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道声音景观设计(风景道声音景观设计方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风景道声音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水景景观的构造工艺和施工要点,你真的搞清楚了吗?
水景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室内设计中水景景观也很常见,如酒店、大型餐厅、会所等。
在对室内环境中的水景元素进行设计时,应该合理的利用各式各样的水景形式,互相组合,并且配合植物、石材、灯光、雕塑以及其他的景观元素形成丰富多彩的室内景观环境。
本文就水景的工艺构造、设备和水景设计等进行讲解,主要解决解决下列问题:
1、水景是如何施工的?
2、水景需要使用到哪些设备?
3、如何进行水景设计?
01.
水景是如何施工的?
1、水景构造
无论多么复杂的水景,都理解为为3个部分:池底、池壁、池顶。池底承受水压和防止水体渗漏;池壁起围护作用,要求防渗漏,其内壁与池底做法一致;池顶的作用是突出水池边界线和水体整体性,衰减水面波动。
池顶暴露在视线之内,所以池顶的形式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景最终呈现的效果。
水池池底和池壁部分的构造,有刚性结构水池和柔性结构水池之分。
刚性结构水池:以钢筋混凝土和砖石为主要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防漏性好的特点。
柔性结构水池:以玻璃布沥青席、三元乙丙橡胶、聚氯乙烯、再生橡胶薄膜等软性材料为主要材料。具有防漏性好,抗沉降,抗冻等特点。
2、室内水景构造分析
室内水景的构造做法,多采用刚性结构水池的工艺做法。
△刚性结构水池
为方便记忆理解,我们按照水池构造的作用将水池拆分为5个部分进行理解:防水找平层、防水层、饰面找平层、粘结层、饰面层。
△刚性结构水池
为了保证水池的防水效果,通常会设置多道防水层。水池一般采用三道防水,具体做法为:
1)结构楼板打磨;
2)第一道防水: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两遍,上返至溢水沟外侧;
3)第二道防水: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返至溢水沟外侧;
4)水泥砂浆保护层;
5)第三道防水: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上返至溢水沟外侧;
6)水泥砂浆保护层。
区别于刚性结构水池,室内生态水景的水池构造采用柔性结构水池。
△室内生态水景水池构造做法
3、水景具体施工做法
1)先做好防水找平层。
2)开始敷设防水卷材,考虑到植物根系的穿透性对防水层会造成破坏,选择的耐穿刺的防水卷材。
3)再次找平,主要起到保护防水层的作用。并且保持基层平整,方便后续施工。
4)设置排水板+无纺布,主要是为了防止水渗透对基层造成破坏,并且将渗透下来的水顺利排出。
5)移植种植土,种植植物。
6)水池蓄水。
虽然设置了耐穿刺的防水卷材,但是为了杜绝植物根系破坏防水层的情况出现。种植土的厚度需要结合种植的植物一起考虑,保证种植土的厚度超过植物根系能达到的深度。
生态水景多见于室外,由于植物的自然生长需要光线,以及室内环境对水体洁净程度的要求,生态水景在室内空间的运用较少。
02.
水景需要使用到哪些设备?
1、水泵
一般增压泵就是我们常见到的不同水泵。而潜水泵主要设置在水下。两种水泵都是为了控制水压,保证水流速度稳定,且实现池水的水循环。
2、喷头
不同的喷头,产生不同喷水效果。选择喷头除了考虑形式,还要注意质量。喷头的质量会影响到最终水体的呈现效果,影响水景后期的维护。
03.
如何进行水景设计?
1、基本要素
1)尺度和比例
过大的水面散漫、不紧凑,难以组织,浪费用地,过小的水面局促,难以形成气氛。
水面的大小是相对的,关键在于掌握空间中水与环境的比例关系。同样大小的水面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小尺度的水面较亲切怡人,适合于宁静、不大的空间,尺度较大的水面浩瀚缥渺,适合大面积自然风景,城市公园和巨大的城市空间或广场。
2)平面限定和视线引导
用水面限定空间、划分空间有一种自然形成的感觉,使得人们的行为和视线不知不觉地在一种较亲切的气氛下得到了控制,水面只是平面上的限定,故能保证视觉上的连续性和通透性。
3)风格
水景的风格必须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池顶的形式,水池的形态等等。
4)位置
在决定水景比例及风格之后,我们开始后续的思考:人们会从什么角度观赏此景?水中的倒影是否美妙有趣?池旁有无优美景物,或不雅观的建筑物?
5)听觉设计
声音与环境的景观特质、环境的功能要求、空间的尺度密切相连。能使人的心情愉悦,有益于健康,但有时也会成为让人心烦的祸首。
6)光影
反射:水池的壁和底采用较深颜色时,或水达到一定深度,都会产生较好的镜面反射效果。
倒影:满溢的水会形成完整的镜面效果,在明亮的光线下会形成完美的倒影。
2、设计原则
1)统一协调
水景与所在环境空间的景观特质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在水景的应用形式、观赏特性、色彩表现等方面,与其所在的环境空间相统一协调。
规则或不规则的运用形式、动或静的水态选择、白天与夜晚的色彩设计等的统一协调、环境中的人文统一协调、与建筑、植栽设计的风格与形式相统一等都需要考虑、
2)目的明确
不同水景应用形式,产生不同的景观功能。所以进行水景设计,首先要明确主题:水景设置的意义是什么?公共空间还是私人空间?周围环境中是否可能会有许多儿童?水景是作为环境中的主要景观焦点还是仅仅是连接景观中各类构筑物的纽带?
3)位置恰当
进行室内水景设计,除了思考功能分区和流线。还需要格外注意水景位置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否方便水景维护,出现故障是否方便进行维修。水景设置的位置,是否方便人们观赏水景。
4)安全可靠
水质的好坏,水池、水道的防渗漏,雕塑的安装,水池的深浅设计围护设施的布置。尤其要注意对儿童的影响。
在欧美国家,一般无论营建的水景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是大型的水池,都必须以泳池的标准来安装过滤和氯化消毒处理系统。“禁止入内”的标志,不能完全制止人们对水体的亲近和触摸戏玩的好奇心理。
小结
本文讲解了水景的知识点,主要讲到:
1、水景的水池可以分为3个部分,池顶,池壁,池底。
2、为了保证水池的防水效果,通常会设置多道防水层。
3、水面的大小是相对的,关键在于掌握空间中水与环境的比例关系。同样大小的水面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二、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河道景观作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交际的场所,而且还能起到调节水生态系统的作用。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道护岸形式
在设计城市滨水景观的普通护岸时,要使其外表朴实自然,这样能很好的和周围环境相融合。
在构思护岸的平面形状时,要将舒缓怡人作为出发点,避免小尺寸和小圆弧式的变化,以免破坏河川的美观;也不要为了追求视觉的变化而在护岸平面形状中使用不必要的曲线。
在平面形状的变化上,应该采用大单位空间变化为主细微变化为辅的方式,通过处理局部水体使水流形态发生变化,或者培植水生植物和鱼虾等小动物的方式,使景观变化自然得体。
合理利用地形
在进行河道的规划与设计时,首先要求工程师对河流的上下游情况做到充分了解。
一些河流附近散落的局部低洼,要在尽可能保持原状的基础上塑造生动的景观,并与河流连通起来。
其次,设计水体的岸线要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代替僵硬笔直的直线,来体现流水的顺畅柔美。驳岸和池底要尽可能保持天然状况,并要与地下水连通,这样能使清洁和更新水体的.费用大大减少。
最后,可以用卵石和原木加藤本植物来稳固冲刷较强的区域。如果是抛石驳岸,在选择石块时应选用带棱角的,并依据风浪的冲击力来决定其大小;或是用碎石打底,上面再铺以大石块加固;或者先在河底设置钢筋框,再填充上比网孔大的石块。
总之,要避免过多的使用钢筋混凝土和浆砌块石等不环保的材料。
水生植物的选择
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应该包含多种水生动植物。城市河道一般都没有深潭和缓冲带,所以水生植物不仅为鱼类提供着食物,还为它们提供栖息的场地。
同时,还能通过生态循环起到净化水质、降低水体营养化的作用。从景观的方面来看,在水中种植各种形态特征和花期不同的水生植物,也符合了人文化水体景观的要求。
景观节点和景区的设置
城市河流通常都不会太短,如果做成同一种主题风格,就会很容易让人产生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也与设计者的本意大相径庭,同时也不利于营造滨河主题公园。
因此,在场地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一条河流分割成长短不一的数段,并使每一段的主题风格都不尽相同,可以使自然风格的,可以是彰显文化气息的,也可以是反映历史进展的,用与之相呼应的景观来营造以达到预定的效果,这样设置出来的景观将是人文与自然融合、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多层级结合。
同时景观的主题应根据场地条件和环境来灵活设计,如在开阔的场地,其河面景观就要设计的相应开阔,可以通过设置生态驳岸的方法来达成,比如说在岸坡和附近大片地上上种植绿化植物,建造一些休憩设置以供人们游玩,以自然生态为主的亲水走廊必然会得到人们的喜爱。
;三、读《风景园林设计要素》—1地形
距离上次读这本书已是几年前了,这次疫情期间再次翻开,亲切而陌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就是随着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增长,之前和现在读这本书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感触和理解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应该就是我此次阅读对于自身专业方面的主要目的。
这本书包含七大内容,分别为 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铺装、园林构筑物、水和设计程序 。
一 地形 (包含表现方式、地形类型、实用功能、小结)——P1-65
二 植物材料 (包含植物的功能作用、植物的建造功能、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的美学功能、种植设计程序与原理、小结)——P66-126
三 建筑物 (建造群体和空间限制、建筑群体和空间类型、建筑群体的设计原则、单体建筑物的定位、建筑物与环境的关系、小结)——P127-168
四 铺装 (铺装材料的功能作用和构图作用、地面铺装的设计原则、基本的铺装材料、小结)——P169-209
五 园林构筑物 (台阶、坡道、墙与栅栏、挡土墙、设计原则、墙与栅栏的材料、座椅、小结)——P212-253
六 水 (水的一般特性、水的一般用途、水的美学观赏功能、小结)——P254-281
七 设计程序 (承担设计任务、研究与分析、设计、结构设计图、施工、工程的评价与养护管理、小结)——P282-306
以上七个景观设计要素都遵循了最本质的原则:先功能再美观,以造价为基准,落地为目的。接下来分别对7个设计要素进行工作7年以来的分析与总结,融入实践,让专业的痕迹有迹可循。
【地形】
地形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之首,这么多年对地形的感触:地形是任何一个风景园林项目的载体。
从景观规划到景观设计,地形涵盖的领域大小都影响着景观项目的设计前期到最后项目落地完成。对地形的分析及使用不合理,就意味着项目本身的不合理。“善待地形、让它游刃有余”。
地形的平、起伏形成了地形的空间感,起到控制视线的作用,表现方式通常用到的为等高线表示法、高程点等,也是工作中最常用到的。地形的变化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不同的项目去分析地形的类型。
有了对地形的基本认识后,地形在景观中对初始的空间起着很重要的分隔作用、控制视线、导游路线和速度及改善小气候的作用。
拿来一张现状地形图,我们对地形在平面上的认识,再到三维空间的思考,再到空间的变化,是需要我们在项目中不断练习的。
对比图4与图5,在原地形图上对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进行分析研究和推敲,最高处等高线为32,最低处等高线为6,原地形图中一目了然,东北方向最高,西南方向最低,因此排水方向确定,然后根据等高线的变化,找到地形的起伏变化(山脊和山谷,平缓地块),分析地块周边的环境,确定该地块的功能分区和位置,基本得出图5的空间布局关系,这样为之后其他要素的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工作这么多年,做了上百个项目,自身仍然需要加强并全面的对项目现状地形进行分析,加强尊重现状引导设计。这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太原龙城南部项目《太原市桥东街地块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10号(东)地块小区景观绿化工程》。
在这之前的好几年工作当中也做过总图、竖向等内容,但这个项目的地形竖向设计经过不下10次反复推敲、修改、找土建专业牛工指点请教,让自己的竖向设计有很大提高。
之后陆陆续续做了很多的总图、竖向等内容的施工图,感触颇深。尤其是2019年文旅项目《华夏文明文化产业园区——青龙古镇区域建设(三期)园林绿化工程》中游客中心和风子坡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去现场较多,和同事卢姐和施工方的学习让设计更加具有落地属性,当然施工过程中不可抗拒因素,方案必须作出适当让步,让设计更加朴实。施工完成之后随卢姐去工地核检,有些地方由于设计的不合适、施工方不沟通,导致地形竖向上有瑕疵,这也是我需要自身进行复盘的地方。
这几张图片为青龙古镇部分区域的施工过程,后续补发施工完成后的图片做对比。
再次看这本书让自己回归使然,不忘初心。
接下一篇文章{读《风景园林设计要素》—2植物材料},敬请期待...........
四、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公路景观设计是在公路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公路路线及其结构物景观造型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公路对自然风景的影响,使新建的公路能与原有景观融为一体,以便形成新的公路交通景观系统。因此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也和公路的各项设施紧密关联,主要包括了下述几个方面:
1、公路线形设计的美学要求。公路线型美是公路景观的基础。在选择路线方案时,通过仔细的踏勘,调查每个路线方案的沿线地形地物、风景特点,确定一些风景控制目标(如名胜古迹、险峰奇石、湖泊溪流等),同时确定一些须回避的特征目标,如森林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等,然后反复比较线位,充分利用这些风景资源,使沿线视野景观多样化,使公路巧妙地融入自然风景中。
公路平面线形应以曲线为主体,以更好地适应地形,另外,长直线路段也容易导致司机注意力分散而引发交通事故,纵面线形应尽量避免高填深挖,而严重破坏自然环境,最后确定的立体线形应尽量适应地形,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总体线形应是连续、顺畅、可以预知的。
2、结构物景观造型。公路结构物主要是桥梁、涵洞、立交、跨线桥、支挡结构物等。结构物是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上,我们不仅要考虑其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还要有新颖、优美的外观,还要配合所在路线的其它结构物的.造型,以及和该地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相互呼应。
我省清关公路黄河二号大桥的顺利合拢,使得长桥卧积石、天堑变通途,在黄河上架起了一道亮力的景观;西湟一级公路在护面墙上设计了浮雕图形,融入了风土人情,给行车带来了舒适。
3、路基路面的景观设计。通过合理采用路基立面和断面造型,在必要的路段采用分离式路基,在良好的线形设计基础上,使公路结构更好地与自然地形、现有地带的地貌相适应,与绿化相适应。 路面对于司乘人员来说,是占据视野的重要景观要素,除了要保证路面主车道与路肩的合理比例外,还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路面材料来分别修筑路肩、行车道和分隔带,既加强了公路的修饰性,又提供了良好的视觉诱导。
4、中央分隔带的绿化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重要目的是遮光防眩、引导视线;以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因此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可采用低矮树种或地表植被绿化,并根据地形及所处环境设置,使中央分隔带的色彩有所变化,增强美化效果。
5、两侧绿化带的绿化。通过设置公路两侧绿化带、使公路沿线形成一条绿色长廊,是景观环境再造、防尘隔声、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有效手段。设置两侧绿化带时,应注意在弯道内侧及路口附近保证通视条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6、边坡及垂直绿化。边坡绿化具有很好的护坡功能,对稳定路基、防止冲刷、保持水土具有直接作用。边坡绿化要求覆盖率高,青绿期长,但由于边坡坡面土质为路基填筑用土,或路堑开挖后暴露的土体,土质不宜于种植,且灌溉条件差,养护难度高,因此要求做好草种选择、种植方式、前期养护等工作。
7、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的景观设计。从景观构在的角度来看,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都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占地最大,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因此可以将之作为公路全线景观设计的高潮部分来考虑。这些位置的景观设计应综合建筑形式、地形特点、当地人文特点等方面总体规划,全线各立交、服务区之间的风格应互相呼应,使得人们在出行、旅游更加便捷、更能容入当地风情。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风景道声音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