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提出者(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特点)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提出者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美国学者帕里斯提出的课程实施模式是( )。
美国学者帕里斯提出的课程实施模式是( )。
A.“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
B.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
C.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
D.信息加工模式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美国学者帕里斯提出的课程实施模式是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参见教材P287。
本题知识点: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
二、实践性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谁
实践性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施瓦布。
施瓦布(1909—1988)是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和生物学家,他曾经是泰勒的学生,参加过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但是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遭遇到挫折后,施瓦布针对以理论模式、目标模式为代表的传统课程理论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传统课程的弊端:
1、他认为过去的课程研究注重“理论的”,不切实际,太抽象,概括化,而课程理论应当是实践的取向,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传统的课程只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衡量课程的成败,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课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了对课程实践过程的评价。
3、传统模式在目标、理论的指导下,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具有很强的一般性、普遍性,过于笼统,不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一样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培养。
施瓦布的主要著作:《实践:课程的语言》《实践2:折中的艺术》《实践3:课程的转化》《实践4:课程教授要做的事情》
三、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什么
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目标模式。课程开发是指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的模式具体如下: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过程模式。斯腾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批判,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
情境模式被视为既能包含目标模式,又能包含过程模式的综合化课程开发模式,是一种灵活的、适应性较强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顿提出的”文化分析“理论。
要实现教育目标,就要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同时课程需要跨越时间空间,因此,需要设计一个规划,表明课程的决策和组成部分间的相互组织和调整。通过把课程的内容与时间上和资料上的限制相联系,决定对象、内容和学习行为的组合,为教育参与者提供方向指导。
四、课程发展的目标模式是谁提出来的
课程发展的目标模式是由Ralph Tyler提出的。
课程发展的目标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学家Ralph Tyler于1949年提出的。他的目标模式认为,一个成功的课程设计应该始于对学生需要和兴趣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教育目标,然后开发合适的教学策略,最后使用适当的评价方式来确定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期望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目标模式是现代课程设计的基础,经过70年的实践和改进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被接受的标准。
以上就是关于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提出者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facebook中国注册不了(facebook中国无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