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金句(留学经典句子)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留学金句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留学趣闻之霍金与中国的千丝万缕: 曾为上长城威胁自杀
在当地时间3月14日,霍金在位于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这则消息现在已经轰动了全球。下面来说说霍金与中国的千丝万缕: 曾为上长城威胁自杀。
从人类社会到宇宙星辰,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轮椅上坐了几十年,他说,“即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我仍然认为自己是无限宇宙之王”。
霍金他曾经三次来华:1985年来到中国合肥,2002年在北京和杭州作科普报告,2006年又到北京参加国际弦理论大会,去年还开通中文微博成为“网红”。
他最后一条微博发于去年11月24日,回复了回答TFBOYS成员王俊凯的一个提问。截止去世,他一共发出了20条中英文双语微博。
他一直试图通过通俗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在霍金眼中,人类社会相互作用、不断演进,恰如广袤宇宙一般。
不上长城就自杀
1985年,霍金第一次访华。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霍金这个名字还不像今天这样如雷贯耳,尽管那个时候的霍金在学术上早已成就斐然。
4月28日到 5月2日,霍金在合肥停留了四天,被安排住在稻香楼宾馆,是毛泽东在合肥的下榻处。中国科技大学是唯一的邀请单位,公众报告被安排在学校的水上报告厅。当时那批幸运的听众将近有三四百人,他们多数都是年轻的学生。
当时在报告厅的朱也旷曾回忆过当时的情景:
“霍金在助手的簇拥下进场了,果然如传说的那样坐在轮椅上。他系着领带,穿着整洁的白衬衫,瘦削的脸庞上架着一副大框的金丝眼镜,看上去相当年轻。大厅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还夹杂着少许的叹息声。
那时霍金只有43岁,刚刚完成了《时间简史》的初稿,声誉正处于持续增长中,但还没有成为大众明星,因此几乎看不到记者在场,也看不到令人厌恶的、闪个不停的闪光灯。轮椅停在了讲台的右侧。主持人介绍说,霍金先生是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的卢卡斯讲座教授。这两个头衔对于在场的人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了。在整个报告中,霍金的脑袋朝一边歪斜着,目光似乎始终看着一个地方。”
大三的朱也旷至今记得的一个观点是,在一个收缩的宇宙中,时间可能会发生倒转。“举一个例子,在膨胀的宇宙中,杯子掉到地上,摔成了碎片,而在收缩的宇宙中,散落在地上的碎片则会“破镜重圆”,成为一只完好的杯子。这话若是出自他人之口,我会认为是痴人说梦;但既然大名鼎鼎的霍金这么说了,我便相信了。”
事实上,霍金当时作了两个报告,一个是公众性的,主题是“为什么时间总是向前?”另一个专业报告则是关于黑洞形成的。70年代,“黑洞”是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小组的研究课题之一,科大也因此在长达四年里三番五次邀请过这位第一流的黑洞物理学者前来讲学。只是由于合肥的具体条件和霍金的身体原因,这个邀请在1985年才终于达成。
离开合肥后,霍金又到了北京,他在没有提前计划的情况下,突然提出要上长城。
当时负责接待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刘辽,他是最早在中国研究黑洞物理与弯曲时空量子场论的学者。刘辽等向霍金解释,长城没有无障碍通道,很难接待行动不便者。但霍金仍然坚持要上长城,甚至威胁说,如果不让他上长城,他就就地自杀。
最终,刘辽只好请了几个物理系的研究生小伙子把霍金抬了上去。
时间有没有开端
2002年,霍金第二次访华的时候,他在中国已经声名远震。
此时距离他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已经过了四年。这本书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该书被译成4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销售3000多万册。在很多人看来,如果没有《时间简史》,霍金的知名度未必会大过同样苦受病痛折磨的数学家纳什。《时间简史》真正让霍金从科学界走向了公众,普通大众甚至已经把黑洞、宇宙同霍金划等号。他因此成了科学界的神话。
然而,因书中内容极其艰深,在西方被戏称为“读不来的畅销书”(Unread Bestseller),《时代》杂志曾说,那些买了《时间简史》的人,大多只看到(或只能看到)第三页。有学者还曾认为,这本书之所以可以如此畅销,是因为书本尝试解答过去只有神学才能触及的题材: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
这次霍金的中国行,是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促成的,他在1982年获得了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裔数学家。
这年8月,丘成桐在浙江大学建立了数学科学中心,并召开了“2002弦理论国际会议”。霍金应邀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M理论宇宙学》的学术报告,向中国听众阐释他的关于天体演化的“M理论”。
霍金身后的投影仪上,打出了三个疑问:
“康德问:在宇宙开始之前为什么有无限的时间?在所有这些时候里面宇宙在做什么呢?宇宙为什么现在不处于热平衡状态?”
和第一次合肥行相比,这次霍金的来访要热闹得多。
杭州之行结束后,霍金又再去了北京,这次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科学报告会上,报告的主题是——膜的新奇世界。两千人的大会场,座无虚席,黄牛票炒到了800元一张。
报告结束的第二天,霍金来到了中南海,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会见了他。
霍金这次表示,他非常高兴在1985年访华后再次来到中国,中国在过去17年取得的巨大进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保持和发展重视基础科学的传统,因为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研究要靠基础科学。他表示相信,再过50年,中国有望成为领导世界科学的国家。
霍金在中国一共停留了17天,他还再度登上长城,这次他坐上了1988年引进观光缆车。
2002年8月21日,霍金在夫人和助手的陪同下游览北京八达岭长城。图据新华社
乐观、浪漫,但也顽固不化
把时钟拨回2006年,霍金第三次来华带来的仍然是自己关于宇宙学最新的研究。
6月15日,作为来华第一站,霍金在香港科技大学体育馆主持一个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
在演讲中,霍金说道,“尽管身体残障,但思想却不能与之停步,别人不会为你停下来”。
幽默的他金句频出,还拿自己的日常生活开玩笑,“为何我是地道英国人,竟用美国口音?”他说,“我那个语音合成器在一九八六年制造,是美国货,一直用也没有大问题,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如果现在不用,我就要用法国口音的最新产品,太太不跟我离婚才怪!”
告别了香港,霍金来到第二站北京。抵京后,霍金首先来到了中国皇家祭祀园林天坛,并在皇 帝祭天的圜丘上环绕一周,默默感受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
6月19日,2006北京国际弦理论大会开幕。当霍金坐着轮椅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时,几十台摄像机和照相机的镜头齐刷刷地对准了他,许多年轻学生欢呼着跃离座位,冲到主席台前,端着各式相机对准他一阵猛拍。
“你们听得见吗?”霍金以他招牌式的问候开始了45分钟的演讲。
霍金出席2006北京国际弦理论大会
穿着深色条纹衬衣、斜靠在轮椅上的霍金通过眨眼和目光移动浅显易懂地解释起了宇宙的起源。
他说,“宇宙起源有点像沸腾水中的‘泡泡’”。
“宇宙的开端,可能出现了许多‘小泡泡’,然后消失。‘泡泡’膨胀的同时,会伴随着微观尺度的坍缩。一些坍缩的‘泡泡’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成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智慧生命了。但一些‘小泡泡’膨胀到一定尺度,就可以安全地逃离坍缩,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他继续说道,“我们已经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变缓后,再次加速,现有的理论仍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个现象。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学科。我们正接近回答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在谈到第三次来华时,霍金表示,“我喜欢中国女孩,她们都很漂亮。我也喜欢中国的文化和美食。”对于曾说过西藏是最吸引他的地方,他也肯定地说,“我从小就梦想去西藏旅游,可我现在已不知道这样的愿望是否还能实现”。
当被记者问到怎么描述自己时,幽默又有些调皮的霍金说,”乐观、浪漫,但有时候顽固不化“。
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
时间来到2016年4月12日,距离霍金第三次来华将近10年时间。
在当天上午10时12分,霍金开通了微博账号,发出了第一条微博向中国网友问好:
“我的中国朋友们,你们好吗?好久不见了!我上次拜访中国是在2006年,当时在北京参加了一场物理会议,那次经历非常难忘。我的首次中国之旅是在1985 年,我那时候坐火车游历了你们雄伟的国度。这些旅行使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略有了接触。不过现在,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你们交流了 —— 通过这个微博,我希望和你们分享我的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也希望能在互动中向你们学习”,霍金写道。
霍金发出的第一条微博
从2006年来华时说“我是一个乐观、浪漫,而且顽固不化的人”,到在微博中与网友分享对未来的愿景、生活趣事以及教育梦想等等话题,十年时间似乎并没有改变太多,霍金还是那个幽默、浪漫的智者。
正如霍金的孩子 Lucy,Robert和Tim在证实他去世的声明中说的那样,“他的鼓励,他的坚持,他的智慧与幽默激励着全世界的人”,在开通微博短短两年时间里,不管是科学发现、公共事件,还是生活趣事、对年轻人的答疑解惑,智慧、幽默的霍金从来不吝啬分享自己的经验。
霍金发出的最后一条微博
他最后一条微博发于去年11月24日,回复了回答TFBOYS成员王俊凯的一个提问。截止去世,他一共发出了20条中英文双语微博。
在这20条微博中,霍金与网友们分享了自己的生日感悟,为大家送去了中秋祝福,谈到了高考教育问题,还表示自己曾想出演电影中大反派一角。几乎每条微博点赞、评论以及转发数都上万,短短时间内累积起了相当高的人气。
在自己75岁生日时,霍金寄语年轻人“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你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属于你的成功”。
他也对自己一直以来研究、学习宇宙学表示了感激,“随着我75周岁生日到来之际,我想由衷的感谢这么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我的人,让我的世界充满了生命,爱,与活力。谢谢!”
霍金以“周庄梦蝶”为灵感设计的梦想瓶放在了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前展览
谈到对梦想的追求,智慧、勇敢的霍金更是在2016年高考之际为莘莘学子加油打气。
他写道,“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父母一直很重视教育。我很庆幸这一路来学习给我带来得无数的机会。无论你励志成为一名医生、老师、科学家、音乐人、工程师或是作家 —— 请勇往直前地追逐你的梦想。你们是下一代的大思想家和意见领袖;未来将因你们而生”。
霍金曾说过,“永恒是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尽头而言”。他的思想、他的成就与贡献自然不会随着他的离开而停止。
二、善良 金句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消耗别人的善良。
诚然如此。
世间万物,最难填是欲壑,最难测是人心,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善良以待。
编剧柏邦妮在《奇葩说》里说:
“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
是啊,没有獠牙的善良就是软懦,不带锋芒的良善就是愚弱。
你的善良,要有个度。
善良可贵,别再让那些奸恶之人继续肆意消耗你的善良了。
记住:你的善良,要给配得上的人。
01
你的善良,不能越了底线。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说:“善良的行为能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
诚然如此。
善良,是一个人最好的福气,它让身体自由,让灵魂高贵。
做人啊,一定要善良,但是你的善良,绝对不能越了底线。
无底线的善良,只会害了自己。
“过了本分的匡助,只会惯坏别人;越了底线的善良,终会伤害自己。
人心险恶,世道艰难。并非事事都值得你一再伸手相助,也不是人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孟非说:
“有人请你帮忙,原指望你帮十分,结果你只帮了七分,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
很多人间恩怨,皆出于此。”
诚然如此。升米恩,斗米仇。
你的善良,一定不能越了底线。
余生可贵,和懂得回报善良的人在一起,是一种幸福。
而学会在布施善良的同时不越了底线,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你的善良,不能失了尺度。
英国著名诗人塞缪尔·约翰逊曾说过:“通往地狱的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
现实生活中,满腔善意却被人辜负、好心帮人却吃尽苦头的例子,比比皆是。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你若敢好到毫无保留,别人就敢坏到肆无忌惮。
所以啊,你的善良,千万不能失了尺度。
要知道,很多时候,你的一味善良,换来的不是结草衔环式的感恩图报,而是过河拆桥般的倒打一耙。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太过善良,并不是一件好事。
有人说,当善良失了尺度的时候,就助长了恶。
深以为然。
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做一个善良的人,无可厚非。
但千万别让你的善良失了尺度。
你的善良,不该缺了锋芒。
1967年,24岁的三毛独自一人远赴西班牙留学。
临行前,在闷热的机场,三毛父母抹着眼泪,拉着她一再叮嘱:
从此是在外的人啦,不再是孩子啰!
在外待人处世,要有中国人的教养,凡事忍让,吃亏就是便宜。
万一跟人有了争执,一定要这么想——退一步,海阔天空......
三毛静静地听完了父母的吩咐,用力地点点头,然后迈步向飞机走去。
到达西班牙之后,三毛住进了一所名叫“书院”的女生宿舍,被分配到了一间4个人住的大卧室。
最初的时候,三毛跟室友们相处得很好,就像她在给父母的家书中写的那样:“我没有忘记大人的吩咐,处处退让,她们也没有欺负我......”
但3个月之后,她不仅要铺自己的床,还要帮室友铺床。
除此之外,擦桌子、打扫宿舍、清理地上的废纸,就连她的衣柜也成了室友们的免费“时装店”......
她在书中写道:“(父母说)吃亏就是便宜,如今我真是货真价实成了一个便宜的人了。”
失了尺度的忍让和过了底线的善良,让三毛成了一个“便宜的人”。
她感慨道:“如果一味地付出是善良,那么这种善良我们宁愿不要。我们以为的善良,实际上是一种懦弱。”
后来,一天晚上,室友们挤到她的床上横七竖八地喝酒打闹,被发现后,院长将责任都怪在她身上,她决定丢掉无用的忍让与善良,奋起反抗。
“我不再去想父母叮咛我的话,但愿在不是自己的国度里,化做一只弄风白额大虎,变成跳涧金睛猛兽。”
而最后,三毛也得到了久违的尊重。
从此,如她在《西风不识相》中所写的那样:“我在这个宿舍里,度过了十分愉快的时光。”
有个词叫“良善可欺”。
太过善良的人,真的很容易被恶人欺负。
当然,善良本身是没有错的,错的是那些消耗善良的人。
人生一世,白云苍狗,吃亏吃苦、劳心劳力都不是最寒人心的,最让人寒心的就是:
你的善行善举,却换来他人的恶言恶语;
你的善心善意,却换来别人的无情无义。
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你的善良投桃报李,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善良以待。
复旦大学陈果教授说过:“你的善良,应该略带一点锋芒。”
的确如此。善良之道,当柔软而不失锋芒。
04
你的善良,要给配得上的人。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过:“善良的心就是太阳。”
马克·吐温亦高歌:“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心存善念固然不错,适当仁慈亦无可厚非。
然而,没有原则的善良,只会成为别人用来伤害你的利刃。
要知道:
无底线的善良,只会让恶人为所欲为;
无尺度的善良,只会让小人变本加厉;
无锋芒的善良,只会让歹人肆无忌惮。
人啊,最难得的是始终如一的善良,而比这更难得的是:
有尺度、有底线、有锋芒的始终如一的善良。
三、《送你一颗子弹》,一颗有力量有温度的子弹
忙碌之余的闲暇片刻,最幸福的莫过于还能见缝插针地静静读点好书。 《送你一颗子弹》 是2018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唇齿留香,意犹未尽。
作者刘瑜,人大本硕,哥大博士,哈佛博士后,前剑桥老师,现清华政治系教授。
如此重量级背景,任谁见了都要为之一震。但更吸引我的并不是这些外在名号,而是与她的学者精英身份背道而驰的文字: 非主流,反鸡汤,去高深,犀利通透,随意流淌的想象力与幽默感,极富现代感和时尚感,又有点嬉皮笑脸、小众、颓废、文艺范和无厘头,金句频出,快意爽辣。
世界如此功利喧嚣浮躁,有趣的人已经少见,深刻的更少,有趣且深刻的实属难得。透过这些既有力量又有温度的文字,我读到的是一个有趣且深刻,坦荡且智慧的刘瑜。
知道这个名字和这本书,其实是很多年前了,那大概是它刚面世的2010年。人名和书名都让我误以为是男作家的书,第一直觉以为就是一本普普通通的随笔集,书海茫茫,过眼云烟,并没有吸引我去读。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相遇,是缘份。一个人和一本书的相遇,也是缘份。没有遇见,是缘份未到,即使遇见,也未必懂得;缘份一到,自会相见。
那为什么时隔多年,我又翻开它了呢?还得从刘瑜的先生周濂说起。前一阵在喜马拉雅听人大哲学系教授周濂讲的西方哲学课程,才无意得知他俩居然是一对,由喜欢周濂的课,到对刘瑜产生兴趣。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本书可以说是对这句话的深刻践行。刘瑜审视一切:街上的疯老头、同宿舍的舍友、爱情、电影、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共101篇,分为五个主题: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论社会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书名《送你一颗子弹》就是其中一篇的标题。
刘瑜擅用严肃的政治词汇类比平常琐碎的生活,庄谐碰撞产生离奇的幽默感;常用各种脑洞大开的奇妙比喻,既精准形象又别具一格;既有小情绪中流露的感性,又有严谨的逻辑中传达的理性。
本书记录的是刘瑜2005到2009年期间,尤其是2006到2007年在哈佛留学时的一些生活点滴。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思考深刻,很多典故比喻都需要有比较广泛的常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政治方面的知识背景。如果八九年前去读,由于自身认知和阅历的局限,我也未必能领悟多少个中妙处。即使读了,也只是蜻蜓点水,擦肩而过。即使是现在,有些篇目还是觉得有点不知所云。
但大多数还是令我或忍俊不禁,或会心一笑,或若有所思,或回味无穷,总之爱不释手。尤其以下这二十来篇,读来相见恨晚、心有戚戚。
当我读一本书有这种 “过瘾”的感觉时,通常我不会爽过就拉倒,而是会细究一下——为什么这篇会让我产生“知己”之感,它们到底说中了我的什么心思?审视人生嘛,从审视自己做起,不是吗?
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每当我这么做了,总是会惊喜或意外地发现更多自我,因而更加“过瘾”。这个挖掘宝藏的过程,称为“自我认知”,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使命和义务。如果你连自己都不感兴趣也不了解,还谈什么其它呢?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此我的理解是:同一本书,一千个人看到的却是一千个不同的自己。阅读对一个人就是这么起到影响的,罗曼罗兰都说了:“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是在书中读自己,只是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
如大多数人一样,我们都只顾紧抓着眼前的六便士,所以才会格外敬畏“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的查尔斯。
这篇文章让我照见了自己对待梦想的态度:我绝没有查尔斯的勇气或者说纯粹——他其实不是“ 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被梦想俘虏 ”,对我而言,梦想的位置永远都排在现实之后,但又必不可少。我不会只满足于手边的六便士,但只有紧抓住手边的六便士之后,我才敢抬头仰望月亮的清辉。
刘瑜把她在国外留学和各国学生合租时,如何处理公共厨房的卫生问题写得跌宕起伏、生动有趣,她把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当成对另一个问题的思考和实验:“ 一个理性、和谐、正义的公共秩序是否可能?如果可能,它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不可能,它的障碍是什么?前者是生活问题,后者是政治问题。 ”
对此文的喜欢让我发现:我内心里一直很希望自己能具备这种能力: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提炼出对一个有高度问题的深刻见解,哪怕这两者看似是多么风马牛不相及。
刘瑜把外人眼中神秘高深的学者学术工作理解为只不过是“生产流水线”,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不也如此吗?有多少人有勇气且有能力真正却追逐心灵的自由?我们都如《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些蹲监太长已被“体制化”的人一样,已不能适应监狱外的生活, 偶尔畅想“飞越流水线”,但是又恐惧“流水线”之外的万丈深渊 。
我的思考则是:既然“ 饭碗并没有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义务 ”,那我们就需要发展出流水线以外,能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爱好,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面对且取悦自己的灵活,以抵制流水线对我们的体制化。
套用马克思把“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刘瑜把生活中的事务分为“简单再生活”(维持生活不得不做的事)和“扩大再生活”(真心喜欢和向往的事)。这也无比精准地概括了我生活中的两类事情。
刘瑜对两类事务的态度也是我的心声“ 那些我们‘不得不’做的事,多么像一个包办婚姻中的又丑又坏的老头子,挡住一个少女向往私奔的心。 ”,这句话多少减轻了我的自责,原来不只有我这样啊。每次当我不情愿地被琐碎事务缠身时,我心里总是无比思念那些甜蜜情人——读书、写作、电影、音乐、讲座、一个人闲逛发呆……总是迫不及待想要飞奔去和它们相会。
看,刘瑜总是擅长用政治类比生活,并且总有很多这样既出其不意又有趣恰当的比喻。
“ 每个人的心里,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 ”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明明有很多想做的美好的事,可是却一再地告诉自己“等我忙完手头这件事之后,我就去做这些”?然后一忙就没完了,或者等忙完了你却没有了热情。于是,你和很多美好的事就这么失之交臂,我们和梦想中美好的生活就这么渐行渐远。
我有两个时期有着非常强烈的这种“生活被搁置感”,一次是在准备在职硕士论文答辩,另一次是在准备一个重要考试。那段时间,我过得非常不快乐,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强打精神,症状类似相思病,因为上面提到的我那些甜蜜情人统统被关进了小黑屋,而终日思之不得见。
后来,我选择再也不搁置、不推迟。既然人生短暂,又充满了“万一”,你永远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那么,为何不让自己的每一个当下都在做想做的、美好的事情呢?
据说“巴黎”是一个隐喻,指的是一个人追求梦想的勇气,我倒不这么觉得。看这部电影时我内心深处的隐约同感告诉我,“巴黎”指的是对“生活在别处”的向往:如果移民到国外,如果搬到另一个城市,如果换一份工作,如果换套大房子,如果换个人,甚至是如果有来生……
但问题是,如果这些如果真的发生了,你的生活也未必就会变得更好,因为出了问题的根本就是你自己。以上所有变化里唯一不变的,就是你自己。
当我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就这么做了:如果你真的强烈地想要别处的生活,那就为了目标去行动,不惜付出一些代价;否则就踏实待在原地,珍惜眼下每一刻。幻想、抱怨都没什么卵用,像剧中女主愤怒绝望到丢了性命就更犯不上了。
这篇文章让我突然明白:原来我曾经那些莫名其妙的怦然心动或神魂颠倒根本就不是爱,而是Crush,比较精准的翻译是“ 短暂地、热烈地、但又羞涩地喜欢过Ta 。”。
最早我是从《老友记》里知道这个词的,Crush的魅力来自于幻想,而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不可能长时间地陷入幻想。所以,幻想消失,Crush油尽灯枯。
提醒就是:crush来了,首先你得有分辨出它的智慧,其次要有判断该不该行动的智慧,因为“面对有些可能性,转过身去,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但迎上前去,则是一个愚蠢的错误。”
刘瑜觉得在美国有一种“历史的终结感”,而回国则有更多可能性。在美国的几段短暂生活经历,也让我有此同感。这也是我在如今汹涌的“移民大潮”中始终“坚定不移”的根本原因,对我而言,是指美食和自我实现的更多可能性。
很酷很流行的这句话“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就出自这篇文章,它的全句是“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
说的其实是一个人和自我的关系: 外在的一切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求的只有你自己。
这篇写得特逗,剑桥牛津的传统特色活动Formal Hall——一种上流社会调调的正式聚餐,却被刘瑜写得调侃甚至讽刺。这种对权威、地位、正经、高端的瓦解,是一把撕去虚荣的外衣,笑对真实的自己外界爱咋咋地,是我喜欢刘瑜文字的主要原因之一。
《吞下那颗红药丸》则是借电影《黑客帝国》讽刺“故作高深”。还有这几篇,也都在那么一个瞬间,曾让我的心里微妙地为之一动:《约会文化》、《最好的时光》、《爱情饥渴症》、《论婚姻制度的演进趋势》《超越那一天》、《政治的尽头》、《Life after people》和《牛校牛在哪》。一不小心又写多了,不写了,自己去看吧。
至于全书层出不穷的金句,给你抄了几句,见上图(字不好看,请自动忽略),以上引号斜体内容也都摘自本书原句。你读读看,是不是很爽很过瘾?当然脱离了上下文,只孤立地读一句或一个段落,难免不解其意或断章取义,所以,还是去读全书吧。
在本书后记里,刘瑜说她自己“ 性格沉闷、生活稀薄,而文字是她体验生活的方式 ”,所以她选择“ 用感受来弥补事件的贫瘠 ”。“ 我相信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 ”
审视自己,我又未尝不是如此,生活平常稀薄,通过文字体验生活,捕捉每一个细微的感受。所以,才有了你们读到的这些文章,谢谢你们有耐心听我唠叨。
P.S. 现在正在读的是她的另一本书《观念的水位》。刘瑜自己说,她通常写两类文字:生活随笔和时评政论,《送你一颗子弹》是前者,而《观念的水位》是后者。文字风格相似,后者稍微更冷硬一些,讨论的话题不同,都很好看。
四、钱钟书小说《围城》里的毒舌金句
1.爱尔兰人 他住的那间公寓房间现在租给一个爱尔兰人,具有爱尔兰人的不负责、爱尔兰人的急智、还有爱尔兰人的穷。相传爱尔人的不动产是奶和屁股;这位是个萧伯纳式既高且瘦的男人,那两项财产的分量又得打折扣。
2.文凭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3.女孩儿 为什么可爱的女孩子全有父亲呢?她孤独的一个人可以藏匿在心里温存,拖泥带水地牵上了交亲、叔父、兄弟之类,这女孩子就不伶俐洒脱,心里不便窝藏她了,她的可爱里也就搀和渣滓了。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
4.大学歧视链 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5.女人 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才娶中学女生,留学生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他,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
6.幽怨 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政府并没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
7.婆媳关系 方老太太做孝顺媳妇的年分太长了,忽然轮到自己做婆婆,简直做不会,做不像。在西洋家庭里,丈母娘跟女婿间的争斗,是至今保存的古风,我们中国家庭里婆婆和媳妇的敌视,也不输他们那样悠久的历史。只有媳妇怀孕,婆婆要依仗了她才能荣升祖母,于是对她开始迁就。到媳妇养了个真实不假的男孩子,婆婆更加让步。方老太太生性懦弱,两位少奶倒着实利害,生阿丑的时候,方家已经二十多年没听见小孩子哭声了,老夫妇不免溺爱怂恿,结果媳妇的气焰暗里增高,孙子的品性显然恶化。凤仪老婆肚子挣气,头胎也是男孩子,从此妯娌间暗争愈烈。老夫妇满脸的公平待遇,两儿子媳妇背后各怨他们的偏袒。
8.失落 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9.老爷车 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搞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训、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叹了解。它开动之际,前头咳嗽,后汇气,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这车声威大震,一口气走了一二十里,忽然要休息了,汽车夫强它继续前进。如是者四五次,这车觉悟今天不是逍遥散步,可以随意流连,原来真得走路,前面路还走不完呢!它生气不肯走了,汽车夫只好下车,向车头疏通了好一会,在路旁拾了一团烂泥,请它享用,它喝了酒似的,欹斜摇摆地缓行着。
10.科学 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度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在国外,研究人情的学问始终跟研究物理的学问分歧;而在中国,只要你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你就可以行政治人——这是“自然齐一律”最大的胜利。
11.教育 辛楣安慰他说:“现在的学生程度不比从前——”学生程度跟世道人心好像是在这进步的大时代里仅有的两件退步的东西
12.大龄剩男 因为没结婚,他对自己年龄的态度,不免落后在时代的后面;最初他还肯说外国算法的十足岁数,年复一年,他偷偷买了一本翻译的LifeBeginsatForty,对人家干脆不说年龄,不讲生肖,只说:“小得很呢!还是小弟弟呢!”同时表现小弟弟该有的活泼和顽皮。
13.论丑 鸿渐然发现西洋人丑跟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得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存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
14.残酷的真相 死掉老婆还是最经济的事,虽然丧葬要一笔费用,可是离婚不要赡养费么?重婚不要两处开销么?好多人有该死的太太,就不像汪处厚有及时悼亡的运气。并且悼亡至少会有人送礼,离婚和重婚连这点点礼金都没有收入的,还要出诉讼费。何况汪处厚虽然做官,骨子里只是个文人,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棺材店和殡仪馆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会向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陈死人身上生发。“周年逝世纪念”和“三百年祭”,一样的好题目。死掉太太——或者死掉丈夫,因为有女作家——这题目尤其好;旁人尽管有文才,太太或丈夫只是你的,这是注册专利的题目。
15.婚姻市场 你们新回国的单身留学生,像新出炉的烧饼,有小姐的人家抢都抢不匀呢。吓!我看见得多了,愈是有钱的年轻人愈不肯结婚。他们能够独立,不在乎太太的陪嫁、丈人的靠山,宁可交女朋友,花天酒地的胡闹,反正他们有钱。要讲没有钱结婚,娶个太太比交女朋友经济得多呢。你们的借口,理由不充分。
16.两种人生观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以上就是关于留学金句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