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行业前景分析(建筑工程行业现状与趋势)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国建筑行业前景分析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未来几年中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光伏建筑一体化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金刚玻璃(300093)、天合光能(688599)、中装建设(002822)、森特股份(603098)、瑞和股份(002620)、江河集团(601886)、正泰电器(601877)、晶科科技(601778)等。
本文核心数据: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形式、建筑幕墙总产值等。
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简称BIPV)指在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表面安装光伏组件提供电力,同时作为建筑结构的功能部分,取代部分传统建筑结构如屋顶板、瓦、窗户、建筑立面、遮雨棚等,也可以做成光伏多功能建筑组件,实现更多的功能,如光伏光热系统、与照明结合、与建筑遮阳结合等。
根据安装类型划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施工共分为三种,即建材型安装类型、构件型安装类型和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类型。
BIPV优越性显著
光伏建筑系统除了具备发电功能之外,同时还具有抗风压性能、水密性能、气密性能、隔音性能、保温和遮阳性能等建筑外围护所必需的性能和独特的装饰功能,达到建筑围护、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和建筑装饰多种功能的完美结合。其优点主要表现为:
光伏幕墙为BIPV主要形式
光伏幕墙是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重要形式。从目前来看,光伏与建筑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筑与光伏系统相结合;另外一种是建筑与光伏器件相结合。主要有以下八种:
建筑幕墙总产值连年上涨
我国建筑幕墙工业从1978年开始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1世纪90年代的高速发展,至21世纪初已成为世界第一幕墙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当前,我国幕墙年产能远远超过1亿平方米,幕墙工程总值逐年增长,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建筑幕墙工程总产值已从2014年的300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900亿元左右,2020年我国建筑幕墙工程产值增长幅度为8.9%。2021年我国建筑幕墙工程总产值约为5317亿元。
效率、美观和工业化为光伏幕墙发展方向
作为绿色节能的幕墙形式,实现了被动节能和主动产能完美结合的光伏幕墙必将成为幕墙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而光伏幕墙本身将从目前的多晶硅材料向单晶硅材料、硅材料到镀膜材料方向有序发展,从而提高光电转换率。综合来看,光伏幕墙发展方向主要有如下几点: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二、对于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前景,你有什么看法吗?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快速发展的上升期。随着国家保增长,促就业政策的不断落地,进一步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力度,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发展“一带一路”,这些重大决策,都影响着建筑行业未来二十年的发展。
未来二十年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会更好。它将从现在的传统模式朝着装配式、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1、长期以来,传统建筑施工方式,主要以现场作业为主,依靠施工人员现场砌砖、浇筑的施工方式,粗放施工。施工队伍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缺乏专业知识,劳动力素质较低,资源消耗大,工程成本高,环境污染突出。
2、装配式建筑被称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之路。通过事先做好梁、板、柱、墙等构件,通过像搭积木的方式,在施工现场进行拼装组合。装配式建筑不仅提升了建筑设计的质量和品质,缩短工期,提高效率,还能推动标准化和绿色节能,减少环境污染,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3、智能化管理是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管理平台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在劳务管理上实现工人刷卡进场,工作、就餐、洗浴一条龙管理,建立用工出勤、工程量与质量控制管理和绩效工资支付台账,实现公平用工,减少劳资纠纷。在对施工现场全方位监测的同时,加强高空作业的安全监测,减力人力投入。在环境上对噪音扬尘实行全天候自动监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很多传统的中小建筑企业将会出局,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公司会进一步发展壮大。由于传统建筑模式向现代建筑模式转变,对建筑工人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期间一定会往历很多风雨磨砺和困难险阻,但想信未来二十年我国建筑业的综合实力将是世界一流。
三、建筑设计师,职业的发展前景怎样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建筑设计是建筑的灵魂,不仅提供建筑的外形和空间结构,更是塑造人类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载体。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需求在建筑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不断增加。
建筑业蓬勃发展带来稳定建筑设计需求
——建筑业总产值及增加值持续增加
建筑业的发展是建筑设计行业市场需求的直接来源。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化高速推进,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队伍数量、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较快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202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整体上升,202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9.31亿元,同比增长11.05%。
自2009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5%以上。2020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创历史新高,达7.2%,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2445亿元。2021年我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0138亿元,同比增长2.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
——签订合同额规模上升
建筑业新签合同额的高低,将决定未来半年到一年内建筑业的开工面积和实际投入,是未来一年建筑设计行业市场需求的关键决定因素。2012-2021年,中国建筑业签订合同额及新签合同额皆呈现上升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建筑业签订合同总额为65.69万亿元,新签合同额34.4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0%和5.97%。
——房屋建设规模扩大
从房屋建设规模来看,2011-2021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持续增加,2021年达到157.5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1%,增速比上年提高了1.72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保持增长。2021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竣工面积达40.83亿平方米,结束了连续四年的下降态势,比上年增长6.11%。房屋建筑设计需求进一步增加。
国家政策带动绿色建筑设计需求增加
此外,“十四五”时期,为配合碳中和、碳达峰的“双碳”目标,多条国家政策提出要全面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标准水平,推广绿色建筑,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大量节能环保领域需求。
综上所述,建筑业的稳定良好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使得近年来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未来也将继续保持扩大趋势。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四、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本文核心数据: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总量占全国能源碳排放的比重、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建筑全寿命周期能耗占全国能耗消费总量的比重等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超过一半,碳中和目标下节能减排任务重大
从能源终端碳排放来看,建筑部门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和交通领域大体相当;但若从建筑全过程的碳排放来看,建筑部门几乎是碳排放量最高的部门。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公布的数据,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比重超半数,其中建筑材料(钢铁、水泥、铝材等)占比28.3%;运行阶段(城镇居建、公共建筑、农村建筑)占比21.9%,施工阶段占比1%。
由此可见,建筑领域为我国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建筑领域推行高标准的节能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建筑能源消费不断增长,全生命周期能耗占比近一半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19年,中国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2019年达到9462万吨标准煤。前瞻结合建筑业在整体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初步测算,2020年建筑业能源消费达到9462万吨标准煤左右。
注:国家统计局暂未公布2020年建筑业能源消费情况,2020年数据前瞻据行业发展形势测算所得,届时以官方公布为准。
从全国建筑全寿命周期能耗总量来看,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6.5%。其中,建材生产阶段占建筑全寿命周期能耗51.3%,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3.8%。建筑施工阶段占建筑全寿命周期能耗2.2%,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建筑运行阶段占建筑全寿命周期能耗46.6%,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1.7%。
节能建筑技术不断发展,被动式节能为重要手段
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是在建筑迈向零能耗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其能耗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表现出来的三种形式。因此,这三个名词实际上是属于同一技术体系,或者说是一栋建筑在节约能源这条道路上的三个阶段,其实现难度大概如下:零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其中,超低能耗建筑能耗水平应较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降低50%以上;近零能耗建筑应降低能耗60-75%以上,零能耗建筑充分利用建筑物本体及周边或外购的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全年供能大于等于建筑物全年全部用能的建筑。
被动式节能指通过节能保温材料和施工手段达到节能目的,如:多层玻璃的窗户、最大程度利用日光;主动式节能指从用电量源头着手,比如使用1级能效标识的空调、冰箱等。具体来看,真空玻璃节能门窗、真空绝热板保温技术+新风空调一体机技术,构成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三个关键部品部件。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建筑行业前景分析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