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书就焦虑(一看书就焦虑,怎么办)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一看书就焦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一背书就焦虑怎么办
1.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
因此,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症的患者,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应该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是最终驱逐焦虑。
2.自我松弛 也就是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此时便算终止。
3.自我反省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4.自我刺激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发病后,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此时,患者可采用自我刺激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乱想时,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忘却痛苦的事情。这样就可以防止胡思乱想再产生其他病症,同时也可增强你的适应能力。
5.自我催眠 焦虑症患者大多数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数数,或用手举书本读等促使自己入睡。
二、看书的时候总有紧张的感觉,怎么办
你想看书,但有种紧张的感觉,一拿起书就有种紧张的感觉,特别想把书的内容都吸收到脑力里,但还有种恐惧感,而且烦躁,记忆力特别差,所以在内心过于紧张的时候掌握正确的调节心理的方法对你来说格外重要。
永远不要控制自己的紧张。一种紧张当你越想控制时,它就越会变成一种妖魔,反而更加厉害。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最好的办法便是利用以下六步法将紧张转化为能量。
1.微笑。
当你特别紧张时,不妨面带微笑。为此,请你放松你的下巴,抬起你的脸颊,张开你的嘴唇,向上翘起你的嘴角,用轻松欢快的节奏对你自己说:“忆些趣事”,它将使你意识到脸、心和脑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价值就是使你心中和脑中的快乐反映在脸上,呈现出你所预想的愉快表情:放松、清醒、警惕,看起来既舒服,又给人以有能力的感觉,仿佛你已真正放松和满足。研究证明,当人们微笑时,内脑接收的讯息通常是积极的,并且能使身体处于放松和满足状态;当人们处在焦虑和恐惧中时,微笑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微笑对自我控制紧张感所起到的作用,这种“人为的”努力表明了内脑在毫不怀疑其真实性的情况下对外部讯息作出了积极有效的反应。
2.对自己传递积极的讯息。
然后,和微笑一起,你需要利用的一个积极的讯息。它可以是一个积极话语,例如,“这种情境不过是提醒我,我有能力将紧张转化为能量”。
3.运用想像力。
随即,运用想像力。在你的脑海中想象出一片林间空地。在空地的一边是一块绝壁,底部有一个洞穴。在你的背上有一个背包,里面放着你的那些紧张感。把背包放在洞穴的入口,进入洞穴。随着你一步步地走进,你注意到这个洞穴里面温暖舒适,并且非常明亮。在前方,你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循着水声走去,你看见了一个金色的高脚玻璃杯,里面满溢出一种像水晶一般清透的液体。这液体就是你想要带入你的生活的能量。它从这个高脚杯里留出来,倾泻在地上。你举杯喝下它。当你喝着的时候,你感到这些能量充满了你的身体。不可思议的是,你一边喝,这个高脚杯一边自动充满并且还不断溢出。杯子永远不会空。你渴望的东西是充裕的,而且这充裕将一直为你而存在。当你喝饱的时候,把杯子放回去,心里想着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回来。走出洞穴,回到阳光下,慢慢地把你自己从想象状态中唤醒。
4.与身体的感觉联系起来。
与身体的感觉联系起来意味着,与鉴别出紧张点时相比,你感觉自己已经逃离紧张状态并将其转化为有生产力的能量,你感到自己已经更为放松。人们经常发现自己在这种时候会深深吸一口气。现在,你可能就想这样做。但是,不管你是否深吸一口气,都要想像自己的身体开始放松并感到相当满意和舒适,而给你造成紧张的事情正离你远去。
5.想像紧张感正在消失。
用一些时间想像自己正在远离紧张情境,直到你在内心看到它离自己已相当遥远。
6.返回目前的活动中。
最后,准备好回到当前。通过这种方式,你已经把紧张转化成能量。
当你能够经常这样做时,一度困扰你的心理问题将自行消失。
三、我一年连50本书都没看完,很焦虑,怎么办?
前段时间,朋友兴奋的说他加了一个读书群。他觉得很荣幸,因为他和许多勤奋的人在一起,感觉整个人都变得立体丰满了。
可是没过多长时间他就退了。整个人也像瘪了的气球。
他说,起初他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天天签到打卡。他认为和之前那个一看书就能睡着的他相比,他已经够勤奋了。他每天从看十页书,到二十页,三十页,五十页…他发誓前半辈子从未看过这么多书,说给他爹听,他爹都不信。
但是他却变得越来越焦虑。他都不好意思在群里报告他看了几页书,因为一天看完一本书的人都多如牛毛。
他纳闷,怎么可以边上班边看完一本书,敢情不睡觉,不吃饭吗?就算不吃不睡,那么厚的一本,得是一目一页才能看完吧?他在里面感觉像个劣等生,越努力数着页数就越焦虑,所以忧心忡忡的退群了。
世界上让我们满怀功利的事太多了,但看书永远是个例外。
看书只是看罢了,累了可以看,醒了可以看,在家可以看,在草地上也可以看,只要你想看,它随时都在那里。但这种行为只能发自内心,只要掺和一点外界压迫,甚至无意义的竞赛,看书就会变得毫无价值。
看书的速度与数量,总是因人或因书而异,想一口吃个胖子诗人,只会让焦躁的情绪膨胀而忘记看书的初衷。
我看过的书不多,但具体看过多少本书,大致自己也数不清。但是我知道按照年平均数,我绝对是个看书中的低产者。
大学那会是我时间最充裕的时候,那时候天天泡在图书馆,可算下来一年也顶多是个40、50本。你让我一年看个300本,我着实做不到。
而且我发现年纪越大,看书的速度会越慢。倒不是脑子不灵光了,而是经历越多,越能体会到书中的意境。
少年时,读西游,看三国,那么厚的一本,几天就能看完了。看的不过是个热闹,看到降妖伏魔,兵戎相见的章节就多看一会儿。如看到大量景色背景的描述,总觉得作者啰里吧嗦,赶忙匆匆翻过去。
如今想起来,所谓的精彩如没有那些无趣的铺垫,只会从精彩变成惊吓。那时的书让我看的支离破碎,断章取义倒是拿手的很。
那在我们完全按部就班,从头到尾看完书后,为什么在等同的时间内,有的人看书的数量却是你的几倍?这原因太多比如书的厚度,书的难易程度,书的种类,个人的底子等等都会影响。
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将看书多少的计量单位设置成了本。知识本就不能计量和称重,用本数来衡量一个人知识的吸收率,本就是片面的。
姑且从书的种类来看吧。
>>>> 小说类
小说大概是最通俗的书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看过一些。这是因为它最贴近生活,也最能为人所接受。
所以看小说类的书大概是所有种类中最为快的。
我当时最迷恋东野圭吾的时候,诸如《白夜行》和《犯罪嫌疑人x献身》,大致都是一口气从早到晚读完的。
小说类尤其是这种论述性强,情节紧凑的,只要不像《飘》等分上中下般长的篇幅,一般是可以在没有打扰内,一天内读完的。但请注意是没有打扰和间断,通宵达旦。
因为这类书通常有清晰的逻辑,引人入胜的故事,很容易把人带到那个意境中。如果够专注,我们就完全像个被作者引入时空的旁观者,就在主人公的一旁快速的陪他走到终点。
读完之后恰似黄粱一梦。
当然也有些小说,你需要耗费很大的心神去理清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比如《百年孤独》。
这本书魔幻又神奇,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无非就是写了一个家族史。可是这本书真的很难在几天内看完,理由是外国人起名字的方式简直太不人性。
你在看的时候,爷爷爸爸孙子都是一个名字,你完全被搞得晕头转向,傻傻分不清楚。你只能全身心不分神的去看,免得忘记爸爸的爸爸已经死了,被忽然蹦出个同名的人吓了一跳。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长达七代的家族史,它的发展是整个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缩影。可谓是诗史般的巨著,完全可以媲美中国的《红楼梦》。
你若自欺欺人般,不想费事费力理清关系和弄清历史,这书亦是白看了。
>>>>科普类
我喜欢看科普类的书。诸如宇宙,黑洞,地理生活之类的。
因为不论在什么时候,尤其是你遇到困扰时,那些冰冷的物质总能告诉你,在这宇宙之中你只是如蚂蚁般生活,比起那神秘莫测的宇宙,你的一切永远都如此渺小。
理性,总有一种凌厉又磅礴的美。
由于我高中是文科出身,所以一开始读这类书难免头痛的厉害。如果要说启蒙大概是《what if》,这是一本极其有趣的书。里面有各种脑洞大开的问题。
诸如从多高处掉下来的牛排才能在掉到地上时正好烤熟?如果一个人体内的DNA突然消失了,那么他还能后多久?作者总会用幽默加上合理的科学来解决。
类似看这种书的时候,我都会被神奇的世界和奥妙的宇宙而吸引。但又无法理解那些长的横七竖八的公式以及听起来很怪的定理。
我不知道哈勃定律,不知道夸克,电子,光子,微子之间的关系。 每每我都会上网去查,查到的每一次我都会记住,留着以后可以对着宇宙吹牛皮(当然不是,哈哈,但是可以躺在海边看星星,自己来一场宇宙畅想之旅)。
这些概念一次次被弄清楚,就会让我更好的进行下一次同类题材的阅读。 再读《时间简史》这样的书就不会太费劲。
一开始你可能是崩溃的,每个章节看完都有很多不解的公式和名词,但是如果为了加快速度,而都一一略过,那么你必定因为看的吃力而不会再耐心看下去。
那么你也就失去了探索这个浩瀚宇宙的机会。
>>>> 古书
这一类大概也是许多人不愿意碰的。其年代久远,都是一些很难看一遍就明白意思的文言文。即使是通常的白话,也不是读个几遍就能明白的。这类文学作品,就算全篇都带注解,也少有人问津。
莫要怪古文难懂晦涩,只是这个社会和人心太浮躁,不愿意琢字琢句细细品味,哪怕是对照翻译也懒得翻阅。
大概看一篇《老残游记》,半本畅销书都看完了。对于急于求成的人来说,避之而不及。
《道德经》是我隔断时间就拿出来背上几段的书。以前我朋友听说我读这本书,直接就把我判成思想守旧的老年人。好似这本书年轻人就不能看一样。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除去一些时代上的限制,很多篇章都蕴含极大的人生哲理。 诸如这种书我是看了好多年,有时够我推敲一辈子了。
有人会问,读这种书会不会很无趣?怎么会?诸如像《山海经》《儒林外史》都是极有趣的。
古人的智慧是令今人惊叹的,即使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书,放之今日,亦足以警示世人。看个唐诗宋词都只是附庸风雅,不知其意,为求快而一遍就过,真是白白糟蹋了这诗情画意。
所以针对一年能看多少本书,要看的是过程,而并不是结果。
1.涉及种类不同,无法用多少本书来衡量。 上面我举的例子,只是一小部分,涉及小说,科普,古书,当然还有诸如哲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各类。
一本薄薄的随笔和一本如《失控》般将近千页,且专业词汇又难懂的书,你能用数量衡量吗?
当然你为了求得数量,非得去选择那些撒鸡汤的畅销书,什么青春迷茫,什么精致的女人怎么做之类的,那是可以在短暂时间内读个百八十本。但是其空洞的言语,除了教会你多愁善感时,毫无营养价值,味同嚼蜡。
2.温故而知新。 我上面举了《道德经》的例子,其实就是阐明重复的力量。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不同的心情和年纪,在看同一本书时,也会产生一千个不同的你。
如果每次你拿起来看时,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少不更事时不明所以,如今能心领神会,这样的觉悟比你稀里糊涂的看多少本都有效果。
3.求甚解,爱计较 。一开始我们涉及一些陌生领域时,尤其如一些专业词汇较多的科普类书籍,有很多时候因为你不明白某个公式和定理,就根本不知所云。
你不明白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根本没法知道为何地球可能会变得一片死寂。
怎么办?跳过去,只是假装你知道有这么个定律存在?当然不,你除了要正了八经查一下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还要顺便看看第一定律是这么,还有没有第三定律。
这叫举一反三,也叫顺手牵羊,能在看一个概念顺便了解相关的,积攒起来不是相当于你又看了一本书吗?难道只有装订的书是书,放在你脑袋里的不是吗?
我说的这些还强调了另一个问题, 我们看书需要深度阅读,纵向的深度思考要远远好好过空洞的阅读数量。
仔细认真看书时,并不会让你感到多放松。很多人看完一整天的书多少都有疲惫感。这是因为在看书时,尤其是你在探究书中某个问题时,你的大脑在高速的运转。哪怕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也会让你的神经产生紧绷感。
看书是一个与作者全身心交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你要跟随文字的排列组合,深入思考,发现作者要传达给你的精神密码。遇到晦涩的句子就略过,遇到读不通的地方,也不去前文翻阅一下,等到翻到最后一页,合上书皮就算大功告成了。
那你看书又是为了什么呢?
只是因为别人在提及每一本书时,你都能兴高采烈的说你看过了,然后得到一个博览群书的头衔吗?
只因为能麻痹自己,告诉自己能看这么多书,自己有多努力和勤奋? 当然不,看书只是为了你喜欢。
没有任何目的,只是喜欢每本好书中的灵魂。只是喜欢每次与他们的神魂相交而已。
在时间旅行还未实现时,看书是唯一一种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与那些先知与贤人交流的方式。
请不要为了快而白白浪费了,这事真急不得。
四、怎样把心静下来,我一看书就胡思乱想。想不想都不行,帮帮我吧!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在正常情况下,注意力使我们的心理活动朝向某一事物,有选择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它活动和其它信息,并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所指向的事物。因而,良好的注意力会提高我们工作与学习的效率。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为无法将心理活动指向某一具体事物,或无法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一事物上来,同时无法抑制对无关事物的注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许多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都可以引起注意力障碍。而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由于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从而导致了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障碍。另外,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也可能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因此,当你因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影响学习,倍感苦恼时,不妨采用以下方法来矫治: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些同学因学习负担重,因此,一到晚上便贪黑敖夜,有的同学甚至在宿舍打电筒读书,学到深夜;有的同学不能按时睡眠,在宿舍和同学闲聊等等。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如果你是“夜猫子”型的,奉劝你学学“百灵鸟”,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2)、学会自我减压
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重,老师、家长的期望,又给同学们心理加上一道法码;一些同学自己对成绩、考试等看得很重,无异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必然不堪重负,变得疲惫、紧张和烦躁,心理上难得片刻宁静。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成绩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
(3)、做些放松训练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驰,同时暗示它休息,随后命令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部休息,之后,再从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开始到颈部、到头部、脸部全部放松。这种放松训练的技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而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技术,会使你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轻松、平静的状态。
(4)、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在心理学中用来锻炼注意力的小游戏。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
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导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你可以自己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培养良好注意品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第二阶段:
注意力的集中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通过训练来获得。那么,训练自己注意力、提高自己专心致志素质的方法有哪些呢?
方法之一:运用积极目标的力量
这种方法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当你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要自觉提高自己注意力和专心能力的目标时,你就会发现,你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这种能力有了迅速的发展和变化。
同学们要在训练中完成这个进步。要有一个目标,就是从现在开始我比过去善于集中注意力。不论做任何事情,一旦进入,能够迅速地不受干扰。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今天如果对自己有这个要求,我要在高度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将这一讲的内容基本上一次都记忆下来。当你有了这样一个训练目标时,你的注意力本身就会高度集中,你就会排除干扰。
同学们知道,在军事上把兵力漫无目的地分散开,被敌人各个围歼,是败军之将。这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事业中一样,将自己的精力漫无目标地散漫一片,永远是一个失败的人物。学会在需要的任何时候将自己的力量集中起来,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天才品质。培养这种品质的第一个方法,是要有这样的目标。
方法之二:培养对专心素质的兴趣
有了这种兴趣,你们就会给自己设置很多训练的科目,训练的方式,训练的手段。你们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甚至完全有可能通过一个暑期的自我训练,发现自己和书上所赞扬的那些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一样,有了令人称赞的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同学们在休息和玩耍中可以散漫自在,一旦开始做一件事情,如何迅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是一个才能。就像一个军事家迅速集中自己的兵力,在一个点上歼灭敌人,这是军事天才。我们知道,在军事上,要集中自己的兵力而不被敌人觉察,要战胜各种空间、地理、时间的困难,要战胜军队的疲劳状态,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因素,需要各种集中兵力的具体手段。同学们集中自己的精力,注意力,也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手段。这些都值得探讨,是很有兴趣的事情。
方法之三:要有对专心素质的自信
千万不要受自己和他人的不良暗示。有的家长从小就这样说孩子: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很多场合都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有的同学自己可能也这样认为。不要这样认为,因为这种状态可以改变。
如果你现在比较善于集中注意力,那么,肯定那些天才的科学家、思想家、事业家、艺术家在这方面还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还有不及他们的差距,你就要想办法超过他们。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只要你有这个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具备迅速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能够掌握专心这样一种方法,你就能具备这种素质。我们都是正常人、健康人,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受干扰,排除干扰,我们肯定可以做到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希望同学们对自己实行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发生一个飞跃。
方法之四:善于排除外界干扰
要在排除干扰中训练排除干扰的能力。毛泽东在年轻的时候为了训练自己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曾经给自己立下这样一个训练科目,到城门洞里、车水马龙之处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同学们一定知道,一些优秀的军事家在炮火连天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非常沉静地、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在指挥中心判断战略战术的选择和取向。生死的危险就悬在头上,可是还要能够排除这种威胁对你的干扰,来判断军事上如何部署。这种抗拒环境干扰的能力,需要训练。
我在你们这么大的年纪时曾有意做过这种训练。就是不管环境多么嘈杂,当我进入我要阅读和学习的科目时,对周围的一切因素置若罔闻。这是可以训练成功的。
方法之五:善于排除内心的干扰
在这里要排除的不是环境的干扰,而是内心的干扰。环境可能很安静,在课堂上,周围的同学都坐得很好,但是,自己内心可能有一种骚动,有一种干扰自己的情绪活动,有一种与这个学习不相关的兴奋。对各种各样的情绪活动,要善于将它们放下来,予以排除。这时候,同学们要学会将自己的身体坐端正,将身体放松下来,将整个面部表情放松下来,也就是将内心各种情绪的干扰随同这个身体的放松都放到一边。常常内心的干扰比环境的干扰更严重。
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课堂上,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够始终注意力集中呢?为什么有的同学注意力不能集中呢?除了有没有学习的目标、兴趣和自信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善于不善于排除自己内心的干扰。有的时候并不是周围的同学在骚扰你,而是你自己心头有各种各样浮光掠影的东西。要去除它们,这个能力是要训练的。如果你就是想浑浑噩噩、糊糊涂涂、庸庸俗俗过一生,乃至到了三十岁还要靠父母养活,或者你就是想混世一生,那你可以不训练这个。但是,如果你确实想做一个自己也很满意的现代人,就要具备这种事到临头能够集中自己注意力的素质和能力,善于在各种环境中不但能够排除环境的干扰,同时能够排除自己内心的干扰。
方法之六:节奏分明的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同学们千万不要这样学习:我这一天就是复习功课,然后,从早晨开始就好像在复习功课,书一直在手边,但是效率很低,同时一会儿干干这个,一会儿干干那个。十二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休息也没有休息好,玩也没玩好,学习也没有什么成效。或者,你一大早到公园念外语,坐了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散散漫漫,说念也念了,说不念也跟没念差不多,没有记住多少东西。这叫学习和休息、劳和逸的节奏不分明。正确的态度是要分明。那就是我从现在开始,集中一小时的精力,比如背诵80个英语单词,看我能不能背诵下来。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尝试着一定把这些单词记下来。学习完了,再休息,再玩耍。当需要再次进入学习的时候,又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这叫张弛有道。一定要训练这个能力。永远不要熬时间,永远不要折磨自己。一定要善于在短时间内一下把注意力集中,高效率地学习。要这样训练自己:安静的时候,像一棵树;行动的时候,像闪电雷霆;休息的时候,流水一样散漫;学习的时候,却像军事上实施进攻一样集中优势兵力。这样的训练才能使自己越来越具备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方法之七:空间清静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当你在家中复习功课或学习时,要将书桌上与你此时学习内容无关的其他书籍、物品全部清走。在你的视野中,只有你现在要学习的科目。这种空间上的处理,是你训练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最初阶段的一个必要手段。同学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生动的场面,你坐在桌子前,想学数学了,这儿有一张报纸,本来是垫在书底下的,上面有些新闻,你止不住就看开了,看了半天,才知道我是来学数学的。一张报纸就把你牵挂走了。或者本来你是要学习的,桌子一角的小电视还开着呢,看着看着,从数学王国出去了,到了张学友那儿了。这是完全可能的。甚至可能是一个小纸片,上面写着什么字,看着看着又想起一件事情。
所以,作为训练自己注意力的最初阶段,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清除书桌上全部无关的东西。然后,使自己迅速进入主题。如果你能够做到一分钟之内没有杂念,进入主题,你就了不起。如果你半分钟就能进入主题,就更了不起。如果你一坐在那里,十秒、五秒,当下就进入,那就是天才,那就是效率。有的人说,自己复习功课用了四个小时,其实那四个小时大多数在散漫中、低效率中度过,没有用。反之,你开始学习,一坐在那里,与此无关的全部内容置之脑外,这就是高效率。
方法之八:清理大脑
收拾书桌是为了用视野中的清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么,你同时也可以清理自己的大脑。你经常收拾书桌,慢慢就会有一个形象的类比,觉得自己的大脑也像一个书桌一样。
大脑是一个屏幕,那里面也堆放着很多东西,一上来,将在自己心头此时此刻浮光掠影活动的各种无关的情绪、思绪和信息收掉,在大脑中就留下你现在要进行的科目,就像收拾你的桌子一样。
同学们,这样的训练希望你们从今天开始就要做,它并不困难。当你将思想中的所有杂念都去除的时候,一瞬间你就进入了专一的主题,你的大脑就充分调动起来,你才有才智,你才有发明,你才有创造,你才有观察的能力、记忆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如果不是这样,你坐在那里,十分钟之内脑袋瓜里还是车水马龙,还是风马牛不相及,还是天南海北,那么这十分钟是被浪费掉的。再有十分钟,不是车水马龙了,但依然是熙熙攘攘的街道,又十分钟过去了。到最后学习开始了,难免三心二意,效率很低。这种状态我们以后不能再要了,要善于迅速进入自己专心的主题。
方法之九:对感官的全部训练
我们讲了清理自己的书桌,其实更广义说,我们可以进行视觉、听觉、感觉方方面面的类似训练。同学们可以训练自己在视觉中一个时间内盯视一个目标,而不被其他的图像所转移。你们可以训练在一段时间内虽然有万千种声音,但是你们集中聆听一种声音。你们也可以在整个世界中只感觉太阳的存在或者只感觉月亮的存在,或者只感觉周围空气的温度。这种感觉上的专心训练是进行注意力训练的有用的技术手段。
方法之十:不在难点上停留
同学们都会意识到,我们理解的事物、有兴趣的事物,当我们去探究它、观察它时,就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比如说我喜欢数学,数学课就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因为我理解,又比较有兴趣。反之,因为我不太喜欢化学,缺乏兴趣,对老师讲的课又缺乏足够的理解,就有可能注意力分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策。正的对策是,我们要利用自己的理解力、利用自己的兴趣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而对那些自己还缺乏理解、缺乏兴趣的事物,当我们必须研究它、学习它时,这就是一个特别艰难的训练了。
首先,同学们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出现任何不理解的环节,你不要在这个环节上停留。这一点不懂,没关系,接着听老师往下讲课。你在研究一个事物的时候,这个问题你不太理解,不要紧,你接着往下研究。你读一本书的时候,这个点不太理解,你做了努力还不太理解,没关系,放下来,接着往下阅读。千万不要被前几页的难点挡住,对整本书望而止步。实际上,在你往下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后边大部分内容你都能理解。前边这几页你所谓不理解的东西,你慢慢也会理解。
如果你对这些内容还缺乏兴趣,而你有必要去研究它和学习它,那么,你就要这样想,兴趣是在学习、掌握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
http://www.eastudy.com/blog/more.asp?name=%C7%F3%D6%AA&id=149
参考资料:http://www.sunwang.cn/wz/lw/wxll/200510/909.html
以上就是关于一看书就焦虑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