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教育质量改革(菲律宾教育制度)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菲律宾教育质量改革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西安体育学院
国际级体育学校,比沈阳体育学院要好多,不错的选择!
西安体育学院创建于1954年,坐落于古城西安小雁塔西侧,是国家体育总局与陕西省共建院校,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学院占地696亩,各类在校生8000余名,在校教职工716名,专任教400余名,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50余名。建院5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出两万余名体育专业人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体育战线及其它行业的优秀骨干。学院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表演、体育英语、体育经营与管理等体育相关专业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
学院设有研究生部,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应用心理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五个学科硕士研究生;是经教育部批准面向台港澳地区招生的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办与教育部批准的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设有七个系即体育系、运动系、武术系、社会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系、人文学系和艺术系,分别培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应用心理学、英语、表演、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特殊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和音乐等12个专业的本科学生;设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五年制体育教育专业高职学生;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培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专业的函授本、专科学生;设有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主要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还设有国家跆拳道训练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心、国家柔道中高级教练员培训中心、中国地掷球培训中心,体质测试中心及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武术、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棋牌等业余训练培训中心和俱乐部,已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并举的办学和训练格局。
学院地里位置优越,东临小雁塔公园和陕西省体育场,西临含光路,南临解放军政治学院,北临友谊路,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绿化整洁,教学、训练、科研及生活服务设施先进、配套齐全。具有先进的教学训练馆、实验楼、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人体运动能力诊断实验室、人体运动生物学实验室、运动心血管机能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电视台及学生生活服务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训练、科研设施和生活服务保障系统。学院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同类学科及项目中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专家学者和高级教练。田径、体育测量与评价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运动生理学、体育理论和武术为陕西省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及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体操课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学院非常重视训练与竞赛工作,近年来学院竞技体育成绩辉煌,在国际性和全国性比赛中获得金牌 81枚,其中跆拳道、武术散打、武术套路、田径、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蹦床、篮球、地掷球等项目运动成绩突出,为国家、陕西省和学院争得了荣誉。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院设有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西北群众体育研究中心,体育法学研究中心。《西安体育学院学报》被评为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和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在基础理论和开发性研究、体育科技攻关等方面成绩突出。其中:成功地研制出“雷达测速仪”、“肌力刺仪”、“游泳划水板”、“游泳等动力量牵拉器”、“低氧仪”等科研、训练器材,“举重专项力量训练器”、“跳水自动化保护带装置”的研制被列为我国备战2008年奥运会重点科研项目,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训练水平及全民健身活动做出了积极贡献,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学院主办的《时尚球类》在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和群体司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为“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服务,坚持改革开放,扩大对外交流,与日本大阪体育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乌克兰国立体育大学、韩国忠清大学、明知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新西兰国立体育学院、菲律宾高等教育总会、澳门理工学院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校际关系并进行学术交流与友好往来。是经教育部批准面向国外招收留学生的院校,已面向韩国、法国、德国、马来西亚、塞内加尔等国招收留学生。
学院将抓住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大好机遇,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校的战略,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尊师重教,教书育人;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实施教学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把质量提高作为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坚持以体为本,文、理、经、管、医、艺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建设和硕士点建设为重点,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狠抓名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新专业建设与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实施人才强校,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以迎接2006年教育部对我院本科教学水平随机性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严谨创新,团结拚搏,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把我院办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体育大学!
二、彼得一世在教育方面是如何改革的?
俄国皇帝彼得一世(1672年~1725年)在位时,从增强国家实力出发,以欧洲为榜样,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彼得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开办普通学校、建立专门学校、创建科学院。
专门学校为培养各方面专门技能人才,以促进俄国军事和科技的发展,1701年彼得发布了3个开办专门学校的命令。1701年1月10日发布了建立炮兵学校的命令。炮兵学校培养掌握读、写、算并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炮手。学生来自各个阶层,贵族出身者居多。学校分初级班,高级班两级,学习期限四年,合格者送往部队,成绩差的令其退学,送到炮兵工厂当工人。1月14日发布建立“数学及航海学校”的法令,招收10岁至12岁少年,学习与航海有关的各种科学。学校管理严格,每天上9小时至10小时的课,对缺课者实行体罚和罚款。学生毕业后,大多送往荷兰、英国等地深造,回国后担任舰队将校级军官。1715年其航海班迁往彼得格勒成为“海军学院”。7月彼得又颁布了开设“外国语学校”的命令,要求学校用拉丁语、德语、瑞典语来教授俄国官员的孩子。学校除开设外国语外,还教授各种普通课程。至1715年,培养出250多名学生,多数担任政府部门和印刷厂的译员。
此外,彼得还允许成立了技术学校、医疗学校等。
普通学校18世纪以前俄国初等学校数量少,质量低。针对这一现状,1714年彼得命令全国各地开办计算学校,教授识字、写字、算术以及关于几何、代数和三角的基本知识。到1718年已开办了42所。学校招收一切阶层的儿童(农奴除外),但大多是军人子弟。1717年彼得又敕令要求木工、船员、冶炼工人及其他职工必须掌握读写。于是1719年彼得格勒海军工厂首先设立了俄语学校,此后不少造船厂也相继设立俄语学校,儿童一般7岁入学,前四年学习读写,后二年学习计算与几何,毕业后派往海军工厂或轮船厂当工人。不少船员和职工都积极送子女入学,俄语学校学生以工人子弟居多。
创立科学院彼得在访问欧洲时,受到德法等国科学研究的影响,为培养造就本国的专家学者,1724年发布了设置科学院的命令。第二年,科学院正式成立。科学院分三部分:一部分以研究数学为主,一部分以研究物理为主,一部分以研究人文学科为主。科学院还附设了大学和预备中学。
俄国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1711年~1765年)对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1741年他担任了科学院附属大学和中学的领导工作。1755年在他的倡导下开办了“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不设神学系,为便于平民进入大学,在预备中学里设平民部。1779年莫斯科大学又开办了一所附设的师范学院。
三、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学券制: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竞争的创新体制
--------------------------------------------------------------------------------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3-04-09 作者: 樊继轩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政府有责任投资教育,但却没有必要经营学校。”这是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得曼的一贯主张。在弗里德曼看来,政府垄断和竞争不充分是学校办学质量低下的首要原因。他在1955年一篇名为《政府在教育中的角色》的论文里提出了学券制——教育券制度,建议把竞争引入公立学校体系,在“学券”的流动中实现优胜劣汰,医治公立学校的“集权过度症”,适当遏制教育官僚主义的滋长。〔1〕
什么是教育券?教育券是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和学生可自主选择收费标准不同的学校就读,不足部分自己支付,不再受学区或学校类别的限制,而学校把所收集的教育券向政府兑换现金,用以支付办学费用。于是,学校间为争取学生而互相竞争,争取学生就意味着争取了更多的政府教育经费,就必须努力改善教育质量。开放的,自由的教育市场必然提高学校的效率和效能。从而使整个教育制度更具活力,更趋于公平性。〔2〕
浙江省长兴县是首次在我国中等教育中实施教育券制度创新尝试的地区,对我国寻求教育的公平性,在公立,民办不同体制的学校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中等教育可以引入教育券制度,教育券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同样可行,如何在高等教育中体现公平性竞争的合理性?使已进入普通高等教育系列的民办普通院校与地方普通公立高等院校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高等教育——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最后一块世袭领地
1.高教需求的扩张与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
在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而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却已独木难支,从而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多数国家采取了发展私立高等教育的对策。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自1999年以来的大幅度扩招,2001年全国各类高校在接生达到1300万左右,比1998年增加了近90%,普通高校校均规模(全日制本专科生)达到6000人左右,比1998年增长约80%;普通高校生师比达到18:1(以折合学生数计算),比1998年提高了60%以上。〔3〕
这种发展速度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足的局面有所改善。但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目前,我国大学毛入学率仅为13.3%,不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更远逊于发达国家的40.2%的水平;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一直徘徊在3%左右,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4.3%的平均水平。近年来,我国政府又明确提出“科教兴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教育私营化是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我国的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发展进程中应大有作为。
2.中国近现代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史的简要回顾
和世界私立高教育发展史一样,中国的近现代民办(私立)高等教育也曾书写过辉煌的篇章。清末民国时,中国的私立高等教育从美、英等西方国家1871年建立的第一所教会大学——文华大学,到清末开中国私立大学之先风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天津中西学堂(天津大学前身)、中国公学、复旦大学的创立,以及民国初年以培养“民族精神,养成硕士宏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的私立南开大学、私立厦门大学的创建,私立高等教育曾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生力军。[4]到解放前夕,我国私立高校发展到全国高校总量的39%,占高校学生总人数的31.4%,现在我国一批一流著名大学,如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校的前身均是私立大学。
解放初期,由于历史政策的原因,建国初期私立高校急剧减少,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私立高校全部收归国有,出现了建国后三十多年的“惟官有学,而民无学”的状态。大学教育直至1997年并轨,一直延续着国有财政包干学费,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的计划经济体制,公立学校的办学经费全部由国家划拨。从八十年代中期起步的民办高等教育只是国民教育体系之外的自学考试的助学单位,毫无任何地位可言。民学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夹缝中艰难生存,这种几十年一贯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体制,在改革开放后的近二十年,还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形成一种牢固的思维定势。
3.高等教育——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最后一块世袭领地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普及,解决高等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供求矛盾,世界各国已早已有先例可循,那就是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即民办高等教育)。教育私营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私立高教在国外已撑起了一片蓝天,如美国、日本、菲律宾、韩国、印尼、泰国等私立高等院校所占比例均在60%以上。历年来能跻身著名大学行列的,绝大多数都是私立大学。如美国的哈佛、耶鲁、斯坦福、康乃尔、英国的普利茅斯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这些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私立大学。
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从上一世纪八十年的高教自考助学起步,到2003年元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迟迟出台,步履艰难,磕磕绊绊,在“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中诞生,在社会和人们的“白眼”中生存。至今,虽有了一批由黄河科技大学、西安翻译学院、西安思源学院等万人、数万人以上规模的民办普通高校,有了100多所进入国家统招系列的普通民办高校,尤其是十几所全国著名万人民办高校其师资、规模、教学设施、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毫不逊色于一些由地方财政拔苗助长,用大批国拨资金堆砌起来的普通高校。但这些知名民办高校在政策上、招生上、资金上还享受不了地方普通高校国拨教育经费的优厚待遇。在进入国家统招系列时,必须打上“民办”两个字,以示与国家公立高校的区分。这种身份上的歧视随处可见。
笔者曾在某些省了解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一些原有的公办成人高校、夜大学、职工大学、招生不景气的中专学校,校舍破烂像四合院,学生寥寥无几,没有教职工多。在国有公办高职教育的大旗下,或几所学校合并,或单独一所小学校,区区一二百学生,摇身一变,成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有的管理人员加教师合起来比学生少不了多少。只因为改为高职、高专,教职员工可继续享受国拨教育经费和国拨工资的待遇。谁也不清楚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方保护主义使我国有限的教育经费究竟流失了多少。聚集在高校扩招的大旗下,究竟这样的地方普通高校又能培养出什么样水平的大专生,这种拔苗助长的地方高等院校所享受的优厚待遇是那些拼杀多年,没有国家投资的著名民办高校可望不可及的。国家一流重点高校,省属重点高校应有大投入,应重点倾斜。而对一般的地方普通高校的财政拨款制度,实际上是在保护落后,而使本来有限的教育资金继续支撑着这类本该淘汰的高校恶性运转。这是一种高教不公平性的体现,其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运作还摆脱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阴影。高等教育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最后一块世袭领地。
教育券——一种寻求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创新体制
我国的民办普通高校是在一种劣势环境、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不论是已具有普通本专科招生资格、办学多年积累数亿资产的黄河科技学院,还是靠50万股金启动,积累近2亿多固定资产的西安思源学院,国家并没有投入一分钱,而发展到远非一些地方普通高校能比拟的规模和质量,充分说明了教育创新机制的力量。
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政府对公立学校的财政支持,造成了公立学校的垄断地位,而垄断有悖于竞争,导致公立教育质量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公立学校理所当然地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就容易忽视质量和效率。教育券理论就是他力图解决教育质量和效率问题的对策。教育券原创理论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坦诚地承认客观存在的教育竞争。[5]
而我国自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色的公办高校,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应试教育标准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差异不大的人才。公立高等院校没有竞争对手,全部教育经费由财政支持,几十年来并没有培养出一个获取诺贝尔奖金的人才。泱泱大国,没有出现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我们是该检讨一下整个国民高等教育体系的弊端的时候了。
我国的民办教育还是弱势群体,与国外私立大学的宽松环境相比,相差甚远。国外的私立大学,学费收入只占学校教育经费的一小部分,其余部分一是由政府划拨教育经费,享受公立高校的同等待遇;二是社会大型企业集团捐赠;三是由学校产业创收。而我国由于是发展中国家,大型企业集团的规模效益还远远不能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所以民办院校依靠企业集团捐赠在短时间内是行不通的。只能依靠学费收入进行滚动积累自我发展。这显然与公立普通高校依靠国家教育经费的大力支助是处于一种极不公平的竞争线上。政府不分清红皂白对所有的优劣并存的普通高校全部大包大揽,实行财政支持,实际上起到了保护落后院校,限制了优秀民办高校发展的作用。
既然浙江省长兴县等地区在中等教育中引入了教育券制度,那么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同样可以试行教育券制度,把国家财政划拨给地方普通高校的教育经费(不包括国家重点高校、省属重点高校),用发放教育券的办法,使进入高考分数线的学生手持教育券,按分数的档次自由选择高校,那么公办高校的发展就也会像民办院校的发展一样,优胜劣汰。在竞争中一部分公办普通高校会越办越好,遏制教育官司僚主义的滋长,一些优秀的普通民办高校由于教育券的实行,也相应用实力和质量合理的获得了国家财政的资助脱颖而出。那么由地方计划经济体制保护下的质量低下、环境条件差的普通高校将被自然淘汰,不再占有稀缺的国拨教育资金。对这类学校,或者由较好的普通高校、民办普通高校兼并重组,采用浙江万里集团举办万里学院的模式。或者把国有资产拍卖,教职员工像国有的大中型企业职工一样下岗待分配。那样,中国的所有普通高等院校(不包国家重点高校,省属重点高校)、民办普通高校将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的竞争,所以说:教育券不仅是中等教育实行现教育公平性的制度创新,同样,也是一种寻求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创新模式。
一旦中国的民办普通高校与地方普通高校站在了同一条竞争起跑线上,若干年后,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将会和一批优秀的公立普通高校形成双赢的结局。再出现几所前私立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那样的一流名校,重新铸造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李茂编译。弗里德曼:竞争将带来更多的好学校。中国教师报。2003.1.1.A3版
[2] 教育券:寻求自由市场与教育公平。职业技术教育。2002(第27期)
[3] 吴天俊。高等教育如何走出困境。教育发展研究。2003(第1期)
[4] 王炳照。中外教育管理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第8、9期)
[5] 文新华等:关于“教育券”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3(第1期)
高等教育公平城乡差距在改善 阶层差距在凸现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2/21/content_2597985.htm
四、菲利宾国家怎样
在中国的南海边,有一个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就是菲律宾。国土面积约为2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云南省那么大,总人口确是云南的两倍多,约为1亿200万。菲律宾的种族、文化众多,比如马来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是岛上主流的四种。菲律宾移民指数:居住环境7分,福利保障6分,教育质量7分,投资环境7分,就业环境6分。
菲律宾属于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与中国海南岛气候一样,终年阳光充沛,四季如春。从性价比上来讲,菲律宾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国家。这里不仅有比海南岛一点都不逊色的海景和蓝天,物价却比海南低太多。再加上最近几年菲律宾经济迅猛发展,建设了许多高档小区,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只需要很少的钱,就能享受较高品质的生活。菲律宾有着亚洲水平最高的英语教育。政府规定英语为官方和商业用语,学校的教学语言也为英语。这里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英语的国家之一,英语基本识字率达93%,在亚洲排名第一。菲律宾的有1200所高校,其中有4所进入了国际500强。由于学费和生活费低廉,菲律宾成为了亚洲留学最便宜的国家之一。
菲律宾的基础教育也采用英语教学,2015年之前,为10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中学4年,后来加入了高中2年,为12年义务教育。
除了公立学校之外,菲律宾有大量的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私立学校基本上为华人开设,菲律宾的华人属于社会富裕阶层,几乎所有领域的富商都有华人血统,所以华人学校的收费比公立学校要贵很多,换算过来大概为1-2万人民币一年。而国际学校聚集在首都马尼拉的高档小区周围,有美式、英式、法式各种类型的学校,连通着小区周围的购物城、游乐场、公园、球场,完全是一个个封闭的小欧洲城。学费比华人私立学校更贵,大概需要5-10万人民币一年,但这也比国内的国际学校便宜了一半。
以上就是关于菲律宾教育质量改革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