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旁绿地景观设计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宅旁绿地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环境绿化对改善居住区微气候有哪些益处
居住小区风景园林绿化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本文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居住小区绿地的设计
居住小区绿地是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改善小气候并创造自然优美的绿化环境,居住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使用最多的室外活动空间,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1.1 宅旁绿地也称宅间绿地,是居住区最基本的绿地类型,多指在行列式建筑前后两排住宅之间的绿地,其大小和宽度决定于楼间距,一般包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本身的绿化,它只供本幢居民使用,是居住小区绿地内总面积最大、居民经常使用的一种绿地形式,尤其适宜于学龄前儿童和老人。
1.2 道路绿地居住小区道路绿地是居住区内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其连接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一般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进行布局。
1.3 专用绿地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成为专用绿地。例如俱乐部、展览馆、电影院、图书馆、商店等周围绿地,还有其他块状观赏绿地等。其绿化布置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的功能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1.4 其他绿地包括居住小区住宅建筑内外的植物栽植,一般出现于阳台、窗台及建筑墙面、层顶等处,在新兴的现代化小区中,还在公共活动的会堂等处,形成颇为壮观的室内绿化景观。
2 居住小区道路及铺装的设计
2.1 居住小区道路的设计
它直接影响着小区居民出行的方便和安全。应根据居住小区地形、气候、用的规模、人口规划、用地周围的交通条件、居民出行方式以及交通设施发展水平等因素,规划设计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小区的内外联系道路应安全便捷,既要避免往返迂回和外部车辆及行人的穿行,也要避免对穿的路网布局。
道路的布置应分级设置,以满足居住小区不同的交通功能要求,形成安全、安静的交通系统和居住环境。
满足居民日常出行以及区内商店货车、消防车、救护车、搬家车、垃圾车和市政工程车辆通行的要求,并考虑居民小汽车通行需要。
小区道路布置还应满足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在旧城改建区,道路网规划应综合考虑原有地上地下建筑及市政条件和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小区内道路网的规划设计应有利于区内各种设施的合理安排,并为建筑物、公共绿地等的布置及创造有特色的环境空间提供有利的条件。
另外,小区内道路的布置应有利于寻访、识别街道命名编号及编排楼门号码。
2.2 居住小区路面铺装的设计
铺装作为空间界面的一个方面而存在着,像室内设计时必然要把地板设计作为整个设计方案中的一部分统一考虑一样,居住区路面铺装,由于它自始至终的伴随着居民,影响着居住区环境空间的景观效果,成为整个空间画面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居住小区路面铺装设计时,应注意铺装的质感、铺装的颜色、铺装的图案以及铺装的材料等几个方面。
路面铺装材料的选择要特别注意质感与其周围的环境的调和。质感调和的方法,要考虑同一调和、相似调和及对比调和。
路面铺装的色彩必须是沉着的。色彩的选择应能为大多数人所共同接受。它们应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路面夏季光线柔和,不反光刺眼。冬季又较普通混凝土路面感觉温暖。路面铺装的色彩必须与环境统一,或宁静、清洁、安定,或热烈、活泼、舒适,或粗糙、野趣、自然。
在绿地中,路面以它多种多样的形态、纹样来衬托、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的景色。纹样则起装饰路面的作用。铺装纹常因场所的不同而各有变化。讲究路面的纹样、材料与景区的意境相结合,起加深意境的作用。
2.3 居住小区建筑小品的设计
居住小区建筑景观设计是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的一部分,是形成居住区面貌和特点的重要因素。建筑小品功能简明,造型新颖别致,带有意境与特色,具有组合空间、美化环境、方便居民生活、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等作用。另外,建筑小品的造价底、见效快,对居住环境起到点缀、陪衬、填白等强化景观的辅助作用,所以也愈来愈受到重视,成为环境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筑小品的设置是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是构成环境的一部分。建筑景观的设置是环境艺术的组成要素。环境艺术是自然环境与人工艺术创造的结合,它不同与纯艺术。建筑小品的设计要根据居住建筑的形式、风格,居住环境的特色,居民的文化层次与爱好,空间的特性、色彩、尺度,以及当地的民俗习惯等,选用适合的材料。建筑小品的形式与内容要与环境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成为有机的整体。
3 结语
人既要有舒适的室内空间,满足工作和生活的功能需要;又要有良好的室外环境,拓展活动空间,与自然结合。居住区环境给予居民人文、艺术、科技、历史等多方面的信息,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形态。优秀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博采众长,精心构筑成充满爱的家园,身居其境而颇感惬意,徜徉期间则流连忘返,成为居住区居民客厅的外景、工作室的扩展、起居室的延伸。这是集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心理、行为等领域或科学知识的一个系统工程。
二、您好,南沙珠江湾这个楼盘怎么样啊?可以给我介绍一下吗?
南沙珠江湾位于南沙滨海绿道东南段,南临狮子洋,东临凫洲大桥,西面临南沙生活旧镇,背山面海。 项目总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由三大地块合并组成,包括高级住宅、五星级酒店、高端商业体、甲级写字楼,国际商务写字楼、饮食娱乐城等多种业态。
其中住宅定位为高尚海景住宅社区,背山面海,拥有很少的一线海景资源。 项目居住区建筑布局主要采用行列式,保证每一户都南北朝向,并有良好的通风采光,高度由南向北逐渐递增,非常大程度地引入滨海景观。住宅采用首层架空的形式,使得各个庭院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办公建筑沿40米科海路为东西向板式布局,东侧沿60米路为点式布局,与裙楼商业结合,形成南北通透的视廓,更好地划分了各个区域的景观,且同时又能够互相渗透。
小区内的南沙饮食娱乐城是南沙目前非常大的综合性饮食娱乐城,将打造成“食在广州”的又一面旗帜项目东南边将联手国际性酒店管理机构,打造成五星级滨海休闲度假酒店。 本项目的居住建筑布局主要采用行列式,保证每一户都南北朝向和有良好的通风采光,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住宅采用首层架空的形式,使景观视线更为通透,使得各个庭院景观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住宅的高度由南向北逐渐递增,非常大程度的引入滨海景观。办公建筑沿40米科海路为东西向板式布局,东侧沿60米路为点式布局,与裙楼商业结合,并考虑与现状建筑的融合,形成南北通透的视廊,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划分各个区域的景观,且同时又能够互相渗透。
绿地系统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景观主轴,形成项目非常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和生态系统栖息地;第二层次是由景观主轴向组团内部伸展形成的次级组团核心绿地属于二级公共绿地系统;第三层次则是由宅旁绿地和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形成因此布置不同的层次绿化系统,能够更好地呈现项目的绿化景观。 每个组团则按不同主题进行景观与绿化设计,形成丰富区内的景观类型。区内绿化点、线、面结合,形成网络状的绿化体系,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景观环境及活动空间,将景观环境的营造由单一平面设计向立体多层次、多维度设计转变,置入更多环境设计要素,使规划区景观特色更为丰富。
1、项目公司: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项目地址:环市大道漾滨路凫州大桥西侧
3.项目占地58万方,建筑面积200万方,容积率3.3,绿化率35%,公寓40年产权
4.住宅一共分四期开发,已经开发了3期,并且全部交楼使用。
5、现在公寓在卖1号楼和3号楼,户型有57方,94方,99方,管理费4.8元/方(合生创展旗下的康景物业)
6.地铁:4号线南横地铁站,距离1.2公里。还有一条规划中的15号线(双靠近地铁物业),后期换乘一个站可到达18号线22号线终点站-万顷沙站(四条地铁均绕珠江湾小区)
7.公寓一共四栋,其中1,3,4号楼都是5米层高带装修的复式公寓,6梯23户,每栋公寓有2个大堂,共6部电梯(上海三菱品牌),共30层高停车位在负一负二层及地下室。
8、交楼时间:4号楼为2019年5月31号,1,3号楼为2019年12月31号
9、均价在一万八左右,要看具体的楼层
10.项目优势:
①产品户型很少,南沙唯一5米层高,带精装,可明火,有山海资源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复式公寓,而且性价比高,价格低洼,南沙销量数一数二的楼盘。
②沿海地段目前非常大型的一个大型综合体楼盘,项目有住宅,公寓,酒店,甲级写字楼,商业,学校,医疗等一系列配套,商业配套可自给自足,且商业氛围浓厚,适合·商业产品,后期出租出售都会比较集中,容易形成规模。
③地理位置优越,靠近龙穴岛和深水港码头,是港口唯一的大型楼盘,岛上集中了大量的物流公司,航运公司,集装箱公司,电商公司在附近办公,且港口附近由于地质原因,没有大量写字楼,公寓,后期租赁需求量庞大,出租出售有保障。
④楼盘位于明珠湾板块,是政府目前非常重点打造开发的板块,属于商务金融板块。周围有知名企业(中铁建,香港大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京东,唯品会,美的等),有政策支持,还有大量企业进驻,为后期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人才支持。
⑤双靠近地铁的楼盘,置业时一条地铁,未来直接变成双地铁物业,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且18/22地铁线仅一桥之隔,换成一个站即可到达。4条地铁线围绕珠江湾项目,优越的交通为南沙珠江湾的商业提供无限可能的机会
三、城市规划居住区1
1.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控制引导性和灵活操作性,法律效应,图则标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体现城市设计构想;城市政策的载体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依据,实施性较强.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间与环境.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原则:坚持的“实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及协调的原则.
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
(1)用地建设条件分析:地形条件分析,地貌分析,场地现状建筑情况分析,城市发展研究,区位条件分析
(2)建筑布局与规划设计:建筑布局,建筑高度及体量设计建筑立面及风格设计.
(3)室外空间与环境设计:绿地平面设计,绿化设计,植物配置,城市硬质景观设计,夜景及灯光设计.
(4)道路交通规划
(5)场地竖向设计
(6)建筑日照影响分析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层数)、绿地率、建筑高度、住宅建筑总面积、停车位数量、居住人口.
二者比较:控制性详细规划侧重于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与控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则侧重于具体开发建设项目的安排和直观表达,同时也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和指导.相对于城市设计强调方法的运用和创新,修建性详细规划则更注重实施的技术经济条件及其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
2.居住区规划
21世纪的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前瞻:集约化、社区化、生态化、颐养化、智能化
2.1居住区规划的相关概念以及设计的内容和成果
2.1.1居住区组织构成
基本要素构成:物质要素(自然因素,人工因素)和精神要素(人的因素,社会因素)
居住区用地规模与居住人口规模、建筑气候区划和规划所确定的住宅层数有直接关系.城市道路交通格局、基地条件、行政管理体制与方法以及居民的基本生活不同层次的需要等.
城市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万—5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万—1.5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千—3千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居住区用地(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用地的总称)和其他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用地及不可建设的土地等)
2.1.2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与任务要求
“以人为核心”, 方便、舒适、安全、卫生、优美, 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1、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城市的地方特点和区位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资源、现状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
(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适应居民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4)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5)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6)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2、目标:方便、舒适、安全、卫生、优美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成果
a分析图(基地现状及区位关系图,基地地形分析图,规划设计分析图)b.规划设计编制方案图(居住区规划总平面图, 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c.工程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d.形态意向规划设计图或模型(全区鸟瞰或轴测图,主要街景、立面图,社区中心、重要地段以及主要空间结点平、立、透视图)e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规划设计说明和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居住区用地平衡表;面积、密度、层数等综合指标;公建配套设施项目指标;住宅配置平衡以及造价估算等指标)
2.1.3、基地条件分析
1、几种不良地质现象:冲沟,滑坡,断层,地震,崩塌,岩溶
2、现状、区位分析
现状分析主要指现有人工环境设施及周边关系;地形分析主要包括基地的地面高程、坡度、坡向、排水等分析.
地面上人工环境设施包括人工工程设施和人工自然设施.现状分析主要对各类设施加以确认,并分辨需保留、利用、改造、拆除、搬迁的项目.对基地周边关系分析主要确认所规划的居住区在地域中的关系位置、地位作用、道路交通、周边环境设施、建筑形式、地域风貌等.
3、地形、地貌分析
①高程分析 分析的意义与运用
高程分析可为某些设施的布局提供依据,如锅炉房、水塔需选择高程较高的位置,老人、残疾人设施布点要适宜以免上下不便;粮店、煤店、垃圾站等运输量大且频繁的设施布点要求车行通达,以方便使用等.同时还可根据地面高程确定建筑不同的层数,以取得良好的天际轮廓线和良好的建筑群体形态.此外,也是研究基地风环境的依据.
②坡度分析 分析的意义与运用
运用坡度分析图布置建筑和道路,可为节约土石方工程量取得效益.一般要求建筑、道路尽量平行于等高线或与等高线斜交布置,避免与等高线垂直布置.也可利用地形坡度作建筑的错跌处理以增加建筑层数,并能取得富于变化的建筑空间与体型.
③坡向分析 分析的意义与运用
按我国所处地理纬度,南向坡是向阳坡,为建筑用地最佳坡向,根据地形坡度的大小,向阳坡内建筑日照间距可相应缩小(参见第4章有关内容)以节约用地;北向坡则为阴坡,与向阳坡相反,建筑间距相对较大以取得必要的日照;西向坡,在炎热地区要注意遮阳防晒,严寒地区则因能取得一定日照而优于北向阴坡;东向坡对南、北方地区相对均较适中.
(4)排水分析 以分析地面水的流向,作为区内地面排水及管线埋设的依据.
2.2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2.2.1 1.居住区的基本布局模式: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独立居住小区,独立组团
2、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的变化趋向:居住区整体环境的主题化与均好化;居住组团的小型化与私密性;道路交通环境的人性化与和谐性
3、探索节约土地的规划途径
(1)首先要选址适宜,保护耕地,不占良田好土.
(2)切实考虑国情民情,确定恰当的开发强度,并严格监控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节地关键.
(3)区内各项用地要落实具体节地措施,尤其是居住区内占地最大的“住宅用地”,必须认真选择节地性能好的住宅建筑类型及其宅群布置方式-节地胜算之举
(4)注意激活消极空间、阴影区、边角余留碎地等规划欠佳之地,并使其降低到最小限度.对不可避免之处,则要积极处理利用,这和规划的整体质量联系在一起.
(5)遵守市场规律,保证规划设计质量,利于经营,分期出让,提高土地附加值-可折射节地效益.
2.2.2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片块式布局--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他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向心式布局--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围合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问,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
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布局形式节地节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可很好的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各种要求.
隐喻式布局--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
综合式布局.
2.2.3居住区规划布局分析
道路系统起着骨架作用;公建系统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因素;绿化系统则是生态平衡因素、空间协调因素、视觉活跃因素.它们与占主导地位比重大的住宅群一体,紧密结合基地地理条件和环境特点,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1.道路系统
(1)道路系统规划布置要求:①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满足各种交通运输要求,利于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利于工程设施布置)②满足安全与防护要求(保证行人、行车安全,要与抗震防灾规划结合)③满足经济和节约用地要求(合理选择道路线路和路基断面,适应地形布置道路,利用现有线路设施)
(2)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有贯通式、环通式、尽端式
(3)几项有关技术要求
Ⅰ关于出入口
居住区、居住小区的主要车行道至少要有两个方向的对外出入口.
机动车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150m.
人行出入口间距≯80m.
沿街建筑长度大于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
当建筑物长度大于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居住小区车行道与城市级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角≮75.
Ⅱ尽端式道路
长度≯120m,并应设面积≮12m×12m的回车场.
Ⅲ道路纵坡i(%)、最大纵坡坡长L(m)一般要求:
机动车道 O.2≤i≤8.O;L≤200;
非机动车道O.2≤i≤3.0;L≤50;
步行道 O.2≤i≤8.O;L≤300;
无障碍通道O.5≤i≤2.5;L≤250.
Ⅳ公交站
公交站服务半径≯500mm
2.公建系统
(1)公建系统规划要求:方便使用,利于形成社区活动中心,满足公建自身建设要求,利于经营管理,适应社会发展
(2)公建系统的规划布局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
3.绿化系统
居住区绿化系统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专用绿地和道路绿的等非公共绿地.
(1)利用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结合居住区规划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
(2)绿化除和各种活动场地结合,还要与住宅建筑空间、公共建筑环境结合,为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居住环境提供自然基础条件.
(3)植物品种选择应考虑植物生态,适应地方气候土壤条件,反映地方特色;住宅庭院注意种植冬可透光、夏可遮阳、无毒无臭、防虫、耐阴、吸尘、防火的植物品种的配植.
4.空间环境
(1)协调中创造特色
(2)整体中突出中心
(3)连续中沟通交往
(4)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满足有关规范要求,适应环境、防护疏导,提高绿化率和绿化质量,加大科技含量)
2.3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2.3.1住宅建筑的合理选择与布置
1、住宅选型要点(1)依据国家现行住宅标准(2)适应地区特点(3)适应家庭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规模小型化,社会高龄化,家庭人口的流动性、单身家庭、空巢家庭增长.)(4)利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据分析层高每降低10cm,便能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但必需满足通风、采光要求,同时要顾及居民生活习惯和心理承受.(5)注重提供科技含量(6)利于规划布置(7)合理确定住宅建筑层数
2、住宅单体设计的基本要求
功能空间设计 洁污分区,动静分区,内外分区
3、住宅的合理间距
(1)日照间距
住宅建筑间距分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两大类,凡泛指的住宅间距,为正面间距.日照间距则是从日照要求出发的住宅正面间距.
“日照标准”不同建筑气候地区、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地区;在所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内的“有效日照时间带”里;保证住宅建筑底层窗台达到规定的日照时数即为该地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标准日照间距,即当地正南向住宅,满足日照标准的正面间距.
不同方位日照间距,当住宅偏离正南方向时,其日照间距以标准日照间距进行折减换算.
(2)住宅侧面间距
郑州市:多、低层住宅建筑并列布置的间距:
⑴山墙最小控制间距多层为6米,低层为4.5米,并应同时满足消防及通道的要求.
⑵山墙开有卧室窗的,其山墙间距应适当加大.
4、住宅的朝向选择
寒冷地区居室避免朝北,不忌西晒.炎热地区居室要避免西晒,尽量减少太阳对居室及其外墙的直射与辐射,并要有利自然通风,避暑防湿.
2.3.2住宅群体空间组织
1、住宅群体空间特征(1)空间的封闭感和开敞感(2)主要空间和次要空间(3)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4)刚性空间与柔性空间
2、住宅群体空间组合
(1)住宅群体组合的原型①行列式②周边式③点群式
(2)住宅群体构成的美学要素:形态要素,视觉要素,关系要素
2.3.3宅旁绿地组织
近宅空间:有两部分,一为底层住宅小院和楼层住户阳台、屋顶花园等.另一部分为单元门前用地,包括单元人口、入户小路、散水等,前者为用户领域,后者属单元领域.
庭院空间:包括庭院绿化、各活动场地及宅间小路等,属宅群或楼栋领域.
余留空间:是上述两项用地领域外的边角余地,大多是住宅群体组合中领域模糊的消极空间.
2.4公建用地规划设计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四、城市居住区绿地有哪些类型
绿地是城市绿地的简称。城市规划术语标准中指出,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
1、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2、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属于居住建筑用地的一部分,是居住区绿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居住小区用地平衡表中,只反应公共绿地的面积与百分比,宅旁绿地面积不计入公共绿地指标,而宅旁绿化面积比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大2—3倍,人均绿地可达4~6m^2.宅旁绿地是住宅内部空间的延续和补充,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3、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是指在道路用地范围内,用作栽培植物和造园布景的地面。
位于路基边坡、取土坑、中央分隔带、分车带、防护带以及广场、人行道等处。用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防噪、防雪、防火以及遮阳、防眩、诱导驾驶人员视线等。形式有行道树、林荫道、绿篱、花丛和条形草地。
城市绿地的功能
1、改善城市小气候
小气候,也称微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的某些构造特征所引起的近地面大气中和上层土壤中的小范围气候。
2、减低噪音
城市中的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所产生的噪声;工业生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带来的噪声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
3、防灾避难
在地震区域的城市,为防止灾害,城市绿地能有效地成为防灾避难场所。树木绿地具有防火及阻挡火灾蔓延的作用。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耐火性,针叶树种比阔叶树种耐火性要弱。阔叶树的树叶自然临界温度达至455℃,有着较强的耐火能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城市绿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宅旁绿地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