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剧场景观设计方案(生活剧场景观设计方案模板)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生活剧场景观设计方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景观设计构思怎么写
问题一: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怎么写 10分 一、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 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 *** 、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构想
构想一: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
⒈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 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次入口。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相贯通,组 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广场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山就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功能、结构形式:
结构分析
一轴两中心――以东南向城市干道为轴;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
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将住宅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伐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西向为南朗河沿河绿化带;东向为规划绿地片区。
做为两个生态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
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
自然和谐的主题。
两 界――以纵向两条道路为界。
规划区南侧为公共设施用地,则在南侧考虑了对外商业价值,
将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该地段的商业价值,也体现了服务小区的规划设计的宗旨。
3.交通组织:
规划区内道路分为五类:
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5m;
次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4m;
小区内道路(双车道)红线宽度12m;
小区内道路(单车道)红线宽度8m; 小区内道路(宅前道)红线宽度5m.
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器官、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
小区内部以双车道为主,并形成回路,是连接各个组团的主要交通;单车道是连接区内各栋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进入各单元的交通。
区内设置两条相对独立的机动车道,中间设特殊通道相连,以保证南北片区的机动车交通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机动车道和各地块之间均有方便的联系,各地块设有独立的机动车出入口。
4.绿化景观规划:
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
问题二:园林设计说明怎么写 先点主题――在本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一轴两中心――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
以营造良好生态为中心。
3..本方案充分结合场地特征,合理利用高差,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结合功能分 布活动场地,道路,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充分利用植物营造不同体验空间。
道路系统:充分结合场地现状,功能分布,合理规划设计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在力求交通流 畅,分级明确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功能分区:充分考虑适用人群需要,合理规划文化娱乐区,儿童娱乐区,康体活动区,滨水娱乐 区,生态体验区,密林散步区,分布合理完善。
4.本方案功能分布合理,空间主次分明,道路等级明确。
先给你这个模板你自己根据你自己的设计往里面添加吧。自己在说上几句空大上的话。
问题三:园林设计艺术构思怎么写 5分 这需要看你设计的这个地方了,一般要结合地段,地处某某交汇处,达到一种商业与艺术的完美融洽,地势xxxx,繁华中而不失大自然的清新......这是地理位置的,然后是园林本身的结构,一般都是按照水土整体地势去描写,入口处的妙境,道路的别出心裁地方在哪,这个思路你明白了吗
问题四: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怎么写啊 这个要按你自己的设计方案来写吧,没有统一的框架的,把你为什么要设计这个园林景观的原因写出来,
问题五:水景景观设计说明怎么写 一、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问题六: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怎么写 景观设计说明都差不多格式,可能分景观设计跟规划设计之类的,说明大体就三个部分,
第一点是现状概述分析,或者设计构思。也就是说介绍下这个地方什么条件,要怎么设计,要什么功能,就是介绍啦,最好有一个主题思想;
第二点是原则说明,设计原则或者规划原则,就是咬文嚼字的部分了,什么以人为本啊,经济原则啊,崇尚自然啊,就是说说你给的设计是按照什么思想;
第三点就是景观分析,详细介绍设计的内容,要分区块,布局设置,功能性体现。
大概就是这样,要分几点这个按要求,大致是要分析这三个部分。
问题七:工厂景观设计说明怎么写 基本概况: 工厂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是工厂 文明的标志
问题八:欧式景观设计说明怎么写 一、 园林设计原则
以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创超高品位的居家生活环境。
1、强调设计与服务意思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希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2、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独特的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
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
4、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的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二、 设计构思点
1、关注生活,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氛围
设计中将水印山城中的核心部分――业主(即人)作为焦点,一切以人为本,以人的视觉(以人的视点来设计景观,引进北美彩叶树种,使园林色彩更加丰富)、人的心理、人的需求(主干道采用落叶树,使夏季浓荫匝地、冬季则阳光普照)出发,注重园林各要素与业主的融合,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在创造高品位居住建筑的同时,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居住环境。其具体体现是:功能设计的合理性、景观设计的多样性、设计尺度的适用性(按消费者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2、文化的交流、互融
设计中综合运用中国传统风水学的思想和造园理水艺术,引进大量的柔性和阴性的线条,来平衡北美建筑中过于方直,比较冲散的环境。同时又汲取北美园林艺术中的精华元素――建筑小品,作为北美风格式建筑的刚直与中华园林柔和之间的过渡与铺设。平淡二者的冲突关系,达到了对外来文化的兼并与包容,使水印山城的环境更具特征。风格高贵典雅、明快清新。
3、以水为主题创造出优美宜人的环境
在沿湖设计多个景点组成整个湖水生观景生态区的同时,也通过跌水、喷泉、水幕等多种理水方式将水体引申到了小区的入口及各个组团景观之中,通过不同的水体将水印山城的各个组团连接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
另外在设计水体景观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水体的生态和功能,即人与水体的高度亲和,在安全的条件下,要尽力营造出能使业主们最大可能亲水的景观出来。
三、主体景观形象
1、主入口和景观大道绿地
入口广场位于西北角是一个集交通和景观于一体的位置,主要是铺装、花架、中央喷泉和跌水景墙(上镶嵌石刻十二星座)。营造一个宽阔的空间,便于人流的集散,两旁种植高大的杜英。
景观大道整个大道的两旁是高大的杜英,中间以一排景观柱(六组含有六六顺意,整个十二个柱子又表示一年十二个月)加配水池,间隔小型涌泉,旁边花坛中栽植常绿的杜鹃、茶花等低矮花木及四季草花,不仅给人以高大的气势,而且形成了从入口的喧闹到山城的安逸很好的过渡。
2、山城主行道树
选用落叶乔木三角枫,三角枫不仅树形高大而且具有浅红的秋叶,再与北美式建筑结合起来,营造出了淡淡的北美风情。
3、会所旁广场
在景观大道的尽头的三角地带的对面是一个小型广场,广场的前端是一个晚霞红色四米多高的花岗岩风水球跌水石雕,广场上设有景观木架花岗岩装饰球,景观小桥,喷泉水池。面向水体的一边更设置有六米宽壮观的瀑布。
4、运动广场
会所的右边是运动广场,其上安排了网球场、健身器材场、儿童娱乐天地、青少年运动场等。
5、沿湖景观
运用中国传统的理水方式,水岸一曲三折、水中曲桥蜿蜒,不仅充满了柔性美,而且也淡化了水印山城内建筑的刚直,使整个山城的整体景观得到了有机的调和。
在水中安排了小岛、雕塑、种有各种水生观赏植物,同时还在整个水系的焦点部位----会所前安排了游泳池。设计中沿岸边布置了多个各种外形的亲水平台并有沙滩景观,再加上贴水的平桥、水上的游船、水中的小岛,不仅丰富了水体的景观而且也为业主提供了很好......>>
问题九:园林规划设计的设计说明怎么写 设计说明是有套路的,我给你展示一个套路以供参考。(设计说明三段式)
第一段:分析基地概况
如:围绕基址所处大环境进行分析表明人流来向及周围所需提供的活动服务类型,并阐述针对基址内部需要处理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最后对场地的景观环境的设计进行准确的功能及性质的定位。
第二段:罗列设计思想
如:设计的主导思想以(生态保护、文化传播、美化环境、便民简洁)为主。充分发挥绿地效应,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设计思想。
1:本设计分为五大功能区・・・・・
2:本设计设置四个入口,主入口为・・・・次入口为・・・
3: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恰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背景,各色花灌木搭配等等。
4:特色景点描述
第三段:展望未来
如:通过设计,满足・・・的需求,打造一个城市新的休闲地带・・・
问题十:景观设计说明空间与景观营造怎么写 不知道
二、如何设计一个理想庭院?有哪些设计方案?
如何设计一个理想庭院?有哪些设计方案?
1.要有入口庭院和庭院小径,院子里的入口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地方。也是代表庭院个性的人物,显示出主人的个性。通常不用进入就可以通过庭院 入口的样式来区分内部场景。庭院小径当你进门的时候,庭院小径是你接触的第一部分。需要适应花卉的种植和庭院室外装修的设置。石板铺地,造型简约,充满禅意,效果很好。
2.选择花草树木。花草是必不可少的。花草可以让庭院看起来更加整洁清爽。可以大面积铺草,增加植被覆盖度,让想要营造田园风格的庭院第一眼看上去绿油油的,感觉很舒服,仿佛置身山野。你也可以在草坪里铺一条小路。曲径通幽,旁边还有花草相伴,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还可以在庭院的中央种一棵大树,既能起到遮阴纳凉的作用,又能成为整个庭院的亮点和焦点。旁边的秋千也是有宝宝家庭的必需品。
3.设计方案休闲区加上花园,在选择植物时,简单的植物组合可以重复利用,尤其是绿色和灌木类的趣味植物,可以营造更为广阔的连续景观。不仅壮观,还能在隔离外界噪音的同时保护隐私。还可以用各种颜色的植物进行搭配,利用植被、花草等自然元素,设置出具有自然韵味的景观布局,就像一幅画卷。让风景展示的不仅仅是功能性,更是你家的点睛之笔。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一楼日照长短的特点,选择一些喜阴、耐寒、易生长的花卉进行种植。这样存活率更高。如果院子空间足够大,可以在花园里摆放休闲沙发或者桌椅,边聊天喝茶边欣赏风景。多么令人愉快的画面啊!
三、厦门市同安文化中心方案设计?
1前言
厦门是国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点发展城市。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厦门市政府也非常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重点建设了一批旨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大型综合文化建筑。厦门市同安文化中心项目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启动的,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施工阶段。
项目选址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同安文化公园的入口位置,基地西侧与已经建成使用的同安体育馆相隔不过百米。南侧紧邻324国道,东侧和北侧是规划面积6hm2的同安文化公园。项目选址是同安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地段,也是未来同安市民休闲活动中心。(见图1)
厦门同安文化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30000m2,总建筑面积为20000m2。由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部分组成。其中科技馆建筑面积约8000m2,内设1000座剧场1座;文化馆建筑面积7000m2,图书馆建筑面积5000m2。
2无动不舞——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构思立意
2.1同安的历史与文化
同安历史悠久,始建于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1996年撤县,设为厦门市同安区。同安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民间有着无金(金门)不成铜(同安)的说法。同安也是厦门民间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间习俗。其中以歌仔戏尤为著名。目前,歌仔戏已经成为闽台交流的重要文化项目,是两岸关系不可或缺的文化纽带。
2.2立意构思植根于地域文化
作为一个为市民服务的综合性文化建筑,如何体现当地文化特色?这是方案构思的重点,我们认为在表达对传统文化的集成时,不能只作表面文章,只运用传统建筑符号,应该从地域文化的特色入手,深入挖掘其内涵,寻找切入点。
通过对同安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发现歌仔戏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动,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如何能从歌仔戏中抽取有价值的理念便成为设计者思考的切入点。
2.3无动不舞与水袖的构思立意
歌仔戏的表演艺术属于传统戏剧的一种,传统戏曲最重要的元素为身段与唱腔,所谓有声皆歌,无动不舞。这种艺术特色,也非常完整地体现在歌仔戏中,尤其是歌仔戏对于舞的重视。
水袖虽不是歌仔戏所独有的舞蹈动作,但在歌仔戏众多的舞蹈动作中,却是给人深刻印象的代表性动作,因此水袖成为了设计者构思的源泉。它是古典戏曲表演者在舞台上夸张表达人物情绪时放大、延长的手势,通过抛甩,旋转长袖等一系列动作组成的。方案构思与立意便是根据水袖这一动作特点,提取其原型特征,即围绕中心旋转形成一种流动的动态作为构思的原点。
围绕着这个立意,同安文化中心建筑的布局模式及空间处理要体现出旋转和舞动的特征。(见图2)
3整体规划
3.1主体建筑的布局
依照设计原则并根据所得出的无动不舞构思立意,通过图形拓扑的方法将建筑形体划分为三个部分,中间是科技馆,东西两翼展开为文化馆和图书馆。从总体构图上如同翩翩舞动的水袖,整体造型极富动感。同时,也使得整个建筑群体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打破了原有的三栋建筑相互孤立的规划模式,具有一定的突破性。
3.2城市肌理的延续
通过对城市规划及项目周边环境的认真调研与分析我们发现同安文化中心位于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区位。首先,此项目周边的城市肌理虽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但还是呈现出比较规则的横平竖直的方格网形态。同时,新规划的同安文化公园,由于受到东西溪走向的影响,其肌理特征呈现出与正南北向有一定角度的斜向方格网。
同安文化中心位于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就必须用特定的方法对周边环境肌理进行有效的呼应。我们的设计方法是将两种不同的肌理模式相互叠加,形成正斜交叉格网肌理。(见图6)
3.3总平面的构成
总平面的构成分六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城市轴网的融入,即将前文所述的正斜交叉格网肌理进行梳理调整以适应用地条件和建筑功能。第二步,建筑体量的融入。将富有动感,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形体放入到用地内。第三步,路径的插入。即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的完善。第四步,水系的融入。第五步,环境的融入。包括绿环景观,文化广场在内的环境体系进一步完善。第六步,构成总平面。
3.4合理的交通架构
3.4.1车行交通
通过合理组织,规划中将主要的车行系统布置在用地西侧。为了不割断文化中心与文化公园的联系,方案中只允许紧急消防通道从文化中心和公园之间穿过。在用地的西南角布置了停车场,以满足影剧院的停车需求。同时在靠近影剧院入口的位置设置了临时停车区域,供观众上下车。
3.4.2步行交通
主要步行轴线由文化公园中延伸至用地中,这样可以有效地联系文化中心与文化公园,让这两大文化设施连成一体。另外,规划中还在主体建筑周围设计了环形景观步道,并在主入口附近设置了相应的缓冲空间。为了避免324国道的交通噪声对建筑的干扰,在主体建筑和324国道之间设计了大型的开放广场,建筑主体尽量后退,既可以降低噪音对建筑的干扰,又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休闲广场。
3.5完善的景观体系
3.5.1轴线
规划中有一主一次两条景观轴线。主要景观轴线是沿着同安文化公园的主轴线一直延伸穿过文化中心内部连接到324国道上的主入口。次要景观轴线是由建筑本身构成,由科技馆中轴线延伸并垂直于324国道。两条轴线相互交错,互为依托,构成了主要的景观体系。
3.5.2节点
在景观轴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布置等级不同的景观节点,每个节点有着自己的特色,进一步完善了景观体系。
3.5.3水景
规划中在建筑东侧与公园邻近的地方布置了特色鲜明的水景,既活跃空间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小气候。
4建筑设计
4.1动感的造型处理
建筑造型取意歌仔戏中常见动作——甩水袖的动作。两部分弧形围绕中间的圆形剧院环绕布置,同时将屋面倾斜布置,为增加动感,屋顶做成柔和的衣袖状,写意的表达水袖的动作,极富文化内涵。
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我们选择两类有代表性的材质。一是反映时代气息,体现现代建筑特色的铝板和玻璃,使建筑看上去轻盈活泼;另外是选取当地特有的砖和石材,尤其是红砖的运用,与闽南地区特有的红砖厝建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4.2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功能分为三个部分,科技馆、文化馆和图书馆。我们将三者联系在一起,一气呵成。三个功能分区即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同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建筑空间的丰富性,空间有收有放,室内外空间的过渡有序而又充满趣味。
由于此项目功能繁多,导致流线关系复杂。如何在繁乱的功能中梳理出一套井然有序的流线秩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经过分析,合理的组织了观众流线、演员流线、办公流线、读者流线、书籍流线、道具流线等多条流线,避免相互干扰的流线形成交叉,在最大程度上让交通流线舒畅。
5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类似的大型综合类文化建筑项目还有很多,属于热点工程,也是反映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如何更深层次地尊重与传承地域文化,是我们设计工作者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作为中标单位,通过对厦门同安文化中心的构思与设计,我们提出了带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方法,即寻找地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然后从中抽取特征原型,加以抽象提炼,运用建筑语言予以表达。我们也希望此文能对广大建筑与规划设计工作者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四、国家大剧院 风格
[编辑本段]中国国家大剧院简介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大剧院最新公布的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091个坐席的歌剧院(含站席2398)、1859个坐席的音乐厅(含站席2017)、957[1]个坐席的戏剧院(含站席1040)、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但其实际高度要比人民大会堂高很多,因为国家大剧院60%的建筑在地下,其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工程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于2007年9月建成。
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早在20世纪50年代政府对长安街的规划就设想了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周恩来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大剧院批示,地址“在天安门以西为好”。最后因财政原因没有实施。
[编辑本段]概貌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地面层坐落着三幢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恍若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覆盖、庇护、包围和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人工湖面积达35500平方米,人工湖水深为40厘米,3.5万平方米整个水池分为22格,分格设计既便于检修,又能够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安全。每一格相对独立,但外观上保持了整体一致性。为了保证水池里的水“冬天不结冰,夏天不长藻”采用了一套称作“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国家大剧院结构由三个功能区组成。北入口、地下车库;功能区包括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等;南入口、餐厅、机房等服务区。
大剧院南部入口与北部入口“水下走廊”一起延伸至地下6m之处,观众通过水下长廊进入大剧院。北侧主入口为80米长的水下长廊。南侧入口和其它通道也均设在水下。观众进入大剧院时会发现他们的头顶之上是一片浅浅的水面。在入口处设有售票厅,水下长廊的两边设有艺术展示、艺术品商店等服务场所。国家大剧院北入口与北京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相连,并有能容纳1000辆机动车和15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根据安德鲁的设计大剧院从长安街后退了70米,空出70米全部变成绿地。
国家大剧院内有三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三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公共大厅的地板铺着20多种颜色不一、花纹各异的名贵石材,公共大厅天花板由名贵木材拼贴成一片片“桅帆”,木质的红色深浅不一,明暗相间。来自法国的著名画家阿兰·博尼用超过20种不同的红色点染大剧院的各个部分。整个大剧院的墙面丝绸铺设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
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芭蕾、舞剧,有观众席2416席;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有观众席2017席;戏剧场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有观众席1040席。各剧院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练琴房、演员候场区、换装间、服装整烫间、道具间、演员休息厅。舞台技术用房设有音响控制室、灯光控制室、调光器设备间、音响设备室、摄像机房等。在歌剧院的屋顶平台设有大休息厅,在音乐厅的屋顶平台设有图书和音像资料厅,在戏剧场屋顶平台设有新闻发布厅。
大剧院共有五个排练厅,位于三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一个大排练厅主要用于合成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主要用于舞蹈排练,一个用于乐队排练;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 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编辑本段]灯光
在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上,安装有506盏“蘑菇灯”。与长安街上其他建筑物在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不同,国家大剧院壳体上面的“蘑菇灯”散发的是点点光芒,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编辑本段]歌剧院
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歌剧院主要上演歌剧、舞剧等、芭蕾舞及大型文艺演出,歌剧院的观众厅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有观众席2091席(不包括乐池)。歌剧院有具备推、拉、升、降、转功能的先进舞台、可倾斜的芭蕾舞台板、可容纳三管乐队的升降乐池。
歌剧院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形式,由一个主台、两个侧台和一个后台构成,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五大功能,可迅速地切换布景。其中,主舞台有6 个升降台,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舞台的左、右侧台各有6台可以横向移动的车台,通过主舞台升降台互换位置,可以迁换场景。后舞台下方距地面15米处,储存有一个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下降后,芭蕾舞台可移动到主舞台台面上,用于芭蕾舞演出。台面用的是俄勒冈木,并用三层结构来增加弹性,保护了芭蕾舞演员的足尖。这也是国内面积最大的无缝隙专用芭蕾舞台板,台面可倾斜至5.7度。由于穹顶高度的限制舞台和部分观众席位于地下。舞台上方栅顶高度为32米。吊杆、灯光桥、灯光渡桥通过钢丝绳悬挂在空中。61道电动吊杆,78台轨道单点吊机,24台自由单点吊机,灯光桥、灯光渡桥、灯光吊架将1588盏用于演出的灯具点缀在歌剧院舞台的上方,灯光反应快,可以在几秒钟内变换造型。舞台顶部还设置了60多道吊杆和幕布,可以制造不同的演出场景。
乐池面积为120平方米,可容纳90人的三管编制乐队,也可升至观众席水平位置变成观众席。在乐池中,还特别为指挥设计了专用升降台,指挥可以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出场、谢幕。
歌剧院在墙面上安装了弧形的金属网,声音可以透过去,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这样就形成了视觉的弧形和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其混响时间为1.6秒,符合歌剧及舞剧等的演出要求。
歌剧院设有6个单人化妆套间,6个单、双人化妆间,18个中化妆间,2个乐队指挥休息套间,6个乐队用大化妆间,8间练习琴房。
歌剧院舞台尺寸
台口宽度:18.6M; 台口高度:14M
主舞台台宽:32.6M; 主舞台台深:32.6M
台上净高:32M;
左右侧台宽:21.6M; 左右侧台深:25.8M
后舞台台宽:24.6M; 后舞台台宽:23.6M
[编辑本段]音乐厅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位于歌剧院东侧,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
音乐厅的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1859个(包括合唱区)。演奏台设在观众厅一侧,演奏台宽24米、深15米、能容120人的乐队演奏。演奏台设有3个升降台,在演奏台前部设有钢琴升降台。四周围的数码墙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是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使声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反射。在演奏台后设有可供 180人合唱队使用的观众席合唱区。
安放于音乐厅的管风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管风琴,有94音栓,发声管达6500根之多。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世家——约翰尼斯-克莱斯,与著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管风琴系出同门,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
音乐厅的天花板,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冲刷的海滩,有利于声音的扩散。为了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音乐厅的顶部、墙壁、地面、舞台、坐席与管风琴的色调搭配和谐优美,处处传递着音乐殿堂的非凡气质,其混响时间为2.2秒,实现了建筑美学和声学美学的完美结合。
音乐厅设有 2 个乐队指挥休息套间,2个单人化妆套间,4 单人化妆间,6个中化妆间,7个乐队、合唱队用大化妆间,10间练习琴房和1间管风琴练习琴房。
[编辑本段]戏剧场
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营造出颇具中国特色的剧场氛围。戏剧场主要供戏曲(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话剧及民族歌舞使用。观众厅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三层,共有观众席957个(不包括乐池)。
戏剧场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戏剧舞台,舞台采用由镜框式舞台到伸缩式舞台的可变化形式,设有主舞台、左、右辅台和后舞台。主舞台设置的“鼓筒式”转台,由13个升降块、2个升降台组成,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这种形式的鼓筒式转台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可以达到边升降边旋转的舞台效果。独特的伸出式台唇设计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的特点。
戏剧场设有5个单人化妆套间,8个中化妆间和3个大化妆间,一个乐队指挥休息套间,3个乐队用大化妆间,还设有4间练习琴房。
[编辑本段]配套设施
大剧院内设有齐全的剧院配套设施,共有5个排练厅,位于三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综合排练厅可供剧目进行综合排练和观摩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专供舞蹈和戏曲武生使用,地板有较好的弹性;一个专供乐队排练用,厅内混响时间可以调节;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各剧院还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练琴房、演员候场区、换装间、服装整烫间、道具间、演员休息厅等配套设施。其中,有普通化妆间72间、VIP化妆间18间、练琴房23间、贵宾厅10间、排练厅5间。舞台技术用房设有音响控制室、灯光控制室、调光器设备间、音响设备室、摄像机房等。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在国家大剧院内,除了三大专业剧场和一个试验小剧场以外,还设有水下长廊、展厅、橄榄厅、图书资料中心、新闻发布厅、天台活动区、纪念品店、咖啡厅等活动区域。
[编辑本段]观众席
观众席的每个座椅下都会有空调送气孔。观众在观看演出时,感受不到气流的存在,却能享受到空调带来的舒适。而且下送风设计调节的是地面以上两米高度内的空气温度,与传统中央空调调节整个剧场温度相比,不仅大大节约了能源,还不会产生中央空调的那种噪音。
此外,座椅安有消声装置,即使观众中途离席折叠收椅,也不会发出声音。
[编辑本段]国家大剧院之最
·世界最大穹顶
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
·北京最深建筑
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亚洲最大管风琴
音乐厅内的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造价达3000万元。
[编辑本段]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名单
国家大剧院艺术总监名单
戏剧总监:徐晓钟;
舞蹈总监:赵汝蘅;
音乐总监:陈佐湟;
[编辑本段]设计师简介
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1938年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冈戴昂,毕业于法国高等工科学校(1961年)、法国道桥学院(1963)和巴黎美术学院(1968年)。1967年,他设计了圆形的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从此,作为巴黎机场公司的首席建筑师,他设计了尼斯、雅加达、开罗、上海等国际机场,日本关西国际机场的基本概念也出自安德鲁之手。他参与过许多大型项目的建设,像巴黎德方斯地区的大拱门、英法跨海隧道的法方终点站等。1999年,安德鲁领导的巴黎机场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竞赛中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夺标。1999年7月,获选为最终的建设方案。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安德鲁这样形容他的作品――巨大的半球仿佛一颗生命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编辑本段]争论与批评
自从竞标中把得头筹那一天起设计方案就没停止过争议。在造价、环保、环境的关系都曾是争议的焦点。
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方案曾遭部分院士、建筑学家、建筑师的批评性意见。耗资巨大以及建筑设计的艺术形式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巨型壳体覆盖着四座剧场,从演出功能看毫无必要,导致很大的耗费;大面积的水池也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
国家大剧院被北京居民昵称为“蛋壳”。国家大剧院这个方案可以说是最令人惊愕的作品之一。评委会在招标前提出三个原则:一看就是一个剧院,一看就是中国的大剧院,一看就是天安门附近的大剧院,它这三个方面都不符合。据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胡绍学介绍,之所以选择现在的方案“求新的心态肯定是有的”“......从当时搜集上来的所有方案来看实际上还是追求新颖”。其外表形状与附近的故宫以及毗邻的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不协调’也是人们争论、批评的焦点,被认为舍“传统”而取“现代”之争。另外北京风沙尘土大,大圆弧建筑又难于清扫。
国家大剧院总投资26.8838亿元,大剧院工程内部三大剧院座位数已经确定为5473个,平均每个座位造价近50万。以每个希望小学平均造价25万(参照浙江标准)计算,国家大剧院总投资可以建5473×2=10496所希望小学。 有专家根据经验计算统计,国家大剧院建成后的运营费和维护费极其惊人,仅每月的电费就需要400万元人民币,可以建16所希望小学。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1989年创立以来,15年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2亿多元,资助250多万名贫困学生上学读书,援建希望小学9508所。在每100所农村小学中,就有2所是希望小学。(2004年02月24日 (中国青基会通讯2004年第1期)). 比较可以看出,国家大剧院这一项建设投入比“希望工程”15年的募资还多。如果将这笔费用投入农村教育可以相当于“希望工程”15年的成就。
[编辑本段]乘车线路
公交线路:1路、4路、5路、10路、20路、37路、52路、728路、802路,天安门西站下车即到。
地铁线路:北京地铁一号线天安门西站C出口。
[编辑本段]揭秘国家大剧院——冬季池水不结冰
现象
冬季国家大剧院池水不结冰!
隆冬的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次面向公众拉开了“国际演出季”的序幕……
一月的北京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夜间室外温度一般都会在零度以下,北京很多处湖面都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然而奇怪的是大剧院周围的一潭湖水却丝毫不见结冰的迹象!
缘由
关于国家大剧院人工湖的设计,早期,保罗·安德鲁,这位气质浪漫、谈吐文雅的法国设计师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想法。他打算冬季湖水结冰以后,把总面积三万五千平米的巨大环形冰面,变成一个天然溜冰场,供市民玩耍。同时,洁白的环形冰场,和冰面上尽情享受这一份愉悦的人们,也成了隆冬季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加彰显了大剧院的艺术韵味。
然而,浪漫的设想却与现实发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经过认真研究发现,法国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与现实发生了两点冲突。首先,利用这个水池滑冰是一项危险性相对较高的运动,位于北京城心脏地带的国家大剧院,当然要把安全指数放在首位;其次,更为实际的问题是,开放溜冰场需要相应更换冰鞋、储存物品等配套设施,这对于国家大剧院的整体风格和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所以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个方案。
既然湖面结冰后既不美观又无法利用,那么就要想办法保证一潭湖水四季都碧波荡漾,让“湖水映明珠”的唯美形象深入人心。
原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专家采用出了一套叫做“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的装置,来保证一年四季“碧水映明珠”的理想成为现实。这套装置的基本构造就是从地下水部分和人工湖部分分别抽出一部分水在各自的管道中循环,两个管道在墙体内都呈螺旋状交错在一起,这样,既能互相传递温度,又不会因为水源直接交换而引起浪费、污染。这个装置使人工湖内的水温不致过冷或过热,冬季不会因过冷而结冰,夏季不会因过热而长藻,一举两得。
参观门票:40元 学生票:20元
以上就是关于生活剧场景观设计方案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