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王十大排名工具(劳力劳力)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劳力王十大排名工具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十大电动工具品牌
电动工具对我们都是不陌生的,因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要使用到电动工具,电工工具就是我们平时所使用的一些电动产品,例如电锤,电钻,电抛,电磨等等。每种电动工具的性能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其中危险性比较大的电工工具为电动扳手和电动螺丝刀、电锤和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等等。一般电动工具主要在电动液压油泵等领域使用,但是很多朋友对电动工具不是很熟悉,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说说有关于电工工具的知识。
十大电动工具品牌
1、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创于1886年德国,博世集团旗下,全球电动工具领先生产商,以保持高标准的产品品质、技术革新及售后服务而备受追捧
博世电动工具是全球领先的电动工具及附件生产商,其产品在品质、技术革新及售后服务方面一直保持高标准。现在,博世电动工具的产品主要包括5大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台式电动工具、测量工具、园林工具和电动工具附件。
2、牧田(中国)有限公司,电动工具十大品牌,1915年创立于日本,专门生产专业电动工具的大型制造商,电机/电动工具生产经验丰富的国际性综合企业集团。
牧田株式会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专门生产专业电动工具的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日本国爱知县安城市,创业于1915年,先后在日本东京、名古屋、美国NASDAQ证券市场上市,注册资金达242亿日元,整个集团员工超过9000人。主营业务包括电动工具、木工机械、气动工具、家用及园艺用机器等的制造和销售。
3、日立(中国)有限公司,Hitachi日立,中央空调-电动工具十大品牌,始于1910年日本,世界500强,日本较大的综合电机生产商,以空调、冰箱等电器为主,集家用电器、电脑产品、半导体、产业机械等产品为一体的多样化的企业集团
4、美国史丹利百得公司,得伟DEWALT,电动工具十大品牌,电锤电钻/电动起子/摇臂锯行业有名,在耐用工业机械的设计/工艺/制造领域享有盛名,全球顶尖的高品质工具类制造商
得伟的创始人雷蒙德得伟从他离开学校后,便追随他父亲的脚步投身于从事制造和建设工作。无论什么工作,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总是困扰着他。为了帮助减少成本,偶尔,他会制作装配一个机器来处理一些特殊的需求。
5、美国史丹利百得公司,Black&Decker百得,源自1910年美国,全球著名的电工工具及家用小家电品牌,枪把式可携带电钻奠定其历史地位,在产品革新/产品质量/产品设计方面知名度高。
百得Black&Decker是史丹利百得公司旗下旗舰品牌。是全球最著名的电工工具、家用小家电生产品牌之一。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提供销售及市场服务。百得在产品革新、产品质量、产品设计方面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6、江苏东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始创于1995年,是国内专业电动工具制造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理事单位。公司建有完善的工业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1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工业厂房和一流的生产及检测设备;同时拥有一批专业高级工程师,一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队伍;公司现有员工2700余名。
7、麦太保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1924年创立于德国,历史悠久的专业电动工具生产企业,大型工业级电动工具制造商,以安全/优质/高效享誉世界
8、锐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著名商标,上市公司,国内较具竞争力的专业电动工具制造商,电锤电钻/扳手/电动螺丝刀行业有名
9、泉峰(中国)工具销售有限公司,大有DEVON,专业从事电动工具及相关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测试、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10、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威克士WORX,创建于1994年,国际性高端电动工具品牌,集电动工具研发、制造、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跨国公司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所说的有关于电动工具的知识,希望大家看了以后能够有所收获,电动工具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用的,并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挂个相片墙,需要在墙上打孔,这个时候需要电钻。我们安装空调架这个时候也是需要使用到电钻的。而且电动工具在保养的时候也是需要重视的,如果使用不当的话,很容易降低电动工具的寿命的。
二、劳动力商品化
分类: 社会民生 >> 法律
解析:
你的问题有些太笼统,这是一篇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集约型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商品化
王孝春
【内容提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将以集约型为主导,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是决定性的。劳动力商品化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佳途径,要实现劳动力商品化,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力产权制度。
【关 键 词】经济增长/集约型/劳动力商品化/产权制度
【正 文】
文章编号:1005-2674(2000)04-46-02
中图分类号:249.21 文献标识码:a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将以集约型为主导。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佳途径是实行劳动力商品化;要确保劳动力商品化,必须建立和健全劳动力产权制度。本文就此谈点浅见。
一、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定因素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轨迹的,一是经济体制,二是经济增长方式。前者与生产关系相联系,后者与生产力相联系,故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应的就要求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第一,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将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增加人财物的投入转变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而在这二者之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最根本的。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既是由人创造的,又要由人来掌握才能发挥其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所以,只有劳动者素质提高了,才能使科学技术有载体,才能创造出并且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高素质劳动者的普及,能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因为,一方面,高素质劳动者的发明创造能够导致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都是立足于劳动者参与和支持基础之上的。
第三,科学管理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证,而科学管理的推行又必须借助管理人才才能作用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在集约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的过程中,在重视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开发自然资源,而且能够创造出新的物化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对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着倍数效应。
二、实行劳动力商品化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最佳途径
劳动者素质是劳动者文化知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的综合反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途径固然很多,但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行劳动力商品化。
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由劳动者自己根据其能力和擅长来选择劳动力的购买者,这不仅使劳动者从依附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作为独立平等的一员加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而且会使劳动者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以排斥商品经济和劳动力商品化为特征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致使劳动者既缺乏满足需要的内在动力,又缺乏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造成了对人的发展的双重限制。一方面,由于劳动力部门(单位)所有,使个人在选择职业和机会等方面受到各种“关卡”的限制,无法捕捉和利用各种发展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使个人养成了依赖国家“铁饭碗”的习惯,从而严重助长了劳动者的惰性,使其一直安于狭小的天地而变得孤陋寡闻;满足于低层次的需要而不求进取,自甘贫困。事实表明,没有劳动力商品的自由流动,不可能使劳动者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不可能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
第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使劳动者只通过劳动力的等价交换就可以自由地在一切领域或方面进行交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商品的普遍化,必然使人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使人由地域、民族的人进而成为世界的人,从而使人的视野、适应能力更强,文化内涵更丰富,在全新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生产能力、应变能力、需求及消费能力(主要是指教育消费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在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劳动力供给宽裕的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便会激发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这是因为,由于满足个人多样化需要的内在驱动和人们之间的相互竞争的外在压力,将会激发人们高度重视自身素质和尽力发挥自身潜在能力的动力,将会使效率观念、竞争意识成为个人自身发展的催化剂,促使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着的需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强化自己的能力素质,提高文化水平,更新知识结构,改善劳动态度,提高劳动效率等,挖掘出生产能力的全部潜力,逐步形成以生产能力为主的全面能力体系。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机构1998年12月完成的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九省市6000多人的一项调查表明:为增强竞争力,保证不失业或找到较理想的工作,90%以上的年轻人认为工作后仍应继续坚持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有45.8%的选择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近10%选择重返校园;还有23.5%的人选择读在职研究生。由此可见,劳动力商品化将会使人们把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视为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视为与个人就业、收入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必需投资。
三、确保劳动力商品化,必须建立劳动力产权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真正实现劳动力商品化,关键是建立劳动力产权制度。产权是对人们行为权利和责任的规定。完备的劳动力产权应当是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收益权的统一。所以,劳动力产权制度主要包括:(1)建立劳动力所有权制度。 即在法律上确认劳动力是人力资本;确认劳动力所有权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有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2 )建立劳动力产权交易制度。其核心是实行劳动力这一人力资本等价让渡制度,这就要求劳动力的买卖双方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买者——企业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到理想的劳动力;卖者——劳动者在付出劳动力之后必须如数获得与之相当的收益。(3)劳动力收益权制度。首先, 必须在法律上保护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收益,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其次,把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置于同等地位,参与企业产品收益的分配。就是说,劳动力的所有者在收益上,不仅要求获得相应的工资,实现劳动力的使用权,而且要参与剩余产品的分配,实现劳动力作为资本的所有权,获得资本收益。
第一,有效的劳动力产权制度可以 *** 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增长,为人力资本创造良好的知识、技术环境。因为承认劳动力产权归个人所有,就意味着尽管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有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但劳动者能否将劳动力卖出去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关键就取决于劳动者自身素质——知识和技术存量。所以,劳动者追逐收益提高的最终结果是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增长。
第二,有效的产权制度可以 *** 劳动者积极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据统计,1953—1990年间,我国增加人力资本15729亿元,其中85 %由社会及个人投资构成,国家的人力资本只占14.2%。(注:周天勇:《劳动与经济增长》,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出版,第242页。)那么, 可以想象,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劳动力所有者的学历及技能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这样必然 *** 家庭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正如列宁所言:“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注:《列宁选集》第1卷,第688页;第3卷,第483页。)
第三,有效的劳动力产权制度能够使劳动者的报酬与绩效相联系,从而规范劳动力供给行为。因为在确立劳动力产权制度的条件下,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追逐的是报酬的合理与不断提高;而劳动力购买或使用者支付报酬的尺度是劳动者的绩效。这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劳动力所有权最终是通过获得相应的收益实现的;而收益实现的前提是劳动者的绩效。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智力素质,即知识和技术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建立有效的劳动力产权制度,确保劳动力商品化;通过劳动商品化,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使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与现代化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
收稿日期:2000-01-14
【原文出处】当代经济研究
【原刊地名】长春
【原刊期号】200004
【原刊页号】46~47,58
【作者简介】齐齐哈尔大学 马列主义教研部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王孝春,男,齐齐哈尔大学马列教研部副教授。
三、劳动力商品化
你的问题有些太笼统,这是一篇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集约型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商品化
王孝春
【内容提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将以集约型为主导,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是决定性的。劳动力商品化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佳途径,要实现劳动力商品化,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力产权制度。
【关 键 词】经济增长/集约型/劳动力商品化/产权制度
【正 文】
文章编号:1005-2674(2000)04-46-02
中图分类号:249.21 文献标识码:a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将以集约型为主导。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佳途径是实行劳动力商品化;要确保劳动力商品化,必须建立和健全劳动力产权制度。本文就此谈点浅见。
一、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定因素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轨迹的,一是经济体制,二是经济增长方式。前者与生产关系相联系,后者与生产力相联系,故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应的就要求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第一,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将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增加人财物的投入转变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而在这二者之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最根本的。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既是由人创造的,又要由人来掌握才能发挥其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所以,只有劳动者素质提高了,才能使科学技术有载体,才能创造出并且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高素质劳动者的普及,能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因为,一方面,高素质劳动者的发明创造能够导致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都是立足于劳动者参与和支持基础之上的。
第三,科学管理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证,而科学管理的推行又必须借助管理人才才能作用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在集约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的过程中,在重视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开发自然资源,而且能够创造出新的物化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对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着倍数效应。
二、实行劳动力商品化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最佳途径
劳动者素质是劳动者文化知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的综合反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途径固然很多,但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行劳动力商品化。
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由劳动者自己根据其能力和擅长来选择劳动力的购买者,这不仅使劳动者从依附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作为独立平等的一员加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而且会使劳动者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以排斥商品经济和劳动力商品化为特征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致使劳动者既缺乏满足需要的内在动力,又缺乏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造成了对人的发展的双重限制。一方面,由于劳动力部门(单位)所有,使个人在选择职业和机会等方面受到各种“关卡”的限制,无法捕捉和利用各种发展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使个人养成了依赖国家“铁饭碗”的习惯,从而严重助长了劳动者的惰性,使其一直安于狭小的天地而变得孤陋寡闻;满足于低层次的需要而不求进取,自甘贫困。事实表明,没有劳动力商品的自由流动,不可能使劳动者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不可能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
第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使劳动者只通过劳动力的等价交换就可以自由地在一切领域或方面进行交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商品的普遍化,必然使人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使人由地域、民族的人进而成为世界的人,从而使人的视野、适应能力更强,文化内涵更丰富,在全新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生产能力、应变能力、需求及消费能力(主要是指教育消费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在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劳动力供给宽裕的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便会激发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这是因为,由于满足个人多样化需要的内在驱动和人们之间的相互竞争的外在压力,将会激发人们高度重视自身素质和尽力发挥自身潜在能力的动力,将会使效率观念、竞争意识成为个人自身发展的催化剂,促使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着的需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强化自己的能力素质,提高文化水平,更新知识结构,改善劳动态度,提高劳动效率等,挖掘出生产能力的全部潜力,逐步形成以生产能力为主的全面能力体系。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机构1998年12月完成的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九省市6000多人的一项调查表明:为增强竞争力,保证不失业或找到较理想的工作,90%以上的年轻人认为工作后仍应继续坚持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有45.8%的选择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近10%选择重返校园;还有23.5%的人选择读在职研究生。由此可见,劳动力商品化将会使人们把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视为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视为与个人就业、收入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必需投资。
三、确保劳动力商品化,必须建立劳动力产权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真正实现劳动力商品化,关键是建立劳动力产权制度。产权是对人们行为权利和责任的规定。完备的劳动力产权应当是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收益权的统一。所以,劳动力产权制度主要包括:(1)建立劳动力所有权制度。 即在法律上确认劳动力是人力资本;确认劳动力所有权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有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2 )建立劳动力产权交易制度。其核心是实行劳动力这一人力资本等价让渡制度,这就要求劳动力的买卖双方处在平等的地位上,买者——企业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到理想的劳动力;卖者——劳动者在付出劳动力之后必须如数获得与之相当的收益。(3)劳动力收益权制度。首先, 必须在法律上保护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收益,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其次,把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置于同等地位,参与企业产品收益的分配。就是说,劳动力的所有者在收益上,不仅要求获得相应的工资,实现劳动力的使用权,而且要参与剩余产品的分配,实现劳动力作为资本的所有权,获得资本收益。
第一,有效的劳动力产权制度可以刺激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增长,为人力资本创造良好的知识、技术环境。因为承认劳动力产权归个人所有,就意味着尽管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有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但劳动者能否将劳动力卖出去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关键就取决于劳动者自身素质——知识和技术存量。所以,劳动者追逐收益提高的最终结果是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增长。
第二,有效的产权制度可以刺激劳动者积极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据统计,1953—1990年间,我国增加人力资本15729亿元,其中85 %由社会及个人投资构成,国家的人力资本只占14.2%。(注:周天勇:《劳动与经济增长》,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出版,第242页。)那么, 可以想象,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劳动力所有者的学历及技能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这样必然刺激家庭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正如列宁所言:“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注:《列宁选集》第1卷,第688页;第3卷,第483页。)
第三,有效的劳动力产权制度能够使劳动者的报酬与绩效相联系,从而规范劳动力供给行为。因为在确立劳动力产权制度的条件下,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追逐的是报酬的合理与不断提高;而劳动力购买或使用者支付报酬的尺度是劳动者的绩效。这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劳动力所有权最终是通过获得相应的收益实现的;而收益实现的前提是劳动者的绩效。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智力素质,即知识和技术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建立有效的劳动力产权制度,确保劳动力商品化;通过劳动商品化,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使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与现代化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
收稿日期:2000-01-14
【原文出处】当代经济研究
【原刊地名】长春
【原刊期号】200004
【原刊页号】46~47,58
【作者简介】齐齐哈尔大学 马列主义教研部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王孝春,男,齐齐哈尔大学马列教研部副教授。
四、人力的意思
人力的解释
(1) [manpower]∶ [一个 国家 、 社会 或工业]
可动用的 劳动 力;可动员的人员 人力资源 (2) [labour power]∶人的劳力;人的力量 爱惜人力物力 详细解释 (1).人的劳力,人的力量。 《谷梁传·定公 元年 》 :“毛泽未尽,人力未竭,未可以雩。” 《孟子·梁惠王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於此。” 唐 柳宗元 《辩侵 * 》 :“备三有馀,而以用其人。一曰义有馀,二曰人力有馀,三曰货食有馀。” 冰心 《我的学生》 :“物力还应当爱惜,何况人力?” (2).劳动力。指从事劳作的人。 《南史·萧秀传》 :“ 郢州 地居冲要,赋敛殷烦,人力 不堪 ,至以妇人供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谷水》 :“加边方多事,人力苦少。”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食货富穰,人力有馀。” (3).仆役。 《北史·崔道固传》 :“家无人力,老亲自执 劬劳 。”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云庵活盲女》 :“﹝ 云庵 ﹞顾其人力曰:‘汝无妇,可雍以相活。’”
词语分解
人的解释 人 é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 动物 :人类。 别人 ,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人的 品质 、 性情 、名誉: 丢人 ,文如其人。 己我 笔画数:; 部首 力的解释 力 ì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力气。力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力。生产力。 控制 力。 物理学上指物体 之间 相互 作用,引起 运动 加速或形变:力学。作用力。保守力。 用极大的力量: 尽力 。力挫。力挽 狂澜 。 。
以上就是关于劳力王十大排名工具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