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科评估第四轮(计算机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计算机学科评估第四轮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计算机专业考研学校推荐
计算机专业考研学校推荐:
1.东南大学
软工方向一志愿340以上进复试,共131名,收了95,均分370。330以上及一志愿被刷的可以申请调剂人工智能方向,加上一志愿被刷的,最后又收了43个软工方向的。
人工智能因为专业课极难,70校线,一志愿上线仅12人,全要了,利好软工方向的考生,因为院内优先调剂43,再校内+校外调剂115。去年也算是全网奶了大半年了吧,今年还340的复试线。
22热度肯定没21高,因为去年310的线和200调剂,而且今年很多人一看一志愿复录比挺高的就直接退群…没看后续院内调剂的事。这真的是华东性价比最高的学校了,自命题不会吸引408难民,说实话毕竟华五在上面顶着。
2.哈尔滨工业大学
20考研由于换了专业课复试线降低到320分,复录比101%,基本上是进了复试就能录取,22考研复试线很有可能会涨,但总体来说的性价比也还是不错的。
3.深圳大学
计算机专业实力是很强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专业被评为B,评级结果还算不错。学校拥有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另外还与腾讯云共建人工智能学院,实力非常厉害。
近些年来,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进一步发展,深圳大学抓住时机,异军突起,在国内外埋下了巨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如果选择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4.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电子信息专业的计算机方向和网安方向,计算机方向20考研复试线295,网安方向复试线264。
电子信息专硕招生人数多今年招生200人,21考研计算机和网安方向拟招生人数共100人。公共课和专业课的难度都不大,如果是一心想考985院校但是又担心竞争压力的,这所学校可以去了解一下。
5.重庆邮电大学
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重邮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B+,实力不错。随着计算机信息科技的流行,计算机专业也越来越火,录取分也逐年上升。
但是,重庆邮电大学作为一所“双非”院校,计算机专业考研还是比较好考的,就业率高,比较好的就业方向是计算智能和数据挖掘方向,特别是大数据X-DATA项目组,多次参加阿里天才比赛取得傲人成绩,很多毕业生都签约了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东南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哈尔滨工业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深圳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重庆邮电大学
二、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分享?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分享?
第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北京科技大学在北京,北京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好,城市发展前景很好,而且北京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估结果是B-(第五轮结果暂未公布),学科评估不差,城市与学科评估两点是我择校最最看重的两点。定学校时,大家可以先确定好自己要选择的城市,然后综合自己的实力选择学校。
我报考的是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年分数线为291分,54人进复试,其中最高分362分,平均分317.26分,最终录取43人;2021年分数线为263分,59人进复试,其中最高分364分,最终录取54人,报录比为29.51%。乍一看分数线不高,但主要是由于专业课略难均分较低,以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志愿复试考生的初试成绩为例,政治均分67.54,英语一均分65.7,数学一均分96.93,专业课均分仅87.09。这里有一点,教育信息技术专业收不满的名额一般会分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第二、初试经验。
(1)政治。我个人是没有看过腿姐和徐涛老师的课的,甚至十月中旬才开始政治的学习,我利用午饭晚饭的碎片时间看了苏一的课,苏一的每节课都是大概几分钟的样子,时间很短而且没有废话,复习时间够的话可以把苏一的课全部看完,时间不够也可以只听自己做1000题时错的比较多的部分。除此之外,我也看过空卡的每一部分的速成课,这个速成课可以让我们对整体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记忆,视频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我来回看了很多遍对政治整体把握的还不错。再后来,肖八肖四出版后,选择题我来来回回写了很多遍,复盘是跟着苏一的总结进行的,苏一总结的很快,基本上他书拿到手就在总结,会把相关知识点都总结在一起,这样我们也可以很快就开始做题;大题我只背了肖四的大题,是跟着空卡的带背进行的,很多人吐槽空卡的带背课,但我个人认为记忆起来确实比死记硬背要快,我认为大题不要很机械地去背,还是要理解的而且要知道这个点可以回答在哪,像今年的政治,有些东西死记硬背了却不会用就很麻烦。苏一真的是我考研路上的神,本来政治我以为我怎样都学不完打算摆烂的,后来看了苏一的视频才慢慢熟悉起政治。
(2)英语。单词最好每天都坚持背,我没有使用任何纸质书,一直在用软件记忆,我个人认为可以不需要每一个单词都能拼写正确,看到英文想到中文就足够了,背单词我最一开始用的是扇贝,后来一直在用单词块,单词块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软件但很好用,它可以自己做单词书,大家可以体验一下试试。阅读部分,暑假期间我听了2010年前的真题阅读的课,这一部分我没有先做一遍题目而是直接跟的唐迟老师的课,重点放在了阅读技巧的梳理;九月份开学之后写了10-18年真题的阅读部分,这一部分我是先做然后再听唐迟老师的课。
阅读部分可以多做几遍,我的备考时间没有很多,二刷时只写了10年之后的部分阅读,有的人阅读部分能够做到三刷四刷,大家可以提前开始英语多做几遍。完型和新题型部分我有去看马天艺老师的课,新题型部分可以花点时间好好准备,这部分完全可以拿满分,完型部分我最一开始听经验分享时大家都建议最后做,我由于往年真题完型部分都做的还不错,所以考场上我把它放在了前面做,但第一遍读起来没有特别顺,所以最终还是放在了最后。翻译和大小作文我看过潘赟老师的九宫格写作也看过王江涛老师的大小作文二十篇,但是都没有系统的思路,遂本来打算临场发挥的,幸运的是最后去看了刘晓燕老师的课,个人认为刘晓燕老师大小作文提供的个人特色模板思路很好用,考场上审好题再添加几句话,就可以直接开始写作文,因为提前准备了个人作文模板,所以我考场上英语是剩了比较多时间的。还有,大家可以留几套真题在后期进行系统的模拟,查缺补漏的同时确定自己的做题顺序,给考场上的每一部分都划好时间,不至于哪一部分一直看一直看最后有其他部分没开始写。
(3)数学一。虽然最后数学考的并不是很理想,但我分给数学的时间是最多的,甚至数学占我备考时间的二分之一还要多。大进度上,我数学跟的武忠祥老师、
李永乐老师
王式安老师,但高数部分在武老师那没听明白的东西,有去看张宇老师的课,比如线面积分部分我听武老师没有听明白,对知识点的掌握一点也不系统,但是宇哥的课一听就明白了。整个进度安排上,我暑假前完成了基础阶段的学习,暑假开了强化,九月份开学后又把强化的课本重新过了一遍,把强化书上的题都摘出来做了一遍,然后开始了真题刷题,08年之前的真题是按照题型做的,08年后的真题和各老师出的模拟卷押题卷是模拟考场评分做的。后期看了武忠祥老师的17堂课,穿插真题,看了武忠祥老师的选填技巧。
选填技巧大家可以认真做归纳做总结,数一选填部分的分值还是比较大的。思维导图和错题归纳部分,给推荐大家一个软件,xxx很好用。另外,我个人认为,数学最好不要停下来,就算是后期可能会分给很多时间背政治,也最好要保持每天有写题有总结。最一开始我白天都在学数学晚上的时间才会分给其他科目,到后来只有一上午的时间分给数学,临考前几天一直在进行知识点和易错点的总结,所以没有刷题,到考场上拿起试卷才觉得手生。考前一天和当天早上,都可以留一段时间刷几道题熟悉一下写题的感觉,这样考场上写题会觉得很顺利。
(4)专业课。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数据结构与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官方参考用书为《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2009年10月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敬华、林萍、陈静编著),
数据结构没有官方参考书,但题型算是比较基础,但C语言比我们学的C语言难,而且还包括了部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内容,出题很考察细节,总的来说,专业课难度不低,这一点也是我比较轻敌的方面。暑假期间,我主要在看课本并做课本习题,《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我看了两遍,王道的《数据结构考研复习指导》我看了一遍,这时的我没有仔细看真题所以以为考察会很简单,也正是这个想法导致我九月份开学后没有高强度复习专业课。九月份开学后,我找了一本李春葆老师的《数据结构教程》(202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春葆、匡志强、蒋林编著)开始看并做了里面的习题,这本书对数据结构部分的复习完全是够的,时间足够并且想在数据结构部分拿满分的同学可以与王道结合来看。
然后,我开始真正分析真题,近几年的真题较难,前面几年的真题相对没有参考价值,我留了21年的真题最后做,剩下的每一道题都开始了题型分析。C语言部分有10道填空题,很抠细节,一不小心就会丢分,而且经常考一些课本上有但是不起眼的知识点,还有4道程序填空题,同样细节较多,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题目给设计的坑里,还有4道阅读程序写结果题,这一部分很容易拉开分差,一个题目5分会综合很多知识点,还有2道编程题,有一定难度,但不会难到一点也不会写,这部分可以放到最后。数据结构部分比较基础,有10道填空题,4道计算简答题,还有2道编程题,基本是第一题关于链表,第二题关于二叉树。由于C语言部分难度较大,我反复看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课本
并使用《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
(2005年7月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谭浩强著)开始刷题,谭浩强老师题目的风格和真题很像,刷题时可以将自己容易犯错的点整理出来,把小知识点贴在书桌上警示自己,除了刷谭浩强老师的题,网上传的野题以及北京科技大学往年的期末考试题我都有做,而且反反复复做了很多遍,我的专业课分数还不错,刷题并总结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到后期,我才开始了编程题的复习,从课本到往年期末考试题,再到往年真题,在编程题专用小本本上手写每一道题的答案,练习时尽量去写最优的算法,也正因为练习考场上每一个编程题我都没有空着。我的专业课复习算是踩了没有提前分析真题的坑,建议大家就算是还没有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也先对专业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好是找一份近年的真题仔细分析一下,这样可以提前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第三、复试经验。
初试完,玩几天就一定要开始陆陆续续学复试的东西,我今年一直拖到出分甚至是临出国家线才开始全心准备,就准备的很慌,大家一定要早一点开始,大家一定不要小瞧复试,复试翻盘的人很多,高分被刷的人也有。今年是线上复试,和去年的复试流程也有出入。复试考核内容包含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测试三个部分。
每名考生复试时间约为20分钟,其中自我介绍约3分钟,抽题回答问题约10分钟,考官提问交流约7分钟。自我介绍只需要中文自我介绍,每名考生在自我介绍后,抽题回答问题。
老师会让在1-5五道题目中选2道题目,所有题目都用中文出题,出题范围官方给出的回答是都与专业相关,所以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都要准备,2道题目中自选1题必须用英文回答。回答完成后,考官会根据提交的资料轮流问问题。最终的复试成绩=专业面试分×30%+综合素质面试分×40%+外语面试分×30%。初试完就准备复试的话可以全方位复习专业课,因为你也不确定自己会抽到哪一部分的题,还有一点,简历上写的东西一定要是你真真实实全方位会的,老师们会看你的简历然后问你问题,延伸的问题回答不上还好,如果自己简历上的东西回答不上就很掉印象分。复试的时候一定要大大方方的,自信一些阳光一些!
给学弟学妹的一点小建议。
初试要记得时间安排好。因为我校暑假有小学期,我7月是没有开始复习的,等到8月才开始。加上一开始认识不够深刻,比较摸鱼,直到10月我才把张宇数学基础30讲看完。时间十分紧张,大家千万千万要提高警惕。
一定一定要安排好时间:
如果是科班学生,建议7月放暑假立马开始;如果是非科班的,那7月之前一定要把基础知识补齐。像有大佬3个月跨考上岸的,终究是极个别,真的只能更早而不能晚了。我复习由于时间十分紧张,一直是早上8点到图书馆,晚上10点图书馆关门了回来,周日晚上给自己放4小时的假。非常累,所以提早开始,合理安排时间会舒服很多。安排好计划也不会让自己太过松懈,百利而无一害。
最重要的一点,心态太重要了!数学题写不出、选择题永远错过正确答案、进度落别人一大截、背书一直记不住,考研路上可能会有很多很多崩溃的时候,但希望大家不要就选择放弃了,也不要就觉得是不是自己不够好,积极调整心态,重新投入学习。总有人要上岸,为什么不是你呢?提前祝大家一战成硕!
三、中南大学计算机专业怎么样
计算机专业对于中南大学,不仅是老牌专业,更是湖南省的重点学科,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中南大学计算机专业源于早期的电子计算机专业,在1972年由当时的中南矿冶学院创办,是湖南省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计算机专业得到飞速发展,2001年被批准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直到2006年持续为重点学科。
2009年中南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称号,2011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南省重点专业,同时进入全球ESl排名前1%。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中南大学进入全国计算机专业大学前20名。
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中南大学参评的计算机学科进入A-档,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并列。2019年再次进入全国最好的计算机专业前20名。
2019年中南大学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中的计算机相关部分与软件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计算机学院。学院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汇集了一批在国内外享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学者和专家。
拥有博士生导师44人,教授65人,副教授102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以及享受政策特殊津贴专家多人,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大大加强了中南大学计算机学科建设。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南大学
四、东北大学计算机vs吉大计算机选哪个?
虽然我是吉林人,但是我还是认为,东北大学的计算机类专业,比吉林大学的计算机类专业水平更高。
一所大学在某个行业、某个专业内的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积淀积累,培养出众多的精英人才。学校的影响力,是学校培养的众多精英人才给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众多精英学子在某个行业、专业内的深耕与渗透,学校在这个行业、专业内的影响力体现在哪?所以,了解学校的 历史 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学校依靠短期的快速发展,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缺少长期的积淀和人脉的成长,学校的影响力不会太强。
东北大学与吉林大学两所学校都是985工程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东北大学不幸沦为B类,吉林大学仍然保持A类。虽然如此,从计算机类专业的角度来看,东北大学肯定是比吉林大学更强的。
一、从学校的 历史 角度来看,东北大学在计算机专业领域起步更早。
东北大学位于沈阳,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以汇聚了众多工科强校的工科专业。包括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大连工学院等院校的电机系、采矿系、冶金系等。在1958年,东北大学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从那个时候开始,东北大学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地位,就已经是行业翘楚了。但是在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放缓,东北大学也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在2002年,教育部的第一轮学科评估中,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全国第9,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吉林大学位于长春,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是一所综合性院校。他的计算机科学系是在1976年建立的,不过吉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开展的早,是在1977年的。可以说,在吉林大学开展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起步时,东北大学已经在这个专业领域内非常有影响了。
二、从学校发展现状来看,东北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水平更高。
2017年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级为A-、软件工程评级为A-;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级为A-,软件工程评级为B+。
2012年教育部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分77、软件工程得分72;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分74,软件工程得分72。
2007—2009年教育部的第二轮学科评估,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分82;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分77。(软件工程未评估)
如果要看与计算机相关度较高的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东北大学的优势更明显。
综合来看,东北大学的计算机类专业比吉林大学更好,学习计算机类专业,最好还是选择东北大学。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专业不管谁强谁弱,就说大企业校招,工科情况下招聘,东三省只去一个省只去一个学校,黑是哈工,吉是吉大,辽是大连理工。这就是现实。
妥妥的首选东北大学的计算机。吉林大学和东北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一、从计算机专业的 历史 来看,东北大学是强于吉林大学的。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专业是工科。因此在看计算机专业强如时不能只看当前几年的情况,还要看这所学校的前世今生。东北大学是以前的沈阳工学院,从建校以来就一直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从2022年教育部开始学科评估以来,计算机专业一直是在全国处于前列的位置。吉林大学也只是在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专业才首次和东北大学持平的,都被评为A-,但是在软件工程的评估中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级为A-、软件工程评级为A-;而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级为A-,软件工程评级为B+。
二、从工科的整体实力来看,吉林大学是远远低于东北大学的。 我在前面提到过,计算机专业是工科,所以工科的强弱也是评定这个专业强弱的至关条件。我们从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看:
首先看东北大学:
从东北大学的 学科评估看,被评为A类的四个,被评为B的14个,其中工科类学科A类占100%,B类占65%;说明工科是东北大学的重中之重和核心,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作为工科大类的计算机是有各个专业支撑的。 因此可以推断出现大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云计算东北大学都不会到哪里去的。
再看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由于在2000年左右合并了众多的高校,是我国 三所大而不强的高校,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杂而不强。我们从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能够看出:
吉林大学被评为A类的有11项,但工科只有2项,只占16.2%,B类35项,工科6项,只占17.6%;因此从工科的 历史 和沿袭以及所占比重了来讲都不是学校的重点专业。 不客气的说当前大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云计算等专业,吉林大学在下一轮的评估中我是不看好的。
三、在地域位置上来看,东北大学更占优势。 虽然两所大学都是地处东北,但是东北大学更适合学习 计算机专业来讲。 因为沈阳力北京、天津更近。 要知道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是缺乏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化发展的氛围和环境的。而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群,在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化发展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作为两所高校所在的沈阳和吉林,沈阳离京津冀更近,交通更为便利,在实习和就业的选择上选择范围更多,就业会更好。
所以,在计算机专业的选择上,我强烈推荐东北大学,而不是吉林大学。虽然东北大学是双一流B类,吉林大学是A类。
就这两所学校而言,目前计算机专业实力差不多,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底蕴要更深,沈阳区位优势也好于长春。所以短期看,可以考虑选择东北大学。
但长远看,个人建议吉大。
尽管这两所高校曾经都拥有985的光环,但随着985和211“名号”退出 历史 舞台,未来高校的层级将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B类>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普通高校……对我国高校有一些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当年实施211和985后,很多原本很好的高校因为没进入211和985而被越甩越远。
虽然教育部说一流大学不是终身制,五年一考核。但仔细分析一下,那些已经是A类的高校原本基础就好,又受到一流大学建设更多资金和政策倾斜,有多大可能性被B类高校赶超?
而吉大现在是一流大学A类,东北大学则是B类。目前两者差距并不大,但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两者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所以考虑到文凭的保值率,更建议选吉大。
有人可能会说,毕业出身只在第一次求职的时候才有用,之后就是看重能力,十年二十年以后谁还管你哪儿毕业的。其实这么说也有道理,但是并不全面。首先校友资源有时候是一个人事业的很大助力。而且现实中,尤其当遇到跳槽、提职、评奖等涉及竞争的时候,竞争者之间往往能力都差不多,这个时候毕业出身往往很有作用。
东大的计算机绝对是神一级的
下面先对两所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办学实力进行一下比较: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211、985、双一流 B类高校。
东北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评A-级。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是211、985、双一流A类高校。
吉林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评A-级。
点评:
一、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对每个参评学科分成三档九级,即A、B、C三挡,九级由高到低为A+、A、A-,B+、B、B-,C+、C、C-。
二、吉林大学是985重点大学、双一流A类高校;东北大学是985重点大学、双一流 B类高校。吉林大学好于东北大学。
三、2018全国985大学排名,主要依据上海软科高考生源质量得分排名吉林大学第29、东北大学第36。吉林大学排名靠前。
四、计算机类专业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范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吉林大学和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同获评A-级。两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办学实力相当。
五、两所院校都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两所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办学层次相同。
综合起来考虑选择吉林大学计算机好!
分够那个上那个。如果把软件工程算上,东大强一点,城市看沈阳比长春好点。但东大双一流B,差点意思,吉林校友群也强过东大,在全国影响力要大。兴趣爱好广泛的选吉大,想学啥都有,一门心思干专业,选东大。
建议选吉林大学
1.第四轮学科评估:东北大学计算机为A-,吉林大学也为A-
2.学校排名
吉林大学排名稍靠前,且吉林大学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东北大学滑为B类
东大
我看好东大计算机专业。
以上就是关于计算机学科评估第四轮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