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病毒大排名(十大病毒排名榜天花)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十大病毒大排名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如需咨询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生化危机中最强病毒排行
从高到低:
1、T病毒
也叫暴君病毒,是一种新型的RNA病毒,保护伞公司三大元老之一的詹姆斯·马库斯通过将早期发现的神秘古代病毒-始祖病毒与水蛭基因片段相结合,T病毒强化了重新组合生物遗传因子的特性,是以开发生物兵器为目的而诞生的恶魔产品。
2、G病毒
G病毒的特性在于被感染的生物会对G病毒产生反应,而在遗传因子暴露的情况下,则会发生不同阶段的变异。简单来说是一种生化病毒,并且传播迅速。
但威廉更喜欢绰号“God Virus”,因为威廉开发这种病毒的初衷是为了创造一个被称为“神人类(G-Humans)”的新人类种族。
3、维罗妮卡病毒
初次出现于《生化危机:代号维罗妮卡》中,是安布雷拉南极研究所主任阿莱克西亚·亚西福特(Alexia Ashford)12岁时的杰作。它是始祖病毒与古代女王蚁DNA相融合的一种强大病毒,能促使生物个体发生变异乃至改造生态系统。
4、始祖病毒
是生化危机系列中所有病毒的起源,在生化危机系列故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始祖病毒最早是在《生化危机:代号维罗妮卡》的文件《所长的手记》中被提及。
5、Las Plagas
以控制宿主的意识,能与其交流。与生化危机的前几作(生化1、2、3等)相比,Las Plagas的感染者(一般被称为“Los Ganados”或者“马基尼”)拥有比僵尸更快的速度、破坏力,并且在一般情况下保留了宿主的智商。
二、世界十大疾病病毒和网络病毒排行榜?
首先,十大病毒排行榜,排在首位的是CIH病毒。相信这个病毒大家都不陌生,1998年爆发以来,使全球N多人深受其害,遭受到的损失也无法估量。其作者相信大家也有耳闻——陈盈豪。在CIH病毒爆发的当年,他正就读于台湾大同工学院。
他为什么要制作这款病毒呢?在制作之前,他曾经在台一家杀毒软件公司购买了一款杀毒软件,会来用过之后,感觉非常臭屁。于是便制作了这款以自己名字首音为名的CIH病毒,初衷只是为了恶心恶心那家杀毒公司。但是没有想到宿舍同学在使用电脑时不幸感染,并且将其发布到Internet上供人下载,于是就出现了在整个网络爆发的局面。
面对上亿元的官司,陈坦言无力偿还,并且解释说CIH病毒的大面积扩散并非自己的本意。而且在发现病毒迅速扩散之后,立即发布了病毒的免疫和杀毒程序。当警方问及为什么而要选择将26日定为病毒发作日时,陈称26是他当时的学号。
再来看看排行第二的梅利莎病毒。这个病毒大家也都很熟悉了,是一种转杯破坏邮件系统的病毒。1999年3月29日,这个病毒可谓是当今世上唯一让英特尔公司和Microsoft公司措手不及的,为了减少损害,他们都被迫关闭了整个电子邮件系统。初步的损失估计在3亿到6亿美金。更牛的是,梅利莎病毒一经爆发,就惊动了美国FBI(联邦调查局)的深入调查。如此大动干戈,相比此病毒的制作人来头一定不小。但是,结果确实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梅利莎病毒病毒的制作人竟然只是个10岁的孩童,而且经证实,这位孩童自1997年以来至少已经制造了3款可以迅速传播的病毒,这位孩童制作这种病毒的目的只是为了恶作剧。
排行第三的位I love You病毒。相信很多人都中了这招飞来艳福之计。这种病毒会自动向用户的电子邮箱发送一封名为I love You的电子邮件,想想,除了和尚谁不会中招?这款病毒的制作人是菲律宾AMA计算机学校的一名名叫Onel de Guzman的23岁学生。据说,当时制作这款病毒只是为了完成程序的毕业论文。经他自己介绍说:人们,特别是因特网用户,能够或许诸如因特网站好的Windows口令,这样他们无需付钱就能以更多的时间上网。在现在看来的确是非常诱人的,不过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不过结果还好,这位学生已经称自己会金盆洗手,退出黑客行列。
红色代码病毒(Code Red)这个病毒所造成的损失真是不可估量,全球约26亿美元。传播于2001年7月13日,是用来攻击Web服务器的。遗憾的是,至今为止,这个病毒制造者也尚未找到。虽然美国FBI动用了很多人手在全球范围内搜索,但制造者异常狡猾,至今也未浮出水面。
SQL Slammer 病毒排行第五,自2003年1月25日爆发,全球共有50万台服务器遭受攻击,但造成的损失较小。SQL Slammer也被成为蓝宝石,在十分钟之内感染了7.5万太计算机,可想而知它有多么的厉害。跟红色代码一样,此病毒的制造者也没能找到。
冲击波病毒,排行第六。这种蠕虫病毒的危害性也是非常大的,给当时的互联网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个病毒的制造者是一名美国的18岁男孩,至于制作这款病毒的初衷暂时还未了解到。之后又有一名名为杰弗里·帕森的美国青年将冲击波病毒改编成了“冲击波B”在网上散步,初衷不祥。
同为2003年泛滥的病毒,名为大无极。是一种通过局域网来迅速传播的病毒,能够窃取用户隐私邮件。要说制作这个病毒作者可真是值钱了。盖茨曾经悬赏50万美元来悬赏通缉冲击波和大无极的病毒制作者。虽然冲击波病毒的制造者已经被警方逮捕,但是大无极病毒的制造者下落不明。冲击波和大无极两位牛仔哥们,让微软的腰包紧张损失了不少。不过,毕竟是全球首富,区区50万美元在他眼里也只不过是撒泡尿的功夫。不过话说回来,盖茨如果不出此招,恐怕提后难以服众啊。
贝革热病毒,这个病毒也是通过邮件系统来传播的,并且在系统下能够生成自动拷贝的修改注册表值。2004年爆发以来已经给全球造成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至于病毒的制造者和初衷暂不清楚,不过大多都基于以下几种出发点:恶作剧,或者制造者用来显示自己的水平;报复心理,病毒制造者针对欲报复的对象编写恶意程序代码;用于特殊目的,比如为了取得他人电脑上的隐私,破坏他人的电脑系统等。
三、计算机病毒排名世界前十,它们有多厉害
第一:CIH病毒”
爆发年限:1998年6月
CIH病毒(1998年)是一位名叫陈盈豪的台湾大学生所编写的,从中国台湾传入大陆地区的。CIH的载体是一个名为“ICQ中文Ch_at模块”的工具,并以热门盗版光盘游戏如“古墓奇兵”或Windows95/98为媒介,经互联网各网站互相转载,使其迅速传播。
CIH病毒属文件型病毒,其别名有Win95.CIH、Spacefiller、Win32.CIH、PE_CIH,它主要感染Windows95/98下的可执行文件(PE格式,Portable Executable Format),目前的版本不感染DOS以及WIN 3.X(NE格式,Windows and OS/2 Windows 3.1 execution File Format)下的可执行文件,并且在Win NT中无效。其发展过程经历了v1.0,v1.1、v1.2、v1.3、v1.4总共5个版本。
损失估计:全球约5亿美元
你也可以搜索一下。
四、病毒排名
06上半年十大病毒排行榜出炉 灰鸽子成毒王
http://tech.163.com/06/0710/18/2LML9LQ6000917GF.html
自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20年左右的时间。《InformationWeek》最近评出了迄今为止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的十大病毒。
上个世纪80年代上半期,计算机病毒只是存在于实验室中。尽管也有一些病毒传播了出去,但绝大多数都被研究人员严格地控制在了实验室中。随后,“大脑” (Brain)病毒出现了。1986年年初,人们发现了这种计算机病毒,它是第一个PC病毒,也是能够自我复制的软件,并通过5.2英寸的软盘进行广泛传播。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衡量,Brain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缓慢地爬行,但是无论如何,它也称得上是我们目前为之困扰的更有害的病毒、蠕虫和恶意软件的鼻祖。下面就是这20年来计算机病毒发展的历史。
CIH
估计损失:全球约2,000万~8,000万美元,计算机的数据损失没有统计在内。
CIH病毒1998年6月爆发于中国台湾,是公认的有史以来危险程度最高、破坏强度最大的病毒之一。
CIH感染Windows 95/98/ME等操作系统的可执行文件,能够驻留在计算机内存中,并据此继续感染其他可执行文件。
CIH的危险之处在于,一旦被激活,它可以覆盖主机硬盘上的数据并导致硬盘失效。它还具备覆盖主机BIOS芯片的能力,从而使计算机引导失败。由于能够感染可执行文件,CIH更是借众多软件分销商之力大行其道,其中就包括Activision游戏公司一款名为“原罪”(Sin)游戏的演示版。
CIH一些变种的触发日期恰好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之日,因此它也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病毒。但它不会感染Windows 2000/XP/NT等操作系统,如今,CIH已经不是什么严重威胁了。
梅利莎(Melissa)
损失估计:全球约3亿~6亿美元
1999年3月26日,星期五,W97M/梅利莎登上了全球各地报纸的头版。估计数字显示,这个Word宏脚本病毒感染了全球15%~20%的商用 PC。病毒传播速度之快令英特尔公司(Intel)、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以及其他许多使用Outlook软件的公司措手不及,为了防止损害,他们被迫关闭整个电子邮件系统。
梅利莎通过微软的Outlook电子邮件软件,向用户通讯簿名单中的50位联系人发送邮件来传播自身。
该邮件包含以下这句话:“这就是你请求的文档,不要给别人看”,此外夹带一个Word文档附件。而单击这个文件(成千上万毫无疑虑的用户都是这么做的),就会使病毒感染主机并且重复自我复制。
更加令人恼火的事情还在后头——一旦被激活,病毒就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的台词修改用户的Word文档。
我爱你(ILOVEYOU)
损失估计:全球约100亿~150亿美元
又称情书或爱虫。它是一个Visual Basic脚本,设计精妙,还有令人难以抗拒的诱饵——爱的诺言。
2000年5月3日,“我爱你”蠕虫病毒首次在香港被发现。
“我爱你”蠕虫病毒病毒通过一封标题为“我爱你(ILOVEYOU)”、附件名称为“Love-Letter-For-You.TXT.vbs”的邮件进行传输。和梅利莎类似,病毒也向Microsoft Outlook通讯簿中的联系人发送自身。
它还大肆复制自身覆盖音乐和图片文件。更可气的是,它还会在受到感染的机器上搜索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并发送给病毒作者。
由于当时菲律宾并无制裁编写病毒程序的法律,“我爱你”病毒的作者因此逃过一劫。
红色代码(Code Red)
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
“红色代码”是一种计算机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网络服务器和互联网进行传播。2001年7月13日,红色代码从网络服务器上传播开来。它是专门针对运行微软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的网络服务器来进行攻击。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之前的六月中旬,微软曾经发布了一个补丁,来修补这个漏洞。
“红色代码”还被称为Bady,设计者蓄意进行最大程度的破坏。被它感染后,遭受攻击的主机所控制的网络站点上会显示这样的信息:“你好!欢迎光临 www.worm.com!”。随后,病毒便会主动寻找其他易受攻击的主机进行感染。这个行为持续大约20天,之后它便对某些特定IP地址发起拒绝服务 (DoS)攻击。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这个病毒感染了近40万台服务器,据估计多达100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
SQL Slammer
损失估计:由于SQL Slammer爆发的日期是星期六,破坏所造成的金钱损失并不大。尽管如此,它仍然冲击了全球约50万台服务器,韩国的在线能力瘫痪长达12小时。
SQL Slammer也被称为“蓝宝石”(Sapphire),2003年1月25日首次出现。它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蠕虫病毒,给互联网的流量造成了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有意思的是,它的目标并非终端计算机用户,而是服务器。它是一个单包的、长度为376字节的蠕虫病毒,它随机产生IP地址,并向这些IP地址发送自身。如果某个IP地址恰好是一台运行着未打补丁的微软SQL服务器桌面引擎(SQL Server Desktop Engine)软件的计算机,它也会迅速开始向随机IP地址的主机开火,发射病毒。
正是运用这种效果显著的传播方式,SQL Slammer在十分钟之内感染了7.5万台计算机。庞大的数据流量令全球的路由器不堪重负,如此循环往复,更高的请求被发往更多的路由器,导致它们一个个被关闭。
冲击波(Blaster)
损失估计:20亿~100亿美元,受到感染的计算机不计其数。
对于依赖计算机运行的商业领域而言,2003年夏天是一个艰难的时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IT人士在此期间受到了“冲击波”和“霸王虫”蠕虫的双面夹击。“冲击波”(又称“Lovsan”或“MSBlast”)首先发起攻击。病毒最早于当年8月11日被检测出来并迅速传播,两天之内就达到了攻击顶峰。病毒通过网络连接和网络流量传播,利用了Windows 2000/XP的一个弱点进行攻击,被激活以后,它会向计算机用户展示一个恶意对话框,提示系统将关闭。在病毒的可执行文件MSBLAST.EXE代码中隐藏着这些信息:“桑(San),我只想说爱你!”以及“比尔?盖茨(Bill Gates)你为什么让这种事情发生?别再敛财了,修补你的软件吧!”
病毒还包含了可于4月15日向Windows升级网站(Windowsupdate.com)发起分布式DoS攻击的代码。但那时,“冲击波”造成的损害已经过了高峰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霸王虫(Sobig.F)
损失估计:50亿~100亿美元,超过100万台计算机被感染.。
“冲击波”一走,“霸王虫”蠕虫便接踵而至,对企业和家庭计算机用户而言,2003年8月可谓悲惨的一月。最具破坏力的变种是Sobig.F,它8月 19日开始迅速传播,在最初的24小时之内,自身复制了100万次,创下了历史纪录(后来被Mydoom病毒打破)。病毒伪装在文件名看似无害的邮件附件之中。被激活之后,这个蠕虫便向用户的本地文件类型中发现的电子邮件地址传播自身。最终结果是造成互联网流量激增。
2003年9月10日,病毒禁用了自身,从此不再成为威胁。为得到线索,找出Sobig.F病毒的始作俑者,微软宣布悬赏25万美元,但至今为止,这个作恶者也没有被抓到。
Bagle
损失估计:数千万美元,并在不断增加
Bagle是一个经典而复杂的蠕虫病毒,2004年1月18日首次露面。这个恶意代码采取传统的机制——电子邮件附件感染用户系统,然后彻查视窗(Windows)文件,寻找到电子邮件地址发送以复制自身。
Bagle(又称Beagle)及其60~100个变种的真正危险在于,蠕虫感染了一台计算机之后,便在其TCP端口开启一个后门,远程用户和应用程序利用这个后门得到受感染系统上的数据(包括金融和个人信息在内的任何数据)访问权限。据2005年4月,TechWeb.com的一篇文章称,这种蠕虫 “通常被那帮为了扬名而不惜一切手段的黑客们称为‘通过恶意软件获利运动’的始作俑者”。
Bagle.B变种被设计成在2004年1月28日之后停止传播,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有大量的其他变种继续困扰用户。
MyDoom
损失估计:在其爆发的高峰期,全球互联网的速度性能下降了10%,网页的下载时间增加了50%。
2004年1月26日几个小时之间,MyDoom通过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迅速传播,顷刻之间全球都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冲击波。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Norvarg,它传播自身的方式极为迂回曲折:它把自己伪装成一封包含错误信息“邮件处理失败”、看似电子邮件错误信息邮件的附件,单击这个附件,它就被传播到了地址簿中的其他地址。MyDoom还试图通过P2P软件Kazaa用户网络账户的共享文件夹来进行传播。
这个复制进程相当成功,计算机安全专家估计,在受到感染的最初一个小时,每十封电子邮件就有一封携带病毒。MyDoom病毒程序自身设计成2004年2月12日以后停止传播。
震荡波(Sasser)
损失估计:数千万美元
“震荡波”自2004年8月30日起开始传播,其破坏能力之大令法国一些新闻机构不得不关闭了卫星通讯。它还导致德尔塔航空公司(Delta)取消了数个航班,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公司不得不关闭了系统。
与先前多数病毒不同的是,“震荡波”的传播并非通过电子邮件,也不需要用户的交互动作。
“震荡波”病毒是利用了未升级的Windows 2000/XP系统的一个安全漏洞。一旦成功复制,蠕虫便主动扫描其他未受保护的系统并将自身传播到那里。受感染的系统会不断发生崩溃和不稳定的情况。
“震荡波”是德国一名17岁的高中生编写的,他在18岁生日那天释放了这个病毒。由于编写这些代码的时候他还是个未成年人,德国一家法庭认定他从事计算机破坏活动,仅判了缓刑。
参考资料:http://news.csdn.net/n/20061020/96477.html
以上就是关于十大病毒大排名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order by rand() desc limi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