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懂视生活
地铁口植物景观设计(地铁口植物景观设计方案)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地铁口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浅论建筑与植物的配置?
建筑属于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植物体是有生命的活体,有其生长发育规律,具有灵动的自然美。植物与建筑的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二者关系若处理得当可求得和谐一致。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使之产生的感染力生动活泼且富有季节变化,体现出一种动态的均衡感,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更为和谐、融洽。
1建筑周边的植物配置原则
1.1以人为本
任何需布局的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以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的。然而人的需求并非完全单纯的只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在作为使用者的过程中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的设计亦是如此。所以设计者必须首先掌握使用其所设计建筑的人的类型及其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使用者的基本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
1.2因地制宜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建筑各方位的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等)进行实地勘测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
1.3生态性
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建筑周围的生态平衡。构建人工生态植物群落,从空间形态上形成物质、能量的循环通道,通过植物吸收养分,依靠分解者改良土壤、净化空气。此外,生态植物群落能挥发多组分气体,有利于空气电离并提高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1.4个性化
建筑周边的植物配置有规律的变化,能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感,从而与建筑物在外在形态上产生一种呼应关系。园林绿化构图的韵律与节奏方式很多,常见的有简单的韵律、交替韵律、起伏曲折韵律及拟态韵律等。
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设计应突出建筑自身的形象特征。每座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历史背景、空间尺度、色彩、符号等等。所以我们在为不同的建筑配置植物时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映衬出不同风格建筑的风采和神韵,表现出其独特的气质和性格。注重选择不同干形的植物,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人工植物群落,考虑植物配置与生态性的和谐,通过不同树种的搭配体现韵律变化。
2建筑与植物的构图关系
建筑与植物的构图关系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平面形式的组织和立体造型的组合。建筑与植物的平面组合形成了“图底”的关系,这种图与底的关系使得两者都得表现。如建筑周围植满花草树木,建筑形态就格外突出。绿化平面形式应根据建筑外轮廓来设计,其方法之一就是随形就势,即在建筑外随凹凸变化布置植物,其植物形式与建筑形成统一形态。另外的统一办法就是使植物造景形式与建筑的外形相同,建筑外的绿化形式采用了规则方式使得造景与建筑形式相同;但在空间构图时利用构图的独特手法,进一步使得绿化形式富于变化给建筑环境带来清新感。
2.1对景与借景
对景是利用植物景观作为建筑轴线或行进路线端部的景,是视觉中心。对景可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觉必然注意到的景,如进出建筑时都可看到门前的大花坛,在大视角的位置上,成为醒目的对景。间接对景是不在行进路线的正视域内而是略有隐藏之意的隐藏之景,如回头一望或行进中发现的景。对景的对象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植物景观,如在建筑内观看室外的绿化成为对景,或在林木间观看建筑成为对景,这也称互作对景。借景是将没有组织的景色借到视域内。
2.2障景与隔景
障景是将不希望人们看到的部分遮挡起来。如建筑的配房、杂物院等形象不算太美的可用树木将其遮挡,或因建筑主要立面出现卫生间的窗时,为避免室内外视线的流通可用一丛树木将窗遮挡住。隔景是用来分隔、分离空间或景区,将大化小,将单调变成丰富,或将不希望人们达到的地方用绿化带予以分隔,阻止人们前往。如建筑外墙常出现一些凹陷空间,当不希望人们到达这些凹陷空间时,就用草坪或树木分隔此处。
2.3诱导与暗示
植物造景的诱导是在人们希望到达的目标处设立明显的绿化标志,提醒或帮助人们找到目标。如建筑入口处可植单株树木或设置花坛来突出入口;门厅中的楼梯口处设置几盆鲜花就会使人很容易找到上楼的通道。还可利用绿化形成具有方向性的路线,如道路两旁的树木、内通道两旁的盆栽,都具有很强的或明或暗的指向性。
2.4渗透与延伸
利用植物作为两个不同空间联系的媒介,使空间之间相互渗透、扩展与延伸。这不仅增加了空间之间的流通感,还丰富了植物景观。如在入口处从台阶开始设花盆经门斗到门厅,这一连续性的花盆摆设将3个独立空间相互串连在一起,一种从内到外的空间流动感经由这个纽带联接而形成。有时,人们还能看到树的一半从屋面长出,这是为保护基地的原有树木而在建筑中开“天窗”留天井造成的,这种设计能将人们的视线由室内沿树干一直引到天空,这是垂直状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
2.5尺度与比例
建筑空间中栽植绿化植物能使人把握空间尺度。在建筑中,人们希望体验到轻松愉快、富有宜人尺度的空间。不少建筑的室内外都设计成共享的尺度高大的空间,因而也会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使空间尺度大小宜人或借用绿化植物作为人对空间体验的参照物。
2.6质地与机理
建筑与植物的结合中,可利用建筑与植物的不同机理与质地的对比来丰富造型语言。如满而厚植的草坪有一种柔软的地毯感,会和水泥或沥青地面形成明显的对比;树木比墙面感到粗糙,有起伏的变化。在室内环境中的墙面、地面、家具和各种装饰织物与室内绿化植物可形成粗糙与细腻、坚硬与柔化的对比。利用机理的对比,可丰富人们的视觉内容,加强造型美感。建筑与家具陈设等均为人造产品,表面机理也较机械;而植物的表面机理则很自然、富有生气,在布局中合理配置可凸显各自不同的特点。
3不同风格建筑的植物配置
3.1中国古典皇家建筑的植物配置
皇家园林体现了皇家园林气派,古拙庄重的苍松翠柏等高大树木与色彩浓重的建筑物相映衬,形成庄严雄浑的园林特色。宫殿建筑群具有体量宏大、色彩浓重、布局严整、等级分明的特点,常选择姿态苍劲、意境深远的中国传统树种,如白皮松、油松、圆柏、青檀、七叶树、海棠、玉兰、银杏、国槐、牡丹、芍药等作基调树种,且一般多规则式种植。
3.2江南古典私家建筑的植物配置
江南古典私家园林面积不大,常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建筑以粉墙、灰瓦、栗柱为特色,用于显示文人墨客的清淡和高雅。植物配置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景点命名上体现建筑与植物的巧妙结合,如“海棠春坞”,以海棠果及垂丝海棠来欣赏海棠报春的景色。
3.3 纪念性建筑的植物配置
纪念性建筑的植物配置常用松、柏来象征革命先烈高风亮节的品格和永垂不朽的精神,也表达了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和敬仰。多用白皮松、油松、圆柏、国槐、七叶树、银杏,且多列植和对植于建筑前以突出建筑庄严肃穆的特点。
3.4现代公共建筑的植物配置
现代公共建筑造型较灵活,形式多样。因此,树种选择范围较宽,应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功能作用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当树种,如果建筑前有些活动的设施,或是人群经常停留的空间,则应考虑用大乔木遮荫,还要考虑用安全性的植物,如枝干上无刺、无过敏性花果、不污染衣物等。
4建筑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
4.1南面
建筑物南面一般为建筑物的主要观赏面和主要出入口。阳光充足,白天全天几乎都有直射光,反射光也多,墙面辐射大,加上背风,空气流通不畅,温度高,生长季延长,这些形成特殊的小气候。多选用观赏价值较高的花灌木、叶木等,或需要在小气候条件下越冬的外来树种。建筑的基础种植应考虑建筑的采光问题,不能离得太近,不能过多地遮挡建筑的立面,同时还应考虑建筑基础不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2北面
建筑物北面荫蔽,其范围随纬度、太阳高度而变化,以漫射光为主;夏日午后、傍晚各有少量直射光。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冬季风大、寒冷。首先应选择耐荫、耐寒树种;不设出入口的可采用树群或多植物层次群落,以遮挡冬季的北风;设有出入口的则选用圆球形花灌木,于入口处规则式种植。
4.3东面
建筑物东面一般上午有直射光,约下午3时后为庇荫地,光照温度不大,比较柔和,适合于一般树木,可选用需侧方庇荫的树种,如红枫、槭类、牡丹,也可用树木(如居住区内)。
4.4西面
建筑物西面上午为庇荫地,下午形成西晒,尤以夏季为甚。光照时间虽短,但温度高,变化剧烈,西晒墙吸收积累热量大,空气湿度大。为了防西晒,一般选用喜光、耐燥热、不怕日灼的树木,如大乔木作庭荫树,或树林,墙面在条件许可下可栽植爬墙虎。
4.5墙
建筑的墙的作用是承重和分隔空间。利用墙的南面小气候良好的特点引种栽培一些美丽的不抗寒的植物,继而发展成美化墙面的墙园。一般的墙园都是用藤本植物,经过整形修剪及绑扎的观花、观果的灌木或极少数的乔木来美化的,并辅以各种球根、宿根花卉作为基础栽植,常用的种类有:紫藤、地锦、蔓性月季、五叶地锦、享式爬山虎、深山日天蓼、猕猴桃、葡萄、山荞麦、铁线莲、美国凌霄、凌霄、金银花、盘叶忍冬、华中五味子、绿萝、迎春、银杏、广玉兰等。
4.6门
门是建筑的入口和通道,并且和墙一起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门应和路、石、植物等一起组景形成优美的构图,植物能起到丰富建筑构图、增加生机和生命活力、软化门的几何线条、增加景深、扩大视野、延伸空间的作用。
4.7窗
窗可充分作为框景的材料。安坐室内,看窗框的植物配置,俨然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由于窗框的尺度是固定不变的,植物却不断生长,随着生长,体量增大,会破坏原来的画面。因此,要选择生长缓慢、变化不大的植物。
4.8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的出现使得植物和建筑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丰富了建筑的美感。屋顶花园土层较薄,基质含的有机养分较单纯,且保水、抗寒、抗风能力较差,植物应选择体量轻、根系浅、抗风、抗旱、抗寒,花、叶、果美丽的小乔木、灌木、草花为主。
5结语
建筑与植物,一硬一软,一张一弛,质感组成皆不同,形成鲜明对比;但作为景观构成中的基本要素,两者更多表现出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建筑周边的植物不仅仅是建筑的陪衬和被动的规划项目,而应是与之互动的统一景观体。这就要求在设计时,明确什么是这个景观体要解决的问题,目标是什么,然后以此为导向,寻找答案。通常要考虑建筑的特点、功能,植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需求等因素,综合这些因素从而构造出和谐的景观。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二、懂视生活
1、利用园林景观植物展现地域性特色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2、利用园林景观植物进行意境的创造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3、运用园林景观植物形成空间变化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4、利用园林景观植物表现时序景观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1.利用园林景观植物展现地域性特色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利用园林生态的不同及各地气候的差异,使植物呈现出地域性的景观。如:棕搁、大王椰子、槟榔营造的是一派南国热带风光,而苍郁虫L劲的松柏,高大的落叶乔木展现的则是粗犷的北国风景,各地在漫长的植物栽培和应用观赏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并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甚至有些植物材料逐渐演化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如旧本的樱花,荷兰的郁金香,加拿大的枫树,我国成都的木芙蓉,我国大理的山茶花,我国北京的国槐和侧柏,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我们要特别珍视这种特色,积极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材料营造植物景观,弘扬地方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用园林景观植物进行意境的创作是中国传统园林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2.利用园林景观植物进行意境的创造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用园林景观植物进行意境的创作是中国传统园林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巧妙地运用我国文化A蕴中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的人格化内容,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中国园林善于应用植物题材,表达造园意境,以花木作为造景主题,创造风景点,或建设主题花园。古典园林景观中,以植物为主景观赏的实例很多,如圆明园中的杏花春馆、柳浪闻莺、曲院风荷,梧桐书屋等风景点;承德避暑山庄中的万壑松风、松鹤清摊、青枫绿屿、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金莲映日、柳荫路曲、梧竹幽居等,以批把、荷花、玉兰、海棠、柳树、竹子、梧桐等植物为素材,创造植物园林景观。中国现代公园规划也有不少学习传统手法较为成功的范例,北京紫竹院公园的新景点有竹院春早、绿茵细浪、曲院秋深、艺苑、新堂初绽、饮榭、风荷夏晚等;上海长风公园的覆雨翻云景点有茶花池、百花亭、木香亭、睡莲池、松竹梅园等。国内已建成的各类公园风景点中的植物专类园有月季园、牡丹园、竹类园、木兰园、杜鹃园、桂花园、棕搁园、械树园,还有香花园、岩生植物园、百草园、中草药园等。
3.运用园林景观植物形成空间变化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被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修剪整形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他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导空间变化的功能,植物在空间上的变化,可以借助借景、障景等手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人们的视线、视境的改变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
4.利用园林景观植物表现时序景观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会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红叶醉人,硕果累累;冬季白雪皑皑,枝干虫L劲。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当然也可用主题园的形式来展现时序景观,如:建春园,种植春花类植物,玉兰、海棠、丁香、碧桃、迎春等,展现五彩斑斓的春季美景。
三、植物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植物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植物要素,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植物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希望对大家有用。
植物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合理组合空间构造景物景观
景观设计可以将自然界植物的遒劲与阳刚,纤弱与妩媚的个体之美、任性之美浓缩于一身,这是景观设计中最大的看点。而自然之美,可以丰富园林色彩,地域特色可以赋予景观以人文特质、文化观念、审美情趣,这也正是景观设计者用心所在。园林设计采用植物造景为主角,充分张扬植物特有的靓姿、美色、幽香、风韵等给人以视觉、味觉美感的强烈冲击。采用诸多造景搭配、和谐过度、自然多变等艺术形式手段,可以巧妙地组合出园林优美的景观空间,构造出园林之美的经典之作,比如"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的雍容华贵之美,"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秋季悲壮之美。
2、四季之美浓缩景观之中
季相的.更替造就了万物的新陈代谢、此消彼长。万千植物的枯荣变化表征了季节的更替,植物芽的生长、花的开放、果的成熟都有其特别的美孕育在其中。景观植株的变换就可以使人感慨人间季节的变换,感叹四季的大美,可以浓缩在园林景观中。
3、巧妙利用植被改观地形、装点山水
利用植物大小、高低不同,巧妙地搭配可以造成林冠线的起伏变换,改观地形,覆盖地表,填充园林空间空隙。在假山、叠石及各中水面之中,亭、廊、轩、榭之间可用植物来衬托风景,顶起山水的气韵,可以让山华、水秀、亭媚。园林设计可以巧用植物线条的质感、色彩、形状的强烈对比,让植物的韵律感充满在景观之中。
;
四、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
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有了植物,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表现。由植物构成的空间,无论是空间变化、时间变化还是色彩变化,反映在景观变化上都极为丰富。由植物构成的环境,其质量和美学价值都无与伦比。
01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植物大小
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植物大小是一个具有变化特性的要素。
植物形状与形态
植物形状具有更多美化效果。植物可以带给园林景观丰富自然的形态,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比如说垂柳,这与垂柳比较特殊的.形态有关;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别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数松树,草类等。
植物在形态要素上不仅要协调,还要有变化,但变化最好是采用渐变方式,剧烈的变化,除非有足够的空间间隔,否则会导致不协调。
线 条
关于几何线条的形状,与其作为一种植物要素特征来解释,还不如说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
直线表现强烈的方向性、运动性,因此人们常用竖直或水平线状的植物群植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到一个有趣点。曲线使景观带有更多自然、温和、飘逸的效果。
不规则直线会使作品显得精力十足。需要说明的是,直线更多地用于建筑之中,如路基、步道,通道等。
02
植物配置基本原则
多样与统一原则
多样统一又常称统调,最伟大的艺术是把最繁杂的多样变成最高度的统一。多样与统一是植物景观形式美的基本构景原则。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外形、色彩、线条、质感及相互结合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变化,以显示差异性,同时也要使他们之间保持一致性,以求得统一感,做到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对称与平衡原则
对称是规则性很强,易于得到平衡、稳定感的一种形式。任何创作都离不开对称与平衡原则。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对称与平衡原则是景观创作的精华。能带来整体稳定感,并确定景观脉络的秩序性,从整体上界定作品的结构要求。
对比与协调原则
对比和调和是一对矛盾的要素,应用恰当便具美感,应用失当便形成丑态。植物造景中通过色彩、形貌、线条、质感和体量、构图等的对比能够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激发出人们的美感体验。
韵律与节奏原则
景观设计中,植物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可以避免单调。比如路边连续较长的带状花坛,如果毫无变化就会使人感到十分单调,而如果将其形象连续不断地打破,形成大小花坛相继出现的情况,就会给人的视觉带来富于变化的节奏韵律感。
比例与尺度原则
与硬体景观不同,植物景观配置的相关空间比例不仅要考虑三维空间关系,还要考虑植物在时间上的三维变化。
比如说,在中小别墅里种植一些小规格的像香樟大乔木之类,是不适宜的,即使香樟现在的比例尺度没有大的问题,但它将来会长得很大,会使树体与别墅的空间比例严重失调。
主题与情节原则
主题与情节原则并非植物景观配置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具有主题和情节的作品不失为好的作品,它常能给作品增添文化因素,带来更多趣味和紧凑的结构。
植物景观是生长、发育着的有生命的景观,能增添城市中的生气,缓解因建筑物密集而产生如同水泥森林的枯寂沉闷感,结合少量硬质景观如铺地、休息亭、雕塑等组成的城市绿地,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就近为市民提供休息活动的场所。
;以上就是关于地铁口植物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