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哲学系(世界第一哲学系排名)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世界第一哲学系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世界著名哲学家有哪些?
泰利士(Thales,约624-547)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610-546)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约588-524)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540-480)
毕泰戈拉(Pythagoras,约680-500)
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约565-473)
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六世纪-五世纪)
芝诺(Zeno of Elea,约六世纪末-五世纪)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约495-435)
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约500-428)
留基波(Leukippos,生卒年不详)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460-370)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481-411)
高尔吉亚(Gorgias,483-375)
苏格拉底(Sokrates,468-400)
柏拉图(Plato,427-347):《理想国》、《政治家》、《巴曼尼德斯篇》、《柏拉图对话六种》
欧几里德(Eucleides of Megara,约450-374)
安提西尼(Antisthenes,约400-325)
第欧根尼(Diogens of Sinopeus,约400-325)
阿里斯提普(Aristippus,约生于前435)
&《希腊哲学史》(汪子嵩等编著)、《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形而上学》、《工具论》、《尼各马科伦理学》、《物理学》、《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全集》
伊壁鸠鲁(Epikouros,341-270)
芝诺(Zeno of Cypros,约336-264)
克吕西普(Chrysippus,约281-205)
皮浪(Pyrrhon,约360-270)
蒂孟(Timon,320-230)
卢克莱修(Lucretius,约98-53):《物性论》
西塞罗(Cicero,106-43)
塞涅卡(Seneca,2-65)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50-138)
奥勒留(Aurelius,120-180)
塞克斯都?恩披里克(Sextus Empiricus,二世纪人)
柏罗丁(Plotinos,205-270):《九章集》
德尔图良(Tertullianus,约160-230)
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忏悔录》、《上帝之城》、《教义手册》
波爱修(Boethius,约480-525):《哲学的慰藉》
爱留根纳(Eriugena,约800-877):《论神的预定》、《论自然的区分》
安瑟尔谟(Anselmus,1033-1109):《独白》、《宣讲》、《斥愚人书》
洛色林(Roscellinus,1050-1114)
阿伯拉尔(Abailardus,1079-1142)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4):《大著作》、《小著作》、《第三著作》
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1270-1308):《牛津论著》、《巴黎论著》
威廉?奥康(William Ockham,1300-1349)
爱拉斯谟(Erasmus,1469-1536):《疯狂颂》
佩脱拉克(Petrarch,1304-1374):《秘密》
薄伽丘(Boccaccio,1313-1375):《十日谈》
蒙台涅(Montaigne,1533-1592):《蒙台涅文选》
拉伯雷(Rabelais,1495-1553):《巨人传》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伽尔文(Calvin,1509-1564):《论仁慈》、《基督教要义》、《信仰指南》
&《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集》、《西方伦
理学名著选辑》 、《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
库萨?尼古拉(Nicolaus Cusanus,1401-1464):《有学识的无知》
布鲁诺(Bruno,1548-1600):《论原因、本原和太一》、《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驱逐趾高气扬的野兽》、《论英雄热情》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崇学论》、《新工具》、《培根论说文集》、《新大西岛》
霍布斯(Hobbes,1588-1679):《利维坦》、《论物体》、《论人》、《关于自由、必然和偶然》
洛克(Locke,1632-1704):《人类理解论》、《论政府》、《基督教的合理性》
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方法谈》、《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论灵魂的激情》
伽桑狄(Gassendi,1592-1655)
马勒伯朗士(Malebranche,1638-1715):《真理的探求》、《关于形而上学的对话》
斯宾诺莎(Spinoza,1632-1677):《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神学政治论》、《笛卡尔哲学原理》
莱布尼茨(Leibniz,1646-1716):《神正论》、《人类理智新论》、《单子论》、《形而上学谈话》
贝克莱(Berkeley,1685-1753):《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
休谟(Hume,1711-1776):《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伦理和政治论文集》
培尔(Bayle,1647-1706):《关于彗星的信》、《对曼布尔大人的〈加尔文主义史〉的一般批判》、《历史批判辞典》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俄狄浦斯王》、《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哲学辞典》
孟德斯鸠(Montesguieu,1689-1755):《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论自然和艺术的趣味》 卢梭(Rousseau,1712-1778):《忏悔录》、《风雅的缪斯》、《乡村巫师》、《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或论教育》
孔狄亚克(Condillac,1715-1780):《感觉论》、《人类知识起源论》、《体系论》
拉美特利(La Mettrie,1709-1751):《彼涅洛帕的工作》、《心灵的自然史》、《人是机器》、《人是植物》
狄德罗(Diderot,1713-1784):《哲学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漫步》、《供明眼人参考的谈盲人的信》、《论聋哑人书简》、《对自然的解释》、《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谈话的继续》、《拉摩的侄儿》
爱尔维修(Helvetius,1715-1771):《论精神》、《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关于爱知识的书简》、《关于快乐的书简》、《关于理性的傲慢与懒惰的书简》
霍尔巴赫(Holbach,1723-1789):《揭穿了的基督教》、《袖珍神学》、《神圣的瘟疫》、《健全的思想》、《自然的体系》、《社会体系》、《普遍伦理学》
康德(Kant,1724-1804):《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论永久和平》、《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审美教育书简》
费希特(Fichte,1762-1814):《全部知识学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自然法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道德学体系》、《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谢林(Schelling,1775-1854):《先验唯心论体系》、《论世界灵魂》
黑格尔(Hegel,1770-1831):《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小逻辑》、《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艺术哲学》、《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书信集》
费尔巴哈(Feuerbach,1804-187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基督教的本质》、《黑格尔哲学批判》、《未来哲学原理》赫尔岑(1812-1870):《自然研究通讯》、《科学上的浅尝派》、《致老友书》
别林斯基(1811-1848):《别林斯基哲学著作选集》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俄国文学界戈理时期概观》、《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原理》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杜勃罗留波夫选集》、《杜勃罗留波夫哲学著作选集》
&西方哲学原著选译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分数册,如《古希腊罗马哲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西方名哲名言析》、《中外哲学名言》
二、哲学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谁是世上第一个哲学家。
前苏格拉底时期
西方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特别是一群通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这不是为了否认其他在古埃及、闪族以及巴比伦文化里出现的早期哲学家而作的谣传。诚然,每个文化中都存在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而我们有证据证明一些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可能至少接触过某些古埃及和巴比伦思想的作品。然而,早期希腊思想家与他们的前人相比至少增加了一种元素,使他们与前人的思想区分开来。在历史上,我们首次在他们的作品中发现他们对于世界规律并不是教条式的主张,而包括了他们对这些理论的各种论点。
事实证明了,几乎所有早期希腊哲学家提出的各种宇宙论是极度和明确的谬误,但这并不会降低它们的重要性。因为即时以后的哲学家立刻抛弃了前人假设的答案,但他们不能逃避前人所提出的问题:
一切事物从哪来?
它到底是由什么制造的?
我们如何解释大量事物组成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能用单一数学来描述它们?
而希腊哲学家所追随的形式和传达他们的答案方法,变得与他们所问的问题一样重要。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拒绝传统的神话对他们周遭所见现象的解释,而赞同更理性的解释。换言之,他们依靠推论和观察来阐明围绕他们周围的真实自然界,而且他们使用合理的论点突出他们的观点来告诉他人。尽管哲学家对关于理性和观察相关重要性尺度有所争论,但2500年来他们基本上一致使用由前苏格拉底学派最早发明的方法。
争议常出现在确定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思想,以及确定他们用以支持自己独特观点的论据的方式。这个问题并非来自他们自身或思想上的一些缺陷,纯粹是由于他们的历史与我们相隔太远的缘故。虽然多数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创作出标志性的著作,但我们并没有任何一本著作的完整版本。我们只有后世的哲学家和史学家对其作品的引用,与偶尔发现的原文片段。
希腊哲学总是围绕著“一”与“多”的问题在打转。在这个希腊哲学发展的最初期,已经有了“一”的观念。贤哲之士从实体的连续变化历程及生死的交替更迭中,想到宇宙有一共同的本原,看出了必有某种恒存之物,那就是最初的某物。因此,爱奥尼亚的哲学或宇宙论主要是想尝试决定万物的原始因素或原质(德语:Urstoff)。泰勒斯(Thales)宣称是水,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说是气,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则说是火,他们虽然各执一辞,但都认为它是物质的,而且相信它只有一个。在这个决定的过程中用的不是科学或实验的方法,而是慎思明辨的理性,是直观到宇宙的同一。他们都飞越了经验观察所能指证的范围,但同时不以神话的假设为满足,而要寻求一个真正的同一原理,找出变化的原质。他们对“万物是一”及“原质(不管是水、气或火)”的肯定,是由理性或思想所指导的,而非仅仅出自想象或神话,因此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批哲学家。
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希腊语:Θ�0�4λη�0�9;英语:Thales)
阿那克西曼德(希腊语:Αναξιμανδρο�0�9;英语:Anaximander)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
艾菲索斯的赫拉克利特(希腊语:Ηρ�0�4κλειτο�0�9 τη�0�9 Εφ�0�5σσου;英语:Heraclitus of Ephesus)
毕达哥拉斯(希腊语:Πυθαγ�0�4ρα�0�9;英语:Pythagoras)及其学派
爱利亚学派(Eleatic)
色诺芬尼(希腊语:Ξενοφ�0�4ν;英语:Xenophanes)
巴门尼德(希腊语:Παρμεν�0�7δη�0�9;英语:Parmenides)
芝诺(Zenon)
麦里梭(Melissos)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
阿那克萨戈拉(Anaksagoras)
原子论者(Atomists)
留基伯(Leucippus)
德谟克利特(希腊语:Δημ�0�2κριτο�0�9;英语:Democritus)
苏格拉底时期
智者(Sophists)
普罗泰戈拉(希腊语:Πρωταγ�0�2ρα�0�9;英语:Protagoras,约公元前480-410年)
高尔吉亚(Gorgias,约公元前480-375年)
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0�4τη�0�9;英语:Socrates,公元前470年 - 公元前399年)是一位雅典的哲学家,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提问的方式是对西方的思维方式有最重要的贡献。请参看他写的文章得到更多信息。
小苏格拉底学派(Minor Socratic School)
麦加拉学派(School of Megara)
三、为什么说《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部“哲学教程”?(四)
哲学与美的统一
叶朗先生在《现代美学体系》中反思西方审美哲学时指出:“西方美学史是与西方哲学史骈体而生成的。”中西美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众星捧月般的研究与探讨,很少将其美学理论与其第一哲学特别是其本体论联系起来。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将其美学思考与其第一哲学的有关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其哲学思想特别是第一哲学的梳理是解读其美学思想的第一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气魄宏大,内蕴精深,把以前的哲学兼容并蓄,力图融为一体。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空前的,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绝后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他科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博,涉猎到已经产生、正在产生和还未产生的学科,以至研究各门科学史的学者往往都要在他的著作中寻找各门学科的起源。在这一点上,他以前的学者无法与他相比,在他之后也没有学者能够做到。亚里士多德指出:客观现实世界是真实存在且不以人的思想为转移的,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个客观世界,哲学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最根本最原始的科学。现实中的个别事物并不像柏拉图所说,是什么“理念的摹本”,而恰恰是一切存在中最真实的存在,是“第一实体”。柏拉图的“理念”只是一种同现实个别事物的存在毫无关系的莫须有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最先对科学作了明确的分类,他把知识分为实践的、创制的和理论的三大类。实践的知识是只研究行为者的活动本身,不管活动的外在结果,它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创制的知识是关于技术的科学,一件作品就是根据技术的规则做成的,其中有诗学和建筑学等;理论的知识是为知识而知识,是对真理的纯粹思辨的研究,它包括物理学、数学和神学(或称第一哲学)。这三个理论科学的区别在于: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自身具有变动原因的事物;数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变动的,不能脱离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既是脱离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又是不变动的事物。他提出四因说,认为具体的事物是由于四种原因而构成,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亚里士多德尽管指出了这四种原因,但是他并不主张要找出任何事物的这四种原因。他认为,在自然事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往往与形式是合而为一的。如种子的目的就是长成大树,正是这一目的使它变化,目的达到也就完成了它的形式。所以,他认为只找出它们的质料因和形式因就可以了。
亚里士多德并不满足于找出具体事物的四个原因,他要进一步去探寻一切具体事物的最初的原因。他认为,这个最初的原因应该在“存在”中寻找。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科学都研究存在的东西。但是存在的东西各式各样,如颜色是存在的,二尺长是存在的,但是它们都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和一个中心点发生关系时,方能存在。我们在世界上只能看到具有某种颜色的东西,或者有某种长度的东西,这些具有某种性质和数量的东西就是中心点。这个中心点相对于性质和数量来说,是一种根本意义的存在,因为性质和数量等都要依赖它才能存在。亚里士多德把这种根本意义的存在叫做实体,把性质和数量等叫做属性。属性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实体则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严格地说,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给“什么是实体”以一个准确而完整的界定。在《形而上学》中,他对作为第一性实体的个体事物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们是由质料和形式两个因素构成的。质料和形式在所构成的事物中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一个个体不能没有质料,质料是个体事物的基质。但是没有和形式结合的质料对一个事物来说,它只是一个潜在的可能性。使质料成为现实的是形式。不仅如此,正是由于形式使没有具体规定的质料有了规定,所以形式才是某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某一个事物的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作为实体的个体事物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形式,个体事物的属性都依赖于形式,所以形式才是个体事物的实体。既然把形式当做实体,形式就是本质,本质就是个体的共性。总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作为存在的存在,艺术作为创制知识、表现现实的存在,美学是他的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采取现实主义观点,探索希腊艺术的历史演变,剖析宏伟的希腊艺术杰作,从中提炼美学范畴,总结艺术发展规律与创作原则,高度肯定艺术的社会作用,焕发出深刻的艺术哲学思想光芒。(佚名)
四、哲学专业是学什么的啊?
哲学专业是研究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即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指导具体科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有两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哲学基本问题的是与非:指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两个对子的关系:①,交织:辩证法可以和唯物主义结合,也可以和唯心主义结合;形而上学可以和唯物主义结合,也可以和唯心主义结合。②,从属: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①,对立;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决定物质。②,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都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区别点是主观唯心主义所说的作为世界之本源的精神是人的精神,而客观唯心主义所说的作为世界之本源的精神是人和自然界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③,唯物主义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的三大局限:其一,机械性;其二,形而上学性;其三,不彻底性(唯心史观)。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对立的认识根源;唯物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分离。
总之:人的认识是一个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过程。如果把其中某一片段(如感觉和概念)加以夸大,使之变成第一性的东西,就会使哲学违背“文化第一性”这一至关重要的历史事实,而成为真正的唯心主义。
李胜中(原网名:李胜中2015)
发布地址:河北省隆尧县尹村镇东杨村《五杨大科学讲坛》
2020年4月22日18:18:17
以上就是关于世界第一哲学系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