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户外景观设计(日式户外景观设计效果图)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日式户外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庭院景观设计的要点有哪些
庭院景观设计要点非常多,但是却不是每一点都能用的上,主要还是要根据现场的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下面就来简单的说一下:
1、在设计之初需要提前对现场进行考察,包括庭院现场的采光状况,日照情况,土质情况、地形状况等等,另外也需要和庭院主人进行现场沟通,去了解她的需求以及生活习惯,并据此进行设计!
2、对于花园主人而言要清晰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元素,虽然有的时候看别人家的花园或者是庭院景观时这也好那也好,但是若是打造在自己的庭院花园中还真不一定会用的上,这点一定要明确!
3、有的花园主人日常是比较空闲的,可以抽出很多时间去打理自己的庭院或者是花园,但是有的庭院主人却也是比较繁忙的,很难抽出空余的时间去打理,甚至是有的主人大部分时间是不在家,对此在种植植物就需要根据生活工作时间分配以及其他因素来进行合理的设计!
4、在材料的选择上可能有的庭院主人真的不太愿意花费过多的成本在上面,但是材料质量的好坏和庭院使用得寿命有着很大的关系!也和后期翻修的频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切记不要贪图便宜!
二、侘寂·那些我们身边的日式美学
在日本人的美学中,最能代表自然之美的词为“侘(chà)寂”(Wabi-sabi ),它是日本传统文化、美学、世界观、思想哲学的重要根基。
在这里,侘寂两个字要分开来解释。
侘び的原意是简陋,在禅宗中安于简陋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战国时代的茶道家千利休,创造了侘び茶,便把这种精神与茶道追求的美学结合了起来,就是所谓: 麁相 。麁相的日文原意是“上をそそうに、下を律仪に(外表粗糙,内在完美)”,与中国的传统美学“秀外慧中”相对,讲究的是“陋外慧中”。
寂び的发音是Sabi,除了写做“寂”,也可写做“锖”,这两个词在古语中是共通的,意思是“旧化,生锈”。字的原义固然是来自于中文,但在著名俳人 松尾芭蕉 (是的,日和里面的那一位)的影响下,以及能乐(主要描写死亡·死与生的一种传统艺术)的推动下,寂び逐渐产生出了一层美感的含义:从老旧的物体(人)的外表下,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驳,或是褪色暗淡,都无法阻挡(甚至会加强)的一种震撼的美。这种美感与侘び的相似点在于,都在强调一种“不依托于外在”的美。
侘寂(Wabi-sabi )的本意是一不刻意突出装饰和外表,强调事物质朴的内在,并且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本质的美。
在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就让我们来寻找隐藏在我们生活中感人的东方质朴之美。
1.文字之美
《阴翳礼赞》是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的随笔集。收录《阴翳礼赞》、《懒惰之说》、《恋爱及色情》等六篇随笔,是谷崎润一郎的随笔代表作。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阴翳礼赞》从“阴翳造就了东方建筑美”这一观点出发,衍生开来,探讨了东方建筑和文化的精妙之处。其他各篇也围绕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行文挥洒自如,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可以说建立了一个“谷崎式”的东方美学体系。
谷崎润一郎的文字朴素、平和,薄薄100页的一本小书,优雅地表达了作者对东西方文化尤其在审美和设计观念上的差别的认识。就像一位祥和的老者与你面对着面,把人生的阅历和经验和你娓娓道来。
2.品牌之美
“无印良品(MUJI)”创始于日本,其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虽然极力淡化品牌意识,但它遵循统一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诠释着“无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它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
有人认为,与其说无印良品是一个品牌,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它不强调所谓的流行,而是以平实的价格将还原了商品价值的真实意义,并在似有若无的设计中,将产品升华至文化层面。
为了环保和消费者健康,无印良品规定许多材料不得使用,如PVC、特氟隆、甜菊、山梨酸等。在包装上,其样式也多采用透明和半透明,尽量从简。由于对环保再生材料的重视和将包装简化到最基本状态,无印良品也赢得了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拥护。此外,无印良品从不进行商业广告宣传。
如今,无印良品的产品种类已达到6000种左右,国际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也曾经将它评为全球最佳中型企业。
3.园林之美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而枯山水又是日本园林的重要代表,枯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传入日本后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限制而改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无高山,丘陵,无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使日本在园林艺术设计上探索精巧,细致,注重景观形式的象征和心理的感受,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卷。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他们都是些闲庭小院,面积不大,却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方法就是写意、就是象征。象征就是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也就是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
下面再介绍一位日本国宝级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
枡野俊明1953年出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的禅僧世家。玉川大学农学部农学科毕业后,前往大本山总持寺修行。后承继父业,任1560年创立古刹建功寺第十八代住持。
他以禅思为本从事设计,庭园作品承继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并灵活运用各个国家不同的风俗、文化、宗教,同时不断摸索尝试在作品中传达日本的美意识和价值观。
代表作:京都府公馆日本庭园(1988)、新潟县立近代美术馆(1993)、今治国际饭店庭园「瀑松庭」(1996)、东急蓝塔饭店日本庭园「闲坐庭」(2001)、防府市斋场庭园 「悠久苑」(2003)、小樽银鳞庄中庭「听雪壶」(2007)、越前市御诞生寺庭园(2009)、东京港区S宅庭园(2010)等。
他的著作《看不见的设计——禅思、观心、留白、共生,与当代庭园》,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思想。
2014年12月4日下午,枡野俊明首度造访中国开展枯山水交流活动,并从日本带来了亲自制作的三组雕塑作品亮相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活动当天现场制作枯山水作品,令现场来宾赞叹不已。
4.教堂之美
说起日本的教堂,安藤忠雄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年少时家境贫困,童年在木工作坊度过。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成绩:23战13胜3败7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安藤忠雄的教堂是东方侘寂之美与西方神性结合的神作。
光之教堂位于大阪城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区的一角。光之教堂的魅力不在于外部,而是在里面,那就像朗香教堂一样的光影交叠所带来的震撼力。然而朗香带来的是宁静,光教堂带来的却是强烈震动。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建于1991年,位于日本兵库县南部淡路岛﹐兴建于古建筑本福寺后面的山丘之上。御堂其实是藏在莲花池之下﹐要进入建筑物﹐需要在莲花池中央的楼梯拾级而下﹐犹如进入水中。
5.住宅之美
侘寂的精神溶于日本人的血液,一直传承、延续至今,即使是当前最先锋的设计作品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House N 坐落于日本大分县(Oita)一个传统的居民小区,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他们的宠物犬。House N的建筑风格以及色彩搭配依旧延续建筑师 Sou Fujimoto 藤本壮介的一贯风格,通透的建筑外立面使得该住宅犹如一件置身于传统的小区建筑群中的现代艺术品。
“我想盖一栋无关空间,也不涉及形式,仅仅表达‘房子和街道之间’意义的房子。”(藤本壮介)
“我的构架原则基于日本文化对简单的追求,同时,我也欣赏能巧妙地结合自然和人工的复杂性。自然是复杂的,而我机遇简单原则创造的这些人工物,就像一棵清晰透明的树,用抽象的材料和结构,以内外融合的方式打造内部与外部的形态,构建出一个和谐的空间。”(藤本壮介)
究竟什么是侘寂?
让我们先来回答另一个问题——时间究竟是一件事物的朋友还是敌人?
这取决于事物的本质。如果一开始是繁华绚烂,那么终将折服于时间,归于平淡衰落,而如果起初便默然归属于时间之磨砺与无常本性,那事物将与时间站在一起。
在某种意义上,侘寂是对抗时间的一种无力之力。
三、世界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
如下:
1、法国凡尔赛花园
法国凡尔赛花园位于凡尔赛宫西侧,现有面积100公顷。它建于17世纪初,由安德烈·莱诺特设计。它是法式园林的经典,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圣殿。园内的树木花草别具匠心,让人看后觉得美不胜收。园内有221件由青铜,铅和大理石制成的雕塑作品,这使凡尔赛花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雕塑博物馆。
1979年,花园和宫殿共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2、泰国农旅园
农绿园又名兰花园,位于泰国春武里府芭堤雅西南部。占地约680英亩,被誉为“东南亚最美花园”。它是由农律女士建造的。她非常喜欢兰花。她收集各种兰花品种,在花园里精心培育。摆在地上,竹架上,挂在棚顶上的兰花,琳琅满目,名贵品种繁多,共有本地品种670多个,外地品种300多个。
3、美国波特兰日本花园
波特兰日本花园是俄勒冈州的一个城市项目,占地12公顷。它位于西山的华盛顿公园内,可以俯瞰波特兰市中心。1963年由著名景观设计师隈研吾设计。花园有中庭,宝塔式建筑,绿色屋顶。日本在海外设立了上百个公共日式花园。波特兰日本园居首,具有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气息。将东西方景观园林完美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类型:
1、欧洲古典园林景观形式:法国现代园林风格、现代巴洛克风格、巴拉甘风格、加利福尼亚学派、瑞典斯德哥尔摩学派。
2、欧洲新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3、英国乡村庭园景观形式。
4、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5、日本庭院园林景观形式: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茶道庭园。
6、现代园林景观形式。
四、日式传统美学:物哀、幽玄、侘寂
逢至年底,去到几个国内的休假之处,但凡挂钩了 “禅茶” 二字,便逃脱不了日式风。甚至一间原本朴拙的山野寺院,也摇身一变为 “唐宋遗韵”,弄得有种尴尬的违和感。看到这样的依瓢画葫芦,不禁想问,除了追求形似之外,我们还应理解并学习借鉴到什么?
日式美学小史
物哀、幽玄、侘寂
______
在传统日式美学中,少不了中国文化的影子,但中国文人的清寂多少是在遇挫后才有闲情去拥抱自然;而在日本,你却可以轻易读到底层民间朴实并内敛的生活。因为自出生起,岛国人就与山、树、花、鸟、兽和溪水洋流,成为了紧密而温和的邻居。
▲ 京都清水寺始建于778年,十数年后,承载 “物哀” 这一美学意识的平安时代开始了
物哀,是微妙的感受力
日本平安时代(约794-1192年)的作家清少纳言,将京都山水、鱼虫草木、四季时令、宫廷服饰和琐碎世相都写进了《枕草子》。他用家常笔调说生活情趣: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云彩微细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画像
▲《源氏物语》和《枕草子》被称为平安时代文学双璧,都体现出 “对微妙意思的耽溺”
和《枕草子》齐名为平安时代文学双璧的《源氏物语》,则如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评论的那样,是对周遭的人事和自然,怀抱有细敏微妙的感受力。
本居将这一特质提炼为 “物哀”,将日本文学的本质归纳为 “在于物哀”,这是 “物哀” 一词首次被提出。
▲ 能由外界而自然生发感情有所感触,就是知 “物哀” 的人
本居所指的 “哀” ,是人的各种情感,“凡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都可称为 “哀”,所谓:心有所动,即知物哀。
后来日本美学博士大西克礼进一步完善了 “哀” 的意涵,他认为 “哀” 不仅是一种情感或心理,也是将 “静观” 从特定对象延宕至更广阔 “存在” 的能力。
▲ 俳圣松尾芭蕉写道:“鹳巢高,山风外樱花闹。” 这有感于自然律动而动笔记录,不也是物哀吗?
在美学框架下,“物哀” 并非三言两语能辩明。我们且将它视为一种感性:细节皆入五感,然后体悟、发现、由此及彼,并将各中情致掰开揉碎,又见优美、凄美甚至禁忌之美。所以每个发出的感叹词,也就是达成物哀的瞬间。
人们一般将《源氏物语》视为 “物哀” 的转型之作,从中摘录一段:雪中苍松翠竹,各有风姿,夜景异常清幽……即可见物哀。
源氏公子说:“四季风物之中,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都可赏心悦目。但冬夜明月照积雪之景,虽无彩色,却反而沁人心肺……” 也是物哀。
▲ 无论日本电影展现的年代是古或今,都擅长将故事植入田园牧歌的场景,自然是幕布,也是推进情绪的助力
物哀,作为一种专用名词和形容词,逐渐跳脱文学范畴,被看作是日本人所根深蒂固的一种精神状态。它与其他日式美学意识杂糅后,也频频现身于当下。
▲ 日本明月院,光影明暗间
幽玄,光影波动的不可言说
“美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波纹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暴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 这里谷崎润一郎所说的 “阴翳”,便是幽玄。
▲ “幽玄” 最初用于传统歌论、能乐论中,包括具有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和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
在平安时代后的镰仓时代(约公元1185-1333),禅宗传入日本。它逐渐将美的感性深化为精神内在,并产生了 “幽玄” 的审美意识。因此,日本的美,不会一览无余。
大西克礼将 “幽玄” 总结为:收敛、隐蔽审美对象、微暗且朦胧、寂寥、深远而深刻、超自然性、飘忽不定、不可言说的情趣。而在 “幽玄” 的世界,以上关键词往往不独立显现,是相互融合的。
▲ 日本画《月下溪流图》中月的光华是由溪流来表现的
譬如,在日本水墨画中,常见隐秘与留白,用素简的笔墨勾勒浓重的氛围,更能驱动观者的想象力,并加入到与画者的共创之中。所以日本人画月,不画月亮本身,而画月光下的情境,以线条和光感烘托那轮不存在于画纸上、却高悬于画外之境的月亮。
▲ 画松林,则用木叶旁有层次的余白表现雾气缥缈
进入江户时代(约公元1603-1867)后,“幽玄” 一词便鲜少使用了,谷琦润一郎发明了 “阴翳”,他将日本人对幽暗、暧昧、朦胧的审美取向归纳于此。
▲ 日本传统民居都有障子门,外光经障子过滤,就减弱了室内光的强度。谷崎润一郎常站在障子门前,凝视那明亮却不炫目的纸面
按照作家的说法,日本居室的美,是完全依赖于 “阴翳” 的:无非在于间接的微弱光线,温和静寂而短暂的阳光……
▲ 枯枝中有岁月的痕迹、可见生命的蓬勃。这也是幽玄之后 “寂” 的美学
侘寂,陋旧和拙缺的独立
寂,最初体现于 “俳谐连歌” 这样的文体中。它的含义由浅入深,大致有三层:
▲ 古典俳谐喜欢描绘枯叶、古藤、阴雨、黄昏等寂色事物;镰仓、江户时代后,男式日常和服也日趋灰黑色;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茶室更是黄黑色
第一,取汉字 “寂” 的本义,是 “寂静” 的意思。譬如,松尾芭蕉有俳句 “寂静啊,蝉声渗入岩石中”,这是听觉上的 “寂”。
▲ 金缮是残缺美的一种体现。 瑕疵让人跳出形式,有余地体会不足之处,不对称、不完整、以及使用感
第二,指向它语义中所包含的诸如 “粗野、残缺” 等因素。根据学者王向远的解释,“侘寂” 带有视觉上的意涵,是 “寂色”(语出松尾芭蕉),即 “陈旧的颜色”。
当以正面的眼光看待陈旧之色,那些带有 “磨损、黯淡、单调、清瘦” 的色彩,便具有了 “低调、含蓄、朴素、简洁、洒脱” 的气质,具备了简陋、拙缺之美。
▲ 在日本歌曲《夕颜》中,歌词这么唱到:风儿要走了,风儿要去哪里,谁也不知道
第三,更带哲学意味,是说人也需有 “侘寂” 的状态,不仅是远离声色犬马以保持对美纤细的感知力,也可以理解为心性的独立、自得、洒脱。独立于客观环境的制约,更独立于美的桎梏。
因为执着于美,就不能认清美的本质,会丧失本心。
▲ 在无常中瞥见每一个平凡当下的珍贵。正和歌歌人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说的那样:如果化野的朝露不会消失,鸟部山头的青烟一直弥漫在天空,将是何等的索然无味!
不拘泥于美,才能在喧与寂、乐与苦、戏谑与严肃、幽默与寂寥之间自如转换。
如在见到枯草老木时想起生命的坚韧与时间沉淀;如在俳句吟唱死鱼、虫蚁时,达成了虚实、雅俗、老少、动静之间的平衡。
▲ 和歌那句 “寂静啊,蝉声渗入岩石中”,到底是在说 “动” 还是 “静” 呢?没有山林寂静,哪里听得出蝉声?
______
当下的日式美学,经过战争 、经济和时间的交错演绎,脱胎于日本传统审美,也杂糅了西方现代派的设计理念,仍旧表现出对日常、自然的关注。于是,“物哀”、“幽玄” 与 “侘寂”,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了进路。
▲ 日本当下日用品器具的简约,是杂糅了 “美” 与 “功能性” 的朴素
器与物:寂的合理应用
关于美,揭开1920年代日本民艺运动的美学家柳宗悦这么评价:“美与单纯、健全有着很深的关系 ”。也是他,促使了一批传统手工艺得到关注与复兴,令传统美学从上层文化深入民间。
▲ “极其地方的、乡土的、民间的事物,却是自然而然涌现出来的无作为制品,其中蕴含了真正的美的法则。” ——柳宗悦
那些曾被职人赋予 “水墨、烟熏、复古” 等寂色的朴素器物,也因简洁实用而渗入日常,成为了现代生活美学的一部分。
▲ 在以 “和、敬、清、寂” 为要旨的日本茶道中,茶杯、茶壶、花器等相关器物也需遵从寂色原则,去传达拙朴之美与 “一期一会” 的诚意
而以柳宗理为代表的一批工业设计师,受西方设计思潮影响,使日本当下的日用家居器物兼具了传统审美和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这种跳脱出器物既有形态,从实用功能出发进行设计的思路,不也是独立于审美本身的寂之美吗?
▲ 一位日本评论家说,日本美术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细节部分,比如植物的根部、刀的把柄、茶碗的表釉等等的细微部分,这正是脱胎于独立审美的思想
▲ 一把好的座椅在美之外,首先应该是符合人体工学的。图为深泽直人设计的广岛椅
如果将 ”东京杂货教父“ 小林和人对日用品的挑选法则视为是现代审美的演变,它也仍然是自然存在、可经岁月、机能出色并似曾相识的。
▲ 用原研哉的话来解释这 “自然存在”,就在于器物在日本家庭中的满足感常常落脚于 ”这样就好“
此外,日本家居器物还显露出设计者对合理利用资源的考量:以抑制、让步、退一步的海阔天空,面对长期被各类商品的自我意识所裹挟的消费者,输出 “世界合理价值” 等以理性态度利用资源的哲学。
▲ 日本的花道流派数千种,如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更添新意
日本花道流派各有千秋,或脱胎于三大传统花道(池坊流、小原流和草月流)或受其影响,但对自然美的探索、对植物的纤细感受力,是不变的。
▲ 池坊流以立花、生花和自然花为代表作。该流派认为,当人们感受到静态植物的张力,便从花叶木的形态中获得了对自然的深层体悟
日本最大最古老的花道,是15世纪中后期形成的池坊流,它的兴起与佛教的传入密不可分。所以花道,即 “物哀” 的自然之道。这个流派将人对自然之美的认识投注于花材,让它们重现野趣,也表达自我本心。
▲ 小原流常使用盘状器皿,和石头、青苔等具幽玄色彩的物件
19世纪末小原云心创立小原流花道新样式,相比较以线条变化为主的传统插花,它的 “盛花” 更强调面的铺开方式。如今为大家所熟悉的使用水盘和剑山的插花方式,就起源于此。
▲ 在草月流看来,插花是色彩、线条、韵律、声音、绘画、音乐、雕刻等要素的集合
1927年,敕使河原苍风创立草月流,这个接收了西方审美意识的改革派也极力拥抱自然,但倡导脱离花形的束缚,并将蔬果等非花类材质也引入插花,使花道如同装置艺术。
▲ 现代性的日式插花是不讲求器皿、地点和花材本身的,而更看重的是插花者的心境与思绪
到了当下的日本,插花更是融入了日常,它不再是形式感至上的仪式,而成为一种表情达意的途径。不经意间,发现樱花开了,已是春日时节,于是动手插花,将这瞬间的感念投入到作品中去,这才是生活的艺术意义吧!
▲ 安藤忠雄设计的 “光之教堂”。自然的隐秘与庄严尽在光影交叠间
日式建筑,包括了庭院景观与建筑体本身,几乎是最能体现传统日式美学中 “物哀”、”幽玄“ 和 “侘寂” 三者合一的表达了。
▲ 12世纪,随着禅宗的传入,日本园林开始从既往的 “池泉庭园”,转向更适应本国地理条件的微缩式园林景观
▲ “枯山水” 用沙砾的线条表示水纹,是一张 “幽玄” 留白的山水画卷
超越了山、河、湖、溪的地理限制,枯山水以常青的树木、苔藓、沙、砾石为主要元素,借石为山峦,以沙喻作湖海,试图在规矩的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
这样的庭院景观中,有自然的幽玄与寂,建筑体亦是。“就地取材” 是日本设计师非常信奉的事,甚至还意图将建筑化解于自然环境中,让建筑消失。
▲ 安藤忠雄设计的小筱邸。清水混凝土的外立面十分简约,掩盖住丰富的内在,以光和影的互动,营造出幽玄之美
▲ 隈研吾设计的杭州美院民艺博物馆俯瞰图,建筑的整体走势与四围环境相和谐,屋顶的色调亦与周遭相称,融于草木之间
于是,现代建筑的精密与严谨,被 “物哀”、“幽玄”、“侘寂” 的日本传统审美意识加持,使得人们愿意思考建筑关系的本义。正如隈研吾所说:
“欲望让我们把建筑从周围环境中分割出来,我们忘记了建筑的本意是让人们容身,让我们居住得更舒服,而一味地将建筑当成 ‘物’,在其身上画满了各种符号,直至将我们自身淹没。”
▲ 好设计应该是 “外甬道有郊野之趣,内甬道有山麓之趣”,总之,建筑体不再是孤立不融环境的
人们对于居所建筑的要求,也尽可能希望通过设计和改建,使室内室外的空气流通气韵相融。所以,“将自然引入室内” 是常新的话题。
▲ 现代日式居所中的空间设计,也会照顾到自然、光影与留白
我们很难用一张图、一段文字去描摹清楚日式传统美学中的精髓奥义,也就更难单凭建筑体的设计构造与用材风格来判别美学上的达标。
因为作为审美对象,设计需要参照,也需要被孤立,就如同原研哉的那句话:自然存在,这样就好。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式户外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