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课程类型的联系与区别(各课程类型的联系与区别论文)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各课程类型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学科课程和分科课程有什么区别?
学科课程和分科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分类标准不同,课程类型也不一样。
根据课程固有的属性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前者获取间接经验为主,后者获取直接经验为主。
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前者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方式,后者是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方式。因此,学科课程可以是分科课程,也可以是综合课程。
因为学科课程主要是获得系统知识,而系统编排某一单门学科的就是分科课程,如果是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的就是综合课程。如学科课程中的《语文》是分科课程,但学科课程中的《初中历史与社会》也可以是综合课程。同样,综合课程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
如果综合课程主要获得间接经验,就是学科课程,如果综合课程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就是经验课程。如综合课程中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是学科课程,但综合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也可以是活动课程。
学科与课程的联系:
学科是一种对知识的分类,而课程既可以是对知识的分类,也可以是对知识的综合。作为对知识的分类,一门学科可以分设为多门课程,作为对知识的综合,一门课程则可以包含很多学科。
学科对知识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知识自身的逻辑体系,而课程不论是对知识的分类还是对知识的综合,都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大学设置学科的目的是提高学术水平,设置课程的目的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的核心是创新,课程的核心是传承。
学科与课程的联系:学科知识是构成课程的元素,学科的人才培养功能要以课程为中介来实现;课程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传播、改造和拓展,同时课程也往往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除此之外,课程和学科的涵义也有一致的地方,一门课程可能就是一门学科,或有可能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二、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三、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为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课改总目标,浙江省在课改指导意见中把义务教育课程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成“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基础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终生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共同基础;拓展性课程主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选择能力。个人认为,一门具体的课程究竟是属于拓展性课程还是属于基础性课程,主要看这门课程是否具备“选学性”。
其实,拓展性课程和基础性在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具有相通性。两者都涉及到三级课程的所有学科和学习领域,都要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办学特色。两者都不是专业或职业教育,而属于启蒙教育范畴,两者实施目的都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拓展性课程开发应基于基础性课程的目标和要求,课程内容是对基础性课程的延伸、补充、拓展和整合。
义务教育基本特性是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学校课程设置不能过于随意和松散。拓展性课程的开设与开发除了考虑教师特长、课程资源和学生兴趣,更重要是关注课程对实现本校育人目标的贡献和价值。学校要系统做好两类课程的合理统整,不断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确保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
21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改革给了地方和学校一定的开设和开发课程的自主权,一些地方和学校为追求课程的覆盖面、多样化、特色化,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门类和内容上大做“加法”,造成课程结构过于繁杂,重复学习、共同学习内容过多,学生课程负担过重。本次深化课改指导意见把课程分成基础性和拓展性两类,意图是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课程总量,控制统一性学习,增加选择性学习,为学生自主个性化发展留出空间。因此,哪怕是体现地方特色和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也要尽量减少“人人必学”的内容(凡“人人必学”内容都属于校本基础性课程),增加与办学特色有联系、能满足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让学生“个体选学”的校本拓展性课程。
四、什么是课程性质、课程类型、课程类别
具体如下:
课程性质,是指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征,是由课程本身所教授的内容和形式所决定。
课程类型,按照课程设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形成的课程类别。每种类型的课程都受一定的课程设计思想的影响。
课程类别,一般为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践教学课等。
课程作用:
(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4)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5)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6)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
(7)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课程
以上就是关于各课程类型的联系与区别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