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思政课建设中的困惑(在课程思政课建设中的困惑和问题)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在课程思政课建设中的困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如何看待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思想的教育着力于灵魂的唤醒与培育,是教育的核心。怎样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呢。
评价是指挥棒,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落细落实。
学生是课程思政最直接的学习者、感受者、获益者,评价高校课程思政应基于供给侧、投入端考查,更应该在需求侧、产出端考查。立足于学生、以第一视角充分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必须在“三全育人”的总体工作格局中直接反馈高校课程建设的有效性。
二、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有哪些困惑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对策
学习方式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方式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把“自主”变成“放羊”
自主学习,也叫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等方式,在教师必要的讲解、计划和引导下,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具有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特征,是一种典型的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练习,没有具体要求,练得如何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练到底,满堂练,成为典型得“放羊式”教学。有的教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这些做法,表面上看学生获得了自主得权利,课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
--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于是一些体育教师就盲目追求课堂小组合
作学习这一形式,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这种场景在目前一些公开课上可谓司空见惯。
--探究学习被泛化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趣中,通过发现问
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学习方式的,无需探究、考究的偏要去探究、考究,只能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究价值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廉价的表扬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体育教师便不管学生
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你很聪明”、“你真棒”的话语不绝于耳。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无论怎么错都不能批评,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然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是教师的“廉价表扬”。
三、高校的思政课,学生们为什么不喜欢听?问题出在哪里
三年来,全国高校思政课战线在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等方面持续创新,围绕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如今,思政课一改往日让不少年轻人犯怵的枯燥面貌,成为了抢手的“网红课”。思政课进行的时间、空间和载体都大为拓展,讲授者和取材范围也更加广泛,各地各高校深度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育人富矿,与时代同频共振,社会成为“实践大课堂”。
在本科生教学方面,杨增岽在教学中突出学理性、前沿性和思想性,立足学科前沿,充实教学内容,聚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术兴趣和思维方法。他积极参与教学探索,积极配合课程组做好课程建设和改革工作。在研究生教学中,他紧扣学生的困惑问题,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不同维度,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坚定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
同时,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成了党史理论宣讲团,先后走进丰台区党政机关、街道社区等,开展党史理论主题宣讲,累计100余场次,覆盖超过5000人次;利用卢沟桥、宛平城等北京红色文化资源,建立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政小课堂联通社会大课堂。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他告诉学生“未经省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启迪学生的心灵,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们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
四、如何做好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课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强烈的爱国情感、较强的法制观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渠道 我们的教育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这些素质中德育是关键。一个人有德无才固然不可取,但有才无德则更为可怕,对社会的危害也就更大。有些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对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比较模糊。还有些学生学习不求上进,思想上不求进取,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帮助他们澄清思想,提高知识,明辨是非,提高认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热爱生活和积极向上的情操。
2. 思想政治课是增强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是推进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课题。从小学到大学,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入。一个人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在国外,热爱自己的祖国是衡量其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政治课教学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带动思想品德教育,它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可爱,增强其强烈的爱国感情,从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
3. 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法制观念的最好阵地 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也是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对法律的理解,成为遵法守法和维护法律的模范。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向学生讲授《宪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经济合同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常识,明确法律的强制性,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一些腐朽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也侵入到我国,对公民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必然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真正按法律要求去做,从小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使其真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思想政治课虽然重要,但抽象理论比较多,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1)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在传统和常规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凭借语言传授知识,这种单一授课法容易使学生厌倦,出现上课走神,甚至睡觉的现象。所以,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多样手段,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收到好的结果。例如讲《关于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时,利用图片数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对比分析,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也容易接受。
(2)要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感到了需要才愿学,感到迫切需要才认真学、主动学,才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在讲课中使他们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逐步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人际关系”、“友谊和爱情”都是学生平时思考的热点,怎样建立起崇高的友谊,如何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等等,这些都是同学们在面临和即将面临的问题。在讲课中,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及名人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和爱情观。正因为教师的分析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学生感到学了有用,所以愿意学。
(3)要与学生增强感情。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感情好了,学生喜爱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老师传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常在课后和学生聊天,使学生无所顾忌地谈自己,把自己在上学时学习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讲给他们,希望他们以后加以借鉴,老师对学生敞开心扉,学生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这样的授课,才能取得成功。
以上就是关于在课程思政课建设中的困惑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