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香港贝尔高林杭州分公司做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能力如何?
他们的实力非常牛,设计总监是优秀的港籍设计师,执行过非常多的湿地公园景观成功案例。例如最近的济宁运河湿地公园就是他们的项目之一,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二、(一)龙口市黄水河湿地公园建设思路
1.概况
龙口市黄水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位于龙口市滨海旅游度假区中部,距龙口市区7km,系黄水河入海口流域,南起于烟汕公路龙口段,北止于渤海,东临旅游区规划的丛林寺、旅游产品商业街和徐福文化园,西与国际文化交流区接壤。规划范围面积约172.63hm2,其中河流两岸面积约114.27hm2,黄水河水面面积约58.36hm2。建以河流水体和潮间带所构成的湿地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融地域文化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生态休闲等功能的城市生态湿地(图9-1)。
图9-1 龙口市黄水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区位图
2.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
保护、恢复和丰富湿地生态系统,并充分展现当地的生态资源特色:芦苇、沼泽、水禽和水域。
以生态旅游的概念规划园区。在特定的地区提供旅游休闲活动,在保持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让游客取得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知经验。
通过该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味,为度假区提供多样的旅游体验场所,为城市特别是度假区带来创建经济效益的机会与空间,实现经营城市的目的。
(2)建设原则与设计理念
规划建设原则如下:系统保护的原则;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的原则;突出重点、体现地域特色的原则;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设计理念如下:生态和合,强调湿地生态环境的气象贯通与文脉融合;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近与自然对人的净化;风貌特色,绿色廊道、人文之河。
(3)建设目标
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营建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间仙境。
实现黄水河入海口流域湿地的恢复与重建,形成生态丰富、物种多样、鸟类繁殖栖息的湿地公园,成为北方城市湿地公园的最佳范例。
为市民与游客提供科普教育的良好基地和多样化的休闲体验空间,成为国内同类型生态旅游的胜地。
3.规划建设构思
根据对现状用地的分析,提出以下关于该项目湿地生态的构建对策:
(1)保障湿地公园用水安全
黄水河为季节性河流,湿地公园地处该河的最下游,保证湿地公园需用水量和供水水源成为建设该公园的关键。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关于《龙口市黄水河湿地公园用水方案论证》提出了多水源联合供水方案,一次性充水水源为王屋水库地表水,主要日常补水水源为黄水河地下水库地下水,可实现保证该项目区常年水位和实现全年水质不变坏,满足景观娱乐的水质要求。
(2)恢复和重建湿地生境
1)河流水系。营造生态驳岸。黄水河两岸河堤除局部保留外,其余均分级后退,即保留原有河堤的石砌基础,退后防洪堤顶面至规划红线处,放缓堤岸护坡,恢复河边的水陆交错带。河东:老河堤改造后的堤顶标高以原海水养殖池为界,养殖池以南河堤标高为3.0m,养殖池以北河堤堤顶标高为1.5m。河西:老河堤改造后的堤顶标高为2.8m。
恢复河流水体面积。通过堤岸改造以及控制水位等措施,以保证河流常年连续蓝带。黄河营翻板闸至烟汕公路龙口段之间的黄水河河段常年水位规划为2.5m。
建设循环水系。中水利用,经过龙口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经深度处理后的中水作为绿地浇灌用水水源之一;改造河堤,沟通河堤内外水体之间的水文联系;雨水收集,合理引导地表径流,使其尽可能渗入到地下并汇入天然水体。
2)恢复河堤陆域原有自然面貌和野趣环境。沿规划红线建设宽不少于30m的防护林带作为生物廊道,同时可遏制周边的开发建设对湿地环境的过分干扰园区内的耕地一律“退耕还林”。
海水养殖池采取“停、转”措施,恢复滩涂,成为鸟类觅食栖息地
(3)营建多样化的湿地环境,建立丰富、多样、自然的湿地生态群落
通过对堤岸的改造和水脉的打通,营造深水、浅水、滩地、沼泽和岛、洲等不同深度的水体,为多种两栖和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环境。
引导和培育原始乡土植物群落,特别是野生植物群落、栖鸟植物、蜜源植物、鸟嗜植物和耐盐碱植物群落等,营造林地、灌丛、芦荡、草滩等,为多种陆生生物提供觅食、栖息、繁殖的场所。
保护贝类、藻类等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如滩涂、浅海海域。
改善滨海土壤盐碱化。①挡潮闸,保留黄河营翻板闸,并规划在湿地生态展示园适当位置设挡潮闸一处;②防潮堤,于海水养殖池南岸设堤顶标高为3.0m的东西向河堤一处;③种植耐盐碱的植物。
(4)延续地域文脉,保护文化生态
黄水河纵贯龙口市东部,流经该市的山区、平原和滨海地区,注入渤海,是龙口市的母亲河。流动的河流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是条绿色通道、气流通道和生物通道,也是一条城市的发展通道。
第一,营建城市发展的记忆空间:龙口文化历史、民风民俗、风土人情。
第二,留下大地肌理。
第三,营造休闲游憩的场所,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延伸到大自然中,让天、地、人在这里融合,地方文脉得以体现与延伸。
(5)构建旅游度假区核心的景观特色区
该规划区连接了周边的徐福文化园、丛林寺、购物街和国际文化交流区等文化娱乐游览园区,这些项目特色显明,且优势互补,可有机融合成为度假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地域
(6)基本利用现状地形地貌
河岸。改造后的河堤不但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而且使河流岸线有一定的弯度变化。
陆域。①用地中标高2.0m以下的地段改造成塘、溪、港等水面;②其余地域参考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竖向设计,结合本规划的要求整理地形;③竖向控制河堤堤顶、黄河营翻板闸板顶、黄水河设计常年水位为本园区主要竖向控制点。
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的内容
5.1 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根据湿地区域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条件和湿地公园用地的现状,确定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划定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确定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测定环境容量和游人容量,规划游览方式、游览路线和科普、游览活动内容,确定管理、服务和科学工作设施规模等内容。提出湿地保护与功能的恢复和增强、科研工作与科普教育、湿地管理与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对于有可能对湿地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干扰、甚至破坏的城市建设项目,应提交湿地环境影响专题分析报告。
5.2 规划功能分区与基本保护要求
城市湿地公园一般应包括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区域。
5.2.1 重点保护区
针对重要湿地,或湿地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应设置重点保护区。在重点保护区内,可以针对珍稀物种的繁殖地及原产地应设置禁入区,针对候鸟及繁殖期的鸟类活动区应设立临时性的禁入区。此外,考虑生物的生息空间及活动范围,应在重点保护区外围划定适当的非人工干涉圈,以充分保障生物的生息场所。
重点保护区内只允许开展各项湿地科学研究、保护与观察工作。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小型设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迁徙通道。本区内所有人工设施应以确保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最小干扰为前提。
5.2.2 湿地展示区
在重点保护区外围建立湿地展示区,重点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形态相对缺失的区域,应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工作。
5.2.3 游览活动区
利用湿地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可以划为游览活动区,开展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览活动。游览活动区内可以规划适宜的游览方式和活动内容,安排适度的游憩设施,避免游览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应加强游人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5.2.4 管理服务区
在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设置管理服务区,尽量减少对湿地整体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四、湿地公园规划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在湿地公园规划中,只要遵守一些原则和规划布局,就能达到用户想要的效果,这里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1、保留优先原则——对现状进行充分分析,适当保留原有地貌特征,节约成本。
2、景观、文化地方性原则——表现“湿地”特征。
3、生态并重的原则——突出“绿”字。通过园林绿化创造出景观优美,生态健全的环境。
4、多样统一的原则——体现“融”字。通过公园的合理布局,将公园多项功能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树木多样性和因地植树原则——展现“多”字,公园的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遵循因地植树的原则,强化植物种类多样性和丰富性。
6、综合开发的原则——公园的规划建设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方针,解决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另外,在湿地公园规划中,还可做成几个分区,如苗圃区、生态湿地湖、儿童活动区、健身运动区、管理区、景观分区规划等。
山合水易提供参考案例:《辽宁锦州大有湿地旅游项目规划设计》
《北京通州台湖湿地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