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景观设计问卷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植物园景观设计问卷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深度解析
“只有当人们认识到 树木创造空间的能力时,他们才会感到树木的真正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亚历山大
植物的介绍
在我国,园林植物配置早已被勤劳智慧的古代人们开始着手研究。早在七千年前,花卉已经作为一种观赏品登上大雅之堂;在距今三千年的甲骨文中的“园、圃"等字样代表在那个时期园林的雏形已经形成;距今2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有了栽培花卉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园林草木记》等专业著作。历史上还有很多诸如《三辅黄图》、《洛阳名园记》等关于植物配置的著作。在古代,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塑造是通过文人墨客对于植物的描写等具体表现形式来完成的。一年四季中植物景观随着季节的变化丰富多彩,充满了诗情画意。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植物在环境中占据着越来越广的重要位置。植物造景是指通过人工设计、栽植、养护等手段,使植物群落或单个植物个体在形态、色彩、线条、造型上带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或联想,即通过将观赏植物进行合理地搭配种植、造型等活动创造出特定的景观。植物在调节人类心理和精神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并起到分割空间、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的作用。
植物空间营造
植物景观是重要的园林空间的元素结构,在园林景观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园林植物空间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不仅在现代花园中证明了其重要性,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也始终高度重视植物空间的建设和营造。一个具有季相变化的植物,形成不同的植物空间的时候也创建了绚丽多姿的风景。在处理植物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能只是片面重视植物本身的观赏性,而是应该将其扩大到空间的范围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空间,从空间的观点出发去探讨、研究、使用和感觉景观才是真谛所在。
植物景观是由植物个体、植物群落、自然植被展现出来的,通过人的感官产生一种真实体验的美丽感受。植物景观是使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包括藤本植物,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发挥植物形态、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感(也包括整形修剪植物)来建立植物景观。如何在遵循植物生态学原理、符合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出各种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生态效益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次的专题,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该营造怎样的植物空间,才能为改善人居环境做出贡献。
一、园林植物的空间构成
1.垂直分割面
是由一定高度的植物组成的一个面。垂直分隔面形成清晰的空间范围和强大的空间封闭的感觉。首先,直立的树干即为处在外部空间中的支柱,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以不明显的方式来表达垂直分隔面的。其次,树枝分支高度和叶子的密度影响了空间的围合感。乔木中,阔叶树种或者针叶树种,营造的围合感与其体积成正比。落叶植物的围合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夏天是封闭的,冬天是开放的,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落叶植物的树枝上所表现出来的空间范围和常绿植物在竖向上可以形成稳定的空间封闭效果有着显著的区别。
2.覆盖面
大、中型树冠相互连接构成了覆盖的园林植物空间。植物空间的覆盖面通常由分支点高度在人类身体高度以上的枝叶形成,这限制了人类看向天空的视线。覆盖面的特征和树叶密度、分支点高度和种植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夏天郁郁葱葱的树叶形成的树荫遮天蔽日,带来的封闭感最为强烈,冬天落叶植物仅以树枝覆盖,人向上看的时候视线通透,封闭感最弱。
3.基面
Kevin lynch说过,“空间主要是由垂直的面限定的,但唯一的连续的面却在脚下”,可见基面形成了最基本的空间范围物。
4.时间
园林植物空间和建筑空间最大的区别取决于“时间”这一维度。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生长、发育到成熟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在叶片、花朵颜色、香气、枝条、株型和一系列的颜色和形态上的变化,构成了四个不同的季节变化。植物的这种季相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景观空间的组成,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可选择的空间类型。当落叶植物围合植物空间的时候,围合程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天到夏天,枝繁叶茂的树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秋冬季节到来时,伴随着植物叶片的凋零,人的视线可以突破限制,逐渐延伸到外部空间。其次,季相变化中的颜色变化也非常明显,通常来说,叶子和花朵的颜色在一年四季中都有着丰富的变化。园林植物营造的景观是一种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景观。
二、园林植物空间类型
1.开敞植物空间
开敞植物空间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人们的视线高出植物景观的空间。这个空间没有覆盖面的限制,其大小空间形式只是由基面和垂直分隔面来决定的,但在这个空间内,垂直分隔面只以地被植物和较为低矮的灌木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身处其中,人的视线开阔,心情舒畅,容易放松心情从而得到满足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除了使用草坪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外,应该推进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易于维护和管理的地被植物的使用,来营造这样的空间。
2.半开敞植物空间
半开敞植物空间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四周并不完全开敞,部分的视角被植物阻隔了人们的视线,是开敞空间向封闭空间的过渡,是出现在园林中最多的空间类型。它还可以使用地形、岩石和小品等景观元素和植物配置在一起来实现。半开敞的植物空间可以抑制人们的视线,以指导空间的方向,实现“障景”的效果。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封闭的那一面,可以使用大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三层配置模式,这样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态效应。
3.覆盖植物空间
覆盖植物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与地面之间,通过枝干的分枝点高度和密集的树冠形成空间的感觉。大型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好材料,这种植物分枝点较高,树冠一般较大,具有很好的庇荫效果,无论是孤植或群植,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和遮阴休息区,这种植物空间的营造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此外,藤本或攀援植物利用花架、拱门作为攀附的载体,也可以有效构成覆盖空间。
4.纵深植物空间
狭窄而长型的纵深空间因为两侧的景物不可见,更能够导引人们的方向,人们的视线会被引向空间的一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经常见到植物材料来兴建的纵深空间,如溪流峡谷等两边种植着高大的乔木形成密林,道路两旁整齐的种植着高大挺拔的行道树。营造这种空间时枝繁叶茂的大型乔木为最佳材料选择,在纵深感被加强的同时,生态效益也被提高。
5.垂直植物空间
垂直面被植物封闭起来,顶平面开敞,中间空旷,便能形成向上敞开的植物空间。分支点低,树冠紧密的小型和中型的乔木形成的树列,高大的修剪整齐的绿篱,都可以构成一个垂直植物空间。这种空间只有上方是开放的,使人仰视,视线被引导向空中,可以给人以强烈的封闭感和隔离感,纪念花园中经常出现这种空间。
6.郁闭植物空间
垂直植物的株型能构成竖向上紧密的空间边界,当这种植物和低矮型平铺生长的植物或者灌木搭配使用时,人们的视线被完全闭锁,围合感更为强烈,大型乔木作为上层的覆盖物,整个空间的就变成了完全封闭的空间。这种空间类型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或植物园中最为常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这种植物空间具有最复杂的群落结构、最丰富的植物物种和最明显的生态效益。
三、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特征
园林植物景观是户外空间的一个重要的性能表现,它与园林建筑、水、地形和其他元素一起来构建的园林中的不同。其特征体现这四个方面。
❶植物景观空间具有第四维界面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和建筑空间最大的区别是在植物景观空间的第四维界面“时间”。
时间因素包括时期、季节和年限等,是园林植物景观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植物景观在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和不同的年限里都表现不同,不一样的气候特点下,同一植物景观也会有较大差异的表现,一天的不同时期,光影的变化也会带来植物景观的异质性。
在落叶植物围合的空间里,随着季节的变化,围合性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如在夏天,封闭感很强烈的植物空间,在冬天却是通畅,开放的。植物从幼苗期向成熟期的转化,显示为园林植物景观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❷空间形态复杂和多样化
在园林植物的空间结构种,主要是自然形态的树和花灌木,使得空间形式更自由和富于变化,增加了景观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
❸空间形态的变化和活动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形式体现在植物从幼苗到成熟期的转换,景观植物群落生态因子的调节和变化,植物根据季节产生的不同的空间形态。
❹园林植物空间尺度变化幅度大
建筑空间是基于建筑物的功能设计,它的规模并没有改变。但作为主体种植的植物景观空间尺度变化很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空间感受。
3
植物的作用
中西方园林
东西方园林植物配置对比
1、西方植物造型艺术
意大利台地园 |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 英国风景式园林
“西方人为了体现征服自然,显示认为的力量,园林中大量采用规则式植物造型进行植物造景。树木花卉的应用也往往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树木多被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文字、图案,甚至一些复杂的牧人或动物形象,被称为绿色雕塑或植物雕塑。花卉被种植成模纹形式”。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过改造通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东方中国园林植物配置
用植物营造优美的林冠线。
注重四时景观
贵精不贵多
选择自然美属性和精神美属性兼具的
模拟自然山林种植植物,忌规则种植。
咫尺山林,尽量在小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空间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植物不做修剪,尽量保持其自然的原生态
植物的拟人化
将植物的诗情画意写入园林
木本植物运用多,草本植物应用少,重视植物形体造景
用植物和建筑、山石、亭廊和水体配合,相互掩映遮挡,忌一眼望穿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华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二、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和选种的原则
景观设计同佯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
一、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佯与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一座城市中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长江以南,盛产各种竹类,在竹园的景观设计中,众多的竹种均统一在相似的竹叶及竹竿的形状及线条中,但是丛生竹与散生竹有聚有散;高大的毛竹、钓鱼慈竹或麻竹等与低矮的箐竹配植则高低错落;龟甲竹、人面竹、方竹、佛肚竹则节间形状各异;粉单竹、白杆竹、紫竹、黄金间碧玉竹、碧玉间黄金竹、金竹、黄槽竹、菲白竹等则色彩多变。这些竹种经巧妙配植,很能说明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
裸子植物区或俗称松柏园的景观保持冬天常绿的景观是统一的一面。松属植物都是松针、球果,但黑松针叶质地粗硬、浓绿,而华山松、乔松针叶质地细柔,淡绿;油松。黑松树皮褐色粗糙,华山松树皮灰绿细腻,白皮松干皮白色、斑驳,富有变化,美人松树皮棕红若美人皮肤。柏科中都具鳞叶,刺叶或钻叶,但尖峭的台湾桧。塔柏。蜀桧、铅笔柏;圆锥形的花柏、凤尾柏;球形、倒卵形的球桧、千头柏;低矮而匍匐的匍地柏、砂地柏、鹿角桧体现出不同种的姿态万干。
二、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当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如广州中山纪念堂主建筑两劳各用一棵冠径达25m的、庞大的白兰花与之相协调;南京中山陵两侧用高大的雪松与雄伟庄严的陵墓相协调;英国勃莱汉姆公园大桥两端各用由九棵椴树和九棵欧洲七叶树组成似一棵完整大树与之相协调,高大的主建筑前用九棵大柏树紧密地丛植在一起,成为外观犹如一棵巨大的柏树与之相协调。一些粗糙质地的建筑墙面可用粗壮的紫藤等植物来美化,但对于质地细腻的磁砖、马赛克及较精细的耐火砖墙,则应选择纤细的攀缓植物来美化。南方一些与建筑廊柱相邻的小庭院中,宜栽植竹类,竹竿与廊柱在线条上极为协调。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园及空间中的植物配植则要选用矮小植物或低矮的园艺变种。反之,庞大的立交桥附近的植物景观宜采用大片色彩鲜艳的花灌木或花卉组成大色块,方能与之在气魄上相协调。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进行强凋就是一例。英国谢菲尔德公园,路旁草地深处一珠红枫,雄红的色彩把游人吸引过去欣赏,改变了游人的路线,成为主题。幸树金黄的秋色叶与浓绿的拷树,在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一明一暗的对比,见图8。而远处玉龙雪山尖峭的山峰与近处测柏的树形非常协调出。这种处理手法在北欧及美国也常来用。上海西郊公园大草坪上一株榉树与一株银杏相配植。秋季楼树叶色紫红,枝条细柔斜出,而银杏秋叶金黄,枝条粗壮斜上,二者对比鲜明。浙江自然风景林中常以阔叶常绿树为骨架,其中很多是拷属中叶片质地硬,且具光泽的照叶树种,与红、紫、黄三色均有的枫香。乌拍配植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对比感,致使秋色极为突出。公园的人口及主要景点常采用色彩对比进行强调。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感染作用,可使景色为之增色不少。黄色最为明亮,象征太阳的光源。幽深浓密的风景林,使人产生神秘和胆怯感,不敢深入。如配植一株或一丛秋色或春色为黄色的乔木或灌木,诸如烨木、无患子、银杏、黄刺玫、栗棠或金丝桃等,将其植于林中空地或林缘,即可使林中顿时明亮起来,而且在空间感中能起到小中见大的作用。红色是热烈、喜庆、奔放,为火和血的颜色。刺激性强,为好动的年轻人所偏爱。园林植物中如火的石榴、映红天的火焰花,开花似一片红云的凤凰木都可应用。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有深远、清凉、宁静的感觉。紫色具有庄严和高贵的感受。园林中除常用紫藤、紫丁香、蓝紫丁香、紫花泡侗、阴绣球等外,很多高山具有蓝色的野生花卉急待开发利用。如乌头、高山紫苑、搂斗菜、水苦荬、大瓣铁线莲、大叶铁线莲、牛舌草、勿忘我、蓝靛果忍冬、野葡萄、白擅等等。白色悠闲淡雅,为纯洁的象征,有柔和感,使鲜艳的色彩柔和。园林中常以白墙为纸,墙前配植姿色俱佳的植物为画,效果奇佳。绿地中如有白色的教师雕像,则在周围配以紫叶桃、红叶李,在色彩上红白相映,而桃李满天下的主题也极为突组成,最受中老年人及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欢迎。园林中植物种类繁多,色彩缤纷,常用灰叶植物很能达到统一各种不同色彩的效果。
三、均衡的原则: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如门前两旁配植对称的两株桂花;楼前配植等距离、左右对称的南洋杉、龙爪槐等;陵墓前、主路两侧配植对称的松或柏等。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一条婉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四、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
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就是一例。云栖竹径,两旁为参夭的毛竹林,如相隔50m或100m就配植一棵高大的枫香,则沿径游赏时就会感到不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三、石家庄植物园的景区规划
石家庄市植物园总体归纳为植物展览区、景点浏览娱乐区、研究试验区和生活管理区四部分组成。在设计上借鉴了国内外造园,造景技术,全园高低重叠,依山就势。植物园分为室内展厅和室外展区两个部分。室内展区分为三个展厅,精品盆景展厅、综合展厅、流派展厅。主要展示全国各地优秀的作品,室外展区有三个景区构成,以展示陆地栽植的大型桩植为主。此外,还设有茶艺馆、咖啡厅、陶吧、插花艺术馆、奇石馆等。 室内展厅 盆景艺术馆热带植物观赏厅沙漠植物馆山茶馆科研所室外展厅 波澄湖郁金香园化石林海棠飞瀑 玫瑰月季园 碧塘观鱼荷花萍步步叠水景区世纪花钟 湖心岛植物科学馆药用植物园 牡丹芍药园 荷花园竹园宿根花卉园 玉兰园海棠园 盆景艺术馆
位于植物园的东南部,于二零零三年建成并正式向游人开放,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湖水面积7600平方米,是我国较大型的盆景园之一。该馆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院以室内展区和人工湖为主要景区,后院以梅花展示为主,又称梅园。室内展区汇集扬、苏、川、岭南等各大流派的精品盆景。梅园主要展示百余年的大型梅花桩景及自然树形,汇集梅花朱砂、宫粉、玉蝶、绿萼等品种100余种300余株。每逢“五一”、“十一”节假日,该馆还举办独具特色的盆景雅石精品展,汇集盆景、雅石精品四五百件,或出自名师巧匠之手,或珍藏于爱好者之家,均为精心挑选之作。盆景汇集山石盆景、树桩盆景两大类,树种有石榴、黄荆、榆树、鹅耳枥、黄连木、青檀等燕赵乡土树种;雅石汇集图案石、纹理石、象形石、色彩石、矿物晶体等。每逢春节,该馆还举办迎春梅花展。
热带植物观赏厅
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厅内各种热带珍稀植物高低错落。该馆共分为5个主要景区有热带雨林景区、棕榈区、兰草区、阴生植物区、观果区,分别展示了不同气候带下的典型植物景观。收集各地有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及科学研究意义的植物500多种上万株。其中有树龄达150年、树高约5米的龙血树。龙血树又叫不老松、寿星树,是地球上最长寿的树,用刀在树干上一划,就会流出殷红的汁液,”;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佛肚树,花型优美的鸡蛋花、中东海藻、木棉、鹤望兰、人心果、荔枝等。因此得名-龙血树,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桫椤是孑遗植物中蕨类植物的代表,已被科学界称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每逢春节,这里还举办独具特色的“春节郁金香”花展,向广大游人诉说着别样的荷兰风情;还有同样远道而来的风信子。 沙漠植物馆
建成于2011年,地处植物园正门东侧,与热带植物观赏厅和山茶馆遥相呼应。整个园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分为亚洲区、美洲区、非洲区、澳洲区及种植箱展示区五部分,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沙生植物和仙人掌多肉植物600余种,4000余株。这里有国内罕见的直径达75厘米的金琥、高度1.3米的巨鹫玉、高度超过8米的霸王鞭,有植物霸王树、叶片退化成膜质的光棍树,还有树皮龟裂像龟甲的龟甲龙和龟纹木棉。来自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猴面包树是以前从未展出过的珍奇品种,它被一些科学家称为“非洲和世界演进的活化石”,在非洲草原,最粗的直径可达12米,要40个人手拉手才能围它一圈,有人也戏称它为“大胖子树”。
山茶馆
于2010年初施工建设,历经一年的时间完工,于2011年春节正式向游人开放。该馆占地1000平米,汇集华东山茶、云南山茶、西洋山茶、金花茶、茶梅等种或品种90余种250余株。其中,金花茶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还有珍贵黄色品种“正黄旗”,及许多名贵品种“杜鹃茶”、“贝拉大玫瑰”等。花色有粉、白、红、黄、复色等多种花色,花型有牡丹型、蔷薇型、托桂型、莲花型等。该馆以“南茶北韵”为理念,即将南方的山茶种植于北方的环境中,结合北方山石盆景的设计风格,体现北方的韵味。用土全部采用北方山区的微酸性土及松针土,以满足山茶生长的土壤环境的需求。山石采用太行石。植物种植采用盆景三角式种植,使植株高低错落,同时点缀了一些微型园林小品,以体现盆景小中见大的特点。
科研所
该科研所于2002年7月落成,建筑面积1324平方米,隶属石家庄植物园管理。该所集科学研究、科普示范、生产实践于一体,是石家庄市一所园林科研机构。科研所有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高级职称占10%,中级职称占60%。园林科研所由组织培养研究室、现代化生产温室、引种驯化室、病虫害防治室、办公室兼资料室四部分组成。科普馆——石家庄植物园“科普馆”建筑面积2275 平方米。大体分为植物、生态、昆虫展厅和放映厅。同时,在科研交流上,先后与北京植物园、中科院植物园、上海植物园、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业务联系。在研究设施方面,有70亩的试验圃地可以用来引种,并拥有各种植物专类展示区,并配有专业园林设计部门,每年为石家庄市城市绿化作景观设计,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利用。石家庄植物园作为科学意义上的植物园区,其目标是将其建成具有河北地域特色的植物收集、研究、展示基地。 波澄湖
总面积580亩,湖岸线长达15000米,水面开阔,结合水体还建造了32座园林景观桥,围绕波澄湖上设有4个码头,分别是美人鱼码头、暗香渡、居竹湾、闻涛港码头。在波澄湖的远处与您遥遥相望的就是撷红桥,园内还有一座揽翠桥,为其姊妹桥,都是以桥两边所栽种的植物的色彩所命名。植物园最大的一座桥叫做凌波桥。
郁金香园
主展区位于游乐场南侧法桐林和银杏环岛,占地约10亩,自2008年举办郁金香花展以来,历时已经5年,在这5年举办花展中所引品种达到50余个品种,其中有早花单瓣类、复瓣类、百合类、达尔文杂交类、饰边类、单瓣晚花类、凯旋类。花色有粉、红、粉橙、黄带红条纹、蓝紫色、奶黄/红条、白带红条、玫瑰粉、杏黄/粉、黄、橙、白、白带紫边、黑、红/黄、红白相间、紫等多种颜色。花期早、中、晚,以中花期应用为主。主展区以花瓣图案、郁金香图案、花溪为主,配以色彩鲜明的条状色带及大田的应用展示形式。品种种植方面以传统的郁金香种植之外,还采用郁金香与风信子混种,郁金香与洋水仙混种。色彩搭配方面除单色种植外,尝试了不同颜色的郁金香混种,表现出了不同的视觉感官效果。
化石林
极具特色的景观之一,这些木化石大部分来源于辽西化石群。木化石又称硅化木,是石化了的树干化石。由于这一过程需要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壳运动,所以木化石林十分珍贵和罕见。木化石形成于一亿五千万年至一亿七千万年前的中生代时期,经过硅化作用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化石。树化石林是一种古老的象征,也象征着一种文化的积淀;“树化玉”比树化石形成的年代更为久远。树化玉一般形成在两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由于形成条件苛刻,所以很是珍贵,这里所展示的都是整株的树化玉,每棵树化玉还有一个抛光面。
海棠飞瀑
景区为植物园至高点,景区内有落水高度为7.8米的瀑布,其下还有8级叠水,整个景区内主要种植有西府海棠、木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等多个品种。每年的4月中旬,漫山的海棠花盛开。
玫瑰月季园
波澄湖上三个形似帐篷的大型建筑是可容纳千人同时观看节目的玫瑰月季园。整个广场成椭圆形,演出舞台处于椭圆的圆心,玫瑰月季园的山体一侧种植了大量的蔷薇科花卉,玫瑰、月季等,同时还建有月季科普长廊,详细的介绍了月季品种及月季常识。每年的5月,整个园内深红浅紫,嫩黄粉白,还有色彩缤纷的复色月季等。
碧塘观鱼
碧塘观鱼引进了锦鲤、锦鲫等5万条观赏鱼。
荷花萍
荷花萍由听荷、观荷、闻荷三个荷堡组成,每年的7月份是观赏荷花的最好时节。
步步叠水景区
在植物园的东大门内,面向东南拾级而上,共长120米,叠水里有排列紧密的喷泉,池中有清澈透明的清泉喷涌,叠水的尽头建有观景台,它采用现代膜结构建筑手法,形似含苞待放的三个巨大莲花,观景台也是全园处山体外的最高点,游人登高远望,全园美景尽收眼底。
世纪花钟
以各种花卉组成的一个17米的世纪花钟,代表着美好的未来,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在合抱山体之胸前,是时代广场。整个广场呈下沉式、可举办演出、聚会或休闲、娱乐活动。其设计构造利用了独特的回声原理。广场东侧建有儿童游乐场,其中专门设有儿童喜爱的碰碰车、海盗船等游乐设施,是家长和孩子们娱乐释怀的天堂。游乐场北端设有可供游人用餐的快餐长廊。
湖心岛
位于波澄湖的中心,它是深入湖中的“绿岛”,岛上种植了大量的垂柳、丁香等植物。
植物科学馆
科普馆位于植物园的东北角,波澄湖畔,建筑面积2275 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是该省唯一的植物科普馆,馆内可同时容纳上百人。大体分为植物展厅、生态展厅、放映厅和昆虫展厅。馆内不仅设计有植物标本展,植物科普知识展,环保知识展,化石展,模拟热带雨林展,还有模拟食物链,模拟生态系统及放映科普教育影片等。科普馆寓教于乐,普及植物知识。
药用植物园
位于植物园的中南部,占地2.8公顷,该园利用地势差形成溪流、沿水木栈道等园艺小品,利用原有高大乔木及茂密灌木丛形成良好的药用植物生长环境,结合地形栽植不同生态环境的药用植物30余种。目前药用植物园正在进行改造。
牡丹芍药园
植物园牡丹节于每年的四月下旬启帷,花节能够持续到五一劳动节后。牡丹芍药园内种植有包括粉、红、黄、绿、白、紫、复色等7大色系的牡丹品种40余种,总株数8000余株,总面积达16000平方米。
荷花园
荷花萍由听荷、观荷、闻荷三个荷堡组成,每年的7月份是观赏荷花的最好时节。
竹园
内有若竹、刚竹、早园竹三个品种500余株。竹园中部戏曲广场可供广大票友举行各种聚会活动。竹园打破传统园林理论的约束,在干旱少雨的石家庄成功栽植了大量种类丰富的竹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工程,堪称“南竹北移”的成功典范之作。
宿根花卉园
宿根花卉园是一个大家庭,里面会聚了多种宿根植物,如唐菖蒲、美人蕉、芍药、玉簪、荷兰菊、菊花、鸢尾等,每种植物花期、花形、花色各不相同,定会给你以美的享受。
玉兰园
现有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千余株。木兰是中国著名的早春花木,又名玉兰、木莲。按现代植物分类观点看,“木兰”应泛指木兰科木兰属和木莲属的多种植物。北京颐和园乐寿堂前后院各有一株紫玉兰和白玉兰,为清朝乾隆清漪园时代的遗物。189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时清漪园被毁,这两株树幸免于难。
海棠园
海棠飞瀑景区为植物园至高点,景区内有落水高度为7.8米的瀑布,其下还有8级叠水,同时也是植物专类园——海棠园。整个园内主要种植有西府海棠、木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等多个品种。
四、求十个植物园论文的参考文献!!~急急急!~~谢了!!
1]胡永红,黄卫昌. 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1,(4).
[2]鲍滨福,马军山. 两“园”合一 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园林,2006,(5).
[3]李春娇,董丽. 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 广东园林,2007,(2).
[4]李惠卓,张彦广,吴杨哲,张亮,陈莉瑶,姬鹏,崔容华. 保定市植物园土壤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5]林昌虎,孙超. 加强科普教育建设 扩大植物园生存空间[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金贵. 校园多功能教学基地“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05,(3).
[8]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9]陈艺芬. 论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6).
[10]厦门植物园万石阁设计方案[J]. 建筑与文化,2008,(3).
[11]黄远钧,黄惠明. 对园林围墙与园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6).
[1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13]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7).
[14]郭鸿英,孙超,储蓉. 植物园数字化建设[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4).
[15]孟宪民. 沈阳植物园的现状分析及同北京植物园的比较[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5.
[16]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张晓芹. 枸杞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2).
[18]遆卫国,王晶晶. 喷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19]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20]尉秋实,李爱德. 植物保护、科研、开发三项功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1]Mauro Ballero,Giovanni Piu,Alberto Ariu. The impac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 on theaeroplankton of the city of Cagliari, Italy[J]. 2000,(1).
[22]韦标. 试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6).
[23]吴徳智.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 科学之友,2010,(10).
[24]胡永红.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6,(7).
[25]郦文俊. 园林景观栽植中的植物色彩设计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2).
[26]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9.
[27]金晓雯. 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06.
[28]Alessandro Travaglini,Diletta Ravaziol,Maria Grilli Caiola.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a pollen trap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and arboretum of the 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J]. 2000,(2).
[29]Dr. Boguslaw Molski,Roman Kubiczek,Jerzy Puchalski. Rye genetic resources evaluatio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Warsaw[J]. 1981,(1).
[30]G. V. Kovaleva,T. G. Dobrovol’skaya,A. V. Golovacheva.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brown forest soils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on Murav’eva-Amurskogo Peninsula[J]. 2007,(5).
[31]Giuseppe Venturella. The Popularization of Mycology with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lermo[Z]. :1994,1.
[32]李忠实. 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浅谈[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33]何勇军. 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学之友,2010,(6).
[34]肖振甲,宋国祥. 浅谈园林驳岸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科学之友,2010,(14).
[35]朱丹粤.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 华东森林经理,2007,(2).
[36]齐海鹰,安吉磊. 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37]郭丹.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浅谈[J]. 广东园林,2007,(6).
[38]计桂珍. 浅述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9]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plant leaves from an industrious area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in Beij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
[40]N. Rascio,A. Camani,L. Sacchetti,I. Moro,G. Cassina,F. Torres,E. M. Cappelletti,M. G. Paoletti. Acclimatization trials of someSolanum species from Amazonas Venezuela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dova[J]. 2002,(4).
[41]Irena Maryniak. Oles Shevchenko et al in the Botanical Gardens[Z]. :1989,5.
[42]A. Alfani,G. Bartoli,R. Santacroce. Sulphu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Laurus nobilis L. leave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Naples University[Z]. :1983,5.
[43]邵丹锦.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11,(3).
[44]肖春芬,彭艳琼,杨大荣. 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中的作用——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榕树和榕小蜂的保护为例[J]. 中国园林,2010,(5).
[45]任康丽. 植物园景观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从美国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看景观设计的组构[J]. 中国园林,2010,(9).
[46]李忠超,陈红锋.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
[47]欧阳欢,王庆煌,黄根深,龙宇宙,宋应辉. 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4).
[48]孟宪民. 国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4,(5).
[49]任海,简曙光,张征,郑祥慈,张奠湘,王峥峰,郝刚,段俊,廖景平,魏孝义,傅德志. 数字化植物园的理论与技术思考—以华南植物园为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5).
[50]林有润. 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J]. 植物研究,1998,(4).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植物园景观设计问卷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