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育人功能)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即汉语文)。
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扩展资料
“语文”的语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缩略为“语文”一词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国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故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魏冰心、程其保、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等人大量使用“语文”一词,当时已经出现“语文课程”的说法(《在母语课程的源流中重新审视课程的目标取向》),叶夏二人亦开始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等人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或语文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用纲要形式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1、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人类独有的区别于世间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工具和载体,其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泛指一切与人类切身利益有关的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这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提法更准确、更宽广,更深刻.言语技能的获得,创新思维的超越,文化内涵的丰富,使语文课程更贴近整体素质的培养与熏陶.
四、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一、题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992年颁布的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和标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在中国怎么上新加坡的网站(在国内如何可以上新加坡的网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