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基本数据(景观设计基本数据包括)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景观设计基本数据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学什么
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学什么?
快车教育,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表示,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具有项目策划、景观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及景观工程施工图绘制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那么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好不好?下面让快车教育我为各位看官总结一下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情况吧!
一、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以景观建筑设计系列课为专业主干课程。其中包括:美术、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景观设计初步、建筑学概论、景观生态学、建筑技术概论、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建筑史、中外园林史、景观设计初步、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艺术及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I、景观规划设计II、景观规划设计III、景观规划设计IV等。
二、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景观建筑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独立进行景观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法表达设计意图以及计算机图形、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建筑、景观设计及施工、管理的能力。
3.熟悉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掌握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景观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熟悉景观建筑材料的性能,并会综合应用。
4.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
5.计算机达到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二级水平。
6.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CET-4水平。
以上是关于大学本科专业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学什么的分析情况,更多高考专业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分析资讯敬请关注快车教育职业规划频道。
二、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环境工程设计
滨水绿地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城市滨水区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处于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3]。它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它还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目前多数城市的滨水绿地改造中,仍主要侧重于水系的防汛、航运、灌溉等一些基本功能,对城市水系多采用裁弯取直、硬化护坡、高筑堤岸等措施,对市民游憩的需求和景观生态功能考虑不足,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滨水绿地的游憩和生态功能,处理好两者的矛盾是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以中汾泾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浅析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项目背景与概况
中汾泾为浦东新区支河河流,规划为Ⅱ级河道,无通航要求。本次中汾泾拟整治河段(三林塘港至川杨河)位于三林世博家园地块西侧,河道紧靠浦三路,沿线景观三林北港,长约2.3km。东侧距离城市次干道浦三路平均约15m,最宽处56m。河道沿线除华夏西路——三林北港段外均无护岸结构,基本为自然坡,河道两岸局部地段杂草丛生,部分堤岸已经坍塌,水质污染严重,亟需改造。
2、设计理念
本次中汾泾综合整治是以迎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消除原有河道的黑臭现象,还市民一个“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的。“沟通水系、引清调活、截污治污、营造水景、改善生态”,是浦东新区整治河道的“总方针”。
中汾泾的东侧就是三林世博家园,世博园区规划的理念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始终贯穿的理念是:和谐城。因此,本次中汾泾景观综合整治设计仍然延续这一理念:
人与人的和谐:通过人性化的休闲、活动、亲水空间的塑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人与自然的和谐:保留和运用原有的优势植物资源,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摒弃过分人工的绿化形式,汲取传统造园艺术精髓,模拟自然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让植物自然、快乐的生长,营造更怡人的现代都市生活的滨水景观。
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对绿地中原有的古迹(贞节牌坊)进行保护和修复,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3、设计原则
3.1 防洪、生态、景观多功能兼顾
很多城市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缺乏严格管理,直接排入城市内部河道,使本来清澈的河水变成“黑水河”、臭水沟。本次河道的综合整治除了满足防洪使用功能的要求,还包括改善水质,消除黑臭现象,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滨水绿地的游憩和景观功能,提升周边区域的形象等要求。
3.2 凸现地方风韵、景观个性
挖掘区域地理、人文、植物特色,利用景观手法加以表达,对提高城市滨水绿地的活力、趣味、文化品味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汾泾滨水绿地的环境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上海城市、滨海城市、浦东新区的地方特色,在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使城市、道路与绿地景观巧妙而有机地融合,以简洁明快的造园手法,创造出一个环境优雅、明快清新、景观丰富而又适宜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滨水绿地。
3.3 植物造景为主,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和景观功能,主要是通过植物来实现的。滨水绿地是自然地貌特征较为丰富的景观绿地类型,自然状态下的河岸带常表现为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自然群落形式,所以在设计时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生态群落结构,以乡土树种为主,坚持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增加景观异质性,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恢复城市滨水绿地退化的自然生态功能,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4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滨水绿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健身、观景、游憩的场所,增进市民之间的人际交流。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也日益提高。滨水绿地的另一个重要生态功能,即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的生态功能,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为前提,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强调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延续,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来达到开发的目的。在满足市民的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栖息的生物的干扰,维护生态平衡,继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设计构思
4.1 景观空间序列的设计
滨水绿地是一线性景观生态廊道,利用蜿蜒的游览步道串联起一个个景观空间,通过虚实、开合的空间变化设计形成多元的游览空间单元,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空间序列效果:
1) 开敞空间——亲水平台、广场、砂石河滩
在临近居住区域设置亲水平台、小广场作为景观节点,在人流相对较小的区域设置砂石河滩,吸引居民来游憩、戏水,同时也是欣赏风景的透景线。设计间距约300~400m,步行时间约4~5分钟(按步行游览速度)。
2)半开敞空间—— 疏林草地、倒影
临水种植枝干挺拔,疏朗的水杉和落羽杉混交林,郁闭度控制在0.4~0.6之间,以营造一个具有一定的空间围合感、寂静的休憩思考空间;同时滨水植物在逆光方向会形成水中倒影,在对岸看来倒影在水中树影婆娑、碧波荡漾、隐约迷离,会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3)密闭空间—— 密林、林荫小道
通过乔灌木的群落组合形成密林,郁闭度控制在0.7以上,减少人类的活动范围,为野生动物、昆虫提供一个优良的栖息地。在林中布置一条随地形起伏、蜿蜒曲折的汀步,形成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寻求“林间漫步、曲径探幽”的野趣。
4.2环境保护和生态设计
水的质量是滨水绿地开发的关键,城市的滨水绿地开发需从河道清污、净化水质开始。目前我国利用滨水植物治理水质污染的技术已经取得很大发展,无锡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规划通过运用低养护性和非结构性的手段来实现长广溪水系及周边区域水质的改善以及雨水、洪水的过滤与排放,创造河系独有的生态系统并维持可持续发展,2007年获得了加拿大景观建筑学会的最高荣誉——国家奖。这种利用湿地植物系统吸收、过滤和降解水中污染物,来净化、改善水质的方法相对于普通的污水处理厂具有成本低、效果长、多效兼顾等特点。常用的湿地植物有:芦苇、菖蒲、香蒲、荷花、菱角、泽泻、水葱、茭白、睡莲、千屈菜、萍蓬草等。
植物、动物是构建和恢复滨水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本次设计对原有植物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保留和运用了原有的优势植物资源。
在征询相关水务部门意见后,在临近三林塘港河口处建一生态保护岛——“鸟岛”,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宽度10~20m不等,面积约为2300m2,同时引入天然植被要素,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构建一个结构复杂的生态环境,满足鸟类、昆虫的食、栖、隐匿等各项需要,力求通过自然曲折的岸线及丰富的植物种类营造一个“水上森林”。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咨询了一些专家关于当地的主要鸟类、昆虫的品种及喜食植物,设计了一些招鸟、蜜源、水生植物来吸引各种鸟类、昆虫来栖息。选用的植物有香樟、朴树、桑树、樱桃、女贞、拐枣、黄连木、荚迷、枸骨、乌桕、火棘、枸杞、枇杷、八角金盘、海桐、南天竹、花石榴、胡颓子、香蒲、水葱等。
5、具体设计
5.1护岸设计
1)护岸断面形式设计
采用可渗透的自然缓坡护岸形式,由于现状土质较差,为防止护岸被流水冲刷坍塌,设计采用混凝土砼导梁护坡,顶标高控制在常水位线以下,既保证河岸具备一定的抗洪强度,同时也保证了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沿河岸线散置一些园艺景石,并结合种植一些水生、湿生植物对生硬的护岸进行软化,同时也能起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2)护岸的平面线型优化
规划河道为笔直的直线,缺乏自然河道的美感,一方面在亲水平台处局部调整河岸线,另一方面通过水边植被的疏密种植、园艺景石的随意摆放,弱化、柔化笔直生硬的河岸线,使其更加自然、柔美。
5.2地形设计
采用微地形处理,以增加竖向视觉的节奏变化。游览步道根据地形起伏变化,为确保行走舒适和安全,园路最大纵坡控制在8%以内,临水护岸最大坡度控制在40%以内。
5.3亲水平台设计
亲水平台的设计既要满足人的亲水需求,又必须要保证安全。由于水位的变化幅度较大,亲水平台临水处设计了多个台阶,以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并在水边设置人性化的警示标志。
6、植物设计
6.1植物群落的设计
通过水生、湿生、林地植物群落的组合设计,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层次、交叉镶嵌、物种丰富的生态景观带,增强了景观的异质性,提高了抵抗外界破坏和干扰的能力,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形成。
6.2林缘线、林冠线设计
通过不同特征群落的组合,空间的收放、开合,形成进退有序、疏密有致的各种小空间和变化丰富、意境优美的林缘线。
滨水绿地景观是一带状景观带,通过不同形态、高矮物种的组合和地形的高低起伏,可形成优美的林冠线。
6.3季相景观设计
根据上海绿地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各类绿地中,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约为1∶1,季相景观不够丰富。本次设计加大了落叶树种的比例,常绿树与落叶树的设计比例为1:2。选用秋色叶树种乌桕和海滨木槿作为特色树种,以营造特色的秋季景观,同时也兼顾其它季节的景观,合理配置一些观花、观叶、观果、香花、蜜源、招鸟等植物,以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
6.4植物品种的选择
以选用乡土树种为主,如:香樟、垂柳、水杉、乌桕、枫杨、桂花、蚊母、香泡、苦楝;、同时也适当引进一些新优苗木,如:金叶皂荚、海滨木槿、细叶芒、血草、花叶香桃木、蛇莓等。
临水种植的树种必须要具备一定耐水湿的能力,乔木主要选用耐水能力较强的垂柳、落羽杉、枫杨、榉树等;水生、湿生植物选用玉蝉花、野茭白、黄菖蒲、水烛香蒲、花叶卢竹、水竹芋、千屈菜等。
7、结语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较多,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涉及到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学、行为心理学、美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有时还需要协调航运、河道治理、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水质净化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在满足防汛、航运、灌溉等一些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滨水绿地的游憩和生态功能,,做到“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和完善。
三、请问哪位大侠可以告知小弟 有关景观设计、规划、建筑 一类的资料 如要找国外的文献 大家都用什么数据库?
在专业的文献网站(如知网、维普,甚至百度文库、豆丁文库)内搜索关键字即可找到你所需要的相关内容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只有到国外数据库才能找到外文文献,国内的文献库中也有不少外文的文献,点击下载即可,如果自己找有困难,可以在知道上悬赏获取,留下邮箱即可,急用的话多加点分悬赏,这样才有更多的知友及时帮助你,找文献也是很费时间和精力的
四、景观设计中,规范有没有要求多大的高差时需要设置栏杆?
1.05米。《景观建筑设计通则》规定栏杆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的栏杆高度应再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1.20m;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有儿童活动的场所,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
扩展资料:
建造栏杆的材料有木、石、混凝土、砖、瓦、竹、金属、有机玻璃和塑料等。栏杆的高度主要取决于使用对象和场所,一般高900毫米;幼儿园、小学楼梯栏杆还可建成双道扶手形式,分别供成人和儿童使用;在高险处可酌情加高。楼梯宽度超过1.4米时,应设双面栏杆扶手(靠墙一面设置靠墙扶手)大于2.4米时,须在中间加一道栏杆扶手。居住建筑中,栏杆不宜有过大空档或可攀登的横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栏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景观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景观设计基本数据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