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运文化景观设计(河运文化景观设计图)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河运文化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行业最低价)
文章目录列表:
一、大运河的开凿起点终点
大运河 文化 ,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大运河自开凿以来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 历史 现象,是运河流域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下面我整理了大运河的开凿起点终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起点和终点 南起杭州 北至北京通县北关 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脉。 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 旅游 热线。 为适应我国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张家湾的 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 起点杭州,终点北京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 大运河于哪一年开凿 京杭大运河的长度为1801千米,于公元 605 年开凿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5年,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开凿刊沟,使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得以贯通。到隋朝,隋场帝证调民工数百万,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刊沟。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蓟县(北京附近),最后又拓宽加深江南运河。隋代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从杭州到北京,向西拐了一个大弯。元朝定都北京后,裁弯取直,使它从江淮经山东直接向北,缩短航程800余千米。这就是如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京杭大运河分为哪四段 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全长四五千里。共分为四段:通济渠,洛阳——淮河的山阳。邗沟,山阳——江都。永济渠,洛口——涿郡,长1000公里。江南河,京口——余杭。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的广大地区。 大运河文化地位 大运河文化是一部囊括了中国社会古代内容的最主要的发展史,其文化地位显然比长城重要: a.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开凿; b.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完成-杭京南北人工大运河; c.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 d.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e.比“巴、苏”运河开凿早二千多年; f.大运河全长1782公里(东西向浙东运河及局部小运河未计); g.巴拿马运河(1914年竣工,全长81.3公里)长度的21倍; h.苏伊士运河(1869年竣工,全长172.5公里)长度的10倍。 大运河文化,是“运河城市群域性文化”,是综合性质的,中国古代农业创造出来的城市群文化。大运河的开凿出了一个新的大环境,把若干小的割据的 自然 环境贯通成为一个体系,转化成人文环境。其中包括:新自然环境、新生态环境、新生产环境、新文化、新物流环境等等,形成了著名的发达的“运河社会区域经济”。如:古代“南粮北运”、“盐运”通道、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当代防洪灌溉干流。 具体原因如下:(1)隋唐后,运河导致南北方农业技术交流、作 物品 种改良,农业经济的“商品化流通”覆盖了运河流域和流域之外的最广大的中国村庄。(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运河区域,苏杭出现了 资本主义 性质的萌芽---直接刺激“运河商业城市群”兴起:北京、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 工商 、客商、货商、易商,集散着商品---在这个线形的城市带上。隋唐:长安、洛阳;北宋:开封;南宋:杭州;元明清:北京---乃国之枢纽也。运河经济是“形”,运河文化是“神”,形神并备,相互交融,推进运河的魂。 大运河文化,“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潘承祥语)”。大运河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高级文化,包括建筑、文学等;大众文化,指沿途习俗、仪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深层文化,指价值观取向,即黄河文化延伸出来的那种民族精神,早已渗透在大运河文化深处。那么,大运河文化作为一种活化石文化,其精必然把大运河精神回归成一种活化石。因为她与中华民族精神同根同脉。运河高级文化,是没落的封建时代的产物,而运河大众文化却植根于运河深层文化里。运河深层文化概念,则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依旧存活运河民间、运河文化遗址、理想 地理 位置、优越的经济条件、人文环境之中: (1)大运河为历代皇朝最重要的区域---大一统局面的 政治 纽带。驾驭南北,政局总揽全国,维系中央集权。隋唐政权北移,到元明清,大分裂始终未出现,证明了大运河文化的同化作用,是存在的。大运河文化,作为历代各个地域相互关系的整体而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2)大运河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相互推动作用。大运河文化具有包容性、统一性、扩散性、开放性、凝聚性、向心性。大运河在沟通物质交换的同时,大大削去了地域文化的不平衡,以黄河文明为中心,同化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差别。由此,把东南文化、岭南文化、江南文化、齐鲁文化、中土文化、江淮文化、黄河文化、燕北文化、西部文化等等几乎全部,错综融会在中国传统思想悠久的时空里。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与其周遍文化,始终以: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为文化中。换言之,大运河文化脱离不开其母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文化。 (3)大运河文化,是“中国漕运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张友茂语)”。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和漕运机构,使大运河文化成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在古代政治和经济是有深刻反映的。运河生产力促进了运河文化的繁荣,但运河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并与那个时代的民族矛盾与其相适应。比如:元代,是蒙古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其不善农耕,便漕运江南之米以运河。再如,北宋灭亡,金进攻南宋,就以运河漕渡粮草南来。无论怎样?大运河文化,总随着封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大运河文化始终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历史继承性。因为运河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 决定 了其上层建筑发展的连续性。 (4)大运河文化,各个时代与中华各民族是共有的概念、价值观体系。大运河文化与哪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没有那个时代的社会就不会有大运河文化。在大运河文化所包容的同一社会内部,文化呈现多元,具有不一致性,“也存在着‘亚文化差异’,才是大运河文化发生的原动力之一(金学孟语)”。例如:京杭大运河两岸上的宗教文化景观,是元朝修建的,因为元朝以藏传佛教为国教。运河文化,就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文化象征体系。运河文化的象征基础---最重要的是共同的汉族语言文字,包含图像图腾、生活习惯、 礼仪 风尚等象征符号体系。所以,大运河文化的实质意义,是 国学 和汉学等社会 学科 重要的研究领域。大运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向外传播的窗口,扩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例如: a.大运河开通,东南沿海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 b.运河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对外交往和中外交流的前沿地区; c.中国邻近国家和地区以及西亚、欧洲、东非各国遣使团、商队来中国; d.在各沿海港口泊岸,沿运河达京师各地,频繁经济文化交流; e.直接迁居运河区,成为内迁各民族、外国使者、商人、学问僧、 留学 生、各方人士集中地; f.国外文化传播到中国,丰富了运河区域文化的内容; g.新中国成立,国家将京杭大运河列为重点内河航运主干线之一; h.改革开放,运河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运输繁忙,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多种综合效益。 大运河文化,属于独一无二的“活”的文化遗产,跳出“点”的概念,以层络划分之---包括大运河物质文化和大运河非物质文化(文学、地理学、水利学、艺术学、 历史学 、制度学、政治学, 民俗 学、民族学、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等)。物质文化是指在开凿大运河过程之中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大运河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古代信息,对研究古代中国社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 军事 、文化、 科技 、外交、民族等等领域,是一部《大运河 百科 全书》;对研究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化态度、审美价值等 传统文化 概念,是一部“运河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最新版《行动指南》把大运河文化特点归结“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总之,大运河文化,是大运河遗址文化蓄藏着的活化石文化。大运河文化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a.物态文化层:物质生产活动在大运河存留的财富总和,可触知的大运河文化物质实体; b.制度文化层:因为运河经济实践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有可持续性,例如-当代运河还在通航; c.行为文化层:大运河是在 人际交往 ,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区域模型; d.心态文化层:大运河文化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思维方式 等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是大运河文化灵魂。 猜你感 兴趣 : 1.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2. 运河的变迁小学作文 3. 世界上最长的古运河 4. 世界最长的运河 5. 扬州城市概况导游词3篇二、安徽省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
第一,安徽黄山(1990.12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第二,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世界文化遗产)
西递和宏村这两个安徽古村落奇迹般地保留了这种已近消失或者已经发生改变的中国传统农村聚居全貌。西递和宏村的街道结构、建筑和装饰、房屋布局以及人工水系都完好地保存着原始状态。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距距屯溪54公里,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第三,中国大运河(2014.6.22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
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全长2700千米(含遗产河道1011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
中国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与江南水乡上,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后,大运河地位衰落。
中国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成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扩展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
??。
文化景观遗产
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如今的形式;
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庐山、五台山、杭州西湖、哈尼梯田和花山岩画是中国53项“世界遗产”中仅有的五项文化景观。
自然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来积极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活动。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的第17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然界的特有景观和生物。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世界农业遗产
从2002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开始启动设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按照粮农组织的解释,世界农业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项目将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
国际湿地遗产
国际湿地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2009年,湿地国际联盟组织正式开展了对国际湿地纳入世界遗产保护战略的范畴,已经在中国计划开展湿地世界遗产评估的项目有青海湖、洞庭湖、泸沽湖等湿地。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自1987年至2018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3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3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古村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大运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三、江苏省内的大型游乐园
江苏省内的大型游乐园有:
一、苏州苏迪糖果乐园,二、宿迁克拉嗨谷主题乐园,三、苏州乐园,四、常州中华恐龙园,五、弘阳欢乐世界,六、南通探险王国,七、徐州游乐园,八、宿迁嬉戏谷动漫王国,九、常州淹城春秋乐园,十、苏州乐园四季悦温泉。
一、苏州苏迪糖果乐园苏州乐园苏迪糖果乐园位于苏州乐园水上世界商业广场内,室内面积6000多平方米。苏州乐园投入6000多万打造了全国大型室内儿童亲子主题乐园,是以儿童为对象,集小朋友游乐、体验、互动表演为一体的大型儿童亲子主题乐园。
二、宿迁克拉嗨谷主题乐园克拉嗨谷乐园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城,占地约45万平方米,是一个集互动体验、观赏游览、休闲娱乐、人文教育、影视制作等为一体的科技文化体验园区。乐园以运河文化为最大特色,整合世界五大运河资源。
三、苏州乐园苏州乐园全园以东方迪斯尼为主题,集西方游乐场的活泼、欢快、壮观和东方园林的安闲、宁静、自然的特点于一体,以“北娱乐,南观赏”为布局,共分为欧美城镇、儿童世界、苏格兰庄园、威尼斯水乡、百狮园、皇座广场等九大景区。
四、常州中华恐龙园常州中华恐龙园创立于2000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涵盖主题教育、主题游乐、主题环艺、主题演艺、主题商业以及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媒体设施在内的主题公园“5+3”发展模式,是一家融展示、科普、娱乐、休闲及参与性表演于一体的恐龙主题综合性主题游乐园,包含中华恐龙园和侏罗纪水世界两大园区,园区现有七大主题区域,五十多个极限游乐项目、每天十多场各种风格的主题演出。
五、弘阳欢乐世界弘阳欢乐世界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大桥北路48号弘阳广场,由弘阳集团斥巨资兴建,是超大型室内主题乐园与室外体验式嘉年华游乐项目相结合的顶级游乐场所。南京弘阳欢乐世界是国内较大室内外嘉年华主题乐园,拥有南京城市新地标116米高的弘阳之星摩天轮、室内外摩托过山车、豪华双层旋转木马、激流勇进。
六、南通探险王国南通探险王国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是由深圳华强集团精心打造的大型高科技第四代主题公园。公园以科幻探险和惊险体验为特色,采用当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精心打造,可与西方的主题公园相媲美。南通探险王国由史前探险、3D巨幕、海螺湾、宇审小勇士、童梦天地、摩天轮、转转杯等40余个单体游乐项目组成,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游玩需求。
七、徐州游乐园徐州游乐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彭祖园的景区之一,占地面积80亩,拥有各种大中型游艺设备40余台,种类齐全,性能可靠,是淮海经济区游乐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现代化的娱乐方式,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公园,彭祖园不断引进更新项目,经过十余年的创新发展,徐州游乐园已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游乐场,囊括了国内现有十四大类游艺设备,集科技性、参与性于一体,每年接待游客量达几十万人次。
八、宿迁嬉戏谷动漫王国宿迁嬉戏谷动漫王国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坐落于国家4A级景区骆马湖湖滨公园内,紧邻风景秀美的骆马湖。项目占地26万平方米,一期投资7亿元,主要建有有史诗级天幕影院“龙腾天下”,惊心动魄的“空战英豪”,妙趣横生的“骆马湖精灵城”,惊险刺激的“梦回秦汉”等7大互动体验场馆。是中国比较大的室内动漫主题公园,宿迁嬉戏谷动漫王国,邀你穿越奇幻世界。
九、常州淹城春秋乐园淹城春秋乐园是淹城旅游区的核心区域和支柱产业,亦是中国首家春秋文化主题公园。春秋乐园建于淹城遗址的东部、北部,取材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以情景体验的形式,将春秋文化意境下的静态观赏型项目,互动演艺型项目和体验式游乐项目相结合。园区环境氛围布詈设计独特,既且有鲜明的春秋历史文化特征又不失现代审美和时尚元素,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创意式融合。
十、苏州乐园四季悦温泉苏州乐园四季悦温泉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是苏州乐园五大世界中的新力作,是集休闲、养生、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温泉度假园区。四季悦温泉不仅有水疗池、热身池、死海浴、鱼疗浴、花瓣浴等多种舒适温泉,还有人工造浪池、游泳池、儿童池等水上世界热门项目,以及造浪大群塑石景观瀑布、声光电水上喷泉迪厅、巨兽碗滑道等众多游乐项目。
四、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如何协调统一 有什么对策 要500字左右 急要。谢谢各位了。
开发中的保护必须讲求科学方法,必须保持其文化传承,把握好文物古迹修缮、重建与维持原貌的“度”。从旅游学科的角度出发看待旅游开发和古迹遗址保护中的一些“破”与“立”
一.尊重开发与保护的科学性与和谐性
1.严防破坏性开发
我国的古代建筑基本上是土木结构,梁架承重,虽然抗震性好,但不像西方的石建筑牢固耐久,必须不时进行修缮,损坏严重则不可避免需要重建。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正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变成瓦砾,一大批用现代材料工艺堆砌起来的“假古董”、仿古建筑群招摇过市;大批古镇、老街、民居、村落被“重新”整修得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韵味。严防破坏性开发,寻求经济导向与文化导向的平衡点有着重大必要。
2.重视与城市整体布局的协调性
我们说的保护,不仅要求对文物古迹本身进行保护,也要求对其周围环境进行保护,这对于我国古建筑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建筑美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其同周围环境的和谐一致,讲求“天人合一”。然而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地方以所谓的政绩工程为目的、打着修复古迹,开发旅游景观带资源的旗子,在不该扩建修复的地方兴建了大量不相宜的建筑物,一些古迹周围出现了城市化、商业化,一些现代商业建筑将古迹建筑包围了起来。在与一些地区市民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一方老百姓对于因为“生硬”的完全失去原汁原味的还原很不满意。
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客观因素。虽然经济在高速发展,但我国的城市规划往往滞后于发展实际,有很多规划屈从于现实需要。在很多城市规划中只注重功能性,而忽略其间应有的人文精神、历史内涵。
因此,要想打好运河沿岸旅游环境建设这张牌,从规划开始就应该重视与其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不要盲目“复古”,造成不伦不类的尴尬局面。
3 .将古迹遗址与运河旅游有机结合
(1)景观带建设、水上旅游路线开发
运河南端城市杭州,通过实施运河综合保护一期工程,到今年10月,将完成以“一馆二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为重点的运河系列景观。在杭州、苏州等地,水上巴士的开通成为运河旅游的另一种方式,随着一些城市亮灯工程的建设,运河夜游也在悄然兴起,游船缓缓而行,两岸景观、遗址古迹经收眼底,一些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已开辟水上旅游路线,走在了前列。
(2)融入区域民间文化特色
在运河千年的历史积淀中,除了物质文化遗产,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他们是真正生根在民间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大运河航运功能的减退和时代的变迁,这些珍贵的遗产正面临着湮灭的危险,如北京通州的“面人”、“风车”、“毛猴”等民间手工艺,运河龙灯、运河号子等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余杭滚灯、卫家班皮影戏等,加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合理地把他们作为地区民间文化特色融入到运河民风民俗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去,既是对遗产的传承与发扬,也将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有效利用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打造品牌
1.政策支持 整体规划
以淮安为例,在此次经历的几个城市中,江苏淮安的运河古迹遗址资源是最为丰富,也是原始性最强,保存最完善的。淮安市委市政府在协调大运河保护中物质文化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旅游景观中三者关系上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一为加强运河文化长廊建设。二为完善古运河文化长廊的起点“九龙口风景区”建设。三为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抢救性活动。在杭州,政府对运河实施综合保护工程,将其提高到了与西湖、西溪同等高度,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还河于民”、“还河于游客”。
2.因地制宜 培育精品
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运河旅游开发必须从不同城市、区段的特点出发,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分区,扬长避短,形成地方特色。把挖掘本地运河段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开发的出发点,以特色打造形象,以个性强化吸引力。无论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还是经营管理,都要树立精品意识。尤其是像淮安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署等保存完好的旅游资源和一些地区的水上旅游线,都应该按照旅游精品的要求精心打造。相反,如果各地的旅游项目千人一面,彼此雷同,不仅容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且会使游客丧失兴趣,失去旅游产品本身的生命力。
在文化古迹密集分布的楚州区,实践队成员行走在运河边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古朴气息。有“十步一处古迹”之称的河下古镇保存完好。茶口巷、打铁巷等带有运河色彩的小巷名称,让人依稀感受到运河的脉搏跳动。而在荷花中穿行的小船,仿佛仍在诉说着当年船来舟往繁忙的漕运景象。诸如河下古镇这样的典型性运河景观,如果能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科学深入地挖掘其积淀的古典文化,打造古运河小镇“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的旅游景象,无疑是对古迹遗址最好的保护,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3.加强协作 借鉴国外
在旅游开发和古迹保护过程中因重视协调与城建、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构筑城市与城市间互相学习取经的平台,能够以大局为重,实现在人才、技术等资源上的共享。在国际上,运河旅游早已得到开发利用,苏伊士运河、莱茵河、日本小樽运河、加拿大丽都运河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在古运河的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也应该大胆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审视她的历史、文化、生态价值,挖掘本土特色,从而选择性地汲取先进经验,力争走在时代的前列。
三.市场化运作,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淮安的楚州区,向导曾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文物保护工作资金缺乏这个大难题。每年政府下拨的资金加上专项经费远不能满足现实所需。在小分队一路经过的区域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缺钱,很多设想很好的计划和措施都无从展开,有的甚至无限期置后。”
在淮安清晏园的十七通石刻中的一大部分,至今还处于露天之中,任日晒雨淋侵蚀,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从清代河道总督府旧址附近出土的一些文物也堆积在后院之中。又如在有“北段运河名城”之称的山东临清,不少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因为缺乏统一管理或是暂无他用而成为小商小贩零售点,居民台球俱乐部等等。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大量的古迹遗存得不到有效保护成为一种悲哀的无奈。
例如杭州实施综合保护总投资上百亿,仅靠政府投资肯定难以为继。但通过“市场化筹资,多元化投入”的思路,充分调动运河集团和四个城区的积极性,基本做到了自求平衡。此外,就文物保护资金筹集的问题,实践队成员在走访专家学者的过程中也听到了一些新思路,如在所有权国有的情况下探索发展文物保护管理租赁制、民营企业出资建收藏馆,鼓励社会人事捐资等等。
四.呼吁公众对运河旅游文化寻根的认同感
仅仅从人文价值来看,大运河不亚于长城,其伟大程度甚至超过了长城,但为什么长期以来在现实中大运河的大众知名度和受关注程度却远远低于长城?通过调查我们意识到这涉及到民众对运河这一标志的认同感问题,阳刚突出的事物更容易引人关注,自古就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说法,人们更喜欢在旅游中寻找征服感,到了长城就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征服感和成就感,更何况我们从来就比较重视长城是中华民族象征的宣传。而大运河,则更象是一位阴柔温顺慈祥的母亲,千年以来一直在默默无闻地付出她的母爱,这种情感是温缓而含蓄的,往往容易被人们所深刻体会。
1.公众对运河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有待提高。
实践队成员在所经过的运河沿线城市中选取了四个典型城市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回收的547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仅仅一个“你知否知道京杭大运河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问题调查所得结果便不尽人意(如图所示)
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大运河南北两端城市居民相对了解得比较多,71.5%的杭州地区被调查者和60%的北京通州区调查者表示“了解”或“听说过”,同样的数据在临清只有33.4%,许多市民甚至不知什么是“申遗”。问及对运河申遗的态度时,四个地区的绝大多数人表示很有必要,申遗有助于唤起公众对运河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带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运河的保护中来。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没有必要,他们认为保护在于实际行动,与其多花资金难见成效不如把时间资金投入到解决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上收益更大。
2.正视运河历史文化价值是搞好一切开发保护的前提。
应当加强宣传引导让公众所明白,事实上大运河对于中国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大贡献。而历史也同样证明,凡是太平盛世时期,对大运河的重视、保护、建设和利用的情况相对就最好;凡是国力衰微和政治腐败时期,大运河的状况往往也是最糟的时候。因此,大运河在历史上不仅是交通运输问题,也不仅仅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而且是关涉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定的政治问题。正如不少专家学者提出的那样:“大运河无疑应该是中华民族另一张身份证”。
因此要想在旅游开发上打响运河这张名片,改善老百姓对于大运河的印象,呼吁民众在精神意识领域对大运河的认同感,应该是当务之急。正视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光“政府要主导”,更需要“社会参与,形成合力”。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运文化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广州众创空间孵化器有限公司(广州众创空间孵化器有限公司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