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生物实验教案(八下生物实验教案及反思)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八下生物实验教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3篇
我为您收集整理的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提供全面的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一: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节
生物的无性生殖
(第1课时)
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
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
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
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
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二: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节
生物的无性生殖
(第1课时)
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
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
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
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
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三: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
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
3.静置观察(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观察: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
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45%,两者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物质,呈白色。
实验二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方法步骤:
1、.用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找到物象
2、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用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
观察与思考:
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
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有无细胞核?
4.最小的是哪种?
反馈观察结果: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红细胞: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
小结:由观察血液的组成和血涂片得知:血液由淡黄色液体部分叫血浆和三种有细胞结构的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板书)
2、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
①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
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
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
得出结论: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生:运输氧气的功能。)
教师指出: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
(2)探索白细胞的功能
.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伤口化脓时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学生回答: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指出: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
(3)血小板的功能
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
体,即是血清。)
由此,同学们可得出血小板有什么作用?(结论:血小板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教师讲述:由于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皮肤划破流血后不久就会自然止血,但有一种遗传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难破裂,不能释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质——凝集素,因此,血管遇上大的损伤,无法止血而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
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4、血量与输血
可见血液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人体到底有多少血?碰到意外事故失血过多怎么办?
(1)血量
提问: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有多少血?
一个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板书)那么,请计算一下,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他的血为多少?平均为多少?(学生计算后并回答:4.2~4.8千克,平均为4.5千克)。(教师举起3个1.5升可乐瓶里装的3瓶的红墨水说:就是这么多的血。)
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让学生计算一下体内血量的30%是多少毫升的血?)
经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让学生计算大约是多少毫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般丧失的水分、无机盐在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血浆蛋白浓度一天左右恢复正常,红细胞则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因此,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问:你们知道我国的义务献血每次是多少毫升?(200毫升)
人一次就献200毫升血,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损害,但对那些病危躺在医院急需输血抢救的人来说,却是救人一命。因此,每一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献血的条件:献血者须是无传染病史、无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但同学们目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提倡义务献血,当你们到了18岁后,对于每一次献血应该踊跃报名参加。
(2)、输血(板书)
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但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
输血时,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输血的原则是:应该输同型血。(板书)L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输血前应该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受血者的血与供血者的血液相实验,是否出现凝血现象。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已掌握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同时还对输血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
四、板书设计:
血液
二、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3篇大全2020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从一个原始DNA分子产生两个相同DNA分子的生物学过程。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大全一
一、教材分析
DNA复制是生物遗传信息得以世代相传和延续的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基础。本节内容在编排上先讲述科学家对DNA复制的推测,然后介绍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本节是进行探究学习很好的一课,引导学生对该过程的演绎推理,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 方法 和 逻辑思维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DNA的结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理解,而DNA的复制过程是一个微观而复杂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结合直观形象的示意图或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难点:对半保留复制的推理与验证。
四、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新知识。
1、设置问题情境,引人课题。以9.11事件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PCR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思考人体内的DNA是如何进行复制的。
2、分析经典实验,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设计引导学生对康贝格、梅赛尔一斯特尔等人的经典实验进行层层设疑,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出设计,得出结论。
3、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具体过程。
五、教学过程
1、设置问题情景,引人课题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夺去了很多无辜的生命,两幢大楼轰然倒塌,死伤者数以千计,从废墟中清理出的尸体面目全非,无法辨认,如何来确定罹难者的身份呢?警方利用PCR技术获得了罹难者大量的DNA系列。通过与失踪人员的亲人进行DNA检测鉴定和认定。
提出问题:从案例可知PCR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
PCR工作的原理是DNA复制,是一种体外人工复制,那么,在生物体内,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从而进人本节的学习。
2、对DNA复制的初步探究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康贝格的实验,了解DNA复制的一般条件。
资料1:195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康贝格在试管中,将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人到具有4种丰富的脱氧核苷酸的人工合成体系中。
结果:在试管中4种脱氧核苷酸不能合成DNA分子。
提问:在资料1中,为什么要加人DNA聚合酶和4种脱氧核苷酸?
资料2:康贝格在上述试管中加人了少量DNA分子和ATP,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DNA的含量。
结果:试管中的DNA的含量增加。
提问:1、加入ATP有什么作用?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大全二
1、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DNA复制的含义。
(2) 掌握DNA的复制过程。
(3) 概述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对DNA复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运用碱基互补 配对 原则分析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 总结 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让同学们认识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技术的进步在探索真理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同学们明白不论哪种假说只有在通过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正确之后才能上升为科学理论。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
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把DNA的复制过程等重、难点知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将这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3、课的类型及主要 教学方法
新授课;观察法、分析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5、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授] 首先请大家来看这一张图片(幻灯)
[提问] 那大家知道这是一幅什么图呢?
[回答]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提问] 那接下来我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幻灯)如何将此会徽复制成两个一样的印章?
[回答] 首先选一块相同的原料,请最好的 雕刻 师傅进行雕刻等等方案。
[讲授]我们今天的学习的内容就与复制有关.来看一下题目 第3节 DNA分子的复制
[板书] 第三节 DNA的复制
(2)讲授新课
[讲授] 通过上两节课有关DNA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及DNA的分子结构,我们先来复习一下DNA的分子结构。
[幻灯] 1、DNA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也就是具有规则的()结构。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G与()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
[回答] 双螺旋 ;T; G; 氢键
[讲授] 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不仅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还能传递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传递就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那DNA是怎样复制的呢?它的复制与它的双螺旋分子结构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首先我们要考虑DNA是怎么进行复制的呢?即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幻灯)
[板书]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讲授] 在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先阅读一下书上第52页关于DNA分子复制的推测的这段内容,这段内容主要是说沃森和克里克在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又发表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并提出了“半保留复制”这一概念。
[提问] 通过刚刚的阅读,谁可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半保留复制?
[回答] 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双螺旋将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甘酸依据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做半保留复制。
[讲授] 其实“半保留复制“只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一种对DNA复制方式的假说,对于的DNA的复制机理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假说。另一种关于DNA复制方式较普遍的假说是“全保留复制“,既复制时DNA的两条母链会分开分别复制形成两条子链,之后两条母链结合恢复原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彼此互补结合形成一条新的双链DNA分子。(幻灯)
现在知道了DNA复制方式的两种假说,那DNA究竟是如何进行复制的呢?我们该以什么作为依据去分析判断呢?刚刚_同学已经为我们解释了什么叫做半保留复制.我也给出了大家全保留复制的概念。
[提问] 那这两种复制方式新合成的子代DNA有什么不同呢?
[回答] 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会保留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而全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的两条链都是新合成的。
[讲授] 根据这点我们只要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就可以清楚的知道DNA的复制方式究竟是半保留的还是全保留的。科学家在1958年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设计了一个实验检验了DNA的复制方式,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幻灯)
[讲授] 科学家将先大肠杆菌放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进行培养,让其繁殖几代,提取此时大肠杆菌的DNA,接着将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于细胞分裂一次时提取大肠杆菌的DNA,于细胞分裂两次时再提取一次DNA,最后将在这三个不同时期提取到的DNA进行离心,记录下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
[提问] 大家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可以想到为什么科学家要用15N和14N标记的两种不同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吗?
[回答] 大肠杆菌在培养液中会用到N元素进行的复制,从而15N,14N被标记到链上,而由于两者的密度不同,在DNA离心时导致沉降系数不同,使得DNA带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置,由此可以判断出DNA的复制方式。
[讲授] 我们来看一下经离心后DNA带在试管中的分布情况如何?比较三个试管中带的分布情况,第一次提取的DNA离心后分布在靠近试管底部的位置,第二提取的DNA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中间位置,而第三次提取的DNA离心后有两条DNA带,一条分布在离试管底部最远的位置,一条位于试管的中间位置。
[提问] 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三条DNA带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置?可以从DNA带的分布情况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是什么?为什么不是全保留复制?
[回答] 如果是以全保留进行复制的话就试管里只会有上下两条带,不会出现中间带。
[讲授] 来看下大肠杆菌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先在15N标记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合成的都是15N标记的双链DNA,用15N15N表示,密度最大,所以离心后的DNA带最靠近试管的底部;后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以半保留方式复制了一次,合成了只有一条链被15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用15N14N表示,密度居中,位置也居中;接着再复制一次时新合成了两条DNA链都没有被15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用14N14N表示,密度最小,也就离试管底部最远.
其实这个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板书] 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讲授] 那知道了DNA是以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复制的,下面来学习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在学习之前,先请大家阅读一下书上就第54页的内容,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板书] 三、DNA复制的过程
[幻灯] DNA复制的概念?
[回答] 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提问] 那DNA复制的实质是什么呢?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大全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链和DNA复制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学情分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
媒体课件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内有DNA复制过程的动画);实物展台
展示学生推导的DNA半保留和全保留复制的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由【问题探讨】引入新课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
【提示】两个会徽所用的原料应该选自一块石材;应先制造模型,并按模型制作会徽;应使用电子控制的刻床;刻床应由一名技术熟练的师傅操作,或完全数控等。(以上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 经验 推测回答,事实是原料确实选自一块石材,但由于时间紧迫,两个会徽是由两名技术最好的师傅手工雕刻的)。验证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两个印章的图形盖在白纸上进行比较(学生也可能提出更科学、更现代化的方法)。
【教师】DNA既能作为遗传物质,就必须具有精确的自我复制能力,那它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
(二)讲授新课
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引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2,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又发表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进而总结出“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讲述】在复制过程中,原来双螺旋的两条链并没有被破坏,它们分成单独的链,每一条旧链作为模板再合成一条新链,这样在新合成的两个双螺旋分子中,一条链是旧的而另外一条链是新的,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讲述】我们知道,当假说通过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后,才能上升为科学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应用到DNA分子复制的研究中。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讲述】大家阅读课文P53,结合图3-12,利用物理、化学知识体会科学家实验设计的方法、原理、步骤、结果、结论及它的巧妙之处。
强调: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3、 DNA复制的过程
【学生思考】:
①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②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
③简述“子链”形成的过程。
DNA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教师】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以下知识:
1.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2.时间: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4.条件:⑴模板:两条母链
⑵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
⑶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5.过程:
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②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1DNA分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6.特点:①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②是一种半保留式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子链)则是新合成的。)
7.“准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大全2020相关 文章 :
三、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设计范文
有氧呼吸是维持万物生长的生命活动,通过将有机物分解为能量来支撑生命的生长和发育,这也是高中生物必考的知识点之一。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在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基础上本节主要进行知识性内容的教学,主要包括细胞呼吸的过程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打好基础。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高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求知欲和自学能力较强,因此可尝试引导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进行归纳 总结 以及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
(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理解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认识生命活动。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培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和生活实例阐述突破。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并通过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点和区别。
四 、教学思路
多媒体演示上一节课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并让学生归纳细胞呼吸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师教授细胞呼吸的概念——介绍细胞呼吸的类型———多媒体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并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多媒体演示无氧呼吸的过程,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并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师生共同归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多媒体演示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师总结应用的例子—小结,巩固练习,为下一节做铺垫
五、教学资源
1、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2、多媒体——利用计算机查找细胞呼吸有关的资料如图片等,并自制PPT。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回顾知识1、通过上一节课的探究实验,我们知道了细胞的呼吸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都能进行,但是产物不一样,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各有哪些产物呢?
2、提问:细胞的呼吸作用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运动一样吗?
3、引入课题讨论、回答由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引导学生记忆探究实验的相关结果。
导入新课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细胞呼吸分为两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理解概念使学生对细胞呼吸有总体的认识;
有氧呼吸(一)讲述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氧的参与。
2.作为生物体内代谢反应,需有酶参与。
3.在前面学习细胞器的时还了解到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提问:线粒体的哪些结构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线粒体为什么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
播放课件,展示线粒体结构示意图,说明线粒体基质与内膜上分布着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思考线粒体的结构,回忆其功能;
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过程
反应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注意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能量变化。
再播放动画展示并分步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观察注意反应进行的物质和能量及场所变化。结合动画展示,画面生动活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比较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通过表格比较三个阶段,它们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呢?填表格,分析各阶段反应产物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有氧呼吸三个阶段过程的了解,并深入解析物质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能量结合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的生活实例
1.汽车的行驶需要燃烧汽油提供能量(图片);
2.萤火虫的发光需要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提供能量(视频)。
讲述:在生物体内,lmol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后的能量转化。
以饼状图形式展示能量的转化比例,并配合图片说明其利用途径。了解有氧呼吸过程能量和转化
理解呼吸作用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
用饼状图清晰明了的说明能量转化的大约比例及用途。
有氧呼吸小结通过 顺口溜 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有氧呼吸的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糖变酸;第二阶段,水来掺,你搅拌,我搅拌,冒出气泡CO2;第三阶段,氢氧见,化作纯水御春寒。”
要求掌握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总反应式的书写以及能量去向。领会顺口溜表达的含义,及时总结有氧呼吸的主要内容。以顺口溜的形式,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及养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导入】
无氧呼吸播放民间酿酒有关无氧呼吸知识的视频问题探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场所
过程
反应式通过参照有氧呼吸过程的学习,得出无氧呼吸各阶段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场所。
阅读课文,观察归纳分析让学生注意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反应场所及第二阶段产物的差异。
概念
能量引导学生参考有氧呼吸的概念归纳得出无氧呼吸的概念,尝试标出关键词。
问题探讨:与有氧呼吸相比,同样是分解葡萄糖,为什么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能量对比)学生讨论,归纳阐述无氧呼吸的概念。
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提问,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无氧呼吸小结总结无氧呼吸的反应场所,特点并举出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实例。归纳无氧呼吸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提取知识要点的能力。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出示相应表格,放映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反应场所,反应条件,反应产物,释放能量)与联系。
揭示细胞呼吸的本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讨论,完成表格培养学运用对比,归纳的能力。
细胞呼吸的原理分析得出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理解细胞呼吸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呼吸原理。
细胞呼吸原理
的运用运用细胞呼吸原理,分析生产实践中现象。
1.农业生产:晒田等
2.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低温储藏结合细胞呼吸的原理,分析生活现象。让学生了解生物异化作用的原理及运用。
小结小结本节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学生做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下一节课做铺垫提问:有人说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有道理吗?预习下节课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课后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师生交流较多,在教学时间上可能略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有和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学 反思
上次听了李老师的课后,深有感触,学习到很多东西,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做了反思,并且努力改进,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不断尝试“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采用的是“目标教学”、“问题导学”及“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问题创新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教师之间的互动、评价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本节采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问题、自主探究——点拨引导、创新问题——归纳总结、反馈迁移”四个环节开展“问题导学法”这种模式教学。
家庭生活中如何蒸馒头?“发酵粉”是什么?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松软?家庭中如何制作米酒?等生活的例子引入细胞呼吸的概念。本节重点放在有氧呼吸过程的教学上,除了整合学生预习中填写的“问题生成单”外,自己再设计了一些问题,使问题层层递进,教学逐步展开,最后设计了两个表格比较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之间的异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的思考能力,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下节课的细胞呼吸应用做好铺垫。整节课让学生参与概念和原理的建立过程、生物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及生物问题的解决过程,充分体现了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的教学思想。但也存在如下的不足之处:
学习活动中的出现了两极现象,有的小组同学的思维都比较活跃,能动性较强。而有些小组的成员好“安静”,喜欢做旁观者,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当老师问及时,也没有给予反馈。我想这种“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对于素质较高的学生群体来说,是还给他们思维飞跃的空间和激发他们思维创造力的很好的模式,而对另一个群体来说,却还需调整。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想两者兼顾,就必须对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充分考虑,尽量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多给以鼓励和肯定,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参与学习和讨论。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和教学重难点相离较远,并没能展现在课堂上讨论。但如果忽视这些问题,那势必会减低学生在下次教学活动中创新问题的积极性。但如果专门组织学生课后讨论,那在时间上的安排也有困难。特别是一些有深度和新意的问题,这节课没能采用很好方式处理,也是遗憾的地方。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找到一种更好的处理 方法 。
四、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教学设计2022
DNA复制发生在所有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中,是生物遗传的基础。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在讲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一是使学生理解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机制;二是使学生理解对DNA分子复制的具体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概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2.理解DNA复制的条件。
二、过程与 方法 目标
运用复制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加强学生的 逻辑思维 能力。
2.领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材重点】
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
DNA复制的过程。
【 教学方法 】
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把DNA的复制过程等重、难点知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将这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那么DNA分子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
教学过程: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DNA复制的概念
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2.DNA复制的时期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DNA复制的场所
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叶绿体、线粒体。
4.DNA复制的过程
学生阅读课文P54,看图3-13,银幕上也出现动态的DNA分子复制过程图解,待学生看懂图后,回答如下问题:
①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②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
③简述“子链”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强调:
复制的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点:
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配对 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②合成互补子链:以上述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复制一次可以形成两条子链。
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1DNA分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5.DNA复制的必需条件
总结 :
DNA复制时必需条件是亲代DNA的两条母链提供准确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能量(ATP)和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6.DNA复制的特点
讲述: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DNA复制的含义和方式。
(2) 掌握DNA的复制过程。
(3) 概述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DNA分子复制的方式及过程
难点:DNA分子复制方式;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引导法、课件演示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刚结束的咱们学校第一届校运动会,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那大家还记得这幅图片吗?
展示图片:校运动会会徽
因为需要,现在还要几张跟这相同的图片,如何快速获得?(学生:复印)
对,复印,也可以叫复制。对于复制,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能用到。那么,在生物体中有没有这种过程呢?引入今天课题。
进行新课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提到过DNA的复制,那么关于DNA的复制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
学生: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在细胞核中进行
教师:那么DNA究竟是如何进行自我复制的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DNA的复制方式。
对DNA复制的推测
教师:DNA有两条链,当时科学家猜想可能有以下两种复制方式: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投影图解这两种DNA复制方式。
教师:科学家认为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并设计了实验证明。
思考:实验设计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能够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教师:(投影)阅读教材P52-P53页,结合图3-12了解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思考问题:
实验方法是?用哪种元素进行标记?
如何将碱基组成相同但质量不同的DNA区分开?
如何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分子?
学生:(1)同位素标记法 N
(2)密度梯度离心法
(3)根据试管中DNA所在的位置
教师:投影实验过程,并进行讲解。
教师: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下面就来学习一下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教师:(投影)阅读教材P54页,结合图3-13,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实质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时间: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三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简析: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以及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关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知道了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以及前面所讲的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些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且,本节内容是遗传变异这一章的理论基础知识,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以后的生物知识孟德尔遗传定律以及生物的变异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DNA分子的结构以及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碱基组成,DNA分子的复制特点
理解:(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探讨,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2)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如DNA分子的基本元素组成,3种基本组成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以及化学结构等。在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本中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的图解,使学生明确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它们聚合形成多核苷酸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 、 逆向思维 ,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及特点,以及DNA复制的过程
(2)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运用证据、事实来说明观点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学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的碱基组成,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的相关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DNA的碱基组成以及DNA复制的过程、条件和特点,才能理解和掌握基因的表达、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因为这些内容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接下来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 教育 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演示—归纳”教学模式,讨论法、比较法、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1.演示法:讲授DNA双螺旋结构时,首先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给学生展示DNA复制过程的动画,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对DNA复制的特点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4.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先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原有的知识,如DNA分子的基本元素组成,3种基本组成物质,基本结构单位,以及化学结构等。让学生观察DNA立体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使学生对双螺旋结构有个大体认识,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对双螺旋结构的特征进行描述。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2、讲授新课:(30分钟)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2020相关 文章 :
以上就是关于八下生物实验教案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