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博士后(菲律宾博士后申请)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菲律宾博士后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中国有哪些著名的侨乡?
广东、福建及海南岛有很多县历史上旅居海外的华侨较多被称为三大侨乡 。
侨乡,主要是指国内某些华侨较多而侨眷较集中的地方。一般没有以省级地区来划“侨乡”的。
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曾经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广东:
广东,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
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下辖21个地级市(其中2个副省级城市),119个县级行政区(6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6个县、3个自治县)。
2、福建:
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面、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面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南北最长为530千米,东西最宽为480千米。
福建省现辖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县)。省会为福州。
3、海南岛:
海南岛是中国南方的热带岛屿,面积3.54万平方公里,人口925万,岛上热带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蓝,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扩展资料
按华侨华人的祖籍划分,广东籍占54%,福建籍占25%,海南籍占6%,其他省、市、自治区共占15%(其中以台湾、广西、山东、新疆、云南为主)。
在东南亚,粤籍、闽籍和其他省市之比为5:3:2;而在亚洲以外,粤籍占绝大多数。若以方言划分,使用闽南(泉州)、广府(广州)、潮州、闽东(福州)、客家五种方言的人。
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80%左右。使用前三种方言的,每一种都超过500万人,后两种则约300万人。
根据广东省政府网数据,广东籍的华人华侨有2000多万,广府籍800多万,潮汕籍700多万,客家籍500多万。另有福建数据,福州籍华人华侨有300多万,闽籍客家华侨近200万。故各省客家华侨共约700万左右。
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 闽南籍的陈嘉庚、李清泉、郑周敏、黄奕住、李光前等,广府籍的骆家辉、容闳、陈宜禧、陈启沅、陈芳等;
福州籍的黄乃裳、林文镜、曹德旺,陈清泉等,客家籍的胡文虎、张弼士、叶亚来、李光耀、罗芳伯等,潮汕籍的陈慈黉等;
广西籍封奕敏等。他们都是华人华侨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海外华人华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国的精神。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侨乡
百度百科—华侨
二、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信息
霍细香,女,45岁,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传染病所病毒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主任,从事病原微生物专业,1980年9月-1985年7月,华中农学院;1985年9月-1988年7月,东北农学院,硕士;1994年4-6月,伦敦大学热带病与公共卫生学院进修学习实验室。
资格简要信息
(1)近5年,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参与编著1部。
(2)近5年,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个,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个,参加国际合作项目2个。
(3)在湖北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省国家级网络实验室在数量上最多,中央财政资助最多省份之一,综合排名位居南方片3-4名,参与了全国传染病实验室监测与应急检测工作5-10年规划
侯祖洪,男,59岁,主任医师,卫检所所长,院/中心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主任,从事放射卫生专业1974.9-1977.11湖北医学院毕业,1982.9-1983.7白求恩医科大学学习放射卫生,1986.9-1987.7湖北医科大学学习。
资格简要信息
(1)湖北省享受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国家级专业学会常务委员1个、委员1个,省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个,常务委员1个,委员4个,理事1个。
(2)近5年,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审阅专著1部。
(3)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篇。
(4)近5年,主持国家部委科研项目3项。
史廷明,男,47岁,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卫检所所长,院/中心毒物检测中心主任,从事环境卫生专业,1981-1986年,同济医科大学,本科,学士;1986-1989年,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硕士;2000-2003年,德国杜塞尔大学职业与环境卫生研究所,博士
资格简要信息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省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理事,2个国家级专家组成员;
(2)获得12届国际生物学术会议最佳论文报告奖;
(3)近5年,英文专著独著1部,合著1部,中文专著2部;第一作者发表英文论文16篇,均SCI收录,第一作者收录3篇;
(4)近5年,主持国家部委课题3项。
易国勤,男,57岁,主任医师,慢病所所长,从事食品与营养卫生专业,1976.12-1979.12武汉医学院卫生专业毕业;1999.8-1999.11菲律宾大学学习营养。
资格简要信息
(1)武汉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任国家级专业学会2个理事、1个副理事长、1个副主任委员、1个成员,省级专业学会1个副理事长,省专家学者报告团成员,省级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级专业评审专家,国家级刊物编委;
(2)近5年,2004年获国家级先进奖1项;
(3)近5年,国家级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其它杂志1篇,参与编写专著3部,主审专著1部,主编专著1部;
(4)近5年,主持国家部委、国际合作项目5项。
唐利军,男,47岁,研究员,卫检所副所长,院/中心动物实验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实验动物专业,本科,学士,1982年9月-1987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3月-2002年9月,武汉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班结业;2007年1-3月,美国乔治亚大学参加“狂犬病防治技术”培训班。
资格简要信息
(1)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1个国家级专家委员会委员,2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1个国家级杂志编委;
(2)近5年,专著主编1部,参编2部,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SCI收录1篇(排第7名);
(3)近5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第3名)、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第2名)。
(4)近5年,获得国家课题1项(排第二),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厅基金1项。
张庆军,男,50岁,主任医师,慢病所副所长,从事慢性病防治专业,硕士,1978.10-1983.8湖北医学院医学系毕业;1994.7-1995.1泰国Mahidol大学热带医学院学习;1995.1-1995.7国立菲律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2000.10-2001.10日本长崎大学医学部学习;
1998.10-2000.12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2007年10月赴美国CDC参加慢病研讨班;2008年4月赴日本参加WHO/日本慢病高级学者及官员研讨会。
资格简要信息
(1)同济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任1个省级学委会委员,3个省级协会、学会理事,1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常委,1个国家专业分会委员,任1个国家级刊物常务编委,任国家级和省级刊物编委各1个。省级技术指导组专家1个。
(2)近5年,专著副主编1部,国家级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省级刊物第一作者发表3篇。
(3)近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第10名),省级重大科技成果2项。
(4)近5年,主持课题、项目工作13项。
徐兴建,男,57岁,主任医师,血研所副所长,从事血吸虫病防治专业,血吸虫病防,1975-1977年,荆州卫校,中专;1984年3月-1987年1月,湖北大学,英语大专;1988年12月-1990年12月北京医科大学;1992年7月-1992年12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研修;1993年1月-1994年4月美国布朗大学流行病、分子生物学研修;1998年4月-1999年4月英国坎特布雷大学,贝类生态及控制研修。
资格简要信息
(1)武汉大学医学院现任博士生导师,武大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生导师。7个国家级专家委员会理事及委员,1 个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1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1个省级评审专家;
(2)2006年,获得湖北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称号;
(3)近5年,发表论文SCI收录6篇,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参编4部;
(4)近5年,获专利2项,获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1个,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 个。
(5)近5年,主持国家部委、国际合作项目第一负责人6个。
袁方玉,男,58岁,主任技师,传染病所副所长,从事媒介生物控制专业,硕士,1980年月毕业于武汉大学;1989年赴英国留学,1990年获伦敦大学热带卫生与热带 病学院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赴英国GUEEN MARY大学进修媒介分子生物学。
资格简要信息
(1)获国务院专家津贴,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担任3个省级协会、学会常务理事,1个省级协会理事,2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1个省级学会委员,国家级杂志编委1个;
(2)近5年,国家课题1 个,国际项目1 个;
(3)近5年,获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个,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个;
(4)近5年,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其它杂志发表5篇。
熊昌富,男,46岁,主任医师,传染病所结核病防治所副所长,从事结核病防治专业,硕士
1983年-1988年,同济医科大学,本科;2002年-2005年,华科大同济医学院,取得硕士学位;1995年-1996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修;2006年6月,参加WHO在拉脱维亚举办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管理培训。
资格简要信息
(1)2003年被中国CDC聘为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国家级督导员;
(2)近5年,参加的2项课题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分别排名第3和第4;
(3)近5年,主持部委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
(4)近5年,在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被SCI收录1篇;
(5)2006年获全国结防先进个人。
占发先,男,45岁,主任医师,传染病所所长,院/中心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主任,从事传染病防治专业,硕士,1980年就读于同济医科大学(本科);1988年就读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生);1996年赴瑞士热带医学研究所进修学习国际卫生保健与卫生管理;1998年获德国莱比西大学邀请参与“白细胞介素-12的免疫学功能研究”。
资格简要信息
(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担任1 个国家级协会理事,3 个国家级专家委员会专家,1个省级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1个省级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近5年,中华医学会科技一等奖1个;
(3)近5年,专著主编1部,参编3部;
(4)近5年,主持省科技厅课题1个,国际合作项目5 个,省卫生厅课题1个(排第2名)。 龚晨睿,女,40岁,硕士,副主任技师,卫检所营养与食品安全部,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1989-1993年,华中农业大学,本科;2001-2003年获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菲律宾大学食物与营养规划培训班毕业(3个月)。
资格简要信息
(1)近5年,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
(2)近5年,主持中国营养学会科研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院中心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CDC项目1项。
张金明,男,40岁,副主任技师,卫检所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部门主任,从事实验动物专业,1989-1993年,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硕士在读。
资格简要信息
(1)省级学会常务理事1个;
(2)近5年,参与的项目登记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项(参与),验收达国内先进水平1项(参与);
(3)近5年,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外文1篇(第三作者);
(4)近5年,主持省卫生厅课题1项,参与1项(第3名),主持省科技厅项目1项。
黄文耀,男,40岁,副主任技师,卫检所检验部,从事理化检验专业,1988-1993年,华西医科大学,本科;2002年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毕业,工学士。
资格简要信息
(1)省级学会委员1个;
(2)近5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位)一项,鉴定登记为省重大科技成果1项;
(3)近5年,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
(4)近5年,参与省卫生厅重点课题1项(排第2名),省科技厅项目1项。
樊柏林,男,39岁,主任医师,卫检所副所长,从事卫生毒理专业,1988-1993年,同济医科大学,本科;1993-1996年,同济医科大学研究生硕士;2001-2002年菲律宾大学食物与营养规划研究生获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在读。
资格简要信息
(1)国家级专业学会委员2个,省级专业学会委员1个;
(2)近5年,获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参与),湖北青年五四奖章1项,负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药物GLP认证和农业部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室A级资质认证(实验室负责人);
(3)近5年,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参编专著2部;
(4)近5年,主持省卫生厅课题1项,参与国家CDC项目2项,主持院中心项目3项,参与1项(第2名)。
徐军强,男,37岁,助理研究员,传染病所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副主任,从事分子病毒学专业,博士后,1999年9月-2002年7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毕业;2000年赴台湾阳明大学交流学习;2001年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交流学习;
2003年-2006年,武汉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资格简要信息
(1)近5年,以第二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
(2)近5年,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卫生厅基金1项。
张令要,男,39岁,副主任技师,传染病所消杀部副主任,从事媒介生物控制专业,博士,1990年-1994年,河南大学;1995年-1998年,中科院病毒所,硕士研究生;2005年-2009提,华中农业大学,博士;2005年赴澳大利亚学习。
资格简要信息
(1)近5年,发表论文SCI收录1篇,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参编专著2部;
(2)近5年,主持厅基金1项,院课题1项。
李阳,男,39岁,副主任医师,人教处处长,从事慢性病防治专业,博士,1988-1991年,华中师范大学应用化学,大专;1996-1999,湖北医科大学劳动卫生,硕士;2005-2008年,武汉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博士;2005年,赴澳大利亚学习。
资格简要信息
(1)担任1个省级专业学会常委;
(2)近5年,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第二);
(3)近5年,发表论文SCI收录1篇;参编2部专著,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
(4)近5年,主持厅基金1项,参与省科技厅1项(排第2名)。
江永忠,男,41岁,副主任技师,传染病所副所长,从事微生物检验专业,硕士,1989-1992年,湖北省药检专科学校,大专;1997-2000,华中师范大学,本科;2002-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MPH;2007年,赴美国学习。
资格简要信息
(1)1个省级专业学会常委,2个专家委员会委员。
(2)近5年,参编1部,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
(3)近5年,主持厅基金2项。
官旭华,女,40岁,副主任医师,传染病所副所长,从事流行病学专业,博士1988-1994年,同济医科大学,本科;1994-1999年,总后军工医院和武汉青山第一医院;1999-20004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2007年,赴美国学习。
资格简要信息
(1)省级学会委员1个,3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
(2)近5年,专著副主编1部,主译1部,参编1部,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外文1篇;
(3)近5年,主持部、厅级基金2项,院基金1项,部级基金项目主要参与者2项。
胡晓云,男,41岁,主任医师,院中心副院长、副主任,从事健康教育专业,博士,1987-1992年,同济医科大学健康教育专业,本科;2000-2002年,武汉大学社会医学,硕士;2006年9月-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1999年,泰国学习;2003年入选香港红丝带学人计划,2003年、2005年、2006年三次赴香港学习艾滋病防治和策略研究;2006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第十六届世界艾滋病大会;2007年赴以色列学习项目管理。
资格简要信息
(1)武汉大学现任硕士生导师,担任2个国家级专业学会、协会常务委员、委员,1个国家级研究会副秘书长,1个省级专业学会常委,1个省级专业学会委员,4个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
(2)近5年,专著主编1部,参编大学教材2部,专著4部,国内核心、权威刊物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1项、长江日报新闻一等奖1项。
(3)近5年,主持科技部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厅基金1项,院基金1项。
三、石狮市二十年来的变化
石狮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轻城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处文化历史名城泉州与经济特区厦门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市域三面临海,海岸线长67.7公里,全市面积160平方公里。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市,现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30万,外来流动人口40万。
建市以来,石狮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机遇、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机制,充分发挥爱拼敢赢的人文精神,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0.2亿元、财政总收入2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分别比增16.5%、22.3%和23.2%,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居全省前列。
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强县(市)第2位,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的县级市。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石狮以服装闻名于世,是中国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经过20多年精心培育,已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涵盖纺织、漂染、成衣加工、辅料、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全市拥有3000多家服装及配套行业企业,以服装为主的注册商标达2000多个;以石狮为中心,连接晋江、泉州等周边地区而形成的福建服装板块,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万多家,年产值达500亿元,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服装板块。
石狮服装50%出口,许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如鳄鱼、啄木鸟、周织、卡丹奴等都在石狮进行原料采购、定单生产。
石狮已成为全球性服装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成为中国五大服装跨国采购基地之一。
于2003年动工兴建、总投资15亿元的国际性服装物流配送中心、亚洲最大的服装专业市场——石狮服装城,2005年开业至今,已迅速跻身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和中国十大创新市场。
以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休闲服装博览会为平台,以石狮服装城为中心,连接鸳鸯池布料市场(全国四大布料市场之一)、塔前服装辅料市场、洋下服装辅料面料综合市场及塔前服装机械市场,构成了石狮独具特色的纺织服装商贸区。
近年来,随着一批大型纺织服装上游项目相继进驻石狮,如总投资22.38亿元的 PTA、总投资12亿元的协盛协丰5万碇纺织等项目,进一步加快了石狮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升级。
——工贸旅游港口城市。
石狮工业已形成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以五金机械、印刷包装、鞋业鞋材、体育用品、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王老吉顺利投产,带动了彩印、易拉罐、制盖和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港口一直是石狮经济最活跃的地带,目前石狮拥有石湖、祥芝、永宁3个深水良港,形成了以国家一类口岸石湖港为龙头,以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石湖港工业区为重点的港口经济带。
石湖港年货物吞吐量已超千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60万标箱,占泉州地区集装箱总吞吐量的半壁江山,跻身中国港口内贸集装箱码头五强。
石狮是全国渔业百强县市和福建省渔业十强县市,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2位,主要海产品有20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8183 公顷,拥有祥芝、东埔等国家级渔港,初步形成以华宝化工、明祥食品为龙头,以新沙堤鲍鱼育苗、永宁海水网箱养殖为特色,以祥芝水产品批发市场为辐射带动的蓝色产业基地。
石狮人文历史悠久,海浪沙滩和海蚀地貌构成的绚丽滨海风光与海丝文化、服饰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狮、灯谜、南音、泼水节、踩球舞等民间文化相互融合;以石狮服装城为主的工业和购物旅游与以黄金海岸、红塔湾为主的滨海旅游互相促进;以姑嫂塔、六胜塔、林銮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庙、洛伽寺为主的名胜旅游与以灵秀山森林公园、宝盖山生态公园为主的休闲旅游交相辉映,构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体系。
成功举办了国际和全国帆船冠军赛、首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等各类活动。
——著名侨乡、对台窗口。
巍峨高耸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当年海上导航的标志,从这里出发,石狮人随郑成功去开发台湾,随洋船远渡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
如今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藉石狮的台胞30多万人。
广大侨胞和港澳台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热心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几年来捐办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的资金达7亿多元。
建市以来,石狮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做活对台经贸这篇文章。
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057家,投资总额45.1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25.2亿美元。
2007年企业自营出口5.8亿美元,比增58.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
全市进行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和岸线规划,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力度,全面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至29.7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5平方米。
先后建成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5座,3座110KV变电站在建,实现通往福州、厦门的双回供电线路的架设。
建成日供水20万吨和7万吨的自来水厂各1座,实现向全市辖区供水,总投资2亿多元的引水工程竣工通水,总供水能力达35万吨/日,人均供水量全省第一,日供水量全省第三。
基本实现全市村村通公交车,村村通自来水。
建成可靠的邮电通讯网络,全市城乡电话用户30多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近2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5.4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万多户。
同时,建成了沿海大通道、沿海防潮防洪工程、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厂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鸿山热电厂建成后将淘汰服务区所有燃煤锅炉和导热油炉,进一步增强了石狮发展后劲。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石狮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市拥有高等职业学校3所、中专1所、中学15所、小学70所,教育水平居泉州市先进行列;建成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海峡两岸科技孵化基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 *** 、企业、社会信息化进程,率先在全省建成第一个一体化的县级市电子政务综合办公平台。
全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先后建成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游泳馆、老干老龄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一批公共设施。
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华侨医院、妇幼保健院和“120”急救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3亿元的石狮市新医院正在抓紧建设中。
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引进人才步伐,切实关爱外来员工。
加快建设和谐社会步伐,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保持安定稳定。
通过不懈努力,石狮先后荣获了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和福建省教育先进城市、文化先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首届平安县(市)等荣誉称号。
四、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的办学特色及成果
教学是立院之本,科研是强院之路。学院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科研优势,在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文献研究、张仲景方药应用及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先后承担、完成了一大批各级教学与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省(部)、地(厅)级的各类奖励和表彰。
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开展与海内外高水平医学院校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与日本、韩国、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家的中医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展了共建实验室、教学研究人员互访等合作项目,积极开展医学留学生教育。
历经风雨洗礼,国医学院形成了“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学年中,将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把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作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以发扬光大仲景学术思想为己任,在改善民生、促进人民健康事业中做出新的贡献,使仲景文化享誉全世界。
附:专业设置
中医学专业 本科学制五年,专升本学制三年,专科学制三年。本专业培养掌握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中医临床应用理论及张仲景学术思想等知识,具备熟练运用所学医学知识治疗中医内、外、妇、儿及其它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全面发展的中医学专门人才。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学校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
护理学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专升本学制两年,专科学制三年。本专业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临床护理工作、护理管理及护理科研能力的专门高级本科护理学人才。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各级医院及卫生管理等部门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健康教育及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
中药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专科学制三年。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
领导介绍
齐保东 总支书记
齐保东,男,汉族,1971年7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现任张仲景国医学院党总支书记。1995至1999年在南阳理工学院商学系工作,历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1999至2005年在成人教育学院工作,任教务科长。2005年至今在张仲景国医学院工作。毛秉豫 院长
毛秉豫 男 1958年10月出生,天津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医学博士,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担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中医药项目评审专家,
教育部中医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观察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方剂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副主任委员,
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导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自1982年开始至今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业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气血并治研究。主讲《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内科学》等课程。先后主持、参与和完成《芪参益气滴丸在心肌梗塞二级预防中对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桂枝茯苓丸有效部位群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加味四物汤对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重构作用研究》、《中风病急性期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研究与评价》、《养血清脑颗粒对高血压病脏器保护作用研究》、《血沉曲线记录分析仪研制与应用》等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18项,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南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级奖项15项。主编《中医内科学》、《张仲景全书》、《新编内科诊疗学》等专著。曾在《中医杂志》、《美国超微病理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新中医》等发表学术论文42篇,SCI收录2篇。被河南省教育厅、南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魏小萌 副院长
魏小萌,男、1958年7月28日生,现任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魏小萌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近三十年。有深厚的中医学造诣和丰富的中医临床及教学经验。主编《现代疾病治疗新进展》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误诊误治分析及对策》《现代胃肠病学》等教材、专著共9部。在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9篇,其他期刊30篇;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奖4项、二等奖9项。系南阳市跨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 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112人才;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带头人;现任中华中医学会名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学会肾病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校系列高评委专家库成员;河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成员;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副院长。卞华 副院长
卞华,男,汉族,197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张仲景国医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及张仲景学术思想的研究。主要从事于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
一、主持或参与项目
1.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化方案的研究.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NO:02-03 LP29),2002年-2004年.参与。
2.解毒活血滋阴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部位群及机理研究. 2010年.河南省科技厅 ,主持
3.复方芩艾汤拮抗I型食物超敏反应的实验研究.2010年.河南省教育厅(NO:2010C360002),主持
4.雄黄纳米微粒对SLE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和功能紊乱的作用. 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项目(NO:2008C360001).主持.
5.亚健康动物模型的研制. 2008年.河南省教育厅项目(NO:2008C360003).第三.
6.雄黄纳米微粒对MRL/lpr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理.2007.南阳市科技攻关项目(NO: 2007S1407).主持.
7.滋阴解毒通络方有效部位治疗SLE的疗效及作用机理研究.2008.南阳市科技攻关项目.主持.
8.张仲景学术思想及方药研究数据库的建立.2008年.南阳市科技攻关项目.第二.
9.传统教学模式结合PBL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08.南阳理工学院教改项目.主持.
二、鉴定或奖励项目
1.滋阴解毒通络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2009年,河南省科技厅
鉴定,国内先进水平.主持.
2.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作用机理研究. 2010年,河南省科技厅鉴定,国
内领先水平.主持.
3.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2007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
术创新奖一等奖.参与.
4.温阳祛瘀化痰通络法对硬皮病小鼠模型皮肤硬化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2008年,南
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
5.熏洗方对外伤后期关节僵硬的疗效及其分子生物学机理的研究.2006年,浙江省中医
药科学技术创新三等奖.参与.
6.PBL与LBL双轨教学法在中医《金匮要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08年,南阳理工学
院第一届教育教学改革论文特等奖.主持.
7.2008年获南阳市第六届青年科技奖.
以上就是关于菲律宾博士后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