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教育中的各种改革(菲律宾教育历史发展)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菲律宾教育中的各种改革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国外高等教育制度是怎样的?谢谢
起源于西方中世纪的高等教育,历经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时至今日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按各自民族国家的需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和发展模式,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力求保留高校自主办学的自治传统。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高等学校都是法定的自治机构,各国通过立法使其拥有教育活动的独立自主权。
一、自主办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世纪高等教育产生初期,为了摆脱地方教会和封建势力的控制,减少市民的骚扰,各学校纷纷仿照工商行会组织,组织“师生行会”。这种学者行会为了摆脱地方教会和封建主的迫害,也像工商行会一样,从教皇、国王或皇帝那里争取法人性质的特许状以及其他一些特权,成为自治性组织。可见,高等教育一开始就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早期经济组织形式“行会”的影响和启迪。大学与政府、教会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并沿袭而成欧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一大特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市场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的到来,从19世纪末开始,高等学校的自主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都具有经营的自主性,是拥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权益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高等学校虽非具有完全市场功能的经济组织,但其作为特殊商品(高级劳动力和科技知识产品)生产者的性质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复杂劳动力的商品化和科技知识产品的商品化的加剧,把人才和知识的培养基地——大学变成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相关构件。高等教育运行在强大的市场经济中,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力量的主导性调节作用,在高等教育活动的一些重要方面,体现出市场性质。一方面为了维持教育活动与国家、与市场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强大的市场经济力量,大学必定会像企业一样获得其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办学权),成为具有自身利益要求的独立实体,拥有自主办学、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权益。因此,不论在其高等教育体制及运行机制属于哪一类型的市场经济国家,高等学校都是法定的自治机构,都要坚持学术自由和校务自治原则,拥有教育活动的独立自主性,即办学自主权。所谓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预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力。
二、通过立法确立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地位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为了使高校真正拥有办学的自主权,各国都以法律的方式加以确立。例如,法国1984年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公共高等教育事业是中立的,不受任何政治、经济、宗教或意识形态的支配;它坚持知识的客观性,尊重观点的多样性,主要保证教育与科研能够科学地、创造性地、批判性地自由发展……科学、文化和职业公立高等学校是享有法人资格,在教学、科学、行政财务方面享有自主权的国立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在德国,所有高等院校都是公共的法人团体。法律规定高等学校“在州法律监视下,按大学的标准,自己负责管理学校的事务……在处理学习安排和学生毕业事项(授予学位、发证明书等)上,高校必须保持最大可能的独立自主权”。战后日本大学的自治原则也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宪法第23条规定“学术自由受到保护”,《学校教育法》又规定为审议重要事项大学应设立教授会,大学管理上的重要事项都经教授会审议,确立了内部自治原则。英国的大学传统上就是独立的自治机构,牛津和剑桥以及各学院都是自治的法人团体。《1988年教育改革法》还规定,原由地方当局管理的高等教育机构,在脱离地方前,要成为一个法人团体。美国的大学更是高度自治的法人组织。联邦政府由于无权干预大学内部事务活动,在法律上不能对大学的性质作出明确的规定,但美国联邦法典第31章“教育总则法”规定:“任何有关适用项目的法律条款不得解释为授权任何美国政府部门、机构、官员或雇员对任何教育机构、学校或学校系统的过程、教学计划、管理或人事,或是对任何教育机构或学校系统选择图书馆藏书或其他印刷的教育资料,或是对安排或输送学生或以克服种族不均衡加以指导、监督或控制”,这充分表明美国高等学校范围广泛的自主权益。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的自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和支配。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内,大学的自主性是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一种必然的价值取向。
三、通过立法明确高等学校办学应具有的自主权限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虽然拥有的自主权限的大小因国而异,但一般说来,各国大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
(一)教学自主权
教学是高校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也是高校办学是否拥有自主权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成绩的评定、学位的授予等涉及到教学活动方面的权力,都应由大学自行决定。如德国法律规定,大学在处理学习安排和学生毕业事项(授予学位、发证明书等)上,高校必须保持最大可能的独立自主权……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范围内,教学自由着重体现在讲课、编写教材和采用教学方法,以及发表科学和艺术教学意见的权利方面。法国1968年《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在“教学自治”条款下规定,大学有权确定各自的教学活动、研究计划、教学方法、检查和考核知识与能力的方式。日本《教育基本法》只申明“要尊重学术自由”,缺乏对高校教学自主权的具体规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日本近十几年来在增加高校办学自主权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如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三次咨询报告》明确提出:“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体和经营体,有权自行决定有关教育、科研政策、在自由的学术空气和严格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发挥创造性。”而英、美两国大学教学自由是一贯的传统准则。
(二)研究自主权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兼有传播(教学)和开拓(科研)人类认识新领域与为社会服务的三方面的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已经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科研工作本身性质所决定,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在研究领域的确定、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成果的发表、学术观点论争等学术活动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益,只有这样,大学才能成为“重大科研成果的摇篮”。例如,德国《高等学校总纲法》规定,科研自由包括提出问题,研究方法的原则,以及科研成果的评价及其传播。高等学校主管科研的机构可以就有关科研活动的组织、科研计划的发展和调整,以及科研重点的形成等问题作出决议。法国1968年《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也规定,教师和科研人员在行使其教学职责和进行科研活动时,享有完全的独立性和充分的言论自由。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指出,必须注意确保学术人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对普遍接受的知识提出疑问并进行检查以及提出新观点和发表争论性的或不是流行的意见的自由。美国具有学术法律功能的“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自1915年起对大学教师的研究自由发布了许多具有法律效力的准则,其中明确提出大学教师有不受任何外来干涉从事探究知识真理、传播科研成果、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
(三)学习自主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产品能否受到市场的欢迎,取决其产品的品种、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作为生产特殊商品(培养人才)的大学,同样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同时接受教育也是受教育者的自主行为。因此,大学要让学生在入学、选择专业、修习课程、采用学习方法等学习活动方面应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例如,法国1984年《高等教育法》规定,所有申请入学的人均可以在自己选定的学校自由注册……在尊重选择自由的前提下,让学生确定以后的学习方向。日本近几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强调大学入学资格自由化、弹性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建立了学分互换、学分累积等自由学习制度。德国《高等学校总纲法》规定,在不违反学习和考试制度的情况下,学习自由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并在所在的学年课程中自行决定学习重点,以及提出和发表科学和艺术方面的意见。至于美国大学学生,则更拥有学习自主权益。
(四)校内人事任免和财务使用的自主权
高校是否真正拥有办学自主权,集中体现在大学是否拥有校内人事任免和财务使用的自主权。政府极少干预高校的内部事务,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运用市场的作用,来调节高校间的竞争和发展,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基本特征。因此,大学在校长推选、行政人员职务任命、教师聘用和晋升、学校财务管理与使用等人事和财务活动方面,应享有较大的独立自主权。以教师任免权限为例,许多国家为了保障教师享有“学术自由”权益,对教师解雇作了严格规定。如日本《教育公务员特例法》规定:“为了保障教学、学术自由,校长、教师和部局长,不经大学自治机构审查同意,不得违反本人意愿调动工作、降职或免职”,他们的任期和退休年龄“由大学管理机关规定”,工作成绩评定“由大学管理机关执行”。美国大学为了保障教授的权利,大多实行“终身雇佣制”。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1970年明确规定,正式聘用的全日制教授在退休年龄之间其聘任期要得到保护,除非学校财政危机或教授不能胜任或道德败坏,不得解雇。英国大学通常也实行教授终身制,《1988年教育改革法》重申要保证避免无充足理由而解雇学术人员。法国和德国大学教师都由各级政府机关任命,但通常先由学校自己选出,而且也实行“终身公务员”制度。
至于财务活动方面,无论是其教育经费来自国家拨款还是来自其他渠道,大学都享有自由管理和使用的自主权。即使像法国这样高度集中的高等教育体制,其高等教育法案也明确规定,为了本身发展的需要,学院和学校都享有财务自主权。只是其使用情况要接受政府有关方面的监督而已。
四、通过立法使国家对高校自主办学的干预规范化、制度化
为了有效地调控经济活动,世界各国势必要加强对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的干预。为使高等教育能培养出大量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同时又能确保高校拥有相对独立的办学自主权,使二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实行高等教育立法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立法使国家对高校自主办学的干预规范化、制度化。凭借立法来实现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和管理是“二战”以来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高等教育立法曾有两次大的高潮。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由于战争的结束、经济的振兴,许多发达国家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然而,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却仍然沿袭旧的办学模式,把相当多的青年拒之门外。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内部缺少主动性和活力,压抑了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要求。到1968年,席卷欧洲的学生运动终于震撼了因袭数百年的高等学校传统。法国率先改革高等教育,并于当年11月制定公布了《高等教育基本法》。该法明确规定,大学是“公共高等教育机构”,其任务是传播知识、开展科研、培养人才、组织并发展国际合作。该法还第一次规定,大学的“自治”传统要与参与相结合,学生、教职工及社会的有关人士均有权以一定的方式参加对高等学校本身的管理。这部法律奠定了法国乃至欧洲各国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体制的基础,因而具有“世界性”。继法国之后,联邦德国、奥地利、丹麦、瑞典、罗马尼亚等国也纷纷制定了高等教育方面的法律。第二次高等教育立法高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发达国家普遍发生经济危机,发展受挫,引起各国越来越大的焦虑和不安。它们认为,高等教育的落后和质量的低劣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许多国家寄希望于教育与科技的发展,希冀通过高等教育改革来刺激经济的发展。由此掀起了新的高等教育立法高潮。这些法律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现“现代化、职业化和民主化”,使高等学校迅速提高办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在这次立法高潮中,有的修改了已有的高等教育法,如联邦德国;有的制定了新的高等教育法,如法国、波兰、秘鲁等国。这种立法方式看似是对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干预,但同时也从法律上确立了高等学校应享有的包括自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政府干预的随意性。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也在逐步摆脱旧有计划经济模式,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高等教育在办学方式上从观念到体制、从宏观到微观,都在尝试着一系列的改革,增加高校办学的自主性,使高校自主办学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传统的由政府包办的观念至今依然未完全失去其影响力,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模式并未真正建立,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方法并未真正完善,高等教育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体制及运行机制尚不完全清晰。因此,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高校办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依法治教,尽快探索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应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菲律宾经济还有什么问题
产业结构:
菲律宾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较大,产值约占GDP的一半,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六十年代后期采取经济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1982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此后受西方经济衰退和自身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呈下滑趋势。90年代初拉莫斯总统执政后,为振兴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菲经济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1999年,菲经济逐渐开始恢复。2000年,由于政局动荡,菲金融形势一度恶化,汇率创历史新低,股市亦跌至两年来最低水平。2001年阿罗约总统执政后,推进经济改革,重点提高农业生产力。受全球经济减速和政局动荡的影响,菲仅保持缓慢增长,经济走势低迷。外贸下滑,外来投资减少,政府债务负担加重,贫困问题仍较突出。
工矿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31.9%。从业人口占总劳力15.6%。制造业约占工矿业总产值的78.5%,建筑业约占17.5%,矿产业约占3%。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9%。
主要产业:
1、旅游业: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独特火山风光;临海,海岸线绵延漫长,阳关海岸,多沙滩和海岛;地处热带,有独特的热带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著名的名胜古迹。其旅游业发展迅速。比如著名的长滩岛, 薄荷岛,卢霍山,百胜滩、蓝色港湾、碧瑶市、马荣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景点对它的经济发展起很大作用。
2、农业:多火山,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壤肥沃;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雨热充足;适宜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如蕉麻、椰子
3、矿业: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金、银、铁、铬、镍等20余种。铜蕴藏量约37.16亿吨,金1.36亿吨,镍1.27亿吨。还有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预计有20.9亿桶原油标准能源。1976年以来在巴拉望岛西北部海域发现石油,储藏量为3.5亿桶。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覆盖率约40%。另外,,还有其丰富的渔业资源。。近年,随着其资源开采力度的加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
4、工业:海岸线绵延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廉价便捷,适于发展加工出口产品。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海上交通的便捷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日渐复苏,去年年底以来,菲律宾经济呈现加速增长势头。与此同时,菲律宾通货膨胀率也开始出现上升趋势。菲律宾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国通胀率已连续4个月高出4%。
去年,菲律宾通胀率从前年的9.3%降至3.2%,达到了政府将全年通胀率控制在 2.5%至4.5%范围内的目标。但去年12月,菲通胀率骤升至4.4%,为8个月来的最大升幅。
今年1月份,菲律宾消费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3%;2月份通货膨胀率虽然轻微回落至4.2%,但核心通货膨胀率则从3.0%上升至3.6%;3月份通货膨胀率上升至4.4%,创今年第一季度最高水平,但尚未超出该国央行预定的 3.9%至4.8%的通胀控制范围。
菲律宾现阶段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特唐戈此前曾表示,除非有导致通胀率急速上升的突发事件发生,否则菲律宾今年上半年不太可能提高利率。 菲律宾央行今年的通胀控制目标在3.5%至5.5%之间。该行预测,全年通胀率不会超过5.5%。
此间经济学家将菲律宾通胀率上升归结于燃料、电力及食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因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供水供电紧张和稻米减产。
受国际需求上升及供应短缺影响,菲律宾白糖价格前段时间急剧上扬。为平抑糖价,菲律宾政府不得不进口15万吨原糖,释放1.5万吨的国家储备糖并鼓励私营企业增加进口。此外,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大米、面包、猪肉、鸡肉等食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世界银行3月初发布的季报预测,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将使菲律宾稻米和电力供应减少,从而可能推高通胀率。
菲律宾农业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干旱已给菲律宾农业造成112亿比索(1美元约合45.56比索)的损失。菲农业部称,干旱已经影响到了23个省。受灾农作物主要包括稻谷、玉米以及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其中,玉米损失约46万吨,价值60亿比索;稻谷损失约30万吨,价值50.8亿比索。菲律宾食品署表示,菲律宾今年可能比往年多进口80万吨大米,使总进口量达到320万吨。
虽然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对菲律宾农业造成严重损失,菲律宾经济和发展署署长仙道斯表示,出口增加以及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增长将抵消农业损失。菲央行副行长迪瓦?古里贡多说,政府应对厄尔尼诺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如人工降雨,增加小型灌溉设施供应以及增加大米进口保障市场供应也将有效防止通货膨胀。
菲律宾政府对今年经济复苏充满信心。桑托斯说,菲律宾经济已经出现良好回升迹象。 1月份出口增长42.5%,为连续两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创下自1995年4月以来的最大升幅。他预计,菲律宾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将超过去年第四季度。去年第四季度菲律宾经济增长率为1.8%,为全年最高。
为使正在复苏的经济稳步上升,菲律宾财政部3月底公布了一项1000亿比索的经济刺激方案,主要投资于电信、电力和供水等基础设施。今年的经济刺激方案相当于去年3300亿比索的30%。
此外,菲律宾政府将于4月底向海外劳工出售债券,旨在将更多的资金吸引回国,为政府开发基础设施提供融资保证。菲律宾海外劳工人数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去年他们寄回国内的汇款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73亿美元。
经济改革及前景分析:
尽管一直以来菲律宾的国际形象不佳,但近年来其经济表现却相当不俗,超出了人们对于菲律宾的一贯看法。目前,菲律宾经济正经历1970年以来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2007年,菲律宾GDP增速达到7•3%,为近30年来的最高值。主要部门均表现良好。需求方面,消费一直是经济增长主要引擎, 2007年其贡献为65%。并且最令人鼓舞的是,十年来投资首次强劲增长了9•5%,而1997-2006年期间投资平均增长率仅为0•8%。多位研究学者把菲律宾这种较好的经济表现归功于拉莫斯执政以来的改革措施:宏观经济管理、贸易政策、微观经济改革和政府治理。
一、菲律宾经济增长拐点显现的主要迹象
2000年以来菲律宾经济发展明显表现出以下四个重要特点,这些特点也许能够部分预示菲律宾经济增长的长期拐点已经开始显现。
(一)此次菲律宾经济增长周期为过去30年中最长
2000年以来,菲律宾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5•1%,远超过过去20年的平均增长率。在人均收入增长方面, 2000年以来为年均2•5%;而20世纪90年代为0•3%, 80年代为-0•8% (图1)。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菲律宾经济潜在增长率也不断增加。
(二)从历史上看,此次菲律宾经济增长周期不同寻常
此次经济增长周期既非依赖于贸易条件的暂时性调整,也不是依赖于可能导致支付危机的不平衡宏观经济发展政策。与马科斯时期经济增长截然不同的是,此次经济增长周期主要源于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相对较强的国际平衡支付能力,以及财政政策谨慎性的复归。近年来,随着能源与食品进口的快速增加,菲律宾的对外贸易形势不断恶化,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菲律宾经济仍然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中央银行的改革以及货币政策独立性与精确性的日益改善,是决定菲律宾得以保持较长经济增长周期的关键性因素。菲律宾宏观经济政策以较低的通胀率通过了国内外金融动荡的多次考验,主要归功于通胀目标制与相对灵活的汇率管制相结合的策略指导。而在此之前,由于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政策,以及试图坚持一个不具竞争力的汇率,导致支付平衡危机及经济大幅波动。
(三)与以往经济增长不同,此次菲律宾经济增长周期是一种全要素生产率完全为正的增长。
这被看成是菲律宾历史上全要素生产率长期为负或者可以忽略不计状况的一个转折点。从直觉上看,这种改变是相当明显的: GDP加速增长,而投资和劳动力却没有相应的增长。在菲律宾各主要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在服务业部门,这也反映了新的国际导向服务业的重要性。如,菲律宾是亚洲第2位的商业流程外包(BOP)商,承接从呼叫中心到一系列IT服务在内的商业流程。总体来看,菲律宾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红利之一,贸易自由化以及对非贸易部门(如电信、金融服务)引入更多竞争等。
(四)国际劳工汇款为此次菲律宾经济持续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菲律宾国际汇款在2007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70亿美元,自2004年以来增长了近50%。国际汇款使得菲律宾经常项目处于强劲盈余状态,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2007年期间比索不断升值。
目前,国际劳工汇款已占到菲律宾家庭收入的10%左右,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更多的菲律宾人摆脱贫困。在发展中国家中,菲律宾国际劳工汇款仅次于中国、印度和墨西哥,排在第4位,这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教育优势以及日益开放的国际劳工市场。
二、菲律宾经济增长的拐点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如果说近年来菲律宾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该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红利,那么,目前经济增长拐点的显现则是菲律宾政治及宏观经济政策改革所有成果的集中体现。自1992年拉莫斯总统上台,菲律宾的政治、经济政策便出现了明显变革过程。经过埃斯特拉达总统短暂的过渡之后,其后继任的阿罗约总统部分延续了拉莫斯执政时期的改革措施,并提出了著名的“747经济发展计划”,这进一步推动了菲律宾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一)拉莫斯执政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拉莫斯当选总统之后,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举措,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并实行经济民主化提升经济体系的竞争程度。这些改革通过消除垄断来提升经济的开放度,通过改革来放松某些关键经济部门与行为管制来实现这些部门与行为的自由化与私有化。
这些改革包括:以更加中性的关税政策为目标关税改革,公共事业部门的私有化与私有经济对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参与,外汇交易与外国投资的自由化,电信、交通、金融、石油和水泥等关键行业的放松管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期间,这些改革对经济的恢复与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贸易政策与银行体系的改革影响最为深远。
1•贸易政策改革
菲律宾是东盟经济体中最早采取“进口替代”策略的国家,但直到1985年,菲律宾贸易政策才最终转变为“出口导向”。1987年全球性经济衰退期间,菲律宾承受了巨大的工业结构调整的内部和外部压力,这促使菲律宾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对贸易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旨在实行经济开放和外向型工业化战略。拉莫斯政府以更加中性的关税政策为目标关税改革,以一种谨慎、逐步、渐进的方式,单方面的以及在地区与多边协定的范围内实行了自由贸易与投资的政策。在1997/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之后,尽管菲律宾对特定部门的贸易政策有所改变,但总的趋势一直是实行更加自由和放松管制的贸易制度。自实施关税改革计划(TRP)以来,菲律宾的关税税率的一直不断降低,促使各个部门与行业内部和之间的离差大幅减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菲律宾经济开放程度。
伴随着贸易政策可信和逐步的变革,较低的关税税率助推了菲律宾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世贸组织1999年的研究报告认为,菲律宾长期以来所实行的贸易政策改革促使其经济变得更加开放和更有竞争力,从而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损害较小。
2•银行体系改革
在“更加开放、引入竞争”经济政策的指引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菲律宾银行业的结构经历了重大变革过程。在宏观经济政策改革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两部重要的银行业经营与监管法律获得通过,即《外资准入的自由化》与新的《银行法》。至此,菲律宾银行业开始从一个封闭的、静态的、政府主导的产业向一个开放的、主要由私营部门主导的产业转变。
在银行业方面,准入的自由化是一项关键的改革。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内新银行成立就开始施行暂缓审批的政策,这种状况直到1989年才有所改变。l993年,商业银行及分支机构的准入管制得到了明显放松,而相关准入政策在l995年进一步简化并在各银行之间得到统一。
随着第772l号法案的通过,从l949年原中央银行成立时就开始实行的外资银行暂缓审批政策在1994年5月被取消,该法案允许外资银行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菲律宾银行业市场。与此同时,为帮助国内商业更好的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菲律宾中央银行推出了多项鼓励国内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及进行整合的优惠政策。
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银行业改革并未使得菲律宾的金融体系发生明显的结构性变化———菲律宾金融体系一直由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所主导。实际上,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仍然在不断提高。但是,一个由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不一定是不好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结构是市场主导的结构还是政府管制的结果。
拉莫斯总统时代以“市场为导向”的银行业改革,反映在菲律宾央行推动银行兼并以减少银行数量和扩大银行规模的战略上,这推动了更多规模相当的大型银行的出现,因而有利于银行体系的优化和竞争。菲律宾银行业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并未出现大规模的破产,在这一点上比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国的银行机构表现的要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菲律宾银行业相关改革政策的实施,尤其是银行业审慎性监管的进步。
(二)阿罗约执政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阿罗约总统上任后,其政府在政治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较高的失业率和严重的政府腐败等。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甚至恶化,不仅使普通民众对菲律宾现状感到悲观失望,同时也使得阿罗约总统的声望与日俱下。在面临不利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形势下,阿罗约总统自2002年末以来陆续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和决策。如,推行微观经济改革,集中精力做好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减少贫困工作;推动“747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致力于建立清廉高效的行政机制,消除政治对于经济的冲击等。
1.微观经济改革与“747经济发展计划”
在微观经济改革方面,阿罗约政府除继续沿用拉莫斯时代的“开放、竞争和市场化”的改革导向之外,同时也提出了重大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747经济发展计划”及相关配套措施。“747经济发展计划”要求从2004年开始,连续7年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实际增长率达到7%。
其目标及实现途径可归纳为:通过微观经济改革,减少垄断、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私人投资与竞争、提高经济各部门的生产率、增加就业、减少贫困、实现全面的经济增长,使国家经济摆脱停滞的状态。
该战略性计划将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焦点展开:一是调动内部的或国内的增长源;二是解决供应方面的生产率和效率问题;三是进行微观经济改革。围绕解决上述三大焦点问题,该计划将着重做好
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农业方面。对大米、食糖和玉米撤除配额管制,改为实行关税控制;解除对农产品航海运费的管制;建设乡村到城市的道路,提供灌溉支持;加强对私人财产的保护,以刺激更多的私人投资等。
第二,工业方面。采取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和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加紧执行住宅发展方案,推进住宅建设,特别是社会化住宅即廉价住宅的建设;复兴采矿业等。
第三,服务业方面。推进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运输系统,使之连接大马尼拉和各郊区以及连接全国的运输网。
第四,资金筹措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海外发展援助资金和努力筹措对应配套资金;解决私营部门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税务局、海关局和新成立的反走私调查委员会将被责成努力搞好税收工作,对于逃税者将给予惩处直至监禁。
2.政治体制改革
2003年,菲律宾通过了《2003年政府采购法案改革》(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Reform Act of2003)。这项改革统一了菲律宾政府所有相关的采购条例,并开始使用“政府电子采购系统”(即菲律宾版的GEPS),允许私人及非政府(NGO)观察员参与政府采购程序。因此,这项改革良好的立法规定及政策设计使得其显示出较好的整体性和透明度。实际上,这只是阿罗约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阿罗约总统自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其中,一项十分关键的改革即是修宪之议。2004年6月30日,阿罗约在宣誓就任总统发表就职演讲时将修宪列为其6年任期内的十大任务之一。
2005年8月21日,由总统府主导的“修宪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ssion)成立,并提出了四项修宪建议:政府形式由总统制转为议会制;再转变为联邦共和国结构;经济政策自由化;取消2007年选举,所有在职政府官员的任期将从2007年延长至2010年。尽管到目前为止,修宪运动还远未成功。
但是,菲律宾现任政府在推动修宪的过程中,顺势推动了诸多政治体制的改革,比如选举改革措施,消除家族势力对政治的影响等。这些改革从根本上推动了菲律宾真正意义上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实现,因而有利于菲律宾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004年之后,世界银行有关菲律宾政府大部分施政指标的评价开始出现改善的迹象
综上所述,菲律宾经济发展的确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态势和迹象。不过,我们还难以仅仅根据这些迹象就判定菲律宾经济出现长期拐点,菲律宾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可持续性不仅无法与中国、越南等国家相比,而且更无法同当年的亚洲“四小龙”相比。事实上,菲律宾的经济体制和政治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如何推进微观经济金融领域的改革、推动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家族政治及腐败对于政府行政的干扰等,都是菲律宾政府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你这个问题做了很多工作,希望得到追加的100分。
三、菲律宾“税收政策”内容有哪些
菲律宾税收的基本法是《国家内部收入法》,1997年税收改革法案(RAN0.8424),及2005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9337号修正案(RANo. 9337)。
主要税种有: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
主要税赋和税率
【所得税】国内公司以菲律宾国内外所有净收人为基础纳税;常驻外国公司(180天以上)就菲律宾境内取得的净收入纳税;非常驻外国公司则就菲律宾境内的总收入纳税。现行的公司所得税税;为应纳税金额的35%,自2009年1月1日起税率将降至30%。如果公司应纳税收入为零或负数,或最低公司所得税超过其普通公|应纳所得税,则自该公司第4个年度起可按2%的最低公司所得-征收。专营教育机构和非营利性医院按应纳税收入净额的10% 征收。
居民、非常驻居民、常驻外国人、非常驻外国人在菲律宾从事商业和贸易按5%到32%的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在菲律宾不从事商业和贸易的外国人一律按25%的税率对其收益进行征收(如利息、投资收益)。
【增值税】根据9337号修正案规定,增值税率从2006年2月1日起提高到12%。部分交易免征增值税。免征增值税的交易主要包括:农产品、水产品、种子、种苗、鱼苗、饲料、认证的私人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由个人提供的服务、在合作发展署登记的农业合作社对其会员的销售、直接用于农业投入的进口机械和设备包括零部件等,销售、进口或出租船舱、货舱和飞机,包括发动机、设备和零部件等。
【消费税】消费税主要征收对象为在菲律宾生产、制造的用于国内销售或消费以及其他目的的特定商品(如烟、酒、机动车等)。消费税也适用于部分应缴纳增值税和关税的进口商品。
【比例税】免征增值税的个人和实体,如从事国内或国际客运交通或娱乐业的,将按总收入征收比例税(营业税)。
【印花税】印花税征税范围包括文件、契约、证券、贷款协议,还有接收、签署、销售转移责任、权力或资产等的证明。征收对象为制作者、签字人、接收者或转移者。
【地方税】地方政府法规定,地方政府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对某些特殊行为或商业行为征税,法律规定免税的除外。地方政府也有权每年对不动产征税,如土地、建筑物、机械和其他改造,还有对不动产的销售、捐赠、易货、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转移进行征税。然而,地方政府无权征收所得税、关税、印花税、财产税、礼品税。
◆关税政策
海关管理规章制度:菲律宾进出口关税的主要法律是《菲律宾关税与海关法》,进口关税税率由菲律宾关税委员会确定公布,出口关税的税率由海关总署确定,并由海关通过有授权的菲律宾中央银行征收。菲律宾对大部分进口产品征收从价关税,但对酒精饮料、烟花爆竹、烟草制品、手表、矿物燃料、卡通、糖精、扑克等产品征收从量关税。根据《税收法》,海关对汽车、烟草、汽油、酒精以及其他非必要商品征收进口消费税。进口产品还应向菲律宾海关当局缴纳12%的增值税,征税基础为海关估价价值加上所征关税和消费税。菲律宾还对进口货物征收印花税,该税一般用于提货单、接货单、汇票,其他交易单、保险单、抵押契据、委托书及其他文件。
进口关税:菲律宾关税与海关法将应税进口商品分为21类, 进口关税税率一般为3%~30%
。如活动物及其产品、新鲜蔬菜等。
菲律宾将于2010年对东盟成员实现全部产品零关税。
出口关税:菲律宾对以下出口商品征收关税,且关税税率均为)%。圆木、木材、饰面用薄板和胶合板、金属矿砂及其精矿、金、矿渣水泥、硅酸盐水泥;船用燃料油、石油沥青、银、未加工的ABACA(一种产纤维的植物,产于菲律宾)、香蕉、椰子及椰产品、菠萝及其成品、糖及糖制品、烟草、小虾和对虾。
出口退税:《菲律宾关税和海关法》规定,用于从事对外贸易沿海贸易的船舶推进器燃料油,可退还不超过99%的已征关税给予税收抵免;用进口原材料生产或制造的产品(包括包装、标签等)出口时,对所用原材料进口时征收的关税将予以退还或给予税收抵免;财政部根据海关总署的建议可发布允许对本法规定的商品实行部分退税的法规规章。退税将由海关总署在收到一套正确、完整的文件后60天内支付。
◆投资税收优惠政策
(1)免所得税:新注册的优先项目企业将免除6年的所得税,传统企业免交4年所得税。扩建和升级改造项目免税期为3年,如项目位于欠发达地区,免税期为6年。
新注册企业如满足任一下列条件,还将多享有1年免税奖励:
①本地生产的原材料至少占总原材料的50%;
②进口和本地生产的固定设备价值与工人的比例不超过每人1万美元;
③营业前3 年,年外汇存款或收入达到50万美元以上。
(2)可征税收入中减去人工费用。
(3)减免用于制造、加工或生产出口商品的原材料的赋税。
(4)可征税收入中减去必要和主要的基建费用。
(5)进口设备的相关材料和零部件减免关税。
(6)减免码头费用以及出口关税。
(7)自投资署注册起免除4~6年地方营业税。
非财政优惠措施:
(1)简化海关手续;
(2)托运设备的非限制使用:托运到菲律宾的设备贴上可出口的标签;
(3)进入保税工厂系统;
(4)雇用外国公民:外国公民可在注册企业从事管理、技术和咨询岗位5年时间,经投资署批准,期限还可延长。总裁、总经理、财务主管或者与之相当的职位可居留更长时间。
行业鼓励政策:菲律宾投资署每年根据《2004-2010年菲律宾中期发展规划》制定一份“投资优先计划”表,列出菲律宾政府鼓励投资的项目,列入该表的项目可享受财政和非财政优惠措施。
最新的“投资优先计划”于2009年5月由阿罗约总统签署299号备忘令发布,该计划的特点是突出了保障就业,除延续2008年计划明确的14个鼓励投资的领域(包括农业和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研发活动、机械设备和钢铁制造、战略性投资、植树造林、采矿、印刷出版、石油、固体废物处理、净水工程、残疾人辅助设施和出口促进活动)以外,特别提出了一个“应急计划”,对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仍能保持或扩大投资和保障员工就业的企业,以及上马新项目的中小企业,提供税收和其他优惠,但该“应急计划”也有一些排除在外的领域,包括:银行及金融机构,零售业,服务业,小型矿业,因安全、国防、卫生、道德风险而限制的活动,外国人参与的中小企业,非农基本消费品,保健品等。另外,棉兰老岛穆斯林自治区提供特殊清单,符合要求的企业也可以享受投资优惠措施。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领域中有一些是限制或禁止外国投资的领域。
经济特区鼓励政策:菲律宾经济区主要由PEZA所辖的96个各类经济区和独立经营的菲弗德克工业区、苏比克、卡加延、三宝颏、克拉克自由港等组成。这些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包括:
(1)企业可获得4年所得税免缴期,最长可延至8年。所得税免缴期结束后,可选择缴纳5%的“毛收入税” (Gross Income Tax),以代替所有国家(中央)和地方税,其中3%上缴中央政府,2%上缴地方财政;
(2)进口资本货物(设备)、散件、配件、原材料、种畜或繁殖用基因物质,免征进口关税及其他税费。同类物品如在菲律宾国内采购,可享受税收信贷(tax credit),即先按规定缴纳各项税是,待产品出口后再返还(包括进口关税部分的折算征收、返还);
(3)经批准,允许企业生产产品的30%在菲律宾国内销售,但须根据国内税法纳税;
(4)免缴码头税费和出口税费;
(5)给予初始投资在15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者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21岁以下)在经济区内永久居留的身份,他们可以自由出入经济区,而不需向其他部门另行申请;
(6)简化进出口程序;
(7)允许聘用外籍雇员,为外国经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办理2年的可延期工作签证,但外籍雇员数量不能超过企业总雇员人数的5%;
(8)企业用于员工技术培训和提高管理能力的费用的一半可以从上缴中央政府的3%税收中扣除;此外,是否给予E.0.226规定的其他优惠待遇,由PEZA自行决定。
更多有关菲律宾政策内容,土流小编为您推荐以下文章阅读:
菲律宾农业生产、收储、加工、流通的其他鼓励或限制政策
菲律宾农业保险和外商农业投资保险政策具体内容
菲律宾“劳工政策”解读
菲律宾“投资和融资政策”有哪些看点?
菲律宾土地资源、价格和政策简介
四、现代发达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有哪些
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一)当代美国教育改革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超级大国,然而过去几十年,学校改革的呼声响彻美国教育界。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是在紧锣密鼓中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专业团体报告、国家报告或文献接二连三地出台,这是继19世纪初出现的又一次全国上下规模地进行教育改革的浪潮。进入21世纪美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仍然加紧进行着。
1、《2001—2005年战略规划》
从克林顿政府执政后,美国联邦教育部就开始制定美国教育战略规划,2001年发表了《2001—2005年战略规划》,确定了4个战略目标:
为所有儿童的学习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改革美国教育体系,以助其成为全球最佳;确保人人有接受高质量中学后教育及终身学习的机会;使教育部成为一个高绩效的组织。
2、《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Act)法案
2002年1月8日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Act)的教育改革计划。NCLB分为七个主题,分别是①:1)通过高标准和教学效能核定来实现平等;2)提高教师质量;3)激励英语熟练程度有限的学生达到英语流利水平;4)促进家长的选择和革新计划;5)建设21世纪安全学校;6)特批资助(为土著美国人和军人家庭的孩子重建学校;7)自由度和绩效核定。
具体来说,采取了以下措施①:
首先,要对结果负责。要求每个州对孩子应该知道和学习什么建立硬性的标准,并对3-8年级的学生每年进行测验;结果要以年度报告单的形式提供给家长,以便于他们评估学校的业绩,教师的资格水平以及孩子在每个学科的进步情况;全州范围的报告要对所有学生群体的进步情况作说明,努力弥合各种优势和弱势学生群体间的鸿沟;学校要对所有学生的成绩提高承担责任,争取在12年内每所学校都达到优胜。
其次,提高州和地方的灵活性,克服官僚主义。把55个政府项目压缩到45个并将其合理化,要求95%的联邦经费直接下拨到地方层次,给所有50个州和每个地方学区自由和灵活使用联邦经费的权力。目的在于使州政府把钱用在它们最重大的需要上而免于过多的官僚主义的推委和扯皮。
第三,关注被证实为有效的方法资源。把经费集中用于那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的项目上;执行布什总统的阅读优先行动,在2002财政年度提供9亿美元(2001年是3亿)的联邦拨款来支持这一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目的;执行早期阅读优先计划用于支持学前儿童的早期语言、识字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对那些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28亿美元来加强教师质量,并允许地方社区用附加的联邦拨款雇佣新教师,提高教师的收入,改善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条件等等;
第四,为孩子父母提供选择的机会。增强薄弱学校学生父母的选择权,对数以千计的目前已经被认定为水平差的学校,学生的父母在2002-2003学年度可以获得选择的机会;公立和特许学校选择:一旦学校被认定为薄弱学校父母将被允许把他们的孩子转送到更好的公立或者特许学校;追加的服务:联邦拨款(每个学生约500-1000美元)首次被允许用于追加性的教育服务,包括请家教、课外补习和暑期学校等,这些服务要由可信赖的社区性组织提供;特许学校:扩展特许学校行动,为家长、教育者和有兴趣的社区领导人创办新的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机会。
3、《2002—2007年战略规划》
由于“9·11”事件的发生,美国教育部根据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对《2001—2005年战略规划》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于2002年制定出《2002—2007年战略规划》,提出了6个发展目标②:
创建业绩文化。通过有效实施布什总统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计划,通过将所有联邦教育项目置于此计划所确立的原则——责任、灵活性、更多的父母选择权、只做有效的事——之上,在全国的教育体系中创建一种业绩文化。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将阅读置于优先地位、扩展高质量的数学和科学教育、进行高中改革和提高教师与校长的质量,改善所有群体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而缩小学业成绩的差距。
创造安全的学校,培养学生坚强的品格。建立利于发展学生良好品格和公民能力的安全的、秩序井然的、无毒品的教育环境。
将教育转化成有科学证据支持的领域,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
提高高中后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质量,扩大入学机会。增加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机会,提高保障制度的有效性。
创建教育部的卓越管理。在教育部创造一种问责文化。
(二)当代英国教育改革
1、《传递结果:到2006年的战略》
2001年6月,再次执政的英国工党将原“教育与就业部”更名为“教育和技能部”,并于2002年发
布了《传递结果:到2006年的战略》,全面勾画了2002—2006年的英国国家教育战略框架③。文件从战略目标、具体目标和指针性目标三个层面上,对英国国家教育战略作了详尽的描述与阐释。
战略目标:
为每个人发展其学习创造良机;
释放人的潜力,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在教育标准和技能水平上达到卓越。
具体目标1:
给予儿童一个卓越的教育开端,以使他们为未来的学习打造一个扎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2:
使所有年轻人能够发展并拥有生活与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个人素养。
具体目标3:
鼓励并使成人能够学习,改善其技能并丰富其生活。
其中具体目标1是针对学前和小学教育的,具体目标2和3分别覆盖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或成人教育阶段。
在“具体目标2”中,除了中等教育外,还要求“满足14—19岁青少年个体的才能及理想需求”。14岁时有更多选择的需要,其中包括高质量的职业的以及理论学习的机会。必须重视职业选择的情况,有必要公开讨论如何最好地制定一个14—19岁之间的连贯发展阶段(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将为所有的青少年提供真正的选择与机会。其具体内容包括:2002—2004年之间,以3%的速率增加19岁青少年获得等同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第2水平资格证书的人数比率;将获得NVQ第3水平资格证书的19岁青少年比率从2000年的51%增加到2004年的55%;2002—2003年之间在全国普遍实施连接服务;确保任何一个想学习或达标的人都能有一个学习的场所;确保任何一个被忽视的儿童都能有机会接受教育、培训或得到一份工作。
“具体目标3”主要涉及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和技能部有责任在继续提高标准的同时,扩展高等教育的范围。它将考虑如何确保国家应有这样的高等教育:能够在教学、研究及科技转换等方面与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相比美,能够与商业紧密连接以创造就业机会和财富。其具体内容包括:到这个10年结束时,在提高标准的同时,将18—30岁之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增加到50%;按照基金委员会的基准,在入学机会均等方面逐年取得显著成就;消除无法完成学业的现象;加强研究及教学的优异。
在成年学习者方面,英国有700多万人缺乏其从事经济活动所需的识字及计算技能。教育和技能部将在未来3年中发起一场运动,以确保750万成年人能够在识字及计算技能方面得到提高。由于这些技能对于经济的成功极为重要,因此在所有的就业人员当中,大部分人员需要参加学习。其具体内容包括:2004年时,要解决750万成年人的识字或计算问题;2004年时,能获得第3级资格证书的成年人比率从47%增加到52%;在2003—2004年度,一半的学院将就建设成为职业优异中心;每个地区开设两所技术学院,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高技术技能的需求;确定由雇主提供、雇工参与的就业人员发展战略;扩大个人的学习帐户,到2002年底时建立由6000个信息技术学习中心组成的网络。
2、《14至19岁的教育和技能》教育白皮书
2005年2月23日英国新任教育和技能部部长鲁思·凯利发布了《14至19岁的教育和技能》白皮
书,这是她就任后发布的第一份白皮书。14岁至19岁年轻人的教育一直是英国民众最为关切的子女教育领域,二战后英国历次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都无法绕开或回避,因为14至19岁年轻人的教育质量事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鲁思·凯利说,今天的十几岁的青少年是明天的父母、企业家、公务员和社区领导者,对他们的教育怎么投资也不为多。
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有①:白皮书建议,建立一个聚焦于高标准的、更加适合于个别年轻人才能和抱
负的教育系统,对于其学习什么、在何处学习和什么时候获得资格证书都给予更大的灵活性。即消除16岁后较低的入学率,让17岁的入学率从目前的75%提高到90%(在10年内);确保每一个年轻人的英语和数学基础以及他们所需要的就业技能方面有一个健全的基础;提供较好的职业路径,使年轻人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所有的年轻人得到拓展;使学习不专心者重新投入到学习中来。
白皮书基于英国教育体系现有的优势,具体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有:
⑴确保每一个年轻人在离开学校之前掌握实用的英语和数学。改革重新强调了整个中学阶段的基础(技能和知识),把英语和数学方面的成绩置于新中等教育普通证书和专业证书的中心。
⑵改进职业教育。针对14岁这一年龄,在更多的部门领域内引入能获得证书的专业学习途径。雇主将通过部门技能委员会在这类学习的设计中起到主导作用,高等教育院校也将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专业证书或文凭将代替目前大约3500种分散的资格证书,为通向高等教育和需要熟练技能的职业提供一个可选的途径。
⑶扩展所有年轻人的能力,帮助大学在最好的候选人之间作出区分。给关键阶段3(11岁至14岁)和关键阶段4(14岁至16岁)的课程以自由拓展的时间,这样学生可比预定时间提前获得资格证书,学校和学院将得到相关认可,并对此加以支持。在高级水平、能力扩展的举措方面,在相关的指导之下,引入更高要求的、同大学入学考试(A水平测试)相当的高等教育模块。让大学在录取之前能得到有关候选人的单元评定等级的信息。
⑷重新激发起闲散的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该白皮书将确保这部分学生得到额外的支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他们将从以《就业入门》为基础的14岁至16岁年龄段新项目中受益。
⑸确保教育提供。白皮书要求加强中等教育普通证书和大学入学课程(A水平课程),确定了她们和14岁专业证书的国家资格标准。在每一领域都提供相应的说明书,以指明可在地方上学到的课程。
(三)当代日本教育改革
日本作为亚洲已经普及了基础教育的发达国家,在21世纪初期的教育改革中,着重关注高等教育的
改革与发展,主要由文部科学省颁布了《国立大学重建方针》(2001年)和《30所一流大学计划》(2001年)①。
此外,文部科学省还向国会提交了旨在振兴日本教育的《21世纪教育新生计划》②,是为了落实《教育改革十七项提案》而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由4部分内容组成:
培养人格丰富的日本人;发展每个人的潜能,培养富于创造性的日本人;推进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学校建设;制定《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并修改《教育基本法》。
《教育改革十七项提案》的要点有:
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原点是家庭;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进行道德教育;全面开展奉献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儿童进行教育;保护学生不受有害信息的影响;改革教育的整齐划一,建立个性化教育体系;改变以记忆为主的知识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多样化;培养学术带头人,强化大学、研究院的研究机能;大学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学习体制;进一步开展职业观、劳动观的教育;建立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努力能够得到回报的教师评价体制;加强值得(区域)社会信赖的学校建设;学校和教育委员会要听取各团体组织管理层的建议;以学生为出发点,简明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加快“信息型”学校的建设;制定全面实施教育政策的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制定适合于新时代的新教育基本法。
(四)当代俄罗斯教育改革
俄罗斯作为经济转型国家的典型代表之一,在21世纪初相继公布了一些带有指导性的的政府决议或文件,如《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教育兴国思想的决议》(2000年)、《俄罗斯联邦2001—2005年教育领域科学、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的构想》(2000年)、《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2001年)等。
《俄罗斯联邦2001—2005年教育领域科学、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的构想》确定了高等学校的科研发展,是科学和创新综合体的最重要组织部分,并提出许多重要的改革举措,其中主要有①:
建立大学科技园区和技术创新中心,是高等学校创新综合体的基本环节;建立联邦研究型大学,以保证教育、科学、生产等优先方向专业人才的培养,保证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在俄罗斯教育体系中建立远程教育技术、多媒体、虚拟现实、智能教学模拟装置、虚拟设备和成套的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大学和虚拟大学;革新高校的经费体制(对高校日常支出和信息工作给予直接拨款、通过竞争对国家预订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经费和通过竞争对高校发展的一些项目提供经费)。
在《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中,俄罗斯联邦政府充分论证并阐明了教育在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教育应该成为国家和社会基本的优先发展方向之一。明确指出,现阶段俄罗斯国家教育政策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使教育具有现代质量,使其满足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现实和长远需要。其关键问题包括②:
扩大普及教育,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将11年的学制延长为12年;保护公民在教育领域的宪法权利和自由;彻底改善各级学校的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教育管理的效益;增加财政预算并完善发展教育的经济组织等。
(五)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1、强调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政府宏观决策功能
为了更好地发展教育,一些国家首先从政府机构的设置上进行制度的创新。英国目前的“教育和技
能部”是2001年从原先的“教育与就业部”易名而来,而“教育与就业部”则是在1992年从“教育与科学部”变革而来。教育与科学部的设立,反映了英国政府一直认为教育和科学是保持其经济、政治实力的基础,努力将“教育”和“科学”融合在一起进行通盘考虑的思想;1992年的更名反映了英国政府教育视角的一次调整,即从注重教育与科学在宽泛意义上的松散结合调整为关注教育与直接反映社会需求的就业之间的紧密结合;而教育和技能部的成立反映了政府教育视角的新取向,即从教育与学生初入社会的一次性的连结,调整为教育与学生终身学习、工作、生活的深远连接。这里的技能,不只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学习中直接获得的学术性技能,而是涵括了学生为了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的种种技能。
政府的管理创新和绩效责任的强调是此次美国教育部战略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也成为其他各国政府的工作重点。美国联邦教育部把自身的素质改善作为《2001—2005年战略规划》的四大战略目标之一,强调要使教育部成为一个高绩效的组织。《2002—2007年战略规划》更是要把教育部建成“一个高绩效、消费者中心的组织”、“一个管理优异和绩效责任的典范”。
在教育发展方面,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功能,是各国政府教育改革的共同做法,即使在教育地方分权的美国也是如此。美国从克林顿政府1994年的《2000:美国教育法》到布什政府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从各全国性委员会的专题性报告到联邦教育部的国家教育战略选择,无不显示了中央政府宏观决策功能的加强。
2、强调教育的全民性以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
从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的召开及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提出,到1997年“国际成人教
育大会”的举办及“尤其在学习型社会,成人的终身教育和学习至关重要”的观点的重申,从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立法的通过到英国的政府战略目标中,成人学习者更是其关注的重点,如要扩大个人的学习帐户,要增加获得第三级即高等教育资格证书的成年人的比例。无不渗透着全民终身教育的思想。
全民教育思想旨在促进教育的民主化,使每一个儿童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即使在发达国家,一些儿童,尤其是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依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教育的“平等”,就成为国家的责任。美国教育部在其战略规划引言中,强烈地表达这一信念:“教育部的使命是确保全国所有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并促成其在教育方面的卓越……教育部帮助来自各种背景的学生——不论种族、原国籍、肤色、残障、年龄或性别——在美国教育体系下达成卓越的机会得到保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中也再次强调:“美国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我们的多样性。确保所有的儿童,无论其背景如何,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是联邦政府在教育中的责任。”当然,促进教育质量的“优异”与促进教育机会的“平等”在美国是并行不悖的。可以说,21世纪初的美国教育改革就是围绕“平等”与“优异”四个字来构建的。英国教育和技能部所制定的“为每个人发展其学习创造良机;释放人的潜力,以发挥其最大作用;在教育标准和技能水平上达成优异”三项战略目标,也可以用“平等”和“优异”来概括。
3、注重青年一代学校教育年限的延长并强调发展高等教育的意义
发达国家教育改革除了表现出强调全民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趋势之外,还特别关注青年一
代接受学校教育年限的延长。如美国提出从现在的K-12延长到K-16,即要求每个学生都将完成大学四年的本科教育;英国在最新的《14至19岁的教育和技能》白皮书中提出:要消除16岁后较低的入学率,让17岁的入学率从目前的75%提高到90%(在10年内);俄罗斯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将11年的学制延长为12年。世界银行从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延长学校教育年限的必要性:“仅追求初等教育的发展会导致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中的生存危机……初等和中等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在读写算和其他必备技能方面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但高等教育为人们在现代社会立足提供了深度和弹性。”
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延长,更多的就是要发展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无不对大力发展高等
教育表示了强烈的愿望。俄罗斯在《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中》这样表述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在建立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必须保证俄罗斯高等学校的巩固和发展。因为高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环节,高校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同时,高校作为培养专门人才和进行科研活动的最重要领域,决定着国民经济的人才和技术的水平。”日本的《国家大学重建方针》和《30所一流大学计划》也表现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
4、强调优质高等学校的建设和知识的创新
在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中,除了继续强调扩大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的同时,更是将视线集中到
如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一流高等学校建设,关注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如英国在《传递结果:到2006年的战略》中指出,在高等教育方面,应确保国家有这样的高等教育:“能够在教学、研究及科技转换等方面与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相比美”。日本的《30所一流大学计划》也表明了为在21世纪的经济发展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采取的策略。
知识经济的形成表明知识的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高等教育对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以及对于技术和专业的能力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无一例外地格外强调高等学校对知识创新的贡献。如俄罗斯的政府决策强调“建立大学科技园区和技术创新中心,是高等学校创新综合体的基本环节”等等。
应当说,当代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但是,我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我国的教育改革应当结合我国国情具体分析、具体进行,不能照搬照套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经验。只有在借鉴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择优而取,才能使我国教育改革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菲律宾教育中的各种改革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