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设计风格发展史(意大利设计的风格特征)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意大利设计风格发展史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意大利工业发展史
1954——196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了北方的一些城市以外,意大利工业文化比较落后。比较普遍的是带有地区特性的手工业生产。在建筑领域,和与欧洲理性主义密切相连的现代主义传统相随的,是正统的研究和一些先锋派艺术家的作品。这是诞生意大利工业美术设计的背景。意大利设计赋予了日用品,家具,家居设备,以及交通工具,运输工具一种美学上,形式上的美。
1964——1974
始于十年前的建筑师和企业家之间的相遇,强烈的“乌托邦”愿望和根据革新的可能性实行计划之间的相遇,在六十年代产生了在家具领域进行有效实验的可能性。这一领域里的主要企业和著名设计家合作。如Marco Zanuso,Franco Albini,Gioponti,BBPR,Giancarlo De Carlo,Osvaldo Borsani,Ignazio Gardella等以及一些新涌现的设计家如Joe Colombo。
1974——1984
70年代上半期的石油危机直接影响了工业生产。石油的涨价影响了它的副产品,后果是在设计领域结束了塑料的黄金时代。在多元化的条件和多语言的背景下,80年代开辟了通向后现代主义的道路,它是由法国哲学家J.F.Lyotard将其理论化并马上被引进建筑和设计领域。
1984——1994
80年代出现了强烈的多元化局面,Memphis和Alchimia的经验完成于这十年的中叶,这一经验使意大利的设计界得以搜集不同的和必需的语言。出现了“新巴洛克”潮流,及“回归历史”的潮流,主张对类型学,材料,形式,家具原型进行具有建筑学价值的重新释读。同时出现了和意大利的“理性主义”传统有联系的倾向,这一倾向开辟了微型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成为一种风格,影响了这十年的末期的大部分生产。
1994——2006
在这最近的十年里,四种表面上相互冲突,实际上相互共存,互补的思潮活跃在意大利设计界。与作品的美学上的追求,激情的价值相伴随的是形式上理性主义的趋势。对技术的理性主义的注意,导致原是控制的一分子的技术,成了为思想服务的被控制的一分子,与此相伴随的是跨千年时期的过渡设计,设计家的国际化并不只限于欧洲,意大利的设计企业不得不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谈意大利的设计,可以出10本书了,详细了解意大利设计,要了解整个意大利民族。楼主最好去找一些专业书来看看。。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旱期的美术(15世纪)是如何发展的?
乔托确立了绘画的现实主义原则,但他并没有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15世纪的佛罗伦萨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5世纪初叶,佛罗伦萨由大银行家及各行会的代表人物组成的政府委员会控制。30年代,由于政变银行家柯西莫·美第奇取得了控制权。从1434年直至15世纪末叶,佛罗伦萨便一直处在美第奇家族的控制之下。美第奇家族的代表人物享有继承权,他们用黄金来巩固自身的政治威望,同时庇护文学艺术的开明措施对于取得政治威望也起了不小作用。佛罗伦萨在这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人文主义的学术和艺术也得到高度发展。以反映世俗生活为己任的艺术家为了正确表现人体,对解剖学产生了兴趣,同时正确的空间表现则需要有严格的透视画法,于是在佛罗伦萨首先出现了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杰出的佛罗伦萨艺术家们开始抛弃中世纪艺术传统,进行大胆的艺术改革,使新的现实主义艺术得以进一步成长。这时的佛罗伦萨已经成为一个积极人世的宇宙观的策源地,在这里产生了新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1452年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人所灭,大批希腊学者从君士坦丁堡逃到佛罗伦萨,带来了大量希腊文的手抄本,同时在意大利本土也发掘出各种古代的废墟遗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给予文艺复兴以强烈的影响。15世纪的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们普遍崇拜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他们努力学习古典文化,知识渊博,熟悉美术,擅长评论。他们的不懈努力进一步促成了一种人世的宇宙观,并藉此打击教会的威望与神话。
约在1420年左右,佛罗伦萨3位艺术大师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的来临,这3位大师是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雕塑家多纳太罗和画家马萨乔。布鲁内莱斯基(Fihppo Brune lleschi,1377—1446)最初从事雕塑工作,后与多纳太罗同赴罗马研究古代艺术,最后在建筑艺术上取得杰出成就,并在透视学和数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设计过一批代表文艺复兴成就的建筑,佛罗伦萨大教堂是其最早的作品。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教堂的集中型制,穹顶呈八角形,跨度为42.2米,属当时欧洲最大的穹顶。为减弱穹顶对支撑的鼓座的侧推力,布鲁内莱斯基在结构上大胆采用了双层骨架券,八边形的棱角各有主券结构,与顶上的采光亭连接成整体。这座大教堂总高107米,远远望去,格外醒目。这个穹顶在西欧的建筑中是史无前例的,中世纪最宏伟的穹顶也只不过是覆盖着内部空间的穹窿,而不会在建筑结构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这座壮丽的新教堂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胜利,因此它也被誉为佛罗伦萨共和政体的纪念碑。从帕特·奎里法官的设计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布鲁内莱斯基的革新,他比同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更坚决地摆脱了中世纪的羁绊。在建筑物立面的结构上,布鲁内莱斯基采用了壁柱柱式,为了把大厦分成两层又采用了全檐部的柱式,这样古典的柱式体系就决定了建筑物的比例、分划与造型。这是文艺复兴时代城市府邸中柱式的最早运用。
15世纪的意大利雕刻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新的倾向,这就是力求通过宗教题材反映出世俗精神。与多纳太罗同时的还有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叫基布尔提(Lemo Ghibeti,约1381—1455),在佛罗伦萨举行的为洗礼堂铜门浮雕设计的一次竞赛中,他因压倒了对手布鲁内莱斯基而名声大振。基布尔提出身于首饰工匠家庭,熟练掌握了青铜制作技巧。从1403年起,他花了对年的时间完成了佛罗伦萨洗礼堂第二道门的制作。整个门分成28个框,每一框内为一个独立的故事,大多来自圣经的内容,每一个故事的表现都充满着统一、流畅的节奏感。他没有把圣经上的以撒刻画成一个惊恐的孩子,而是刻画成一个漂亮的古希腊的年轻运动员。基布尔提的人物造型典雅,衣褶构成了一系列柔和的弧线,并加入了一些风景因素。第二道门合乎规律地继承和发展了皮萨诺在第一道门中体现的构思与形式。从1425年开始,基布尔提又花费了27年的功夫完成了洗礼堂第三道门的浮雕制作。这一次在铜门的构图上他删去了边框,用对等的10个方形画面分别雕刻出10个旧约故事。在10块浮雕旁还加塑了先知小像和其他人物头像(包括作者自雕像),其精美的工艺和浓郁的现实气息使米开朗基罗钦佩万分,将之称为“天堂之门”。在这一件作品上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特色,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原则的重大质变:基布尔提的人物造型比例与解剖结构跟真人相符,风景背景与建筑背景贯穿着各种情节,异常丰富。多纳太罗(Donatello 1386—1466)是15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塑家,他的雕塑创作彻底摆脱了哥特式风格的痕迹,复兴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样式。他的代表作有《加塔梅拉塔骑马像》,加塔梅拉塔生前是威尼斯雇佣军司令官,1445年多纳太罗受威尼斯共和国之邀在帕都亚为他作纪念像,作品完成于1450年,安放于帕都亚圣安东尼教堂正门前。加塔梅拉塔戎装佩剑,双手提缰,神情果敢,充满英雄气概,实际上这是当时首次出现的完全世俗性质的形象。除此之外,多纳大罗还竭力探索了骑马纪念碑与建筑群的配合和雕像与台座的比例关系等,无疑他取得了成功。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雕像都是和谐的,在教堂前广场上他又面对伸展的街道,与教堂保持着合适的距离,从而成为教堂广场上的艺术中心。多纳太罗早期曾在基布尔提的工场作助手,受到基布尔提的一些影响,如1425年为锡耶纳洗礼堂圣水器作的装饰浮雕《希律王的宴会》,故事取自圣经中的新约全书,浮雕画面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在前景人物与背景关系上层次分明,在有限的构图内造成丰富的空间感。
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的是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他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在美术史中经常提到的他的两幅名作是《出乐园》和《纳税钱》,都是在1428年为佛罗伦萨卡尔米内教堂布兰卡奇礼拜室而画的壁画。《出乐园》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作者用光线从一个角度照射着亚当与夏娃,从而突现了造型的体积感和空间的丰富性。马萨乔画出了准确的解剖结构,人物色调分明,又通过悲哀的动态和痛苦的表情烘托了画面的悲剧性气氛。《纳税钱》的背景是经过了概括处理的风景,明暗交替的柔和生动的线条和单纯朴素的色彩对比都进一步加强了形的表现力。与乔托相比,马萨乔在塑造集中的人物形象这一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人物开始脱离宗教说教的因素,进一步体现出一种人世的态度。具体落实到绘画语言上,他努力使人物处于结构真实的三度空间中,风景在画面中的出现也使画面范围得以扩大,具有了辽阔的空间感。马萨乔开始合乎规律地运用透视及其数学原则,但又不失美学感受。应该说他是那个时代现实主义艺术的奠基者,在他身上凝结着确立个人尊严的人文思想。他扩大了艺术的主题范围,使艺术充满了朝气。也正是基于此,我们说马萨乔的艺术原则不仅成为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遵循的典范,也对欧洲美术史上的现实主义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萨乔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繁荣期的到来,而佛罗伦萨画派对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主要是以人文主义精神来画宗教题材的,但不同的画家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僧侣画家佛拉·安基利科(Fra Angelicol,387—1455)善于用细腻恬静的笔调,轻快透明的色彩来表现人物和环境。另一位僧侣画家菲力浦·利皮(Fra FlippO Lipjpj,1406—1469)则善于刻画人物肖像和生活的细节。在佛罗伦萨画派中的重要画家还有透视学的创始者之一巴奥洛·乌切洛(Paolo Uccello,1397—1475),他的代表作《圣罗马诺之战》被认为是运用透视学作画的典范。安基利科的另一位学生贝纳佐·哥佐利(BenozzoGomli,1420—1497)是以装饰性手法表现戏剧性的场面的画家。卡斯坦诺(ndrea del Castagno,1421—1457)则早于达·芬奇半个世纪就画了一幅动人的《最后的晚餐》。
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4—1510)。他一生主要在佛罗伦萨度过,早年跟随利皮学画,注重用线造型,强调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他的画多取材于文学作品和古代神话传说,不再局限于宗教题材,这就能更自由地抒发个性和世俗的感情。他的名作《维纳斯的诞生》(约1482)和《春》(1478)充满柔情的诗意,尽情表达了画家对美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春》的构图不拘常规,人物被安排在一片森林之中,中间是维纳斯,右边是撒花的花神,左边是三美神,三美神的动态和衣褶线条充分体现出波提切利所擅长的线条的节奏感。《维纳斯的诞生》也是一件有独创性的作品,它虽然缺乏真实的空间透视,但并没有给人以平板的印象,其秘密也是来源于线条的使用。波提切利用有动感的线条来营造形体的体积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幻觉。同时,他又用一系列冷色调进行沉着精致的排比,如海洋的浅绿色、风神的天蓝色服装、维纳斯的金发等等。到了晚年,由于佛罗伦萨社会动荡,波提切利的艺术又开始向宗教情绪回归,反映了他精神上的危机,这种情绪体现在《诽谤》和《耶稣诞生》等作品中。在《诽谤》一作中,以前的抒情色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戏剧性的激情,以前柔和的线条和细腻的情绪渲染也相继为挺硬朴拙的轮廓和表情的高度明确性所代替。
与波提切利同时的佛罗伦萨画派的艺术家还有画家安东尼奥·波拉约奥洛(Antonio POHiuob,约1429—1498)和基尔兰达约(Domenico Glridandaio,1449—1494),以及雕塑家、画家和工艺美术家委罗基奥(Andrea Verrocchio,1435—1488)。
佛罗伦萨画派是15世纪意大利绘画雕刻的艺术中心,它的发展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其他画派,如翁布里亚画派和帕都亚画派。
翁布里亚画派的很多画家都访问过佛罗伦萨,但他们还是保留了自己的风格。其中最有成就的是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Francesca,约1410—1492),早年在佛罗伦萨的学习使他对马萨乔、乌切罗和布鲁内莱斯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使他成为马萨乔与列奥纳多·达·芬奇之间的重要环节。他还认真研究过乔托等人的作品以及理论问题,晚年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写出了《论绘画透视》和《论正确的形体》等论文。他的作品以柔和平静著称后于运用明快的颜色来处理空间关系,明确有力的轮廓又使他的作品带有装饰意味。祭坛圣像《基督受洗》是其早期作品,这件作品造型朴素、明净,格调庄严。隆重,基督、天使、圣徒的形象都是民间流传的典型形象,充满着尊严与内在的张力。人物造型结实有力,比例严谨,具有高度的体积感和严密的空间感。整个画面在色彩上为银色调的明朗色彩所统一,洋溢着一种纯净、自然的神圣感。《示巴女王会见所罗门王》分为两个事件,弗朗切斯卡用一种内在的节奏组织起了这两个事件和众多的人物。这幅作品的突出特点在于追求造型的概括与几何形处理,追求叙述的明确与洗炼。在色彩上,画家使妇女们服装上的玫瑰色与浅绿色浮现在灰绿色的风景上,造成一种浮雕的厚重感最能反映弗朗切斯卡色彩成就的是《乌尔比诺大公及其妻肖像》。画面人物都作侧面描绘,脸部的体积感是通过圆形轮廓和柔和的明暗渲染来塑造的。乌尔比诺大公穿着红衣服、戴着红帽子,与淡蓝色的天空和灰色的风景拉开了距离,两块红色间的平面处理、灰色与红色的奇妙对比以及较低的地平线一起造就了一种纪念碑式的磅礴气势。弗朗切斯卡的晚期作品明暗渲染更加柔和,也更具透明感。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1445—1523)也是翁布里亚画派的重要成员,在他的门生中有后来著名的大师拉斐尔。
除了佛罗伦萨以外,帕都亚也是15世纪人文主义的策源地。在这里,1222年创办了大学,除了研究经院哲学以外,其探索还涉及到了新的先进的学术领域,如医学、天文学、数学等等,同时对古代语言、古代文物与手抄本的收集也相习成风,从14世纪初叶开始这里就成为北意大利的文化中心。15世纪帕都亚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曼坦尼亚(Andrea Mantegna,1431—1506),他早年曾受乌切洛的透视法和多纳太罗的古典风格的影响,形成了坚实有力、准确细腻的表现手法,并对古罗马艺术和哥特艺术加以研究和改造。清晰扎实的素描、大胆的线条、轮廓鲜明的形象、形体的雕塑感、强烈的色彩感是他所有作品的共同特征。在15世纪的40、50年代里,曼坦尼亚为埃列米塔尼教堂作了一系列壁画,内容大都以圣经为题材,但他却出色地发挥了透视的作用,描绘了一系列半古代希腊罗马式、半文艺复兴式的室内景与街道,而画面情节就从室内与街道上展示出来。在其中名为《圣雅各前往受刑的行列卜幅画中,曼坦尼亚还成功地运用了自下而上的透视缩减法,前景有大拱门,透过大拱门有街道。和其他数幅壁画一样,此画也充满了纪念碑倾向。《哀悼基督》是曼坦尼亚晚期的架上作品,无论就其深刻的戏剧性构思而言,还是就其造型处理而言,它都是一幅有着非常独创的构图的作品,而且其悲剧性的表现力在意大利同类题材的作品中也是罕见的。可以说曼坦尼亚的严谨风格的绘画是对早期文艺复兴的卓越贡献与总结。他从古希腊、罗马世界的形象遗产中捕捉到了体现在艺术中的关于人的理想概念,他所塑造的形象,圣雅各也好,基督也好,都是那个时代人物概括化和英雄化的形象的投射。
三、意大利美术发展史 有哪些流派 代表人物
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的统称。“现代派”一词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派美术既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美术,也不包括现代的各种现实主义流派,它与现代的西方美术更不是同一概念,它在其中只占一席之地。
现代派美术发展史
如果说现代派美术引领了西方乃至世界美术,那么引领现代派美术的无疑是这三个人,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高更和荷兰画家凡高。
现代派美术发展史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弗拉曼克等人为骨干力量的野兽派在巴黎诞生。他们从塞尚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在艺术形式深受高更和凡高的影响,用强烈的色彩,奔放粗野的线条,扭曲夸张的形体,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与此同时,德国表现主义应运而生,他们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同样一味追求艺术家本人的主观感受,但是他们并不注重于纯形式的探索,而是把绘画语言视为反抗社会西安市,宣泄不满的手段。
两年之后,以毕加索,布拉克为首的立体派在巴黎出现。它先把一切物象加以破坏和肢解,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各种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组合,甚至发展到把同一物体的几个不同方面组合在同一画面上,借以表达四维空间。
自立体派之后,欧洲本土上各种新理论新观念纷纷涌入,于是,未来派在1909年以前卫的姿态与意大利出现。他们排斥过去作为绘画手段的情调和预期的趣味,称颂有独创性的形式,在主题上也否定老一套的东西,认为重要的应是描绘现代的都市生活,诸如钢铁,速度,剧烈的运动等等。
未来派之后,意大利有出现了形而上画派。在形而上绘画中,钟表的指针和塔上的小旗都呈凝滞状态,一切都是静止的,笼罩着神秘的沉默,其目的就是要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开。形而上绘画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成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留下了极为惨痛的创伤。一批青年艺术家出于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发表了《达达派宣言》。达达派由于对人类原有的一切感到厌恶,所以要否定一切,破坏一切。在艺术上,企图摆脱一切古代传统文化艺术,否定一切传统艺术的造型观念和造型规律,一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令人难以理解的事物。
1924年,有法国医生兼诗人,原达达派骨干分子布雷东出面组织成立了超现实主义派。他们依靠所谓自动记述法,利用图画象征,造型隐喻,改变环境等手法,表现荒谬,混乱的感觉和形象,构造了许多变形,幻想,魔术般的奇异世界。
1901年前后,经过多年侨居德国的俄国画家康定斯基,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等人的数年摸索,抽象主义终于形成。艺术家摆脱造型艺术再现视觉感受的传统,把点,线,面视作自主的表现力愿素,使之变成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从而把艺术家的情感传达给观众。二战后,美国动作画派的创始人波洛克开始转向抽象表现主义。他不用笔画,而是在画布上乱撒颜料;画面上没有任何具体形象和生活内容,只有斑点状的东西扩散开去,从而超越了有框绘画的狭小范围,是画面具有一种无限空间的感觉。
进入六十年代,抽象表现主义更加趋于形式化,于是有的艺术家反其道而行只,从“极端抽象”转入“非常具体”——转向生活中实物。着就是始于英国尔后风靡美国的波普艺术(也称流行艺术)。
我所要用确立的,是想干什么就敢干什么的权利——高更
高更的这就话可以说是现代派作家最好的注解,现在看来现代派美术在总的倾向上可以说是观念至上,正因为如此,它很难理解,相当数量的作品画面模糊,变形,甚至荒诞离奇,令人不可思议,表现了部分流派的唯心主义艺术趣味和颓废思想。但这也正证实了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原因所在。假如太容易理解,在一个简单的水平上被理解之后,艺术的魅力也就消失了,只有在涵义未能穷尽的时刻,艺术才最具有生命力。事实是,无论何种有预见性的理论,都无法穷尽现代派美术费解的存在。最有意义的艺术应该是以观念为基础的,理所当然的还应该同时有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内容。一般而言,时代精神在艺术上的表现主要地反映在内容上,而后才逐渐影响到一些形式。现代派美术中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
尽管现代派美术多以自我为中心,热衷于自我表现,但是它在探索人类想象力和创造的无限可能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值得肯定,单就这种求知的热情和探索的勇气来看也值得肯定,因为任何发展方向上的努力都比踏步不前更为可贵。人类整个的艺术发展史业已证明,关于艺术的所有简单化的决定论都是立不住脚的,现代人虽然并没有享有完全的艺术创造的自由,但在某种程度上仍掌握着选择的自由。
正是这些现代派艺术家通过创作体现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自身的价值,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从此美术走入了一个更加个性也更加灿烂的年代。
西方现代派小说中的以丑为美、以恶为善的风格,故意颠覆传统、深刻探索人类命运的主题在他们的作品中也缺乏真正的表现。
他们为自己的艺术主张奋斗,忠于自我,蔑视传统,其实这就是他们对这个世界交出的答卷。在西方现代美术中,美与不美,真实与不真实将不再是重点。重要的是每种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世界为什么必须只有一种美术?于是“现代派”们用自己的作品来加以反抗。创作形式令人眼花缭乱,现代美术形态呈现多元化。这是艺术家对个体精神的追寻与探索。他们通过各种形式颠覆传统,为的是更好地表达自己。个体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虽然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但保留自我认同的努力仍然与日俱增。觉得有一句话用来描述西方现代美术的这场探索十分合适,“艺术,记录时代状态的最真实的形式,反映着人类对统一性的需求,也反映着对多样性的同样巨大的需求。”
因此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只要心中拥有那种思想和信念.拥有对个体精神的追寻与探索的向往,就是合理的/
还是黑格尔的那句话 存在即合理
四、大学作文匪夷所思的世界现代设计史
运动的产生及意大利设计师多姿多彩的设计探索;1981年,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带领7位年轻设;曼菲斯认为功能不是绝对的,它在肯定产品的使用价值;曼菲斯的设计作品甚多,可谓五花八门,但是,从总体;除曼菲斯设计运动以外,意大利的其他设计师在20世;总之,意大利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到世纪之交表现出;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设计风格及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
1<<1718192021
运动的产生及意大利设计师多姿多彩的设计探索。
1981年,意大利设计大师索特萨斯带领7位年轻设计师,在米兰成立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最有影响的组织——曼菲斯集团。该组织在第一次会议期间,适逢电唱机上正播放著名歌星鲍勒·德兰(Bob Dglan)的歌曲“曼菲斯忧郁”(Memphis Blues),因而取名叫“曼菲斯”。该组织反对一切固有观念,认为整个世界是通过感性来认识的,没有先验的模式。索特萨斯认为,设计活动的过程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不是结论而是假设,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它只是一个瞬间。因而,曼菲斯开创了一种反对一切固定模式的开放性设计,开创了丰富多样的当代意大利设计局面。
曼菲斯认为功能不是绝对的,它在肯定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更强调设计应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产品是某一文化系统的隐喻或符号。因此,曼菲斯的设计尽力去表现各种富于个性的文化意义,表达了从天真、滑稽直到怪诞离奇的不同情趣,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材料、装饰和色彩的独特观念。曼菲斯的设计师不大关注材料本身的物质作用,而关注材料本身的肌理、色彩等,因而他们也十分重视装饰。在装饰方面,曼菲斯并无一定的秩序和模仿,既有生硬粗糙的,又有柔和淡雅的;既表现出古典风味,又存在有科幻味道。在色彩方面,曼菲斯同样不遵守传统的色彩观念及搭配,不分主调色和背景色,并置不同色块,使色彩相互干扰产生颤动,从而造成一种愉快、诙谐的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意大利设计风格发展史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