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破产或危在旦夕的这些汽车品牌别买 售后未必能善后|汽势
- 一个公司即将要倒闭的征兆是什么?
- 邮政银行倒闭了是真的吗2021
- 文心一言发布后股价暴跌,汽车智能化这张牌究竟该怎么打?
- 武汉一言九鼎会倒闭吗?
一言倒闭了吗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一言倒闭了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有小程序、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和批量生成器
本文目录:
已破产或危在旦夕的这些汽车品牌别买 售后未必能善后|汽势
汽势Auto-First|柴小娜上个周末全球创投圈出现了始料未及的一幕,生存了40年为风投机构和初创企业提供服务与资金的硅谷银行(SVB),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让很多资金还在银行未取出的公司彻夜无眠。
与硅谷银行类似,车企破产、暴雷、退出的品牌同样接二连三,不少车企倒在了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2022年,疫情、原材料、缺芯少电等因素,不但加剧了行业洗牌,对于消费者,最直观的影响是售后服务保障难题。
目前的困境在于,无论退出或者破产,品牌方给自己留足了体面,官宣售后服务的妥善安排。然而,事情的关键正在于此,有部分品牌仅仅是将宣传的终身质保停留在宣传层面,未来消费者修车估计还是要自己找地方,不靠谱,也不一定指望不上。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15日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汽车及零部件位居第三位,2022年投诉43836件,2021年41624件,同比上升了5.31%。总体来看,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食品、服装、 汽车及零部件、通讯类产品、鞋。
3.15消费者权益日在即,我们以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分类,看看过去一年消费者维权的处境。
广汽菲克、长安铃木、一汽马自达, 这些合资品牌想说爱你不容易曾经风光无限的这几个合资品牌,或者一拍两散,退回遥远的大洋彼岸,要么倒闭清算、或被拍卖生产线,数年积累的几十万车主维修保养遭遇难题。
先来看广汽菲克。
济南市民张先生是一位2022款大指挥官车主,春节前夕车被追尾,在到达位于润华汽车园内的Jeep 4S店后,售后人员表示:“目前店里也没有维修的件,而且不光店里没有全国都不好找,此前有一位泰安的客户找件找了两三个月。”
最终,在耗费一个多月后,寻到了后尾门及后雾灯等配件,只剩后保险杠未寻到,目前的解决方案是用老款大指挥官的后保险杠。
张先生遭遇的售后糟心事,源自2022年11月3日,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向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申请破产。这也意味着,入华16年,广汽菲克连带Jeep品牌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
事实上,广汽菲克也曾有过高光时刻。2017年,广汽菲克的年销量累计超22万辆,2021年广汽菲克销量已跌至2万辆,今年上半年,广汽菲克累计销量不足2000辆。
广汽讴歌的衰落与广汽菲克类似。早在2022年4月,广汽本田发布公告,为进一步促进电动化战略落地,广汽本田将整合广汽讴歌品牌资源,加入到电动化事业中。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讴歌品牌的现有产品。
目前,广汽讴歌官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2月30日关闭,目前已经不提供新车信息查看和购买服务。
讴歌在华官方客服表示,对于已经购车用户,官方4S店还将继续提供售后服务,用户可从官方APP进行服务预约查询。
今年1月9日,广汽集团发布声明称,将继续通过合资企业网络为讴歌品牌中国客户提供售后服务。
一汽马自达则更让人唏嘘不已。收获了无数车迷喜爱的马自达,在近日发出一则关于CX-8、CX-4与阿特兹即将停产的通告。通告显示,长安马自达工厂将于今年3月停止生产以上三款车型。
2022年马自达上险量107602辆。至于售后问题,客服表示正常情况下上述停产车型的零部件可以供保10年,车主如有问题可去授权店进行保养、维修。
众泰、宝沃、力帆、华泰,这些破产了的难兄难弟品牌在历经北汽福田和神州优车两家金主后,号称比肩宝马、奔驰、奥迪(BBA)的宝沃汽车,随着一纸文书正式宣告破产。
2022年12月,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收到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11月29日作出的《民事裁定书》,裁定宣告北京宝沃破产。
2016年4月,宝沃第一款SUV车型BX7正式上市。2016年至2018年,宝沃累计销量10.69万辆,2020年宝沃汽车的销量8740辆,2021年仅3612辆。
即使销量有限,但这也意味着数十万车主的后续维修保养等服务。
根据北京宝沃此前发布的致广大宝沃车主的公开信显示,宝沃汽车出现债务危机,面临破产境地。在政府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本着对车主负责的态度,已就宝沃汽车售后服务保障做出妥善安排。宝格沃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全面承接宝沃汽车售后服务责任,按原售后服务政策继续为广大车主提供维保服务和配件供应。
对于众泰来说,在被誉为“保时泰”的阶段屡出爆款,然而好景不长,众泰汽车破产重整。
原因再简单不过,产品频繁出现质量问题,如发动机漏油、变速箱故障、转向抖动、车身异响等故障,售后服务更是一言难尽,最终在2020年12月23日资不抵债,宣告破产。
在出局三年后重返市场,前一阵,推出新能源汽车江南U2,却被网友一眼发现与本田e高度雷同。
对于消费者而言,有再一没有再二,后续车型的购买请务必擦亮双眼。此外,对所有想要速成的汽车品牌,逃避正向研发的品牌,购买时都需要三思而后行,以免一旦发生倒闭或者破产清算,第一大难题将是维修无门,维权无门。
威马变危马,新势力品牌也不一定灵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头部之一威马汽车,如今不仅掉队,更是濒临倒闭。今年2 月 28 日," 青浦区消保委 " 发布一则消息称:“警示!威马汽车或经营异常,消费者谨慎购买”的消费提示。
如同当头棒喝,来自官方的盖棺定论无疑会让威马雪上加霜,如果其他品牌遇到的问题是维权归属、反馈等问题,威马面临的是“不要买威马车”的选择问题 。
自2022年10月起,青浦区消保委陆续接到近90位消费者对威马汽车的投诉,反映该公司经营异常,门店关停、无法提供汽车配件、售后服务停滞、人工客服缺位等,导致他们在购买威马汽车后无法正常进行保养、汽车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签订的电池更换协议无法履行、客服热线一直处于忙线状态无法打通等,消费者权益因此受损。
青浦区消保委向广大消费者发出消费风险警示:威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地址为徐民路308弄威马汽车大厦,目前该公司销售和维修几近停摆状态,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威马品牌汽车,以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除了遭遇车主投诉,大幅降薪,延迟发放薪资、停产、关闭品牌中心等让处于动荡中的威马有摇摇欲坠之感,尽管近日传出了部分复产的消息,青浦区消委也删除了威马相关的消费预警,但在全国范围内威马汽车多次被消费者投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威马的艰难处境。
汽势观:买车风险赛股市
除了上述已经退出的合资品牌,以及破产、倒闭的自主品牌,包括消协警告消费预警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还有诸如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如斯柯达品牌。 此前,大众汽车旗下的捷克汽车制造商斯柯达汽车公司CEO克劳斯·泽尔默在受访时表示,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或将整车制造迁往印度,将于明年做出最终决定。
进入2023年的中国车市,在持续的降价潮下,势必会引发新一轮淘汰,尤其是一部分销量已经非常式微的合资品牌,消费者有必要提高警惕,行业主管部门也需要做出预警。因此,315消费者维权日,不仅给中国车企敲响警钟,也给消费者保障自己的利益敲响了警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势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一个公司即将要倒闭的征兆是什么?
从宏观来看,企业倒闭之前的征兆主要有以下几点。
很多企业之所以倒闭,大多时候其实都是因为宏观环境导致的,比如行业竞争激烈或者行业已经进入了黄昏阶段,没有发展前景了等等。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倒闭之前的征兆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
1、行业利润持续降低。
一个企业之所以倒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赚不到钱了,至于企业为什么赚不到钱,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业利润的整体下降。
尤其是对一些传统行业来说,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大多数行业都只能打价格战,价格越来越低,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当某一天利润覆盖不了成本,企业自然就倒下了。
2、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行。
一个企业的倒下其实可以从行业的发展走势看出来,当某一个行业有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行做其他事情,那说明这个行业已经走到下坡路了,如果某一个企业还坚持下去,而不是选择转型,但迟早会倒下的。
3、越来越难从银行借到钱了。
想要判断一个行业的好坏,我觉得可以从银行信贷的政策看出来,因为银行接触的企业太多了,至于这个行业怎么样,银行甚至比企业经营者看得更清楚。
如果一个行业某一个时间段突然很难从银行借到钱了,这说明银行已经开始嫌弃这个行业,或者意识到这个行业潜在的风险,所以不给这些行业放贷了,这时候跟这个行业有关的企业肯定会面临很多风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倒闭。
4、行业工资长期不增长。
一个行业发展的好坏,其实可以从行业的整体工资干出来,在行业发展非常迅猛的时候,行业的整体工资也会出现快速增长。
但假如一个行业长时间工资都不增长或者增长比较缓慢,这说明这个行业发展已经见顶,未来很难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时候跟这个行业有关的相关企业,就可能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
5、有越来越多的替代品出现。
行业的兴衰往往都是因为一些新的产品出现替代了旧的产品。
比如以前功能手机很火,这个时候诺基亚风靡全球,但是在智能手机出来之后,诺基亚还坚守原来的砖头机不放,结果慢慢的就被新的入局者给替代了。
因此当一个行业有越来越多的替代产品出现,但是企业仍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不及时去转变经营思路,那迟早会倒下的。
从微观来看,企业倒闭之前所体现出来的征兆主要有以下几点。
前面我们所提到的主要是宏观环境行业变迁对企业生存的影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那些高速发展的行业还是传统的夕阳行业,随时都有可能有企业倒下。
而部分企业之所以倒下,更多的都是因为自身的经营不善导致的,如果一个企业经营出现以下几种征兆,基本可以判断这个企业离倒闭不远了。
1、上班氛围死气沉沉。
如果一个企业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上班的氛围肯定会很活跃,员工都在忙着做各种任务,忙着讨论工作的事情。
如果某一天一个企业上班的氛围死气沉沉,上班时间都没有人说话,连敲键盘的声音都没有,那这个企业离倒下就不远了。
2、企业整天开会。
当一个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业务增长很快的时候,我相信这个企业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开会。
如果一个企业整天忙于开会,说明这个企业闲得慌没事做了,关键没事做他们还不去找事,而且整天开会做各种大战略,这种企业迟早会死的。
3、有能力的员工没有被重用。
对一个企业来说,最宝贵的其实是员工资源,有能力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现实当中很多老板都是任人唯亲,喜欢重用那些只会拍马屁不干实事的人。
这种做法会挫伤那些有真材实料的员工,当这些有真材实料的员工没有被重用,他们要么就怠工,要么就直接辞职不干,这对于企业影响会很大,长期以往肯定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
4、企业流失的员工越来越多。
一个企业倒闭之前最明显的迹象就是员工流失越来越多,而员工持续出现流失,一方面可能待遇不理想,另一方面可能是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员工看不到这个企业的发展前景,所以只能离职了。
5、企业发展目标不断变化。
现在有些企业稍微做大一点之后,老板就心比天高,这也想做那也想做,见到别人那个地方赚钱,他也想去插手一把,所以企业的目标变来变去,缺乏一个定性。
当一个职业发展目标变来变去的时候,就会导致企业的发展缺乏持续性,发缺乏定力,最终有可能把自己带向深渊。
6、老板的承诺没有兑现。
现在有些老板经常忽悠员工给出各种承诺,比如你要是做得好了,就给你升职,你要做得好了给你提高奖金,但真正员工去做了老板却没有实现这些承诺,这会极大打击员工的信心。
一旦员工看到老板这种忽悠能力之后,很多人不会老老实实给你打工的,有能力的人都会纷纷出走,这样企业迟早也会倒下的。
7、企业福利越来越差。
如果一个企业福利越来越差,这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了,或者说企业虽然有利润空间,但老板把这些钱拿去做其他投资了,舍不得给员工发福利。
这种没有重视员工福利的企业,员工也不会去关心企业的事情,当员工不卖力,企业离倒下估计也不远了。
8、对客户投诉不重视。
我发现有些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可以说非常差劲,比如有些客户投诉了企业也置之不理,甚至连一个客服电话都没有,如此一来他们没法及时跟客户沟通,没法及时了解市场对产品或者对服务的反馈。
这种闭门造车,迟早会被消费者抛弃的。
9、公司拖欠员工工资。
当某一天一个企业走到拖欠员工工资的时候,这说明这个企业已经没了半条命,离倒下就不远了。
10、高管频繁跳槽。
一个企业到底有没有问题,我相信高管肯定首先会得到消息,如果一个企业短期内出现很多高管频繁跳槽,这说明连高管都看不好这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如此一来企业离倒下估计也就不远了。
11、银行贷款逾期。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我相信企业不会轻易拖欠银行贷款,假如某一天企业连银行贷款都还不上了,说明这个企业现金流很紧张,随时可能倒下。
总之,每年都有很多企业倒下,至于每个企业倒下的原因是什么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是市场问题,有的是经营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老板的问题。
邮政银行倒闭了是真的吗2021
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邮政银行已经倒闭。虽然近来有一些流言和谣言传播,但邮政银行表示它的业务一切正常,并没有出现问题。邮政银行是中国五大商业银行之一,拥有稳健的财务实力和广泛的业务网络。同时,中国政府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也非常重视,并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银行系统出现重大问题。因此,我们不应该轻易相信流言和谣言,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文心一言发布后股价暴跌,汽车智能化这张牌究竟该怎么打?
预告了一个多月的文心一言,终于在3月16日揭开面纱,可令人遗憾的是,发布后的效果不仅没能达到预期,还因为李彦宏给大家展示的是提前录好的视频,被网友嘲笑为“ChatPPT”。甚至一向对“新技术”极为包容的资本市场也不买账——文心一言发布会还未结束,百度股价就直线下挫,跌幅一度扩大至10%。
“百度股价下跌”的词条也一度登顶微博首页。那么为什么网友会如此失望呢?我们回看了一遍发布会,总结了几个原因。
其一,在于技术不够新颖。发布会上展示的文心一言对话模型从内容输出到交互界面,几乎可以称之为ChatGPT的翻版,支持多模态文本生成视频、音频虽然很亮眼,但被提前一晚发布的“GPT-4”抢去了风头。
有科技媒体称,文心一言本来对标的是OpenAI在去年11月底发布的ChatGPT(GPT-3.5版本),没想到在发布前夜遇上了实力更强的新版GPT-4,整体的节奏被打乱了。李彦宏也表示,AI可以通过数据积累迭代实现智能升级,未来的潜力还是无穷的。
这个逻辑有点儿像车企宣传智能化功能时强调的“OTA”升级,尽管这项功能现在还不完善,但假以时日总能派上用场。
其二,在于态度不够诚恳。发布会之所以让人期待,是因为能够实时展示产品的效果,或许为了避免直播事故,百度此次发布采用了录制视频的做法,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操作跟互联网企业刚刚踏入汽车市场的时候颇为相似,当时的热词是“PPT造车”。
其三,在于姿态不够优雅。李彦宏在发布会上宣布,已经有超过650家企业将接入文心一言,也用了极大篇幅介绍技术变现和商业合作的价值。但这些技术目前无法在用户层面落地,甚至目前首批内测只开放给B端用户。
因此,无论是业内还是网友都普遍认为,百度发布文心一言是想蹭ChatGPT的热度,提前站位AI市场,毕竟目前国内科大讯飞、商汤也都在做相似的产品,百度自然要先声夺人。
李彦宏自己也承认,“从我自己在内测过程中体验到的文心一言的能力来说,当前确实不能叫作‘完美’。”之所以选择此时发布,更多是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是一种焦虑。面对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尽管技术可能还不够成熟,但必须先发制人,先占领舆论高点再说。
当然,作为中文搜索“一哥”,百度在芯片层(高端芯片昆仑芯)、框架层(飞桨)、模型层(文心预训练大模型)和应用层(产品在诸多场景应用)等技术领域都拥有关键自研技术,可以说是国内最有实力做出与ChatGPT对标产品的企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哪怕文心一言目前的水平遭到嘲笑,但对于正在面临智能电动化转型的车企而言,依然是一根可以尝试的“救命稻草”。
因此我们看到,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长安、吉利、岚图、红旗、长城、东风日产、零跑等10余家车企都宣布将在其智能座舱接入文心一言。将于3月18日上市的长安逸达,或将会成为全球首款搭载文心一言的车型。
这些企业之所以宣布合作,也是想尽可能完善智能互联领域的生态架构。因为,在严重内卷的智能化赛道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已经成为了公认的竞争法则。
但当“活着”成为2023年各行各业发展的主基调,汽车行业各大品牌纷纷加入“价格战”的大背景下,每个企业其实都应该深刻反思一下——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短时间内很难有质的提升的当下,汽车智能化这张牌究竟应该怎么打?跟风在智能化硬件上进行疯狂“内卷”,究竟值不值得?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近年来,在智能电动化的浪潮下,车企或被资本、或被市场裹挟着进入疯狂的内卷中,堆芯片、拼算力、屏幕越做越大,已经成为竞争的“新常态”,但无效内卷带来的是产品陷入同质化,品牌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护城河”。
过去资本尚且有所偏爱,但百度文心一言发布后股价暴跌的事实在证明,资本对于技术投资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上头”。
对于车企而言,堆砌硬件不仅需要高昂的成本,也提高了产品售价,微薄的产品利润再加上迫不得已迎战特斯拉而进一步降低的价格底线,让本就亏损的企业“雪上加霜”。
在这种竞争态势下,企业必须对市场竞争有清晰的认知,应当明确品牌发展的底层逻辑,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才能从容地应对市场艰巨的挑战。
在“蔚小理”三家头部新势力里,小鹏是最早陷入危机的,去年年度销量目标25万台,最终仅完成了120757台,成为最让人担忧的新势力企业之一。究其原因,不是小鹏在技术上不够创新,而是消费者对于“智能化”这个最大的卖点不太买单。
但日前外媒报道,与在中国本土推出的版本相比,小鹏汽车在荷兰、瑞典、丹麦和挪威上市的小鹏G9将少装两个传感器,其中一个传感器是3D激光雷达。小鹏汽车欧洲产品规划负责人Martin Stegelmeier向外媒透露,“取消G9的激光雷达是由于成本问题。激光雷达的成本非常高。在欧洲,我们希望在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必须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如果安装了激光雷达,我们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既是妥协,更是对市场认知的清醒和进步。对配置的重新规划,证明小鹏汽车已经意识到产品定位的模糊和定价的不合理,必须有所取舍,拿出更有诚意的价格才能在市场拥有立足之地。
不过很可惜,目前在国内市场,小鹏似乎依然坚定“智能驾驶”路线不动摇。新上市的小鹏P7i 搭载了第二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传感器增加了两个激光雷达,智能辅助驾驶芯片上最高搭载了双Orin-X芯片,提供508TOPS高算力。
不可否认,相较于小鹏P7,小鹏P7i的价值感再次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过这些升级对于用户的实际使用价值感依然是存疑的,能否被用户认可也还是未知数。单从定价上看,小鹏P7i的起步价比特斯拉Model 3还贵2万元,已经失去了部分先机。
从媒体的角度看,我们觉得小鹏完全可以推出一个适当简配的入门版降价,以满足更多用车群体的需求,同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我们并不是唱衰“智能驾驶”,这是未来出行的美好愿景,我们也期待L4、L5级自动驾驶实现的那一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阶段任何抛开交通环境和法律法规,只谈技术背景的智能驾驶都是伪命题,不具备现实意义。智能驾驶难以落地、L2无法跨越到L3的根本原因从来不是技术,而是法规、数据甚至人性等等问题的综合作用。
特斯拉“刹车门”频发,事故问题至今还未有定论,已经让人们对于智能驾驶的期待降到冰点,在海外市场,高阶智能驾驶Robotaxi陷入了技术难突破,商业化难落地,资本市场难融资的“三难困局”,无人车明星独角兽ArgoAI直接宣告倒闭.....
褪下“智能驾驶”的光环后,特斯拉之所以还能保持高销量的原因,一方面是频繁的降价刺激,一方面还有品牌价值加持,但如果长期降价,品牌价值也会因此受损,这其实是恶性循环。
此前上市的智己LS7似乎已经“想通了”,前者上市时发布的最低配版本就是阉割了激光雷达的版本,中大型轿车的定位,起步价做到30.98万,在同级中很有竞争力,让业内普遍持乐观态度。
这种产品定价的方式虽然很传统,品牌通过差异化优势为车型创造宣传话题,但最终定价依然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和消费实力,其实是很实用的,据了解,即将上市的飞凡F7在定价策略上也会给到惊喜。
当然,依然有企业死磕“智能驾驶”。比如集度汽车,此前集度CEO夏一平在接受采访时铿锵有力地对记者说,“蔚小理等新势力自动驾驶卖不好是技术能力不行,集度要告诉市场什么是自动驾驶好的体验的标准”。
看得出来,夏一平已经深深掌握了当代流量法则——“情绪比内容更重要,如果再加上对立,那就是效果加倍。”
我们理解作为后来者,集度需要用出位的言论博流量博关注,但他的言辞的确有着“不知者无谓”的孤勇。技术是否真的强过蔚小理不得而知,但如果事到如今还坚持将品牌核心优势聚焦在虚无缥缈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上,集度的前途或将很微妙。
当然,除了卷配置,服务和营销也是卷出天际。由特斯拉开创的直营模式,被各家车企所沿用,这就导致新势力要像传统车企一样在研发生产上投入,还要兼任过去“经销商”职责,服务培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华山论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武汉一言九鼎会倒闭吗?
一般来说是不会的,毕竟除了现在做p2p,之前做p2b加起来也有快八年了。体系和运营应该非常成熟了,至少三五年是不会倒闭的。以上就是关于一言倒闭了吗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