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的五个特征(探究式教学的五个特征是)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探究式教学的五个特征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搞好探究式教学有哪些基本要求?
与探究式教学有关的关键词:
1.问题性。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头脑中要形成问题,使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索性。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不是要把教材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下,进行多种形式的实际探索活动,通过探索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提升。
3.主体性。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是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显著特征。它是指探究过程的甄别、质疑、观察、实践、推理、假设、评价等各种活动,应当符合中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学生在政治教师的指导、组织和促进下独立完成。
4.交互性。探究式教学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协商、对话、交流、合作,通过思维碰撞、情感交流达到精神互补、教学相长。
5.统一性。探究式教学克服了应试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重内容目标、轻过程目标的弊端,较好地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索质的“二位一体”,强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目标和过程目标的有机统一。
探究式教学有这样几个要点:
其一,在探究学习时,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探究问题。
其二,提出假想,要根据问题收集各种论据(论证资料),以解释问题。
其三,对所收集的各种论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其四,进行交流和论证,对获得的资料有明确的评价,对问题形成初步的解释和结论。
其五,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得出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阐述交流。
请采纳。
二、说明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本质是什么?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科学探究?按照我国的(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探究是指“探索研究”,即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人们解决问题的活动即探究虽然复杂多样,但大体上可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探究泛指一切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人们通常所说的追根究底、好奇、好问,企图自己弄清事理,实际上是广义探究的日常表现。可以说,它既指科学家的专门研究,也指一般人的解决问题的活动;既包括成人那种深思熟虑式的“思想实验”,又包括儿童那种尝试错误性的摸索或探索;既有自觉的,又有自发的;既可能是新颖独创的,又可能是模仿的。可以说,广义的探究倾向是人类的天性,人皆有之。狭义探究专指科学探究或科学研究。与广义探究相比,科学探究有很大区别,在对象和方式上有其特殊性。对此,美国学者韦尔奇等人作了简单的说明:“探究是人类寻求信息和理解的一般过程。从广义上说,探究是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探究是一般探究的‘子集’,它的对象是自然界,是在某种信仰和假设的指导下进行的。”即科学探究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有理论指导的探究。另一美国学者彼得森对科学探究的特征作了更进一步的说明,指出科学探究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一定的方法。他说:“科学探究是一种系统的调查研究活动,其目的在于发现并描述物体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其特点是采用有秩序的和可重复的过程;简化调查研究对象的规模和形式;运用逻辑框架作解释和预测。探究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及其它活动。”考查作为教学过程的探究时可以发现,30多年的研究中出现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它们都被统称为探究教学。下面是最普遍的五种:1、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萨其曼坚信课堂上要开展探究教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有一个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或现象;第二,学生享有探索的自由;第三,有一个丰富的容易引起反应的环境。运用这种观点作指导的探究教学模式,一般由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接着让学生对他们所观察的现象提出“是”或“否”之类的问题,以收集数据;当学生对观察结果作出推测性解释(假设)后,他们进一步通过“是”或“否”之类的提问来检验自己的假设。无论在哪一阶段提出“是”或“否”的问题,都必须是操作性的,即能用实际经验或实验来回答。2 、有结构的探究。 有结构的探究是指,探究时给学生提供将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但不提供预期结果。学生自己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发现某种联系,找到问题的答案。研究者们称此种探究为一级水平的探究活动。有结构的探究和相应的证明活动,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作“食谱式活动”。3 、指导型探究。指导型探究是指,探究活动时只给学生提供要调查研究的问题,有时也提供材料,学生必须自己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弄清楚如何回答探究问题。这种探究被称为二级水平的探究活动。4、自由探究。自由探究是指,在探究活动时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探究任务,当然也包括形成要调查研究的问题。从许多方面来看,自由探究类似“搞”科学,即科学探究。研究者将这种探究称为三级水平的探究活动。5 、学习环。学习环是一种很有影响的科学教学模式,被广泛地称作探究教学。尽管它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基本程序不外乎是:开始是探索阶段,让学生从事各种探索活动,以便从经验中产生新观念;接着是引入概念阶段,让学生给前面发现的观点或经历的想法命名;最后是概念的运用阶段,让学生有机会把新观点运用到不同的背景中去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中不同的学科,对证据的依赖、利用假设和理论、应用逻辑等很多方面是相同的。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麽是科学,什麽不是科学。也就是说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试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当前科学课凸现概念教学,是否还要坚持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有回潮现象,更大的阻力来自教师本身对科学探究的不理解,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大的一块是每年的“新军”加入,这些兼职的科学教师多是包班的副班主任,他们急需解决的是怎样上科学课的问题,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更重要的一点他们对科学探究缺乏理解。2探究式教学是教师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认识科学探究只是教师的事情,是否也要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搞不清楚,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这是出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来自学生方面有时的不配合,教师无计可施时,回潮现象不可避免。这是引起我们思考的有一个问题。认识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根源于人类思想中与生俱来的认知热情,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特质,科学探究重视学生的这种本能的学习动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直接反馈和亲身体验,使他们能够形成新的、持久地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探究式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从当今世界看,凡是盛行探究的社会,其文明将有长足的发展。科学探究已成为当今世界技术领先、经济繁荣的源泉。从历史上看公元前5世纪希腊有一位永不疲倦的探究者----苏格拉底,他声称自己一无所知已因而授课不取分文,他鼓励青年人独立思考,敢于向长者的智慧提出质疑,探索自然界尚未解开的奥秘。至今人们依然相信,思想经受这样的磨砺,对一个人的进步发展,乃至对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是有所贡献的。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指出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维护人的价值的方式的重要性:科学方法是我们能够从每天的生活经验中获得重要意义的唯一可靠的途径。杜威认为科学推理能力是人们处理现代生活中复杂事物必备的技能,而且他警告说,不培养这样的技能会有“在理智和道德上迷信权威的倒退的危险”。杜威的观点是探究式教学要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自己经验并发展他们的好奇求知的天性。他认为科学探究过程含有创造思维的要素,无论在幼儿园还是科学实验时出现的智力活动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他认为,以这样的方式组织学习,不仅能使教师和学生通过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达到知识跨学科的融会贯通,还能使学习活动的开展顾及到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所处年龄的特点。最近的认知研究表明,以讲授的形式教学可以最迅捷地将事实、概念和相关的思路呈现给学生。但是,在这种情景下获得的大部分知识留在记忆中的相对较短,也就是说容易被遗忘。而课堂教学围绕让学生仔细考察的真实现象,探究有意义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情感的投入、记忆的保持和知识的理解。
三、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模式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动手做”学习模式和情境探索学习模式。
(1)“动手做”学习模式
“动手做”(Hands-on)是一种实施科学教育的模式,其特点是,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动手做”强调通过做科学来学习科学。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活动而学习,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并为理解实验所带来的东西而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进行实验的某些情况而提出建议。在美国,大部分动手做活动和课程都是整合到具体学科中,这些动手做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真实世界中通过亲手操作的活动来学习知识。在法国的《小学科学教学动手做活动指南》中,还列出了“动手做”模式的实施要点。
(2)情境探索学习模式
情境探索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有两点:(1)为不同类型学习者设置适合于他们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特定情境,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选择适当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2)通过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者不仅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将各种不同的情境和相应的探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情境探索学习。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指导者”。 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中总结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策略:(1)力求展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结合相关教育内容,强调知识发生的过程,及时剖析科学探究的规范过程,挖掘其中的探究要素,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全体参与探究过程
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以问题为导向,问题的提出源于仔细的观察,学生可以是课外随意的观察,也可以是对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的观察。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常常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如果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心理冲突,更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增强学习动机。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学生作为探究过程的主体,其主体性贯穿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并预期结果、实验证实或证伪、解读数据并交流成果的探究全过程;体现在主动参与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结构的构建等知识发生的全过程。探究的主过程要明确体现科学方法这一主线。
(3)精心构思,把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
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极为重要。引导探究过程时,应针对探究的每一过程,对思维品质的不同层面进行针对性培养。
狠抓“发现问题”环节,突出思维的敏锐性。探究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个人知识积淀有关,更取决于思维的敏锐性。为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除创设引入探究时的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利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和反复实验查证,或利用课文中涉及的内容,不失时机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经常是科学史中的实例) ,使学生受到思维敏锐性的培养。鼓励提出多种假说,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科学的发展源于怀疑的态度,没有思维的批判性,就不会有创新。要在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现象和问题,多维认识客观世界,从而“发现”新的科学规律。探究过程中,不同学生提出的假设可能是不同的,即使是看似荒谬的假设,只要有独到的理由,就应当鼓励。
指导实验设计,培养思维的启发性和创造性。在实验设计的环节上,最需要培养思维的启发性和创造性。实验设计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循序渐进。以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为依托,分析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具有启发性。
强调运用思维的概括性去总结规律。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地总结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7]:
(1)在各科目中都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在各个科目中均应大力提倡。不仅在小学科学、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科目中,而且在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艺术(音乐、美术)学习中,均应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各科课程教学研究的共同课题。
(2)不同学段对探究的水平有不同的要求。
在这方面,科学探究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如:①小学阶段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是以系统的观察、对常见物体的摆弄、测量为基础,对物体及其属性的检验和定性描述(物体的性质、这些性质随时间的变化、当物质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变化),从事分组和分类的活动,思考这些物体之间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跟踪记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可以设计和完成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科学问题了。到了4年级,许多学生已经可以接受科学实验的概念了。学生要学会采用简单的设备和工具(如尺子、温度计、钟表、天平、弹簧秤、放大镜等)收集数据,并学会以口头方式、图示方式或书面方式报告和交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
小学阶段的重点是培养观察能力、描述能力、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解释说明的能力。应该鼓励年幼的儿童谈论和画出他们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年龄大的学生应该学会记日志、使用仪器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测量结果。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强调科学探究的经验和对假设的思考,不要过分强调科学术语的使用、科学结论和信息的记忆。
②初中阶段
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如学生除了应该学会系统的观察外,还应该能够进行精确测定(定量描述),并会确定和控制变量。学生还应该学会运用计算机查询、检索、收集、存储、组织、总结、显示并解释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构建模型,还应该学会通过批判性和逻辑性思维建立证据和解释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习把数学运用在科学探究的各个方面,并认识到不同性质的问题需要进行不同的科学探究。
③高中阶段
对于高中生,则要求他们阐明问题、方法、对照组、变量的选择与控制(如识别不产生影响的变量、影响较小的变量、对结果有负面影响的变量)、实验的误差,要求他们对指导科学探究的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思考和说明。高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最终应该构造出一种解释方案或一个模型(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或数学模型),由于高中生了解了更多的科学概念和过程,因此就要求他们的解释更加精致。
(3)把探究性学习与现代技术(如多媒体和互联网)相结合。
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时,可以从几个方面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一方面,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信息和资料为自已手头的探究服务;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某些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次,我国的许多网站中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注册,选择探究课题,申请指导教师,在开展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通过互联网记录下自己的进展情况,由网站安排的指导教师随时对学生的探究计划和行动进行质询和指导。
(4)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评价方法来看,学生的探究素质往往难于通过纸笔测验来加以评价,因为纸笔测验中无法显示出探究素质的水平。因此宜采用档案袋的方法来评价,或直接给学生一个探究任务,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来加以评价。
从评价的内容来看,重点应放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探究本质的把握,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指标。
四、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以上就是关于探究式教学的五个特征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