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月流景观设计(草月流景观园林有限公司)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草月流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日本花道的五种基本花型及其特点
日本花道的五种基本花型及其特点
日本花道最古老,最大的流派有池坊花道会,其代表花型有“立华”“生花”“自由花”,其次为小源流,其代表花型有盛花和投入花;草月流也是主要流派,其不同点是主张插花材料的多样性。下面我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花道的五种基本花型及其特点吧!
日本插花在日本称为花道。在漫长的历史阶段,日本插花艺术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许多的流派。每种流派都其代表花型。最古老,最大的流派有池坊花道会,其代表花型有“立华”“生花”“自由花”,其次为小源流,其代表花型有盛花和投入花;草月流也是主要流派,其不同点是主张插花材料的多样性,因此,其花型多为构思新颖,活泼多变的自由花。五种基本花型中以“立华”和生花最富有日本花道的特点。
“立华” 意思为竖立的花,它的真正意境是表现自然山水之趣,为日本插花的元祖,起源于16世纪。其传统花型一般由7-9枝花材构成,以松,桧,柏为主要的花材,左右对称而竖立,构图严谨。各花枝有自已的长度,位置和伸展方向,基部必须竖直插在一起,位于容器中间。此种花型过于复杂严谨,适合于古色古香的环境下摆放,现代插花较少应用。
“生花” 意思为生长的花,起源于18世纪。花以真,副,体三主枝构成不等边三角型。真代表天,副代表人,体代表地,天地调和而孕育生命。池坊生花按三主枝的角度不同,把花型分成“真,行,草”三种。“真”取立姿,表达端正,净肃的美态,花器采用细口或寸筒型,适于插曲线少的草木,其弯曲度一般不超出花器之外。“草”取潦草形态,表达自由,奔放的美感,或横展或下垂,表现特殊的生长姿态。“行”取“真”和“草”的中间态,表达舒畅,快畅的美感,极似中国书法的精妙变幻。生花的最大特点是花材少而精,构图简洁,运用流动的线条,精美的花器来表现花材生长的自然美。手法也应注意花材基部仍须竖直插在一起,位于容器的中间。
“盛花” 意思为盛放在浅盆的花,起源于19世纪后叶,由小源流创建。盛花的特点是把花插在水盘或广口花器内,在显现量感和色彩美的同时,主要表现自然的景观美。盛花插制时,还要注意整体的紧凑感,在水际和插口处要作适当的装饰。
“投入花” 投入花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江户时代。投入花是将草木插入高型花器,一般用长瓶,长壶为花器。投入花以表现枝形,花茎的线条美为主,展现花木风情。投入花不用剑山固定花材,用花枝撑在瓶口,将花直接靠在花器内壁或底部使之稳定。因此,花材固定有一定难度,所以要特别注意花材与花器的平衡。
“自由花” 自由花于1926年由草月流创建,又称前卫花。自由花突破了传统的插花形式,强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更为自由。其花材可以任意使用,不仅有自然材料,也可以用植物以外的装饰性材料;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受传统花型束缚,其作品常强调美的夸张,因此,常用抽象的,富于想象的手法自由创作,达到作者想要追求的自然美和抽象美的境界。
日本花道池坊流的代表花型:立华
立华是池坊流的代表花型,意思为竖立着的花。真正意境是表现自然山水之野趣。一般由7-9枝花材构成,以松、桧、柏为主要花材,左右对称而竖立,构图严谨。注意花材基部须竖直插在一起,位于容器中间。
池坊插花中最古老、最主要的花型。立华起初是书院壁龛的装饰花, 是池坊专庆在室町时代创造的, 伴随壁龛的出现而存在至今。进入平安时代后, 贵族们在寝殿造宅邸中把花草插入瓶中赏玩。相继的濂仓、室町时代时, 出现了新的住宅形式——— 书院造, 设有壁龛、交错格板的格橱, 而作为壁龛装饰的插花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5] 。在江户时代前期, 不仅在官宦、武士中, 而且在商人阶层中也得到普及。在空前的盛况中,“立华正风体”的形式得以完善, 并被确立下来。此后, 立华成为了日本最主要的插花形式, 至今建立了悠久传统。
立华采用的`是松树、桃花、竹子、柳叶、红叶、扁柏等。之所以称为立华, 是从草木升高的姿势而采取竖立的形式, 要用铁丝来调整花木素材的姿容, 其意图在于再现一种自然的景致。立华的构成复杂严谨, 各枝条的位置和伸展方向都有一定的顺序, 不可以前后倒置, 一般由真、副、受、正真、见越、胴、控、流、前置等9 个主枝和后围、木留、草留3 种补枝组成, 大型创作还有大叶、草道等, 其构成“立华”的7 ~9 个基本部分组合起来的花型图, 就要在一个花瓶里把许多互相对立而又相辅相成的材料配置好, 以表现自然景色之美。
根据真枝的形态, 立华有3 种形式: 真枝垂直水际上方的称为直真、真枝弯曲者称为徐真、如分作两株同插于一盘中的则称为双株立华。
池坊插花恪守日本留花艺术传统, 以“立花”( “立华”)为主, 枝条数目奇不取偶, 一般9 条枝条最为常见, 这9 条枝条各安排在上、中、下段, 形成特异的格调, 插时各枝有一定的顺序和位置, 不能前后倒置, 总体成垂直并稍成圆柱型, 插花构图着眼点在于线条的构成, 讲这线条美。
池坊流昔日只作为一种供花的样式, 现今已成为插花艺术的一大流派, 并在形式上有了不少的改进。在池坊中, 立华是最主要的花型, 意为竖立着的花,具有超凡脱俗、严肃华贵的气质和造型, 以一种抽象性的意念, 模仿自然山水, 通过枝条的空间伸展, 充分体现大自然的韵律美。池坊的立华是在花瓶上再现高高耸立的群山和宽广辽阔的原野, 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竞相争芳, 一派和谐的风景,体现这种情趣。
现代立华——— 立花新风体
立花新风体, 是在保持池坊传统立花所拥有的美感和造型的同时, 为适应现代社会趋势而创作的一种插花方式。随着现代居住空间的变化, 特别是在公寓、大厦等密集型住宅里面, 没有壁龛的家庭很常见。兼有装饰插花、待客、鉴赏场所功能的壁龛发生结构变化时, 为使插花能够适应现代居住环境, 池坊提出使用洋花新的进口材料, 创作了现代立华、生活中的立华。在2000 年, 由当代家元专永宗匠发表而诞生的“立华新风体”, 为具有古老传统的插花形式——— 立华注入了新的生命, 其最主要表现在传统美感与传统结构式样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美感。用心观察花草树木, 通晓植物自然生长规律, 在形态上重视山野水边自然生长的花草树木的美好姿态。
二是传统结构式样。立花中各种花材各得其所、共同生存、由小见大, 以瞬间印象象征永恒的方式来表现大自然的真谛。花草树木通过不断地生长达到均衡。制作时在保持花材自身自然形态的同时表现出整体的和谐, 将各种花材各自独特的特点组合在一起, 观看时会发现这种组合中的各自特性相互并存产生的刺激或共鸣。为了把形态多种多样、风格不同的各种花材融合在一个统一的作品中, 制作前必须充分了解其在自然中产生的动感, 及植物由此而显示的独特姿态。
日本三大主流花道之一——草月流
1927年,被日本花道界称为花道“毕加索”的草月流创始人河原苍风,以强烈的革新意识冲破插花界的清规戒律,号召插花者在掌握了基本传统插花造型的基础上,摆脱花型的束缚,尊重自身个性和内心感受,进行大胆地自由创作。他的这一举措,使流行于贵族阶层、代表着身份和修养的插花迅速融入了市民生活,草月流也成为今天日本三大主流花道之一。
草月流自从日本传统花道中脱颖而出,一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它引领时代潮流,洋溢着清新前卫的气息。草月流的宗旨是:“随时、随地、无论是谁,无论为谁、无论用什么素材,都可分享”。草月流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常常可见一些出乎意料而千变万化的异质素材,石头、铁艺、纸张、绳子、泥土,甚至各种塑料制品,这些不包含在传统插花范围内的材料,都可用来做插花,而作品造型更是不拘一格,大的可达两层楼高,小的则适合装饰居室,它真正让插花无所不用,无所不在。
2001年,草月流第四代家元(掌门人)河原茜继任以后,立志“让更多的人感受插花的魅力”,大力推进草月插花走进社会生活,把草月流的花插到了各种类型的建筑空间及露天广场;将作品广泛应用于装饰商场、古典与现代风格的舞台等。她还开创性地将插花表演与音乐、舞蹈、书法结合,配以舞台灯光特效,推出综合性舞台节目,并在全国各地巡演,足见她不懈追求新颖插花模式的激情。
日本花道古流的代表花型:生花
古流生花: 富士山
花材: 龙柏
花器: 镂空铜花瓶、木花台
生花是古流的代表花型,也称格花。意思为生长的花。花以真、副、体三主枝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真代表天,副代表人,体代表地,天地调和而孕育生命。生花的最大特点是花材少而精,构图简洁,运用流动的线条、精美的花器表再现花材生长的自然美。注意花材基部仍须竖直插在一起,位于容器中间。
古流是江户时代(17世纪)中期新兴的插花流派。当时儒家思想盛行,讲究阴阳五行学说,以天地人来表现伦理教义。这种思想也反映到插花的格式中,谓之“生花”或“格花”。古流造型讲究格律,并使用古典花器,一般是专用的竹花器或铜花器,并配有专门的花台。古流的最高花型是“生花”,一般采用单一的自然花材,以绿色的松、叶和简单的枝条为主,造型规则严谨,突出古典雅致和格律之美。
古流中又有许多不同的派别,如尚山古流,古流松应会等等。
生花是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现方法,使用的是鲜花。江户时代中期,作为招待客人的生花已经诞生,它主要被放在壁龛上。和投入法、盛花不同之处在于茶花的器具象征着大地。生花主要表现的并不是花木局部的美,而是其伸展开来的生命力。品格高尚、绚丽、端庄是生花的特征。
生花,是由天、地、人三才所构成,「天」最高,且富领导作用,居中央位置,称为「真」。「地」安定、有力、居低位置,称为「受」或「留」。「人」表现动态,居天地之间,位居中段,称为「流」。古流生花基础形态是真、受、流三枝,加上真前、留,而成五枝的型态。
日本花道草月流的代表花型:自由花
自由花,草月流创建。意思为如草之亲切、月之明亮。又称前卫花。突破传统的形式,强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更为自由。常强调美的夸张,用抽象、富于想象的手法自由创作,达到作者追求的自然美和抽象美的境界。
其花材可以任意使用,不仅有自然材料,也可以用植物以外的装饰性材料;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受传统花型束缚。
自由花是从"盛花投入"派生出来的现代花形,所以自由花也可说是现代的"盛花投入"。自由花没有立花和生花在花材等方面的种种制约。各流派只要合乎本派的基本型,可以自由地大胆创新,它的特点除了色彩本位与自然本位外也很注意造型,是这三者结合起来的的有现代化感觉的花形。
在形态上它可以是直态,也可以是斜态或垂态。吊在檐前或天花板上的"吊花"或挂在壁上或柱上的"挂花"都属于自由花。自由花不仅花器多种多样,花材上也引进了人工的物质。如在花中配上金银的纸捻或金属物。有时还人工使某种花材脱色。
“自由花”长于个性和表达,因此更适合于当代环境和趣味。“自由花”粗略地可以分成自然主义、抽象派等风格,但都尊重各种原材料的美和基本特性,以新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特定的效果和情绪。因而,它所具有的创造性是无穷无尽的。同时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为插花艺术如何表现本时代的精神带来了新的课题。
草月流是近世新流派,不局限于花卉与植物等素材。初代敕使河原苍风(1900~1979)诞生在花道世家,是花道家勅使河原久次的长子,幼小时便受到插花的指导,表现出卓越的天赋受到各方注目,对于父亲传统插花形态保有疑问,随后1927年春,打出教授“盛花”的看板,创立了“草月流”。
花道——日本插花艺术的艺术风格
1、崇尚自然
日本传统插花崇尚自然美,其历来出现的各种插花形式,如其代表性的立华、生花、自由花等形式,其主流都是表现自然的。并以是否自然为其品评标准。这与中国传统插花是一脉相承的。
2、注重严格的形式
日本传统插花注重严格的形式,特别是一些代表性形式,如立华、生花、新风体等,其每一形式都有具体的花枝数、每一花枝都有自己的名称,都有在造型中所起作用的明确规定,使用什么花材,是草本的还是木本的、在花器中插作的位置和顺序、花枝的长短、插置角度和朝向等,都有严格的界定,不容丝毫违反。不同的古典流派,它的代表性插花形式都有区别。
3、全民普及,插花进入千家万户
日本举国上下皆爱插花,插花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丰富生活情趣、美化生活环境,成为日本的“国艺”,据说日本喜爱插花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每一家庭一进门的玄关处,都有放置插花的部位,常是家庭主妇表现插花才华的主要场所,经常都要保持优美清新的外貌。因此,插花成为女孩子出嫁前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艺,就像中国过去少女出嫁前必须学会女工一样。如果插花技艺出众,会受到夫家的宠爱,相反若插花不好,也会受到轻视,认为缺乏教养,丢了夫家的脸面。所以,在日本的城市中到处都有家政学校传授插花。
4、插花流派众多,各具特色
日本插花的发展形成众多的流派,号称有三千多个,这是插花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百花齐放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阶层人们的不同审美需求,推动插花艺术向前发展。日本传统插花的开创者是池坊流,是日本成立最早的流派,称为“日本插花的本源”,有500多年的历史,许多流派都是从池坊流演化出来的,现有会员达100多万人。现任家元是池坊45世华宗匠池坊专永。其他的主要传统流派有未生流、嵯峨御流、古流、宏道流等。这些日本传统插花流派为适应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也都有现代插花的形式出现。
5、技艺精湛,干净利落
日本传统插花插作技艺精湛,造型准确,一丝不苟,不落人为加工的痕迹。每一传统造型对花材的种类、长短、插作顺序、在花器中的位置、方向角度、都有不容擅动的规格要求,对插作技艺提出要求极高。如沈复在《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提出的“起把宜紧”,“瓶口宜清”的瓶花插作原则,在日本传统插花中,得到灵活运用,并且作到了极致,在作品基部,都形成一个长约10cm的圆柱状的水际,造型仿佛从花器中怒起,干干净净,利利落落,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其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同时也有些许千篇一律,不够自然的感受。
;二、日式传统美学:物哀、幽玄、侘寂
逢至年底,去到几个国内的休假之处,但凡挂钩了 “禅茶” 二字,便逃脱不了日式风。甚至一间原本朴拙的山野寺院,也摇身一变为 “唐宋遗韵”,弄得有种尴尬的违和感。看到这样的依瓢画葫芦,不禁想问,除了追求形似之外,我们还应理解并学习借鉴到什么?
日式美学小史
物哀、幽玄、侘寂
______
在传统日式美学中,少不了中国文化的影子,但中国文人的清寂多少是在遇挫后才有闲情去拥抱自然;而在日本,你却可以轻易读到底层民间朴实并内敛的生活。因为自出生起,岛国人就与山、树、花、鸟、兽和溪水洋流,成为了紧密而温和的邻居。
▲ 京都清水寺始建于778年,十数年后,承载 “物哀” 这一美学意识的平安时代开始了
物哀,是微妙的感受力
日本平安时代(约794-1192年)的作家清少纳言,将京都山水、鱼虫草木、四季时令、宫廷服饰和琐碎世相都写进了《枕草子》。他用家常笔调说生活情趣: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云彩微细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画像
▲《源氏物语》和《枕草子》被称为平安时代文学双璧,都体现出 “对微妙意思的耽溺”
和《枕草子》齐名为平安时代文学双璧的《源氏物语》,则如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评论的那样,是对周遭的人事和自然,怀抱有细敏微妙的感受力。
本居将这一特质提炼为 “物哀”,将日本文学的本质归纳为 “在于物哀”,这是 “物哀” 一词首次被提出。
▲ 能由外界而自然生发感情有所感触,就是知 “物哀” 的人
本居所指的 “哀” ,是人的各种情感,“凡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都可称为 “哀”,所谓:心有所动,即知物哀。
后来日本美学博士大西克礼进一步完善了 “哀” 的意涵,他认为 “哀” 不仅是一种情感或心理,也是将 “静观” 从特定对象延宕至更广阔 “存在” 的能力。
▲ 俳圣松尾芭蕉写道:“鹳巢高,山风外樱花闹。” 这有感于自然律动而动笔记录,不也是物哀吗?
在美学框架下,“物哀” 并非三言两语能辩明。我们且将它视为一种感性:细节皆入五感,然后体悟、发现、由此及彼,并将各中情致掰开揉碎,又见优美、凄美甚至禁忌之美。所以每个发出的感叹词,也就是达成物哀的瞬间。
人们一般将《源氏物语》视为 “物哀” 的转型之作,从中摘录一段:雪中苍松翠竹,各有风姿,夜景异常清幽……即可见物哀。
源氏公子说:“四季风物之中,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都可赏心悦目。但冬夜明月照积雪之景,虽无彩色,却反而沁人心肺……” 也是物哀。
▲ 无论日本电影展现的年代是古或今,都擅长将故事植入田园牧歌的场景,自然是幕布,也是推进情绪的助力
物哀,作为一种专用名词和形容词,逐渐跳脱文学范畴,被看作是日本人所根深蒂固的一种精神状态。它与其他日式美学意识杂糅后,也频频现身于当下。
▲ 日本明月院,光影明暗间
幽玄,光影波动的不可言说
“美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波纹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暴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 这里谷崎润一郎所说的 “阴翳”,便是幽玄。
▲ “幽玄” 最初用于传统歌论、能乐论中,包括具有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和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
在平安时代后的镰仓时代(约公元1185-1333),禅宗传入日本。它逐渐将美的感性深化为精神内在,并产生了 “幽玄” 的审美意识。因此,日本的美,不会一览无余。
大西克礼将 “幽玄” 总结为:收敛、隐蔽审美对象、微暗且朦胧、寂寥、深远而深刻、超自然性、飘忽不定、不可言说的情趣。而在 “幽玄” 的世界,以上关键词往往不独立显现,是相互融合的。
▲ 日本画《月下溪流图》中月的光华是由溪流来表现的
譬如,在日本水墨画中,常见隐秘与留白,用素简的笔墨勾勒浓重的氛围,更能驱动观者的想象力,并加入到与画者的共创之中。所以日本人画月,不画月亮本身,而画月光下的情境,以线条和光感烘托那轮不存在于画纸上、却高悬于画外之境的月亮。
▲ 画松林,则用木叶旁有层次的余白表现雾气缥缈
进入江户时代(约公元1603-1867)后,“幽玄” 一词便鲜少使用了,谷琦润一郎发明了 “阴翳”,他将日本人对幽暗、暧昧、朦胧的审美取向归纳于此。
▲ 日本传统民居都有障子门,外光经障子过滤,就减弱了室内光的强度。谷崎润一郎常站在障子门前,凝视那明亮却不炫目的纸面
按照作家的说法,日本居室的美,是完全依赖于 “阴翳” 的:无非在于间接的微弱光线,温和静寂而短暂的阳光……
▲ 枯枝中有岁月的痕迹、可见生命的蓬勃。这也是幽玄之后 “寂” 的美学
侘寂,陋旧和拙缺的独立
寂,最初体现于 “俳谐连歌” 这样的文体中。它的含义由浅入深,大致有三层:
▲ 古典俳谐喜欢描绘枯叶、古藤、阴雨、黄昏等寂色事物;镰仓、江户时代后,男式日常和服也日趋灰黑色;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茶室更是黄黑色
第一,取汉字 “寂” 的本义,是 “寂静” 的意思。譬如,松尾芭蕉有俳句 “寂静啊,蝉声渗入岩石中”,这是听觉上的 “寂”。
▲ 金缮是残缺美的一种体现。 瑕疵让人跳出形式,有余地体会不足之处,不对称、不完整、以及使用感
第二,指向它语义中所包含的诸如 “粗野、残缺” 等因素。根据学者王向远的解释,“侘寂” 带有视觉上的意涵,是 “寂色”(语出松尾芭蕉),即 “陈旧的颜色”。
当以正面的眼光看待陈旧之色,那些带有 “磨损、黯淡、单调、清瘦” 的色彩,便具有了 “低调、含蓄、朴素、简洁、洒脱” 的气质,具备了简陋、拙缺之美。
▲ 在日本歌曲《夕颜》中,歌词这么唱到:风儿要走了,风儿要去哪里,谁也不知道
第三,更带哲学意味,是说人也需有 “侘寂” 的状态,不仅是远离声色犬马以保持对美纤细的感知力,也可以理解为心性的独立、自得、洒脱。独立于客观环境的制约,更独立于美的桎梏。
因为执着于美,就不能认清美的本质,会丧失本心。
▲ 在无常中瞥见每一个平凡当下的珍贵。正和歌歌人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说的那样:如果化野的朝露不会消失,鸟部山头的青烟一直弥漫在天空,将是何等的索然无味!
不拘泥于美,才能在喧与寂、乐与苦、戏谑与严肃、幽默与寂寥之间自如转换。
如在见到枯草老木时想起生命的坚韧与时间沉淀;如在俳句吟唱死鱼、虫蚁时,达成了虚实、雅俗、老少、动静之间的平衡。
▲ 和歌那句 “寂静啊,蝉声渗入岩石中”,到底是在说 “动” 还是 “静” 呢?没有山林寂静,哪里听得出蝉声?
______
当下的日式美学,经过战争 、经济和时间的交错演绎,脱胎于日本传统审美,也杂糅了西方现代派的设计理念,仍旧表现出对日常、自然的关注。于是,“物哀”、“幽玄” 与 “侘寂”,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了进路。
▲ 日本当下日用品器具的简约,是杂糅了 “美” 与 “功能性” 的朴素
器与物:寂的合理应用
关于美,揭开1920年代日本民艺运动的美学家柳宗悦这么评价:“美与单纯、健全有着很深的关系 ”。也是他,促使了一批传统手工艺得到关注与复兴,令传统美学从上层文化深入民间。
▲ “极其地方的、乡土的、民间的事物,却是自然而然涌现出来的无作为制品,其中蕴含了真正的美的法则。” ——柳宗悦
那些曾被职人赋予 “水墨、烟熏、复古” 等寂色的朴素器物,也因简洁实用而渗入日常,成为了现代生活美学的一部分。
▲ 在以 “和、敬、清、寂” 为要旨的日本茶道中,茶杯、茶壶、花器等相关器物也需遵从寂色原则,去传达拙朴之美与 “一期一会” 的诚意
而以柳宗理为代表的一批工业设计师,受西方设计思潮影响,使日本当下的日用家居器物兼具了传统审美和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这种跳脱出器物既有形态,从实用功能出发进行设计的思路,不也是独立于审美本身的寂之美吗?
▲ 一位日本评论家说,日本美术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细节部分,比如植物的根部、刀的把柄、茶碗的表釉等等的细微部分,这正是脱胎于独立审美的思想
▲ 一把好的座椅在美之外,首先应该是符合人体工学的。图为深泽直人设计的广岛椅
如果将 ”东京杂货教父“ 小林和人对日用品的挑选法则视为是现代审美的演变,它也仍然是自然存在、可经岁月、机能出色并似曾相识的。
▲ 用原研哉的话来解释这 “自然存在”,就在于器物在日本家庭中的满足感常常落脚于 ”这样就好“
此外,日本家居器物还显露出设计者对合理利用资源的考量:以抑制、让步、退一步的海阔天空,面对长期被各类商品的自我意识所裹挟的消费者,输出 “世界合理价值” 等以理性态度利用资源的哲学。
▲ 日本的花道流派数千种,如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更添新意
日本花道流派各有千秋,或脱胎于三大传统花道(池坊流、小原流和草月流)或受其影响,但对自然美的探索、对植物的纤细感受力,是不变的。
▲ 池坊流以立花、生花和自然花为代表作。该流派认为,当人们感受到静态植物的张力,便从花叶木的形态中获得了对自然的深层体悟
日本最大最古老的花道,是15世纪中后期形成的池坊流,它的兴起与佛教的传入密不可分。所以花道,即 “物哀” 的自然之道。这个流派将人对自然之美的认识投注于花材,让它们重现野趣,也表达自我本心。
▲ 小原流常使用盘状器皿,和石头、青苔等具幽玄色彩的物件
19世纪末小原云心创立小原流花道新样式,相比较以线条变化为主的传统插花,它的 “盛花” 更强调面的铺开方式。如今为大家所熟悉的使用水盘和剑山的插花方式,就起源于此。
▲ 在草月流看来,插花是色彩、线条、韵律、声音、绘画、音乐、雕刻等要素的集合
1927年,敕使河原苍风创立草月流,这个接收了西方审美意识的改革派也极力拥抱自然,但倡导脱离花形的束缚,并将蔬果等非花类材质也引入插花,使花道如同装置艺术。
▲ 现代性的日式插花是不讲求器皿、地点和花材本身的,而更看重的是插花者的心境与思绪
到了当下的日本,插花更是融入了日常,它不再是形式感至上的仪式,而成为一种表情达意的途径。不经意间,发现樱花开了,已是春日时节,于是动手插花,将这瞬间的感念投入到作品中去,这才是生活的艺术意义吧!
▲ 安藤忠雄设计的 “光之教堂”。自然的隐秘与庄严尽在光影交叠间
日式建筑,包括了庭院景观与建筑体本身,几乎是最能体现传统日式美学中 “物哀”、”幽玄“ 和 “侘寂” 三者合一的表达了。
▲ 12世纪,随着禅宗的传入,日本园林开始从既往的 “池泉庭园”,转向更适应本国地理条件的微缩式园林景观
▲ “枯山水” 用沙砾的线条表示水纹,是一张 “幽玄” 留白的山水画卷
超越了山、河、湖、溪的地理限制,枯山水以常青的树木、苔藓、沙、砾石为主要元素,借石为山峦,以沙喻作湖海,试图在规矩的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
这样的庭院景观中,有自然的幽玄与寂,建筑体亦是。“就地取材” 是日本设计师非常信奉的事,甚至还意图将建筑化解于自然环境中,让建筑消失。
▲ 安藤忠雄设计的小筱邸。清水混凝土的外立面十分简约,掩盖住丰富的内在,以光和影的互动,营造出幽玄之美
▲ 隈研吾设计的杭州美院民艺博物馆俯瞰图,建筑的整体走势与四围环境相和谐,屋顶的色调亦与周遭相称,融于草木之间
于是,现代建筑的精密与严谨,被 “物哀”、“幽玄”、“侘寂” 的日本传统审美意识加持,使得人们愿意思考建筑关系的本义。正如隈研吾所说:
“欲望让我们把建筑从周围环境中分割出来,我们忘记了建筑的本意是让人们容身,让我们居住得更舒服,而一味地将建筑当成 ‘物’,在其身上画满了各种符号,直至将我们自身淹没。”
▲ 好设计应该是 “外甬道有郊野之趣,内甬道有山麓之趣”,总之,建筑体不再是孤立不融环境的
人们对于居所建筑的要求,也尽可能希望通过设计和改建,使室内室外的空气流通气韵相融。所以,“将自然引入室内” 是常新的话题。
▲ 现代日式居所中的空间设计,也会照顾到自然、光影与留白
我们很难用一张图、一段文字去描摹清楚日式传统美学中的精髓奥义,也就更难单凭建筑体的设计构造与用材风格来判别美学上的达标。
因为作为审美对象,设计需要参照,也需要被孤立,就如同原研哉的那句话:自然存在,这样就好。
三、有关插花艺术方面(追加100)
浅谈插花艺术的魅力
2005-2-23[来源] 园林在线 [作者] 陈平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及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的民族素以风雅著称,以花赞人、以花喻人、赋予花人格魅力是我们的传统,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誉为“四君子”等等可谓家喻户晓。我国插花在风格上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寓意含蓄;在形式上注重线条、构图的完整和变化,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用色淡雅脱俗,朴素大方;在意境营造方面,插花表现题材广泛,多赋予作品深刻的寓意,观之耐人寻味,回味悠长。插花艺术是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亲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插花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插花艺术品是凝固的音乐。音乐的美感富于流动性,音符的跳动旋律或缠绵、或高亢,给人以无限遐思和联想。插花作品中那飘扬的丝带,斜逸的枝叶,优雅的造型和深邃的意境使人仿佛聆听到了美妙的音乐。绘画是以形象和色彩来表现主题的,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特性,而且插花的立体感和观赏性比绘画更强烈,插花的制作更便捷,取材更广泛,可操作性更强。作品完成以后仍可依据作者的构思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调整,以表达变动的情绪和内心感受。诗歌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感受。诗歌的意境千变万化,韵味无穷,激发出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功能,它所营造的意境或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美,或以夸张手法表现景物或园林景观,或以事件、人物为题材进行抽象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雕塑是以固定的造型,或直观或抽象地表现人的思维灵感火花,插花也与之有相似之处是一种造型艺术。但是插花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充满了盎然的生机,这又是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说,插花艺术同其他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插花以其简洁的表现形式,广泛的取材与表现题材的多样化,使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比如时装展示会展示的服装,有些可以演变为日常着装,而有的则纯粹是艺术性展示。但是这些纯艺术性的时装也可以起到引导潮流或拓宽人们视野和思路的作用,所以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插花也有相似的属性,插花有艺术插花和礼仪插花之分,前者思想性较强,制作难度很大,起着引导潮流的作用;而后者的普及性更强一些,非专业人员不具备系统理论和实际经验,但采撷一些鲜花,准备一些普通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创作出一些插花作品来装点居室,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因而插花也具有广泛的公众特性,这是插花艺术普及与推广的社会基础,也是插花艺术品进入市场,形成规模效益的依据之一。
插花艺术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作品多姿多彩,制作过程中作者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多以鲜花为主要制作材料。尽管保鲜技术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插花作品的寿命仍然是短暂的。通过鲜花这小巧生灵的凋零易逝,使人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光阴的无情流逝,从而萌生怜花、惜花更护花的情怀,也激发和培养了人们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善待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高尚情操。
花艺设计兼顾生意和风格--访日本花艺师?本伸也
〔 作者:何小唐 来源:中国花卉园艺 浏览:341 时间:2005-3-29 录入: 〕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一次花艺活动中,日本花艺师?本伸也设计的居室花艺吸引了人们的视线。无论是小巧的电话托架,还是废弃的可乐瓶、老旧的衣箱,在他的巧妙构思下,都与鲜花形成了默契的搭配,成为可爱的装饰品。?本伸也,这位来自日本的花艺设计师带着他那充满自然灵趣的花艺走进了北京花艺界。
融会东西的花艺风格
?本伸也从事花艺工作有10多年了。起初他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爱上了插花艺术,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走进了花艺世界。他在日本花艺界学习、工作了差不多7年。但自然、活泼的性格使他对西方花艺更加情有独钟。于是,他离开家乡去了德国、荷兰、瑞士,在那里边学习边工作了3年,掌握了欧式花艺的技巧。在德国期间,他和一位北京女孩喜结良缘。两年前,他和妻子来到北京,创办了植叶设计室,开始了他在北京的花艺事业。
目前,?本伸也设计室的主要客户是在京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但他认为,中国顾客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融会学习了东西方插花艺术的?本伸也,非常明白不同文化背景对花艺的不同审美需要。他说,中国插花喜欢比较热烈的色彩,尤其是在节日的时候,红色、黄色等是经常用到的颜色;而日本人则喜欢清淡的色彩,插花用色以浅色为主;德国等欧洲国家对花艺色彩的运用则介于中、日之间,由强渐弱的同色系变化感很强。崇尚自然的?本伸也,在花艺设计上更偏向欧式风格。
?本伸也认为,插花其实是一个人与花交流的过程。花也有不同的性格,例如,有的花能让人体会到热情,有的则展现出浪漫的风韵。花艺师就要通过自己的花艺作品,把花的性格展现给大家。?本伸也在插花时很尊重花的自然形态,他说,郁金香的茎比花还要美,那么插花时就可以通过对花茎的展示来衬托花的美丽。
商业与花艺完美结合
作为一名商业花艺师,?本伸也认为,除了追求作品之美,使消费者欣赏并愿意购买也很重要。
?本伸也认为,作为花艺师,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喜好是一方面,但同时也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引导。有些前卫的花艺作品摆放在花店里,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被消费者接受,但消费者每次来到店里时,花艺师都可以向他们介绍、推荐。时间长了,这些作品自然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花店里的花艺师需要坚持不懈地插些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能怕浪费花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让消费者接受自己的设计风格和作品。
经常有客人打电话到设计室来订花。一般来说,客人会有些基本的想法,如:想用什么颜色的花,大致需要什么样子等等。?本伸也总要问得很仔细,在了解客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这样一来,尽管在插花过程中融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但当花送到客人手中时,客人还是会很满意。在这个过程中,客人还逐渐接受了设计师的风格。如此一来,生意和花艺师的个人风格就不再是一对矛盾,而是可以兼顾的。
启发思想是一种学习
植叶设计室有时也开设插花课程。?本伸也说,虽然是在讲授插花技术,但对于那些有插花基础的学员,他其实更希望和他们进行一些设计想法上的交流。?本伸也认为,花店的花艺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插花技术,如果想插一件和别人相同的作品,那只是简单的模仿。作为花店的花艺师,其主要任务是设计出新颖的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学习、重复技术。因此,他更愿意和花艺师们交流设计上的想法和思路。在他的插花课上,?本伸也不让学生模仿他的作品,而是让学生动脑筋、自己想,创作自己的作品。有不少学生的作品很出色,对身为老师的他也有不少启发。
?本伸也说,花店店员如果想学插花技术,平时在店里多看师傅们插花就可以,但设计想法是要通过和师傅们交流、学习才能明白的。他在德国学习时,老师经常准备很多种花,让学生随自己的喜好来插,然后由老师点评,这样学生的进步会比较快。但是在中国或日本的插花课上,老师讲得多,学生动手少,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想像力。“每一朵玫瑰花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学生模仿,也不可能插出和老师一样的作品。启发思路,才是更好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他的观点。
图为?本伸也设计的家庭居室花。看得出来吗?粉色的花瓶外饰其实是用毛巾做成的。
四、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图一草,二草,三草要分别做到什么程度啊?求用图解释T_T
一草做分析图,提出设计概念并说明,场地上大概勾一勾。
二草就是落实概念,上次勾的两笔要变成初步的路网,场地大小、数量、分布也要落上去。还有水系、植物空间关系。
二草肯定有很多要调的,三草就是把上面的调好之后,再细化(比如二草画了一、二级路,三草就要画三级路了;植物空间安排好了,树种选择就要有)
三草结束,稿子就基本定下来了……当然我是说如果你们只有123草的话。我们有时候会到4草的程度。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月流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