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影视欣赏教学设计(名著影视欣赏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3-05-22 15:08:49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01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名著影视欣赏教学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本文目录:
如何做好名著阅读教学
如何做好名著阅读教学什么是名著阅读课?应该是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推进学生阅读的质量”为目的的以某部或是某些名著为课堂阅读载体的一种课堂形式。根据这个目的,名著的阅读课可以分为哪些课型呢?——荐读课,推荐某书给学生阅读的课;导读课(或称引读课),引导学生阅读的课;赏评课,欣赏评析的课;交流课,重在交流阅读体会收获。这些课的定位依据就在于到底是要带着学生干什么。荐读,重在一个“荐”上,即解决“为什么要推荐”“推荐哪些内容”,看看那些新书的推荐语,就当理解这个“荐”的主旨是什么。导读,自然就重在一个“导”上,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从哪个角度引导学生去读?这是首要。赏读,重在一个“赏”上,赏什么?怎么赏?这才是课堂中心。交流,自然就是要组织学生交流,那交流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交流,就是老师要着力思考的了。
课堂定位明确了,课堂内容才可以确定下来,根据内容再明确课堂的思路。三者之间是一脉相随顺承关联的关系。厘清了这一点,课才可以主线明确、内容清晰、紧凑有效。
举一个例子,如果上《昆虫记》的名著荐读课,那教师就要思考推荐哪些内容,既各有特色又能调动学生阅读趣味?这个思考决定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当可行。推荐的这些内容通过什么形式(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特色体会到趣味呢?这个思考决定了课堂采取的活动形式。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这个荐读课的意义并不显豁,因为我们推荐一本名著给学生不仅仅是让他们愿意去读册页上的文字,更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心灵的启迪人生的教益。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不是需要文本之外的东西了呢?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领着学生去“见见作者”,法布尔甘于淡泊一生执着的故事本身就很有趣味,如果再深一点,领着学生认识到他的观察与写作是有生命高度的——平等地热切地对待着每一个生命!当学生带着这样的认识去读《昆虫记》的时候,他们会远离肤浅的笑谑逗乐,他们才会在阅读中体会到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和崇高庄严。这样的读,才是有质量有深度的。这样的荐读课,才有金属般闪亮般的质感。
赏读课,自然是要进行欣赏分析的了。作者的技法是很多人都要考虑的一项赏读内容。因为学生很会赏,摘抄文段,写赏析,是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做的常规的学习任务。运用了什么修辞,锤炼了哪些动词,进行了哪些描写,写出了什么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怎样的情感……都成套路了。名著,动辄十几万的名著,就是拎出几个段落进行这般的赏读,岂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我个人认为,名著的赏读课,要有大局观,整体观。我们带着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不是教着学生零抠碎取,不是教着学生在几个词语几个片段几个修辞手法上转圈圈。我们要让学生欣赏到作者谋篇布局的深思熟虑,塑造人物的匠心独运,情节安排的苦心孤诣……从而理解到所谓名著,著名在哪里,高明在何处。比如《西游记》赏读,以赏读孙悟空这个形象为例,赏什么?找几句孙悟空的话,找几处孙悟空的外貌动作描写?有什么意义!不用让学生看书,直接让学生模仿一些孙悟空的语言动作,很多孩子都可以做到活灵活现,即使不表演的学生脑海里都会出现影视剧中的孙猴子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很复杂,他有人性——唐僧在灯下补虎皮裙,他眼含泪了;他又有魔性(原本就是个妖猴)——手起榜落,将五个强盗全部打死;他还有神性——西天取经历劫无数不离不弃。这些性情交织在一起,才有了爱憎分明的齐天大圣,才有了光辉闪耀的斗战胜佛。如果说唐僧是因为矢志不渝而成佛的,孙悟空便是因为战胜了魔性成全了人性完备了神性而成佛的。而作者从神猴出世开始便让孙悟空展现了他的这些性情,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一个深夜拜师有智有礼、大闹天宫无所畏惧、戏弄八戒可爱烂漫、除妖斩魔毫不留情、对待诸仙笑谑取乐……的一个真实的多面的立体的孙悟空。这就是孙悟空深得人心的原因,这就是作者高明之处!
还有《水浒传》,为什么成为名著?仅仅是人物塑造有功或者说是课后名著导读里所说的证明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是的。它符合很多人内心里的一种隐秘的渴求,满足了人性中一些暴力诉求。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武侠小说曾经大行其道了。“快意恩仇”是《水浒传》之后很多武侠小说的主题思想。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评价高?那是因为他的武侠小说都是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人物的爱恨情仇都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于是他里面的人物便高大丰满了,成了“侠之大者”。如果我们能够不满足于几个或者是一些“点”的读读赏赏,能够站在历史的层面上、创作论的层面上或者是人性探究的层面上带着学生冲破寻常评价的囿制,另辟蹊径,曲径通幽,各有所达,这个赏读课,可算是上出高度和水平了。
说了这么多,话题得回归到原点。学生在名著阅读课上能有所得,还得靠教师有所作为。而这个作为,读书不多,读而不思,恐是难以实现。
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设计说课稿
一、说文本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中的一篇。它是前苏联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篇自传性小说。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而且小说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其深广的。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我想,这也是教材编写者们推荐这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其次,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他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并以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和他身上的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诠释了“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的?”的问题;另外,小说关于人物、环境等的描写,从艺术欣赏的角度也是极其耐读的。
二、说导读设想、依据及策略
“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确定了“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此,有学者提出:教学活动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有三个明显的标志:(1)是否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2)教师的角色是否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教学的研究者;(3)是否能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的最大化。而在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名著导读缺乏具体的定位和明确任务,致使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定位不准的现象,许多语文教师往往采取让学生看看教材内容代替具体指导的教法。那么,名著导读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我想准确的定位应该是:了解作家、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文本体裁特征为基点;以精彩片段为例子;以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为核心;以爱读、会读、读整本书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为归宿;以“探究思考”为切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导读中我确定了以下任务:1.让学生阅读短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了解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情况,作品主要内容和小说的主要艺术形象保尔.柯察金,艺术特点和成就,主要应补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在中国的影响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2. 回顾读书一般方法,引导精读《精彩片段一》,以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来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精读《精彩片段二》指导学生掌握,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要求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强调阅读时摘抄名言、警句、精彩段落,并课后检查落实。
导读策略:
(一)导读形式:课外导读与课内导读相结合
(二)课程资源:除文本资源(原著和课本短文资源)外充分利用网络,相关的影像、音乐等课外学习资源。
(三)导读安排:课外导读约八周,课内导读三课时
三、说导读目标及重难点
鉴于文本资源本身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确定了如下导读目标和重难点:
导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从保尔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3、在写作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以阅读为主,并与语文实践活动、写作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名著中汲取养分,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形成钢铁般的意志,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
导读重点:精读的引领
导读难点:阅读兴趣的激发
四、说导读过程
(一)课外导读阶段(约八周)-------将学生分成若干读书小组,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落实目标和任务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检测评价方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通过读出版说明和后记了解出版意图,掌握阅读线索。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点内容。结合观看电影或电视连续剧,将剧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一边读,一边摘录,加批注,写心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目标任务的落实以及阅读成果的检测和展示。如读书报告会、主题讨论会、手抄报展览、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卡片评比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检测和展示形式。
1、读书小组: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学生特点组建。
2、阅读计划:应注重时间、内容、目标、任务、方法、检测评价等方面相结合。
3、阅读资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出版说明和后记、其它网络资源、影像资源等。
4、阅读任务:
a、了解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情况及创作背景;
b、揭示作品标题含义、概括主要内容和勾勒小说的情节线索;
c、梳理小说的人物;
d、小说的艺术特点和成就;
e、小说主题思想。
5、阅读方法:
1、 自主初读------ 了解内容,整体感知;
2、 合作研读------- 协作探究,深入理解;
6、检测评价:
读书交流会、主题讨论会、手抄报展览、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卡片评比、制作人物简表等
(二)课内导读(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建设的过程。”那么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教师的导入尤为重要。在这一环节我选用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片头来导入,鲜明的主题、精警的名言、一组展示主人公成长历程的画面、丰富的背景和沉郁而坚定的音乐,这一切能极大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检查整本书通读情况
这一环节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开展组与组之间的“名著知识竞赛”, 问题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而这种小组竞赛的方式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1、必答题:每一组选出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但其他组有纠错机会,纠错正确,得10分。
(1)保尔因为什么离开了学校,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2)保尔第一次面临生命危险,是因为什么?最后是如何脱离危险的?
(3)保尔和他的同志们为什么要修建一条通向森林的轻便铁路?抢答题:最先抢答正确的小组得10分。
(1)、说出书中除主人公保尔外至少5个人物的名字,并简单介绍他们的身份。
(2)、保尔的第一把武器是怎样得到的?
(3)、保尔的母亲大多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4)、对创作小说的工作,保尔的家人和战友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4)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
三、问题探究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 ------ 班级交流分享 -------- 教师点拨明确。这一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老师提问(问题涉及小说的时代背景、情节线索、标题含义和主题思想)先在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小组学习成果。然后让小组中心发言人在班上交流分享。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本,又考虑到所提出的探究问题一定程度上有些难度,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助于问题的解答,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第一部主要以前苏联的国内战争为背景;第二部主要以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
2、简单勾勒小说的情节线索。
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钢铁战士保尔与疾病顽强斗争。
3、揭示小说标题的含义。
“钢铁”指信念、意志和毅力。“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烈火和骤冷”指特殊的、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小说中具体体现为残酷的战争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以及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
4、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四、小结
教师充分利用精炼的小结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小说,让学生尽量由一种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获得一种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整体感知。
五、作业
学生在整体把握小说的基础上,从报纸、杂志、书籍或网上收集资料,参照书上附录,写一篇短小的书评。这一练习不仅促进学生更全面、准确、深入的感知和把握文本,还培养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等能力。
第二课时
导读要点: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从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品读精彩片段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导读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课内导读的第二课时,我选用名人对作者和作品的高度评价来导入以下的导读,我想名人如此高度的评价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研读兴趣。
【有一位作家被罗曼·罗兰誉为“最罕见的道德、最纯洁的勇气的同义词”;有一部文学作品被视为“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这位作家就是前苏联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部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分析小说人物及写作特色:
(一)人物分析: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定然是小说导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这一环节我充分鼓励学生以保尔为人物核心,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或几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并以“我眼里的 ”为题写一段人物简评,然后在小组交流。
(二)写作特色分析:
先让学生研读课本上节选的两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方法读文本,赏析引发你感触的语言文字。圈点勾画写批注,赏析引发学生有感触的语言文字。是引导学生如何精读和研读,教予学生阅读方法。然后鼓励学生就小说的写作特色探索性创造性的自主解读文本,形成自主学习成果并在班内交流。
三、教师点拨明确并小结
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导读过程中 ,教师好的点拨有时能起到抛砖引玉或点石为金的良好效果。因此,分析探究过程中的适当点拨,学生班上交流后的恰当而人性的点评,以及教师充满智慧的小结在学习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我选择以名言“阅读就是带着一个有准备的头脑,一副探究的目光与一种深掘的期待,来品味你所选定的蕴含丰富的书籍。它是一种缘,会激起你强烈的共鸣和深切的感悟”作为该堂课的结束语的。最后让学生听八只眼乐队演唱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祖辈、父辈的阅读人生。
四、作业:
学生摘录优美文句、段落,做3~5张读书卡片,加一个标题,注明作者、出处并背诵。这一作业引导学生品析小说中的名言警句,也培养了学生读书过程中制作读书卡片的良好习惯。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学生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曾激励千千万万青年人为之奋斗,并奉为座右铭的振聋发聩的名言,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索。
二、结合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内容,深刻领会“生命的意义”。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自主回顾思索后,引导学生回顾保尔的一生。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钢铁战士保尔与疾病顽强斗争。深刻领会“生命的意义”。
【明确:这是一部作家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题是歌颂苏联青年在保卫苏维埃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斗争中的英雄业绩和献身精神。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青年的杰出代表。他具有了崇高的革命品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不顾身地战斗和劳动。当他卧病不起的时候,仍然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写作,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成为苏联文学中最年轻的英雄形象之一,激励着苏联和我国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成为几代共产主义信仰者心目中光辉的楷模。所以只有结合作家人生经历和保尔的一生奉献,才能深入理解保尔精神,理解保尔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理解共产主义者愿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的崇高理想。这样,才能主动地自觉地把文中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段名言奉为座右铭,才能在榜样面前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步一步走向崇高。】
三、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我让学生以一句精炼的话谈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成就学生自己的名言,然后在班上分享。这一设计是由学生对文本深刻理解深化到对学生灵魂的砥砺和浸染。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又一次深化。
※ 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
※ 人活着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他的整个生命奉献给全人类。
※ 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 生命中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
※ 天并不都是蓝的,云也并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却永远都是鲜艳的。
四、交流读书卡片并背诵赏析。将同学读书卡片中你认为值得品味的地方,补充到你的读书卡片集中然后背诵,并鼓励学生在读书卡片中选出最喜欢的一两句进行赏析,然后推荐给同学,并写出推荐的理由。
五、课堂拓展延伸
人生的路很长,一路上有鲜花和掌声,也有泥泞和深谷。假如你面临贫困、疾病、痛苦甚至是灾难。你将如何面对?
这一设计进一步引导学生将书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努力加深语文课堂的内涵和外沿,进一步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六、课后练习
你周围如果有像保尔那样经受种种考验,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生活、学习、工作的人,去采访他,他的事迹写成文章,向报纸、杂志投稿。
五、说导学评价及反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们的祖辈、父辈是一本耳熟能详的书,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它的趣味性不及《汤姆 索亚历险记》,故事性不如《西游记》,因而阅读兴趣很淡。但是这本书所崇尚的理想、勇敢、坚强、执着等优秀品质,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督促、检查学生完整地阅读这本书地情况,就成为这一堂课的第一个目标。使用竞赛的方式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名著的阅读,教师对学生只能是一种引领。这种引领可以是思想内容上的,也可以是艺术特色上的。但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应该以学生原有的阅读认知为起点。注重课外导读和课内导读的有机结合。课外导读因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计划的制定和阅读过程的检测与评价尤为重要,它是任务能否完成和目标能否达成的基础。以小组或以班级为单位的检测或展示形式中,故事会、手抄报学生兴趣较浓,效果较好。而相比之下读书笔记评比、读书交流会质效要低。在课内导读的第二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研读和精读精彩片段,先自主分析,再合作探究小说的人物和写作特色。事实证明,认知是有差异的。通过这一部分由浅入深的几个层次,我试图让学生明白:名著的阅读,不仅要有浏览,还要有精读,有对语言文字和思想精髓的富有个性化的、深刻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才能从名著阅读中汲取营养。
为了增强课堂气氛的感染力,我选用了相关的一些影视和音乐等资源,有效地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最后的作业设计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三次课内导读作业注意到结合课堂学习重点,注意到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有些作业再次把学生拖回了名著本身,书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差异,再一次为这份作业的实效性打了折扣。
以上就是关于名著影视欣赏教学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