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程的类型
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类型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课程的类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课程类型有哪些呢?
课程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来分类,比如按课程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1、课程内容属性: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课程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课程管理开发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程任务: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课程实施要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课程性质: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2、一般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公共课、专业课、通识课。通识课—理解成兴趣课就行,公共课是全校统一安排的,专业课是学院统一安排的。公共课一般都是必修课。
3、专业课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限选课。限选课又分为基础限选和专业限选。区别在基础限选针对学生范围会比专业限选多,专业限选一般只有该专业学生或相关专业学生可以选择。
二、课程的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按各种不同的学科划分门类,并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加以设计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2)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1)分科课程: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限和期限。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但是容易带来科目过多、分科过细的问题。
(2)综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
三、课程的类型有哪九类?
课程分类: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内容属性),必修课&选修课(实施要求),显性&隐性课程(课程表现形式)。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 》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但这里课程的含义与我们通常说的课程的意思相差甚远。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也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其意思指功课及其进程。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
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
四、课程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课程可分为事实学习、概念学习、定期学习。
事实学习是中心的课堂类型,概念学习是中心的课堂类型,定期学习是核心内容的课堂类型,接触学习是核心内容的课程类型,方法或者是技能学习为核心内容的课堂类型。
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课程作用:
(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4)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5)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6)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
(7)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以上就是关于课程的类型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