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LID景观设计(景观 设计)

    发布时间:2023-03-08 15:01:16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92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LID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LID景观设计(景观 设计)

    一、海绵城市建设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以荆州市为研究对象,探讨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例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下垫面硬化比例不断增加,明显改变了城市的水文、水力特性;加上过去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的城市排水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针对这一严峻的问题,我国政府提出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并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应对各种自然变化等方面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降雨时,通过存储、下渗、净化等途径将雨水存留或利用,从而补充地下水资源;在城市需要水时可以将存留的雨水释放,统筹完善水文循环系统性,以应对长期复杂的人工及自然环境。

    2“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下称《指南》),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本底。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②运用生态的手段修复、恢复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系、湿地等其他自然环境;③低影响开发。控制合理的建设开发的强度,以对城市环境生态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在城市中留存足够的生态建设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下垫面的比例。

    3荆州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

    3.1生态基底保护———划分海绵城市禁建区、适宜建设区

    以荆州市城市发展大格局入手,以市区1576km2作为研究本底空间,为了保障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系统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科学性,防止城市建成区的无序蔓延,初步形成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郊野公园、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等均被列入基本生态控制线之内,构成城市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建设区域在中心城区480km2,即中心城区建设用地102.5km2的基础上,纳入外围组团,形成由规划二广高速公路、318国道、长江、江汉运河、镍业南路、上海大道、沙公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铁路及长湖围合的区域,也是中心城区城市增加边界,构筑了荆州市“中心城区+外围组团”的发展模式。

    3.2生态

    3.2.1垂直式渠化断面改造垂直渠化断面改造方法分为两种,分别是改造成斜坡式生态断面以及垂直式生态断面。垂直断面改造为斜坡断面:改造河段水面较宽且周边有一定用地,主要是破除垂直挡土墙,修整斜坡断面,栽种滨水植物形成自然护坡。垂直断面改造为垂直生态断面:改造河段水面较窄且临驳岸常水位深度不大于0.8m区域,临垂直驳岸放置种植土竹筐并种植水生植物,丰富岸线景观层次,且具有一定净化水质作用。3.2.2斜坡式渠化断面改造改造河道断面为斜坡式,要求较高的亲水性和景观要求。改造方案为自然生态护坡,坡面栽种滨水植物。

    3.3低影响开发——落实年径流量控制率目标低影响开发的核心理念是对雨水径的源头进行控制,从而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状态,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LID的主要设施包括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雨水渗透、滞留设施。低影响开发主要控制目标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鉴于径流污染控制目标、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可通过径流总量控制实现,因此选择径流总量控制作为低影响开发的首要控制目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径流控制率的要求,确定荆州市年径流控制率目标为≥70%。

    确定目标后,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进行分解,参照《指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荆州市各海绵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以75%为基础,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或改造的难度调整指标值。对于未建设用地占比较大的区域,建筑密度适中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或改造难度小,可适当提高指标值;对于已建设用地占比较大的区域,建筑密度较高的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或改造难度大,可适当降低标准。按如上标准确定各分区控制目标,如表1所示。通过加权平均,中心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1.7%,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3.8%,满足70%控制要求(见图4)。

    4结束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仍处于探索研究的初级阶段,其建设内容也扩展至城市内涝治理、黑臭水体、雨污分流等城市水系统问题,规划设计人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设计、技术方面的优势,多专业融合,充分考虑保护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设计更多城市海绵体,营造生态文明的宜居城市。

    以上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二、C4D是个什么软件?

    C4D全名CINEMA4D,德国MAXON出的3D动画软体。Cinema4D是一个老牌的三维软件。能够进行顶级的建模、动画和渲染的3D工具包。

    C4D是一款容易学习、容易使用、非常高效,并且享有电影级视觉表达能力的3D制作软件,C4D由于其出色的视觉表达能力已成为视觉设计师首选的三维软件。这个始于德国1989年的软件,至今已历时30年,现在功能越来越强大完善。

    C4D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设计界网红,C4D技术现在流行于电商设计,在平面设计、UI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制作方面也是广泛运用,很多电影大片的人物建模也都是用C4D来完成。

    /iknow-pic.cdn.bcebos.com/359b033b5bb5c9ea98448d9cda39b6003af3b31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59b033b5bb5c9ea98448d9cda39b6003af3b31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扩展资料

    国内外开始流行的海洋朋克风与蒸汽波风格(Vaperwave),在各个设计领域广泛运用,包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等等。

    其富有未来感和浪漫气息的设计风格,恰好可以通过C4D强大的渲染库和渲染效果进行表现。相比Vray、Keyshot等其他常用渲染软件,C4D的渲染球类型非常多,可以满足各种材料渲染需求。

    参考资料来源:/m.baidu.com/from=1086k/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2%2Csz%40320_1002%2Cta%40iphone_2_9.0_2_12137.1/baiduid=8DE1C9BDD21D56748001B2849EC35CE7/w=0_10_/t=iphone/l=1/tc?ref=www_iphone&lid=10766561188671559289&order=3&waplogo=1&fm=alop&isAtom=1&is_baidu=0&dict=-1&tj=bk_polysemy_3_0_10_l1&clk_info=%7B%22tplname%22%3A%22bk_polysemy%22%7D&wd=&eqid=956a825b7f469679100000005ddddf96&w_qd=IlPT2AEptyoA_yiWSCPhnBnmOl5VtZlwoVJk&bdver=2&tcplug=1&sec=43250&di=fe40c0389bc02b90&bdenc=1&tch=124.298.177.771.1.522&nsrc=FydYV5L2%2FeGw6EM0C%2BbozP%2BEFpMajWLBTNRq2ogTUyTgfWNPKhjRsniIwJp1oG6B5IIcPFCI3DAz7PsJNhXTcrO5DcXx%2FRz5s88k85nLg4ovUrxteiFpcQsJVL%2FAH7vEN10LVA5p43UEOgaYSSmLAw%3D%3D"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c4d模型">百度百科—c4d模型

    三、城市雨水收集与回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会逐步发展起来。这也就需要有关部门转变城市治水思路,先发展雨水利用工程,再建雨水外排系统,积极推动城市雨水利用与管理进程,使雨水利用系统能够在大多数城市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城市雨水收集与回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伴随着城市化建设,城市中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场地等表面大部分均进行了硬化处理,这些硬化处理虽然满足了美观、舒适、整洁的要求,但也为人类带来了一定的隐患。降落的雨水主要依靠地表径流;而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致使暴雨、特大暴雨频发,我国多个城市(北京、武汉、深圳、厦门等)发生内涝灾害,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城市排水标准偏低、缺乏应对特大暴雨的内涝防治系统、相应的预警及应急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这直接削弱了城市抵御暴雨等气象灾害的能力。为解决此类问题,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积极推进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相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

    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及地区已普及几十年,国内则刚起步。2011年将LID(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首次写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应采取雨水渗透、调蓄等措施,从源头降低雨水径流产生量,延缓出流时间[1]。LID强调从源头开始,全过程实施流量控制,能有效地削减降雨期间的流量峰值,减轻排水管道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雨水收集及回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主要包括收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本文重点介绍源头也即住宅区等小区内的雨水收集与回用。

    1、雨水的收集

    1.1屋面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优先收集屋面雨水,不宜收集机动车道路等污染严重的下垫面上的雨水[2]

    目前建筑屋面大多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屋面雨水水质相对较好,受外界污染影响相对较小,且其径流量大,便于收集。

    屋面雨水排放主要有以下两种收集方式:

    ①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排放至室外雨水管,经雨水管排至市政雨水管网,或者是排至室外雨水收集池,经雨水收集池溢流的部分再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②采用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在确保屋面不漏水,多余雨水水流通畅排放的前提下,植物的生长所需水量和土壤的吸水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1.2 地面雨水收集

    地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收集硬化地面上的雨水和从屋面引至地面的雨水。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要求,地区整体改建时,对于相同的设计重现期,改建后的径流量不得超过原有径流量,可采取的综合措施有下凹式绿地,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和小区道路等可采用渗透性路面,促进雨水下渗,既达到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又不增加径流量[1]。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要求新建地区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40%[3]。与传统的路面相比,常见的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草皮砖等透水地面,在使用上其透水性能有的还优于自然土壤的渗透能力。将地表径流改为地下入渗,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尽快补充地下水,并且更有利于环境的发展。

    1.3 雨水的储存设施

    为便于回用,雨水的收集系统应设置雨水储存调蓄设施。

    储存设施可以采用区域内景观水体、水池等,其材料宜耐腐蚀、清洁、环保。

    调蓄设施应尽量采用小区内天然的洼地、池塘等地面设施。天然条件不满足时,可建造室外调蓄池。

    1.4 雨水的弃流与外排

    受空气中粉尘及污染物的影响,初期雨水水质较差,回用较麻烦且成本高。考虑到雨水水量大,考虑将初期的雨水进行弃流,将中后期雨水进行收集回用。通过弃流初期径流雨水就可以降低整体雨水收集的污染物浓度指标,收集到更优质的雨水。

    雨水的降落量、大自然的变化多端都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设有小区雨水系统的收集设施应设置相应的外排措施,当实际的降雨量超过了雨水系统收集设施的蓄水能力时,多余的雨水就会形成径流、溢流,汇到相应的雨水管道,通过雨水排水系统外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2、雨水的回用

    2.1雨水回用的设计原则

    雨水回用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小区规划中设有景观水体时,在景观水体的设计中,应优先选用雨水进行调蓄、补充,并设置雨水储存设施。

    ②小区规划中未设置景观水体时,应优先考虑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等入渗方式,其次考虑天然洼地、池塘等作为调蓄池,把径流的高峰流量蓄起来,从而达到收集、处理、回收的目的。

    ③雨水收集回用应优先选用水质污染少,并且集水效率高的屋面雨水。屋面雨水可采用雨水入渗、收集回用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应根据当地的缺水情况、雨水的需求量和水质要求、杂用水量和降雨量季节变化的吻合程度、室外土壤的入渗能力以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2.2雨水回用的几种方式

    雨水回用是通过规划和设计,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汛期雨水蓄积起来并作为一种可用水源,不仅可以增加城市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小城市径流量。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主要由收集、贮存、处理设施及回用水管网组成。雨水收集后需经过水质净化设施对雨水进行水体净化处理,当达到所需用水区域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才可以使用,另外还可以起到削减外排雨水总流量及总量的作用。

    目前,这些用水区域常见的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屋面雨水集蓄运用,运用屋顶做集雨面用于家庭、公共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灌溉、冲厕、洗衣、冷却循环、道路及广场浇洒、消防水用水、景观水补水等中水体系。

    (2)屋顶美化雨水运用,屋顶美化是一种减少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理修建温度和美化城市。

    (3)小区雨水集蓄运用,绿洲入渗,保护绿洲面积。

    (4)雨水回灌地下水,在一些地址条件比较好的当地,进行雨洪回灌,人工补给地下水。

    3、结语

    小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对实现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雨水资源化、缩小雨水管网管径、修复水环境、减轻城市的洪涝灾害及缓解内陆湖泊的面源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近年来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进行了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部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当地一切可能的水资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削减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四、绿色雨水排水系统研究?

    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导致城市雨洪问题严重。因此,阐述了传统雨水排水系统下雨洪问题的严峻现状,提出了采用绿色雨水排水系统理念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介绍了国内外雨水排水系统的发展情况,并展望了我国绿色雨水排水系统的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街道、公路和建筑等不透水区域大幅增加,改变了水环境的自然循环过程,导致城市雨洪问题时常发生。

    1城市雨洪问题

    传统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只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一部分,通常包括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在实行雨、污分流的情况下,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在降雨过程中,雨水落在城市以外的地区时,雨水会被土壤和植物吸收、过滤;雨水落在屋顶、街道或停车场时,无法渗透进入地面,导致地表径流、径流系数增大,这加重了城市排水和河道行洪的负担,进而引发汛期地面积水现象和局部洪灾。雨水通过市政工程收集系统和排水系统排入附近水体,由于其携带垃圾、细菌、重金属和来自城市景观的其他污染物,会污染附近水体的水质。城市雨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威胁到了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其高流动性会侵蚀和淹没城市街道,破坏生态环境。当出现强降雨情况时,降水量可能会超过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进而对现有的城市排水设施造成巨大的冲击。

    2低影响开发技术——LID

    雨水排水系统强调完善雨水的集蓄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单纯的雨水控制向雨洪管理、雨洪资源科学利用转变。绿色雨水排水系统基于源头控制、传输汇流和末端控制三阶段,整合了水文流动、人类活动、能源利用、动植物等因素,构建了以自然的绿色生态网络为基础的排水系统,采用了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的方式,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可控制雨水径流量,减少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科学利用雨水资源,从而保护城市水环境和促进城市良性水循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相关专家提出了一种暴雨管理技术——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简称LID)技术。

    3国内外绿色雨水排水系统的发展情况

    3.1国外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雨水资源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很多国家使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从水量和水质管理的角度,采用工程、非工程等多种措施实行生态排水,使降水尽可能地进入自然水循环,从而促进雨水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城市污水处理的费用和维护城市水循环的生态平衡。日本兴建了多种形式的滞洪和积蓄雨水的蓄水池,并将积蓄的雨水作为路面喷洒、灌溉绿地等城市杂用水。这些设施大多建在地下,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此外,在屋顶修建的蓄水系统或渗井与渗沟相结合的回补系统可有效收集雨水,最终可回补地下水。目前,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市场上已大量存在收集、过滤、储存和渗透雨水的产品。

    德国的城市主要利用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和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是城市雨洪管理的先驱城市,拥有美国最成熟、最综合的绿色基础设施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市多组合的政策和雨洪方案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比如花槽、雨水花园、洼地、透水铺装、雨水收集、绿色街道等贯穿于波特兰市的各停车场、建筑物、学校、企业、政府机关和公共开放空间。新西兰北岸市处理道路径流的工程与风景园林紧密结合,有效地削减了雨水径流量,并通过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吸收、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城市附近的溪流,还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

    3.2国内

    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已出现了以城市雨洪利用为主旨的绿色城市排水系统的实践案例,其大都集中于广场、公园和步道。比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工程中的雨洪利用系统包括排水管、渗排管、雨洪检查井、雨洪汇集井等;国家体育场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采用了重力排水系统与虹吸排水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国家游泳中心实施了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工程,能全部拦蓄设计标准内降雨形成的径流,减少了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的水量,也增加了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4结束语

    我国城市雨水绿色排水系统的发展与国外相差很大,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缺少新的方法和理论指导、技术方法落后、管理效果不佳,对城市雨洪管理的研究不足,且城市雨洪管理仅限于北京、上海、深圳等比较发达的地区的项目中,没有形成系统的城市雨洪管理网络。目前,以控制洪涝、利用雨水、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增值地产等为目标的城市绿色雨水排水系统正在不断发展着,相信其会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巨大的力量。

    查询建筑企业、中标业绩、建造师在建、企业荣誉、工商信息、法律诉讼等信息,请登陆中达咨询、建设通或关注中达咨询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LID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

    独立站shopline(独立站shopline和shopify)

    Anbox:在 Linux 上运行 Android 应用程序的简单方式

    LID景观设计(景观 设计)

    Soul投放广告有效果吗?Soul平台广告投放效果如何?

    什么叫抖音带货(抖音带货一个月能挣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