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在中国的作品)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在中国的作品)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设计的建筑有哪些?
日本的竹谧住宅项目、东京根津美术馆、北京瑜舍酒店等。其中竹谧被誉为奢华豪宅,开发商是westbank西岸集团,坐落于北参道,周边有三大公园环绕,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同时建筑也非常有特色,追求自然、历史、人文的和谐统一。
二、六善Six Senses风格转变,从“野奢”到“城市遗产保护”
在选址方面,六善一直保持着她的 执拗 。
阳朔六善酒店项目落址于阳朔河畔度假酒店二期,酒店分布于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连通的位置由著名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担纲设计。
知本六善酒店同样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担纲设计的,位于台湾东南部台东县知本温泉区,坐落于药山脚下。
六善斐济酒店 斐济
设计:Richard Priest
六善塞舌尔酒店 塞舌尔费利西泰岛
设计:RHE工作室
宁梵湾六善酒店 芽庄
六善酒店位于越南芽庄外岛上别树一格的美丽海岛,拥有银白色的私人沙滩并背靠山峦。
酒店坐落于一个海湾之上,四周是巍峨的岩石、辽阔的湛蓝大海,洁白的沙滩,入住酒店仿佛登上了一个海岛。
苏梅岛六善酒店 泰国
Six Senses samui
昆岛六善酒店 越南
设计:Reda Amalou
昆岛六善酒店位于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屿上,由法国设计大师Reda Amalou担纲设计,打造成为一个由50栋现代私人泳池别墅构成的“绿色”天堂。
阁遥岛六善酒店 普吉
拉姆岛六善酒店 马尔代夫
度假酒店包含陆上和水上别墅,采用可持续材料建造,坐落在棕榈树点缀的天堂之中。
希格湾六善酒店 阿曼
这是一片连当地人都极少光顾的海滩,周围环境几乎保持着原貌,六善集团独具慧眼看中了这里,在这儿建起了一片具有传统阿拉伯风格的,带私人泳池的别墅群。
希格湾六善酒店度假村成为了客人们远离都市、享受浪漫西亚风情的“逃逸之地”。
杜若河谷六善酒店 葡萄牙
三、东京青山雅筑项目是不是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设计的?
不是的,日本东京The Avior青山雅筑项目是由westbank西岸置业集团开发,OSO建筑事务所操刀设计的。建筑内部拥有11间公寓和2间顶层豪宅,每间公寓都是宽敞而通风的开放式房型,还有可供俯瞰树木的落地窗户;建筑外部则环绕着日式花园,有起伏的苔藓山丘,散落的小型岩石花园、流淌的溪流等,是融合了欧洲与日本美学的建筑,也是OSO建筑事务所出色的作品之一。
四、求日本设计师隈研吾的作品参赛情况、获奖情况、展览、著作、专著。非常感谢!
隈研吾(日本)
1954 生于日本神奈川县辖区
1979 完成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硕士课程,
1985-86 哥伦比亚大学和亚洲文化委员会研究所访问学者
1987 设立空间设计工作室
1990 设立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1998-99 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授
获奖
2002 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芬兰
2001 为石博物馆设置的2001年国际石造建筑奖,意大利
2000 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的设计大奖
2000 “互动内部空间”设计选集大奖
1999 波士顿建筑师协会未建成建筑优秀奖
1999 设计奖
1997 日本建筑学会奖
1997 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第一名
1997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日本商环境设计家协会1995年度设计奖大奖,文化/公共机构
1994 由日本经济产业省遴选的优秀建筑设计
展览
1999 2000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2000 奥尔良建筑实验室2000,法国
1997 虚拟建筑——大学博物馆,东京都文京区大学
1995 米兰双年展,意大利
1996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个展——传输速率,东京都港区间画廊
1995 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1993 迷宫城市,东京都丰岛区涩谷艺术博物馆/兵库县尼崎市Tsukashin Hall
1992 个展——东京M2专栏,东京都世田谷区
作品一 :水/玻璃
作品二: 石博物馆
作品三: 马头町広重博物馆
作品四: Ginzan浴室
作品五: (竹质)长城
作品六: 塑性屋
隈研吾说:“在中国工作,对我来说是一项重大转变。之前,我始终有意识地反对西方的设计方式与原则。可日本太小,无法让我实践这些理念。中国却拥有数目惊人的多元状态。在这个地方,多元文化、历史以及传统并存,自然环境的多元化也同样让人惊奇,与日本的安于现状完全不同。”
“中国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和力量,想要在自身的多元性中使用超越这项多元性的原则。这种力量在日本没有。从我开始在中国工作,我就强烈地感觉到这种力量的必要性。”
他对材料的使用并非在解决功能,而是在构建一种情感。如他在福崎空中广场项目中用了一种柔软轻薄的材料:乙烯基幕料,为的是建造一个环绕“柔软”食物,解放孩子“心灵”的自由空间。而运用于莲屋的直径8X16毫米的不锈钢栏杆,则是在轻盈中营造方块玻璃的跳跃感。
他同样是一个城市的研究者与彻底的自然城市派。在他心中,东京曾是一个“柔软的城市”,充满木制建筑,但混凝土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于是,他在东京参与的建筑项目(ONE表参道)中尝试将“柔软”带回到这个城市,他选择以“柔软”来取代通常的“坚固”结构和“坚固”外墙。
在他中标的北京SOHO三里屯专案中,他将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化为改造元素,采取中国传统格窗式样,创造一个根据光线改变而变化的感觉,就好像人或动物的皮肤。
他是思考全方位的建筑师。他专文提及凯恩斯及其经济理论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他将民主主义与建筑流派结合来谈;他探究建筑师品牌以及对社会创造力的伤害;他批判住宅委托人和建筑师的关系。
他是反思者,也是难得一见的哲学家。他说:“干脆我们来尝试一下把一块石头放在现实的路上,认真思考一下如何放置这块石头,看会发生什么事情。我有一种冲动想把这种行为叫做建筑设计。”他是反思者,同样也是一个会在现实过程中真的去摆下一块石头的实践者。
这是一个他访谈录:
你是怎么走上建筑这条路的?过程中有哪个建筑师对你的成长有重大的影响?你觉得你的真正老师是谁?
在1964年10月时,就是东京奥运会举行的时候,东京有很多新兴的建筑出现,比如柯布西埃在上野设计的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在代代木的奥运体育场馆。因为父亲是一个对建筑非常感兴趣的人,所以整天带我去看这些新兴建筑,这个阶段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从那以后,我对日本本身的传统建筑并没有太多的关心,反而对西方人看日本的角度更感兴趣。建筑师赖特对日本抱有很大兴趣,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他是我真正的老师。
通常你是怎样开始一个项目的?又是怎样开展对“当地文化”的研究?
我非常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书。从中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我还喜欢交朋友,与当地的朋友在一起聊天,从中了解当地的社会风貌。其实我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在做积累,而并不是在一个项目开始后,才开始做。
在“自然融合当地文化”这一点上,你与华人建筑师贝聿铭(I.M.PEI)的异同之处在于?
在这种自然融合文化上,我觉得有很大的不同。I.M.PEI作为20世纪的建筑师,他那时期自然融合的方式,在于建筑体本身,基本上是以混凝土为主体,加入玻璃透光的元素进来,他那种融合是有限度的。到了如今,我希望把这种融合放得更大,不但是希望“破坏性”更大,而且是以这种融合为主体,这点是我觉得我和I.M.PEI最大的不同。
你将竹子中间加入混凝土,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做的形式,是怎样构想出来的?其中有什么激发灵感的故事?
首先要说的是竹子材料到现在为止很少用来作为主梁,更多的是运用于表面材料。但竹子在作为其原生态的时候,给人一种很强的柱子感觉,怎么把竹子作为结构重要部分来使用,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因为竹子是一个很容易裂的材料,如果要做支撑结构,我需要将它加固,并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可能来探寻。
你是怎样理解东方的禅?禅在当下应该是怎样的状态?
日本禅是从道元和尚开始的。道元和尚是日本禅宗的始祖。要说这个,我想举一个禅宗公案来说明。有一次,道元到中国来,在一个庙里,他去拜见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却见他自己在做饭,道元就问:“你都做到这样高的位置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做饭呢?”老和尚答:“这就是禅。”在这一瞬间,道元和尚就顿悟了,回到日本后,他从禅宗发展出来的要义就是:禅宗与生活是一体化的。于是,所谓的禅,所谓的宗教性,所谓的文化性,这些都结合得很紧。
你曾提到安藤忠雄是首先创造了“安藤”品牌,然后才是技术,而安藤是中国认知度最高的日本建筑师,你怎么看建筑师与其品牌的关系?
首先,建筑界的品牌当然是需要的,品牌的生成方式有非常多的可能。作为20世纪的建筑师,安藤的品牌制造形式是,他做出了一个样式之后,始终在不变地维持这个品牌。但在21世纪之后,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层出不穷地出现,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一个建筑师品牌没有任何的变化的话,他会很快地被人所抛弃。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建筑师品牌已经不是建立在一个维持的状态下,而是建立在一个“破坏”的基础上。就像是路易威登这样的品牌,它之所以不断地在做创新,其实它是在展示一个不断破坏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它越发被人记住。所以后一种状态,它更接近于艺术。我觉得我的品牌形成过程,是更接近于21世纪的这个破坏性形成的形式。
对当今中国年轻新一代的建筑师有什么建议?
在当今中国,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只要有一些才能的设计师,都会有机会,他们基本都处于一个不会缺活的状态,但其实,在我看来,这种状态是一个很危险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一种批判性,能够时常
问一下自己,做这样的建筑真的可以吗?而不是为了建筑而去做建筑。
关于隈研吾
日本建筑师。1954年生,1979年东京大学建筑硕士。1990年成立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曾获得日本、意大利、芬兰等国建筑奖。1998年起受聘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著作:《负建筑》
他的资料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复制了
可以到以下网站去看他的作品图片:
1. http://arch.nju.edu.cn/events/confere050530/speakers/k_kengo/s_kengo_c.htm
2. http://zt.chinavisual.com/design/build_built_08/index.shtml
3.
http://www.bundpic.com/link.php?linkid=6031
希望对你有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在中国的作品)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在中国的作品)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