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人为本,自愿,自发
(一)涉及课程开发的所有要素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活动,它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仅仅是课堂的补充或延伸,不是一种课程开发活动,缺乏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
(二)以人为本
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即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重视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与理念的凸显,关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自发、自愿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以其特色需求为目标的自发性课程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地区性或校际间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
(四)一种持续、动态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能依照社会变迁与学生需求随时作出调整与改变,课程更富机动性、多样性与弹性。它不提倡编写固定的、正规的教材,而是强调活动、过程,以保持较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与适应性。
二、职业学校的专业怎么来?课程怎么开发?
职业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增强了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有利于达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许多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的学校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预见,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当前与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因此,探讨职业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或学校本位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可见,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的,以教育目的为导向的课程。
职业教育指向学生认知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在这种提升过程中,校本课程更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为本校学生的发展创设最有利的信息环境,促进个性的潜能向现实职业素质的生成。因为这种课程是“校本化”的,是学校和教师依据职业教育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整合优化各种职业课程资源,而创设和营造的、最适合于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的信息载体。
如果把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视为国家课程的附属课程,当作“对口单招”升学考试科目的延伸,就曲解了校本课程;如果仅仅认为职业教育的校本课程是国家下放课程管理的的一种措施,认为校本课程就是学校随意开设选修课和编写补充教材,就简单地理解了校本课程;如果认为职业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不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要求,就孤立地理解了校本课程;如果认为职业教育的校本课程仅仅是一种表面热闹的课程形式,就浅薄的对待了校本课程。
可见,开发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指向人的发展,指向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指向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只有在这个宗旨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才能使三者相辅相承,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在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指导下,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职业化的校本课程设计。既要重视课程的职业方向的建构,又要重视过程性建构;既要重视职业课程的预成性,又要重视职业课程的生成性;既要重视专业性,又要重视综合性;既要重视专业表层的趣味性,又要重视专业深层的研究性。简而言之,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职业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唯有如此,校本课程才是和职校学生成长的需要相一致的,也才是和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职业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注重本校办学实际、专业特色、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研究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1、依据本校实际,选定课程主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学校处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有着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资源,什么样的办学规模,什么样的专业特色,什么样的学生,都是需要校本课程开发者分析和研究的。只有通过分析和研究才能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职业取向和起点。起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这种定位是不能忽视,也不应该忽视的。我们不是常常要创办特色职业学校吗?不是随便说说什么特色就是什么特色的。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学校的外部地理环境因素,城市学校不同于农村学校,同是城市或农村学校的地理环境也不尽不同。这种地理环境的不同就影响着职业学校的办学风格。当然 ,我们不是给环境决定论以借口,而是要重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作用。学校周围都是电子科技工商业,就应该重视对电子科技职业课程的开发;学校周围遍布旅游景点,就应该重视对旅游职业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周围都是种植业,就应该重视生物生长及应用方面的专业课程开发。另一个问题是学校的内部环境。具体地说,一个是物的环境,一个是人的环境。物的环境是指学校的场地、校舍、实验实习的装备、设施等等;人的因素包括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专业教师的素质,专业设置、学校的班级、人数、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教育传统。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在对学校内外诸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和专业内容的大致走向。这种大致的专业走向,是要经过广泛而认真地讨论和分析的。
2、分析专业设置,开发职业特色
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应重视职业学校办学的专业特点,这是无须争辩的。需要我们研究的是,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既要开发出专业特色来,又要具有实用性和发展性。
所谓开发出特色来,就是要使一所学校的校本课程有别于其它学校的校本课程;即使是同类专业的学校,其校本课程也不能雷同。这就要分析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历史沿革,哪些是长线专业,哪些是短线专业?选取个别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专业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主线。所谓实用性,主要指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必须与本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以培养出经济建设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另一个问题是,校本课程要与本校的主干专业和教育教学条件相适应,以便使校本课程的实施落在实处。所谓发展性,就是要充分分析和预测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在经济中运用的动态以及学校发展的潜力。使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在一段时间内不至于落后经济技术的发展。
也就是说,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要体现出本校的职业特色。这种职业特色既是课程本身的生命力,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动力和学校发展的一种潜在的动力,进而为达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3、选择专业主干,融合综合知识
校本课程的综合性,既指文化知识的综合,又指专业知识的综合;既指专业技能的综合,又指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是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迁移现象。我们在教学中所倡导的”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就是指的学习迁移。学会了一门外语,有助于学习另一门外语;加强听说训练,有助于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及书画不分家,车工、钳工是一家等等,都是指的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理论为我们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考虑知识的专业性,也要考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
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阔知识视野,锻炼和提高职业能力,促进职业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全面提高。
值得指出的是,知识与技能是整合的、有机的,不能生搬硬套地把各种知识和技能强加在校本课程之中;而要以某一专业为主线,将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有序地、自然地蕴含在校本课程之中。
4、注重过程设计,引导学生探究
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也要重视研究性。这是因为,校本课程更贴近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过程。只有具备研究性的课程才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发展。不能把校本课程看成是物化的,静止的的文本状态,而是要把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视为更加鲜活的、创新的活动形态。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与创造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技能水平提升的学习活动过程。只有饱含研究性意义的职业技术教育校本课程,才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开发。
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只有具备研究性,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作为教师,我们深有体会的是,在过去的教学中为了完成教材所规定的任务,教学大纲所设定的目标,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启发式”教学方法。可是,我们在教学之后会觉得,无论怎样的启发总是有限的.或者说是表层的,无法进入深层次的领域。
值得说明的是,启发式教学没有错.而且是必须发扬光大的。问题的关键是,在过去的教学与训练模式下,让我们这些专业教师启发的太累了,稍有不慎就启发不起来。如果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研究性,它本身就有启发性,何愁学生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所以,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应该将研究性贯穿于始终。
5、设计创新活动,激发创新精神
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创新活动。要使这种创新活动落实在实处,就必须确立创新意识。不仅要重视结果的创新,更要重视过程的创新。所谓过程创新,就是指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策略,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摄取知识的同时,经过新的加工、组合和探索,得到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设计,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开放的。所谓民主的,就是说校本课程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校本课程的编制能体现出一种对话式的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活动过程。所谓科学的;是指课程的目标、内容的科学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的科学性。教师必须依照职业学校的校情实际,营造特定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合理、有序地设计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所谓开放的,是指校本课程的设计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可见,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生产实践,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等方面。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创新了什么?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从而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
总之,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不断探究与创新的过程。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宗旨下,探求一个为实现教育目标,行之有效的校本化的途径、方法、手段;也就是说,选取一个从内容和过程到目标的师生之间互动的最佳以课程为载体的结合点。我们有理由相信,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会更有利于促进本校学生的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能依照社会变迁与学生需求随时作出调整与改变,课程更富机动性、多样性与弹性。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
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
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
评价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充分尊重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
因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很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比较容
易融进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和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使学校课程具有更强的主动变革的机
制和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出现正是对国家课程开发所遇到的挑战作出的实用主义的反应,其最
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置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
适应变革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课程开发的视野和范围,促进了传统课程与实践的
变革,尤其是打破了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更加丰富和完善。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活动,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操作环节。
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队伍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各种资源和办学历史,依据自己学校独特的教育宗旨或教育哲学来确定本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方向,在此之后就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以便开展各项活动。校本课程开发队伍应包括学校内部人员与学校外部人员。学校内部人员主要包括校长、主管主任、学科教师、学生代表。外部人员包括地方当局行政主管领导、课程或学科专家、家长和社区代表等。只有内外配合,群策群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2.情境和需要分析
只有对各种校内外的情境和需要进行科学、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除了要考虑到校内的情境和需求外,也要考虑校外的情境与需要。校外的情境主要包括社会需求、社区状况、家庭情况等。从社会需求来看,校本课程要照顾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新需要,传统单一型人才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而需要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才能的人才,因此校本课程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发展自己专长的机会。从社区需求来看,学校都处在一定的社区环境中,都会受到来自社区的多方面影响,因此,学校课程设计应把握社区的活动实际。从家庭的需求来看,家庭情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包括独身子女、妇女就业、家庭受教育程度等,应考虑不同家庭结构、经济条件下儿童的需求。校内情境和需求的分析包括对校内资源现状的评估,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估。校内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和财政条件等。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教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开发的质量。对学生的评估关系到校本课程的针对性,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身心发展状况。
3.拟定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就是依据学校所制定的学校教育目标,建构学校的总体课程,并据以实施、评估、改善的过程。所以应先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据。学校教育目标是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要求,其制定要遵循国家的教育目的,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教育目标制定以后还需进一步细化,最终通过课程和教学来实现。所以学校的教育目标必须转化为课程的总体目标,并进一步细化为各学习领域的目标,通过教学来实现各学习领域的目标,进而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4.设计方案
目标制定好后,就要进行课程编制。课程编制考虑许多因素,如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社区的实际、学校的实际等。因各学校规模、教师结构等条件不同,学校课程编制的步骤很难有相同的方法,但大体包含确认学校课程编制的基本方针、决定学校课程编制的具体组织与时程、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节数的配置三项。
5.讨论与实施
课程方案实施前需要跟教师、家长沟通与说明,听取他们对实施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以便作必要修正,这样才能保证实施的效果。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将书面的课程转化为教室情境的教学实际的教育实践。实施过程中应作好充分准备,各方面协调沟通,也需要足够的物质支持。
6.评价与修订
评价是课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真实反映课程现状与目标的差距、现存问题以及需修订的方面,能及时反馈,使课程不断完善,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课程的发展。校本课程评价一般来说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问题:①评价时间。评价既要包括诊断性评价,也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②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应以内部评价为主,外部评价为辅,同时主体应多元化,应来自多方面的领域。③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方面不仅要有结果评价,也要有过程评价;不仅要有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包括对教师的评价。④评价方式。校本课程多是非学术的活动型或体验型课程,其学习结果不很明显,难以用简单的量化来测量,因此采用质性评价更适宜,如档案袋评价、描述性评价等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