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疏散通道vi设计(疏散通道设计要求)

    发布时间:2023-04-29 16:26:03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99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疏散通道vi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BL创意岭 - 安心托付、值得信赖的品牌设计、营销策划公司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官网:https://ai.de1919.compBL创意岭 - 安心托付、值得信赖的品牌设计、营销策划公司

    创意岭专注品牌设计、策划,为各大上市企业、个人提供一站式设计、策划服务,服务客户遍布全国,咨询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pBL创意岭 - 安心托付、值得信赖的品牌设计、营销策划公司

    本文目录:pBL创意岭 - 安心托付、值得信赖的品牌设计、营销策划公司

    疏散通道vi设计(疏散通道设计要求)pBL创意岭 - 安心托付、值得信赖的品牌设计、营销策划公司

    教学楼疏散都有哪些模型? 各有什么适用范围pBL创意岭 - 安心托付、值得信赖的品牌设计、营销策划公司

    地震时教学楼学生安全疏散所用的时间的计算和分析
    Ⅰ. 摘要:
    在工程实际中,通过人员疏散所需要的时间与人员安全疏散可用的时间进行比较来判断建筑的疏散设施能否满足突发情况下的人员疏散要求。本文设计了两种模型,一种是口容量模型,另一种是串、并联系统模型,来对此进行研究与讨论。口容量疏散模型的设计思路是: 疏散开始后作为疏散人员离开所在的空间, 经由门、走廊、楼梯等构成的疏散通道, 转移到安全的场所。串、并联系统模型是将建筑的疏散设施抽象成网络的节点,从而将人员在建筑中的疏散流程简化成节点的串联系统模型,并联系统模型或者是串、并联系统组成的复杂模型。并通过上述两种模型给出了计算方法和分析。
    Ⅱ. 关键词:口容量模型 串、并联模型 疏散时间 疏散能力 有效宽度
    Ⅲ. 问题重述:
    1.社会背景:
    中新网5月24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下午受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4日12时,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造成60560人遇难,352290人受伤,26221人失踪,全国人民沉痛衰悼遇难同胞,在重大灾害面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坚决战胜这场特大的地震灾害,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痛定思痛,在这场特大地震灾害里,遇难的同胞大多是被倒塌的建筑掩埋或挤压而失去自己的生命,在人员聚集的场所(如学校)伤亡犹其惨痛!如果地震发生之时人们能在第一时间撒离建筑物,那么伤亡可能会小得多!
    2.问题简述:
    现在考虑学校的一座教学楼,共五层,其中每层楼有一排教室,共四间。
    问题一叫我们用数学模型来分析这栋教学楼的师生疏散所用的时间;问题二叫我们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给出最佳撤离方案;问题三叫我们结合实际给出教学楼的设计方案合理的建议;问题四叫我们按照教学楼预计的设计方案建造,在考虑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运动能力不同情况下, 为方便紧急撤离,给学校提供合理的教室安排方案.
    Ⅳ. 问题一:用数学模型来分析这栋教学楼的师生疏散所用的时间
    1. 基本假设:
    a. 疏散过程中,人群的流量与疏散通道的宽度成正比分配;
    b. 所有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同时疏散,中途不退后;
    c. 所有人员在疏散过程中撤离速度不变;
    d. 此时不考虑不同年龄的人的身体条件以及运动能力的不同。
    2. 模型一:
    将整个疏散分为2类,即当待疏散人数较少时,疏散时间由疏散的最远距离和速度决定;当待疏散人数很多时,疏散时间由通过出口的最长时间决定。
    2.1 符号说明:
    ①:L是距离疏散出口的最远距离(m);
    ②:v是人员疏散的速度(m/s);
    ③:P是待疏散的人数(人);
    ④:e疏散出口的疏散能力(人/ms);
    ⑤:w是疏散出口的有效宽度(m);
    ⑥:q表示每个教室单位时间内从门口流出的人(人/s);
    2.2 单元体:

    D
    Ni Li
    图1b
    图1a
    图1所示的单元体是最简单的建筑结构。门为第一道疏散出口,宽度为D。图1b为图1a简化结构。人员在平地疏散区域内运动,疏散时间 。人流通过疏散出口一般会发生拥塞,疏散时间 。单元体里面人员安全通过第一道疏散出口需要的时间等于上述两种情形下的最长时间。
    即:
    2.3 并联系统:
    图2a
    图2b
    如图2所示的建筑结构(图2b为图2a的简化),我们把每层四个教室看成是四个单元体教室并联系统,把走廊也看成是一个大一点的单元体,将它与并联系统串联。
    则这种情况就出现了两种疏散出口:第一种是每个教室的门是一种疏散出口;第二种是把楼梯口看成一种疏散出口。
    当第一种疏散出口处未发生拥塞,即 时,距离疏散出口最远处到达疏散出口的时间决定了人员安全需要的时间;当疏散出口处发生拥塞,即 时,人流通过出口的时间决定了人员安全疏散需要的时间。
    即:
    依此类推,当每层有 个教室时,就可提供同n门同时疏散,即有 个疏散出口相互并联时,人员安全疏散需要的时间可以表示为
    可见,在并联系统中,疏散时间最长的节点对整个系统的疏散时间有重要的影响。
    此时,每层教室里的所有学生都已经逃离教室来到走廊。
    我们把走廊看成是一个大的单元体,这时里面的总人数就是每层所有教室里的人数之和。
    注意:我们这里假设每层教室的学生逃出教室以后都以速度v到达了楼梯口,且这之间没有堵塞,并且所有人都集中在楼梯口还没有下楼梯。这之间时间的计算我们就认为是: (这里我们忽略了人之间的距离)。
    2.4 串联系统:
    图3
    如图3所示的建筑结构是两个房间串联。位于最终房间的人员通过多个疏散出口才可到达安全区。房间1人员安全疏散需要的时间同单元体人员安全疏散的时间,
    即:

    房间2的疏散分两部分完成:
    第一, 房间2的人员离开房间2,
    即:

    第二:房间1的人员流入房间2,当疏散出口2处未发生拥塞,即 时,距离疏散出口最远处到达疏散出口的时间决定了疏散完成时间,
    即:

    当疏散出口2处发生拥塞,即 时,人流通过疏散出口的时间决定了疏散完成时间,
    即:
    房间2人员安全疏散需要的时间为:
    房间3的疏散情况与房间2相同,房间3人员安全疏散需要的时间
    依此类推,当最终的房间要通过 个疏散出口才可以到达安全区域,既有 个疏散出口相互串联时,人员安全疏散需要的时间可以表示为:

    可见,在串联系统中,最后一个节点的疏散时间对整个系统的疏散时间有重要的影响。
    2.5 举例应用:
    现在考虑学校的教学楼,共五层,如图:
    图3a
    图3b
    如图3所示的建筑结构(图3b为图3a的简化)。此时,我们把每层走廊看成是一个串联的系统,且此系统中每个单元体里面的人数 就是每层所有教室的人数之和。
    即:

    人员逃生总时间应为人员走出教室的时间、走廊上的时间、楼梯中的时间和最后经过出口的时间。
    教室中的时间:△T
    由于教室中的桌椅等障碍的影响,避难者的行动路线是折线运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按“L”型行动路线表示人员在房间中的行走情况,并用面积法计算避难者在房间出口的集结状况。如图所示:

    可用面积法计算疏散开始后,经过时间 T 能到达房间出口的避难者人员总数。

    其中: ——时刻 T 时,能到达房间出口的避难者人员总数,人;
    ——房间单元的短边长度,m
    ——房间单元的长边长度,m
    Vr——避难者在房间内的步行速度,m/s
    ——疏散前房间单元内的人员密度,人/ m2
    T ——疏散开始后经过的时间,s
    则在时刻(T+△T )时,在时间间隔△T内人群向房间节点R(i)的出口集结,并有部分或者全部人员流出该节点,能够集结至房间节点R(i)出口部分的人数 为:

    其中:△T——疏散累计计算时间间隔,s
    其他时间:T
    a. 楼梯中不拥挤,即上层的人到达下一层楼梯口时,下一层的人已经走了。
    此时:
    b.楼梯中拥挤,即上层的人到达下一层楼梯口时,下一层的人还没走完。
    此时:
    故逃离总时间为△T+T。
    3 模型二:
    3.1 符号说明:
    ① L为水平通道的长度 ;
    ② V为人员的行走速度;
    ③ N为人员的数目;
    ④ W 为楼梯有效宽度;
    ⑤ S 为楼梯的长度;
    ⑥ R 为楼梯的级高;
    ⑦ B 为楼梯的级宽;
    ⑧ f为移动速率;
    3.2 人员疏散时间:
    人员疏散时间是指全体人员疏散到安全出口所需的时间。人员疏散时经过不同的通道需要不同的时间。根据其特征, 可以把通道分为三类: 水平通道、楼梯通道和门。下面分别计算人员通过不同通道所需的时间。
    (1)水平通道:水平通道是指走廊这一类的通道, 这种通道一般较宽, 且有一定的长度。除非很特殊的情况, 人员疏散时在水平通道一般不会出现堵塞, 因而人员通过水平通道的时间即等于水平通道的长度L 除以人员的行走速度V , 即
    (1)
    其中人员的行走速度V 近似为1.016 m/s, 这是由研究人员根据统计资料得到的。
    (2)楼梯:人群通过楼梯的时间和人员的数目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很难用计算人员通过水平通道时间的公式来计算。人群沿着楼梯向下疏散时, 人员通过楼梯的时间t, 人员的数目N和楼梯有效宽度W 之间的关系如下面的公式:
    (2)
    而对于单个人沿楼梯向下疏散的行走时间, 考虑楼梯的台阶对行走时间的影响, 可由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3)
    其中S 为楼梯的长度, R 为楼梯的级高,B 为楼梯的级宽。这里的速度V 近似为1.2 m/s。
    (3) 门:疏散人群通过门时, 一般都会堵塞, 因而人群通过门的时间计算也比较复杂, 我们采用移动速率的概念来表征人群通过门的难易程度。移动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门宽度所通过的人员的数目。因此人群通过门的疏散时间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计算:
    (4)
    其中W 为门宽度, 为人数, 为移动速率, 由统计资料得到近似值为0.93人/s.m。
    3.3 疏散模型的设计方法:
    疏散模型的设计思路是: 疏散开始后作为疏散人员离开所在的空间, 经由门、走廊、楼梯等构成的疏散通道, 转移到安全的场所。为了模拟的方便, 作了下面的简化处理:
    (1)假设全部人员都能自己疏散出去, 而且疏散人员的特征没有区别, 全部具有相同的特征。实际上, 由于人员的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的差别, 疏散能力也有所不同。且要定量地描述每个人员不同的疏散能力, 会使模型过于复杂,故此处作简化处理。(疏散能力差异这一因素不同,而对疏散产生的影响将在第四问中详细论述)
    (2)疏散开始之前, 假设全部人员分布在各个房间内。在走廊、楼梯等处, 可以认为疏散开始之前人员的密度很低, 可忽略不计。
    (3)灾难发生后,不考虑疏散人员的反应时间。
    根据上述的设计思路。疏散过程可以模拟成下面的若干步骤:
    (1)疏散开始之前,人员分布在不同的房间内;
    (2)某一时刻,灾难发生,所有人员开始疏散;
    (3) 在一个房间内的所有人员全部疏散出该房间的时间等于所有人员通过出口(门) 所需的时间等于距离出口最远的人员步行走到出口所需时间中的最长的时间。有一个以上的出口时,假设人员数目根据出口的宽度均匀分配, 距离出口最远的人到出口的距离为他所在的位置与出口之间的直线距离;
    (4)所有人员通过门、走廊等水平通道处的速度为其正常的步行速度;
    (5)最先离开房间的人总是选择最好的通道疏散到安全出口, 而且在门和楼梯处都没有堵塞, 通过楼梯的人总是选择最近的通道疏散到安全出口, 而且在门和楼梯处都没有堵塞, 通过楼梯的时间即为单个人沿楼梯向下行走的时间;
    (6)最后一个离开房间的人以正常的步行速度行走到出口(门) 时, 如果所有人员已疏散出出口, 则不计此人通过该门的时间。但如果其他人员未安全疏散出此出口(由于堵塞造成的) ,则需要等到全体人员疏散出此出口后, 才可通过该出口。同样的情况适用于楼梯, 如果最后一个人员到达楼梯时, 其他人员已经疏散完, 则以单个人沿楼梯下行的速度离开; 而当其他人员未疏散完时, 则等到其他人员疏散完后, 再以单个人沿楼梯下行的速度离开此楼梯;
    (7)所有人员疏散出建筑物的时间即为最后一个人离开最后一个出口, 到达安全场所的时间。
    设整个疏散路径可以分为n 个通道(包括门、楼梯、走廊等) , 第一步需要利用式(1)、(2)、(3) 和(4) 计算出第一个人通过通道i的时间tfi和所有人员疏散出通道i的时间ti, 这里i指任意通道。
    第一个人疏散到安全场所的时间tf 为:

    任意通道 疏散开始的时刻则为:

    最后一个人到达任意通道 时, 需要判断其余人员的疏散是否已经结束。其疏散时间tli的计算方法如下:
    通过水平通道:

    通过楼梯:
    如果

    如果

    通过门:
    如果

    如果

    当门作为第一个通道时,则按下式计算:
    如果 ,则
    如果 ,则
    整个疏散过程所需的时间为:

    3.4 实际应用:
    问题一的重述:考虑学校的一座教学楼,共五层,其中每层楼有一排教室,共四间,如图:

    用数学模型来分析这栋教学楼的师生疏散所用的时间。
    问题一的解决:
    将这栋楼分为3个通道:
    第一个通道:第五层楼的走廊;
    第二个通道:教学楼的楼梯;
    第三个通道:教学楼的大门。
    为了运用模型,可将第一个出来的人看成是五楼紧靠楼梯的教室中出来的第一个人,最后出来的人为五楼最里面的的教室中最后出来的人。
    第一个人经过各通道所需的时间:
    最后一个人经过各通道所需的时间:
    由上可得:


    Ⅴ. 问题二:
    模型一中每个单元体的疏散时间取的是平地疏散区域内的时间与疏散出口拥挤的时间中的最长的,因而在整个疏散时间中占主要部分的是拥挤时疏散所花的时间。
    综上所述,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整个过程中的疏散时间,应该尽量控制各人流量大的地方(如楼梯、大门等)出现拥挤的时间。
    由于模型二中有具体的控制条件,这里仅以模型二为例,具体说明.在撤离时尽可能多的满足

    举例说明:
    一座教学楼中平均每个人数N约为50人,长L大约为9米,相邻两楼之间的楼梯长度为7.6米,宽度为1.4米,楼梯级宽为0.28米,级高为0.15米,底楼大门长w0为4.2米。由式(3)、(4)计算得到单个人员沿楼梯的步行时间为41s,所有人员疏散该楼大门的时间为256s。由上述的疏散时间计算方法得整个疏散过程所需的时间为8.86+164.00+256.00=428.87s=7.15min。
    从上述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总的安全疏散时间取决于整个疏散过程所需的时间。在上面的实例中,整个疏散过程所需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人员向下的疏散时间和教学楼大门疏散能力。这是因为教学楼的大门的出口宽度和楼梯的宽度(或个数)不能满足逃生的需要。在本例中,如果把出口大门的宽度增加和再添加一个楼梯,则会大大降低疏散时间,从而可以大大减少灾难发生时人员伤亡的可能性。
    Ⅵ. 问题三:
    由上面的模型分析可知,增加疏散出口和尽量避免疏散时的拥挤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因此合理安排好建筑物内的安全出口是很重要的,那具体应怎么去安排呢?
    根据模型一的分析,我们可以先看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建筑布局。如图5所示的建筑结构(图5b为图5a的简化),第三层有4个房间,房间1,2,3,4的人员公用疏散楼梯sw32和sw21。设疏散时人员同时向疏散出口运动,可以看出这也是一个多个疏散出口组成的串、并联的系统,即 组成的并联系统与sw32,sw21串联。根据上述模型,系统的疏散完成时间取决于sw21疏散时间。楼梯多为有该层人员和上层人员流入,人流再向下层疏散的结构,我们在计算中将流入楼梯的人数视为一个整体。由此可见,改复杂系统的疏散流程分析为:

    其中, 是楼梯21的初始人数, 是楼梯21中待疏散的人数, 是楼梯21的长度,sw32,sw21是单位时间内从楼梯32,楼梯内流出的人数。
    由上可以看出:若教学楼建设为四周环绕型,可以使人员逃散时尽量分散,减少拥挤,楼梯出口也应对称分布,提高空间利用率。
    从问题二中的举例说明可知,若把出口大门的宽度增加一倍,则所需时间为:8.86+164.00+128.00=300.86s=5.00min,时间减少(7.15-5.00)/7.15*100%=29.8%.
    由此可得大门宽度增加倍数与疏散全过程所需时间减少的百分比的关系:
    大门宽度增加倍数 0.1 0.3 0.5 0.7 1.0
    时间减少百分比 5.5% 13.8% 19.9% 24.6% 29.8%

    根据上面给的数据,我们粗略的用EXCEL作出了大门宽度增加的倍数与时间减少的百分比的走势。

    由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门的宽度越大,疏散所用的时间就越少。这一结论与问题二中疏散时间与w/w0的图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考虑到增加大门的宽度不太现实,所以可以考虑再建一个楼梯,这就是模型一中增加了并联的系统,这样可以减少楼梯拥挤情况,同样有助于减少整个过程疏散时间。
    Ⅶ. 问题四:
    在前三个问题中我们一直假设所有人的运动能力是相同,而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的,并且每个人的运动能力都是不同的。考虑到个体情况的差异性,根据常识,在小学中学里,一般是年级越高的体能越大,设体能加大群体的平均运动速度为 ,体能较小群体的平均运动速度为
    ① 当max( )< 时,此时高年级在底层能保证疏散后不堵塞楼道出口,应把高年级学生安排在底层,低年级学生安排在较高层。
    ② 当max( )< 时,此时低年级学生在底层也能不堵塞楼道出口,疏散总时间为最高层疏散时间,由于高年级学生体能大速度快,故应把最高年级的学生安排在最高层,而把低年级学生安排在较低层,因为他们疏散速度慢。
    注:h为两层之间楼梯的一半长。
    Ⅷ. 参考文献:
    ⑴ 袁理明,范维澄。建筑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的预测[J]。
    ⑵ 霍 然,袁宏永。性能化建筑防火分析与设计[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⑶ 陈智明,霍 然,王国栋。建筑内人员疏散的一种网络模型算法的讨论[J]。
    ⑷ 杨立中,方伟峰,黄 锐,等。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火灾中人员逃生的模型。
    ⑸ 杨立中,李 健,赵道亮,等。基于个体行为的人员疏散微观离散模型。
    ⑹ 崔喜红,李 强,陈 晋等。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模型研究----考虑个体特性和从众行为[J]。
    ⑺ 吴 靖,陈 兵。大型仓储式超市的安全疏散设计与管理[J]。
    ⑻ 张树平,景亚杰。大型商场建筑营业厅疏散人数的调查研究[J]。

    疏散走道设置要求pBL创意岭 - 安心托付、值得信赖的品牌设计、营销策划公司

    疏散走道是指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人员从火灾现场逃往安全场所的通道。疏散走道的设置应保证逃离火场的人员进入走道后,能顺利的通行至楼梯间,到达安全地带。
    一、设置基本要求
    1.走道应简捷,按规定设置有疏散指示标志、诱导灯。
    广告
    2.在1.8m高度内不宜设置管道、门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门向疏散方向开。
    3.尽量避免有袋形走道。
    4.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设置常开防火门。
    5.办公建筑的走道最小净宽要符合下表。
    走道长度 走道净宽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40 1.30 1.50
    >40 1.50 1.80
    二、检查要求
    1、疏散走道宽度汇总表
    疏散通道要求 净宽度(m)
    人员密集场所的 室外 ≮3m
    高层医疗建筑 双面布房 ≮1.5m
    单面布房 ≮1.4m
    厂房疏散走道
    其他高层公共建筑 双面布房
    单面布房 ≮1.3m
    高层住宅 ≮1.2m
    单、多层 、公共 ≮1.1m
    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 内疏散走道 ≮1m
    边走道 ≮0.8m
    2.疏散距离。
    3.疏散走道的畅通性。
    4.疏散走道与其他部位分隔。疏散走道两侧应采用一定耐火极限得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隔墙必须砌至梁、板底部且不留缝隙。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耐火极限,一、二耐火等级的建筑不低于1h;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低于0.5h;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不低于0.25h。
    5.疏散走道的内部装修。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其顶棚装饰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地下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其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均采用A级装修材料。
    例、疏散走道的宽度一般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宽度指标经计算确定,结论正确的是( )。
    A、厂房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1.3m
    B、高层医疗建筑双面布房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1.4m
    C、单、多层住宅的疏散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1m
    D、高层医疗建筑单面布房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1.4
    E、高层住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1.1m
    解析:疏散走道的宽度要求见上表,答案:CD

    应急疏散标识设置标准pBL创意岭 - 安心托付、值得信赖的品牌设计、营销策划公司

    应急疏散标识设置标准
    1、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标示
    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指示标志宜设在靠近其出口一侧的门上方或门洞两侧的墙面上,标志的下边缘距门的上边缘不宜大于30cm。在远离安全出口的地方,应将“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方向”标志联合设置,箭头必须指向最近的安全出口。
    2、疏散通道
    1、.在疏散走道或主要疏散路线的墙面或地面上设置的疏散导流标志,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置在地面上时,宜沿疏散走道或主要疏散路线的中心线布置;
    2)设置在墙面上时,其中心线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50cm;
    3)疏散导流标志宜连续布置,标志的宽度不宜小于8cm,长度不宜小于30cm;
    4)当间断布置时,蓄光型疏散导流标志间距不应超过1m;电光源型疏散导流标志间距不宜大于2m,不应超过3m;
    5)当疏散导流标志遇到的门不是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时,宜在该处的地面连续指示。
    3、 疏散走道上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不含设置在地面上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疏散导流带)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设置在墙面上时,其间距不应大于10m;
    2)当设置在地面上时,其间距不应大于5m;
    3)当与疏散导流标志联合设置时,其底边应高于疏散导流标志上边缘5cm;
    4、 设置在顶棚下的疏散指示标志,应采用电光源型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其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m,且不宜大于2.5m,间 距 不 应 大 于20m。
    疏散指示标志的正面或其邻近不宜有妨碍公众视读的障碍物。若无法避免时,应在障碍物上增设标记。
    5、 安全出口、疏散出口或通向安全区域、避难区域的门,宜在门扇距地面1.1m~1.5m范围内,设置“推开”标志。
    安全出口、疏散出口或疏散通道中的门为单向时,必须在顺疏散方向一面的门上设置“推开”标志,在其反面设置“拉开”标志。
    6、 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中的门扇应设置“禁止锁闭”标志,并宜设“推开”标志。室内疏散走道或室外通道的醒目处应设置“禁止阻塞”的标志。
    7、 在电梯及自动扶梯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电光源型或蓄光型指示警告标志,标示火灾时不得使用。

    疏散通道vi设计(疏散通道设计要求)pBL创意岭 - 安心托付、值得信赖的品牌设计、营销策划公司

    体育建筑疏散走道设计的要求?pBL创意岭 - 安心托付、值得信赖的品牌设计、营销策划公司

    体育建筑疏散走道设计的要求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详细介绍。
    1.体育建筑的疏散通道设计不会都在同一标高,高程上的过渡一般较多用踏步或设坡道。本规范规定室内坡道的坡度最大不能超过1:8,这是人员行走还能忍受的最大坡度,设计上必须重视此问题。
    2.本条文目的在于疏散通道穿越休息厅或其他厅堂时,厅内的陈设物,不能使疏散路线的连续性被中断。这是保障疏散路线畅通的必要措施。
    3.疏散通道上有高度变化时,为使人员尽快通过这些部位提倡设置坡道。当受限制不能设坡道而设台阶时,必须有明显标志和采光照明。这有利于提高人员通过时的速度,避免出现意外伤害。
    4.具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走道,使用安全度高,日常维护管理简便,值得在设计中提倡。疏散走道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则必须设排烟措施和事故照明设施,目的是使疏散走道具有必要的安全性。
    查询更多建筑企业中标业绩、诚信信息、资质条件,马上一键查询结果,下载建设通app。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住宅建筑安全疏散通道设计要求?pBL创意岭 - 安心托付、值得信赖的品牌设计、营销策划公司

    住宅建筑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
    1.住宅建筑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疏散距离等因素设置安口,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9层及9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时,或任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2个。
    (2)10层及10层以上但不超过18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
    (3)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4)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5)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部徒手开启。
    2.每层有2个及2个以上安全出口的住宅单元,套房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楼梯间的形式和疏散方式确定。
    3.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形式应根据建筑形式、建筑层数、建筑面积以及套房户门的耐火等级等因素确定。在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或将对外出口设置在距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4.住宅建筑楼梯间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不燃性材料。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以上就是关于疏散通道vi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pBL创意岭 - 安心托付、值得信赖的品牌设计、营销策划公司


    推荐阅读:

    人防疏散基地景观设计(人防疏散基地景观设计标准)

    人防疏散基地景观设计要求(人防疏散基地景观设计要求规范)

    疏散通道vi设计(疏散通道设计要求)

    电视国内牌子排行榜(电视国内牌子排行榜最新)

    餐饮品牌设计龙虾图案大全(餐饮品牌设计龙虾图案大全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