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每年博士毕业人数(清华每年博士毕业人数有多少)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清华每年博士毕业人数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中国每年博士生毕业多少人
我国博士毕业人数每年都有所增长!近几年每年毕业人数在50000-60000人左右!2017年博士毕业生总数达到70万左右!
我国每年每届的硕士研究生人数大约38万人,博士研究生人数大约8-9万人,也就是大约5个硕士里面有1人会考取博士并顺利毕业。而大部分博士毕业都以高校为主。
博士研究生每年招5万人左右,但是毕业时间不一定,有些人不一定可以按时毕业。不过每年招收博士数一直在上升。18年每年招收的博士数目已经到了10万人左右。
二、每年博士毕业人数
全国毕业博士数量为6.1万,2017年招收了7.4万博士研究生,延迟毕业高达17%,拿个博士学位不容易啊。
从分区域来看,北京区域毕业的博士占29%,绝对的全国高教中心,第二名为上海,仅为9%。令人意外的是广东毕业的博士数量排在全国第五,超过了陕西和四川。
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
三、目前我国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每年毕业生数量都有多少?
根据中商数据提供的信息,博士生招生自2009年到2016年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而2016年开始,每年以增长1万余人的速度急剧上升,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的博士生招生已经接近10万人。
国家的总体布局是,扩大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填补社会急需人才的缺口。从国家开始扩招博士研究生这一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并没有将博士学位看得过重,而是看重博士的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海外博士大规模回国就业,这也与国内高校博士毕业生形成了竞争关系,博士早就不是香饽饽了。
读博士当然是为了增加砝码,这也是很重要的人生规划。
博士学历虽是一纸文凭,却是发展的筹码之一。尤其是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博士学历本身就是各种评价体系的重要标准,评职称、晋级、科研评奖,甚至包括解决家属户口等,持有高学历在许多关键时候就相当于持有通行证和优惠证。
冬天里的清华大学
无论是在高校还是科研单位,高学历人才依然受青睐。持有博士学历的毕业生不仅给自己建立起进入社会的信心,也会多一次敲门的机会。但是,考博的风险依然存在。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大多青春年华已逝,年龄劣势 凸显 ,就业面反而越来越窄。
但毕竟多读几年书,付出的成本也更多 ,就业期望值肯定比较高,要求自然就多。然而可供选择的岗位却少,同时,大多博士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无缘于中高层技 、管理岗位。同时,由于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以及就业政策的约束,加上用人单位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许多企业在招聘博士时显得更加谨慎和理性。
绿草如茵的复旦大学
当前社会中“唯学历高”的年代逐渐被淘汰,高学历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因为,许多博士的年龄与阅历不成正比,毕业时年龄一般在27-30岁左右,但大多是“直线型”研究生,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比较单一,可塑性不高。
长期单纯的实验室研究生活又会使人觉得他们办事稍欠灵活,人际交往过于死板。而对于招聘博士,由于企业在初期的人力资本上需要更多的投资,他们会更注重求职者的技术和经验,许多工作可以由硕士和有经验的本科生胜任,且待遇要求明显低于博士 ,这对企业来说拥有更高的“性价比”,是获取利润的途径之一。
博士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形势也会紧张,就业需要灵活化。
对于注重质量的企业为博士提供的岗位数量十分有限,博士毕业生也正遭遇“学历歧视”,随时会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个人的就业核心力比高学历来得更具竞争性,博士研究生在求职时更需要从实际出发,摆正心态,适当降低期望值。
在当前危机共存的就业环境下,先择业再就业不仅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提倡的就业途径,博士研究生也应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早早丢弃“一职定终身”的固定模式,争取求职的更大主动性。先就业,不一定要专业对口、地区发达、工资很高,而是在基层工作中先储备更多的实战经验,危机过后再重新择业,将自己的就、择业过程变成一个不断上升的发展模式。
我国目前虽然处于经济下行期,但也是处于经济上升和转型时期,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是企业今后用人的趋势。
正因为如此,真才实学并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高尖端人才,将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博士毕业生在掌握了深层的理论知识后,通过的工作经历与经 验积累,这对于二次就业将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高学历是否会被无限贬值?如果学历不再论英雄,是否会让更多人不再潜心科研?研究生培养单位将如何真正培养出就业行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等?
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每年通过全国统考,择优录取高中毕业生,在全国各省市高考招生中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名列全国前茅,2009年招收各省份文理科状元44名,占全国状元总量的1/3强;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录取分数线在清华大学各专业中长期排名前列,近五年来则始终保持第1或第2的位置,且录取本科生中有各省状元18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通过全国统考和免试推荐两种途径录取研究生,录取率为5%左右;同时,每年约50名在读本科生因学习成绩优秀,通过免试推荐进入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学习阶段。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系统有丰富多元的学生组织,涵盖了学生学习和课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三个重要的学生组织分别是学生素质指导中心、学生会和学生科协,分别侧重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升、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三类工作,通过提供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3A协会主编的学生刊物《思成》杂志为本科生学习与学术活动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媒介。该刊物为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室与档案馆收藏,在国内其它建筑院校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建筑学院研究生系统的学生组织可概括为“一会一刊一网络”。“一会”指研究生会, “一刊”指研究生刊物《四月》, “一网络”指“建筑学博士生校际网络(DA-Network)”。建筑学博士生校际网络(DA-Network)于2009年10月17日由全国十四所建筑院系倡导并自发成立,秉承 “扩大交流、促进学术进步”的宗旨,通过学术会议、定期书面交流、杂志设立专栏等方式,促进全国建筑学博士生之间各种层面各种方式的交流,达到最终促进参与各院系博士生的学术进步为目的。
此外,建筑学院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参与度高。文艺方面,每年一度的建筑学院学生节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排练,以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感悟专业生活,展现班级风采,是增进学院内部交流的大舞台。体育方面,学院的泳队在十年间取得了五届全校团体冠军,女子排球队在最近的两年中蝉联校团体冠军;2008年学院男子足球队、女子足球队在这两项最重量级的赛事中双双夺冠。社会服务方面,建筑学院本科生在读期间平均每人参加3次以上社会服务;学院每年组织各类实践支队50多支,平均参与学生达到400余人。目前学院在册本科生志愿者309人,占本科生总人数半数60%,服务活动包括北京2008奥运会志愿服务、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支援贫困地区教育、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义务讲解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专业招收留学生。建院60年来,共培养留学生近300人,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或完成进修学习。
目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有注册留学生69名;其中本科生21人,硕士研究生26人,博士研究生15人,专业进修生7人,分别来自,美、德、法、瑞、韩等国,留学生占在读建筑学专业学生总数的比例约为10%。此外通过国际合作教学,每年有超过100名的国外学生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参加联合设计课程。 建院60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累计培养毕业生5000余名,包括本科毕业生3614人、硕士毕业生1358人、博士毕业生224人。大批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的各个建设领域,成为建筑界的专业帅才。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约占建筑领域院士总数的50%;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6人,约占全国总数的20%;
国内外建筑学院院长(系主任)33人;
大型国有设计单位的院长、副院长68人,总建筑师、总规划师79人;
中央政府各部委部长4人,副部长5人,司长、副司长11人。
各省建设厅厅长6人;
各市市长和副市长11人;
各地规划局局长和副局长30人;
国家级专业学会负责人11人。
此外,还有众多毕业生活跃在房地产、杂志出版、媒体宣传等多个相关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人才交流的不断发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进入世界知名建筑院校学习。如2009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录取了15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毕业生。部分学生在留学期间表现优异,受到所在学校的嘉奖;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进入世界知名院校和设计机构任职,并担任重要职位。
以上就是关于清华每年博士毕业人数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