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有过则谏(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发布时间:2023-05-22 19:03:39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28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君有过则谏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本文目录:
君有大过则谏,体现孟子什么思想
此句出自<孟子万章下>,内容是“齐宣王问卿”与孟子的回答。原句一是“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此句说的是作为“贵戚之卿”,当君主在决策上有重大错误的时候应该对他进行规劝,反复还不听从,就改立他人。需要解释的是“贵戚之卿”是指与君主同姓有血缘关系的本族。直白地说,就是做君主的哥哥如果不行,那就让弟弟来做。原句二是“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这里说的是“异姓之卿”,是指一般的大臣。那么他们遇到上述的情况就只能离职回家了,大臣“易位”,那就是谋朝篡位,是不合符道义的。此处也没有体现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只能说是做臣属的有匡正君主的义务,对于君主的错误要敢于直谏。在符合道义,对人民有益的前提下,改朝换代也是可以的嘛,哈哈。
君有大过则谏,体现孟子什么思想
齐宣王向孟子问公卿的事。孟子说,有和王室同宗的公卿(贵戚之卿),有和王室不同宗族的公卿(异姓之卿),他们是不同的。如果是同宗的"贵戚之卿",那么,君王有了大的过错,他们就要劝阻(君有大过则谏)。如果反复劝阻君王还不改,就替代他(易位)!以上就是关于君有过则谏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