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记免费阅读(留学日记免费阅读小说)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留学日记免费阅读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求《胡适留学日记(上、下卷)》电子书免费百度云网盘下载地址
胡适留学日记(上、下卷)胡适.mobi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560WAKUgbDayfw4znV3S1w
二、胡适留学日记 下载
《胡适留学日记》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D4ftnCOtEChBh_M39uoIA
《胡适留学日记》是2006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适。
简介:这本札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的日记和杂记。全书共分成十七卷,胡适先生将他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或者把和朋友谈论的问题,或通信、或面谈的大概写在其中,有时也将自己想的问题、思想的材料、步骤、结论记在里面,还有他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等等。这样赤裸裸的记载,至少可以写出一个不受成见拘缚而肯随时长进的青年人的内心生活的历史。
《胡适留学日记》记录了十七卷留学期间的札记。十七卷札记是作者在美国留学时期(一九一零——一九一七)的日记和杂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
《胡适留学日记》印出的札记写的是一个中国青年学生五、七年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思想演变的赤裸裸的历史。作者把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作为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他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因为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问的一种帮助,也是思想的一种帮助。它的方式有多种,读书作提要、札记、写信、谈话、演说、作文,都有这种作用。札记是为自己的了解的;谈话、讨论、写信,是求一个朋友了解的;演说,并发表文章,是求一群人了解的。这都是“发挥”,都有帮助自己了解的功用。因为作者相信札记有这种功用,所以他常用札记做自己的思想的草稿。如作者对世界注意、非战注意、不抵抗主义,文学革命的见解。这十七卷的材料,除了极少数的删削之外,完全保存了原来的真面目。
三、英国留学日记:你交地方税了吗
你交地方税了吗?
活了快26年,人生中第一张法院传票就被无私的献给了大英,前后来了三张。
那一年,在伦敦电视上初识了雷帝gaga,还是那一年,在伦敦家中初逢了雷帝Council
tax。想必ga姐就不用我多说了,那咱就聊聊我的崎岖Council
tax吧。在北京的时候,就知道得交物业费,没想到在大英就成了地方政府税,还上升到了法院传票的程度。活了快26年,人生中第一张法院传票就被无私的献给了大英,而且前后来了三张。
那一年,刚来伦敦,我还简单,还学语言,只知道上学下学回家,只知道买东西前£先换算成¥,不好奇不凑热闹不招事不惹事。那一年,我天真的以为,只要老实待在家,就不会被麻烦砸着。确实,麻烦没来敲我门儿,直接扔我信箱里了。
催账信
亲,你知道吗?Council tax的催账信,有白色的,绿色的,还有粉红色的,五彩斑斓~信封上未必有你的名字哦~我的就写着Flat
xxx。我一直提醒自己,出门儿不能让人给骗了,再加上对大英的生活了解微乎其微,把那些信当宣传单一样塞进碎纸机了。直到粉红色的‘最后通牒’出现,我才拿着它找到我房东太太咨询。
她的回答也很简单,让我找学校开一封在读证明,给Council寄回去就成了,因为学生免缴。于是我就傻了吧唧的把粉色通牒和学校证明信原件给寄回去了。不过,怎么那么寸!信Council就没收到,怎么就那么寸!在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发现了新的粉红通牒。于是还得去学校开一张并且多复印了一份儿,亲自登门拜访Council小楼。
Council小楼的下班时间可早了,排号儿的人可多了,不过服务态度还不错,不知是不是因为大家都来交钱的缘故。跟办公室的女士连说带比划解释半天,女士让我填了个表儿,拿走了我的复印件。另外让我补交了在开学前两天,我已经到达伦敦准备调时差的£5来钱儿。那一年,是我刚来伦敦的第一年,一待就是一年多。
未住也要交税
英国法院的传票
在那一次学习结束后,我就回国办签证了。没想到刚好赶上缩减留学生数量,这个假一放就是个意外,长达半年。那段时间我还没退房子,交着月供。半年后,我在伦敦的叔叔和姐姐接我回到那一亩三分地儿,信箱都满了,我来都边闲聊边拆封。突然!叔叔惊呼道“哎呀闺女,你怎么还有两张传票呢?!欠了Council小£800,好几个月前就让你上庭了”。当时我就一懵,首先想到的我这种不去也不通知的行为算不算蔑视法庭,还有我下一次的续签,这要是有点儿什么事儿,那我可以直接卷铺盖卷儿回老家了。
于是隔天再次登门拜访小楼,朋友替我向办公室的先生一通解释,不过都不奏效。先生说,这些税钱是不管你在不在英国都要交的,我说我对这个区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没有消耗,先生说你租着就得交。软硬兼施都没辙,想来还是传票为大,交了钱Council就撤诉。于是,在我的概念中,我一套没舍得给自己买的化妆刷,就这样无私的贡献给了这个区的环卫劳动者,给汽车贴条的劳动者等等,那些比我更需要这些钱的朋友们(不管阅读的朋友们是不是认同,我当时真是这么自我安慰的)。
在这次被罚款之后,我马不停蹄的到学校再开一张新学期的在读证明,因为我那个是语言学校,我只买了3-4个月的课程。本着能省就省的态度,第三次步入小楼的小门儿。办公室的女士看了看学校信说,亲爱的,我很抱歉,你仍然要缴纳Council
tax,我说我是学生,不是说学生免费吗,她说法律规定了,只有读满一个英国学年的学生才能给免。我说我明年就读研究生,而且我是学生签,我真就是个学生。女士摇摇头,热情的给了我个网址说,你回去看看,这是大英的法律规定,那里面白纸黑字的我也没有办法,你现在只能有一个单身住的折扣价。回想当时,我觉得我出那个小门儿的时候一定是灰头土脸,是学生都不是学生了,暗怒:“太不讲理了!!”
噩梦依然未结束
不过去年的9月,我的噩梦结束了!因为我搬家了!我离开了Camden
Town!来到Greenwich了!我终于可以欣喜若狂的向自己炫耀,再见吧Council
tax!我不再是短期的伪学生了!我是全年制的学生了!我终于是个真正的学生了!!好景不长…生活总是给我沉重的打击,我都搬来Greenwich快一年了,一封电子邮件冲击了我的视神经网膜…传票,是新传票,老Council
tax,来自Camden
Town。律师在信中写的很直白"我们重新看了您当年的证明信,您不是一学年的学生,您要交钱,您要出庭,我们查到您从xx年xx月xx日搬离了Camden
Town,我们查到您的新住址是xxxxxx,我们收到Camden Town Council
的委托,我们准备起诉您,或者您可以如以下方式付款"。努力地回想后,确实我那段日子因为找房子、搬家、联系学校等就忘了它了。可见大英没有法律空子可钻,该我付出的我一点儿都不能含糊。
我希望上一次是我最后一次步入那个充满我伤感回忆的小门。跟女士解释完后,女士说了很重要的话,要跟大家分享:事实上我们的税是按天算的,只是为了方便用户交钱,所以我们实行月收政策,作为居民应该自动月pay。如果收到了法院的信,那么那封信的价值是£50多,就算是执行人员敲你的门管你要钱,你也要当时就先付给他们£50多。
还有,在你搬离区的时候,都要自己到Council的楼来注销你的账户。否则价格还是累计的,在一定时间后,我们会寄信给你催款。我说我没收到信,她查了查电脑说,我们的记录是我们寄到了你的新地址,如果没有收到的话,你可以自己投诉邮政部门,但是我们的钱还是要交的。于是,又是一个付款的轮回,一个只能享受单身住折扣的学生的轮回…亲,今天你被雷帝Council
tax了吗?
四、留学日记20:素描即人生
从五月开始,我正式进入学画的历程,小时候憧憬过的背画板上学的场景,现实中就是每天背着像要去杀人越货的巨大背包,装满足有十公斤的画具,赶早高峰的山手线。平日全天上课,周末全天打工,每天早晨7点起床,全周无休,以前钟爱睡懒觉的我终于再也没有任何赖床的机会。
因为练习时间其实很少,所以学了一个来月并没太大的感觉,然而一天交角色设计作业时,老师突然叫住我说:你知道吗,你在色彩感和设计造型感上很有天赋。我说哦,但我素描挺差的。老师说,素描那种东西,只要练习谁都能画好,但我说的这些,是无法靠练习得来的,是自己的sense。
我还真有点儿惊讶了,没想到说话含蓄暧昧的日本人,会直接说出“素描那种东西,只要练习谁都能画好”这么直接的话。
到我这个年纪,已经很明白所谓“天赋”是怎样一种东西了,其实天赋跟“运气”一样,并不是什么玄之又玄,上天随机分配的、有即有、无即无的东西,而是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和资源、通过长期积累慢慢形成的个人品质的一部分,因为这种东西复杂并难于概括,于是索性用一个不可解释的词加以抽象。
我有数以万计的电影和动漫观影量垫底,加之长期专业的拍摄和创意工作,就算自己不直接做设计,积累量也远远超过同班的00后,老师看到的只是我长期积累的反映而已,倒是有些00后的画真的让我有些震惊。
越长大越相信的反而是有依据、可解释的刻意练习和持续自律,尤其正式画画以来,我有一个很明确的感受。我觉得人体就像一台电脑,其实预装了很多程序,但它们不会自动开启,只有通过花时间磨练,它们才会一点点浮现出来,也有每个人获得的程序能力并不平均,有大小强弱之分,但每个人都已经预装,区别就在于你是否在启动方面花了时间。
我有个学歌剧的朋友也说过,唱歌是只要通过训练,人人都能变好的技能。所以无论美术、乐器、唱歌、舞蹈、体育,都能通过长期的刻意练习而习得。成为顶尖的艺术家、运动员,需要绝对的天分,甚至天分占了绝大部分,但如果只是在一个领域达到可算专业的程度,却并不需要什么天赋异禀,只要付出时间学习。实际上,我工作里所见的设计师里,有至少三分之一都没有手绘基础,画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谁都可以通过学和练获得的技能。
我的素描画的实在不怎么样,主要原因是严重缺乏练习,每周一整天素描课,直到最近一节课,我才觉得我终于拿顺了笔。然而上课的进度不等人,画了两节课就去公园写生的我一脸懵逼,刚开始画轮廓就被天上飞来的一坨鸟屎砸中画面中心,只得撕掉重画。静物都还没画明白,下周的课又要画大卫像,导致我每次上课都有小学生做高考最后一道数学大题的感觉。
但我不得不说,素描有可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可见的一种魔法。在画素描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只是用一支铅笔,却可以在白纸上创造出一个立体的甚至足以乱真的东西,当然需要你画技足够好。你每加一笔都能看到不同的变化,看着一个平面渐渐鼓起来、凹下去,变的立体、变的生动,变的如同在与你交流。
素描使你像一个神,暂时拥有了造物的能力,你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你开始和自己的眼睛对话,你和你的眼睛,形成两个主体,你们互相商议、彼此琢磨,组成一个逐渐默契的团队。素描有可能是最容易获得“心流”体验的一种行动,从下笔开始,几个小时过去都毫无知觉,只有一种来自内心的柔韧让你不停地画下去,在每次即将失去耐心的时候,又被一点灵光和希望唤醒,在希望和失望间,流连辗转不舍放弃,像梦、像性,像人生中一切瞬间永恒的东西。
在前两次课时因为难以上手的焦躁感,我曾一度想干脆从心理上放弃素描练习,直接去体现某种创造力。但很快我就被自己说服了,素描这种基础练习,锻炼的是一种直觉和判断力,必须要先拥有这份直觉,创造才能加诸其上。因此我决定将素描培养成我以后人生中一个长期习惯。
记得武侠小说里写过,练武功就是练对时间的感觉,普通人只能感受到一秒,长期练武的人却能感受到一秒里的无数个瞬间,当练到足够快,别人看来一闪而过的,在你眼中却是个慢动作。我觉得素描有异曲同工之处,原本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的大形态,你的手只能涂出一片大面积的阴影,但通过不断的练习,你看到的不再只是个单纯的物体,而是它分毫毕现的每一处明暗变换、线条曲折、微细呈现,你的手能画出越来越纤细的线条,越来越复杂的变化,越来越微妙的细节,你的观察力和手的灵活度在时间中得以进化。
我认识的很多人,从小学画,但自从工作后几乎再也没拿起过画笔,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可惜的是,仿佛失去了一种触觉。
虽然我现在才开始正儿八经地学画画,但画画这件事却似乎一直交织于我的人生。上小学的第一天,有一节美术课,当时老师并无准备,于是随手拿起一个同学的铅笔盒,把上面的图案画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照着画下来。我画好后给老师看,老师说,你这是印的。我说,可是我没有那个铅笔盒啊。她这才想起来,于是力荐我学画画。后来她真的开了一个家庭美术班,收了几个学生,我于是开始每周学画画。
那时中国还不是双休制,只有周日一天休息,很快又变成一天半,在这一天里我要上午去学画画,下午去学钢琴。以六七岁孩子的理解力,其实学画也学得懵懵懂懂。没过多久,这位老师不告而别,我的学画之旅也无疾而终。
这位老师当时大概有四十岁了,是一个极美极优雅的女人,在我小时候,很少见到上了点年纪却依旧让人感觉美貌出众的人,但她就是一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因为她的美对她产生没有理由的好感。她的孩子当时都已经快上初中,她却和一个刚分配来的年轻男老师私奔了。
这是我见过的真正意义上的私奔,那个男老师是北大的高材生,在90年代初,大学生都很少,北大毕业的更是凤毛麟角,但因为参加一场学生运动,他的履历被加上污点,他本应是成为国家栋梁的人,却被发配到我们这种边陲小镇的小学。他长得很帅,一来就开始和我年轻的班主任谈恋爱,我的班主任那时刚满18岁,他们一起养了一只小狗,我经常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去看他们的小狗,至今都记得小狗的名字叫“蓝波”。
他们是一对好看的人,幼小的我已经能隐约感到一种“男才女貌”的圆满感,然而大约一年后,这位男老师却意外地和我的美术老师私奔了。他们相差大概十几岁,美术老师抛弃丈夫和孩子,两人不声不响地走了,远走高飞,伴随我刚刚开启的绘画人生。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一个人年过三十还声称自己有梦想,他可能会被周围人群视为中二,而我在过了三十岁之后,却不断产生新的,比年轻时更称得上“梦想”的东西。我是一个人生的退行者,在各个年龄阶段里,我都不自觉地产生希望人生后退的憧憬,我认定人类最大却无法实现的终极梦想就是时光倒流。
而在这一年里,我不断地真实地感觉到,时间在我身上真的倒流了。
以上就是关于留学日记免费阅读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