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代表人物(启发式教学的人物)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启发式教学代表人物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1)孔子
主张“有教无类”希望反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其思想集中在《论语》中。(2)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内容是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师严而道尊等。
(3)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苏格拉底以其教学法—“产婆术”流芳后世;柏拉图以其《理想国》惠及后人;亚里士多德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4)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总是的教育家。《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5)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通过教育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形态可划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基本形态。这三种形态的教育相互配合被称为“三结合”教育或教育合力。
四大学说: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原始社会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table>
<tr>
<th>地域</th>
<th colspan="2">典型学校或教育</th>
<th>教育特点</th>
</tr>
<tr>
<td rowspan="8">古埃及</td>
<td>宫廷学校</td>
<td>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td>
<td rowspan="8">以僧为师、以吏为师</td>
<tr>
<tr>
<td>僧侣学校</td>
<td>科学教育,重在学术知识的传授和研讨</td>
<tr>
<tr>
<td>职官学校</td>
<td>培养政府机关所需要的官吏</td>
<tr>
<tr>
<td>文士学校</td>
<td>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功能的人</td>
<tr>
<tr>
<td rowspan="4">古印度</td>
<td>婆罗门教教育</td>
<td>《吠陀》,维持种族压迫和培养宗教仪式为核心任务</td>
<td rowspan="4">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td>
<tr>
<tr>
<td>佛教教育</td>
<td>关心大众,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众</td>
<tr>
<tr>
<td rowspan="4">古希腊</td>
<td>雅典教育</td>
<td>崇文教育,<b>培养政治家和商人</b>,在西方最早形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td>
<td rowspan="4">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受教育的方式不同</td>
<tr>
<tr>
<td>斯巴达教育</td>
<td>尚武教育,<b>培养军人和武士</b>。强调军事体育训练(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和政治道德灌输</td>
<tr>
<tr>
<td rowspan="4">中世纪的欧洲国家</td>
<td>教会教育</td>
<td>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td>
<td rowspan="4">脱离生产劳动,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td>
<tr>
<tr>
<td>骑士教育</td>
<td>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td>
<tr>
</table>
19世纪以后近代教育特征:
口诀:全民多现身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可大致分为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的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孟子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2)荀子
荀子提出性恶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提出学习过程为“闻——见——知——行”
(3)墨子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的社会理想。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问答法,又称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产婆术可分四步: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著作《理想国》, 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
著作《政治学》《论灵魂》,最早提出德智体的和谐发展; 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最早提出了自由教育(文雅教育)
西方教育学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雄辩术原理》或《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地貌特征、位置、气候以及各种自然资源方面,这些方面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活动形式、学校规模、学校设施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教育的生态功能是指教育对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起到积极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环境泛指人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应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国家、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新一代寄予的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综的要求 ,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核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代表人物: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等
观点: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康德、帕克、马斯洛等
观点: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表述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涵盖了实施途径和培养目标,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人的途径“”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主要内容如下: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而建立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此外,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人口状况也对学制的建立有着制约作用
双轨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英、法、联邦德国的学制是双轨制典型代表
特点:把学校分为两个轨道, 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自上而下 ,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自下而上 ,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 这两轨互不相通、互补衔接,最初甚至不相对应
评价:双轨制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其最大的弊端是严重危害了教育机会均等,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单轨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特点:单轨制是自下而上的,其结构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习系统中学习
评价:单轨制利于普及教育,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益低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
分支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苏联建立的一直学制
特点: 分支型学制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共同的,儿童在接受了共同的基础教育后再行分流,一部分继续接受普通教育,一部分接受职业教育后就业
评价:分支型学制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性。但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必须统一而使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清朝末期,清政府采取”废科举,兴学堂“的措施 ,开始了中国现代学制改革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我国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
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这标志着我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促进义务教育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任务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最早采用并使用广泛的研究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和分析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历史法是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它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叙事研究法是教育研究主体(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描述与分析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方法
三、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的著作是我国的谁?结构注意课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费尼克斯
《学记》 建构主义(constructis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0 Kemb。rg)、斯滕伯格(R.J.sterne嘲、卡茨(D.kat)、维果斯基(V。gotsgy)等
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礼记》主要记录秦汉以前儒家关于礼(包括典章、制度、仪节等)方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三传弟子记录,后由西汉戴圣编辑成书。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学记》
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很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长,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很多,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以下分析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1
1.教学模式
(1)内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包含着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条件和评价等要素,至于各要素的具体内容,则因教学模式的不同可能大有差异。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理论的简约性和对现实过程的再现性两大特征。
(2)常见的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等。
2.教学策略
(1)内涵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2)教学策略的分类
教学策略有很多种分类方法。如果按照信息加工的控制点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替代性教学策略、生成性教学策略和指导性教学策略三种。
①替代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组织安排好,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其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没有主动性。
②生成性教学策略,是指鼓励学生自主地形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组织、理解、强化和迁移,在教学中构建自己特有的教学意义。
③指导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所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和难易水平以及学生的智慧水平,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
(3)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相对而言,教学模式属于较高层次,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在某个教学模式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同时,一个教学策略可用于多种教学模式中。
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教学范式,一经确定,就相对稳定;教学策略则是比较灵活的调控技能,随对象、目标的变化而调整变化。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教学策略的建构和使用有助于形成教学模式。
3.教学方法
(1)内涵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这种以传递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和检查法等。
二是以实物为媒介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除传递知识外,还具有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功能,它包括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和课堂讨论法等。
三是新的综合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额创立都基于一些较新的教学思想,如“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发现法、暗示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不同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理论指导下具体的教学操作或手段,而模式则是能体现理论内容的各操作及其程序,教学模式是一套教学的程式化的操作系统,教学方法则可能是这一系统中的某一操作。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2
什么教学模式
1、注入式教育方法观
注入式教育方法观在中西方的封建社会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非常流行。在这种教育方法观的指导下,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任意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习主体——学生的能动作用,把学生视为被动的'装知识的容器。
教师在教育中仅仅起到现成信息的载体和传递的作用,学生则起信息接受和储存的作用,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阻止学生独立思考,阻碍了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张扬。在教育关系上,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客体,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权威和领导决定作用。
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上,把教育的目的仅放在掌握知识层面。教育方法上,片面强调教师外在的注入、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教师的启发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等。
2、启发式教育方法观
启发式强调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结合。
3、新行为主义教育方法观
这种方法观源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是本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
斯金纳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个体的行为以达到改变社会中所有的人的行为。他相信科学,主张严格的科学应用于人的行为研究,由此被称为行为主义者。
4、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观
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观从尊重人的个性出发,强调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构,重视学生价值观及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但是,他们的这种方法观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缺陷。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3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
四、创造性理念 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六、个性化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鼓励个性发展,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七、开放性理念 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
八、多样化理念 它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教育机构与部门进行柔性设计与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弹性教学与弹性管理模式。
九、生态和谐理念 倡导“和谐教育”,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环境建构。
十、系统性理念 形成的是一种社会大教育体系,促进教育良性运行与有序发展,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以上就是关于启发式教学代表人物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启发和影响)
6张图片放到一张A4纸上排版(6张图片放到一张a4纸上排版并加标题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