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芯片十大排名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aiot芯片十大排名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如需咨询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研发投入仍然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命源泉
作者 | 嬛嬛
出品 | 子弹 财经
两会已至,各个 科技 界人大代表提出了许多十分有建树性的意见,也引发“ 科技 投入”相关话题的热度高涨。
「子弹 财经 」分析了中国主要互联网公司财报数据,各公司2020年前两个季度的研发投入分别为:阿里巴巴328亿;腾讯179亿;百度、京东、美团和拼多多分别为93亿、69亿、47亿和31亿。基本确定了以阿里、腾讯和百度为前三甲的“研发投资”座次。在2021年,互联网企业研发,又将会有新的方向。
科技 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在几天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我们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还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因此在‘十四五’,我们要下更大力气……要引导更多的科学家开展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来突破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难题。”
不久前,国资委也表示,将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的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集中最优秀的人才、最优质的资源进行联合攻关,争取解决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我们由此可以预测,2021年互联网的研发投入,或许更多为投入“卡脖子”领域。
在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就提到了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创新联合体的试水。相对于传统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在芯片市场环境中,以BAT为主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也频频现身。
这些民营企业接触的范围广、客户多,势必会成为下一代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及量子计算领域研发的排头兵。
发源于浙江的阿里达摩院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齐心搞科研的例子。
达摩院科研路径分为三层,第一层:和高校建立研究所,目前已和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成立了实验室;第二层,在全球建立研究中心,以吸纳更多技术人才;第三层,产学研开放协作,让国内外更多高校教授参与其中。
目前达摩院经过几年的 探索 ,已经设立14个实验室,在AI、量子、芯片和自动驾驶等领域获得60多项世界第一,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并先后孵化“平头哥”和“小蛮驴”两家技术公司。
就“卡脖子”比较严重的芯片领域来看,国内多家互联网公司其实都已在着手布局:
以阿里为例,2019年平头哥陆续发布业界性能最强的RISC-V处理器玄铁910,并宣布普惠芯片计划;发布SoC芯片平台“无剑”,面向AIoT时代提供一站式芯片设计服务;推出全新云端AI推理芯片含光800,并推出含光800云服务器,为人工智能场景提供极致算力。
2020年,平头哥与国内最大的蓝牙芯片厂商中科蓝讯、国内最大智能语音芯片商全志 科技 等达成合作,基于搭载RISC-V架构的玄铁处理器展开全新芯片设计,用于无线蓝牙耳机、蓝牙音箱、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及消费电子领域。
在研发投入中排名第二的腾讯,则是用“投资”来加码芯,2016年,腾讯就投资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后被英特尔收购;2018年,腾讯投资了国内AI芯片初创公司燧原 科技 ,截止到现在腾讯已连续投资四轮。
百度也在不久前财报发出后宣布其AI芯片昆仑1实现了量产2万片,并且在2021年要量产昆仑2。
可见,互联网企业在我国 科技 领域攻克“卡脖子难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力量。
其实,互联网在我国“卡脖子”领域有成功的先例,早在12年前,阿里王坚提出了“去IOE计划”,将企业数据库带入云端,一直到今年的2月2日,阿里发布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成立12年后,阿里云守得云开见月明,首次扭亏为盈。
除此之外,产业中的华为云、腾讯云及百度智能云等厂商都紧随其后,目前我国的云计算行业能力虽然还没有攻占世界,但是在亚洲已经无敌。
上一个卡脖子难题攻克后,下一个十年的押注方向就在芯片半导体领域。
据悉,达摩院有了之前在杭州“打样”的成功后,也在建设第二个硬件实验室,以增强量子芯片制备和测试能力、缩短研发周期并扩大创新空间。如果达摩院的押注成功,则会对芯片、量子超导硬件的研发、人工智能交互和人工智能衍生产品上带来不小的收获。
不仅仅是阿里,科研方面各个互联网公司都在努力投入,在自己的特长领域发挥着光和热,而且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20全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侠之大者、利国利民,在卡脖子领域,希望在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能有更多的企业、学者和 科技 工作者加入进来,为我国 科技 进步的下一个十年打好头阵。
*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二、【AI产品创新大赛】聆思科技:全“芯”时代,乘势而来
从人脸识别到行为识别、从人机交互到全屋智能、从车牌识别到赋能交通、从包装检测到智能仓储,人工智能技术在众多生产生活场景中迎来落地潮,深刻地改变着当下、塑造着未来。事实上,人工智能的落地还需对AI芯片的专业度、行业针对性以及实际运用成本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找准细分场景、打造AI落地的公司与产品备受市场亲睐。
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安徽聆思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聆思 科技 ”)顺势而生,依托中国声谷人工智能产业的环境优势,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的升级落地注入了新鲜力量。同时,聆思 科技 在2021第四届国际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大赛中已经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决赛胜出),也充分证明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性。
2020年4月,聆思 科技 正式成立,是一家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领域,提供人工智能端侧专业芯片及行业解决方案的高 科技 企业,聆思 科技 致力于将业界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与专业的芯片设计能力相结合,打造最具综合竞争优势的行业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人工智能芯片国产化的进程,助力AIoT产业语音智能化升级全面落地,当前已获得6个专利,15个软著。目前,聆思 科技 已构建了80人的芯片设计团队,涵盖了数字、模拟、射频等多个专业领域。
聆思 科技 执行副总裁王海坤院长介绍到,聆思 科技 一直秉承着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原则,在芯片设计中有多个自主设计实现的IP,如芯片核心竞争环节中的神经网络加速单元NPU。NPU是给AI技术提供充沛且不冗余的算力,同时不会占用太大的面积。作为科大讯飞生态链合作伙伴,在芯片设计过程中,聆思 科技 联合科大讯飞研究院,深度了解语音交互技术、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的运行机制,具有强大的算力表现,在大数据流下,能够实时稳定运行,满足多种类型下的AI技术运行环境需求,成功实现了自主设计研发的适配AI算法的高速神经网络加速单元,从而奠定了聆思 科技 “AI+芯片”的核心优势。
在刚结束的2021第四届国际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大赛中,聆思 科技 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相较于同组其他竞争对手,聆思 科技 参赛的AI端侧芯片在行业内是单位成本下算力最高的芯片;可以运行业界领先的端侧语音交互算法、语音通话降噪和计算机视觉等多个人工智能算法,相关芯片也已经在海尔、美的、奥克斯、云米等白电板块实现了量产;在会议机、扫描笔、跟拍云台、智能头盔等消费项目中取得了广泛应用,有效实现了人工智能产品的落地应用。
在衡量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是否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时候,传统概念有三个标准:算法、算力和数据,而今天在行业中大家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要加上第四个标准——“落地”,技术再优秀如果不能真正给产业带来价值,那便缺少了实际的意义。
人工智能芯片作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底层基础,是决定着一个项目能否落地运用的关键因素,除了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对于行业和产业的深刻认知也同样重要,只有真正知道刚需在哪里,才能寻找到用户真正的痛点。王海坤介绍,聆思 科技 的业务团队有着服务家电等AIoT行业客户超15年的从业经验,清楚客户对目前芯片应用状态的痛点,能够准确的挖掘客户与用户的核心需求,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同时,聆思 科技 很懂AI。王海坤院长说:“聆思 科技 的算法的核心团队都源自科大讯飞研究院,比如我本人在科大讯飞研究院工作了15年,获得了10多项发明专利,对于AI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的把握都更为敏感和精准,这对于设计出区别于其他通用芯片厂家更有竞争力的专用AIoT芯片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1年以来,国内有多个城市打出了“人工智能城市”的名号,其中不乏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或许从城市规模上来说,合肥显得有些“弱小”,但是在人工智能行业,合肥依然有着自己的硬实力。
“世界AI看中国,中国AI看声谷”。作为国家级AI产业基地的“中国声谷”,截至今年10月底入驻企业已高达1395家,跟进在谈项目超300个。“中国声谷”在国内外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是全国拥有人工智能产业门类最全、企业技术创新活力最优、金融服务支持最活跃、优惠政策集成度最高的AI产业基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谈到聆思 科技 的发展与创新,王海坤关键提到了“中国声谷”的环境优势。首先是资金支持,芯片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中国声谷”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2021年聆思 科技 便有三个产品得到了政府的重点项目支持,这为企业研发工作的持续性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其次是产业平台,在“中国声谷”汇集了一批与芯片行业紧密相关的企业,事实上这为AI芯片的研发与落地就近提供了许多优质客户,在这里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行业趋势,还能与其他行业的新技术进行融合发展,这为AI芯片的不断完善,营造了优良环境。与此同时,聆思 科技 还可以为本地的企业提供针对性强、成本低的AI芯片应用服务,节省了下游产业AI研发周期,降低了行业应用门槛,为安徽人工智能的落地,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图文/储文婷 闫婧婧)
三、全志科技是什么面板?全志科技三季业绩预计翻倍?全志科技是属于什么关系?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这些技术都越来越智能化,当前,生活场景智能化随处可见的,小到智能玩具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大到智能家电、自动驾驶汽车等。在未来的生活中,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普及的全面运用成为未来的趋势。全志科技的产品主要是服务于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等智能产品的芯片研发与设计企业,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投资亮点有哪些?下面一同来分析。
在起先分析全志科技前,已经整理好的芯片业龙头股名单我分享给你们,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芯片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绍:全志科技主要是经营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的研发与设计业务,主要是研究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这些产品,产品的使用领域一般是智能家电、车联网、机器人、智能物联网等多个产品领域。
大体阐述完公司基础概况后,大家共同分析一下公司独特的投资价值。
亮点一:提前布局汽车半导体,国内稀缺的车规级半导体供应商
各国都耗费精力在新能源车发展方面,新能源车时代顺应而生,同时也会产生一个智能电动车时代。这个过程,需要半导体芯片的支撑,而汽车相关芯片不同于手机相关芯片,对于车规级芯片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良品率,汽车厂商会提出严格的要求,一旦有了AEC-Q系列认证(门槛很高)才能够进入车规芯片供应链。
从2014年开始,全志科技就对车规级芯片做一些研发基础工作,已经拿下了AEC-Q100的认证,获得了成为国内少数车规级半导体供应商的资格。不久以后,等汽车电子化率+电动化率加快了速度,公司研发成功了更多的汽车,并且导入了客户,汽车半导体能够在公司未来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亮点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爆发,公司撞上风口
对于全志科技来说,有多年技术积累和多元化产品布局,以AI全面赋能作为依托,与多家行业标杆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且为了投合客户在算法、算力、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整改,让AI语音、AI视觉应用更加系统完整化,努力落实智能家电、智能监控、辅助驾驶等方面AI产品的量产目标,目前合作的多家企业都属于龙头企业,有美的、格力、小米、石头科技等。
随着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时代的到来,公司也扶摇直上,在未来能够充分受益以此来进入到高速增长的阶段。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全志科技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学姐我已经给你们整理好了,戳开即能领取:【深度研报】全志科技点评,建议收藏!
二、行业角度
AIOT领域:从IDC研究数据表明,2020年全球物联网支出达到6904.7亿美元,当中的23.6%是中国市场的占比率。IDC预测,全球物联网市场的支出到2025年可提高到1.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1.4%,中国市场的占比也在慢慢提升,目前已经达到了25.9%,物联网市场规模排名世界第一。
汽车半导体领域:在智能驾驶逐渐普及的时代背景下,电子化率+电动化率提升是未来电子行业的大势所趋,这个过程中,汽车半导体也将迎来快速发展,通过数据可知,在半导体下游应用中,汽车半导体有可能会成为增速表现最好的那部分。
总之,智能化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全志科技在智能化领域积极布局,未来将充分获益并得到高速发展,看好公司未来表现。但是文章有一些延迟性,假如想更精准地了解全志科技的未来态势,直接进入链接,你可以向投资方面的专家咨询股情,剖析全志科技的估值是否有偏差:【免费】测一测全志科技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2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四、携手鸿蒙OS,博通集成赋能AIoT新时代,企业发展会怎么样?
这些企业通过合作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而且也能够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会引领我国新技术革命
以上就是关于aiot芯片十大排名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