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中华国际学校(马尼拉中华国际学校留学学费)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马尼拉中华国际学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莆田二中 什么时候建立
莆田第二中学之前身哲理中学创建于1878年,1952年改名为“莆田第二中学”,1956年被确立为省重点中学,1997年被评为省一级达标中学。2003年12月通过省一级达标中学复查,2004年4月被评为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2005年3月搬迁位于西天尾镇溪白村新校区。
师资力量
我校现有教职工269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08人,一级教师114人,省部级骨干教师11人,省学科带头人9人,省学科理事4人,市骨干学科带头人53人,共有教学班54个,学生3240多人。
新校区建设简介
随着莆田市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莆田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莆田二中高中部从市区杨梅山迁至西天尾镇溪白村。莆田市委、市政府以前瞻性的战备眼光,着眼民族未来,从莆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高度,重视莆田市的基础教育,大手笔超前规划决定新建一所莆田第二中学,并把它列为2004年莆田市重点建设项目。从选址、规划到建设,各级领导都具体参与指导。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荆福生、省财政厅副厅长李国瑛、市委书记袁锦贵、市长詹毅、市人大主任林国良、市政协主席翁毅彪、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林光大、市委宣传部部长陈金钵、副市长郭亚元、市教育局局长姚志平等领导都在百忙之中亲临建设工地指导,现场办公解决具体的问题。相关的部门如市计委、市土地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水电局、市电业局、市水土保持办、市人防办、市消防支队、市环保局、市教育局、荔城区政府、西天尾镇政府、溪白村、九华农场都对这功在后代的千秋大业鼎力支持,一路开绿灯,使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学校成立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郭亚元任组长、姚志平、王哲启、郭德翊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总务处主任黄维煌密切配合。工程的设计、招投标、建设都在市纪委的监督下透明、公开、阳光运作。规划一流、设计一流、质量一流、设备一流,被评为“市2004年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先进单位”。
新校区占地面积233.7亩,总投资1.6亿,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学生全住宿。新校区建设按国家示范高中标准进行。教学楼13259平方米(教室90间)、学生宿舍26500平方米(492间)、图书馆3170平方米、办公楼4800平方米、实验楼6635平方米、综合楼7800平方米、交流中心2950平方米、食堂5500平方米、篮、排球场16个、雨盖跑道1120平方米、人工湖景观2000平方米、标准体育场一个,配电房及其他附属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备均按国家示范校要求,总投资约1.6亿。环境优美,为兴化学子提供了软硬件俱佳的学习环境,是莆田市教育对外的窗口。力争在2006年迈进全国1000所示范性高中的行列。
按教学、生活、运动三个功能区域设计建设,20多幢建筑布局合理,可容纳5000人,学生全住宿。新校区建设、配套设备按示范性高中标准进行。2004年2月动工,2005年3月顺利搬迁,省委、省政府领导、友校多次来新校考察指导。新校区座落西天尾镇溪白村,由市政府沿荔涵大道往涵江方向3公里处便可到达,交通方便。
莆田第二中学历史
莆田二中(哲理中学)创办至今已近127周年,回顾本校历史,创业维艰、经营良苦、沧桑巨变,令人亦多景仰,亦多感奋。
西学东渐,创业维艰(1878——1948)。本校创办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初名培元书院,租赁城内坊巷“奕世金紫”民房为校舍,设备简陋。1890年,美国人蒲鲁士和夫人蒲星氏奉派来莆任校长,经他俩悉心经营,学校规模日益扩大。1898年,光绪推行新政,废科举、兴学校,培元书院应时改名西学堂(即西学斋)。1899年,美国人高德里来莆接任校长,在朱紫铺和仓边巷之间辟地数十亩为校址,建起三层楼房一座,称映雪楼。1902年,学校改名哲理中学。从1909年起,蒲星氏先后三次出任校长,在莆居留居达56年之久。1927年起,学校改由华人任校长,首任刘金标。30年代,学校已有10多座校舍,校门也从朱紫坊移到仓后程氏祠右,至此校园布局大体形成。20年代起,学校声誉日隆,就学者除莆仙两县外,惠安、永春、德化、大田各县的青少年也纷纷负笈求学,甚至浙江、云南学子也慕名远道而来。1947年全校高初中有20班,1076人,教职员50多人。据统计,70年中培养高中毕业生3000多名,加上初中毕业生培养人才数以万计。1926年,受党组织派遣陈国柱在哲理中学映雪楼建立莆田第一个党团混合支部,其支部成员多数是本校的师生,这些人多数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中为国捐躯。哲理“十烈士”载入中共闽中党史史册。抗战时,本校迁至广业、霞溪、碗洋、渭庄等处,在艰苦的条件下,一面组织战时后方服务团,宣传队支援抗战,一面更加勤教苦学,学业质量不断提高。1942年,陈振华、林启华等15人获准免试升入大学,这个时期留学国外深造的达200人,占全县留学生总数的90%以上。这在当时全国各中学中是罕见的。这期间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如38届的黄维垣,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有机氟化学的开创者,国际公认的氟化专家;47届的俞永新,中国工程院院士,疫苗研制专家;考入黄埔军校、保定军校人数众多。二中“十将军”,军衔中将2个、少将8个。体育也素负盛名,1898年,美国人把西方体育项目传入本校。30年代,学校体育蜚声省内外。培养出大批闻名全国的运动健将。1925年吴德懋代表团中国参加在马尼拉的第七届远东运动会,获得五项全能冠军,为祖国争得唯一一块金牌。这也是我国在国际比赛中所获得的第一块田径金牌;1946年3月间,以哲理中学“旋风”队为主力的莆田篮球队征战省城,三战皆胜,威震省会;1946年夏,美军一支篮球队途经莆田,一到就下“挑战书”,我校“旋风”队昂然迎战,二战皆捷,打得美军目瞪口呆。当时莆田城可谓万人空巷,大快人心;1947年10月,由莆田哲理中学为主力的“莆田田径访问团”,先后访问了福州、上海、南京等地,历时56天,连战皆捷,轰动全国体坛,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破天荒的创举。建国前七十年,把当时西方进步的科学文化、民主平等自由的新观念介绍到莆田来。
雄鸡唱白,高速发展(1949——1978)。1949年新中国成立,学校也获得新生。1952年学校由人民政府接办,改名莆田第二中学。黄益三任校长。孟津、林文藩先后任书记。建国以后,学校蒸蒸日上,又兴建了科学楼,教学法楼(东风楼,胜利楼)等,扩大了运动场,分上中下三片,师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国后的前十七年,培养高中毕业生达3000多名,等于建国前70年的总和,办学成绩突出,社会声誉极佳。1956年,被评为省重点中学。文革前17年师生每年组织下乡支农,学以致用,既拓展了视野,又得到锻炼,受到农民的欢迎,得到社会赞誉。这段时期,学校培养的人才济济,专家、学者众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灿若星辰,省部级等高级官员云集。如詹丽珊,中科院“首届十大杰出女科学家”,著名卫星气象专家;叶宏明,陶瓷专家;陈雷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传统体育强校风采依然,“跳高三星”王国忠、黄寿锵、陈文藻先后打破旧中国纪录;陈钟元,研究员,高级教练,国家级田径运动健将,曾获全运会男子跳高冠军,主持建立“三维动作分析系统”,这在亚洲是第一家;1966年,女自行车健将李玉凤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获金牌,这是莆田第一位女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者。“文革”期间,本校遭到浩劫,校址被占。1969年,莆田二中被迫停办。经心系教育有识之士多方奔走呼告,七十年代初迁址西郊杨梅山重建。1973年,黄金溪奉调来我校主持重建校园工作。在一片荒坡上师生同心协力,几经艰苦奋斗,校园从小到大,从简陋到完备,复苏迅速,后来居上。经十几年重兴复业,校园占地六十四亩,校舍建筑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米,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绿树、红花相应成趣,同旧址相比,新校园地盘更大,风景秀丽,居市区而静谧,是师生教学、生活的乐园。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心和支持是这个时期学校迅速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改革开放,日新月异(1978年——2005年),恢复高考后,学校抓住机遇,挖潜改革,整合教学资源,发扬艰苦奋斗的二中精神,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据不完全统计1980——1993年莆田二中培养的3000多名的高毕业生考上高等院校的有2300多名,升学率达74%,名校规模已成。体、音、美人才辈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1983以来坚持不懈与驻军九五医院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作风春风般吹进重建的校园,使校内优良的校风教风得以稳步健康形成,巩固和发展,出现了教育教学的喜人局面。先后被福州军区、南京军区、福建军区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军民共建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称号。1991——1998年,戴明锁、陈金富来二中主持工作。1993年起学校得益于上海建平中学整体教育改革实验,结合自己的客观实际,在莆田市率先探索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师围绕“转变观念,探索改革,转向办公机制,改革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五个阶段锐意改革。围绕“提高学校教育功能”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和展”这两条主线展开,始终以德育为主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时期,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现在,学校面貌更加引人注目。1991年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来校视察、题词勉励:“全面发展,学有特长”。著名科学家卢嘉锡也题词赞誉:“百年老校乐育英才”。1997年11月通过福建省莆田中学一级达标学校验收。现任校长朱金先,书记涂雨。现教学班87个,学生6600人,教职工308人,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68名,一级教师92名,学校拥有一批以特级教师(1人)、省级以上骨干(10人)、省级以上学会理事(4人)、省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骨干(53)人为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学历达标率为98%。校园面积80多亩,建筑面积42626平方米,体育设施完备,实验室、电教室、电脑室等现代化设备齐全,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图书馆为省一级示范馆藏书达10万余册。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走文明办学的道路,成效显著。荣获省级以上嘉奖达数十次之多。
成为莆田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
近年来,学校把握机遇,以“奠定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发展学生自由灵动的个性”作为办学指导思想,提出“办国内一流示范学校,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师德高、质量优、管理严、环境佳、学习勤、个性活、身体健、兴趣广”作为学校工作思路,狠抓“三风建设”,有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三年,学校与时俱进。各项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加强管理,以法治校。从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学校井然有序、良性发展;课堂教改效果显著。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学校改革的总课题,制定《莆田二中关于优化教学过程综合改革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会学生“学会发展”,发展学生“三自一特”为目标建构民主、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个性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相衔接,学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校本资源开发取得突出成绩,课题研究,国家级一个,省级二个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学生研究课题900多个,有一定水平90多个;全面发展、特长突出。学校以“两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为学生创造发展的平台,鼓励创新,对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也满腔热情关心,寻找他们闪光点,自从课改启动后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2004年以高分通过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验收及省一级校复查。学校获国家级表彰2次,省级9次,市级14次,近几年教师获国家级奖励5人次,省级12人次,市级66人次,学生获省一等奖19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45个,市一等奖99个,二等奖151个,
2003年、2004年高考本科录取均超千人,理科省第3名,文科第2名,其中文综、理综全省第一名。我校的体音美上重点线占市二分之一。近几年体音美特长生获国家级奖励1人次,省级奖励38人次,一级达标运动员1人,二级达标运动员达69人,获全国赛奖5人次,省赛奖138人次,学校获省田径传统校冠军,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为了加快发展的步伐,学校以战略的眼光对发展进行前瞻性的规划,一座占地233亩,投资1.5亿的现代化,多功能新校区已投入使用,又一次的搬迁,莆田二中的发展更加强大,学校上下正齐心协力向国家级示范校迈进。
二、想问加拿大过境签证要多久?
加拿大过境签证要多久?如何办理加拿大过境签证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规定,中国公民前往或离开美国,如需过境加拿大,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时无须办理加拿大过境签证:
1、持有效中国护照;
2、持有效美国签证;
3、搭乘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加拿大爵士乐航空(jazz aviation lp)、香港国泰航空(cathay pacific)、中华航空(china airlines)、菲律宾航空(philippine airlines)、中国国际航空(air china)的班机;
4、从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机场(vancouver international airport)或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lester b. pears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toronto)(terminal 1 only))过境;
5、必须从亚洲的北京、香港、上海、广州、马尼拉、台北出发,乘坐直达加拿大的航班。
不符合以上条件的朋友则需要办理加拿大过境签证了。申请人需填写签证申请表格1张,交照片1张,加拿大方只发给允许停留2天的过境签证。
申请材料:
1、申请表:
- 临时居民访问签证申请表 (IMM5257)
- 家庭信息表(IMM5645)
- 教育和就业细节表
2、护照:
有效期在回程离境日期算起九个月以上的护照,旧版须在护照末页签名,如有旧护照请一起提供。
3、照片:
最近六个月所照的,照片的尺寸为:白底彩照2寸,尺寸为3.5X4.5CM。
4、身份证:
身份证请用A4纸复印正反两面1份。
5、户口本:
全家户口本复印件。
6、过境资料:
A:旅行目的地国的签证。
B:过境加拿大的机票/或旅行行程安排的复印件(可以直接打电话问您乘坐的航空公司要,一般是一个pdf的确认件,上面有座位号)。
C: 旅行计划(注明过境的次数)
D: 如过目的地国为商务,请提供最终目的国家邀请方出具的邀请函,或能说明申请人此行目的的计划书。
E: 学生要提供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和I-20复印件(美国)。
7、如果申请人在职,请另外提供:
中方营业执照:
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在职证明:
有公司抬头证明信盖章,写明您的职位,在职时间,工资,此行费用由谁支付,保证遵守美国法律和按时回国,公司负责人签名并留下联系方式。
4
注:
1、加拿大签证均无需参加面试,不强制预约但建议您先进行预约再去提交;
2、加拿大不分领区,所有申请人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等地中心递交申请;
3、对于60岁以上的申请者使馆可能会抽查要求前往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
更多关于加拿大过境签证要多久?,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b42d11615732052.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三、顾维钧的主要事迹介绍
顾维钧是中华民国外交家,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历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国民政府驻法国等,被誉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顾维钧主要 事迹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顾维钧人物生平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清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十七)生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外交界的领袖人物,中华民国高级外交官员。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
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
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 辩论 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等职,其间,于1924年5 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
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
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退休后定居美国,以十七年时间完成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五十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
1985年11月1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前往麦克逊大道坎培尔殡仪馆吊唁;顾维钧的遗体葬于纽约芬克里夫墓园(Ferncliff Cemetery)。
顾维钧晚年口述了计13卷,6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该著作后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的重要资料。
顾维钧人物轶事
立志报国,求学海外
顾维钧生在鸦片战争后,此时的中国正一步步陷入列强的侵略包围之中,而上海又是一个中外交往非常集中的地方,顾维钧从小就看到了很多中外不平等的状况,也因此从小就有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中国积弱状况的理想。一次,少年顾维钧经过外白渡桥,看见一个英国人坐着黄包车,急着要去看跑马。拉车上桥本来就累得很,他还用鞭子抽打车夫。顾维钧很愤怒,于是斥责这个英国人说:“Are you a gentleman?”(你还算是个绅士吗?)后来,顾维钧在回忆录中提到这段往事,并说“我从小就受到这些影响,感到一定要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条约。”
1904年,16岁的顾维钧剪辫易服,远渡重洋, 留学 美国。他选择了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顾维钧的老师约翰穆尔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有丰富的外交实践 经验 ,他以一个外交官的标准来要求、培养顾维钧。顾维钧在学校成绩非常优秀,曾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校刊《瞭望者》的主编,这对于一名留学生是非常难得的。在校的学习,为顾维钧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到邀请,回国效力
顾维钧在美留学期间,有一次,后来成为他岳父的唐绍仪作为清朝政府的特使访问美国,在大使馆里接见了40位中国留学生,顾维钧作为学生代表致辞。唐绍仪马上就非常欣赏这个年轻的留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当袁世凯执政,他出任袁世凯的内阁时,他立刻想袁世凯举荐了顾维钧。那时,顾维钧正在准备博士学位的答辩,他的论文还只写了一个序章,邀请他回国担任总统府英文秘书的信件就寄到了纽约。
学业尚未完成,令顾维钧感到为难,他准备拒绝来自北京的邀请。当他把这一情况告诉导师约翰穆尔,约翰穆尔却不同意他的选择。约翰穆尔对顾维钧说:你学习外交就是为了为国报效,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你应该抓住。于是他让顾维钧把《序章》拿给他看。看过之后,他告诉顾维钧:单独的《序章》写得就很好,就可以作为博士论文来答辩。在导师的理解和支持下,顾维钧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于1912年启程回国赴任。多年后,顾维钧回忆起导师时说:约翰穆尔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8年前,顾维钧赴美留学时,还是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而8年后他回到中国时,已是一位风度翩翩的英俊青年。
同名幸事,携女殿堂
1912年,顾维钧在哥伦比亚获法学博士学位后归国,顾维钧回国不久,就由他的岳父张衡山介绍,北上去见唐绍仪。唐绍仪时任外交总长,顾维钧以留美博士的资格,在唐手下当了一个外交部三等秘书。他少年翩翩,公余出入于达官贵人的娱乐场所北京饭店舞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了唐绍仪的女儿唐宝。唐宝没有出过洋,对外洋向往已久,所以她平时非留学生不交。顾维钧的美貌,更打动了她的芳心。自此以后,二人形影不离。有了这层关系,顾维钧开始步步高升,简直像乘直升飞机一样。每提出一项要求,唐宝就死缠着唐绍仪,不怕她老子不答应。顾在北京两年,官已至外交部情报司长了。远在上海的张衡山高兴得很,以为得此乘龙快婿,证明他的看相功夫已到了家。于是函电顾维钧回上海举行婚礼。顾置之不复,后来张衡山终于得知他和唐小姐的一段情史,把老脸都气黄了,并写了一封信给唐绍仪痛责顾维钧,请唐将顾送回上海。唐绍仪阅信后,勃然大怒,当即把顾叫来训斥了一顿,令他立即返沪。顾虽然不愿离开北京,但受不住良心的责备和亲友的劝导,只得收拾行李,预备南下。事情马上被唐女知道了,哭哭啼啼地跑在父亲面前道:“孩儿若不能和维钧结合,一定削发为尼!”一定要父亲出面干预此事。其时,唐绍仪已晋升为国务,总觉得不该凭着自己的权势,去强夺人家的女婿,没有答应。唐小姐仍不罢休,为了示威与恐吓,跑到了北京郊外的白云庵,并叫人通知她父亲说:已择期落发,唐绍仪仍未理睬。女公子见此计不成,再生一计,她又回到城里,使人通知她父亲,说再不答应她的要求,她只好到八大胡同(旧时北京娼妓集中区)去做生意,并且挂上现任国务小姐玫瑰的金字招牌。这一记闷棍,果然把唐绍仪打昏了。他立刻请回了自己的女儿,宣布“无条件投降”。
以的权势,干预这样一件区区小事,何须费力?他打了一个电报,给淞沪护军使(警备总司令)何丰林,叫他负责顾维钧退婚一事。何丰林原是一个老粗,奉到国务的命令如何敢怠慢?于是亲自带了百名士兵,跑进张公馆,找到张衡山,逼他立刻写退婚书。衡山向来不畏强暴,愤然地对何丰林说:“顾维钧不是东西,我当然不要他做女婿,退婚可以,但我不能受你的威逼,你带了大兵包围我的住宅,太侮辱我了。”何丰林拍桌子大声地直嚷:“你不退婚,我公事上怎么交代?我官做不成,和你拼命!”此时,衡山的女儿,顾维钧的未婚妻,突然勇敢起来,跑出来对父亲说:“爸爸退了婚,我们认错了吧。”何丰林兴高采烈地把退婚书拿走了。衡山长叹一声:“我只会看相,不会看心。”不久便抑郁而死。张润娥万念俱灰长斋念佛,在陆家观音堂落了发。张某落了发,唐某自然可以不当尼姑了。在何丰林把退婚书专人送到北京后,不到一个月,于1913年顾维钧与唐宝便在北京饭店举行规模宏大的婚礼。郎貌女势羡煞了多少青年男女!从此,顾维钧在北洋政府中的政治地位,又更稳了一层。不久便被派往伦敦,充任中国驻英公使去了。1933年,顾维钧再度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在上海知悉张润娥生活清苦,特地写了一封忏悔信,附送一笔5万元的款子,派人送到陆家观音堂。张某把款子和信原封退还,她修行20多年,已到了不动凡心的地步。此是后话。
据说岳丈唐绍仪字少川,顾维钧也是字少川,翁婿同名,因此也曾在民国时期传为佳话。顾维钧和唐宝婚后感情笃深。1915年,顾维钧出任美国公使,夫人唐宝一同前往,同年他们的长子顾德昌在美国降生。
投身外交,崭露头角
顾维钧回国后,先是担任袁世凯的英文秘书,后来进入外交部任职,1914年晋升为外交部参事。他的才华在工作中日渐显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德法俄相继投入欧洲战场,无暇东顾,也使日本获得了扩大在华势力的天时地利。8月下旬,日本迫不及待地对德宣战,11月,日军占领青岛,接管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对德战事结束后,日本并没有如先前所说的从中国撤军,反而在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顾维钧也正是在这时,第一次正式接触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对外交涉。
因为害怕其他国家干预,日本在提出《二十一条》时有一个附加条件:不许把中日交涉的有关内容泄露出去。然而,顾维钧感到此时的中国需要外来的支持。于是,他没有征求袁世凯的同意,悄悄把消息透露给了英美。于是, 其它 国家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反映,对日本构成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看到对外界作一定透露有助于中国,开始有意地让顾维钧继续透露消息。这一做法最终证明是有一定效果的。由于顾维钧有着留学美国的背景,了解美国历史、政治和 文化 ,又在这次外交中表现出了不凡的勇气和才能,其后不久,袁世凯任命顾维钧为驻美公使。
那一年,顾维钧才27岁,那时的他还有着京城三大美男子之一的美称。这位年轻英俊的外交官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驻外使节,也是华盛顿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外国使节。
内忧外患,矛盾重重
1918年深冬,顾维钧抵达巴黎。这一年,他31岁。刚到巴黎,代表团就遭遇到了第一个打击--和会席位问题。各个国家被划分为三等,一等的五个大国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它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只能有两个席位,列强仍然把中国看得很低。虽只有两个席位,但五位代表可轮流出席。在代表团排名问题上,波澜又起。按陆征祥报送北京的名单,顺序依次为:陆征祥、王正廷、施肇基、顾维钧、魏宸组。然而北京政府的正式命令下达时排名却被换成了: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这就引起了王正廷和施肇基的强烈不满,在代表团中埋下了不和的种子。随着和会的进行,代表团内部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
中国准备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权利问题,但还没来得及,日本先发制人,率先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大会通知中国代表到下午的会上作陈述。代表团接到通知时已是中午。这对于中国代表团又是一个晴天霹雳。
雄辩巴黎,声名远扬
经过一番周折,确定由顾维钧代替王正廷出席。下午的会议作出决定,有关山东问题,由中国代表次日进行陈述,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受命于危难,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缜密细致、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在他的雄辩面前,日本代表完全处于劣势。各国首脑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顾维钧在国内外一举成名。 这次雄辩在中国外交史上地位非凡,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说。形势对中国本来十分有利,然而,到了4月,变化陡生。因分赃不均。意大利在争吵中退出了和会。日本借机要挟:如果山东问题得不到满足,就将效法意大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几个大国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本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这一事件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种。
妙语应答,立场坚定
顾维钧巴黎声明 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中国在巴黎讨论中国山东问题。 战败西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代表牧野先生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 中国代表顾维钧听了,站起身面对其他四周代表问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 牧野先生你说对吗?” 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 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 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撤冷一样!(China can not missshandong as same as the west world can not miss Jerusalem)”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克里孟梭--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听完顾维钧掷地有声的声明,一齐走上前握住他的手,称他为中国的“青年外交家”。
断然拒签,名留史册
面对如此现实,代表团心灰意冷,名存实亡,有的代表离开了巴黎,团长陆征祥住进了医院。和会最后一段时间里,顾维钧独自担当起了为中国作最后努力的职责,一直坚持到和约签订前的最后一刻。然而,不管顾维钧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中国的正当要求一再被拒绝。保留签字不允,附在约后不允,约外声明又不允,只能无条件接受。如此情况下,顾维钧感到:退无可退,只有拒签,表明中国的立场。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陆征祥,陆征祥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签约仪式的同时,顾维钧乘坐着汽车经过巴黎的街头。他在回忆录中说:“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同时,我案子想象着和会闭幕典礼的盛况,想象着当出席和会的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上一直空荡无人时,将会怎样地惊异、激动。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即使不是为之震动的话。”
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中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巴黎和会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最终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解决。经过36次谈判,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无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强占的山东权益。在这次会议上负责山东问题并最终虎口夺食的,是33岁的顾维钧。
坚守底线,捍卫台海
1954年12月2日,台湾当局与美国经过一个月的谈判后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台美之间围绕《共同防御条约》的交涉由此进入递交各自立法机构批准的最后阶段。此时人民解放军对在台湾当局控制下的大陈诸岛发起进攻,沿海岛屿遂成为台美批准条约过程中的一个焦点。围绕如何处置大陈及金门、马祖等岛屿问题,台美之间展开了新一轮交涉。顾维钧作为台湾当局的“驻美大使”以及谈判《共同防御条约》的两个全权代表之一(另一名为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自始至终参与了台湾与美国间关于条约交涉的整个过程。在整个台美交涉中,他主要是作为叶公超的副手出现的。但由于其资深的经历、丰富的经验和对美国的了解,其作用非一般副手可比。从与美方会谈过程看,叶公超较为强硬,常正面表达台湾方面的立场,而顾维钧则相对灵活,多对台湾的立场进行解释说明。在会谈陷入僵持时,总是由顾维钧出面转圜或另提办法,如1月31日会谈中对金门、马祖在声明中的具体表达方式。虽然由于长期职业外交官经历形成的灵活应对寻求妥协的习惯,在台湾发表声明的措词这样的问题上与蒋介石十分强硬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但在防范由沿海岛屿问题导致“两个中国”这一点上,无论是顾维钧还是叶公超,都与蒋介石一样十分警觉,这就为台美之间最后达成关于沿海岛屿的协议设定了一个底线。
严氏理家,顾氏最爱
顾先生的最后一位夫人是严幼韵女士。严女士是一位出身上海富商家庭的大家闺秀,早年为复旦大学的“校花”,也是上海交际场中的名流。她的第一任丈夫杨光泩是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法博士,留美时,也曾任《中国留学生月刊》的主编,只不过比顾维钧先生晚10年。回国后曾担任过清华大学的教授,不久进入外交界。那时的杨光泩与任外交总长的顾维钧接触较多,彼此交谊颇深。因此,夫人严幼韵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认识顾维钧先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杨光泩出任驻菲律宾总领事。不久,日军占领了马尼拉,杨光泩先生以身殉职。严幼韵女士与杨结婚后生有三个女孩。严幼韵女士小顾维钧20岁。婚后,严夫人对顾先生关爱有加。在顾先生看来,在他的四位夫人中,他最喜欢的是严幼韵女士。严幼韵与杨光泩的三个孩子后来自然也成了顾维钧先生的三个继女,他们早年丧父,顾维钧视他们为己出,三个女儿对顾先生如同亲生的父亲一般。长女杨蕾孟,资深编辑,曾任美国著名的双日出版社的总编,并亲自编辑出版了不少有影响的书,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回忆记录就出自她之手。次女杨雪兰是有成就的企业家,现任美国通用公司的副总裁。通用公司在上海投资生产的别克轿车项目就是由她促成的。三女杨葸恩,在房产开发中成绩卓越。
严幼韵是位善于理家、精于治家和好客的女主人。顾、严作为继父、继母,对双方各自子女来探拜,一律欢迎,不分彼此,一视同仁;对故旧亲朋的造访,殷勤款待,礼数周致。婚后的严幼韵把主要精力倾注在照顾丈夫的生活琐屑上。为他备大量的中英文报纸;同他聊天,让他身心愉悦;陪他散步,让他恬静怡然;为他安排牌局,供他消遣取乐。牌局的定率出入甚微,顾维钧视它为“统战”。他打牌从不算牌,不扣牌,十必九输。有人表示礼貌,让他当赢家,他绝不接受,总把钱塞在输家的手中。
严幼韵熟知丈夫有晚眠晏起的习惯,考虑到晚餐到次日早餐有十多小时不吃东西,怕影响他的健康,每日凌晨3时必起,煮好牛奶放在保温杯中,还附上一张“不要忘记喝牛奶”的纸条放在床边,温馨地督促,呵护有加,百分百地充当了“好管家、好护士、好秘书”的角色。顾维钧在九十六岁高龄时,还完成一万一千页的口述回忆录,历时十七年,是与严幼韵的精心照护息息相关的。晚年过着“不忮不求,不怨不尤,和颜悦色,心满意足”的生活。大儿子顾德昌感动地说:“如果不是她(指严幼韵),父亲的寿命恐怕要缩短二十年。”顾维钧晚年在谈到长寿秘诀时, 总结 了三条:“散步,少吃零食,太太的照顾。”
退而不休,永著青史
顾维钧退休后先打算做三件事:疗养度假,以消除长期紧张工作 带来的疲劳;写作和研究;开设事务所,提供法律咨询,解决生计问题。
他尚未着手做这三件事,台北便通知他,希望他竞选一个新的职位: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顾维钧早年学习国际法,对此颇有兴趣,精力和履历都足以胜任。经过一番竞选,获得任命,于是走马上任到了荷兰,一干又是10年,1964年当选为副院长。直至1966年,他才正式告退。越到晚年,他越思念故国家园。他每天的晚餐必吃中餐,特别想吃家乡上海嘉定的塌棵菜和罗汉菜。只要有上海来客,他都要问去过嘉定否。1983年,他的女儿顾菊珍回国观光,顾维钧再三嘱咐女儿一定要到家乡看看,并将他珍藏多年的明代“嘉定四先生”和民族义士侯峒曾、黄淳耀的墨迹带回,献给国家。
女儿回到美国后,把家乡的所见所闻告诉了父亲。顾维钧激动不已,把画册翻了又翻,看了又看,后来每逢思乡心切,便要翻看画册。他还给家乡写了一封信,感谢家乡对他的关心厚爱,盛赞故土发生的巨变。
晚年的顾维钧身居海外多年,可他一直没有入美国籍,这是由于他一直心系大陆。女儿顾菊珍对父亲的这一份不绝如缕的故土深情看在眼里。为了了却父亲的这份心愿,顾菊珍每次回大陆时,都要代替父亲回到嘉定故园去看看家乡的亲人,转达父亲对家乡父老的深切问候,然后,再把家乡而今的深刻变化一五一十地告诉父亲,以宽缓父亲对故乡的思念。
顾维钧的退休生活过得非常有规律。他上午9时许起床,早餐时间约一小时,一面饮食,一面阅读。每天看的英文报纸是《纽约时报》,中文报纸是台湾出版的《中央日报》和美国出版的《世界日报》。
每天下午,顾维钧都要拄着拐杖,外出散步。这是他的健身之道。他虽住在纽约这个大都市的中心,但公园大道离著名的中央公园只有一箭之遥,那里森林繁茂,绿草如茵,是闹中取静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只是六七十年代纽约的治安状况太差,他在散步时曾被抢劫三次。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失固有的幽默感,每次散步总要带些钱,说是不能让抢劫者空手而归。不过,被抢劫几次后,出于安全的考虑,就只能到大街上散步了。除了散步外,他还喜欢 游泳 。90多岁时,他还能游泳,并站在跳板上跳水。
顾维钧晚年最经常的消遣是打 麻将 。严幼韵操心最多的也是为他作好安排。顾维钧打麻将,思路敏捷,出牌极快。有人问他牌运如何,他答曰:“十九必输。这不是我的技术不如人,实因这是一种‘统战’,花样繁多,有时我的精力不能顾到全局,因此牌运对我不甚客气。”对于输赢,他认为,“这原来是消遣,定率低而出入微,输赢可不在乎。
晚年的另一消遣是画画。60年代末,顾维钧专程赴香港拜师学习作 国画 ,并认真研读画谱。他的画题材固定,大都是梅、兰、竹、菊,颇得传统文人画的神韵,也是他处世立身之道的一种写照。他也画过工笔牡丹,那是赠送给夫人严幼韵的。
97岁那年,他兴致勃勃地画了一张嘉定县城的地图,图中央是家乡高耸的古塔,下面写“孔庙”两字,又画东西大街,西端写“西门”两字,那就是他美丽的家乡,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他说着,画着,思绪如潮,不能自已。当前嘉定博物馆中,保存着顾维钧于1984年亲笔书赠的杜甫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退休后,应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之邀参加“中国口述历史计划” 而完成的长达600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已成为历史学家的案头必备。
顾维钧晚年的另一乐事,是看到儿女孙辈欢聚一堂。顾维钧共有三子一女。
对顾维钧的人物评价
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从1912年到1967年,五六十年间,顾维钧担任过无数的外交职务,驻美大使、驻法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外交总长、海牙国际法院法官等。到了晚年,他又以十七年心血完成了长达十三卷,600万字的巨著《顾维钧回忆录》。
顾维钧是位功不可没的爱国外交官,他本身传记,便是现代中国的一部外交史。他一生坚毅果敢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他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之一,改变中国屈辱的对外关系、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尊严是他投身外交界时抱定的目标,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位爱国外交家以自己的智慧、修养和爱国热忱,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中国人民服务的一人,他对工作的献身精神赢得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毛主席也十分佩服他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顾维钧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半个。
看了“顾维钧主要事迹 ”的人还看了:
1. 顾维钧智辩护国权
2. 建党伟业观后心得1500字3篇
3. 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智辩
4.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 3篇
四、中国十大最顶级的厨师?
1、史正良(中华名厨,国家名厨,全国技术能手)

首批国家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中国顶级厨师,精通中式川菜热、冷菜肴的烹制,旁通川式面点技艺、鲁菜、苏菜、粤菜、宫廷菜,尤擅墩、炉,餐饮和厨政管理,烹饪教学。他多次应国外礼聘,先后在菲律宾马尼拉希尔顿饭店、瑞士日内瓦诺马达饭店等任厨师长和表演厨艺。其精湛厨艺受到《日内瓦论坛报》《美国当今新闻》《撒金那新闻》等媒体的报道,被国内贸易部授予“全国商业行业技能之星”,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华名厨”。
2、高炳义(国家名厨,中国烹饪领军人物,国家职业技能竞赛优秀裁判员)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式烹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人社部全国优秀裁判员,国家高级烹调技师,中国鲁菜烹饪特级大师,世界烹联国际评委。他参与创办、组织和策划了中央电视台“满汉全席全国电视烹饪大赛”,历时七年,430余场。他参加了国家商务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特别支持的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活动,并担任活动代表团副团长兼总厨师长。他先后在加拿大、美国、奥地利等国家举行的国际烹饪比赛中取得五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
3、杨贯一(C.C.C金章获得者,铜紫荆星章获得者,国家名厨)

国际烹饪艺术大师,香港著名国际级大厨,世界御厨协会亚太区副总裁,素有“鲍鱼之王”的美称,招牌菜“阿一鲍鱼”享誉国际,曾获得美国厨艺界最高荣誉五星钻石奖,入选国家名厨名录、中国名厨排名榜。1996年获得国际御厨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勋章:C.C.C金章。该奖项在世界上仅有三人获得,前两位是前法国总统御厨、前美国总统御厨。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在给杨贯一的信中表示:“我十分欣喜地发现中国美食里我尚未认识的部分,尤其是您享负盛名烹制的鲍鱼。”
4、董振祥(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烹饪大师,国家名厨)

国家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师承高级技师王文昌、烹饪大师孙仲才、鲁菜泰斗王义均先生。董振祥之所以在烹饪行业有着很高的声誉与地位,不仅是因为他的烤鸭店门庭若市,还因为他是中国餐饮圈内唯一一位获得MBA学位的厨师兼餐饮管理者。董振祥在烹饪工艺上从健康角度出发进行创新,他的烤鸭买购网编辑是吃过的,鸭皮口感最为特殊,是真正的“酥不腻”,而不是传统烤鸭所提倡的皮“又酥又脆”。
5、孙立新(国宴大师,中华名厨)
中国当代著名国宴大师,曾多次担任多位国家领导人宴请中外贵宾的菜单主设计者。作为国家高级烹调技师、中国顶级厨师,孙立新做厨艺工作几十年,曾任多个星级酒店的厨师长、行政总厨、集团行政总厨等职,擅长川、粤、鲁等菜的制作,先后创新在国内外推出酒醉空心龙虾球、宝蓝竹笙翅、蜜制野山菌鲍翅汤、金牌一品鲍等百余种创新菜肴,均受好评,成为后来全国陆续流行的时尚名菜。
6、林壤明(广东十大名厨,中华名厨,中国烹饪大师)
林壤明的烹饪技术很高,多次作为中国烹饪代表团成员参加国际大赛,先后在卢森堡举行的世界杯国际烹饪大赛中获金牌,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奥林匹克世界烹饪大赛获铜牌。他提出了“顾客点制”的经营新招;推行“厨师编号”制度,对菜肴实行一步到位的质量跟踪;先后创制了八仙宴、田园土风宴等菜式。名菜“雕刻冬瓜盅”受到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的喜爱。
7、卢永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功勋人物,中华名厨)
卢永良师承鄂菜大师黄昌祥,曾获中国烹饪大师、高级烹饪技师、全国百名技术能手、湖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应邀东渡日本讲学,去法国、韩国与同行切磋烹饪技艺,法国巴黎市长亲自颁发了特别荣誉证书;赴欧洲三国(西/葡/意)进行中国烹饪技术表演;2005年以来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烹饪特别节目《满汉全席》擂台赛,担任评委;2008年荣获“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功勋人物”奖;后入选“中国名厨排名榜”。
8、周晓燕(国家名厨,餐饮业国家级裁判员)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餐饮业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裁判员,淮扬菜大师,扬州大学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人社部命题专家;2014年2月被授予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三把刀·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主编参编了国家级规划教材《烹调工艺学》;多次担任全国烹饪大赛评委,世界中餐烹饪大赛评委,中央电视台电视烹饪大赛评委;后入镜《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心传》,展示刀工。
9、谭添三(湘菜领军人物,国家名厨,中国烹饪大师)
中国顶级厨师,极具威望的湘菜大师,湖南师范大学烹饪系顾问教授。谭添三是把湘菜带到德国推向国际的第一人,为湘菜四大天王之一,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中国菜文化传播中心专家;1997年湖南省政府授予他湘菜大师荣誉称号;2002年被评为中国烹饪大师、湘菜突出贡献十大领军人物。在“2016湘菜年度盛典”上,谭添三获得终身成就奖。
10、东林发(国家名厨,上海市劳动模范,中国烹饪大师)
国家高级烹饪技师,中国名厨排名榜入选厨师,1951年拜名厨郭大鎏和萧良初为师学艺,由于技艺精湛得到了当时中央领导的认可,先后被指定为刘少奇主席、毛主席的专职厨师5年之久。曾在本职岗位上接待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里根,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国外元首和政要。其菜品融粤川沪菜系,兼东南亚风味,尤其是毛氏红烧肉,韵味别具一格。
以上就是关于马尼拉中华国际学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马尼拉事件失败原因(马尼拉事件失败原因如果你是人指挥员你该如何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