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殖民体系三个阶段(世界殖民体系三个阶段的特点)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世界殖民体系三个阶段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世界殖民体系是在何时正式完成?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需要世界各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不仅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材料来源,而且要求向海外输出过剩资本,从而推动了世界分裂的高潮。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被西方殖民者所占据,各大帝国主义之间势力范围基本瓜分完成,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正式完成。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史称大航海时代。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的还有欧洲人对于世界的殖民扩张运动,1496 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16世纪时期葡萄牙把巴西变成殖民地,17世纪英、荷、法成为殖民侵略运动的主角,19世纪中后期 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在亚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而在非洲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侵入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工业革命后,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到19世纪20年代初,欧洲殖民国家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欧洲人为了在非洲划分势力范围,直接在地图上划线,这也是为何非洲很多国家的国境线都是横平竖直的原因所在。
时间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实际也成为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据资料统计显示,1914年一战爆发前的世界人口约为18亿,其中5亿处于欧洲列强殖民地的直接统治之下,更多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主要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进入垄断阶段。
进入垄断阶段的欧美列强,对于原材料和市场的争夺日益激烈,然而世界的势力范围早已瓜分殆尽,新兴国家试图挑战英法等老牌列强,于是两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殴洲两度沦为主战场。
二战后,国际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苏两大国成为当时世界的超级大国,欧洲列强实力被极度削弱,与此同时全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体系的崩溃已然近在眼前,标志性事件是发生于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将殖民势力的浪潮推向高潮,在这一场危机中在美苏强大的政治压力下,英法列强先是取得了军事上胜利,却不得不吐出胜利果实,政治上一败涂地,成为最大的输家,这极大的鼓舞了世界各地的反殖民地运动,也标志着老牌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在全世界范围的瓦解。
以上便是,世界殖民体系从萌芽到雏形,再到最终形成,最后又走向崩溃的发展历程!
二、请问资本主义有哪几个发展阶段。
抄一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世纪至19世纪初,主要内容是西、葡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荷、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形成;第二阶段,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物质实力增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创立了一系列立国原则和革命战斗精神,特别是19世纪初欧洲随着拿仑战争而觉醒的民族意识,促使19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此起彼伏,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体形成,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新能源、新机器、远距离通讯把世界更迅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到20世纪初,世界被迅速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三、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时间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原因是: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果。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如果不掠夺便无法发展。15世纪末16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工业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密切,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在世界各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必然导致各地联系加强。
四、世界近代史的三个发展阶段是什么?
世界近代史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手工业时代(16世纪——19世纪初)
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形态在16世纪成为一股显见的潮流,这个世纪出现的宗教改革,德国的农民战争,新航路的开辟、尼德兰革命、英圈地运动的扩大、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重商主义的兴起等现象,无一不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和后果。
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还处在童年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还没有明显分开,基本上商业资本控制工业,两种类型的手工工场,即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都是由商人开办的(分散的手工工场是多数,集中的为数甚少)。商人作为早期的资产者,不仅控制着工业,而且其上层即大富翁还逐渐成为金融家,这就是金融资产阶级,也被称为大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主要是通过包税和放国债发迹并形成为一个阶层的)。他们是整个资产阶级当中的最富有、经济实力最雄厚的阶层。商业资本控制工业,金融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中雄踞首位,并不意味着工商业发展平平,少有起色;当时工商业的发展水平已相当可观,进出口贸易也相当发达,17、18世纪的商人们,尤其是组成海外贸易的商人们,奔波于世界各地扩张殖民,谋求霸占市场和原料场地。三次英荷战争,英法十年战争等国际战争,本质都是商业战争,争夺市场,达到如此激烈的地步,反过来也可证明工商业的发展已达到了前所没有的高度,国内市场的容量已难以满足其需要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是当时经济领域的大趋势,以圈地运动为例,说明英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瓦解过程。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被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所取代。
经营方式的改变: 建立资产阶级农场和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
阶级结构的变化: 新贵族的形成,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劳动力条件: 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
政治: 那时的资本主义力量也同样处在童年时期,已建立起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才四个,其余国家和地区都还处在封建主义或封建主义之前的发展阶段,从力量对比来看,资本主义所占的分量实在是微乎其微,不过,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新生事物,它的生命力是强劲的,它终将取代前资本主义制度的大趋势是无法阻挡的.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基本上不外乎革命与改革两种方式,英、法等国是通过革命的方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但是多数国家走的是改革的道路,革命常常能显示出将封建统治一举击溃的威力,这是改革的方式难以比拟的,因为改革基本上是由具有明智头脑和长远眼光的原封建统治者进行的,由于不发生政权易手的斗争,就使得改革的方式有着演进、温和的特色,而且其措施都是首先从经济方面着手进行,一时间极少涉及政治方面。因此以改革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必定是个较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还会留下较浓厚的封建残余,但改革很少引发大的动荡,有利于保护生产力,这一阶段还没有通过改革完成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事例。
民族解放运动:当时的殖民主义者实行的统治政策并不完全相同,一种是偏重于把殖民地当作自己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一种是以抢劫掠夺财富为主。前者是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的殖民者,如英、荷;后者是封建国家,以西、葡为代表,两者都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只是目的、手段有所不同.由于这种不同,就使殖民经济的后果有了区别.在英荷的殖民地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企业,而在西葡的殖民地,这种情况极为罕见。这就使得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运动的结局显而不同,在美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合众国,而拉美各国建立的是独裁性质的有浓厚特点的专制政权(考迪罗制)。尽管如此,推翻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仍然是进步现象,是民族运动的胜利。
意识形态:这一时期的主潮流同样体现了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兴盛的客观规律,17世纪时启蒙运动从英荷兴起。18世纪更是被称为“启蒙时代”或“理性时代”,一大批法国的伟大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顶峰。
国际关系:这一阶段之中,发生了一场震撼全欧洲的国际战争——拿破仑战争。不管对拿破仑及其政权作出什么样的评价,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拿破仑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势力,他的对手反映的是各国封建王朝的意愿,至于英国,只要是将法国视为竞争对手。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即使是在资本主义力量最为强劲的欧洲,也还是封建势力更强大些,更不用说世界其他地区了。从资本主义本身的情况来看,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无力将封建制度彻底消除,资产阶级要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只有到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才能够实现。
第二阶段: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的历史实际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这两大事件的影响,从经济和政治上极大的加强了资本主义力量。尤其是工业革命,使有关国家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力量的加强,推动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和革命,自由主义运动日趋强大;工业革命造成的新阶级——无产阶级从诞生后不久便开始了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工人运动使商品输出成为资本主义的生命线。资产阶级掀起了殖民扩张的狂潮,引发了民族运动的高涨。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三股交错存在的历史潮流。其中自由主义潮流是主流。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以及工业革命前老式资本主义体制的矛盾。
自由主义:即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在还处于封建统治下的国家里,其根本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里,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势力与工业革命前的旧体制作斗争;从国际范围看,则是推翻1815年维也纳会议炮制的反动秩序。
史实:19世纪20年代的西班牙革命,意大利革命和希腊独立革命,30年代法国的七月革命和七月革命影响下的比利时革命。
1848年欧洲革命,英国则进行了一系列适应工业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如1832年第一次国会改革,1846年废除“谷物法”,40年代开始的自由贸易政策以及1867年第二次国会改革。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废好,德、意统一,法兰西第二帝国推行的新型经济政策,(这是工业革命得以完成的重要原因),1867年奥匈二元制帝国建立,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这一切都是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即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得以确立。资本主义确立,既包括上述一系列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还包括世界上的大片领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不少政治上独立、却在经济上被资本主义列强所左右的国家(如拉美),这样,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后果,真正的工人运动是从三大工人运动开始的。
史实:三大工人运动即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活动,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这一阶段的工人运动大体有如下的特点:
(1)自发性;(2)暴力多;(3)政治斗争为主。
出现这样一些特点,是当时的社会条件造成的.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除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之外,其余开展工业革命并出现了工人运动的国家。在政治上并未进行大的顺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变革,依然保持着以往传统的统治方式,有的国家(如德国)还是封建性质的.这些国家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立法,处理社会反抗运动时,以高压政策为主,即使是新型的工业资产阶级,也受到压制。资产阶级当然更不被当权者放在眼里,政治上没有权利,公民的选举权也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包括财产资格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工人很自然的认定,自己的悲惨遭遇是由于没有社会地位、缺乏政治权利造成的,一旦起来斗争,便将争取政治权利和选举权利的口号喊了出来,甚至要求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或者直接去争取政权.所以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多半是政治斗争。
同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仍然保留着以榨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的剥削方式,如延长工时、压低工资、增加劳动强度,雇佣童工、女工等手段,这也是劳动生产率相对不高的反映。这种非人的待遇,使工人胸中充满愤怒,一旦起来斗争,满腔怒火便爆发出来。这是工人运动多采取暴力斗争的原因。(巴黎公社革命典型的体现了上述特点)。
民族起义:最为突出的地区是在亚洲,即亚洲革命风暴。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寻求和扩大海外市场成了资本主义的当务之急,列强的殖民扩张基本上是将商品输出放在首位。在西方列强使被侵略国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中,都把开辟通商口岸放在首位,正表明了这一时期殖民主义的特点。
亚洲革命风暴有其时代局限性所造成的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造成其失败结局的原因。总的来说,这些斗争都是传统的中世纪反抗斗争的继续,缺乏近代的内容。
①有些运动仍带着改朝换代的封建性传统;
②一些起义打着宗教的旗号;
③所有的运动都没有提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纲领;
④运动的领导者都是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
指出这些特点,决不是贬低亚洲革命风暴的意义,那些反抗者及其领袖们,仍是名垂史册的英雄.这些特点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其根源是那时亚洲各国除日本之外还没有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这说明民族运动有一个从旧类型向新类型演变的过程,并不因为发生在近代史时期便都是一个模式。
意识形态:第一阶段的启蒙运动将“天赋人权”当作主题,几乎完全是针对封建专制与特权的,突出反封建的主题。进入蒸汽时代以后,机器生产将商品输出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由竞争的学说随之兴盛起来。同时要求进行政治上的改革,以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也提上了历史日程.反映到意识形态上,自由主义思潮也就增添了新内容,即不仅要反对特权和封建传统,而且要将自由主义当作管理经济和治理国家的导向性理论。
还有一股是社会主义思潮,工人运动兴起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此外还有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各类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等.科学共产主义诞生后,也只是众多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并未能取得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指导地位,只有一些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学说,如威廉,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等,他们建立了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但是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生命力的估计上有误差,未能预计到大工业的发展,生命力的迅猛提高,使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为增强。所以在半个世纪以后,恩格斯非常实事求是地宣告,原来的估计是不对的,“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巴黎公社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巴黎公社的失败早已注定。即便不犯任何错误,也必然要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国当时处在两次工业革命之间,小生产还占绝对优势,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远没有进入成熟阶段,无产阶级夺权的时机并不成熟,这次革命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击了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击了经济基础的演变而爆发的。而是由于第二帝国晚期的腐败和普法战争的失败,以及“国防政府”的无能,激发了巴黎人民的义愤而引起的。
国际关系: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甚至爆发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就是典型代表。
第三阶段:电气化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已演变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上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垄断组织作为组织经营的手段,政治上以民主代议制为主要政治体制,实行政党政治,公民参与,自由竞选,可以说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基本定型.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变本加厉,将整个世界瓜分完毕。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最终确立。
社会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在特点上出现了新的变化,首先是有组织的斗争增多了,其次是合法性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武装斗争几乎不现,最后是经济斗争已多过政治斗争。(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工资,劳动保护,工伤赔偿等)这主要是西欧、北美的情况.东欧的俄国另当别论,那里盛行专制主义,既没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自由,也不允许随意罢工,更不用说抗议和反对政府了,因而那里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只能以秘密的地下斗争方式开展,走武装起义道路。西欧、北美工人运动出现这些特点,是社会环境与条件的变化造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大大发展,工人的生活状况也大为改善,工资提高的速度明显超过了物价上涨的速度。根据人之常情,人们生活上能够维持温饱,必需的方面还差强人意,那么谁还肯甘冒死亡、坐牢的危险去进行斗争呢?历史上的武装起义、暴动,都是“逼上梁山”的结果.政治上,各国的政治改革使男公民基本上获得了普选权,集会结社和出版报刊的权利也已获得.第二国际曾在法、德、英、瑞士等国开过多次代表大会,从未受到官方的禁止和侵扰,既然当年奋力争取的政治权利已基本获得,且以成为工人运动正在运用的工具和手段,那么斗争目标自然就更多地集中到了经济要求方面。
民族主义:这一阶段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旧式民族运动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与革命。同时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诞生,通常是无产阶级诞生在资产阶级之前,因为先行设厂的外资企业所雇佣的工人都是当地人。
民族资本主义是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及落后国家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生事物。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民族运动的旗手,提出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奋斗纲领和口号,这就改变了民族运动的性质,其突出事件是亚洲的觉醒和古巴、墨西哥的资产阶级革命。
体现新型特点的民族运动,常常有个从改良到革命的发展过程,印度国大党温和派19世纪末领导的运动,以及20世纪初国大党激进派以提拉克为首进行的斗争,就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中国近代史上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更是由改良转变为革命的典型表现。
意识形态:同样,由于环境与条件的改变,社会主义思潮也有了一些变化,主张以渐进的、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学说兴起并流传开来,这就是修正主义学说。另外还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诞生(哲学领域中的民众的权力意志哲学和超人哲学,体现帝国主义争霸的背景)。
国际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终于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以上就是关于世界殖民体系三个阶段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