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园林景观设计(厂区园林景观设计图片)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厂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园林设计说明中的原则和实例介绍
设计园林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在设计之前,就必须以高标准来要求,努力使自己设计的园林符合人性的追求。说到底园林设计园林也是为人们服务的,所以设计必须要与服务紧紧挂钩,努力达到使用者的要求。这也是设计的基本核心所在。
所谓设计,就是要有创新的部分,一个园林景观,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有它独特的地方,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园林的设计必须要能展现它的独特风貌。在游览了北方的园林和南方的园林之后,我发现,每个地方的园林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因为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在设计上与当地的一些习惯相吻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
如果要达到观赏性与实用性统一的话,必须在设计上将多样与统一达到平衡,根据人的需求来设计具体的方面,虽然每一个元素都是不同的,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使这些孤立的元素结合到一起,使整个景观呈现有秩序的排列,观赏起来的话也会比较方便。
今天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个工厂内的园林景观设计。工厂内的园林设计是很有讲究的,因为它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一个陶冶情操的优雅环境,而且也体现了整个工厂的理念,能够为工厂增添更多的吸引力。在设计工厂的过程,每一个方面的设计,都必须遵循工厂内园林设计的一些相关的规范。因为是工厂之内的园林,所以整个的设计不必过于花哨,大方、简洁就可以了。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对整个工厂的建筑物做一定的了解,因为园林的设计必须要与周围的建筑物相辅相成。
园林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秉持现代园林的思想,也就是以人为本,充分为员工的舒适度着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植物更是如此,所以在选择绿化物种的时候,一定要以本土的植物为主,因为它们的成活率更高,所以能够减少绿化的成本。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适当的疏密程度和高低配合度,使整个园林设计不论在横向还是竖向上都有一定的层次感和很好的视觉享受。树木的种类要尽量多样化,这样才能达到一年四季常绿的效果。
二、旧厂区改造景观设计有没有收费标准?
1.下载《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2004年版
根据《指导意见》七、环境景观规划:2)环境景观规划按相应项目类别规划计费的30%-40%收取规划设计费。4)景观规划设计计费基价为8万元。
就楼主提到的旧厂区改造,应该属于的相应项目类别是“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一般地段3公顷收费单价20000(元/公顷);3-10公顷收费单价18000(元/公顷);10-20公顷收费单价15000(元/公顷);(详情请查阅《指导意见》三、详细规划2.修建性详细规划)
2.若是施工图设计深度建议下载《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版:一般是按工程总造价(图纸概算)的5-10%报价。
3.现在业内也有一个《园林设计收费标准》但不是打印成册的收费标准,非国标!应该是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修改形成的。
4.根据“旧厂区”这个情况,粗略建议:一般方案设计深度设计取费单价5-8元/平米,方案加施工图设计深度10-15元/平米
若以上报价均比较低,建议取基价,一般按设计深度、设计规模5万、10万不等
三、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
构思
构思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从学科发展和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我们这里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等很多领域。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来看,景观设计着重于具体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即狭义的景观设计。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局部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都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规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四法”
1草图法
草图法的特点和作用
在运用草图法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能将自己的想法较明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随意修改。
2模仿法
模仿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别人的想法、构思,激发自己的灵感。
模仿法在仿生学领域的应用:模仿鹰眼的成像原理仿制出来的微型照相机、摄像机自动调焦的摄像头等;人造卫星的拍摄系统;模仿飞鸟的翅膀结构原理制造出的飞机机翼等。
模仿法构思设计方案时,可以大致分为:
a.外形模仿
b.仿生模仿:形态仿生、结构仿生、原理仿生
c. 结构模仿
d.功能模仿
3联想法
要用联想法进行方案构思,人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广的见识、较好的知识基础及较丰富的想像力。
加一加
减一减
扩一扩
缩一缩
变一变
反一反
4奇特性构思法
运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方案一般具有原创性。这些构思在历史上很少发生,或从来没能发生过,甚至有些构思在当前的科学、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实现。
方案的比较与权衡:
1、概念:在多个方案经构思形成之后,我们往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同时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最后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
2、方案的比较:通过比较,明确了各个方案对设计指标的符合程度。但,要制定出最佳方案,还必须根据设计要求与设计原则对各个方案进行权衡。
3、方案的权衡:通过比较,明确了各个方案对设计指标的符合程度。但,要制定出最佳方案,还必须根据设计要求与设计原则对各个方案进行权衡。
注意:
(1)比较与权衡必须有依据(设计要求与设计原则)。
(2)比较与权衡是技术的思想方法的重要内容,比较是为了权衡,没有比较就没有权衡.
绘图
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组合和立体造型组合。
平面构图: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
立体造型:整体来讲,是地块上所有实体内容的某个角度的正立面投影;从细部来讲,主要通过景物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来反映,从以下的设计手法中可以体现出这层意思。
对景与借景
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在尽端安排的景物称为对景。对景往往是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对景可以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觉最容易发现的景,如道路尽端的亭台、花架等,一目了然;间接对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轴线或行走的路线上,其布局的位置往往有所隐蔽或偏移,给人以惊异或若隐若现之感。
对景一般指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物。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多在入口对面、涌道端头、广场焦点、道路转折点、湖池对面、草坪一隅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空间景观,二则引人人胜。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坛(台)等景物作为对景。
正对:在道路、广场的中轴线端部布置的景点或以轴线作为对称轴布置的景点。
互对:在轴线或风景视线的两端设景,两景相对,互为对景。
借景也是景观设计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借用远处的景致。如苏州拙政园,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几百米以外的北寺塔。这种借景的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给人极目远眺、身心放松的感觉
1借景的类型
①远借
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北京颐和园远借西山及玉泉山之塔;避暑山庄借憎帽山、留锤峰;无锡寄畅园借惠山;济南大明湖借千佛山等。为使远借获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远眺。要充分利用园内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山顶设亭或高敞建筑(如重阁、照山楼等)。
②邻借(近借)
就是把园子邻近的景色组织进来。周围环境是邻借的依据,周围景物,只要是能够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借用,不论是亭、阁、山、水、花木、塔、庙。如苏州沧浪亭园内缺水,而临园有河,则沿河做假山、驳岸和复廊,不设封闭围墙,从园内透过漏窗可领略园外河中景色,园外隔河与漏窗也可望园内,园内园外融为一体,就是很好的一例。再如邻家有一技红杏或一株绿柳、一个小山亭,亦可对景观赏或设漏窗借取。如”一技红杏出墙来”,”杨柳宜作两家春”、”宜两亭”等布局手法。
③仰借
系利用仰视借取的园外景观,以借高景物为主,如古塔、高层建筑、山峰、大树,包括碧空白云、明月繁星、翔空飞鸟等。如北京的北海港景山,南京玄武湖借鸡鸣寺均属仰借。仰借视觉较疲劳,观赏点应设亭台座椅。
④俯借
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物,登高四望,四周景物尽收眼底。所借景物甚多,如江湖原野、湖光倒影等。
2借景的方法
①开辟赏景透视线
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②提升视景点的高度
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③借虚景
如借时借光,借声借香等。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苏州拙政园的”闻木樨香轩”,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则是借了鸟语花香。
表现在景区划分、植物配置、建筑景点、假山造型等方面。如利用花卉造景者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的表现手法。用树木造景的有春柳夏槐、秋枫冬柏。利用山石造景者有扬州个园的春石笋、夏湖石、秋黄石、冬宣石作法。运用意境造境的有柳浪闻荤、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进行大环境造景的有杏花村、消夏湾、红叶岭、松拍坡等。南京有春登梅花山、秋游栖霞山、夏去清凉山、冬登覆舟山的赏景习惯。画家对季相的认识,对造园甚有益处,如园林植物上”春发、夏荣、秋萧、冬枯”或”春莫、夏荫、秋毛、冬骨”。”春水绿而潋艳,夏津涨而弥漫,秋潦尽而澄清,寒泉涸而凝滞”。”春云如白鹤,……夏云如奇蜂,……秋云如轻浪,……冬云澄墨惨翳,……”。总之,按照四时特征造景,利用四时景观赏景,早已成为人们的习惯。
隔景与障景
“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是我国古代造园的手法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常常采用这样的思路和手法。
凡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景物称之隔景。隔景是将好的景致收入到景观中,将乱差的地方用树木、墙体遮挡起来。
障景是直接采取截断行进路线或逼迫其改变方向的办法用实体来完成。
隔景有实隔与虚隔之分。实隔后视线不能透过,造景上便于独创一格。虚隔则视线可以透过,增加联系及风景层次的深远感。
障景(抑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国园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二者均可用抑景障之,有意组织游人视线发生变化,以增加风景层次。障景多可用山石、树丛或建筑小品等要素构成。
引导与示意
引导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的材质有水体、铺地等。如公园的水体,水流时大时小,时宽时窄。
一座园林创作,关键在于引导的处理。引导是个抽象的概念,它与具体景象要素融汇一气而体现园林思想与实用的全部内容。因此,引导决定诸景象空间关系,组织景观的更替变化,规定景观展示的程序、显现的方位、隐显的久暂以及观赏距离。
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是指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如路标、指示牌等小品。暗示可以通过地面铺装、树木的有规律布置指引方向和去处,给人以身随景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四、请问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有什么不同?它们都属于园林的范畴吗?园林到底属农科还是工科?
一,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协调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首先必须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指导建设和管理;要使城市得以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逐步实现发展目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处于重要的“龙头”地位。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城市规划则是驾驭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手段。城市规划关系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广泛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中,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城市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多样化,城市各项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关系日益复杂,城市土地开发和各项建设活动日益频繁,过去没有城市规划或不按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的状况,日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职能,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都必须纳入统一的规划,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遵循统一的行为规范,才能保证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协调运转。这就要求通过立法来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并确立其法律地位法律效力,使城市政府更加有效地行使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职能。制定《城市规划法》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迫切需要,也适应了世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二,北极海保健品(仁化)有限公司厂区 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理念 该厂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本着“和而不同”、“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效果。设计者综合运用中国传统风水学的思想和造园艺术,引进大量的柔性和阴性线条,来平衡厂区过于方直、比较冲射的环境。通过植物造景、花木配置、园林小品对过于散漫的空间进行分割,“俗则屏之,佳则收之”,并给厂区的未来发展充分预留了用地。规划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 突出“人、健康、环保”三大主题,营造出一幅宁静、舒适、恬淡、幽雅、柔美的“天人合一”的现代花园式厂区环境。 二、 分区规划 北极海保健品(仁化)有限公司厂区还尚未全面起用,规划前厂区基本上没有进行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厂区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一个阴阳和谐、气场宜人的厂区环境,可以增加工厂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景观规划设计在满足基本实用功能的条件下,突出“人本思想”,做到既美化环境,又能为人方便。因此设计者对厂区的几个地段做重点设计,着重于植物造景,尽量选择本地植物,并充分考虑其季相更替、色彩搭配及其遮荫效果等。 ...... 三,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建筑师及规划师论坛 演讲人:俞孔坚 演讲主题:城市规划中的景观设计 时间:2001年05月09日16:50—18:00 地点:北京中国科技会堂312演播厅 各位好!今天我们探讨的题目是《城市景观设计理念与误区》。在坐的都是各地做设计的专业人员,我将配合部分案例讲一些专业问题,最后希望能有时间请大家提问题来共同讨论。 1、景观与景观设计 首先,我们来看什麽是城市景观?城市景观的概念是什麽? 现在各地都在搞城市景观,各城市的市长都在琢磨城市景观,景观大道、景观广场、景观公园甚至绿地、大楼都被认为是城市景观。那麽城市景观的概念到底如何界定?应该怎样理解?本来这个问题是不应该也不必要讲的,因为是学科中最基本的问题,但是问题正出在这里,可以说现在大部分人对景观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以为景观就是栽花种树、涂脂抹粉、搞个大喷泉、做点立面处理,诸如此类。 那麽,景观到底是什麽?我说,城市景观应该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一座城市,上千万人的社区,为了相同或不同的目标,人们生活在一起,有时互敬互爱,有时嫉妒有加、憎恨之极以至于你死我活;有时为了交流,修驰道、掘运河,有时为了隔离,却又垒城墙、设陷阱。同样的爱和恨也表现在人对自然及其他生命的态度上:恨之切切,人们可以把猛兽和洪水视为共同的敌人,因此筑高堤盘龙以拒之;爱之殷殷,人们又不惜工本,挖湖堆山引虎狼草木入城。人类所有这些复杂的人性需求都被刻写在大地上,刻写在某块被称作城市的地方,这就是城市景观。 所以说景观是一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交流的书;是一个故事,讲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与经验;是一首诗,用精美而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类最深层的情感;是一幅画,展示自然与人类社会精彩的瞬间。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读、去品味、去体验,正如读一首诗,品一幅画,体验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更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关爱、去呵护,就象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上是我对城市景观的理解和定义。为什麽中东会出现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纷争?为什麽中国历史上会出现长长短短的城墙?为什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要修驰道、挖运河?这些都说明景观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大地上的投影,这才叫做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它描写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反映的是深层的人性。 所以,景观的含义至少有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观最早是单一的视觉美的含义,景观landscape即风景scenery,最早是画家描写大地上景物的,是在画框里的艺术品,这是景观最早的含义。在西方,景观从艺术品中走出来是在15-17世纪以后,确切说应该在文艺复兴后期。从画家画风景到实践家、艺术家真正去造风景,景观摆脱了画框走到现实艺术当中。但风景还是美的对象,还是视觉美的意义上的,这是景观的第一个层次的含义。 第二、景观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景观的深层次含义。(示图)大家可以看到,这是皖南很著名的宏村,似一幅山水画。中国所有的古典园林都是从田园诗歌、田园风光中汲取营养,造就了视觉美意义上的中国园林,这是传统的造园,是传统贵族居住的环境,这个环境本身又是一个社区,这个社区是有功能的,它反映了人类的生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美的背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它美的本质是一个社区和谐的含义。 第三、景观是生态系统的含义。如果你到过皖南的村庄,你会看到水从上游流下来,经过每一家住户,流入下游的池塘,池塘里种荷花、养鱼,之后又浇灌下面的农田,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围绕水的生命过程,里面有生物在生长,有物质和能量循环,是一个有功能的生态系统,有内在结构和特殊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等等多重关系。所以说科学地讲,景观有着生态系统的含义,里面有结构和能量转换关系。设计景观,必须了解它的生态系统。 第四、景观的符号含义。(示图)这幅图片是徽州的牌坊,是世界遗产;另一幅是西藏的马泥堆,一个普普通通的马泥堆。这些都是景观的符号,它们是有含义的,它们表达了在此居住的人们一种共同的寄托,一种价值观念,一种道德,一种意识形态。所以景观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是人类理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所以景观又是一本书,它讲述着整个人类历史的故事,人类爱和恨的故事。整个中国大地,每一寸土地都有文化的含义。 这就是我对景观的理解,我认为从以上四个层次来理解才能比较完整地把握景观的概念。 景观需要设计。既然景观是一种综合体,我们就要考虑如何设计生态系统的问题、如何设计社区的问题,如何体现文化含义的问题。因此就出现了一门学科叫作景观设计学。我简单讲一下这门学科的历史:最早这个学科叫Landscape Architecture,它的前身称Landscape Gardening,即造园。19世纪末工业化导致了景观设计学和职业设计师的产生,工业化的最大特点是职业的社会化,因此就产生了系统地整合这门学科的必要。1900年,哈佛大学出现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设计学课程,应该说在此之前已有40-50年的实践经验,创始人为 Olmsted,即19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景观设计,但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是1900年哈佛开设景观设计学专业,23年后又分出了城市规划学科。这门学科是干什麽的呢?它是对土地的分析、规划、改造、管理、保护、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它是对土地的全面设计,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人如何利用土地的问题,这种景观设计决不是搞搞立面和花坛,它首先要对土地做整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做规划和设计方案,改变景观.当然包括景观管理、保护和恢复。 在美国,在西方,景观设计学科涵盖哪些内容呢? 一是区域性景,在此基础上做规划和设计方案,改变景观.当然包括景观管理、保护和恢复。 在美国,在西方,景观设计学科涵盖哪些内容呢? 一是区域性景观设计,区域性的水系,区域性的大的城市空间格局,区域性的生态网络; 二是城市设计,城市空间的设计,城市里面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和公共户外空间的关系,建筑和植被的关系,建筑和交通的关系等; 三是对社区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居住社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最早做的社区设计主要是小城镇,以后逆向到了郊区,郊区社区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师搞得比较多; 四是风景旅游区的规划设计,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地的设计,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此外还有综合地产开发设计,土地综合利用设计,以及传统领域的公园和花园设计规划等。从本学科整体的发展来说,公园花园的规划设计仅是这个学科非常小的一部分,而我们国家风景园林的设计即往往被限制在这个范围。 一个景观设计的完整过程,首先是进行场地分析,对土地上的水、风、生物、植被进行整体分析,其次考虑人如何在这块土地上活动。要分析、评价土地的适宜性,这是规划和设计之前的工作,然后再进行总体研究并提出设计途径,这是一个典型的景观设计的过程。那麽景观设计师是做什麽的呢?为什麽有别于建筑师、有别于城市规划师呢?因为景观设计师最终要实现人、建筑、城市以及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生命的土地之间的和谐相处,这是景观设计师的主要特色,也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那麽何谓"与土地的关系"?就是天地-人-神的和谐。既然景观是一个系统,就必须解决天、地、人的关系;既然景观是文化,是一种符号,一种文化的载体,就必须赋予这块土地一种文化涵义,使人在这块土地上寻找到自己的归宿,这即是景观设计的原则:天地-人-神之和谐。 2、认识人性 既然谈“天地-人-神”,首先就要认识人。那麽人到底是一个什麽含义呢?人是具有人性的人,认识人性是景观设计的一个根本原则,人性有那些比较突出的地方呢?举个例子:在日常行为中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人性,比如选座位这一简单的举动,反映了人性对空间的需求和设计。现在大家来听课,为了听清楚要选择坐在前面,但是如果到酒店就餐,在一个非常浪漫的环境中,又会出现什麽结果呢?(示图)假设这里是一个空间,里面摆了20张桌子,你将选择哪个位置就餐呢?我们看一下,从1号到20号,希望在1、2号桌就餐的请举手,没有;希望在16-20号桌就餐的请举手,略有数位;希望在6、7号桌就餐的,一位;希望在4号桌就餐的,比较多。以上统计结果与我从前做的基本一致,大部分人选择边缘安静的地带就座,这叫边缘效应。人喜欢在边缘地带活动,不愿意离开边缘走到中间,这就是人性的反映。 要设计景观,就必须讨论怎样才能符合人性需要。我有三本书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如上问题,一本是《理想景观探源》,讨论人的景观理想从何而来以及从动物到人类对理想环境的选择;第二本是《高科技园区的景观设计》,这本书探讨了人类如何从田园发展到高科技园区、从田园开始追求一个和谐的环境,通过工业时代的不和谐走到现代高科技时代,又回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和谐。第三本是《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探讨了景观的文化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和感知层次,这个感知层次就是审美的层次。所以我讲到的内容基本包括在这三本书里,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象书中讲得那麽透彻。 我们继续探讨人性,人性来源于什麽地方我稍后再讲,我们先看人是如何设计环境的。艺术家的理想基本能反映人类的理想,艺术家最超脱,为了创作能够忍饥挨饿,也就是说能基本摆脱了现实的、功利的追求,真正达到了某种境界,这种境界反映了人的一种理想。有理论认为中国文化束缚的东西太多,把人的本性抹杀掉了,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陶渊明的理想大家都知道是桃花源模式,桃花源是一个葫芦:武陵人打渔进去,缘溪行,忽逢桃花林,两岸桃花,落英缤纷,然后水尽山出,山上有洞,仿佛若有光,洞里先窄后宽,蛇行而入,站起来,眼前豁然开朗--这就是桃花源。桃花源寄托了怎样的理想呢?只知有秦不知有汉,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当时农业时代的一种社会理想--反对压迫、追求天伦之乐,这种理想的景观状态不仅在陶渊明的作品里表现出来,同时在历代画家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来,中国所有的山水画基本沿用这个模式,我把它称为葫芦模式。 葫芦模式同时又反映在风水里面成为风水模式。大家多是搞建筑的,对风水比较清楚,风水强调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神兽结构,这个结构又强调水口关栏、明堂开阔、再加龙、穴、砂、水、向,这七个元素构成了一个整体景观结构,这样的整体结构是什麽?就是葫芦模式。十三陵是典型的桃花源式的葫芦。艺术家的景观理想和风水理想是一脉相承的,反映的是中国人的共同理想,这是中国人生物和文化基因上的图式,中国人的基因注定了中国人就欣赏这种模式,一点都不奇怪。 两个人无意中认识,你看爱她,她爱你,并不一定是因为她长得漂亮,而是一种心灵感应,这种感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基因。又说我们方才研究的边缘效应,面对同一种环境,为什麽选择边缘?完全是不自觉的选择。 我们再看宗教如何反映景观理想:蓬莱仙境是中国人的环境理想,伊甸园是西方人的理想,它反映的也是人与自然良好相处的和谐环境。中国宗教中的几种模式基本都是葫芦模式,甚至表现得更形象更具体,它甚至把门都做成葫芦--从宗教中间你发现了中国人同样的环境理想。推而广之你更会发现整个中国都是一个理想空间,为什麽有五岳三山?就是要通过自然空间构架解释景观体系,为什麽修长城?修一道长城形成一个葫芦,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这是实实在在的构筑空间。甚至整个中国就是一个葫芦,唯一水口即是东海岸。从城市村镇结构来看,从首都北京到各州府衙门,都是以同样的模式--四神兽结构来解释它的环境体系。(示图)如果这是北京,这是石家庄,这是杭州,这是广州--在地理上,这叫做分型,就是用同样的模式在不同的尺度上重复着一种结构,从一个村庄的墓穴选址开始,一个村庄、一个城镇、甚至一个国家首府的选址,都有同样的反映。为什麽会是这种模式呢?首先是源自生物的基因,人类的基因决定就要挑选这样的环境。 我这里探讨了从土拨鼠到鲁滨逊对环境的选择,为什麽土拨鼠要选择背风向阳、有水、有草的地方生存呢?为什麽鲁滨逊要选择这样的地方来度过他的第一个夜晚呢?生物基因决定了一切。 所以说要认识人性,人性来源于人类的遗传。人喜欢爬树,喜欢采猎,你可以回想小时侯爬树是多麽的快乐,小女孩采一朵鲜艳的花是多麽的快乐--这都是人类采猎时代打在基因上的烙印。又如偷看窥视,方才讲到的边缘效应,为什麽要坐到边上呢?坐在边上可以方便偷看中间的人怎麽吃饭,偷看小姐怎麽从门口进入大堂,这是窥视心理。人类选择居住地,安放座椅、在海滨娱乐时——人们在干什麽?实际上都在看人。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欲望--划分领地。(示图)把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放在沙滩上,她第一件事就是要画一个圈,为自己划定一片空间的领地。人类实际每天都在给自己划圈。人性中还有什麽类似的需要呢?人需要识别空间,一种可辨识的结构,在没有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你会感到恐怖,会不知所措。当一个陌生人走在大上海的街道上时,他会感到害怕,会失去所谓的场所性,不知道天在哪里、地在哪里,不知道方向,不知道天地中的位置,所以他找不到自己,因此人需要可辨识的结构,这是人性的需要。 所以说要进行景观设计,必须首先认识人性,而认识人性必须首先认识祖先。祖先是从哪里来的?祖先是从北京猿人、马坝人、蓝田人、元谋人来的,所以你必须认识他们是怎样生活的。研究一下就会发现,祖先生活的地方和自己的环境理想是一样的,这就是基因传承。(示图)这是考察时发现的一个情况:小南海文化,一万年以前原始人居住的地方,后来竟有一座道观恰恰盖在相同的山坡上。这并非是巧合,这说明从原始人、古代人到现代人有着一脉相承的基因。 3、阅读大地 认识了人、认识了祖先以后,你就该学会阅读大地,大地上所有的景观都是人性的反映。(示图)为什麽一个村庄要设门呢?为什麽这个寺庙门前要立一座塔?又为什麽要称为风水塔?为什麽皖南的民居前要设一块牌坊?这即是前面讲到的人类需要捍卫、需要划分领地、需要窥视、需要占据边缘。当你阅读大地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中国大地充满了含义。只有这样阅读,你的设计才会尊重自然,才不会随便推掉一座山头,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赋予我们生活空间应是设计的第一个原则。 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尊重人,认识了人性之后,你才知道如何把人放在首要地位。这个人是人性的人、普通的人,不是市长,不是高高在上的某位领导。一个阔大无比的广场放在市政府门前当然很漂亮,但只是市长感到漂亮,一个普通市民感受不到它存在的好处,在它的中间整天要曝晒在太阳底下,人得不到尊重,只是让个别人有被尊重感。请注意,我们所讲的人,是更深层次的、带有普通人性的、带有人与人之间感情关系的人。所以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了解当地人性中特殊的东西,每个地方的人是不一样的。(示图)成都都江堰的人,他可以一天24小时坐在那里休闲想事情,毫不夸张,但在广州、北京你看不到这样的人。因此设计任何一个地方,首先要尊重这里人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 第三个原则就是设计要尊重神,这里神的含义远比释加牟尼、耶稣基督含义要广。我前面讲的你要在你的空间中找到你的归宿,要找到你认同的东西,这就是神。你到乡下去看,到任何一个城市去看,城市以前都有城隍庙,村庄都有土地爷,祖先的墓碑前面都有土地爷,这个土地爷就是神,任何一个人离开神都不可能幸福地存在。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把土地爷叫出来,问问本地有何妖怪,这就是尊重神。为什麽会六神无主?就是缺乏神。这个神实际上就是当地文化,是地方精神。这个"地方"定位于自然中、空间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们拜祖先,拜灶王爷,在祖先在灶神面前找到自己的位置。(示图)这是西藏人的天地,西藏人很苦很艰难,但当你走进那个地方时,你会发现西藏人并不空虚,反而充满了希望,他可以整天围着马泥堆转,很是幸福。(示图)这是太行山深处的两位老人,他可以一天靠5毛钱生活,照样很幸福,因为他们有神。(示图)这是我的父母亲,当时生活在农村,非常艰苦。我到北京以后把他们接来,他们就六神无主,不知怎麽生活,我父亲坚持要回到原来那个穷乡僻壤去生活。所以说人离不开神,离不开对土地的寄托。 因此,景观设计必须尊重三个方面:“天地—人—神”。 4、城市景观设计的误区 第二部分我要讲的是目前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误区,综合来看是不尊重以上的理念,给城市将来的建设带来厄运。第一个表现是不尊重自然。城市水系治理中用水泥衬底护岸就是一例,城市水系的确很脏,但是不是一定要用水泥?这是不尊重自然,不考虑生态系统的做法。第二个表现是不尊重人。比如把巴洛克式的城市广场引到中国来。凡尔赛宫是为路易十四建造的,他站在客厅里可以看到整个花园,你带人去旅游只能临时观光一下,不可能在那里居住。如果把这种东西搬到现代城市里来,结果会如何?最直接的就是把人放到了君主脚下,谈何尊重。第三个表现是不尊重神,失去地方精神。(示图)这是陕西的"白宫",在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厚的地带,秦始皇开始就定都于咸阳,现在出现这样的建筑,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失去了神,人将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那是很恐怖的。这就是目前国内一味强调搞城市美化运动导致的三种弊端,我把它称为小农意识与爆发户时代,集中反映在不尊重人、不尊重神、不尊重自然,当然还有更多的内容。大家可以浏览我们的网站,最近专门有几篇文章批评爆发户时代小农意识指导下的城市美化运动,包括城市广场运动,景观大道之风,包括社区美化之风、欧陆风,包括几个大的著名的公园的建设都失去了设计应该追求的东西,违背了天地--人--神之和谐的理念。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厂区园林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