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活动探究课程的著作(研究活动探究课程的著作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研究活动探究课程的著作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1902年发表的现代课程理论开创性著作儿童与课程的作者是
约翰·杜威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
二、青年教师必读书目
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青年教师必读书目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1、《做一流的教学能手》
本书收录了作者作为中学特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的一些个人感悟,共分清新实用的教学理念、独特高效的教学方略、容易操作的教学技巧、真实动人的教学案例、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等五个部分,针对新课程改革的三大核心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改革制度进行了生动形象的阐述,特别是对新课程追求的课堂教学主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提出了众多易操作的课堂实战技艺。通过生动的语言,简明的提法,易操作的建议,为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更快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实战技法,走幸福的教学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林华民,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专家,全国知名教育机构北京树人天地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家庭教育艺术研究。著有《未来教育让中国学生把握21世纪》、《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等,还发表了8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
2、《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
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轻松与不轻松之间,圆满与不圆满之间。她这样教课。
听课,听得出门道;评课,评得出名堂;写课。写得出水平。她这样为学。
定位、到位,不越位;听从、跟从,不盲从;建功、立功,不居功。她这样管理。
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管怎样,总要善良。不管怎样,总要心向光明!她对学生如是说。
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她对年轻教师如是说。
她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玫瑰,她被广大青年教师服膺为榜样和领路人。她就是著名教育专家、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兼书记,兼任北京中央商务区实验小学校长的窦桂梅。
《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是她的教育教学管理智慧的精华,精选30多万字,包括了作者多年来在教学实践、学校管理、评课与课改等方面的深刻体会与思考。好教师应该具备的修养从哪来?好教师怎样才能真正走进课堂去?怎样有效评课?是教语文还是用语文教人?
《回到教育的原点: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精华》全方位阐述了窦桂梅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特别是关于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尤其是课例部分,生动体现了她的教学魅力,让年轻教师有路可循。窦桂梅的课堂教学智慧、细腻、唯美;窦桂梅的管理工作扎实、细致而富于个性。她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引导,对学校管理的所有细节,都展现在文字的魅力中。
作者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提名十杰教师。2001年,作为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从教二十余年,致力于为生命奠基,从三个超越理念的形成,到主题教学实验的推进,再到三个回归的理论提升,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获相关奖项。《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杂志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系列专题介绍。出版个人专著和主编、参编多部。
3、《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
教育是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但是,必须看到,教育也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服务行业,它是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千百万个家庭和亿万个孩子的幸福和前途提供的服务,它的要求更高,要求我们服务者也就是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更要有无限的爱心、耐心、有发展的眼光、有诲人不倦的情怀和能识千里马的伯乐慧眼,还要懂得心理学,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老师都应该是教育家、学者、思想家、导师、顾问、权威和园丁,有这样的'前提,才可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赏识学生并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为他们提供最适当的教育方式,这才是真正关爱学生的最佳体现。
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所展示的,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教育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给每一位老师带来了启示,原来惩罚也可以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在学生心底留下最深的感动。并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让每一位诲人不倦者都不得不反省、深思和探索,因为,这些都是来自真实心灵的呼声。
从《赏识你的学生》中,我们析出了几个大字,这些都是教育中永不磨灭的关键词: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和宽容,最后还有一个爱字。
孟繁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社会科学百人工程中青年学者,兼任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评估部主任,全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4、《天才班主任的绝招》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的班主任,必须做一位智慧的行者。在教育实践的土壤里,不断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炼就班主任工作的绝招,炼就教育的大智慧。
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忙碌而又繁重,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从思维到品质,同时又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每一时,每一刻,无不倾注着班主任的满腔心血,因此,要圆满作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在工作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绝招。
《天才班主任的绝招》一书充分展现出许多优秀班主任这样的教育大智慧,从班主任自我管理的绝招、班级管理的绝招、学生管理的绝招三方面展示卓越的教育智慧。值得广大教师和班主任细细品味,且值得学习、借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学生都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每个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个完整、丰富、多彩、拥有无限可能和未来的世界。作为一名班主任,培养、完善、引导这种生命的成长需要智慧,也需要繁复无穷、变化万端的绝招。
其实,智慧和绝招是合二为一的,只会是抽象的、理论化的绝招,绝招是具体的、实践的、在和每一个独特生命每一次具体相遇的教育智慧。
因此,绝招不绝,绝招有根,也有情。
5、《班主任必读:全国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
本书汇集了十多位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班主任和班主任工作专家的精彩报告。这些报告集中了他们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智慧,内容涉及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问题学生的教育、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和班主任专业素养等方面,旨在为广大一线班主任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方法的启迪。
在《班主任必读》里,有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却没有让任何一位老师代过语文课的魏书生老师,他让我学会做一个有协调力的老师;在《班主任必读》里,有先后主持过多项班主任课题研究的王宝祥老师,他让我学会做一个有研究力的老师;在《班主任必读》里,有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问题学生的王晓春老师,她让我学会做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在《班主任必读》里,有见招拆招,活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万玮老师,他让我学会做一个有思考力的老师;在《班主任必读》里,有给许多学生留下难忘一课的丁如许老师,他让我学会做一个有实践力的老师在慢慢品读后,让我感受到优秀的教师都是相同的。他们身上具有诸多相同的品质:勤学、善思、能写、博爱这些都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读完这十二位班主任的教育人生,我思索良久,让我仿佛看到茫茫大海中一盏明灯,为自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主编王宝祥,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专攻北大课题组学术指导顾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师素质、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学德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专家研究会顾问,北京老教育工作者协会家长教育研究会执行理事长。
《班主任必读:全国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王宝祥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35元
6、《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什么样的教师最有威信呢?据调查统计,多方求证,本书认为九种教师最有威信:品出众的教师;业务水平高超的教师;有责任感的教师;起表率作用的教师;声誉良好的教师;亲和力的教师;公正开明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管理有方的教师。
本书以清新的笔调、详实的案例向教师娓娓道来: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教师除了要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专业精湛、诚实守信、仪表得当,还要宽严有度、教管有方、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才能心悦诚服,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在学生难管的哀叹中失落教育的权威。
本书共分9章:分别从人品出、众业务水平高超、有责任感、富有亲和力、起表率作用、声誉良好、公正开明、有智慧的、管理有方等方面介绍了做好教师的标准,值得教师朋友们一读。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钱卫民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7、《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
让思想润泽教育,让美润泽人生。
本书系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第一本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类图书,围绕美、教育和人生三个主题,选编了60余篇适合教师阅读的学术随笔,并从各类著作中精选了六十多则哲思短语。
本书是李泽厚先生第一部谈教育的著作。李泽厚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说:我一向认为,中小学老师在指引年轻人的人生道路上可以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比大学老师重要得多。那么,这本书就算我对中小学教师们献上的一份敬意吧,愿它能得到你们的喜欢。沐浴在李泽厚先生宏阔、自由、丰富的思想之中,你必将对教育、人生和美,有新的颖悟!
作者李泽厚,1930年生,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德国蒂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代表著作有《李泽厚集》(10卷)。哲学家对世界、人生认识的深度,使李泽厚的学术研究突破学科界限,使他对哲学、美学、社会、历史、教育、人生都具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同时,李泽厚又是生命大于学问的大学者,其生命因学问的滋养而更加饱满丰富,气象万千。
《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李泽厚著杨斌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35元
8、《这样做,教师更幸福》
我们的工作不仅需要智慧,更需洋溢着浪漫的情怀,诗意地把握每一种可能的方式,展示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愉悦学生,快乐自己!
本书从教师怎样去做才能更幸福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选取了全国知名班主任的优秀事例,分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当素养遇到考验时,应该恪守师德;沟通时,应该走进心灵;面对问题与问题生,应该三思而后行;要想取得高效,应该讲究工作艺术;面对专业成长,应勇于走快车道共6辑内容,与我们分享了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
9、《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的教改严整而科学,他的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十几年前他的互动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题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知道思想,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书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是广大班主任、教师的必读教科书。
本书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说了作者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言词恳切,入情入理,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悦诚服。它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具有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10、《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的原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写于1965年1967年间,是苏霍姆林斯基用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写成的最著名的教育遗产之一。在我国,此书最早于1981年1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来教育科学出版社根据我国的情况和教师阅读的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精华部分,另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仍然定为100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于1984年6月出版。后来此书再版和重印多次,成为全国中小学幼儿教师教育经典阅读的必读书目之一,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给教师的建议》集中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之大成,是了解和掌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特别是其教学思想的钥匙。编者选取了原著对中小学和幼儿教师的100条建议,主要涉及到了教育教学、学生培养、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教育思想,文字通俗易懂,并结合实际的教育事例,阐述了他的教育主张。
现在无法统计全国中小学和幼儿教师中,有多少人阅读过《给教师的建议》,又有多少人从这本书中得到启迪和鼓舞。可以说,许许多多的青年特级教师、优秀教师都是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都是从《给教师的建议》中汲取了成长的力量和教育的智慧。许多名师在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都感恩于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给教师的建议》。
在新世纪之初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无数教育管理者认识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教育理念正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许多观念不谋而合。许多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印发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作为新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的教师必读教材。此项活动,也促进了广大一线教师对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的学习,也促进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三、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论专著是
课程。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论专著是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四、课程与教育论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949年,又出版了《教育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其“课程基本原理”。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
3. “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展开的: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围绕上述四个中心, 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或阶段: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4.“泰勒原理”的实质:追求“技术兴趣”
5. 实践性课程:四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
施瓦布在《实践3:转化为课程》一文中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实践性课程”。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6. 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审议;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沦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押解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7. 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
实践性课程开发是以具体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为核心进行的课程开发,它必然植根于具体实践情境。在这里,课程开发的主题就不只是课程专家或学科专家了,“课程集体”或“审议集体”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集体”中教师和学生是核心。这不仅因为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课程开发,而且因为教师和学生本身是课程的构成要素。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兴趣和问题是课程审议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因此,施瓦布理想中的课程开发基地自然是每一所特殊的学校。
8. 当今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派纳在新近出版的著作《理解课程》中指出,美国课程研究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派纳是概念概念重构代表人物。
9.课程的三种涵义: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10. 目标模式: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目标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因此,它被看做课程开发经典模式、传统模式,其主代表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拉尔夫·泰勒创立的“泰勒模式”。
11. “过程原则”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以斯腾豪斯领导制定的“人文学科课程计划”为例,该课程计划提出,教师应遵循下列五项“过程原则”:(1)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讨论研究具有争议性的问题;(2)在处理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时,教师应持中立原则,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3)对于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的探究,主要方式是讨论,而不是灌输式的讲授;(4)讨论应尊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无须达成一致意见;(5)教师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对学习的质量和标准负有责任。斯腾豪斯明确提出,教师的身份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发现法和探究法而不是通过传授法进行教学。在对学习结果的评定中,教师则不像在目标模式中那样,是一个对照预定目标打分的评分者,而是对活动加以批评以促进发展的批评者。
12. 教育(或课程)目标的分类
1.纵向分类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2.横向分类
知识、技能、态度;主学习、副学习、附学习;认知、技能、情意;内容目标、方法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3.课程目标的表达
1,一般化的目标表达方式,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创造能力”等;
2,将目标描述为教师的行为,如“讲解一元二次方程”,“介绍杜威的理论”;
3,将课程目标表述为学科内容或课题,如“消化系统”、“牛顿第一定律”;
14. 课程与教育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开发的基本维度):论述了学生、社会、学科的关系
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
15.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
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的要求,又要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16.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科学。
17.若从课程思想的角度看,西方的科目本位课程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思想形态:“要素课程说”;“泛智课程说”;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功利主义课程论。
18.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亦称为“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
19. 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基本有这样相互对立的几种(顺序):横向组织、纵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直线式与螺旋式。
20.组织形式:单一课程;相关课程;历史课程。
21.综合课程:是指这样一种课程组织取向: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
22.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
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23.直线式课程是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螺旋式课程是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特定的学科内容,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螺旋式上升”。
24.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25. 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
一是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二是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
三是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领悟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四是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吧);
五是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
26.课程计划是指制定课程变革的理想及实现这种理想的具体方案。
27.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调适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28.课程变革的特征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其因素包括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课程变革的复杂性;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
以上就是关于研究活动探究课程的著作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