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科学课程理念(如何理解科学课程理念的概念)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如何理解科学课程理念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如何树立科学的课程观
1.课程即学科知识
把课程界定为学科知识,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课程及欧洲中世纪的课程都是分门别类的科目。最早采用英文“课程”一词的斯宾塞,也是从指导人类活动的各门学科的角度,来探讨其知识的价值和训练的价值的①。《中国大百科全书》也认为课程即学科,它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②。
课程作为学科知识是至今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但这个定义本身也存在缺陷。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片面强调内容,而且把课程内容仅限于源自文化遗产的学科知识,其最大缺陷是把课程视为外在于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或预期的学习结果
这种课程定义把所有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都组合在一起,以图对课程有一个较全面的看法。如课程论专家塔巴(H.Taba)认为课程是“学习的计划”③;我国有学者认为:“课程是指一定学科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量、质方面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类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④另一种课程定义为预期的学习结果,持这种课程定义的学者们认为,课程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要求把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如奥利沃(P.Oliva)认为课程是“一组行为目标”⑤,约翰逊(M.Johnson)认为课程是“一系列有组织的、有意识的学习结果”。⑥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把课程目标、计划与课程过程、手段割裂开来,并过于强调课程目标和计划,其缺陷也是忽略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
3.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也即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性交往过程中建构生成的,视课程为经验,从本质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
这种课程定义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而消除了课程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提升了学生的主体价值。但这种定义的课程有忽略系统知识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的倾向,且在实践中很难实行。
课程定义的纷繁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对于课程概念的认识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课程定义的科学化,只能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逐渐接近完美和圆满,任何关于课程的新的定义,不可能是对于课程定义探讨的终结。对各种课程定义的辨析,将有助于拓展我们对课程的理解。
二、如何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目标
新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及评价要求,课程管理.
I.新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俗话说的好“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强烈愿望,以及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对学校、学习的热爱,以上这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学习山东省茬平县杜朗口中学的经验,作到“学生开放,自主,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了张扬.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II.新课程设置:新课程设置改变了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我们一直在强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面对过去名目繁多的课程,又何谈减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传统科目占据了较大比重,与日本、韩国的课程计划比较,语文、数学、社会等科目比重高于日、韩两国,而科学、体育与健康则低于这两个国家.新课程计划将语文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4%降至20%-22%,将数学由原来的16%降至13%-15%,将下调后积累起来的课时量分配给综合实践课程和地方课程.我们要学习南京东庐中学的经验,采取“学教案一体化”,一张“讲学稿”取代学生的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和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学生课下的作业就是预习此“讲学稿”,找出问题,教师上课主要是解答问题,点拨学生不会的问题.这样,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外,精心备课、精留作业,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最直接的方法.
III.新课程内容: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IV.新课程学习方式:现代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总地来说,概括为八个字:实践、参与、互动、合作.
新课称目标要求我们一定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往的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学习目标主要定位在知识掌握这一层面上,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新课标向我们提出了“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V.新课程评价:新的课程评价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学习促进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还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员,家长的代言人,学生心理的咨询师.总而言之,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当多种社会角色,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进行角色转换,不断调整,从而适应不同情境下对我们教师的不同要求.
三、小学科学新课标的理念有哪些
学习新课标 树立新理念
——听了朱慕菊同志报告有感
听了朱慕菊同志的报告,受益匪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一是加强学习,把握新课标。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 应当把握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科学改革取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转变教学观念。新课改要求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科学要素为宗旨,教师要转变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不仅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将科学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转变自己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放弃权威形象,将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
三是优化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学会自由思考,勇于提出猜想,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观察法、实验探索法、自学指导法、问题讨论法、学生讲演法……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优化组合,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是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尊重学生,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和激趣的课堂环境。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要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要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四、小学生科学的教育理念包括有哪些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在实验的现象分析和总结中,知道用三棱镜、水棱镜分解太阳光形成彩虹,牛顿盘能把多种颜色光混合成白光。知道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知道了彩虹多形成于夏天雨后的原因。
《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你们真棒!”。“你们真像一个小科学家!我都要向大家学习了,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更多的自然科学问题”......这些语言的肯定与鼓励,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课上时,我经常说:“你们真棒!”,这不仅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让学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对于学生的评价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评价以师生评、生生评、自评等多种形式进行,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一定会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科学课教学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理解科学课程理念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