹 南京师范大学 《过年回家》
郑航军 汕头大学 《盐灶拖神》
张利莹 渤海大学 《我的父亲母亲》
余蓓 重庆大学 《上学》
杨洪林 湖北民族学院 《回家过年》
李跃岩 渤海大学 《父亲》 《大棚 菜》
实验片优秀奖∶ 张勇 东华大学 《撒手》
周叶 厦门大学 《控制》
◎首届大学生动漫短片大赛
最佳Flash动画奖∶ 高磊 《出口-><-入口》
最佳3D动画奖∶黄云显 刘博 韩涛 唐曦 王朵朵 《易拉罐》
最佳手工动画奖∶艾琳 | 刘燕 《空城计/鸟巢》
最佳编剧奖∶ 孙甜 二00三年一月十五日 《雪》
最佳美术风格奖∶赵晔 | 闫威 《采薇》《彳亍》
最佳创意奖∶丁美音 《手下留情 》
最受评委欢迎奖∶ 李金涛 骞里 陈晨 付晓琳 《She belongs to me》
最佳观赏效果奖∶ 刘跃军 《烽火时代》
第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5年5月)
最佳故事片∶ 《墩子的故事》
最佳导演∶ 陆川 《可可西里》
最佳男演员∶ 夏雨 《独自等待》
最佳女演员∶ 张静初 《花腰新娘》
最佳观赏效果∶ 《天下无贼 》
评委会特别奖∶ 《可可西里》 《张思德》
组委会特别奖∶ 《沉默的远山》 《求求你表扬我》 《枪手》
最佳处女作奖∶ 伍仕贤 《独自等待》
最佳新人奖∶ 杨子 《青花 》
封佳奇 《墩子的故事 》
最佳儿童演员∶ 王正佳 《电影往事》吴旭 《上学路上》
艺术探索奖∶ 《我心飞翔》
最佳喜剧片奖∶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导演∶ 冯小刚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 李冰冰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男演员∶ 冯巩
◎第三届电视电影大奖赛奖项
优秀电视电影∶ 《合同父子》
优秀电视电影导演奖∶ 陆江
优秀电视电影 男演员奖∶ 李滨
优秀电视电影 女演员奖∶ 柏青
◎第六届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奖项
长片类
最佳长片奖∶ 张磊 (西北大学) 《霸王年代》
最佳导演奖∶ 杨瑾 (北京师范大学) 《一只花奶牛》
平跨文化纪录片奖∶ 王艳娥 (北京师范大学) 《语言课》
短片类(专业组)
最佳剧情短片∶ 魏星 等 (北京师范大学) 《四月》
评委会大奖∶ 李炳 (北京电影学院) 《七九》
最佳导演奖∶ (空缺)
最佳编剧奖∶ 赵晔 (北京电影学院) 《保温瓶》
最佳摄影奖∶ 乔乐 白玉侠 (北京电影学院) 《废墟》
最佳纪录短片∶ 李小江 (北京电影学院) 《到城里去》
纪录片优秀奖∶ 王力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少年》
最佳实验短片∶ (空缺)
实验片鼓励奖∶ 张小迪 (北京电影学院) 《死亡赋格》
短片类(业余组)
最佳剧情短片∶ 江卓尔 (中国科技大学) 《流人寝室史》
剧情片优秀奖∶ 许星 (华东理工大学) 《同居狂想曲》
张贺 杨林 (吉林大学) 《起飞!434——情书》
最佳纪录短片∶ (空缺)
纪录片优秀奖∶ 王鑫 (重庆工商大学) 《画途》
王增伟 (湖北民族学院) 《走进普米年》
最佳实验短片∶ (空缺)
实验片优秀奖 ∶(空缺)
◎第二届大学生动漫短片大赛
金奖∶於水(北京电影学院) 《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银奖∶ 樊黎明 李瑞光 等(北京电影学院) 《淘淘日记》
2104剧组(北京电影学院) 《2104年X月X日》
铜奖∶ 张爽 等(陕西电子科技大) 《馒头》
黄宇(沈阳鲁迅美术学院) 《补天》
王鹏 于淼(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 《掌控》
最佳故事奖 ∶炜涯(北京电影学院) 《非典女孩四重奏》
最佳效果奖∶ 张淼(北京电影学院) 《微妙的和谐》
最佳效果奖∶ 2104剧组(北京电影学院) 《2104年X月X日》
最佳创意奖∶ 於水(北京电影学院) 《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6年4月29日)
最佳故事片奖:《天狗》
最佳导演奖:张元
最佳观赏效果奖:《如果·爱》
艺术探索奖:《无穷动》
最佳处女作奖:《静静的嘛呢石》
最佳女演员奖: 倪萍
最佳男演员奖:濮存昕
最佳新人奖: 宫哲
最佳数字电影奖:《租期》
评委会奖:《我们俩》 《泥鳅也是鱼》
民族题材特别奖:《美丽家园》
教育题材特别奖:《网络少年》
组委会奖:《太行山上》 《定军山》
最佳电视电影:《烩面馆》
最佳电视电影导演:周友朝
最佳电视电影男演员:刘小宁
最佳电视电影女演员:(空缺)
最受大学生欢迎导演:陈可辛
最受大学生欢迎男演员:夏雨
最受大学生欢迎女演员:周迅
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7年04月28日)
最佳故事片奖:《云水谣》
最佳导演奖:宁浩 《疯狂的石头》
最佳观赏效果奖:《爱情呼叫转移》
艺术探索奖:空缺
最佳处女作奖:《爱情的牙齿》 《箱子》
最佳女演员奖:斯琴高娃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最佳男演员奖:李易祥 《鸡犬不宁》
最佳新人奖:周波《望山》
教育题材特别奖:《考试》
军事题材特别奖:《我的长征》
纪录片特别奖:《又见梅兰芳》
组委会奖:《墨攻》、《夜。上海》
最佳电视电影:《北京你好》
最佳电视电影导演:范冬雨
最佳电视电影男演员:郭家铭 《我自己的德意志》
最佳电视电影女演员:储颖颖 《啤酒花》
最受大学生欢迎导演:冯巩 徐静蕾
最受大学生欢迎香港演员:梁家辉 《我的教师生涯》
最受大学生欢迎男演员:陈坤
最受大学生欢迎女演员:赵薇
第八届短片大赛获奖名单
DV单元获奖名单
“夸克”自命题DV短片专业组
评委会大奖:《 我—妈妈—嬷嬷—爸爸—DV》 卢泽荣 香港城市大学
最佳剧情片:《愤怒的水壶》 曹 静 中国传媒大学
最佳导演奖:《瘟疫》 张国文 香港浸会大学
最佳编剧奖:《未来 逝?》 杨怡婷 台湾政治大学
最佳纪录片:《坐东》 单崇山/卢璐/黄晨岚 复旦大学
纪录片优秀奖:《归》 高广元 北京师范大学
《越剧》 戴君良 北京电影学院
最佳实验片:《过》 孙炜炜 中央美术学院
实验片优秀奖:《车之城》 孙祺舜 上海戏剧学院
最佳网络人气奖:《两个傻子的爱情故事》 魏 亮 沈阳工业大学
“夸克”自命题DV短片业余组
剧情片优秀奖:《两个傻子的爱情故事》 魏 亮 沈阳工业大学
《莫小白的水怪日记》 卢正雨 湖南工业大学
剧情片鼓励奖:《山那头》 马 亮 太原师范学院
纪录片鼓励奖:(空缺)
纪录片优秀奖:(空缺)
实验片优秀奖:(空缺)
实验片鼓励奖:(空缺)
“尊重知识产权,远离盗版”公益片
一等奖:《盗?偷!》 梁锦威 广西民族大学
二等奖:《进化论》 胡 伟 北京师范大学
《拒绝盗版》 王 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鼓励奖:《复制》 孙祺舜 上海戏剧学院
《愿意永远这样》 高 飞 中央戏剧学院
《不要盗版》 杨 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盗版黑白》 崔 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感动的价值》 米 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反盗版行动——我所作》 张 继 中央财经大学
《正版中国》 敖斯乔 北京师范大学
《抵制盗版,还世界一个真实》 徐 乔 北京师范大学
《乞丐与盗版商》 付鳞然 北京师范大学
最佳创意奖:《反盗版公益广告——小狗篇》 肖贝荻/傅托 中国传媒大学
燕平跨文化纪录片
《小活佛,世界杯和申请一张信用卡》 龙远程 上海大学
舞蹈影象作品
评委会大奖:(空缺)
最佳导演奖:《华氏311》 汪起正/郑敏健 北京舞蹈学院
《三分之一》 常肖妮/苏灿书 北京师范大学
最佳创意奖:《跳》 白宇鸥/富美 北京舞蹈学院
《网球网》 孙爱迪/李思诺 北京师范大学
动画单元获奖名单
金奖:(空缺)
银奖:《有那么一首歌》 李博 中国传媒大学
《天堂的阶梯》 焦岩 袁博 中央美术学院
铜奖:《碎香》 樊黎明 北京电影学院
《兔子!哪里跑》 李智勇 吉林大学
《马戏团》 殷尧/吕睿丹/杨黎 北京电影学院
《线偶》 陈超淼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最佳效果奖:《玩笑》 曾 洁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最佳故事奖:《弄钱》 郭 麒 中国传媒大学
最佳创意奖:《完美》 王 强 中国传媒大学
手机单元获奖名单
最佳短片奖:《伸手》 董元庆 武汉理工大学
最佳创意奖:《昨天》 齐大伟 北京师范大学
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8年4月22日)
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8年4月22日晚在中国剧院举行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以下为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奖 《集结号》
最佳导演奖 冯小刚(《集结号》)
评委会大奖 《香巴拉信使》
组委会大奖 《五颗子弹》、《江北好人》
最佳男演员奖 张涵予(《集结号》)
最佳女演员奖 苗圃(《凤凰》、《樱桃》、《东方大港》)
最佳观赏效果奖 《投名状》
最佳处女作奖 尹丽川(《公园》)
最佳新人奖 黄小蕾(《天下第二》)
艺术探索奖 《革命到底》
军事题材创作奖 《八月一日》、《夜袭》
民族题材创作奖 《尼玛家的女人们》
现实关注创作奖 《突发事件》
喜剧片创作奖 《逆转流星》
体育题材创作奖 《买买提的2008》
教育题材创作奖 《遥望南方的童年》
最受欢迎导演 俞钟(《香巴拉信使》)
最受欢迎男演员 侯勇(《八月一日》)
最受欢迎女演员 余男(《双食记》)
最佳电视电影女演员奖 袁志博
最佳电视电影男演员奖 赵亮 (*大赵亮)
最佳电视电影导演奖 周伟
最佳电视电影奖 《棋王和他的儿子》
第九届大学生短片大赛
DV单元 获奖名单
专业组: 评委会大奖 《灵车男》 甄柏荣 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最佳剧情片 《宏光的假期》 霍猛 中国传媒大学
最佳导演奖 《丘比特女孩》 黄棋帝 台湾艺术大学
最佳编剧奖 《待嫁的箱子》 张晓颖 北京电影学院
最佳纪录片 (空缺)
最佳实验片 《呼吸》 梅健 中国美术学院
燕平跨文化纪录片奖 《hla huy 山上》 黄郁芳、连智凯 台湾政治大学
业余组: 剧情片优秀奖 《仲夏看板》 李海军 山西师范大学
剧情片鼓励奖 《再见,戈多》 张思庆 北京理工大学
纪录片优秀奖 《知音》 王志兵 四川师范大学
纪录片鼓励奖 《旦》 官伟 西安美术学院
实验片优秀奖 《金鱼金色》 王琰 三峡大学
实验片鼓励奖 《one night in chenggang》 薛骄、马潇 东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
动画短片竞赛单元 获奖名单
动画金奖: 《南茜的早晨》 南茜的早晨小组 北京电影学院
动画银奖: 《Crossing》 李翔、赵博、熊潇 中国传媒大学
动画铜奖: 《亡命鸡礼花》 刘祎聪、刘泉、李克 北京电影学院
最佳故事奖:《南茜的早晨》 南茜的早晨小组 北京电影学院
最佳创意奖: 《米粒子子》 沈宏 北京电影学院
最佳效果奖: 《虚空》 宋玮、李烁、张帆 大连民族学院
手机短片竞赛单元 获奖名单
最佳短片奖:(空缺)
最佳创意奖:《来电了》 敖斯乔 北京师范大学
反盗版公益片 获奖名单
排名
一等奖 《我要买正版》 杨婷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等奖 《付出》 吕雁、纪媲龄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二等奖 《小手》 于传松 北京师范大学
特别创意奖 《盗版人》 李响 北京电影学院
鼓励奖 《盗》 蔡星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鼓励奖 《盗版是垃圾》 孟火火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鼓励奖 《魔.戒》 姚睿 北京电影学院
鼓励奖 《反盗版 纵容之后》 杜涓 北京师范大学
鼓励奖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梁锦威 广西民族
以上就是关于刮痧世界十大排名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