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面试一般会问什么问题(博士后面试一般会问什么问题及答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博士后面试一般会问什么问题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申请国外博士后的一些常识
1.如何申请国外博士后
申请博士后的过程和申请博士有所不同,一般博士后的申请不需要TOEFL或GRE成绩。除了美国大学能提供博士后申请外,很多研究所,国家实验室甚至大公司的实验室都提供博士后的position。由于支持博士后的Funding来源不同,有的position只面对US Citizen or Permanent Resident (Green Card holder) 。
如何知道Post-doctor 的Position?
1、通过博导
通常你的导师或所在大学、研究所/会和美国大学有学术上的交流;你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或人际交往打听是否有博士后的position,美国有些大学甚至会在国内的院校发广告。
2、通过套词
如果你在学术研究或论文中经常reference某些教授的论文著作,你也可给他们写信,询问他们的实验室是否有博士后的position。
3、通过查询
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学校网址,一般博士后的position及申请要求都会登在网上。相关国际学术性杂志也会刊登招收博士后的广告,例如《nature》等。
4、通过你在美国的学长或朋友打听。
5、委托中介为你办理,知识人网听说不错。
2.如何申请国外博士后
1.什么是博士后?
答:博士后(PostDoc)指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一定时期研究工作的阶段;也指在此阶段中进行专题研究的人员。所以博士后不是博士以上的学位,而是一种工作。其全称是博士后研究员(post
doctoral researcher) 。
2. 博士后的由来是什么?
答:1876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设立了一项研究基金,用以资助优秀的青年学者在较好的研究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由于在最初基金资助的20人中有4人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故人们称之为“博士后”。
3. 留学美国做博士后有何优势?
答:美国在高精尖科学领域占领先地位。诺贝尔奖得主中有大部份出自美国。各大主要专业期刊的大量论文由美国科研团组发表。美国各学校医院和科研机构重视科研、力求创新、设备先进、仪器精良。到美国做博士后可以积累经验、拓宽视野、结识业界领头人物,为将来合作发展奠定基础。国内各院校有很多教授博导有留美经历。
4. 在经济上如何负担美国博士后留学?
答:因为博士后是一种工作,博士后不仅无需缴纳学费,还能从雇主或其他机构组织处得到工资或津贴,享受院校员工的待遇。比如目前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IH)规定的最低博士后年工资标准是四万美元左右,并逐年增长。
5. 美国博士后留学期限有多久?
答:博士后周期视研究项目而定、可长可短、没有固定的限制。
6. 如何申请美国博士后留学?
答:直接向招收博士后的雇主提出申请。若雇主认为申请人具备其所需的科研专长,能胜任研究项目的工作,则择优录用。
7. 美国博士后留学需要什么条件?
答:首先要已经或将要获得博士(Ph.D.)或医学士(M.D.)的学位。其次要有雇主所需的科研专长。另外还要有过硬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如果能预先申请到其他来源的科研经费和生活费,则对申请更有帮助。
8. 美国雇主如何评估申请者?
答:美国雇主通过审查申请者的书面申请材料和进行面试来衡量申请者的英文水平和专业特长。
9. 美国博士后留学的书面申请材料有哪些?
答:正式申请信、简历、学位证书和推荐信是必需的。其他能证明申请人资历的材料,如科研教导工作经历、在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在专业会议上作的报告、获得的荣誉和奖励、评审他人科研成果的经历、拥有的专利等能增加申请人的竞争力。另外,能证明其英语能力的文书也至关重要。
10.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美国博士后留学申请失败?
答:申请已经不再空缺的职位;专业特长的描述与要求不匹配;英语能力不过关;申请材料准备不规范;得不到面试机会等都会导致美国博士后留学申请失败。
3.原因是什么
第一,科研环境好。
对于申请人来说,希望能有更好的平台,进行学术研究,国外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氛围是国内的很多研究机构远远达不到的。 第二,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领先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美国多个领域生物,医药,均领先世界,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能加入这样的团队,自己的文章及研究成果也会得到显着的提高。
第三,对于以后有移民的倾向的同学,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做博士后,是拿J-1签证,比较容易被领馆批准。
工作一到两年后,可以申请免去J-1签证必须回国服务的要求,转为工作签证(H-1),进而申请绿卡。
4.如何申请美国博士后
博士后(Postdoctoral),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在中国,取得博士学位是成为博士后的必要条件,但在国外也有一些不具有博士学位,但却是以博士后身份开展工作的研究人员,所以博士后是科研工作经历。一般博士后的任期时间不长,被认为是一种从事科研的过渡性安排。中国国家博士后基金对博士后在站资助时间为两年。国外高校一般对博士后没有统一的安排,经费来源、时间长短均比较灵活。
申请美国博士后的过程和申请博士有所不同,一般美国博士后申请不需要TOEFL或GRE成绩。除了美国大学能提供博士后申请外,很多研究所,国家实验室甚至大公司的实验室都提供博士后的position。由于支持博士后的Funding来源不同,有的position只面对US Citizen or Permanent Resident (Green Card holder) 。
如何知道Post-doctor 的Position?
1、通过博导
通常导师或所在大学、研究所/会和美国大学有学术上的交流;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或人际交往打听是否有博士后的position,美国有些大学甚至会在国内的院校宣传。
2、通过套词
如果在学术研究或论文中经常reference某些教授的论文著作,也可给他们写信,询问他们的实验室是否有博士后的position。
3、通过查询
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学校网址,一般博士后的position及申请要求都会登在网上。相关国际学术性杂志也会刊登招收博士后的广告,例如《nature》等。
4、通过在美国的学长或朋友打听。
5、委托中介办理。
和申请博士一样,各个学校博士后的申请要求也有所区别,甚至各个系里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申请要求,仅作参考。具体要求需按照各个学校的instructions。
1、Cover Letter
一般应包括姓名、地址、电话、E-MAIL及非常简单地陈述背景,要申请的Position及罗列在申请中所包括的材料。
2、Curriculum Vita
学术简历必须非常详细,重点突出研究生以后的经历,所参加的学术会议,研究项目,论文及学术报告等等,可能还需要列出推荐人的名字, 职位和E-MAIL(references)。美国很多教授的CV象一本书。
3、Remendation Letters
一般需要三封推荐信。推荐信大多要求直接由教授寄到指定地址。
4、Personal Statement, Research Statement and/or Research Proposal
一般学校都会要求以上其中之一或全部的文书。在这些文书中,需要表明自己的背景(background),研究成果(academic achievements),兴趣(research interests),研究方向和提议(research plans) 及目标(research and career goals)。
5、Papers or Publications
提供论文的复印件(hard copies)或电子复印件(electronic copies),一般会要求二到三篇。
6、Official Transcript
官方成绩单(研究生,博士生以后的成绩),必须是有官方封印的(sealed)。有的学校要求直接寄到指定地址。
7、Application Form
填写学校的申请表格,有些学校没有表格。
8、Ph.D. Dissertation
最好寄上博士论文。如果是中文的,至少提供英文的简介(English Abstract)。
9、Dissertation Advisor
如果博导是牛人的话,可提供他们的CV。
10、Ph.D. Degree Certificate
如果在申请时还没有拿到博士,你的学校必须出具证明,证明将于何时拿到学位。原则是必须在赴美前具备博士学位。
11、Meet the deadline
材料必须在截止日期前寄到。
5.美国博士后申请条件有哪些
1、Cover Letter 一般应包括你的姓名、地址、电话、E-MAIL及非常简单地陈述你的背景,要申请的Position及罗列你在申请中所包括的材料。
2、Curriculum Vita 你的学术简历必须非常详细,重点突出研究生以后的经历,你所参加的学术会议,研究项目,论文及学术报告等等,你可能还需要列出你的推荐人的名字, 职位和E-MAIL(references)。 美国很多教授的CV象一本书。
3、Remendation Letters 一般需要三封推荐信。推荐信大多要求直接由教授寄到指定地址。
4、Personal Statement, Research Statement and/or Research Proposal 一般学校都会要求以上其中之一或全部的文书。 在这些文书中,你需要表明自己的背景(background),研究成果(academic achievements),兴趣(research interests),研究方向和提议(research plans) 及目标(research and career goals)。
5、Papers or Publications 提供论文的复印件(hard copies)或电子复印件(electronic copies),一般会要求二到三篇。 6、Official Transcript 官方成绩单(研究生,博士生以后的成绩),必须是有官方封印的(sealed)。
有的学校要求直接寄到指定地址。 7、Application Form 填写学校的申请表格,有些学校没有表格。
8、Ph。D。
Dissertation 最好寄上你的博士论文。如果是中文的,至少提供英文的简介(English Abstract)。
9、Dissertation Advisor 如果你的博导是牛人的话,可提供他们的CV。 10、Ph。
D。 Degree Certificate 如果在申请时你还没有拿到博士,你的学校必须出具证明,证明你将于何时拿到学位。
原则是你必须在赴美前具备博士学位。 11、Meet the deadline 材料必须在截止日期前寄到。
博士后的工资根据各个学校、专业、所在州的生活水准有所不同,一般在$25,000 to $65,000。
6.美国博士后申请流程是什么
美国博士后申请比博士申请容易些,通俗来讲,毕竟人家只是要你去干活,又不必花大力气培养你,不必太多地考查你的发展潜力什么的,大不了请你走人。
而且申请博士后是跟教授直接联系,主要是看你们的个人关系,不需要太多的硬指标(有TOEFL、GRE成绩当然更好)。 那么美国博士后申请流程是怎样的呢?下面,YJBYS为您详细介绍。
1、美国博士后申请:个人材料准备 申请美国博士后,Resume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准备。主要内容包括你的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地址,常用email(这个很重要),电话,传真;学历和工作经历(简明但要清楚,建议把所谓的honor和scholarship之类的东西写在相应学历里,这样避免重复又很清晰);学术经历(非常重要,一定要花大量时间写得尽量好,可以按照所参加的project的类别来写。
所谓skill和technique什么的也就写在这里面了);学术兴趣(这个也很重要,但最好简明扼要,而且给人的感觉要有哲学高度,比方说“研究生命现象的结构基础”,当然这个也太俗了点,呵呵);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比方教学经历什么的)。 还有就是已发表的文章列表。
把最重要的写在上面,其它凑数的写在下面,待发表和正在写的也写上,用不着客气。 2、美国博士后申请:找感兴趣的实验室 在Nature,Science上有很多广告,招收博士后,还有些专门的网站提供这类信息。
另外,很多大学的网站上也有相关信息。 不过最省事也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找你研究的领域相关的实验室。
他们可能对你的文章略有兴趣,或者你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对他们了解得更清楚。 3、美国博士后申请:跟教授套磁 套磁时只通过email就足够了,除非他要求你给他邮寄材料。
写一封简短的申请信,说明一下你的情况,比方说毕业时间和科研经历,然后说说自己的远大理想,再夸夸对方实验室(马屁一定要拍对,不要乱拍,要对他的实验室确实有一定了解才行)。 要是没空了解,就直截了当地说:听说你那里有个位置,我很感兴趣。
好多地方的申请信基本内容都可以一样,只是改改格式而已。然后把email和Resume一起发给教授,就可以开始漫长的等待了。
4、美国博士后申请:推荐信 最好是找个比较牛的人做推荐人。 再有一个当然就是你老板。
一般来说两个推荐人已经够了,而且你可以让那个教授直接跟推荐人联系。除非你不愿意,他们一般都是很乐意的。
老板和中国人的推荐信一般都是自己用心写,他们都很忙。切记,推荐信不要抄本科生出国的那种,以前的经验证明这往往会坏事。
主要写科研经历和科研素质,要给人感觉确实是很熟悉你的人写的。还是这样的原则:人家找博士后看重的主要是你的科研能力,所谓发展前景和智力因素什么的不重要。
5、美国博士后申请:欲擒故纵的技巧 不要太急于向对方询问你申请的进展情况,要给你申请的实验室一个觉,你不是非去不可,只是觉得那里是个还不错的工作地点。 一般的实验室收到你的email后都会很快给你答复的。
如果教授没有答复,那就有两个可能: a)他们实验室目前不想要人,或者他对你根本不感兴趣;b)他的email不通,或者email地址错了。如果是前者,你就不必再骚扰他了;为了排除后者,你可以一周后再发一封信询问,就说自己一周前曾发了一封信给他,问他是否收到了,并注明“Please reply to this message if you receive it。
”。教授回信一般会告诉你可能或者不可能,你自己应当能判断出来。
如果教授开始管你要推荐信,那就有戏了。如果他没跟你要推荐信,只是要你等,那可能就不太好。
此后的联系中,就慢慢来了。偶尔发一封信套瓷,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6、美国博士后申请:后续 等到有人给你offer了,基本就算告一段落了。 下面将要面对的就是选择和表示万分感谢,希望能再多加些钱和办J或H-visa的讨价还价,以及十二万分遗憾地拒绝某些offer了。
以上便是分析内容,仅供参考。
二、博后offer是什么意思
博士OFFER就是国外大学批准你去读博士学位的通知书。你需要具备读博士的所有条件:
1)学术背景
A. 是否在权威学术期刊(英文)发表过文章。中文论文的价值并不高,但有胜于无。如有非常牛的论文,比如说SCI、EI收录的英文论文,什么GPA、托福、GMAT的分数就没关系了。因为你已经用事实证明你现在就有能力为导师[与文章了;
B. 是否毕业于名校。985院校是一个不错的条件,但关键还要看A、D两项;
C. 本科GPA是否大于3.8。硕士阶段的GPA很高虽然也有作用,但毕竟只有8-9门课,说服力不大;
D. 本科或硕士专业与你申请的专业的一致性。现在最忌的就是跨行申请。
E. GMAT分是否大于680。如想申请Top 50甚至更高,是否大于720。finance和marketing的分数要稍高一点,而ACCT, OB, OM等的要稍低一点。
F. 托福是否大于100。
G. 是否有硕士学位。虽然大多数学校都说硕士学位不是必须的,但获录取的60-70%以上 有硕士学位。Harvard的只有50%, 是我所知道的最低的了。
H. 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有些学校说明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比较有优势,如Duke(至少2年),Emory.
I. 是否有很牛的推荐信(可以弥补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分数/GPA较低等)。ph.d怎么找博后 (三)如何面试,选offer, 以及博后到底是什么
酱油郎独占花魁
2013-04-06 08:49:29
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三篇
第一篇是ph.d怎么找博后 (一)哪儿找opening
第二篇是ph.d怎么找博后 (二)CV, cover letter和推荐信
只发豆瓣,谢绝转载。谢谢。
从点击的次数看,前面两篇读者不少,这也是我所希望的,希望能给更多的人提供哪怕是一点点帮助。今天就来写完这个关于博后的系列。
先说一点题外话,关于中英夹杂的行文。我不想虚假地说我中文退化了之类,我可以写很纯粹的中文,不否认个别的地方用英文是属于偷懒,毕竟这也不是在写书,只是个日记,但是大多数情况,我用英文的词是为了追求准确。毕竟你的申请文书全部都要用英文写,非得把to be submitted这种词写成“即将提交”,然后你还得在脑子里转换回去,何必呢。我估计,处在博士阶段的读者,也是这些文章的主要目标读者,自然能理解这种状况,所以就继续中英夹杂下去了。
1. 面试的一般流程。通常,CV投过去以后,如果教授感兴趣,就会要推荐信,推荐信到了,也不差,就会考虑邀请你来面试。CV特别闪亮的,可能推荐信都不用就直接邀请了,发了offer以后走学校人事程序的时候再随便找个推荐信补上。有的教授喜欢直接看CV、推荐信就选人来on-site了,有的喜欢先搞一轮电话或者skype面试。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能对你的背景里的某些部分还不够有信心,需要再检查确认一下。一方面毕竟叫人来on-site面试的开支不小,美国的经费对travel控制得很严,每年好几百万进账的大老板,也有travel budget的问题。通常一个faculty position,可能请3-6个人来面试,但是postdoc position, 也就请一个两个,大部分教授都是本着一枪放倒一个的想法,前一个实在不行了才考虑请下一个。国家实验室可能有程序要求,倒是有可能同时面试2-4个人。从此引申出一点:如果你是申请附近的学校,就有这个方便,可能你的CV不是特别闪亮,但是教授觉得见面成本也不高,通常就会让你来谈一下,如果见面谈的感觉不错,很可能offer就有了。所以对准local目标的时候别害羞,大胆直接问,能否在合适的时候过来谈谈。
面试的具体流程因人而异差别很大。有的教授自己跟面试者谈谈就做决定了。更一般的情况,面试者面向全组给个talk, 然后跟教授和组里所有的人都分别聊一聊,了解一下彼此情况。有的系小,教授们方向相近,有的教授还会安排面试者去和别的教授面谈,看看有没有合作可能之类。要记住,很可能每一个你交谈过的人,你的教授都会问他们的意见,所以全程都要打起精神,be professional. 面试之前,如果对方没有把具体schedule发给你,不要不好意思问,这是他们应该提供的。
通常面试之后决定很快,快的当场就给offer了,或者第二天,一周之内。如果两周没什么消息,或者教授说还在process当中,那么你基本上是out了。也不要太纠结,再写信给教授表忠心也没用,抓紧时间move on找下一个目标。
2. 面试的目的。 当你得到了面试的邀请,无论是电话、视频、还是on-site面试,就说明你的专业素质已经基本被对方认可,那么面试是要考察什么呢?个人看法,面试考察的目的有几个:
2.1. 看看你的真正实力和CV显示的实力的差别。实力有落差的情况非常常见,有的人出身牛组,发了几篇牛文,但是仔细一问,就能看出他是“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于自己的project的motivation, future plan, further impact并不很清楚。这样的话就要打很大的折扣了。有的人publication很多,仔细一问,其实很多东西都不是他自己做的,这样对他的专业技能的评价也会降低一些。相反的例子也很多,有的人publication一般,但是问一问发现什么都懂,理解深刻,那就会加分。学术圈大家都很清楚,你的文章最高能发在哪里,跟你所在的地方时是有很大关系的。教授招博后看的毕竟是你这个人本身能力,而不是你原来的组。
2.2 全面检测你的基本素质。 包括,你的交流能力(对于international applicants来说,当然英语口语能力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两者并不能划等号,想想自己身边那些不善言辞的人就知道了,英语母语的人也不是人人都擅长交流的,在nerd集中营的学术圈,这样的人比例更高,我靠我说这么多废话干嘛?想想谢耳朵就懂了好吗?),你的思考能力,科研思路,对问题的应对能力,和你这个人的个性怎么样,能不能跟组里大多数人处得来。
3. 准备面试。 明白了面试的目的,就知道怎么准备面试和应对面试了。下面简单说几个普遍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方面。
3.1 针对电话面试的几个问题。电话面试的好处是互相不见面,你可以在手边准备很多资料,给自己的tips等等。坏处是完全看不见对方的反应,身体语言。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电话面试,也千万不要照准备的稿子念。有很多英语不好的同学喜欢这样做,但是,随便说的口语跟准备过的稿子,差别一听就听出来了,有的时候连你在那边翻篇的声音对方都听得见,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skype面试跟电面差不多,好处是可以看见对方反应,对应的对方也在看你,更不能低头念稿啦
面试是相互的,电面通常先让你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工作,然后教授提些问题。最后一般会问你有没有问题for him。这时候千万千万不要一张口就问什么时候能知道结果,是,知道你很急,但是问也没用,反而起反作用。你可以问任何你工作和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如果来的话会做什么project, 组里和学校里软件硬件资源如何,或者可以主动提提你的想法,甚至问问生活问题都好, living cost, apartment rent,如何commute等等。这样教授听到的是你对这份工作很很有兴趣,是很serious地在考虑。如果你实在忍不住,最末了可以轻描淡写地问一下多久能知道结果。但是除非教授已经对你感觉很好决定直接发你offer了,通常都是公式化回答,我们会有一些程序要处理啦,还有别的candidate啦,再过一段时间会跟你联系。
3.2 面试talk的准备。 这个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方教授的口味也不同,很难有什么具体建议。不过,有一些比较general的问题还是可以注意一下。talk宁可准备得松一些,不要太满,松一些时间有富余的话可以慢慢讲,即兴发挥。赶火车一样哐哐哐哐满打满算推到最后,一般效果不好。回答提问的时候,一定一定要注意,听完了别人的提问再回答。别人问一半就开始答,其实人家问东你答西,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因为面试者通常都急于表现。I have seen so many candidates failed because of this. 特别对我们非英语母语的人,有时候听不懂问题,就更别急着回答,可以试着复述一下对方问题,确认一下,比如"are you asking about......" 或者”.......is this your question?“ 甚至直接问对方,can you say again? 都可以,总之搞清楚问题再回答。cut别人的question,不但不礼貌,而且给人印象这个人不是个好的communicator.
另外,就是要放松,be yourself. 不要为了面试把自己伪装成不是自己的人。咱同胞一般都容易表现过于拘谨,不主动,不问不说话。从另一方面想,面试也是为你自己挑地方,这些人都可能是你未来的同事,你也要试着自然地跟他们交流,看能不能处得来。而且你也要尽可能多地感受气氛和收集信息,为将来决定是否接受offer做准备。你也不想在一个郁闷的地方呆几年不是?
3.3 一些其他小问题。 着装:着装要看学校和系里的习惯和风气。比如,加州比较casual, 东部new England一些地方着装比较正式。一些整天出野外的系,海洋、地质之类,系里普遍着装随便。整天坐办公室的系,可能着装更正式。但是面试的大原则是,宁可over-dress,不要under-dress. 因为你overdress了可以脱西装扯领带啊,under-dress了可没地方现找衣服去。Jeans, T-shirt is big NO! 女士比较占便宜,穿啥都不会有人有意见,男士一般来说衬衣+西裤或者休闲裤足够应付大多数情况,西装的话正装或者blazer都可以,领带无所谓。
4. 如何选择offer. 一般来说美国毕业的博士接近毕业的时候对美国情况都很熟悉了,对未来多少也有了明确想法,其实是不需要别人建议的。国内毕业的博士,除了从专业角度考虑,有可能需要多了解一点其他方面的情况。前面的帖子里有人问博士offer如何选择的问题,鉴于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重合,而且4/15又快到了,所以在这里一起说一下。
如果你是以将来找到Industry的工作为目标,那么请follow买房子的黄金定律: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处在东西海岸大城市密集的地方,找工作容易太多。机会多,travel也容易,就像上面说的,面试也容易。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这个国内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学校,连全国排名都排不进去,可毕业生从来不愁找工作,因为它就在硅谷嘛。另外,如果是博士选校,那么学校的整体名声可能比专业排名对于找industry的工作更重要一些。
如果是以将来找到学术界工作为目的,有时候就比较难选了,是去一个中西部排名比较高的学校,还是去一个东部大城市排名一般的学校?这种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能自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读博士的年轻人来说,如果是我亲戚朋友小孩问我,我会建议他们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留学不光是钻研专业,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开阔眼界,获得一些看世界的新角度新想法,这些可能极大地改变你对未来的选择,多看看,多给自己选择的可能,大概总是没错。另外一方面,靠近大城市的地方,对华人来说,生活总是更方便。有好的华人超市,中餐馆,更活跃的华人社区,这些环境,比你没来美国以前认为的要重要。读博是很艰苦的一段时间,身在海外压力就更大,很多出国读博的人以前都没自己独立生活过,一下被丢进异国他乡的环境里,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造成的效果,是相乘的,而不是简单相加的。如果能让个人生活过得容易一点,舒心一点,对大多数人总是好事吧。不过,也不是完全鄙视地处rural area的学校,偏僻一点的地方很适合安心做学问,而且通常风景优美,很适合爬山涉水,户外运动,这个选择也要看各人的个性和爱好。
对于博后来说,最主还是从专业考虑,在哪里更能做出有影响力的研究,毕竟找工作说到底是靠自己的实力。其次要想找到tenure-track的position, 必须有ph.d和postdoc老板的大力支持。在业界有声望的大老板,或者身在名校的教授,都是有力的加成。两者如能兼得当然好,如果只能得其一,就得好好考虑一下了。
最后一点,无论是博士还是博后,拿到多个offer以后,如果已经有了明确的选择,请尽快把不需要的拒掉,于人于己都好。博士不用说了,有很多waiting list上的人还在等着第二批的offer. 博后也是一样,从教授的角度考虑,招博后是一笔很大的投资,不要光看工资那4,5万,如果再加上fringes, benefits, overhead, 一个博后一年花老板10万也不稀罕。招一个好博后不容易,如果拖太久导致对方最后一个合适的人没招到,那么这个人算是得罪下了,都是同行同业的哟,山水有相逢啊,保不齐那天你的paper或者proposal就落到人家手里,所以rp最好还是攒一下。
5. 最后来粗谈一点博士后究竟是什么,这对即将开始读博士的同学可能也有参考价值。我没考据过博士后制度的起源是怎样的。但是现实是越来越多博士毕业后,找到正式工作之前,不得不去做博士后,而且做博后的平均年头越来越长。
名义上来说,博士后研究postdoctoral research提供的是这样一种机会,让ph.d们有机会去加深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学习不同于自己ph.d专业的技能,并且培养科研的规划和领导能力,以便将来能成为PI. PI是principle investigator的缩写, 学校里的教授,国家实验室或者公司里的R&D的领导者,总之可以领头从governmental或者private或者industrial funding agency申请基金拿钱的人就是PI。
但是,我根本不觉得postdoc有理论上存在的必要。以前没有postdoc制度的时候,全世界的科研也运行得挺好,成批的教授,PI,不用做postdoc直接上岗干得也挺好。所有以上的培训,都可以在senior graduate student的阶段完成,或者在junior faculty的阶段自己摸索。postdoc人群之所以日渐膨大,我个人觉得,从本质上是因为现代的科研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现实是科研的主要场所(至少是在美国是这样)是在大学,教授要雇人做科研,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招graduate student, 期间只要发最低工资,过5,6,7年给你发一个ph.d就行了。那么多的ph.d被制造出来,产业界又无法消化,教职又永远只有那么多,哪里去呢?答案很美妙,换个教授,改个postdoc的头衔,继续做研究,教授继续给你发最低工资,博士后这个人群就作为一个缓冲地带被这么越滚越大了。而且,有的行业,比如生物和医学,博后有变成一个终身临时工的苗头。
我以前推荐过一篇文章,叫The Ph.D Bust: America's Awful Market for Young Scientists—in 7 Charts 很明显可以看到,近十年来ph.d毕业直接能找到工作的比例猛跌,毕业后做博后和什么都找不到的比例猛涨。表面上看似乎是因为美国这十几二十年经济疲软,制造业外流,无法创造出那么多需要ph.d的职位。实际上,就算没有这些,没有08年的金融危机,由于上述科研体制本身的问题,博士后人群一样要慢慢越滚越大。
由于ph.d的不断积累,本来只需要ph.d就可以申请的tenure-track教职,现在实际上都需要postdoc经历。广告上当然不会明写是必须要求,通常只是说postdoc经历是highly desired. 当然永远不乏有人ph.d毕业直接拿到教职,但是对于盛产博后的专业来说,这样的明星人物属于凤毛麟角。08年的危机给本来已经苦难深重的ph.d们又狠砍了一刀。09,10是ph.d们最悲催的两年,不光工业界工作找不到,学术界更是惨,大部分的学校,尤其是公立大学,freeze hiring,完全不招人。更惨的是,有的人offer已经拿到手了,学校budget被砍,位置取消,offer收回。导致很多人不得不继续博后下去。直到如今,faculty job的市场还是在慢慢消化08年的余波,相当于是前后5,6年毕业的ph.d挤在一起竞争这2,3年出来的position, 状况惨烈可想而知。
这种状况短期是无法改变的。我个人觉得,出路在于科研的制度要有根本的改变,科研的主力要从学生像专业技术人员转移,如果一个行业需要那么多有ph.d以上水平的人,长期工作才能出成果,那么就应该让部分职位常态化。打个粗略比方来说,得达到5个学生,5个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这样学生毕业后除了做教职,1,2个人就可以去补充技术人员的位置,不能像现在这样,9个学生,1个技术人员,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就去做博后,干得是跟技术人员一样的活,但是工资也就是正常职位的一半。 当然,资本运营的规律是不会喜欢这种推高成本的改变的。如何推动这种变化,减少从事博后这种”不正常“的职业的人数,我也不知道。。。。。。
OK这一系列总算写完,真的也花了不少时间,写得太多,有点恶心了,要消停一段了。如果这个系列能对一些读者有点参考价值,有点启发,那么这些时间就算没白花。
1679
三、如何申请美国博士后? 美国博士后申请需要什么条件?
申请美国博士后项目的条件如下:
1、申请人必须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35岁以下。
2、博士后研究申请须经有关单位批准。在职人员不得申请兼职博士后研究工作。
3、一般情况下,在设站单位受训的医生,不得申请进入本单位同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4、申请人应首先向相关设站单位提出申请,并根据各设站单位的具体招聘要求提供审核材料。
5、报考单位为工作站单位的,应当区分是否具有独立招聘资格。申请人不具备博士后科研人员自主招生资格的,还应当同时向流动站单位提交联合招聘申请。
6、申请单位初审合格后,报国家博物馆管理办公室或有关省(市)博士后工作部门批准注册。
扩展资料:
博士后申请注意事项
1、对于相应的实验室,如果您没有及时回复申请,您可以再过两三个月再发函询问。
2、尽量在电话面试前花时间阅读英语材料。如自然、科学、细胞相关新闻和分析评论。
3、对于老板和学校来说,建议先考虑老板,而博文则是在老板的手下写文章。
4、在申请博士后的过程中,要积极准备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英语口语、听力、对话、思考专业问题和与上司的通信。
参考资料来源: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如何申请博士后
人民网-博士后申请年龄改为35周岁以下
四、国外博士后申请条件
申请国外博士后的一般流程非常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1)查找招聘信息向对方发送简历,或者直接联系感兴趣的实验室的导师
(2)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初步交流
(3)索要推荐信
(3)如果对方对你感兴趣,就会安排skype面试
(4)对方决定是否给offer
扩展资料
申请国外博士后之前,申请人需要明确在国外做博士后和在国内做博士后的两点不同:
(1)博士后阶段是为今后成为可以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成为终身职员做准备的时期。在博士后阶段扩展研究领域,甚至更换研究方向是被鼓励的;导师也期待你是一个热爱科研并且有自己独立想法的人,而不仅仅是“会干活儿”而已。在申请博士后之前,就要花些时间对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做一个总结。想一想通过几年的学习、工作和成长,自己掌握的技能有哪些,熟悉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和系统,最重要的是真正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是什么,除了和自己博士阶段非常近似的工作,还有哪些研究项目自己感兴趣并且可以胜任。
(2)欧洲和北美的博士后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自己先申请到研究资助funding,作为自己博士后期间的科研经费和工资,再联系感兴趣的实验室和导师。申请到项目研究资助funding会极大地提高竞争力。很多情况下,虽然导师对你各方面都很满意,但是目前没有可以多余的钱,这时候如果你自己有研究资助funding的话就更有可能申请成功。可以向在国外学习工作的师兄师姐了解国外有没有可以申请的研究资助funding,注意由国家资助的项目通常只允许本国居民申请,也有专门支持海外学生的项目,各个大学也会有相应的项目。但是这些项目申请的'截止日期都比较早,应该尽早了解和关注。
申请国外博士后,如果资金不是很紧张的情况下不妨考虑自费做博士后,这也是很多国外教授对于背景很优秀的博后申请人给出的直接建议“希望申请人能找一个资助方”。另外,周雅淇老师提醒申请国外博士后的申请人,除了尽可能自己申请博士后资助或者自费做博士后之外,申请者也可以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国外院校或实验室待半年或者一年,通过访学期间跟国外教授的学术交流和相处,让对方深入了解申请人的科研能力,如果接下来教授有招博士后的想法,肯定会第一时间考虑你或者介绍你到别的实验室,这属于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案。
目前国内支持应届博士毕业生出国做博士后的项目基金很少,2017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拔计划中发布的2017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专栏的博士后申请人应符合以下条件---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6年1月5日以后出生),应为国内高等学校或科研单位具有博士学位、具体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优秀在职青年教师或科研人员。申请时距其博士毕业时间应在3年以内。所以该项项目没有应届博士出国做博士后的项目。除此之外,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项目中的博士后申请条件中也没有应届博士毕业生可以申请的博后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和学术交流项目”支持国内在职博士后和拟进站应届博士毕业生出国交流1-2年,对专业和申请学校没有限制,但是据说很多高校都不会把申报名额留给应届毕业生。所以考虑通过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交流对以后申请博士后还是有帮助的。
以上就是关于博士后面试一般会问什么问题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