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景观设计大师名录(邛崃市景观设计大师名录表)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邛崃市景观设计大师名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四川宽窄巷子的导游词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四川宽窄巷子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四川宽窄巷子的导游词1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您们光临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近几年,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誉。
成都是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城市。她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她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锦城”“蓉城”是成都的别名;芙蓉、银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树。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6℃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明珠”。
成都市的全市总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000万人,辖区划为7区4市(县级市)、8县。即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温江县、新都县、双流县、大邑县、新津县、郫县、金堂县、蒲江县。此外,还设有国家级四川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我们一般说的成都市区则指市中心部位的五个区,简称为“五城区”。其余的统称“市郊县”。
成都早在一万年前就已成为蜀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和舞台。在市区和广汉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表明,至少在四千年以前,古蜀先民们就用自己辛勤劳动的双手,在这里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古蜀文明。大约2500年前,古蜀国开明王朝把国都从樊乡(今彭州市、新都县交界处)迁到此处,取周太王迁歧“一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一典故,定名“成都”。这时的成都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公元前316年,秦国把四川纳入版图,成都是蜀郡的首府。自此以后,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皆为郡、州、省一级行政区的治所和军事重镇。其间,成都曾前后有7个割据政权的都城设在此,它们是,西汉末年的公孙述“大成政权”,公元二世纪时“三国”的蜀汉王朝,三世纪的“成汉”政权,九世纪前后的“前蜀”和“后蜀”政权,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大蜀”政权和明末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
成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工商发展历史,特别是丝织业的发达,名冠中华,远销国外。西汉时期,成都因经济繁荣成为当时中国的“五都”之一,织锦业已成为汉朝的重要国库收入来源。成都是蜀锦织造中心,朝廷在此设置了“锦官城”,派有“锦官”进行管理。这也是成都又称为“锦城”,绕城而过的府南河又称为“锦江”的原因。蜀汉时期,诸葛亮在四川实行休养生息,扶持农商的经济政策,成都作为蜀汉首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从晋代左思《蜀都赋》的叙述可见当时盛况。他说“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里,罗肆万千,堕贿山积,纤丽星繁……”好一幅百货云集、万头攒动的市场交易图!唐代,成都有“扬一益二”之誉,说她的繁华仅次于江南的扬州。
到北宋时期,成都已成为仅次于汴京的大都会。这时的成都,由于在晚唐五代的纷争中处于相对安定的情况下,工农商业都有所发展,商市贸易突破了传统的坊市格局,发展了专门的交易市场,不仅有城内东南西北的综合市场,也有了专营产品的市场,如草市、糠市、盐市、骡马市等,闹市区还有了“夜市”。此后的成都历经元、明、清诸朝和民国时期,其间虽有多次的兴衰起落,但她作为四川省经济中心的地位并无变化。
成都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工艺之乡。蜀绣、蜀锦名满天下,列入中华四大名绣、四大名锦之列;成都的漆器以制作精美、工艺独特,为历代传世名品,近代汉墓出土的文物中许多成都漆器可以作证;唐代成都出产的“雷琴”,载誉全国,被声乐界视同珍宝;成都的印刷业在宋代是全国三大印刷业基地之一,有“宋时蜀刻甲天下”的赞誉,伦敦博物馆所藏敦煌文书中有五代时期成都的木刻“历书”,为世界最早的木刻历书印本;成都的造纸业也很著名,唐代成都造的“益州麻纸”是官方规定的诏书、册令用纸;女诗人薛涛制作的“薛涛笺”被文人诗客视为上品。成都的金银丝制品、竹编、草编、也都有数百上千年的历史。
成都是灿烂的蜀汉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四川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拥有辉煌的文明历史。早在公元前140多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学,开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官办学堂、为四川的文化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汉赋四大家”,成都市有司马相如、扬雄两位,晋代史学家《华阳国志》作者常璩、唐代女诗人薛涛、音乐家段安节、五代词人欧阳炯、绘画大师黄筌、宋代学者《资治通鉴》副主编范祖禹、理学家魏了翁、医学家唐慎微、明代文学家杨长庵、清代著名的“儒将”岳钟祺,加上现代文学巨子巴金、艾芜、沙汀等人都是成都人士。当然,造就成都文明史的还有历史上众多的外来名臣、文士的巨大贡献,成都是历史上文化名流汇集之地。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高适、韦庄、陆游、大文豪苏轼等人都曾寓居这里,为后人留下了大批的文化遗产,使成都的发达文化享誉国内外。
四川宽窄巷子的导游词2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宽窄巷子了。从酒店出发,沿总府路、蜀都大道,途经天府广场、人民公园,最后抵达成都宽窄巷子,行程约20分钟。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天府广场,正行驶在蜀都大道上,蜀都大道是贯穿成都市区东西部的一条交通大动脉。
现在我想问一下,在大家眼里,成都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没错,安逸(川话)。李白有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在诗圣杜甫眼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陆游又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真切道出当年成都的优美环境与休闲生活。近年来,成都又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上个月,国内首个休闲城市排名公布,成都因其“幸福度高、人情味浓、包容性强、好逸不恶劳,既享受生活,更创造生活”而获得“20xx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这样评价成都:china’s china——最中国。那我们今天要去的宽窄巷子堪称是最成都。
宽窄巷子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成都人对于休闲生活的理解和表达的地方。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有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它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平行的巷子组成。宽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进兵骚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1721年,康熙皇帝应川人之情,派旗兵驻防成都。当时的四川总督年羹尧下令在秦代少城遗址上修建“满城”,给旗兵居住。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自离开少城接触商务买卖,他们只靠每年少城公园,也就是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然而风雨飘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了宽窄两条巷子。那时,宽巷子住的是文武,窄巷子住的是士兵,等级森严。其后,宽窄巷子的人员结构也就这样延续下来了,宽巷子多为达官显贵,窄巷子聚居的则是平民。但其实从街道的结构和规模来说,宽巷子与窄巷子并无太大差异,只是显贵们住的地方当然“宽”,平民住的地方自然就“窄”。所以民间便有了“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的说法。
宽巷子与窄巷子的建筑风格说是川西民居,却又留有北方四合院建筑的痕迹。
巷子两边大大小小的院落,三面环墙,临街只留一道门脸儿,雕花的窗户,气派的门楼,讲究的门饰,虽已有些破落,却依然在诉说着老巷子里的沧桑历史。宽窄巷子是最能再现老成都人生活场景的地方。街坊邻居习惯了端把竹椅坐在巷口摆龙门阵,茶余饭后就在墙下摆上一桌麻将,品着茶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看巷子里的人来车往。或者一家人在院子里喝着稀饭,用温婉而幽默的成都话聊着家常。
不过,今天大家要看到的宽窄巷子已不是那有些破落的老巷子了。20xx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该区域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打造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08年6月为期三年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重新梳理后的宽窄巷子,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院落文化,也使整个街区肌理更加清晰,同时为现代宽窄巷子梳理出更清晰的气质:闲在宽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
朋友们,前面大概还有3分钟就将抵达成都宽窄巷子了。等到了宽窄巷子,你就会发现成都的“休闲”真的是名不虚传。
好了,请大家收拾好随身物品,跟着我一起去品位宽窄巷子的休闲气息吧。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抵达宽窄巷子了,接下来我会为大家细细地讲解宽窄巷子里的一些特色建筑,请大家跟好我。
总体来说,宽窄巷子的修护过程中,街巷形态进行了空间上的梳理调整,精心保留了原有的街道肌理尺度。只是小心翼翼地做了适度的“减法”,拆除片区内与历史风貌不符的现代建筑。
我们知道宽窄巷子一共只有45座建筑,所以说可以进驻宽窄巷子的商家都是非常幸运的。
现在呢,我们是在宽巷子。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据说这里所驻的是镶红旗的清军,宽巷子中一位懂蒙语的满族人介绍,胡同是蒙语的音译,关于胡同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指蒙古人在草原上扎起的蒙古包之间的通道。而到了民国年间,在中国一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气下,清朝的叫法“兴仁胡同”改名为“宽巷子”。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是宽巷子20号院,据说很多人一旦来到这里就拔不开脚,现在我们进去看看吧。主人老段是一个做设计的行家,例如一品天下等景观设计都是他的手笔。传统文化既是他的心头所好,也是玩得最精彩的.看家绝活。
宽巷子20号这个两进院落,是按照民国风格重建,保留着民国年间雕工细腻的木质门头。象征大吉大利的狮子滚绣球,寓意得福的佛手,这些精美的传统文化符号,换作别人最多只能原汁原味的存留。而天趣满汉楼让人最惊喜的是,在丝毫没有对原建筑做改动的前提下,仅从细节和摆件下笔,便浓墨重彩的凸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天井院落里,龙脉池对应着鸿运泉,文房四宝对应着清澈的古筝琴声;古画青花,孔雀锦鲤,老段的天趣满汉楼像是一幅华丽细腻的蜀锦。在宽窄巷子的热闹喧哗里,保留着深宅大院、大户人家的古老情调。
现在大家随意地在院子里转转吧。
这里呢是宽巷子25号,门头为传统黑色木板门,门前的两侧有八字影壁,尽显大宅风范。旧门头下的红砂上马石静静的矗立在这里,向人们展现着旗人的生活,岁月的沧桑。现在我们走进院里看看,院内的前檐和正房建筑都有着精美的木雕装饰,大家看东侧院里的两层建筑,人们称之为小姐楼,据说是始建此院时,主人为未出嫁的女儿所修的闺阁。
逛完了宽巷子,接下来我们要去窄巷子看看了。穿过南北向的通道,我们就到窄巷子了,窄巷子在清朝的名字叫太平胡同。清兵的进驻给了战乱中的成都人希望,胡同的命名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窄巷子又叫太平胡同,名字“太平”自然是希望没有战争,成都的老百姓能够平安祥和的过日子。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窄巷子1号院,它的门头是西洋的四柱三山式,门洞顶处以卷草纹线条处理,建筑优美。走进院子里我们看,门厅有传统的四扇六抹格扇,大家看隔扇的上部,镶嵌冰裂纹门楣。相传呢,这个院子曾经在清末进行了改建,当时的主人是一个富商,在改建的时候按风水大师的指点,门墙修筑时跟旧墙砖混合使用,取求新由旧生、推陈出新之义。所以这个院子保留的旧门墙是不同年代的红、黑、灰三种颜色的墙砖所砌成的。如今这个院子为根据这一传说命名为三块砖会所。
三块砖会所是它的男主人给妻子的一份礼物,因此男主人是不惜工本,耗费心力,几乎所有的摆件和地窖里的红酒都是他的藏品。
我们看到会所的前庭,东西厢房,上房堂屋,构成了六个包间,工整严密,格局大气舒展。中央的院落E形和L形的绿竹马槽,光影动静把空间切割得灵动开阔。三块砖最让人惊艳的就是室内装饰了,用张扬摩登的现代语言表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主人把现代和传统的融合做得天衣无缝,水到渠成。贵重的红豆砂太师椅和色彩明快的沙发,文门神和象征华盖的阳伞,PRADA霸气十足的长沙发和传统意味的屏风椅,统统组合得如此和谐巧妙。
我们接着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窄巷子21号“点醉”酒吧,它的主人是四个80后。“花渐半开,酒至微醺,情之初动”,是他们对这个院子的诠释也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吧。 “过犹不及”是中国古人对享受人生乐趣的提示:不过度纵容,不小气节制,有一点醉便恰到好处,万种风情。于是四个年轻人把他们的态度带进了窄巷子21号院并用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中式骨架,后现代的面孔,填充以艳丽的酒红色。这里有1000多种红酒,其中600多种来自法国。点醉真像是一杯年轻的红酒,带着葡萄适度的芬芳,和一种清爽的甘甜。就像不要单纯的以年份判断红酒一样,也不要以年代分层判断格调。点醉是窄巷子第一个开起来的酒吧,这也是成都第一个提出24小时营业的酒吧,它提供了一种成熟、轻松而游刃有余的时尚态度。游客朋友们如果有兴致稍后也可以来这里体味一下点醉的滋味。
现在我们接着逛下去吧。
这里是窄巷子30号瓦尔登,它是当年传教士居住的院落,保留得相当完整。当然这种缘分也来自主人黎氏兄弟的用心。当年远在美国的哈佛博士,一得知宽窄巷子的改造,便专程飞回成都。高大爽朗的格局,更有北方建筑的明快感,欧洲风情更是增加了恰当的优雅。黎氏兄弟不用加入太多的复杂元素,保留着这种素朴大气的西洋风范。便成就了当年梭罗所描述的《瓦尔登湖》的气质。试想入夜落座于后院的树下,四合院的温暖情绪,夹杂着现代的浪漫,想必会让大家对已经熟悉的宽窄巷子多了一份新的感受吧。
好了,宽巷子窄巷子我们逛得差不多了,现在我带大家去看看提得不多的井巷子。
井巷子在清朝满城时叫如意胡同,后来因为巷北有明德坊,所以又称明德胡同。辛亥革命后改为井巷子,并沿用至今。关于井巷子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顾名思义这条巷子因井得名,井在哪呢?走到那的时候我再告诉你。
井巷子主要就是成都的新生活区域酒吧区,这里是成都的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华灯初上的成都风华,是笑靥如花的芙蓉女子,井巷子,是老成都的“新生活”。
井巷子其实只有半条,它的两侧一侧是成都的新生活酒吧区,一侧是成都400米的文化墙。这是全国唯一以砖为载体的博物墙,成都历史浓缩于此。成都在重建宽窄巷子时,征集到四万块不同年代的砖,在井巷子路南侧,沿街用这些砖垒砌砖墙,砖墙中镶嵌喷绘照片,喷绘照片中又有浮雕,筑成一道展示老成都历史、文化、民俗长卷的文化墙。
大家在文化墙上可以看到,昔日老成都的生活景象。老成都人们坐在院子里三五成群,泡一杯盖碗茶,享受着柔和的阳光,翻翻报纸,摆摆龙门阵,偶尔端起茶碗扎上一口,说天到地。巷子里,等着三轮车叫卖的小贩,一车的蔬菜,雨天里卖菜人穿着雨衣穿梭于宁静的小巷,叫卖声清脆爽朗。几个老人家中屋檐下,下着象棋,逗弄着笼子里的画眉鸟。街坊在巷子里走过的背影......
老成都,光是这三个字就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它是一种情结,人内心的一种渴望吧。我想大家也应该跟我有同感吧。
好了,我给大家介绍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的时间呢,就由游客朋友们自由支配,好好地享受下成都的慢生活吧。11点的时候我会在下车的地方等候大家。希望大家玩得开心尽兴,但也不要忘了时间哦。
二、求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申报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公示表(排名不分先后)--【415人】
序号 姓名 地区 工作单位 申报类别
1 时金兰 北京市 北京库鹏象牙雕刻有限责任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2 柴慈继 北京市 北京库鹏象牙雕刻有限责任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3 杨根连 北京市 北京杨氏兄弟翠玉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4 张宝琳 北京市 张宝琳面塑工作室 一、工艺雕塑类
5 姜文斌 北京市 北京玉缘玉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6 王希伟 北京市 北京溯源玉石加工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7 崔奇铭 北京市 北京溯源玉石加工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8 李万顺 北京市 北京库鹏象牙雕刻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9 柳朝国 北京市 北京朝阳雍玺玉器厂 一、工艺雕塑类
10 袁广如 北京市 北京玉德元玉器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1 李春珂 北京市 北京库鹏象牙雕刻有限责任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2 赵盛兴 天津市 天津特种工艺品厂(退休) 一、工艺雕塑类
13 杨志忠 天津市 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 一、工艺雕塑类
14 尔宝瑞 天津市 天津美院 一、工艺雕塑类
15 姜栓兰 天津市 天津市特种工艺品厂 一、工艺雕塑类
16 崔磊 天津市 上海市小天津白玉设计工作室 一、工艺雕塑类
17 宋建国 河北省 辛集玉雕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18 王树昌 河北省 河北省曲阳县艺华雕刻厂 一、工艺雕塑类
19 王声望 山西省 山西工艺美术厂 一、工艺雕塑类
20 蔺永茂 山西省 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 一、工艺雕塑类
21 李志正 山西省 山西同煤集团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22 胡银玉 山西省 山西省文物总店 一、工艺雕塑类
23 刘林阁 内蒙古自治区 赤峰市艺仁阁工艺品厂 一、工艺雕塑类
24 包英志 内蒙古自治区 赤峰学院美术系 一、工艺雕塑类
25 董秉毅 内蒙古自治区 包头博物馆 一、工艺雕塑类
26 李洪才 辽宁省 辽宁省岫岩县玉器厂 一、工艺雕塑类
27 杨克全 辽宁省 阜新市杨记玛瑙玉器雕刻厂 一、工艺雕塑类
28 张玉珍 辽宁省 岫岩满玉雕刻厂 一、工艺雕塑类
29 马俊龙 辽宁省 抚顺市富华雕刻厂 一、工艺雕塑类
30 田春明 辽宁省 松窗阁工作室 一、工艺雕塑类
31 刘宝玮 辽宁省 岫岩玉雕艺术学校 一、工艺雕塑类
32 马凤山 辽宁省 岫岩鸿兴玉器厂 一、工艺雕塑类
33 孟宪洪 辽宁省 新富丽玉雕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34 刘祖林 吉林省 刘祖林松花石砚工艺术馆 一、工艺雕塑类
35 彭祖述 吉林省 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一、工艺雕塑类
36 付黎明 吉林省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一、工艺雕塑类
37 韩笑 吉林省 吉林省工艺美术公司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38 刘斌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刘斌雕塑工作室 一、工艺雕塑类
39 乔长义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40 孙君 黑龙江省 佳木斯博石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41 毛颖川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天工雕塑工艺厂 一、工艺雕塑类
42 吴德升 上海市 上海德升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43 陶昌鹏 上海市 上海陶缘艺术品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44 周长兴 上海市 上海汽车制造工程院 一、工艺雕塑类
45 陈海龙 上海市 上海长江企业发展合作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46 袁新根 上海市 上海玉成实业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47 赵艳林 上海市 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48 周百均 上海市 上海玉石雕刻厂 一、工艺雕塑类
49 屠杰 上海市 上海欧亚明清雕刻艺术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50 梁端玉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51 徐根双 上海市 上海市玉石雕刻厂 一、工艺雕塑类
52 刘忠荣 上海市 上海忠荣玉典艺术品工作室 一、工艺雕塑类
53 薛春梅 江苏省 扬州玉器厂 一、工艺雕塑类
54 李仁荣 江苏省 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 一、工艺雕塑类
55 马静娟 江苏省 无锡市泥人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56 高毅进 江苏省 扬州玉器厂 一、工艺雕塑类
57 (萧)肖剑波 江苏省 常州剑波艺宝楼 一、工艺雕塑类
58 姚正华 浙江省 东阳市正华木雕研究院 一、工艺雕塑类
59 黄小明 浙江省 浙江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60 汤春甫 浙江省 浙江天台山佛教城、台州传统工艺博物院、天台山美术馆 一、工艺雕塑类
61 林汉立(牛克思) 浙江省 牛克思石雕设计院 一、工艺雕塑类
62 虞定良 浙江省 乐清市工艺美术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63 林福照 浙江省 青田县集雅玉石艺术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64 周金甫 浙江省 浙江青田石馨苑艺雕厂 一、工艺雕塑类
65 王笃纯 浙江省 乐清市雕塑艺术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66 李英 安徽省 安徽省宿州乐石雕刻厂 一、工艺雕塑类
67 杨其鹏 安徽省 杨氏微雕工作室 一、工艺雕塑类
68 王祖伟 安徽省 王祖伟砚雕艺术中心 一、工艺雕塑类
69 蒋雨金 安徽省 黟县金星工艺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70 丁安徽 安徽省 安徽省蚌埠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一、工艺雕塑类
71 林飞 福建省 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 一、工艺雕塑类
72 王文生 福建省 福建省惠安县精美艺术雕塑厂 一、工艺雕塑类
73 刘碧兰 福建省 惠安县华兰影雕石艺厂 一、工艺雕塑类
74 林发述 福建省 福建省工艺美术实验厂 一、工艺雕塑类
75 佘国平 福建省 莆田市兴化雕塑研究院 一、工艺雕塑类
76 陈景(敬)祥 福建省 福州市工艺品雕刻总厂 一、工艺雕塑类
77 郭懋介(石卿) 福建省 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发展中心(原福州市工艺美术局) 一、工艺雕塑类
78 王祖光 福建省 福州市象牙宝石工艺厂 一、工艺雕塑类
79 林庆财 福建省 庆财艺雕厂 一、工艺雕塑类
80 叶子贤 福建省 福州福寿田工艺品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81 潘泗生 福建省 罗源县雕刻厂 一、工艺雕塑类
82 林元康 福建省 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 一、工艺雕塑类
83 方文桃 福建省 莆田工艺一厂 一、工艺雕塑类
84 都传恭 山东省 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名誉) 一、工艺雕塑类
85 张冰 山东省 从事个人创作 一、工艺雕塑类
86 姜书璞 山东省 山东省临沂市艺术馆 一、工艺雕塑类
87 颜景新 山东省 颜景新工作室 一、工艺雕塑类
88 丁辉 山东省 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一、工艺雕塑类
89 吴元全 河南省 南阳市拓宝玉器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90 仵应文 河南省 河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91 仵海洲 河南省 中华玉文化博物馆 一、工艺雕塑类
92 刘延忠 河南省 河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93 陈启敏 湖北省 鄂西北地质矿产调查所 一、工艺雕塑类
94 路光荣 湖北省 仙桃市民政局残联 一、工艺雕塑类
95 龙从发 湖北省 武汉市工艺雕刻厂 一、工艺雕塑类
96 袁耀初 湖南省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97 黄剑 湖南省 北京清华工美环境艺术设计所 一、工艺雕塑类
98 徐佑章 湖南省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99 曹明珠 湖南省 湖南省浏阳市明珠艺林馆 一、工艺雕塑类
100 蓝君基 广东省 广州市南方玉雕工艺厂 一、工艺雕塑类
101 欧阳良矩 广东省 广宁县广绿玉雕工艺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02 陈培臣 广东省 潮州市二轻金漆木雕厂 一、工艺雕塑类
103 张民辉 广东省 广州市芳村区花城博雅工艺厂 一、工艺雕塑类
104 李得浓 广东省 潮州木雕艺术研究中心 一、工艺雕塑类
105 张庆明 广东省 肇庆市端砚协会 一、工艺雕塑类
106 卢权智 广西自治区 广西权智红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07 刘蜜 海南省 兴泰来国际装饰工程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08 麻双鸣 海南省 麻双鸣石雕文化艺术馆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09 韩谦元 海南省 海南乡镇企业工艺美术装潢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10 林长武 海南省 海南经贸学院 一、工艺雕塑类
111 刘义林 海南省 三亚市日本语学校 一、工艺雕塑类
112 瞿仁伟 重庆市 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13 柯愈勄 重庆市 重庆医科大学卫生学校 一、工艺雕塑类
114 刘能风 重庆市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品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15 潘启慧 重庆市 重庆市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16 何华一 四川省 江安县何氏竹艺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17 王钧 四川省 成都市新都王钧石艺社 一、工艺雕塑类
118 刘万琪 贵州省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一、工艺雕塑类
119 马熊 贵州省 中国包装进出口贵州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20 殷树成 贵州省 贵州省群众艺术馆 一、工艺雕塑类
121 汤佩铭 云南省 云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122 段国梁 云南省 剑川县古典木雕家具厂 一、工艺雕塑类
123 马宜刚 西藏自治区 西藏罗布林卡管理处 一、工艺雕塑类
124 胡深 陕西省 无 一、工艺雕塑类
125 张树珉 陕西省 陕西树珉写意雕刻院 一、工艺雕塑类
126 曲儒 陕西省 西安碑林博物馆 一、工艺雕塑类
127 胡新明 陕西省 凤翔县胡新明泥塑工作室 一、工艺雕塑类
128 赵秉科 陕西省 西安市阎良区核雕艺术馆 一、工艺雕塑类
129 王玉明 甘肃省 甘肃省卓尼县洮砚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30 陈唯一 甘肃省 甘肃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131 阎仲雄 甘肃省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一、工艺雕塑类
132 刘爱军 甘肃省 兰州刘爱军洮砚艺术品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133 钟浩 甘肃省 甘肃省工艺美术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34 安玛尼 甘肃省 甘肃卓尼禅定寺 一、工艺雕塑类
135 张建才 甘肃省 已退休 一、工艺雕塑类
136 张作良 甘肃省 甘肃临夏州葫芦雕刻艺术协会 一、工艺雕塑类
137 师成效 青海省 青海省工艺美术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38 陈新元 青海省 九三学社青海省委 一、工艺雕塑类
139 陈梅荣 宁夏自治区 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 一、工艺雕塑类
140 王兆权 宁夏自治区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 一、工艺雕塑类
141 王文华 宁夏自治区 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保卫处 一、工艺雕塑类
142 周云峰 宁夏自治区 宁夏银川市西塔文化市场 一、工艺雕塑类
143 石飚 宁夏自治区 宁夏地矿局金石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44 闫森林 宁夏自治区 银川市贺兰山滚钟口管理处 一、工艺雕塑类
145 张向东 宁夏自治区 宁夏贺兰砚博物馆 一、工艺雕塑类
146 林庆华 宁夏自治区 林庆华砚雕工作室 一、工艺雕塑类
147 施克俭 宁夏自治区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工艺美术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48 赵敏 新疆自治区 新疆玉文化雕刻研究所 一、工艺雕塑类
149 马进贵 新疆自治区 新疆玉沅珠宝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50 龚济川 新疆自治区 原新疆玉雕厂 一、工艺雕塑类
151 马学武 新疆自治区 新疆白玉城民族玉雕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52 陈天四 新疆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永春玉器厂 一、工艺雕塑类
153 张文阁 新疆自治区 新疆大漠土艺馆 一、工艺雕塑类
154 赵炳富 新疆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艺美术协会 一、工艺雕塑类
155 王咏 兵团 新疆徕远装饰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56 张德和 宁波市 德和根艺美术馆 一、工艺雕塑类
157 施永高 宁波市 永高创作研究室 一、工艺雕塑类
158 庄南鹏 厦门市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一、工艺雕塑类
159 王则坚 厦门市 厦门建坤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60 周保国 青岛市 青岛市平度国石精品阁 一、工艺雕塑类
161 杨瑞庆 青岛市 青岛一木集团公司 一、工艺雕塑类
162 涂必成 山西省 山西省长治堆锦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63 唐明敏 上海市 上海黎辉绒绣艺术有限公司 二、刺绣和染织类
164 黄培中 江苏省 南通市文化馆(退休) 二、刺绣和染织类
165 吴元新 江苏省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 二、刺绣和染织类
166 吕存 江苏省 江苏省丹阳市正则画院 二、刺绣和染织类
167 金文 江苏省 南京博物院 二、刺绣和染织类
168 余福臻 江苏省 苏州刺绣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69 俞家荣 江苏省 苏州市刺绣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70 张玉英 江苏省 苏州刺绣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71 潘细琴 江苏省 常州市工美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72 陈水琴 浙江省 杭州陈水琴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 二、刺绣和染织类
173 周志娟 山东省 烟台市绒绣厂 二、刺绣和染织类
174 唐洪祥 湖北省 湖北省来凤县土家织锦村 二、刺绣和染织类
175 江再红 湖南省 长沙市开福湘绣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76 李艳 湖南省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77 叶水云 湖南省 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 二、刺绣和染织类
178 柳建新 湖南省 长沙市开福区湘女绣庄 二、刺绣和染织类
179 王坚义 湖南省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80 王小辉 湖南省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81 陈少芳 广东省 广州市番禺广绣艺术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82 马践 广西自治区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二、刺绣和染织类
183 谭湘光 广西自治区 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84 蔡於良 海南省 海南出版社 二、刺绣和染织类
185 康宁 重庆市 中国重庆蜀绣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86 胡惠琴 重庆市 重庆挑花刺绣厂 二、刺绣和染织类
187 洪福远 贵州省 福远蜡染艺术馆 二、刺绣和染织类
188 黄克刚 贵州省 贵州省安顺市大角苗工艺美术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89 马正荣 贵州省 贵州省文联 二、刺绣和染织类
190 潘志星 贵州省 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二、刺绣和染织类
191 杨义亭 大连市 大连贝雕厂 二、刺绣和染织类
192 文展望 深圳市 深圳市高远机绣科技有限公司 二、刺绣和染织类
193 康玉生 北京市 北京市地毯五厂 三、织毯类
194 李鸿源 天津市 天津市地毯研究所 三、织毯类
195 库学敬 天津市 天津市地毯研究所 三、织毯类
196 邰长庚 河北省 迁安市弘业地毯有限公司 三、织毯类
197 赵绮霞 山东省 山东彩霞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三、织毯类
198 王士杰 湖北省 武汉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三、织毯类
199 刘静波 甘肃省 天水新天丝毯有限公司 三、织毯类
200 杨淑媛 青海省 青海海湖藏毯公司 三、织毯类
201 李雨峡 宁夏自治区 盐池恒纳地毯有限公司 三、织毯类
202 陆军 新疆自治区 那克西王和田地毯销售厅 三、织毯类
203 辛茂德 新疆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木汉商贸地毯有限公司 三、织毯类
204 申娜妤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抽纱厂 四、抽纱花边和编结类
205 王智仁 山东省 荣成市绣花厂 四、抽纱花边和编结类
206 邹立友 山东省 山东艺达集团 四、抽纱花边和编结类
207 卜范增 山东省 山东青州鲁绣抽纱有限公司 四、抽纱花边和编结类
208 刘希舜 河北省 唐山陶瓷研究院 五、艺术陶瓷类
209 刘立忠 河北省 磁州窑遗址博物馆 五、艺术陶瓷类
210 陈文增 河北省 河北曲阳定瓷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11 陈仲琛 辽宁省 沈阳仲琛艺术开发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12 李游宇 上海市 上海汉光陶瓷制造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13 周桂珍 江苏省 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14 李守才 江苏省 宜兴均陶工艺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15 邱玉林 江苏省 江苏宜兴彩陶工艺厂 五、艺术陶瓷类
216 何道洪 江苏省 江苏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17 李昌鸿 江苏省 宜兴市昌华陶艺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18 顾绍培 江苏省 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19 鲍志强 江苏省 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20 夏侯文 浙江省 浙江省龙泉市夏侯文龙泉窑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21 蒋淦勤 浙江省 蒋淦勤紫砂艺术工作室 五、艺术陶瓷类
222 毛正聪 浙江省 龙泉市正聪青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23 郭琳山 浙江省 杭州贵山窑陶瓷艺术研究室 五、艺术陶瓷类
224 卢山义 安徽省 安徽省界首市工艺陶瓷厂 五、艺术陶瓷类
225 杨剑民 福建省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 五、艺术陶瓷类
226 许兴泽 福建省 福建省德化县艺陶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27 苏清河 福建省 德化县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28 宁勤征 江西省 景德镇陶瓷馆 五、艺术陶瓷类
229 赖德全 江西省 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30 李恭坤 江西省 江西省景德镇市雕塑瓷厂 五、艺术陶瓷类
231 刘伟 江西省 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32 黄卖九 江西省 景德镇市古窑瓷厂 五、艺术陶瓷类
233 张正海 江西省 景德镇市雕塑瓷厂 五、艺术陶瓷类
234 姚永康 江西省 景德镇陶瓷学院 五、艺术陶瓷类
235 李菊生 江西省 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五、艺术陶瓷类
236 李文跃 江西省 江西省景德镇艺术瓷厂 五、艺术陶瓷类
237 袁世文 江西省 景德镇珠山陶瓷艺术院 五、艺术陶瓷类
238 杨苏明 江西省 中国轻工业陶瓷科学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39 王怀俊 江西省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40 冯杰 江西省 南昌工艺美术厂 五、艺术陶瓷类
241 余仰贤 江西省 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42 何叔水 江西省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43 张学文 江西省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五、艺术陶瓷类
244 饶晓晴 江西省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中心 五、艺术陶瓷类
245 徐亚凤 江西省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46 涂翼报 江西省 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47 张明文 山东省 张明文工作室 五、艺术陶瓷类
248 张晓杰 山东省 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49 赵文成 山东省 外贸开发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50 刘浩 山东省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黑陶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51 李梓源 山东省 淄博市淄川李梓源艺术中学 五、艺术陶瓷类
252 孟玉松 河南省 河南汝州市玉松汝瓷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53 杨志 河南省 杨志钧窑 五、艺术陶瓷类
254 刘建军 河南省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建军钧窑 五、艺术陶瓷类
255 孔相卿 河南省 孔家钧窑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56 任星航 河南省 禹州市星航钧瓷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57 郭爱和 河南省 洛阳师院壁画工艺研究室 五、艺术陶瓷类
258 王金鼎 湖北省 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59 陈扬龙 湖南省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60 熊声贵 湖南省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61 李人中 湖南省 醴陵群力艺术陶瓷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62 郭玢 湖南省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63 许恩福 广东省 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64 吴维潮 广东省 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65 潘柏林 广东省 佛山市禅城区溶洲南江陶瓷工艺厂 五、艺术陶瓷类
266 钟汝荣 广东省 石湾冠华窑美术陶瓷厂 五、艺术陶瓷类
267 刘炳 广东省 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68 余培锡(艺名:余培) 广东省 广州莲花陶瓷实业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69 吴锦华 广东省 惠州吴锦华工作室 五、艺术陶瓷类
270 王芝文 广东省 汕头工艺美术学校实验工厂 五、艺术陶瓷类
271 李小聪 广东省 李小聪瓷画艺术工作室 五、艺术陶瓷类
272 王龙才 广东省 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73 林鸿禧 广东省 广东省潮州市美术瓷厂 五、艺术陶瓷类
274 关永华 广西自治区 桂林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75 黄海基 广西自治区 广西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76 刘明洲 广西自治区 钦州市文化馆 五、艺术陶瓷类
277 陈德恒 广西自治区 桂林市陈德恒瓷画工作室 五、艺术陶瓷类
278 何平杨 四川省 邛崃市何氏邛窑艺术陶瓷厂 五、艺术陶瓷类
279 张肃 贵州省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五、艺术陶瓷类
280 郜金福 云南省 五、艺术陶瓷类
281 孙诺七林 云南省 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满村委会 五、艺术陶瓷类
282 于铁 云南省 昆明交通运输集团公司 五、艺术陶瓷类
283 陈绍康 云南省 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 五、艺术陶瓷类
284 孟树锋 陕西省 铜川市陶瓷研究所 五、艺术陶瓷类
285 费维本 江苏省 镇江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六、传统工艺玻璃类
286 吴子熊 浙江省 台州吴子熊玻璃艺术公司 六、传统工艺玻璃类
287 金全才 浙江省 天台山艺苑有限公司 六、传统工艺玻璃类
288 何福礼 浙江省 浙江省东阳市东风竹编厂 七、编织工艺类
289 卢光华 浙江省 东阳市竹艺精品有限公司 七、编织工艺类
290 杨玉兴 山东省 莱州市顺兴草艺品厂 七、编织工艺类
291 王文定 湖南省 湖南省长沙市湘绣总厂 七、编织工艺类
292 黄硕夫 广西自治区 桂林永盛工艺品有
三、历史上或现代杰出的园林工程大师有哪些?我还是个新手,想了解关于他们的作品和成就,谢谢各位。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梁思成,为梁启超之长子,是李夫人所生,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
是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
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回忆,梁思成“开玩笑说”,“他的生日,4月20日,和希特勒是同一天。”[1]
梁思成建筑奖是为了激励我国建筑师的创新精神、繁荣建筑设计创作、提高我国设计水平而设立的,是授予我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并被定位为中国建筑师的终生成就奖。经国务院批准,原建设部于2000年设立了梁思成建筑奖,由中国建筑学会承办,以表彰和奖励在设计创作中作出重大成绩和突出贡献的杰出建筑师[2]。
兄弟姐妹:梁思顺 梁思永 梁思忠 梁思庄 梁思达 梁思懿 梁思宁 梁思礼
母亲:李蕙仙
梁思成.《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一期,1932.3.
梁思成全集
2梁思成.《蓟县独乐寺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1932.6.
3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三卷二期,1932.6.
4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4.
5梁思成.《云岗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12.
6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3.12.
7梁思成.《赵县大石桥》.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一期,1934.3.
8梁思成.《修理故宫景山万寿亭计划》(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4.
9梁思成.《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与刘敦桢、鲍鼎合写).营造学社四卷,1934.
10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单行本).1934.
11梁思成.《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营造学社汇刊五卷三期,1935.3.
12梁思成.《治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与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5.
13梁思成.《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与蔡方荫、刘敦桢合写).营造学社汇刊四卷,1935.
14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修葺计划》.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一期,1935.9.
15梁思成.《建筑设计参考图叙述》.营造学社汇刊六卷二期,1935.12.
16梁思成.《建筑设参考图集简说及(一)台基,(一)台栏杆.(三)店面.(四)斗棋(汉一宋).(五)斗拱(元明清)》.营造学社特刊.1935.12.
17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单行本).1945.
18梁思成.《中国建筑和艺术》(英文稿).为美国百科全书作.1946.
19梁思成.《城市计划大纲序》(单行本).1951.
梁思成照片集(10张)
20梁思成.《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文物二卷五期,1952.21
21梁思成.《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文物,1953.(10).
22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学报,1954.(1).
23梁思成.《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林徽因、莫宗汇合写).建筑学报.1954.(2).
24梁思成.《东亚城市建设与改造》.在国际建筑协会会议上的报告,1958.
25梁思成.《建筑创造的几个重要问题》.建筑学报,1961.(7).
重复与变化
26梁思成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2011.4
成就荣誉
培养人才
在梁思成的一生中, 除了研究中国古建筑以外,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1928年,他刚一回国就到东北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一心要为中国培养新型的建设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梁思成又想着战后和平建设需要人才,于是回清华大学筹办了建筑系,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投入了中国的教育上。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梁思成总是站在教学第一线,即使在他担负着十分繁重的行
梁思成建筑画
政工作的情况下,他坚持亲自教课。他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所以他除了讲授中、外建筑史外,还经常给刚进大学的学生讲“建筑概论”,担任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他不但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善于深入浅出地、用生动的语言和比喻向学生讲明什么是建筑,建筑师的任务和建筑师应该怎样工作等。他善于从课内到课外,经常教育和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观察所见到的建筑,研究与建筑师有关系的一切事物,启发学生对建筑事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和感情。梁思成在古建筑研究中坚持的严谨学风也贯穿在他的教育工作中。他审阅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论文都是逐句修改,从内容到错别字,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他不仅自己做到,而且也要求教师和学生熟悉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能随手勾画出这些建筑的形象和记住它们的建造时期。他不但培养学生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作风,反对少数艺术家的所谓不修边幅的那种散漫习气。他强调一个建筑师要对一个工程负责,必须要有严格和科学的工作作风。他要求每一张设计图纸都要制图清楚,尺寸准确、连写字大小都要按不同等级的规定,文字与图分布均匀,干净利索,一目了然。
建筑理论
在梁思成的一生中,虽然以主要精力投入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但始终不忘他从事这些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在中国创造出新的建筑。
华罗庚 老舍 梁思成 梅兰芳
梁思成早在青年时期就到过欧美许多国家,参观过各国古代和近代的城市和建筑。他清楚地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它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也多具有自己的传统风格。人类进入20世纪,物质文明大大提高,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在这样的时代,中国新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个问题长久地在他脑海中思考着。
早在30年代,他总结了近代国外建筑的发展和近百年中国建筑的状况,他提出既反对全盘西化,将洋式建筑照搬进来,也反对那种完全仿古的做法,认为这决不是中国新建筑的方向。他向往着一种既能用新技术、新材料,又具有民族传统的新建筑形式的出现。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各国都在准备着战后的和平建设,讨论着新城市的理想规划,探索着新住宅的多种形式。梁思成也向往着自己祖国在胜利后的建设,他在四川乡下读着国外新出版的书刊,研究城市规划,住宅建筑新的理论;他著书写文,探讨中国新时期的建筑设想;但是,在旧中国,他的这种向往和主张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向往已久的新建设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开始了。人民政府给予梁思成以极大的信任,委任他担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的副主任,他开始为新中国首都的建设日夜操劳。他四处写信,邀集国内建筑专家来北京筹建国家建筑设计机构,以担负起新中国的建设任务;他参加制定国家基本建设的计划,提出不要只着眼于个别工程的兴建而必须着手制定一个省,尤其是每一座城市的整体规划。
1950年初,他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先生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他们根据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性质,预见到北京的长远发展,提出将新的政府行政中心区放在旧北京城的西郊。他们从新行政区占地面积、交通联系、长远发展等几方面加以分析比较,论证如将这个新区放在旧城之内则将带来一系列不可克服的困难。他们认为北京旧城是一座规划严整,保留有众多文化古迹而且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古城,他们主张把这座世界上少有的历史名城保留下来,在改建中保持它的传统风格。1950年,梁思成带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师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1951年,他又组织教师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担任纪念碑设计委员会的领导,在他主持下确定了碑形的式样。梁思成就是这样,怀着满腔热情,以一个技术专家的极大责任心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之中,他自己说:“差不多每天都在兴奋激动的心情中度过高兴愉快的一天。”
在繁忙的工作中, 梁思成始终没有忘掉为新中国创造新建筑的理想,始终没有停止对建筑创作理论的探索。他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尤其是其中关于新中国文化的论述,受到很大的教益,他认为新中国建筑也和新中国的文化一样,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他写文章,作报告,连续发表了《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等,热情地介绍中国建筑传统,论述建筑创作的主张。他十分注意新建筑的实践,对于北京民族宫、美术馆这样较多的应用了大屋顶和古代建筑装饰的建筑,梁思成并不认为他们就是最好的和唯一的民族形式;他发现有些地区、有些农村的住宅采用了中国建筑的横向开间比例,用普通砖砌出少许具有中国风格的装饰,他十分高兴地认为这可能是创造民族形式的广阔途径。可以说,在建筑创作这样复杂的学术问题上,几十年来,梁思成始终在进行着思考和探索。
1963年,他为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特地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在这项设计中,梁思成根据1200年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在日本兴造了奈良招提寺的史实,特地采用了中国唐代建筑的式样和风格,以象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在扬州市建设局的具体领导和组织下,这一组精美的纪念性建筑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1962年,梁思成带着助手又开始了对宋《营造法式》的研究工作。《营造法式》是中国宋朝朝廷颁行的一部关于建筑制度的法规的书,是中国历史上留存至今最完整的建筑经验总结。但是由于留存到今天的宋代建筑很少,名称与后代又多不相同,所以今人很难读懂。梁思成在青年时代就有志于研究此书,从30年代开始就决心将难于理解的论述和名称加以注释,用现代科学制图方法画出宋代建筑的图样,这样做对深入研究中国建筑的传统技艺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此项研究由于难度大始终没有完成,1965年,梁思成终于完成了上卷的工作。这时,他虽然已经60多岁了,身体又多病,他们仍满怀信心地表示:“要为社会主义干他一二十年”。然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这位学者被迫终止了一切工作。
梁思成先后著书5种,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共150多万字,现已整理成《梁思成文集》(1—4)全部出版。他和他领导的科学研究集体因为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和文物建筑保护”这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198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证书,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领导的集体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9]梁思成的学术成就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美国有专门研究梁思成生平的学者并出版了他的英文专著《图像中国建筑史》。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四、现在最有名的景观设计师是谁?
1造园时代:造园术(Garden Craft)、造园(Garden Making)、园林设计(Garden Design)、造园艺术(Garden Art)
欧美国家在18世纪中叶以前手工业时期,只有供皇帝使用的猎苑(Hunting Park)(相当于中国周文王之囿)、皇家营苑、王子或贵族的城堡园林、贵族的别墅(Villa),园林、寺庙园林、富裕阶层的私园。其中,猎苑和寺庙的圣林是自然的或半自然的。其余都是人工建造的。因此,园林必须是人工建造的。欧洲18世纪以前的自然风景不能称为garden,只能称为park。这个park与后来的urban park,publicpark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人工建造的,而前者是自然的。当时的人造园林有下列许多类型:
(1)果园(fruit Garden)、厨园(Kitchen Garden)、药草园~Herb Garden),这一类园林,是园艺学科的园林,以果品、蔬菜、药草等实用功能为主,不能列入园林艺术范畴。
(2)绿色雕塑园(Topiau:Garden):迷园(Maze、Labyrinth)、结纹园(Knot Garden)、花坛园(Parterre)(主要是把许多knot Garden和许多Carpet bed毛毡花坛组成一个中轴对称的花坛群),这类园林的布局造景都是中轴对称的,可算是一种几何式美术作品。
(3)阶地露坛式园林(Terraee Garden):是意大利山坡较大型的园林,是建造在山坡梯形台阶地上的几何式园林,这类园林,可列入园林艺术类型。
(4)平地几何式园林(Flate Geometrit:Garden):法国、巴黎郊区由勒.纳特亥(Le Notre)设计的“凡尔赛营苑“(Versailles),是这一类大型园林艺术的“典范“,是西方几何式园林艺术的顶峰。
这个时期的园林中,第一类是实用园林,没有什么艺术设计,都是由园丁或园主人自行安排建造的,是小型的。第二类是中型的,有美术没计,中轴对称,有的场合也配上水池、喷泉、雕塑或花架、亭、榭。一般布置在别墅、住宅建筑物外围,花园不是主体而是配体,是美术创作,但不是艺术创作。第三类是大型主题园林,包括阶地露坛式园林与平地几何式园林像凡尔赛宫苑,面积近万亩(约666hm2),是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当时的园林设计、施工、管理也没有专业的分工,都是由一个园丁(gardener)完成的。凡尔赛宫苑面积虽近万亩,但人工建造部分,不超过4000亩(约266hm2),中国完全由人工建造的圆明园,也不过5000亩(约333hm2)。由于面积不大,所以,即使没有生态学知识,也还可以应付。而且,当时西方的生态学还没有问世。
总之,那个时期的园林,除少数主题园林以外,大多数只是建筑的延伸和扩大部分,是室外的绿色建筑。西方的几何式整形园林与中国的自然式山水派园林是完全对立的。由于大城市还没有出现,所以也根本没有供城市居民共同享用的"公园"(public garden,urban garden)。法国的凡尔赛宫苑的主要规划师勒.纳特亥起初师从宫廷画师,后来又跟随父亲(宫廷园丁)在宫廷中从事园艺师助手的工作,所以有机会多年在宫廷中学习园艺和造园工作。他当时被称为:"王者之造园师和造园师之王"(the gardener of kings and king of gardeners)。当时,即使像勒·纳特亥这样的造园大师也没有从事几万亩以上的城市大公园、田园城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或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的机会。
1.2风景造园时期(Landscape Gardening)
18世纪中叶,欧洲发生工业革命,接着出现了城市化,城市居民厌倦了那种精雕细刻、修剪整形、中轴对称、了无生趣、费工费钱的几何式园林。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充满生趣的自然山水式园林,通过乾隆的画师、法国传教士王致诚传入欧洲,震动了整个欧洲园林界,以致英国的整形几何式园林在18世纪后期几乎完全消失。
(1)赖普敦(Humphrey Repton)(?-1818年)与风景造园学(Landscape Gardening) 赖普敦是英国第一位造园家,他提出了"风景造园学"(Landscape Gardening)和"风景造园师"的专门名词。他曾说:"只有把风景画家和园丁(花匠)两者的才能合二为一,才能获得园林艺术的圆满成就。"
(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The English Landscape School)的产生
肯特(William Kent)是早期英国自然风景式造园家,他抛弃了几何式园林,代之以自然风景式园林。他说:"大自然是厌恶直线的",他把前人遗留下来的通直的林荫大道,全部破坏,并采用中国"曲径通幽处"的方法加以改造。他的学生勃朗(L Brown)(1715-1783年)在英国也非常有名,勃朗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意大利几何式园林,全部改造为"自然风景式园林",人们都称他为"万能的勃朗"。勃朗的继承人赖普敦于1806年在著作中写道:"那些用栏杆围起来的石头平台,壮丽的石级、拱门和人造的山洞,高耸的修剪树墙,壁龛和后退部分,处处装饰着雕像,……那种意大利几何式园林,……什么雪泥鸿爪,什么断垣废址,都已荡然无存!"(遗憾的是,这些在18世纪末期,已经被英国风景园林家毁掉的几何式园林,现在又被我们的某些现代园林师拷贝过来,充作后现代派园林来兜售)英国的浪漫主义自然风景式园林便由此产生了。虽然后来受到过另外一些造园家的反对,不过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已经经过历史的长期考验,必将繁荣不衰。
应该特别引起重视的是,欧洲在18世纪以前,风靡了几世纪的儿何式园林是欧洲造园大师受到中国自然山水派园林的震撼以后,由他们自己亲手将原有几何式 园林加以抛弃或改造的。
2 在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以后,西方园林学科的发展
2.1奥姆斯特德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环境规划设计学院劳莱教授(Prof.M.Laurie)在其著作《An Intrnduetion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写道:"一提到Landscape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L.A.)这个专业术语,便是一个费解的难题,专业工作者常常因为他们的现代专业观念被社会误解而苦恼。因而还常常用风景造园(Landscape Gardening)来解释,但是又经常用总体(Site Planning)、城市设计(Urban Design)和环境规划(Environmental Planning)等术语去阐明L. A.这一术语的广泛含义和工作深度。"这个费解的术语: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美国风景园林师之父奥姆斯特德(F.L Olmsted)在1858年创造出来的新术语。奥姆斯特德是办农场和从事土木工程技术工作的,并未受过L A“的专业训练。他本人设汁过华盛顿特区市中心及市中心的国家首都公园、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墓园、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校园,:他设计过城市公园、个人私园、城市规划和道路交通网规划、用地规划、居住区规划和面积超过3000km2的约瑟米蒂(Yosemlte National Park)国家天然公园(相当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波士顿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设计。他把所有他从事过的性质很不相同的工作统统称之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所以劳莱教授说:"无怪乎人们对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到底是干什么的?在思想上引起了混乱。"
2.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国家,早在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虽然是在纽约宣誓就职的,但他深感美国的特大城市,如纽约、芝加哥、费城 等,早已不适宜作为居民理想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因此他抛弃了纽约和费城,而另建华盛顿特区作为首都(当今中国现代化理想城市的建设者,正在热衷 于抄袭摩天大楼集中的香港模式,而香港模式又不过只是过时的纽约模式的拷贝)。并于1801年,将首都从费城迁往华盛顿特区。
1945年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核污染危害波及全球。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新的学科、新职业,就是在上述人类环境危机不断严重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当时,世界各发达国家的Landscape Architects们多次集会,酝酿针对L.A.这一新的学科,成立一个国际同行联合会,以促进这一新学科的发展。最后终于在1948年9月,在英国剑桥召开了这个国际学术团体的成立大会,将这个国际组织定名为"International Federation。f Landscape Architects"(缩写为"IFLA")。章程规定,这是一个非政治性的、非营利性的国际学术团体。迄今,该联合会已有50多个国家的学术团体参加,总会没在法国巴黎,下设三个分会。IFLA只吸收代表一个国家的学会作为团体会员参加并作为理事。如果这个国家的学会不参加团体会员,则由IFLA选一位该国有成就的学者作为个人理事。由于某些原因,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尚未能加入IFLA,所以笔者从1983年至今,一直是IFLA总会的个人理事。
对于20世纪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学科和职业,IFLA在其章程的宗旨中是这样阐述的:"鉴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是要建立在人们与他 们的生存环境和谐共处和明智地利用资源的基础之上的:又由于那些增长的人口,加之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能力,导致了人们在社会上、经济上和物质上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又由于为了满足那些对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不致恶化环境和浪费资源,这就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界的演化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相密切联系的专门知识,专门技能和专门经验。这些专门的合格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我们已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专业的实践工作中找到了。"这就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学科和专业的现代概念。
2.3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与Landscape Planning
1986年3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举办的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World Conference。n Education For Landscape Planning)明确阐述了关于Landscape Planning学科的含义:"这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其重点领域关系到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地区的发展与变迁、大地生态、城镇和大都会的 景观。" 这个国际大型学术会议,是由联合国自然与自然资源联合会(IUCN),EXXON教育基金会和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联合举办的。大会邀请了26个国家88名国际著名学者参加讨论,其中特邀了19名学者作了学术报告,笔者也是其中之一。笔者接到大会寄来的邀请信中明确地阐述了关于Landscape Planning学科的含义。这次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在论文报告中,还选拔出2名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典范,笔者是其中之一。根据这次大会阐述的Landscape Planning的含义,笔者把它意译为"大地规划",认为它是这个行业的具体工作,而且这一学科的最现代观念已经扩展到"地球表层规划"了。所以在18世纪,人们把Landscape Planning泽作"景观规划"是可以的,但到了21世纪,还是那样翻译的话,就不确切了,与国际学术界就很难接轨了。
3 在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
3.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是人类文化的典范
国际大地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的第一任会长和终生名誉会长英国杰列科爵士(SirG.A Jellicoe)曾经在1985/861FLA年报发表论文《伊甸园的探索》(1985~1986的IFLA年报发表的沦文)中说:·关于园林甚至大地(Landscape)的文化,全世界都是建立在以下三大文化主流的基础之上的。第一是中国,第二 是西亚,第三是希腊。特别是中国,她的这种特有文化,是从她自己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后来传到日本。到了18世纪中叶,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时正是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化开始蔓延的时期)杰列科又说:"这是一种艺术,它是在如下“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一种艺术,那就是:“人只是大自然有机组成部分中的一部分(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人是和大自然自身一样,在没有达到他的极限之前,他作为大自然从属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这种中国哲学会使“人与自然“ 两者之间的关系,长期保持一种非常平静与安定的状态。还有真正令人激动的是大自然的奇景,例如,扑面而来的暴风骤雨,随风起舞的树木,轰隆泻落的飞瀑,它们使我们平静的生命之流,激起了阵阵波澜。又如中国文人在园林中种植芭蕉,是为了倾听雨打芭蕉的曲调。在中国或口本茶庭中产生的这种对自然美的敏悟,是西方人所不能领悟的。"
3.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国都中心建设大园林的国家
全世界的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以外,从埃及、巴比伦、希腊、印度到罗马帝国,在城市中心,一般都是没有园林的,城市的皇宫和民居也很少树木和园林。现在我 们见到的意大利威尼斯,实际上是一座建筑密集的石头城,城市中的圣·马可(SL Mark“s Square)广场,全是石材铺装的地面,没有草地,也没有树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威奇欧广场(Palazzo Vecehio)、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都只有雕塑、喷泉,而没有树木和花草。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大广场,也是一棵树也没有的花岗石铺装场地。(遗憾的是当今最理想的花园城市--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在国家高等法院前依然移植了一个圣·彼得广场,这种新瓶装旧酒的习惯思想,是多么的顽固啊!)。这些广场都是城市热岛效应的热源,会恶化舒适的城市小气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至少在公元前100多年)在城市中,或城市中心建设大型园林的国家。当今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正在向中国学习;但是我们的城市建设,却正在风靡一种喷水、雕塑的花岗石广场,一棵大树也没有,使城市变成热岛,并把这种古老落后的设计标榜为现代化新思潮。
中国历代皇城中心,建有大型自然山水园林,仍然保留至今的,便是元大都大内的西苑,即西方所称的海宫。西苑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北海和中海,面积近2000亩 (约133hm2),水面名为太液池,池中小山名为蓬莱山,上建广寒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在此朝见蒙古族皇帝,他把这座海官惊叹为神仙宫阙。
元大都宫城内除了西苑,另外在大内之北,尚有御苑,西苑之西还有前苑、后苑,园林面积达到宫城内总用地面积的近40%。到了1420年,明朝在北京建成紫禁 城,并修建皇城。把元大都的西苑向南扩建了南海,成为三海",总面积近3000亩(约200hm2),约为紫禁城面积的2倍。中国历代都城中心园林面积大大超过广场用地,这是一种进步现象。西方在城市化以后,都仿照中国在大都市中心建设大园林。例如美国纽约曼哈顿建了5000亩(约333hm2)中央公园,华盛顿D.C.建了36000余亩(约2400hm2)首都公园。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建了近20 000亩(约1333hm2)园林。
3.3中国的杭州与西湖是全世界最早、最美的园林城市(Garden City)
园林城市(Garden City)是令人类人居环境(ekistics)的最高理想。Garden City这个名词,是由西方人提出来的。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名词?是因为他们没有Garden City。如果世界上别的国家也没有Garden City,那么也造不出这么一个新名词来。12世纪,全世界没有第2个国家有像中国南宋的都城杭州(临安)与西湖大园 林互相环抱而构成世界上最早、最美、也是全世界惟一的Garden City,被马可·波罗称赞为"最美丽华贵之城"。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画家达·芬奇本人虽未到过杭州与西湖,但看到《马可波罗游汜》中,在对杭州与西湖的浪漫色彩的描述,所以提出了Garden City的构想:家家户户都要有具有灌溉设备的花园。18世纪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提出了一个要把首都建成"一个由许多园林组成的城市,或一个建造在自然风景胜地中的城市"的风景园林城市的理想以后,依据他的提议而建成的华盛顿特区的市中心就有一个大花园。
到了19世纪,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又提出了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Garden City的新内容。根据19世纪以前西方提出的对Garden City的概念,公元9世纪,唐朝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期(公元822-824年).杭州就已经完全符合Garden City的要求了。
到了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西湖东南凤凰山、大内筑成、周九里。就是国都临安的紫禁城--南宋皇朝的政治中心。当时的国都已经开始疏散人口,置有16个卫星城镇,临安都城南襟钱江,北枕西湖;水路司由钱江直通灵隐。西湖的面积为8600余亩,约为5.68平方公里。湖中大岛孤山以及苏堤白堤,和湖中筑岛点景.有三潭印月、小瀛州、湖心亭等,把西湖分割为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与小南湖五处。湖中三岛与战国时期蓬莱三岛相呼应,继承了秦汉以来帝皇神仙宫苑皇家园林艺术的传统。南宋时期杭州"西湖十景",是全世界园林城市造景布局,静态空间布局与动态序列布局综合而构成一个环拱湖心的园林布局艺术系统。
这种西湖十景的"空间与序列的布局艺术园林系统",不但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发源地,也是全世界花园城市空间与序列布局园林艺术系统的首创与典范。对于她 的艺术成就,明代有一位日本使领馆驻杭州官员,题杭州西湖图诗篇如下:"初见此图,不信人间有此湖;到了此湖,犹觉此图欠工夫!"(大意)。
3.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大自然““为原型进行园林创作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设计,不但埃及、巴比伦、希腊是整形几何式的,中国也不例外是整形几何式的。中国元、明、清时代帝皇神仙宫苑遗留下来的北海三神山仙岛.如北海琼华岛、团城,圆明园的蓬岛瑶台、颐和园龙皇庙,其建筑和种植也都是中轴对称的。但是中国早在公兀前138年的汉武帝时期,茂陵富人袁广汉的私园已经采用了自然山水派园林艺术手法了,关于他的园林细节,下文还要描述。这种"自然山水派"园林,正是全世界进入高度城市化的现代大都会的城市居民所渴望而梦寐以求的。
3.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造园““这个行业、专业和学科的国家
罗马帝国到公元117年,达到全盛时期,哈德良大帝才开始在城市郊区修建了哈德良山庄。到了中世纪,意大利许多城市郊区的修道院才开始种树栽花,不过是极小的,以实用为主的药草园和厨园。欧洲一直要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在城市郊区出现许多山地别墅园林,称为"台地园林"(Terrace Garden),几何式的。那已经是14~16世纪了。欧洲的真正园林艺术,是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以后便进入法国勒·诺特亥平面几何式园林。但是,中国在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已经建造方圆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种植异果名卉,养百兽的"上林苑““了。
当时的茂陵富商袁广汉,也已经建造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构石为山,高十余丈,激流水其中,养珍禽异兽,种奇树异花的自然式园林了。这是在公元前138年的事,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式园林。这个私家花园的规模比起比它晚250多年的罗马帝国的皇家哈德良山庄的园林规模要宏伟得多。所以说,当时中国社会上没有这种造园的职业是不可能的,中国造园行业的出现,要比欧洲早1400余年。
现在全世界留存下来的两部最早的造园艺术系统理论著作:《作庭记》(作者或系日本11世纪末年的桔俊纲)和中国明代汁成著《园冶》(书成于公元1634年)。但通观11世纪末年,日本《作庭记》内容,其造园艺术理沦,显然是从中国汉、唐以来的造园艺术理论中继承下来的。
4 各国对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涵义的理解
由于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对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也会有不同的涵义。
1858年,美国奥姆斯特德和建筑师Vaux在他们共同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总图上,签上了Land。。ape Ar-chitecture的名称。到了1899年,美国首先成立了The 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缩写为ASLA)。1900年,哈佛大学就设置了Landseape Architecture这一门课程。7年以后,哈佛大学的城市设计课程,是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课程中分立出来的。所以地球表层规划学科比城市设计学科更为宏观,内涵更为广阔。而城市设计学科要比建筑学更为宏观,内涵更为广阔。哈佛设置建筑系的年代虽早,但学科的性质,并不能因设置年代早晚来改变它的内涵。
我国有些人提出了"大建筑学"和广义建筑学的观点,建筑学是不可以包涵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规划的。这种学术观点是不能与国际接轨的。当代国际最优秀的两座园林城市都是风景园林师设计的:美国华盛顿D.C.的市中心及国家首都公园是Landsape Architect奥姆斯特德设汁的;而澳大利亚的园林城市堪培拉,是美国芝加哥Landscape Architect格利芬设计的,
英国首先采用L.A.这个名称的设汁师是Patric Geddes.在1907年,他在苏格兰担任Landscape Architect的工作:二战以后,这个学科迅速发展,工作领域越来越大.包括新城镇的规划、扩建、改建,公路和道路、国家天然公园、水库修建、森林、矿区和工业区重建等工作。
在德国,20世纪30年代,这个行业从事全国高速公路系统的规划。
荷兰这个行业,还从事围海造园林绿地的工作,现在还从事城市重建工作。
在斯堪的纳维亚,这个行业还在创建新的福利社区中.扮演活跃的主角,我国于1981年派出"国家风景园林专家代表团"访问美国的"国家公园系统"和城市园林绿地,笔者作为国家风景园林专家代表团专家成员之一,发现中美两国在国情、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上有很大不同。在我国,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主要从事下列两项工作:一是保护和规划国家、地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草原、牧场、湿地、河流湖泊、海滨、岛屿等原始地区;二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地设计,大型公园,效区公园设计,工矿、机关、医院、学校、郊区风景区、旅游休闲胜地、度假村等园林绿地没计。体制上也是特殊的,例如:国家建设部城建司设有风景处和园林处;各省建设厅设有风景处:各大、中城市均设有园林局或园林处;中国"The 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一级学会,也定名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大学里没置的专业名称,也都译为"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或行业。有人要把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复合词,分为两个单词来翻译,L.(景观),A.(建筑),于是变成了"景观建筑·.这便会使我们大批不熟悉英语的同志,误认为这是一门没有出现过的崭新学科。那么,既然名叫景观建筑.一定是一种新的建筑学,需请没有学过植物学、园艺学的建筑师来担任这项工作。笔者以为这样的翻译势必造成更多的混乱。还有人要把全世界都已十分明白的"园林城市"的概念,换成什么生态城市、森林城市;把浅显明白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换成说不明白的城市开敞空间、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环境艺术、城市林业等等把水髭混的新名词,还认为这就是创新,这就是现代化。
笔者以为国家主管部门已经批准,而且执行多年的专业名称和名词,最好不要因为一些其他原因,随意标新立异而引起混乱: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创新,而不是在名词上天天翻新。
全世界L.A.这个学科的教育,最先进的是美国,美国大约有60佘所大学设有l A.学科的系或专业。其次就是日本,日本有40余所大学设有L.A.学科的系或专业。日本学者当然知道L A.这个学科的领域,已经扩展到地球表层规划的范畴了。但是他们至今仍然把最现代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译为《造园学》。但把《造园杂志》从]994年开始就改为《L.A研究》了。这就是把传统的造园术语直接用英语与国际的现代术语L.A.接轨了。
笔者认为,中国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现阶段,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学科,在中国还是应该译为"风景园林"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妥或直接用英语 L.A.以免争论。
以上就是关于邛崃市景观设计大师名录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