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德国留学的人少(为什么去德国留学的人不多)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为什么去德国留学的人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留学德国真的不容易
留学德国真的不容易
身边不少同学纷纷远赴美国学经济、学管理的时候,我却出人意料地选择到德国留学。当时,很多朋友都问我是怎么考虑的,为何会选择去的德国留学?
除了欧洲人文环境的吸引力外,德国作为如今欧洲经济中心的地位,是最主要的原因。同时,德国高等院校向来继承严谨健全的经济理论,而这个国家的气质与我本人的性格也更为相似一些。这都促使着我最终做出了留学德国的决定。
由于本科在国内修读了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双学位,因此出国后,我也不想偏废任何一方面,选择攻读国民经济学。
早在出国之前,就有论坛上的朋友告诫我,要充分做好在德国留学的准备,无论是语言关,还是专业学习,都需要中国学生花费相当大的`精力。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与其他中国学生相比,我从高中就开始系统学习德语。从陌生的德语发音到复杂的语法构成,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努力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年的寒窗苦读,使我的德语基础的确更胜一筹。
初到德国时,我还未曾为自己的语言担心过,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就算能够在国内达到德语专业学生语言水平的留学生,却在真正的德语学习环境中显得相当吃力。
刚上课那会儿,由于课程相对比较简单,我还能马马虎虎跟上教授的教课节奏。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和课程的逐渐复杂,再加上教授丝毫不减的语速,使得我的学习进度越来越慢,始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中。而且强烈的自尊心让我羞于向教授、同学请教,只是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重新摸索知识点上,但后来我逐渐意识到,靠着这样低效率的学习,很难跟上课程的进度。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将学好德语放在了首位,利用一切身边的资源学习德语,积极和中国留学生交流学习德语的心得,并且主动和德国学生聊天交谈。
在与其他中国留学生的交流中,大家普遍都觉得语言是学习的关键,我们发现,无论是什么专业,学好德语都是融入课堂、融入留学生活的第一步。
现在德国大学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在有些热门的专业中,几乎可以占到总学生人数的20%左右,而不少学生都希望能够在毕业后留在德国工作、生活。与中国学生相对集中的工科专业相比,我们读文科的中国留学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加困难,能够顺利毕业已经需要足够的努力,更不用说之后的就业竞争了。
虽然在德国有很多企业,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经济类的毕业生找工作的范围比较广,但由于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知名企业或银行里任职,或者留校从事经济研究课题,再加上德国的经济类人才需求已经趋于饱和,前景不容乐观。
另外,欧洲广泛存在的保护主义特色,也让优秀的外国人在与该国公民竞争时受到种种限制。
像大多数留学生一样,我已经决定毕业后回国工作,因为无论是语言优势、海外一流学府的文凭优势,还是多元化的文化优势,都可能帮助我在国内谋得一份更好的工作。
;二、超过80%的德国留学生毕业后会离开德国,德国为何留不住人才?
超过80%的德国留学生毕业后会离开德国,德国留不住人才这是因为这个国家有自己的规定,凡是毕业的人必须要找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不得从事其他专业工作,而且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里面去获得一份工作,之后才能获得长久的德国国籍,这对于留学生来说,自由选择的范围更小,流失率自然而然就大。
如果你在德国的某一所高等院校完成了学业,那么你就可以适用于以下这些特殊规定。比如对于德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你来说,在符合了一定前提的情况下,在德国获得工作签证才会明显容易更多。
首先就是要申请一项时长不超过18个月的以寻找工作为目的的居留许可(找工作签证)。对此之外,你必须出具足够的经济担保,并且是在认真而积极地寻找工作。在找寻工作期间,您可以不限时间地打工,这样来确保你的经济不是负数。
最重要的是这一条,你即将从事的职业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此外,你也不能从事那些与你的学历不符的工作。比如说:对于一位商科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医学或者编程的工作显然在专业上不相关;然而一位学艺术史的毕业生如果去当博物馆咖啡厅的侍应生,那么她的学历就过高了,这也是不匹配的,就像中国所说的门当户对一样。
像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即便是德国的待遇再怎么好,我想留学生也会回到母国的。
三、留学,为什么不选择去德国呢?
当出国留学成为更多家长的选择时,大多数家长可能将眼光投向美国。其实,家长们在考虑孩子留学时有没有想到孩子的专业呢?也许您为孩子所选的这个专业反而去其他国家留学会更好,比如说德国。 在战乱中纠缠的德国,战后依靠教育撑起了经济,科技,以及国防。那么这个国家的教育除了免学费,高质量还是怎么样的呢?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各类高等院校共有373所,分布在16个联邦州,注册学生总人数约202万。其中综合大学(Universitat,包括理工大学、师范大学等)110所;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208所;艺术、音乐院校55所。各类大学共设专业大约14000个。近几年德国大学中外国留学生人数逐步增长,截止到2009年外国留学生人数约为23.9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3.4%。德国的高等院校绝大部分都坐落在人文环境良好、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市,优越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为完成大学学业提供了客观和物质上的保证。 一、综合大学(Universitat):这是一种学科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高等院校。 此类大学设有以下学科: 工科(Ingenieurwissenschaft) 理科(Naturwissenschaft) 文科(Geisteswissenschaft) 法学(Rechtswissenschaft) 经济学(Wirtschaftswissenschaft) 社会学(Sozialwissenschaft) 神学(Theologie) 医学(Medizin) 农学(Agrarwissenschaft) 以及林学(Forstwissenschaft)等学科 类似的院校还有: 理工大学(TechnischeUniversitat,TU) 师范大学(PadagogischeUniversitat/Hochschule,PU/PH) 以及体育大学、行政管理和国防大学等。 二、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Hochschule,FH/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此类大学大部分历史较短,规模不大,一般只设有几个专业,但其特色极为突出。分别设有工程、技术、农林、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设计、护理等专业,原则上不设一般意义上的文科类专业。其课程设置和内容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多偏重于应用,专业分类较细,教学安排紧凑。 三、艺术学院(Kunsthochschule,Kunstakademie)和音乐学院(Musikhochschule),其中包括戏剧学院(Theaterhochschule)和电影学院(Filmhochschule)等。此类大学相对来说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小班或个别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艺术才能。 德国许多大学均有数百年的历史。近代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先驱者威廉.冯.洪堡(1767-1835)提出的“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至今仍被推崇为大学治学的指导思想。综合大学主要是培养科学后备力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其毕业生通常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伴随现代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培养大量具有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专门有用人才。因此,近几十年应用科学大学应运而生,其教学密切联系实际,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很强,因此很容易受到企业界的欢迎。艺术院校提倡发展个性和创作自由,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德国高校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可自行决定聘任教授和招收学生。 那么德国学校对中国学生有哪些入学的要求呢? 一、小学至高中学习十二年,并通过高考的中国申请人有如下进入德国大学学习的机会: 德国大学直接入学资格: 1,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四年制本科或五年制本科,至少修满一个学期; 2,教育部承认的普通大学四年制本科或五年制本科,至少修满三个学期。 二、完成预科课程并通过预科的结业考试即“大学入学资格鉴定考试”(Feststellungsprüfung)取得德国大学入学资格: 1,教育部承认的普通大学四年制本科或五年制本科,修满一个或两个学期; 2,三年制高等专科学校(即“大专”)毕业后。 三、小学至高中学习十一年,并通过高考的中国申请人有如下进入德国大学学习的机会: 德国大学直接入学资格: 1,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四年制本科或五年制本科,至少修满三个学期; 2,国家承认的普通大学四年制本科或五年制本科,至少修满五个学期。 四、完成一年的预科课程并通过预科的结业考试即“大学入学资格鉴定考试”(Feststellungsprüfung)取得德国大学入学资格: 1,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四年制本科或五年制本科,未修满三个学期; 2,国家承认的普通大学四年制本科或五年制本科,未修满五个学期。 (所有满足学历要求者通常都要通过德国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APS)的审核才可以向德国大学递交申请。) 为中国赴德国留学生最有保障的是中德两国签定了关于双方学历互认的协议。协议规定:在所有德国官方承认的大学获得的Bachelor(学士)和Master(硕士)中国教育部承认其为Bachelor(学士)和Master(硕士)。在德国的Universitat(综合性大学)获得的传统学位Magister和Diplom在中国被视为等同于Master(硕士)的学历,而在Fachhochschule(应用科学大学)获得的传统学位Diplom被承认为Bachelor(学士)。 最后希望去德国留学的同学们,一切顺利!
四、每年到德国留学的人数大约是多少?
德国在大学和科研领域的地位排名并不靠后。不过,对许多中国人留学生而言,到德国上大学常常是第二选择。中国年轻人最向往的大学地点仍然是美国,继美国之后是英国、澳大利亚。这当然同语言有关。
德语难,难于上青天。中国中学里很少有那么几个可以学到德语。到德国来上学,德语却是关键。申请大学时德语不达标,永远得不到上大学的录取通知。即便上了大学,语言不过关,也是到处障碍重重。
但新近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外国留学生数字,却反映出中国到德国的留学生人数从2001年的大约9000人猛增到目前的两万6000人。
德国以前就不是上大学的天堂,还好,以前大学还不收学费,大学生只要凑齐生活费就行了,但德国的大学不仅学制时间长,学到毕业没有5至7年的时间基本是妄想,德国高校的考试也相比较难,不易过关。高校改革后,学制有节制地缩短了,德国高校引入了学士制,只是同时学费也强压下来。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去德国留学的人少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